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

2023-10-06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衡量学校德育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社会多元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边缘化程度突出,弱势群体的类型也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通过对两位孤儿大学生近三年的持续关注和帮扶,以实际行动证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情怀教育在孤儿大学生中产生能动的影响与作用。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孤儿大学生;心理边缘化

高校孤儿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类型。由于童年生活环境以及成为孤儿的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孤儿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呈现多样化特点,有的刻苦努力、自强不息;有的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坚韧不拔、逆流而上;有的畏手畏脚、逃避现实。

通过对多位高校孤儿大学生的三年跟踪调查,并结合现实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分析,发现孤儿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异己意见的敏感性、对个人观念的偏执性和对周圍环境的排他性等心理边缘化问题。这对深入了解孤儿大学生心理边缘化的成因以及对其心理状态的有效跟踪干预尤显必要。

一、精准扶贫、助困孤儿大学生纪实案例

(一)突发型孤儿案例(无寄养家庭)

学生李某,女,原生家庭条件较好,自幼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需长年服药。入学初期该生少言寡语,喜欢独处。大一上学期,李某突遭“父母双亡”的变故。在该生奔丧期间,坚决拒绝任何人探望,产生自闭状态。在李某返校前,老师以单独或集体谈话形式,针对李某寝室同学开展了思想引导工作,使全寝室同学对李某因这一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变化,给予充分、必要的理解和关怀。同时,为更有效地对李某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与干预,学校特选派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女教师,与李某构建了师生“一帮一、结对子”的心理关怀模式。

尽管结对老师和寝室同学对李某照顾有加,但由于家庭变故对其打击太大,李某一直无法专注于学习,本学期李某有多门课程成绩不及格。但结对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对其倍加关爱。结对教师将这个无寄养家庭、无亲属照顾的孤儿视为女儿看待,通过节假日踏青等活动与其进行思想沟通。后来李某逐渐对结伴老师敞开心扉,大学一年级结束时,李某的成绩全部及格。后来,结对老师又通过近三年的爱心帮扶、资助和心理干预,让李某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在大三毕业时,她已经能顺利走入职场。经毕业后一年的跟踪研究,该生不仅能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够真正运用在校所学、所识和所感,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传递正能量。

(二)原生家庭型孤儿案例(有寄养家庭)

学生肖某,女,自幼失去双亲,在经济条件困难的亲戚家寄养。入学时,该生在通过特困生“绿色通道”时,被辅导员老师关注。老师及时在心理、经济和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在三年的帮扶过程中,该生与老师建立了超乎师生的“母女”情谊。经观察与谈话发现,该生积极要求入党,品学兼优、自强自立、热心助人,很快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与同学的拥护,最终成为班长,并且在一年以后担任了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这与寄养家庭对其进行的良好教育直接相关。

但该生遇事敏感、较真且十分要强,对自己的容错率很低,这也在无形当中给身边人造成压力。该生也曾因与部分同学沟融受限而一度产生了挫败感。主要原因在于其想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意愿过于强烈,在奋斗过程中产生了这种“严苛”的性格。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对该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帮助与开导,使该生认清了现实环境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会了换位思考和沟通,进一步提高了各种能力。最终,肖某不仅在毕业时顺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收获了幸福的爱情。经后续跟踪研究,发现肖某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恪尽职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而成为行业栋梁。

二、孤儿大学生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本研究的科学跟踪调查分析数据主要源自以下四大类:一是专业心理测试数据(UPI和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二是教育部心理健康测查咨询报告;三是高校各类心理边缘化的大学生(孤儿大学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四是“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档案。调查与分析的重点主要包括:(1)孤儿大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心理状态;(2)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事物的基本看法;(3)个人学习状态、习惯爱好;(4)对自己的未来规划等。

(一)过往经历的内因导致的心理边缘化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孤儿大学生过往经历均对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孤儿大学生普遍存在“外表强大、内心脆弱”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渴望用后天的成功弥补先天的不幸,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想被过往的经历所干扰,而自己“孤儿”的身份和经历所带来的痛楚却始终萦绕心头,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在遇到事情时他们很容易表现出不安和焦虑。

(二)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因导致心理边缘化分析

首先,高校孤儿大学生入校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离开自己已经适应的生活环境,要在新的环境中建立生活圈和人际交往圈。通过与身边人对比,在他人的“幸福”与自身的“缺陷”中产生强烈的对比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而且,与从小就备受父母呵护的“95后”独生子女相比,孤儿大学生普遍缺少“被呵护”和“被关爱”,对比其他寝室同学的幸福感,他们常出现“不合群”甚至落寞的心理状态。其次,大多数孤儿大学生会成为助学政策的资助对象。而在资料审核过程中,家庭情况容易被人知晓,这很容易加剧孤儿大学生的不自信、敏感和孤立等心理状态。最后,与正常家庭的同学相比,孤儿大学生通常会面临较大的经济与就业压力,他们更渴望在学期间能够切实提高核心能力并得到外界的认可。因此,在日常学习、校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很容易显现“急功近利”的强迫性症状。

