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

2023-09-23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一、评点情节内容

1.说明什么是评点。

评点,指在阅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情节内容、语言文字、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品评,从而理清课文层次,明确课文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评点课文,可以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征、故事波澜等方面进行,如对《曹刿论战》第一段情节内容进行评点,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编写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教师小结:

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评析课中文句

1.教师示范。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例。

(1)评析句子的意思。

曹刿认为"当朝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远谋"指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对作战而言指不仅能注意眼前的实情,而且能预见事态的发展及其后果,并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2)评析句子的作用。

此句的"远谋"为全文定了一个基调,文中的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曹刿的"远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②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③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表表现了他的"远谋"。

2.学生活动。

齐读课文第2段,思考问题,找出重点句子进行评析。

三、评论人物形象

1.教师示范。

分析人物可从外貌、语言、行为、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谈,先一条一条地列出来,然后再归纳总结。如对曹刿的形象分析如下:

曹刿只是一介平民,但在国难当头他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荣誉与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向鲁庄公阐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张;又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指挥作战,实施了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措拖,最终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学生活动。

评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应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能放手让曹刿正确指挥,还向曹刿询问战争如此进行的理由,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四、评说课文朗读

这里说的"评说"即对课文朗读的品评,边读边评,看句子是否连贯,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完成课后"练习"一,体会句子的语气,举一反三,反复品读。

3.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

4.对照课文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5.熟读成诵。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积累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师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读书感悟、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

(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读课文,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1)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1 / 4

(2)交流不懂的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

2、谈谈课文中描写的跳水场面与你印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1)自读,批注。

(2)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3、查找资料: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作家。

第二课时

一、情境入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困难或经历过一些危险吗?当你们面临这些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处理问题的?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完后,它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板书课题)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趣、险、智……) 你认为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到底是谁呢? 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教学预设:

2 / 4

1、猴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是啊,猴子太放肆了,它有哪些放肆的举动?请你读出来。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放肆的动作,进而让学生读的绘声绘色。)

2、水手。体会水手的三次大笑,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水手的三次大笑对猴子的放肆和孩子身临险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船长。(分析船长的经验丰富、机智果敢、头脑冷静)

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1)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想法一: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因海水的缓冲作用,可能还有生存的机会。想法二: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想法三: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指导朗读: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读出船长的机智、果断。 (2)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

(3)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句子 “孩子像颗炮弹……”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孩子像颗炮弹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掉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40秒钟,为什么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呢?

(40秒钟虽然不长,但大家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2、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

3 / 4

(让学生各抒己见,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 (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四、 作业布置。

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续写课文。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1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即为朗读,语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种文学, 而不是对静止字符的学习,必须要通过“读”这种方式才能来品味出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美, 才能体会到文字的艺术美感,而且朗读与理解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朗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初中语文必须重视朗读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朗读是课文是学习的首要步骤,能够有效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对文章中的精妙之处和思想情感有所体会与领悟。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教育,而朗读是加强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效果极为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能够有所触动,也会进行深思,产生向往之情,总之,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同时以学生为本的朗读教学,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将其带入课文意境,展现文章生命力,陶冶学生情操。

2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2.1提高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 ,音乐之美 ;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这是著名语文教师、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对朗读重要性的诠释,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充分重视朗读教学, 把课堂上那些没有意义和无效的烦琐讲解尽量剔除,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其在读中去品、去悟、去理解,将朗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2有目标、有组织地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知课文,可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重视朗读教学这一必要环节,很多时候只是把它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语文课堂经常出现学生在朗读,而教师则在板书,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现象, 对于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和效果没有引起重视。 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环节就应该在考虑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朗读的情境,让教师自己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朗读教学,同时,让学生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朗读, 让学生在心里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朗读,应该怎样去朗读,当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考虑朗读的层次性。

2.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学生在多多朗读的同时能大声地进行朗读。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适合朗读教学的文章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训练初期朗读的量可以小一点, 以后可以视情况再逐渐增加;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 比如说自由朗读、齐读、疯狂朗读、分角色朗读、分性别朗读、配音朗读、 分组赛读、接力读等,用上述各种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的兴趣,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第三,加强教师范读,这样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朗读,既能感染学生,也能发挥出对学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学生也会因此对朗读产生兴趣,喜欢上朗读,从而促进朗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2.4强化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朗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还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切实提高其朗读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牢固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如停顿的时机和时间长短的把握,语调的高低的把握,准确地确定重音位置,能够运用好抑扬顿挫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等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朗读过程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二,指导学生学把握好情感的调动。 朗读教学重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感,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注入情感的力量,才能够让朗读增色,从而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 让这些静止的文字符号充满生命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

