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5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二元文化:城乡统筹的“暗礁”

3、大数据背景下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探索

4、2014年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

5、文明转型视野下的环境政治学研究

6、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7、宜兴紫砂,见证五百年中国文化梦想

8、百年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启示

9、大力实施“文化建设推进年” 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10、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11、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价值要义

12、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13、关于当前“国学热”与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透视与思考

14、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观点综述

15、深入破解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中的难题

16、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再思考

17、从中国的坚守到世界的出路——多边主义

18、试论如何加强企业项目党建工作

19、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20、探索大国发展之道:规模分析的维度与价值

21、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外部保障机制探析

22、中国外交大发展的30年

23、学习型参政党的内在规定与建设原则

24、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25、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中国道路”的“全球伦理”

26、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7、对解放思想的十点认识

2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9、忧患意识是直面新形势的精神法宝

30、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31、面向新工科的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

3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4、浅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

35、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36、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条件

3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8、第三届莫干山公共关系思想峰会嘉宾精彩观点(摘编)

39、新媒体条件下党报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40、基于极端气候事件能源生态系统的调适与优化

4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三个阶段

42、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论要

43、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44、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思考

45、艺术教育的新趋向:儿童中心论—DBAE—VCAE

46、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新进展

47、与孩子一起成长需要向孩子学习

48、大学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49、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婺源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3、“谈“黑板上开机器,试管里种黄瓜”

4、山体公园文化景观建设浅议

5、文化人张转周的“三农”情结

6、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制意识教育

7、屠呦呦“诺贝尔”身旁的一株小草

8、壮药科普基地建设与应用

9、“三心”管理,让每粒种子迸发生命活力

10、绽放校园民族团结之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大江情韵: 悦纳教育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12、财商启蒙课程建设理路

13、抑郁症:看不见的“双刃剑”

14、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几点做法

15、人类健康保健事业的守护者

16、农村非遗的现状以及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

17、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18、中药汤剂煎熬与服用方法

19、韩国府:创业人生“五部曲”

20、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劳育和德育的渗透策略

21、中医药是调结构的一把钥匙

22、生态教育主题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23、品牌学校要构建民主的治理文化

24、抗衰老研究的中国格局

25、中药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26、“小蝌蚪”们过有节气味的生活

27、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中小学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28、教育精准扶贫的湘西路径

29、非遗教育如何守正创新

30、立根课程基地的校园教育生态重构

31、课程“三化”成就教师专业化

32、“春晖计划”为国内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研究服务

33、适度留痕:指向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路径

34、与“美的启蒙”相遇 享“美育”之快乐

35、屠呦呦:青蒿一握,痴迷一生

36、十里风光藏画卷江南秋韵映满园

37、基于文献的儿童哮喘缓解期肾阳虚及肾阴虚证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38、三维导向:班本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39、立足持续稳定增收 构建“4+1”多元产业扶贫大格局

40、打造家校社“创意和谐链”:一所新学校的文化创生

41、回药治疗哮喘方剂收集整理

42、《小学生壮药植物启蒙》的开发与实施

43、无抗动保,畜产品更安全

44、农村妇女能力建设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45、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原动力

46、我国日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探讨

47、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48、门窗玻璃半自动清洗装置等

49、儿童品德教育实践中法治意识的培养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教学改革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参与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需要对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处理,是人类科学、经济、艺术的有机统一。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德国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强调以三大构成为基础的造型规律研究,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今天的设计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教育的过程要求加强对设计外延的拓展和设计本质的挖掘,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因此采用专业课题教学模式更适合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而且对于整个设计艺术类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工业设计专业课题的价值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专业课教学逐渐以校企合作、技术式课程、短期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出现在高校的设计教学体中。开展专业课题,把专业课程与实践性设计工程二者相结合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科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都有其合理的内涵与现实的价值,课堂设计课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观念的好方法。课堂设计课程往往由任课教师出—个题目,学生就这一题目进行构思、设计、制作。而专业课题教学则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两点:一是加强专业技能实际训练,把课程学习环节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相结合,既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获取知识,又在动手实践训练中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科课题式教学实际上是实践性工业设计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与完善。