无论是曾经过往经历的内因,还是环境改变的外因,都会导致孤儿大学生成为特殊的矛盾体,即外表坚强而内心脆弱,自力更生又渴望关爱,争强好胜却想赢怕输。

(三)心理测试调查问卷数据跟踪分析

通过跟踪调查与综合分析发现,心理帮扶和感怀教育对心理边缘化孤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案例一的同学李某,刚入学时存在严重的心理边缘化倾向,通过老师不断的关爱与教育,李某的状态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融入社会期间,均产生了愈发积极的变化。案例二的同学肖某,刚入学时存在记忆力减退、容易动怒等问题,在老师持续的引导与帮扶下,肖某已经能够积极转变思想,用辩证的视角去看待曾经误解的人和事,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正确的梳理、认知和系统规划,最终成功步入社会。

三、孤兒大学生心理边缘化干预方法

跟踪调查法和感怀教育法是针对心理边缘化大学生的两种主要干预方法,体现了心理教育的延续性、系统性与科学性。

(一)跟踪调查法

建立心理跟踪干预档案的基本原则包括:(1)保密性:对个人尊重,对外界保密;(2)目的性:将高校孤儿大学生心理边缘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通过感怀教育对学生进行良性心理干预;(3)持续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乃至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内持续跟踪;(4)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问题成因、生活环境、成长阶段和个性特点等因素,灵活采用合适的建档方式,如日常接触、谈心谈话等。

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成长变化经历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过往的个人经历情况、目前经济状况、教育经历、奖惩情况、学习成绩、道德品质、性格特点等;后者包括在校学习、生活、参与活动和帮扶过程情况、入校后不同时期内思想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情况等。

(二)感怀教育法

仅靠定期的集中式调整干预是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因为这样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日积月累,最终情绪失控而酿成危机。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循序渐进”的感怀教育则是更为有效的手段。

调查问卷显示,辅导员“一帮一”、朋辈关怀、爱心互助小组等感怀教育法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感怀教育者通过主动谈心、认真倾听,共情、生活分享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抚慰创伤、重塑信心、点燃希望的目的,从而促进心理边缘化的孤儿学生逐步适应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融入集体,以尽量完美的状态步入社会。

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帮扶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伟大工程,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能靠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心理普查、日常心理帮扶、勤工助学管理、心理课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长效机制。在更好地解决高校弱势群体边缘化问题的同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交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施玲慧.浅论“边缘群体”学生的教育引导[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107-108.

[2]焦丽梅.高校“边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8):35-38.

编辑 张 慧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曾有报道说:兰州一名女粉丝追星13年终见偶像刘德华,其父因不满刘德华拒绝与女儿单独见面而自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明星们通过一些现代的手段,层出不穷,有不少的明星已经成为了我们崇拜,羡慕的偶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好奇心强,因此,中学生们也掀起了“追星”的热潮,称今后要成为明星等等!不能否定的一点是,追星是中学生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

一、 中学生追星的心理分析

1、 崇拜心理:中学生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分流倜傥,扮演的形象也大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情的铮铮铁汉;女的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婷婷玉女;球星也都是些英姿飒爽、英气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 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他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可以了,不管其他的三七二十一了。

3、 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众,“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有多少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就不自觉的入了流,跟着大家去追星,以致于追星的队伍越来越大。

二、 中学生追星的行为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三、中学生该不该追星

中学生追星的原因很多,例如:明星唱的歌好听;跳的舞好看;球打(踢)的精彩,长的帅气,有个性;羡慕他们无忧无虑,能受到人们的拥护„„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外貌,才华,品德。据调查,喜欢自己所崇拜明星的外貌的中学生占23%,喜欢才华的占69%,喜欢自己崇拜明星的品德的占14%,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喜欢明星的才华,至于他们的品质和情操却甚少理会。如近来明星犯罪屡见不鲜(尤其是顶包案和伤人案等),但对于沉迷偶像的“粉丝” 来说,这点根本不重要,他们仍然会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沉迷于自己偶像身上,甚至还千方百计的找各种借口为偶像的过错作掩饰。对于别人对自己明星不好的评价,有些中学生坚决拥护自己的明星,不允许他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对批评偶像的人动手动脚,但不知到在此时,他伤了自己多少的知己,这说明了我们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对偶像的过于拥护,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他们似乎成为了明星们忠实的奴仆,置于明星忠实走狗的地位。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抄作业现象心理的成因

1.1 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有限

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水平直接受其思维水平的制约。由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还不成熟、知识、文化水平较低, 造成了思维判断能力低下, 对是非辨别不清, 经常混淆善与恶、美与丑的关系。有些学生并不认为抄袭别人作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反而认为很正常, 这种道德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不将抄袭看成一件重要事。

1.2 厌学情绪的影响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厌烦心理, 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学习生活的情绪状态。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 对老师讲的听不进去, 课后不能完成作业, 讨厌做作业, 将作业视为自己的对立面, 以致于“谈作业色变”。但由于受到家庭等多方面制约, 不得不做作业, 于是便产生了强迫心理, 不管做什么作业, 满脑子就是抄袭。

1.3 虚荣心理作怪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布置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巩固、活化、熟练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知识、技能、能力, 检查教学成效, 加深和扩展知识以致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作业又是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有些学生作业经常出错, 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责备, 也怕因此在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于是“爱面子”的心理诱使他去“借”别人的作业为自己装饰门面。

1.4 侥幸心理存在的影响

所谓侥幸心理, 就是指人们希望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的一种心理寄托, 人们的这种心理成了保险展业的重大障碍。教学中我发现, 有些开始并不抄袭的学生因为某次偶然的抄袭而没被老师发现, 或由于抄袭别人作业错误率降低而受到老师家长表扬, 或由于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大意”或“放过”心理, 使抄袭者屡尝抄袭甜美滋味, 于是便认为抄袭是规避处罚、获得肯定的好途径。

1.5 渴望期待成功与害怕逃避失败之间的矛盾

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为主。他们渴望成功, 因为一定的成功总能获取一定的地位, 成就的大小决定着所获取的地位的高低。同时, 一定的地位又决定着他的自尊心。成功便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 朋友和同学的羡慕, 在班级中的地位提高, 因而使其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渴望和需要成功, 但更害怕失败, 过多的失败会将人推到自卑的深渊之中, 成为破坏人格的一种力量。因此, 他们对作业等一切能“成功”因素敏感, 在缺乏学习实力和基础的条件下, 抄袭变成了他们的捷径。取悦于家长、教师和同学或得到表扬等, 同时避免遭到冷遇。

2 学生抄作业心理的预防

学生做作业抄袭心理及行为的预防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方面广, 社会影响大, 如任其发展, 极易对学生的个体成长产生极具破坏力的影响, 必须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做好系统预防工作。

2.1 学校工作

(1) 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 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动机, 让学生们知道分数并非评定一切的标准, 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同时, 要提高学生对抄作业的性质和严重性、危害性的认识。要让其认识到抄作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感。

(2) 发挥导向功能。

学校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消除以平常作业好坏来评定成绩的做法, 使做作业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符合目的性和高效性。引导和鼓励教师热爱学生, 要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针对不同的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 同时注意难易的幅度, 尽量让学生都产生相应的解答兴趣。教师要亲近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消除将学习差学生定位为“笨学生”的思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3) 做好心理矫治。

要及时做好抄作业学生的心理矫治与辅导工作, 改变过去当众指责学生的抄袭行为, 或者进行处罚、辱没等不当方式, 加强劝导工作, 劝导时要注意做到与人为善态度真诚, 尊重人格, 保护自尊, 讲理透彻言语生动, 创造气氛, 循序渐进。同时多关注成绩差学生的进步、发现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特长, 创造各种展示他们的机会, 并及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肯定和表扬, 鼓励他们多思考, 多动脑, 教育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指导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4) 认真批改查阅, 杜绝侥幸的抄。

批改作业的方法有多种, 浏览打个阅字是批改;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或只看关键词不看具体表述是批改;认真阅读, 以查阅学生作业时的思维过程为目标, 也是批改。固然, 从不同的作业内容与要求上看, 这三种批改方法都有存在的理由, 这就要求教师有火眼金睛, 做一个批改的有心人。相邻座位同学的作业有雷同, 或两个同学的同一次作业有几处雷同, 或主观表述题答案与“标准答案”有雷同等现象的发生, 多是抄袭所致, 作为教师, 要善于甑别, 及时调查处理, 不能姑息。

2.2 家庭责任

家庭是人形成或转变品德态度的主要影响源。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特别是在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上的培养方面, 对子女的一生极为重要, 非常关键。在预防和矫治子女抄作业的问题上, 家庭要注重做好以下教育工作。

(1) 加强品德教育。

部分学生抄作业, 与家庭生活中缺少必要的、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些家长对待子女有过高的期望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成绩不好时斥责、埋怨, 甚至予以体罚, 严重地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 致使子女为了学习可以明知故犯。为防止子女发生抄作业等不良行为, 家长要转变以作业及考试成绩高低为标准的教育评价观念,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会子女诚信做人, 诚信学习,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讲究教育方法。

家长必须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教方式, 对子女的教育应当是平等、民主和宽容的, 而不是专横、权威、独断、惟命是从的教育方法, 也是放纵不管、溺爱、百依百顺。家长要严肃对待子女抄作业现象, 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助长子女的不良行为;同时避免因为作业出错等问题存在就对子女打骂体罚, 应该以疏导方式, 及时发现子女的进步, 耐心培养子女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并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摘要:目前,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如“抄作业”现象, 本文试图找出学生抄作业现象之心理, 并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进行相应策略分析, 以期解决“抄作业”现象, 帮助学生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抄作业,心理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990.

[2]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幼儿园恐吓教育现象十分普遍,恐吓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个性发展都极为不利。本研究从准幼师专业成长角度研究幼儿园恐吓教育现象,通过访谈,分析恐吓教育现象产生的因素,并对预防和消除幼儿园恐吓教育现象以及促进准幼师专业成长提出建议。

关键词:恐吓教育现象;专业成长;儿童观

一、问题的提出

恐吓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十分普遍,尤其在幼儿教育中更容易被使用。当有幼儿不遵守纪律,有的老师会说 :“你再这样,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你再不乖,就把你送别的班去。”虽然有的只是口头说说,却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影响。恐吓教育现象为何如此普遍?笔者对此展开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采用开放式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访谈对象为10位学前教育专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准幼师。资料分析中分别记为A、B、C、D、E、F、G、H、I、J。

访谈提纲:

依据研究宗旨,实施访谈前我设计了五个基本访谈问题:

①请描述一下你印象较深的恐吓教育情境,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②幼儿不听话时,老师们通常怎么做?③你自己是否有过印象深刻的一次恐吓教育?当时感受是怎样的?事后如何?④恐吓教育现象对你有影响吗?你今后会怎么做?⑤谈谈你对于恐吓教育的看法。

在实施访谈过程中,以这五个问题为基础,根据具体访谈对象与情景适当加以一些追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依据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笔者认为恐吓教育现象产生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恐吓教育功能