通过课题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体系,加强案例教育,借鉴了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开阔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充实了教学实力,不仅迅速提高教学水平,还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

二、课题式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开展与企业实践设计工程的合作项目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国各地的工业设计公司多达百余家,但在各地方经济发展极快的形式下,仅靠专业公司已远远不够,而各高校工业设计学科拥有较多的教师与专业学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设计力量。高校教学与企业相结合,企业得到来自高校的技术力量,注入新鲜血液,无疑将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企业的知名度。这一态势创造了一个发展的、成熟的工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与环境,课题式教学无疑将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之间的桥梁。

三、工业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的实践

(一)课题方案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课题从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最终作品的考核评价上都是围绕着企业需求而展开。课题开始之初,选择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品作为目标对象,从造型、材料、功能、所处环境、与使用者关系、使用过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完成设计的同时,体会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本文以坐具设计为例,确立课题方案。

户外坐具设计

要求:

第一阶段:以产品外观设计为重点

要求:(1)设计一款具有下列某一感觉属性的坐具:安静、坚固、舒适、美观。(2)从生活真实感受入手,运用观察、分析、联想等手段,抽象出4种感觉的形态特征。(3)坐具的尺度:高300-380、坐深510-650、坐宽520-590,制作材料5mm雪弗板。(4)坐具形态设计符合视觉规律,具备产品本身的属性特征,强化形态给人的感受。

第二阶段:以设计生产为重点

(1)设计—个在户外使用的坐具,使用方式不限。(2)从市场需求人手,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分析人与产品的使用合理性,以及设计与实际生产的关系。(3)坐具的具体尺寸不限,制作材料5或10mm雪弗板,可选2-3种辅助材料。(4)坐具设计需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简单、合理、巧妙、灵活、耐用。

(二)课题目标

由课题方案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的深入关系,先强调对产品外部造型和视觉感受的研究,再研究产品与实际生产的关系。这种整体性的安排主要是来源于产品与人在生活中的互动关系,以及产品设计与实际生产链的关系。人在使用某一具体产品时,总是从其外部的造型和材料获得先期的视觉感受,这对使用者有直接的影响,接下来是产品内部机构的灵活性、方便性和耐用性,其好坏会将进一步影响使用者对产品的态度。最终,优秀的产品设计应符合机械化批量生产,得以被大众所接受。因此,专业课题的教学目标是分层设定的,设置上参照生活中时刻存在的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前后关系明确、清晰,整体性强,学生在理解课题上也更加主动,增强体验,操作起来更加有效。

(三)课题重点

第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结合生活体验过程,从产品造型的视觉规律角度强调对“形态”这一元素的深入挖掘.人类在使用物的过程中,希望物适应人的意志,自然要对物进行改进,使物更适合人的审美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改造物的形状、大小和组成关系。课题将引导学生从形的体量、形的材质特征、形的结束、形的过渡、形的相加、形的个性、形的统一、形的承托、形的导入、形与环境位置的关系以及形的创造等角度展开联想和实验,从而发现更合理、更科学、更节省、更坚的造型法则。这个研究过程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法。

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设计与生产的关系,从产品设计与机械生产的合理性结合来进行设计。从而指出设计并非只要概念化,只要外观形态的美化,还需要其适应机械化生产,适应企业和大众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课题会帮助学生从简单、闭塞、纯设计的角度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认清并理解系统的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四)课题的考核

在对工业设计的专业课题的考核中,对学生最终作品的考核评价是反映其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全部。与其他学科以分数制、正确率作为考核体系不同,对专业课题的考核体系主要围绕着过程和结果来展开。(1)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思考,并要求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模型来反复验证、推敲。实验模型上所体现出的研究推进过程和所能达到的深入程度应是过程考核的重点所在。(2)最终的教学成果采用公开展览的形式,由大量的参与者在观摩、使用、体验后作出评价。这些评价作为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进一步的思。视觉独特性、功能合理性、人机界面互动性、操作的舒适性、市场因素、商业价值都是课题最终的重要指标。