恐吓教育能使教育者达到约束、阻止孩子某种行为的目的,并可以为孩子的安全提供必要的防范性保障。在访谈中,被访者也纷纷表示“恐吓教育很有用”。如D在讲述幼儿园以“小黑屋”恐吓幼儿时,就肯定地说:“恐吓确实有效果,小孩一听马上就听话了。”可见,恐吓教育在阻止幼儿当时的行为,使其听从教师的指导确实有一定作用,这是教师们频繁使用它的因素之一。

2.传统教育观、儿童观影响

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看法和态度,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现实中,教师们往往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得重服从与权威、轻生成与创造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广泛存在。

3.教师反省能力欠缺

反省能力指的是对自己原有的某种想法、观点或是曾经实施过的某种行为进行回想,从中找出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以求在日后避免和改善。有研究指出教师反省能力对教师行为最有影响力。如访谈中,被访者J在讲述她班上经常对幼儿实施恐吓教育的老师说:“我从小班就开始采取这种方法,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这个方法有效,就一直这么做。”

4.教师言语表达能力、教育方法的贫乏

教师对幼儿的言语恐吓是师幼互动言语“失范”的一种,这与教师言语表达能力有关。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对如何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缺乏方法方面的指导。如被访者F所说:“小孩不能打,讲道理,他又听不懂,没办法,只有恐吓了。”在访谈中,被访者普遍反映,当幼儿不遵守纪律了,幼儿园老师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惩罚与恐吓。

四、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教育者应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及教育观,消解教师自我权威中心。教育者首先应认识到幼儿是“人”,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掘幼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应信任幼儿,并为幼儿发展创造条件,尤其要重视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

2.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当教师在看到恐吓教育现象,无论是作为旁观者,还是实施者,都应积极反思,通过反思修正自身教育行为、教育思想,改进教育行为。

3.不断提高教师言语水平

教师言语作为一种媒介,不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输工具,更应该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感情、启发思维的媒介。教师应有耐心、包容心,多采用正面教育,多运用积极的引导性语言,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和学习适宜的行为。如“你可以做好的”“其实你很棒”“老师相信你”等,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促进教师教育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是先于规则和纪律的无声惩罚,它的使用可防止课堂违纪行为的升级和负面作用的扩散。教师与幼儿对某些非语言行为形成共识之后,当教师做出某个动作时,幼儿能心领神会,自觉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如,短时间怒目以视违规的幼儿,提醒他这样的行为影响教学,老师不喜欢;把食指放置嘴边代指“请安静”“不要讲话”;模仿裁判做暂停的动作,代指“讨论结束了”等。

虽然大家对于恐吓教育的认识尚不清晰,而恐吓教育的危害又带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往往忽视,但是教育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恐吓教育的话坚决不说,恐吓教育的事坚决不做。

参考文献:

[1]刘俊.《幼儿教师批评幼儿的研究》,2008.05.

[2]刘晶波.《“老拐子”的故事一份关于恐吓教育法的研究报告》《学前教育研究》,1999.05.

[3]刘晶波.《“老拐子”可以休矣》《早期教育》,1999.

[4]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言语的研究》,2008.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幼儿园)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秘书腐败现象多发频发的实际,文章在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治理路径:强化对秘书的教育培训和道德建设,提升秘书整体素质;准确定位秘书在工作中的作用,理清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构筑合理科学的秘书制度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预防秘书腐败;通过制度性设计避免秘书对信息资源的独占,消除秘书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法律途径预防秘书腐败;加大内外监督对秘书腐败的制约,构筑秘书不敢腐的机制。

【关键词】秘书 腐败 透视 治理 路径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再次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更加信任、支持和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打虎拍蝇”进程的推进,更多的腐败分子被查处,其中秘书腐败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牵涉秘书腐败问题。作为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极少数贪腐秘书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为民服务、为领导履职尽责服务的功能作用,没有认真做好份内之事,切实发挥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反而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甚至违法犯罪,成为腐败分子,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严重影响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重大损害,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秘书腐败问题一般分为两类情形,有的人在担任秘书职务期间便已经变质、违纪违法而被绳之以法,而有的人在担任秘书职务期间并未违纪违法,而是在担任领导岗位之后逐步走向腐败之路并受到应有惩戒。各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依法查处,以严肃党纪国法,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秘书腐败现象在近些年来呈现逐步增多的态势,由于秘书在党政机关拥有特殊地位,秘书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必须引起我党的高度重视,透视秘书腐败现象及其成因,针对秘书腐败的成因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成为摆在我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为推进新时期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秘书腐败的表现形式