四、合理安排工业设计课题式教学

对工业设计学科而言,一系列螺旋式上升的产品设计课程是重点。课题式教学要安排好时间先后、与不同阶段的课程切入、不同形式的结合。例如:产品企划及概念设计中,学生在课题中完成的是市场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这一部分,很多时候提交的成果是调研报告和一批表现概念的方案图,那么该类型的课题可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并且,可以把产品设计竞赛列进中高年级的产品设计课程中,把竞赛课题作为设计课题。因为竞赛命题贴合企业需要,能够反映出某行业特点,并且很多竞赛并不只是要一纸效果图,而是包括从方案到模型的完成整个过程,这也是符合产品设计规律的,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企业横向课题、学生进入工作室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可以和产品设计改良、产品设计开发、系统设计这些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为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课题。

五、结语

随着专业课题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学生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都大大增强。今天的工业设计教育,已经不再缺少对具体设计技能的训练,缺少的是对设计的创新性探索和科学化、系统化研究。工业设计专业课题作为目前设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统一,对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社,1997

[4]衰国艳.浅谈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学生为主体,以课题为媒介,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学生情况、课程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实际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探讨。“课题制”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设计程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有助于学生适应实习及今后的工作需求。“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为设计专業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项目课程 课题制 教学模式 设计专业 实践技能 自主探究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作室教学\"是最早对设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优势在于在教学环节中将行业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二者共同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教育。在进行设计训练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知识需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工作室教学”为现开展的“课题制”教学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课程定位关系到课程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相关的能力、素质知识体现是环环紧扣的,每一个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要求也应当统一。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多数在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现有师资缺乏行业背景,在开展项目实践环节中教师多以虚拟命题为主,所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很难直观找到实践的真理所在。因此,在设置课程定位时,应当明确该课程的性质及课程目标要求,设问“为何设置该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设立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人才培养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等。

(二)课程呈独立个体,缺乏课程间的联动

设计专业为四年制弹性教学,根据现有教学情况而言,课程个体性存在较为明显,多数教师仅站在单门课程的狭窄视角上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与课程间衔接不够,缺乏前后知识引导。因此,学生学到新知识后,缺少与前期学习知识的融汇贯通,且课程开课设置多数为阶段课,课程周期不长,导致学生学完后缺少温故而知新,导致课程成为了独立个体,缺乏联动。

(三)授课周期短,且实践环节中“虚拟课题”较多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安排,大一学年完成公共课程、基础造型课程的修读,从大二开始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根据学分及开课要求,设计基础课程和设计核心课程在大二和大三开设,每门课程的课时数不同,平均每个学期约有2-4门,课时少则三周,多则十余周,教学期间涵盖了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因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及教师行业背景的部分限制,部分实践教学只能选择虚拟课题来完成,由此学生最终作业考评只有科任教师,在此过程中缺少“第三方”评价,所以在课程结束后,教师的评价考核来源只能靠第一视觉感知和该课程的考核知识点来进行考核,缺乏第三方的有效评价。同时,因每门课程的时数较短,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自我探究部分展示较少,作业完成的深度不够,出现了学生在浅表层进行重复的设计状况,作品往往比较粗糙、凌乱,不能成为一个体系,指导老师在此过程也是较为困惑的。

二、“课题制”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挑战

笔者将“课题制”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甚至教师是输送机,学生是接收器,教师从单向的授课转变为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换。感受到“课题制”的实施对教师、学生都面临不少挑战,

(一)“课题制”教学对教师的挑战

“课题制”教学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传统教学更多。教师授课前期,教师需准备课题实践的自我初步探究学习再至“课题制”的开展与实施,课前教师需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后进行小节习题的布置,到课程结束时,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虚拟实践课题的布置,则完成本门门课程的学习。而“课题制”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命题考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将课程进行贯通,同时对于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是一大考验,迫使教师走出课堂,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课题制”教学对学生的挑战

“课题制”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面对课题的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引导,课下学生自主探究,与传统教学中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的学习过程相比,增添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则可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思索新问题,部分任务还需学生和团队协作完成,主体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除了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外,还需学习之前还未修读的知识,相对之前较轻松的“来者接收”学习方式变得有“重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实,教师对学生课题实施过程和成果要做到心里有一杆称,规避教师以往只注重学生成果,忽略实践过程。

(三)“课题制”在教学环境的营造改变

大学是一个“准”社会环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模式中灌入“课题制”教学重在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及社会的参与性。

1.学习的自主性

“课题制”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别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所需吸收的并非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知识,而是在实施课题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除理论的掌握和阐述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在实施“课题制”教学中,任课教师需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方法的运用等进行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主题选定、设计构思、市场把控进行引导与帮助,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2.课程的开放性及体验性

在实施“课题制”过程中,教学内容、师生的互动性上都是开放的。在课题发布之前,教师会根据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学生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现代社会的设计流行趋势进行课题的发布,教师在课题的发布范围内容较宽泛,课题小组可根据喜好和擅长点选择课题,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主题是开放的,以学生为实践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课题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课堂中,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调研、实地考察、走进企业、走进市场,走出高校的方式来的寻求课题实施所需素材,因此,课题制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相对开放,同时,对于整个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开放的,不再拘泥于校内教师作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为课题目标企业,这样作品就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及注重设计的前沿性,让一件件作品能够为了解决社会所需而进行设计,而是否可以接受市场的考研考验,则可以通过校外的评价方来展开评价。

体验性也是“课题制”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优势,优势在于改变以往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性,学生通过课题来实施并通过自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学生自我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转为技能要点,通过理论与技能要点的转换,对知识的学习和自身实践获得一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题制”增强师生双向互动性

“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开展,采用双向互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轴,教师负责过程的监督与引导,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和“忙”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师生通过课题的实施,形成具有培养学生思维的设计教与学活动,师生可将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对方,,教师可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三、“课题制”教学实践的实践探究

“课题制”在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指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自我探究三者进行高度的有机结合。“课题制”的实施对开课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课题制”的开展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实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施主题的把握。在课程中,教师对设计主题进行明确的归纳和分类,形成设计课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完整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学生能力所需,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理论和实践双向能力,培养更多设计复合型人才。

笔者以所在学校设计专业2016级(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旅游商品创意实践项目课程》为例,本课程为大三的实践课程,前期已经对传统图案设计、编排设计、图形创意设计等课程进行了学习,对全班22名学生实施“课题制”实践模式的探索教学,该课程课时总数216课时,教学周为18周。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对课题进行分类,发布设计主题“由内而外”,该课程也分为“内”与“外”两个阶段,为了方便课题的开展以及课程的特色,“内”指的是铜仁本土文化的商品设计,“外”指得是铜仁市以外的特色产品设计,“内”的开展实施可为后续“外”作铺垫。课程侧重于将传统地域文化围绕商品这一载体展开,课题的开展以2人为一小组进行。具体实施细则及教学效果评价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周进行课题启动、课题主题发布,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大选题,选择“小”课题,通过此阶段的实施,学生可以掌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确定小组成员,小组进行主题及课题方向的选定;通过此阶段的实施,学生在线查阅书刊及网络优秀设计案例进行知识整理,确定课题方向;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查阅资料和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小组成员选定课题后,在第二、三周开展市场调研,通过此环节,学生学会调研方案的拟定,考察路线的制定、调研过程遇到的潜在问题的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培养其思辨能力,同时,在该阶段的开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校外导师”。

第四阶段:该阶段的实施主要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概念,包括提取重要元素;设计定位与消费群体分析,所选主题的资源种类等,针对市场定位及消费群体的分析,给出设计概念;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概念进行引导,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有美的设计构思,从产品的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最优方案,该阶段在第四周完成。

第五阶段:设计过程,根据前期的设计概念,找到本设计所需的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选择,将实践过程与理论知识穿插学习,可以边学边做、边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预计在第十二周。在本阶段中,工艺与操作实践可由校内外老师共同指导。

第六阶段:系统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补充相关的资料,完成系统设计;在这过程中还对学生前期所学知识,如构成设计、编排设计等能力进行综合培养,预计需要三周的时间。

第七阶段:细节设计,此阶段主要是产品内涵呈现,对商品的形象特点文化内涵体现等方面进行调整,完成时间为第十六周。

第八阶段:项目协调,通过前期方案设计,完成实物图,培养学生组与组、学生与社会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九阶段:设计、展览、表达、总结,各小组对本组的设计进行汇报、展览和总结,可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为商品的预推广打下基础。