秘书在党政机关运行过程中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其是领导的重要参谋助手,“人微言重、官小权力大”,属于特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所以会产生秘书腐败现象,正是因为秘书具有这些特殊的身份和权力,秘书中的腐败分子们正是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收受贿赂,或者买官卖官、权色交易,或者明示、暗示家属违法乱纪,或者和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相互勾结残害百姓,秘书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利用秘书职务便利人为为其他办事人员设置门槛,从而趁机捞取好处费。我国对党政机关领导配备秘书有着较为严格的规范,只有具备一定职务层级的领导干部才能按照规定配备秘书。因此,只有居于较高位置的地方或者部门主要领导才能配备秘书,而这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拥有较为广泛的职务权力,社会各界人士有求于他们的人并不在少数。有的请求领导参加典礼仪式,有的请求领导就相关问题予以批复,有的请求领导前往调查研究以推动本地本单位工作,有的请求向领导反映问题,有的请求领导题词等等,不一而足。在上述人员请求领导办事之时,在通常情况下,其愿望能否达成,关键还在于能否将上述意愿及时向领导反映,而在此过程中,秘书就成为十分关键的人物。秘书的一项重要职责在于对领导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有关问题上达领导处理,而哪些问题需要上达领导、上达领导事项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秘书意愿。许多走向腐化堕落的秘书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点,利用秘书职务便利人为为其他办事人员设置门槛,从而趁机捞取好处费,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二,充分利用接近领导的优势开辟“自留地”,创造权力寻租的空间。权力具有自我膨胀性,秘书是服务领导的,官职虽然小,但是依然掌握着一定的职权,秘书所掌握的许多资源是独占资源,是其他工作人员所没有的。秘书的职权同样具有自我膨胀性,不少走向违法犯罪腐败深渊的秘书,就是充分利用其接近领导干部的独特优势开辟“自留地”而创造权力寻租空间,以此谋取非法利益。秘书是领导干部的参谋助手,是专门为领导干部执行公务提供服务的。然而,部分秘书并不满足于仅仅为领导提供工作服务,而是借助于接近领导的机会,充分“利用”贴近权力的优势地位,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大开绿灯,想方设法为不法分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一些通过正常途径乃至合法途径无法办成的事情,借机向不法分子捞取好处费。为了长期、稳固获取不法利益,部分秘书利用职权开辟“自留地”,利用领导干部的影响力行非法勾当。部分秘书插手工程、项目管理,为企业提供非法利益,或者充当某些机构的理事、顾问,甚至部分秘书主导由家人成立企业,让家人举办的企业享受“近水楼台”之便利,通过内幕信息为家人举办的企业提供服务,或者利用影响力为家人举办的企业提供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等方面的便利。

第三,利用人脉资源上下其手,构筑秘书腐败的“绿色通道”。秘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走向腐败深渊的秘书之所以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上下贯通、左右逢源,原因就在于掌握了一般工作人员所没有掌握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同事、朋友、同学等人群中建立“关系网”,构筑秘书腐败的“绿色通道”,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是在可以信任的圈子内进行的。殊不知,世界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腐败行为都难逃法律的惩戒,任何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终究会被依法查办。秘书们通过利用人脉资源构筑的所谓“绿色通道”,认为秘书群体之间能够相互照应,同事、老乡、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保守对方贪腐的秘密,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贪腐之路只会是绝路,绝对没有所谓的“绿色通道”。任何腐败分子,除了被抓,绝无第二条路可走。

秘书腐败的巨大危害

秘书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是领导身边的人,代表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形象。如果作为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不仅不能竭诚为领导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反而走向腐败的深渊,此种腐败秘书必定影响领导决策,同时也严重影响领导的形象,影响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阻碍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党的历史上,就有人提出了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忠诚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毛泽东对此指导思想也十分赞同。按照上述提法,秘书工作绝对不是为领导一个人服务的,而是服务于领导的具体工作的,因为领导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因此,秘书工作就是间接服务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召开的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上,紧密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发展现状,提出了秘书工作的原则宗旨,即“为领导工作服务,为各部门和下级单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①。在上述“三服务”的秘书工作原则中,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形势下,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会产生相应的调整,但千变万变不离其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是不会改变的。而如果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贪污腐败,那么,就会严重地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印象,势必严重挫伤民众对国家公权力机关的信任,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情,对政治安定清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现实危害。

在通常情况下,秘书会被视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影子”,人民群众会从秘书的工作状态来评价领导,从领导的作为来看党和政府的工作,由此看来,秘书是否清廉就事关党和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事关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威信。如果秘书不能奉公守法,竭诚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而是违法乱纪、受贿索贿、贪污腐化,人民群众也就没有合理理由信任此类秘书所在部门的工作。

从党的十八大之后集中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的腐败和秘书腐败之间具有“双关性”,部分领导干部的腐败和秘书有关,而部分秘书的腐败与领导有关,部分案件中的领导干部和秘书共同构成贪腐团伙。领导干部的腐化“带动”秘书的腐化,这是较好理解的,因为领导干部往往对秘书具有“支配性”影响力,秘书不小心就上了贪腐领导干部的“贼船”。此外,实际上有不少领导之所以走向腐化堕落的腐败道路,也和秘书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秘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不仅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和领导有着十分“亲密”的接触,不少秘书在领导干部出差、下乡调查研究期间也紧随其后,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秘书能够遵纪守法,自然会减少对领导干部造成的非法干扰。即便在领导干部受到非法干扰之时,秘书充分发挥好参谋和直谏作用,便能够极大地减少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几率。如果秘书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定力,立场不坚定、经不住金钱美色和其他方面诱惑,就有可能成为领导干部的“二传手”,不少针对领导干部的“攻关”长期未能“收效”,却通过秘书而迅速得逞。因此,秘书腐败可能进一步引发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秘书腐败的治理路径探讨

在近些年来查办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之中,有相当数量的案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秘书腐败问题。秘书作为领导干部身边的人,不是尽职尽责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而是利用自己担任秘书所掌握的职权和信息资源谋取非法利益,部分秘书和领导干部相互勾结、以身试法,最终受到刑事法律追究。秘书腐败现象,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严重影响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成为我国当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5年年初,《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出版发行,第一次公开发表了许多习近平对反腐败斗争的论述。其中,他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②。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上不封顶”,无论哪一级别的领导干部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均必须受追究,以彰显中共治理腐败之决心。同时,反腐败斗争同样应该做到“下不封底”。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必定产生巨大危害,同时,“小官大腐”的现象目前亦不容忽视,甚至基层乡镇干部贪腐、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贪腐的案件也在近些年来时有报道,这些“小官”们长期和底层群众打交道,“小官”贪腐行为也必定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对人民群众造成具体而现实的、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危害。

秘书腐败现象决不能因为秘书的官职较小而有所忽视,相反地,鉴于秘书腐败现象造成的巨大危害性,必须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预防秘书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统一思想认识,从秘书素质建设抓起,构建秘书腐败的治理对策体系。

第一,强化对秘书的教育培训和道德建设,提升秘书整体素质。秘书们之所以贪腐、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根源在于自我认识不足、放松了学习、忽视了自身道德思想修养方面的锤炼,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为此,秘书应该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和道德建设,切实提升秘书群体的整体素质,这才是最为有效的秘书腐败的治本之策。中国自古就有“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的古训,古人对官职和道德相比较之后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道德比官职重要得多。中国历史上许多有骨气的“秘书”,为现代秘书作出了榜样。比如,不怕得罪皇帝的北魏秘书古弼、孜孜以求的李绛,这些古代秘书们见多识广、能力素质过硬,具备非常卓越的辅助领导治国理政的才干,而且能够做到甘于清贫和寂寞担任秘书,不贪污不渎职,将其功名道德流传于世,无疑是当代秘书应该学习的榜样。在中共党史上,像田家英一样,文章和道德兼优的秘书也为数不少,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18年,将自己的学识能力奉献于其所热爱的秘书事业,成为德才兼备的秘书典范。无论是古代的秘书,还是中共党史上的秘书,那些德才兼备者均可作为当前秘书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教育引导秘书尽职尽责服务于领导、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相关机构强化教育培训的同时,党政秘书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习,着力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依法办事的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履行秘书职务。

第二,准确定位秘书在工作中的作用,理清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体系之中,读书人做官发财、发财济家似乎成为人们的正常而普遍的心理,甚至是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共同意识,成为所谓的“人生目标取向的共同文化”③。在这样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秘书文化自然成为官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来讲,秘书已经从官员向职业转变,即某些人从事秘书职业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将秘书作为一项职业来进行经营。但是在我国并未顺利完成此类转换,许多人担任秘书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要做官,如果一个人长期担任秘书而未被提拔重用,似乎就是秘书本人的悲哀,似乎认为秘书无能。甚至有许多官员也未能正确看待此类问题,认为自己的秘书如果长期未能得到提拔,那么不仅表明秘书的无能,甚至表明领导者本人的无能。为此,在秘书为自己提供服务达到一定期限之后,官员们也要考虑如何提拔自己秘书的问题,认为如此才是对秘书的合理安置。对于秘书而言也同样如此,不少秘书并不能安心在秘书岗位上长期工作,许多秘书的“官瘾”比较大,在担任秘书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想方设法谋求官职的升迁、追逐权力,甚至不惜盗用领导者的权力或者滥用领导授权,为自己谋取一己之私乃至非法利益,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为此,应准确定位秘书在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应将秘书作为一项职业来看待,而不能将此视为做官的便利渠道。此外,要正确处理秘书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坚持为领导工作服务、为各部门和下级单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第三,构筑合理科学的秘书制度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预防秘书腐败。除了自身主观原因之外,外在的环境文化氛围等各种外在诱因同样是造成秘书腐败的原因,为此,这些外在的诱因依然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风清气正的秘书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预防秘书腐败。很显然,秘书腐败现象的多发频发,和当前我国秘书人才的选拔制度、秘书办事规则等制度文化密切相关。预防秘书腐败,就必须认真抓好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防治或者减少秘书腐败现象的产生。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秘书人事任免机制体系,对选拔秘书的程序予以切实规范。当前的现状是,党政领导的秘书,几乎均由党政领导个人说了算,领导想让谁担任自己的秘书,只要领导干部本人提出之后,组织几乎均会予以批准。实际上,此种秘书选任的方式是极为不合理、不科学的。党政秘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秘书的选任并非领导个人的事情,其选任的程序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科学、规范,由组织人事机构按照程序严格考察之后任命,而不是由领导个人一句话确定其秘书的人选。要建立健全秘书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秘书的岗位职责,突出秘书岗位的从属性、辅助性、服务性等职业特性,改变当前部分秘书岗位和领导岗位职能未能泾渭分明的现象。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秘书的办事规则,对秘书所开展的工作予以规范,以规范的工作准则指导秘书工作。

第四,通过制度性设计避免秘书对信息资源的独占,消除秘书信息资源的优势,预防秘书腐败。许多秘书腐败案件的产生,和秘书对信息资源的独占有关。这些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秘书们正是通过利用其在信息资源上的独占优势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的。各种信息资源是秘书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秘书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在长期从事秘书工作的环境条件下,秘书掌握了许多权威、真实、立体、全面而丰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构建广泛而密切的信息网络,甚至不少信息资源是被秘书所独占的,一旦秘书心术不正为了一己私利利用这些独占资源谋取非法利益,则无疑为秘书腐败的预防和查处工作增加了困难。