效果评价:因第一阶段是课堂启动和课题发布,未涉及学生对课题的实施,未做评价;第二阶段到第六阶段,学生进行了课题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根据实施情况和完成效果进行评分,评分等级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合格、不合格;第七阶段到第九阶段,涉及具体操作以及个人能力体现,因此以个人形式评分,评分等级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合格、不合格。同时校外指導教师的评分占据实践部分评分的60%。

学生学习反馈:在课程的学习中深刻地理解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从选题、实地的调研、画设计草图、选取材料、再是实际操作做成品、最后做成品的包装设计和后期的资料整理。这个过程虽然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我们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做的过程中设计草图都在不断改进尝试做一些新的变化,把成品做得更好。课程结束收获最大的则是,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最后才能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更贴合于市场要求。

任课教师评价:地方院校设计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而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往往欠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走上市场后,总是强调设计者个人的艺术性、主观想法,导致设计出的作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不能打动特定的消费群体,从而不能准确把握设计方向。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制作出的产品形式是多样的,第一组梅妮团队想做十一生肖一系列香囊设计,最开始想到传统纹样中十二生肖的原形态进行设计,后来师生讨论分析后,根据原有造型的特征,结合每一个生肖属性的个性特征,延伸属香香囊设计;第二组丽晨小组则围绕黔金丝猴的外貌形态特征,结合铜仁市松桃苗绣的传统工艺技艺,让学生对松桃苗绣的针法进行熟练掌握,并几何黔金丝猴的形态特征,在针法上做了一定的创新设计,让黔金丝猴立体起来;第三组王杨团队以蝴蝶妈妈“庇护、保佑”之意,设计蝴蝶妈妈新生儿礼盒设计,主要对蝴蝶妈妈文化内涵进行符号化提取,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将传统文化符号理念融入设计之中;第四组容艳小组对松桃苗绣色彩进行提取,拟“谜彩”为主题进行耳饰设计;第五组纯怡小组以鼠为形象进行的春节礼盒设计、第六组翠霞组以云舍古法造纸为基础,对纸张的再设计进行了现代灯具设计,并将竹编文化融入其中,学生的不断尝试,让思维更加开阔,不断的实践也让学生找到了兴趣的方向,本次的“课题制”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还是成功的。

四、“课题制”教学中的思考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1.了解行业需求,引导教学改革,融入课题制教学模式

设计专业重视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會的需求是设计专业建设的导向,现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考验,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行业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于专业技术服务类,教学就不单单只局限于课堂,将课题制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融于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题贯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经验,重视“过程评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自我,做到及时反思,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中的育人功能。

2.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知行并重的能力提升

杜威的“从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从学生本身出发,最后落脚点也归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学到在课堂中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掌握课题实施的各个流程,熟知课题的每个环节,积累实践经验,便可将教学课堂中的“知”与实践教学中的“形”互为补充。学生作为“课题制”教学模式实施主体,力求师生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逐渐摆脱教师单向传授,学生都应当在此过程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及自觉性。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来达到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自我分析是学生在课题实践中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力,养成善于自我分析、主动求索新知识的习惯及能力。

(二)设计专业的教学环境与课题制教学相契合

1.搭建以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校企、校政合作多方平台

以工作室为实践平台的课题制的开展实施,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引导,“工作室”是导师责任制模式下展开的第二课堂训练的场所,导师对于工作室每学期的规划和预期达到的教学成果是有要求的,在这些课题中不难会让学生融合课堂知识拓展课程外的课题开展,通过工作室为平台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更为“纯粹”地学到知识的本真。

校企合作是目前各高校开展实训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平台的建立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教学保障。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合作平台更为重要,可为设计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合作平台进行设计创作提供实在演练的场所,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专业技能大赛的展示平台保障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是提高设计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重要保障。专业技能大赛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也为未来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了最可靠的信息,专业技能大赛所面对的评委多为高校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对于产品的评选,会带着“市场需求”的眼镜去发现好的产品,这样的专业技能展示平台也会让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也可以考虑多项专业知识的融合,让市场需求来|领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新事物的眼光。

结语

“课题制”的开展不仅架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更为学生实习、毕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题制”的开展也无形中助推了教师和学生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培养,让教师自身“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加强团队与团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个有效反复循环联动环。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18年度“流本科教育专项”项目编号:JG-2018028

参考文献

[1]龙惠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设计2019.322(15):102-103.