除此之外,不少人也热衷于向秘书行贿而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获取非法利益,更多的秘书由此走向受贿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鉴于秘书通过利用自己对信息资源的独占优势而违法犯罪的实际,应通过制度性设计避免秘书对信息资源的独占,消除秘书信息资源的优势,预防秘书腐败。具体措施中,应坚持推行信息的公开透明,将相应的财务信息、政务信息及时公布到信息平台之上,避免秘书违规操作、违法操作的可能性,避免或者减少秘书通过利用“信息优势”寻租。同时,应进一步畅通信息反馈的渠道,让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够畅通无阻地反馈给领导机关及其领导,提升党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

第五,通过法律途径预防秘书腐败。在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措施管理党和国家各项事务。在对秘书腐败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秘书工作予以切实规范、制约,从预防的视角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以此杜绝或者尽量减少秘书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对秘书岗位人员的选择依据,主要是颁行于2005年的《公务员法》和1997年由原劳动部发布的《秘书职业技能》、《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等。此外,中办于2010年3月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办法”虽然主要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但却对秘书工作作出了某些规定。比如,“办法”规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此项规定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尚未通过党内法规或者其他方式对秘书工作的性质、任职资格、法律责任、职责范围等予以明确,这些问题均须通过健全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途径“依法治秘”予以解决。

第六,加大内外监督力量对秘书腐败的制约,构筑秘书不敢腐的机制。在治理秘书腐败现象的过程中,切实加大对秘书工作的外部监督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避免或者减少秘书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在内部而言,应推行对秘书岗位的考核、定期交流、轮岗、任职回避等,通过推行上述民主程序以达到党内民主监督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避免秘书的权力非法延伸。要对秘书工作岗位的考核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秘书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对绩效考核的方法进一步实现优化组合,对绩效考核的程序予以切实完善,以考核促进和加强对秘书工作的内部监督制约。要进一步严格对秘书的考核制度,对不能胜任秘书工作、道德品质产生问题、理想信念产生动摇的秘书要及时通过组织手段清除出秘书队伍,以杜绝和尽量减少秘书腐败现象的产生。除加强内部监督外,应在外部推行程序化的、广泛的政治参与制度,让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民众知晓秘书工作的职责,及时处置对秘书的举报,提高秘书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构筑秘书不敢腐的机制体系。

(作者为成都学院政治学院副研究员)

【注释】

①杨树森:《秘书学概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3页。

②孔令晶:“习近平‘上不封顶’的反腐宣言振聋发聩”,人民网,2015年1月13日。

③徐忠献,吴广贤:“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对策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第94页。

责编 / 王坤娜

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电影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般规律的艺术,本文通过介绍电影艺术中的艺术美学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简要的叙述了电影艺术的几个构成因素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本文以《金刚》这部电影为例,通过几个方面的评述和总结,提示电影艺术是如何运用艺术美学的观点和审美特征来展现电影美学的魅力。

[关键词] 美学特性 形式美感 艺术美学

艺术的语言,即是艺术的表现手段。

电影“作为一种语言,只说它自己的语言”。电影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般规律的艺术。电影的核心是镜头,镜头这一核心物质表现手段的逼真性特点,不仅对电影所有物质表现手段提出了逼真性要求,而且深深地影响了电影艺术的真实性。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真实性的要求,超过了对其他任何一种艺术的真实性要求。

电影艺术中真与美的结合的紧密性,也超过了其他任何艺术。摄影机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极微小的细部都逼真地表现出来,镜头的灵活性又可以打破任何时空限制,就构成了我们在电影艺术审美中特殊的形式美感。把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法实现的场景。通过现代科技,把它们真实的表现在银幕上,逼真再现,从而把观众带到了人类无法再现的生活情景。无论从场面的视觉上,还是音效上都可以给观众带来许多美的享受。所以毫不奇怪,电影在电影艺术家的精心策划和制作下,从而使银幕上的画面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复制品”,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一切都是由电影艺术独有的美学特性所决定的。

在最近几年里,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电影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的电影作品。就动作片、科幻片、喜剧片还是言情片来说。无论在影片的制作上、特技的效果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力上比以往都有了质的飞跃。比如,近期的国外科幻片《指环王》和《哈里波特》,国内的动作片包括《英雄》和《无极》,还有香港的喜剧片《功夫》和《少林足球》,以及情感片《孔雀》等等,尤其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映的外国影片《金刚》,这部类似“美女与野兽”的电影在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关注。我想问的是,在过去类似于这样题材的影片我们也屡见不鲜,不同版本的《金刚》在过去也拍过不少,那么,为什么今天放映的《金刚》上座率会如此之高,能让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和震撼呢?我想这就是电影艺术中艺术美学的魅力所在吧!本文以《金刚》这部电影为例,揭示电影艺术是如何展现艺术美学的魅力。

一、情节

电影艺术作品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反应人的生活和情感,那些被认为美善的人物,历来是电影艺术家所讴歌的对象:那些被认为丑恶的人物,也同样是艺术家所关注的对象。艺术描绘了丑的人物而又成为艺术美,原因就在于电影艺术家把丑的人物加以审美化了,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化,是指电影艺术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个性特征,又反映了一定社会本质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塑造出既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又反映了一定社会本质力量的艺术形象,并在艺术形象中渗透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和对生活真理的把握,从而使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深刻的真理性,产生感动人教育人的魅力。

艺术美是附丽于形象的,各种艺术塑造形象的手段虽不同,但要使丑的人物形象转化为艺术中的美学的形象,都必须力求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的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形象。在这里,特定环境下的个性描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艺术手法的美主要凝结在特定环境下的个性描绘中,从中反映出个性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表象。对于那些外部特征与内心本质不一致的人来说,外部特征的丑就很可能成为探知内心美的一种阻隔,一种心理排斥。电影艺术家要反映出来这类人物的真正面目,他们从另外的角度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性格的内在意义,使内在美在人们感情上产生巨大的美感,以克服、淹没外貌丑在人们心目造成的心理恶感,强化人物形象本质特征,外貌丑对于内心美的阻隔和排斥就会并消瓦解,我们可以发现电影艺术家利用这个道理,辨证地处理了人物形象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从而真正的告诉了观众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影片《金刚》中大猩猩不用语言,只有眼神、肢体动作,还有美丽得惊心动魄的笑容,这一切让我们知道了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们不得不佩服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功力,在这部悲剧中轻松融入了那么多搞笑的因素,让人看过、叫过、哭过之后,还能在脑中留下这些单纯美好的记忆。身材高大的猩猩,用它笨拙可爱的肢体语言,向人类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可爱。

二、画面

电影艺术是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但它首先是视觉艺术。所谓“moving”,意即“活动的画面”。画面是电影艺术语言最基本的元素,是电影叙事的基本手段和造型表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电影思维的基本载体和思维材料”;同时,它又是“人的知觉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最活跃的中介”,影片的美感信息是由这个“中介”传达的。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必然存在一个造型的问题。电影画面中最重要的造型元素是摄影造型中的构图、光线和色彩。

为什么这样的一部“美女与野兽”的片子,让观众如此的为之震撼和深入人心呢?在我看来,《金刚》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传统的:足够的铺垫、悬念的设置、节奏的起伏、人物的搭配。没有非线性的叙事,只有非线性的画面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它深深的触动了每一个观看者长久以来隐藏在内心深处最最宝贵的东西一“本性”。而且是从非人类的动物身上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毫无遮掩。这就足以让人震撼了。

另外,从感情上讲,当人们看到另一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常常会联想到自身曾经感受这一刺激时的经验,而这一刺激物的形状、气味甚至是词或想象,都能在自身的生理或心理上立即产生相应的反应。例如,我们看到一个被水烫伤,我们立即就会联想到自己被烫的经验,而在心理上产生和这人相同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感”,有了感性的“同感”,才能上升到理性的同情。最浅显的例子,我们看到猛兽追人,待猛兽一口咬住了他,我们也会突然产生痛感,但这仅仅只是“同感”,而到我们认为猛兽可恨,被逐的人可怜时,这是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自然也就变成同情,因此,当看到《金刚》这部电影,唯美的画面,凄凉的情感,使观者不由得为故事里的人物伤感,这与人类能够创造艺术和鉴赏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从头到尾我们跟着电影一起经历美国大萧条,海上冒险,土著人袭击,恐龙,救援,巨型昆虫,异型生物,死里逃生,混乱,破坏,爱情,感动,笑,泪水,直至金刚从高楼坠落那一刻,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心碎了。

三、声音

声音“可以产生一些本质上是诗意的新的艺术形式”,大大地拓展电影艺术的空间和表现力,渲染情绪气氛。也就是说,在《金刚》这部电影中,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是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如果在危急时,缺少了惊心动魄的音响效果,在幸福快乐时,缺少了唯美动听的音乐,那么这样的一部电影,我想它就不会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当然,电影的最终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语言艺术,其画面是离不开声音的。但是,电影中的声音系统,只有与画面、色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空间关系,才显示出电影化的造型力量来。这就是它们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

四、特技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

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数字特殊效果通常简称特技,在电影作品中是指一些使用非常规拍摄方法而获得的一些特殊的视觉或听觉效果,例如:传统工艺中的光学特技、蓝屏摄影、红外摄影、模型摄影及各种摄影等。在《金刚》这部电影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特技效果,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够超出先前拍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最让人惊叹是,在经过现代科技的特技处理后,画面变得如此的逼真,让人很难看得出其中的破绽和瑕疵,如:画面中的金刚、恐龙、巨型昆虫和异型生物仿佛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当影片中的人物在躲避怪兽,甚至和怪兽的打斗过程,都让观者有毫无虚假之感,使观者身临其境。这一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电影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在它的肌体中有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因素。但是,电影的综合,不是各种艺术简单的拼凑和相加,而是在融合各门艺术的表现能力,从而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电影中的这些因素,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戏剧中的因素了,它们一旦进入到电影这个系统中,就失去了独立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的功能而变成了电影表现手段整体中的元素。艺术的辩证法来源于生活的辩证法。毛泽东同志说过:“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因为有了生活中美丑共生的现象,电影艺术家才有可能表现生活的美,也表现生活的丑。因为有了美丑的对立,艺术家从而构成悲剧、喜剧、正剧的艺术冲突。才能产生化丑为美的奇迹。电影语言具有艺术上的共通性,技术上的普遍性,美学上的批判性。电影艺术虽然吸取了各门类艺术的表现能力,从而使自己在表现性上获得了极大的艺术可能性,但它们不是万能的和完美无缺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深刻的先天不足。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电影语言最重要的是它的主观表现性!不同的导演可能制作出截然相反的电影语言。因此我们在分析电影语言的时候,非常有必要结合某个或某类风格来分析,才能更加透彻和得到更深的理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新课改下学校德育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信念形成原因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