[2]李媛媛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数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设计:2019.310(03):103-104.

[3]吴利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设计:2019310(03):98-100.

[4]肖德荣.“课题制”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于创新研究[J].家具与室内设计.2018(11):122-123.

[5]田隽,龙庆华,周祺芬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法的可行性探索[J].设计:2018.288(05):80-81.

[6]陈晓英.平面设计课程下课题制实践教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8(36):94+96.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以下理论知识。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

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

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

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

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

“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我组教室在所带班级就作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

一、内容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

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

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

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现在: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希望作业可以有选择性。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

课题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1、低年级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研究。

2、低年级学生合作习惯形成的研究。

3、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做题习惯的研究。

4、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研究。

5、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交流能力的研究。

6、培养中高年级学生收集调查资料的能力的研究。

7、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的研究。

8、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研究。

9、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法、途径的实践性研究。

10、批改作业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相关性研究。

11、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研究。

12、提高学生课堂倾听水平策略研究。

13、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差异及其对策的研究。

14、科学课堂如何构建有效的小组研究方式。

15、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16、低年级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的研究。

17、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促进个性化学习研究。

18、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19、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研究

21、课堂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2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3有效的情境创设研究 24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5、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

26、读写结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27、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研究

28、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29、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书写格式的研究 提高四年级学生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能力的研究 30、提高五年级期待成功学生数学成绩的研究

31、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

32、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33、低年级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的研究

34、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将字写得更美观的研究 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

35、培养四年级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研究

36、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

37、小学中年级单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8、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研究 寄宿制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39、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发言能力的研究

40、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4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研究 初中:

语文

1、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

2、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3、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

4、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

5、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

6、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

7、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

9、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10、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11、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

13、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

14、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15、学生作文自评与互评方法的研究;

16、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

1、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

2、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3、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

4、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5、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

6、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

7、导学案中注入激励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8、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9、导学案学习目标制定策略研究;

10、导学案中当堂检测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11、数学教学中“小先生制”的培养研究。 英语:

1、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2、培养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

3、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

4、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

5、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

6、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

7、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8、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

9、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

10、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11、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12、英语课堂导、学、练、评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

1、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

2、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

3、物理(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4、有效提高物理(化学)科复习效率研究;

5、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研究;

6、指导学生有效订正物理(化学、生物)作业的研究;

7、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8、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的研究;

9、激发物理(化学、生物)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0、有效地选择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复习题的研究;

11、充分发挥物理(化学、生物)错题集作用的研究;

12、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13、物理(化学、生物)预习习惯的养成初探;

其他

1、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地理课、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2、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

3、开展合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4、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活跃气氛的策略研究;

5、美术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

6、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7、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8、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

9、特殊家庭学生网瘾的纠正研究;

10、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11、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

12、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

13、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策略研究;

14、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15、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

16、避免无效讨论的策略研究;

1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18、引领学生走出网络的沼泽地的研究。

19、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0、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21、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22、班级管理中的赏与罚;

23、使学生主动提问的策略研究;

24、爱心教育也需惩罚;

25、有效地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26、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研究;

27、搞好主题班会的研究

28、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29、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0、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

31、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32、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

33、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34、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35、中学生学习障碍的发现与矫治的个案研究

36、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37、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38、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的研究

39、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

40、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纪律管理策略研究;

41、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欲望的研究;

42、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4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

44、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

45、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的类型及成因研究;

46、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研究。

47、课堂教学结束的形式研究;

48、学生作业批语的教育艺术研究;

49、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模式研究。

50、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

51、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52、大班额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53、学生厌学原因分析研究

54、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个案研究

55、导学案使用方法与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56、学生学前有效培训的实验与研究;

上一篇:数学教育类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养猪场毕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