3结语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加以重视, 因为它既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们的基本技能, 也是其良好的思想情感得以形成的有效方式, 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总结,寻求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朗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学生语感及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当下应该正确看待朗读教学的现状,积极改进,并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1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读准字音, 不读破句, 特别是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 通过评议, 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 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 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朗续训练, 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 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 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 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 我教《桂林山水》一课, 在理解的基础上, 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 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 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 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 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 首先要把课文读熟, 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 这样在介绍时, 才能眉飞色舞, 生动精彩, 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3 朗读教学中体现层次性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 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 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 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 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 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 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4 严把听说训练关, 培养朗读好习惯

朗读与说话可以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说话是朗诵的基础和源泉, 而朗诵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从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 也非常注重两者的密切联系。如第一册听说训练“说话态度要大方、口齿要清楚”中提出如何发音的问题。总之, 只要严把说话训练关, 学生就会在不断的交际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会把形成的良好习惯运用到朗读实践中。

5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 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 文章未经分析, 甚至学生还没有理解, 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 听一位教师上《迷人的张家界》一课, 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 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还说:“张家界的景色这么美, 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 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 我问学生:“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如鲁迅先生所说, 在瞎弄里摸索, 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 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它们相辅相成的, 必须有机结合。朗读到位了, 对文章之体会也就更深了。

朗读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教学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 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 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 抓住并高度重视“朗读”这个语文教学中的突破口, 就能使学生在朗读和听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摘要: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朗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 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课堂上, 要组织好朗读, 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读书时间。 (2)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3) 朗读教学中体现层次性。 (4) 严把听说训练关, 培养朗读好习惯。 (5)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朗读课文的声音,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朗读课文中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同时还可以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总之,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非常必要。

一、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语文学习分为很多种,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种类,有分角色的朗读、诵读等。朗读是听说读写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佳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好地证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培养良好的语感,学生需要最大程度地培养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些精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写作该文章时的那种思想感情。只有懂得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感的培养。从考试角度而言,阅读文章时所设的题目也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制定出来的,有时候不知道答案,但可以凭借着语感就知道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慢慢形成的。

2.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朗读教学的方法并不是人们通俗上认为的大声读出来,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每个字、词、句子、段落,乃至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其写作方法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对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进行系统的调整,这样对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益处。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的明白清楚,才能很好的写出来。此外,经常的朗读,对于平时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会有很深的印象,如加以记忆的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们会在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谈话中,其文化修养的水平也同样通过语言的交流而表现出来,说的多了,同时记住的也就多了,这样自己在积累语言方面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在平时的写作或者考试中,完成一篇初中水平的作文会变得容易多了。

3.朗读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一篇优美的文章,必然是文质兼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高度统一的。通过不断地朗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灵魂。例如,欣赏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通过朗读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可以给自己一种鼓励和震撼,尤其是朗读一些抗战年代的作品,对自己可以起到鼓舞作用,同时还给自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通过朗读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语文教学而言,价值意义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4.朗读教学可以维护师生和谐关系

朗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将朗读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可以多元化的运用朗读的教学方法,通过齐读、角色分读和个性朗读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小组的齐读或者角色的分读,在提升学生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情的培养,同学们经常在课堂上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朗读,会成为学习上的战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课堂和谐的秩序也是有帮助的。此外,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朗读教学,学生朗读的次数和教师的评价逐渐增多,可以促使学生分析和评估自己在同学们及老师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可以确定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密切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二、朗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朗读教学方式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有一般齐读法、个性朗读法、角色分读法、快速自读法、男女对读法等形式,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注重多种方式的结合。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而这些快乐正是基于朗读中各自的参与或者自足自乐,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朗读乃至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呼唤学生朗读的兴致,还可以稳定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朗读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手段。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因而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朗读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结构。只有处理好朗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关系,才能发挥其协调作用,将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首先,朗读和讲读要协调起来,一堂课,不能因为朗读的重要,而把时间全部分配给朗读,忽视教师的讲读,老师的讲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朗读,因为通过老师的讲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解决课文学习中的一些难题,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协调好朗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朗读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还要靠作文教学,只有两者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的学习需要全面的发展,只专注于朗读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以上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认识到朗读方法对学生语文能力养成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协调好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关系。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敢于读出来,面对文章会读并且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524500)

朗读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摘 要:朗读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素养,从而使得自身获得更大的进步。在当前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朗读式阅读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会,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乡村小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声音响亮、咬字清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但在当前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朗读的作用与价值,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也仅仅是一笔带过,完全没有想过学生能够从朗读中取得什么收获,从而导致朗读的价值无法发挥[1]。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朗读教学纳入到阅读教学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教学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与重点,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有所获”,并防止教学出现无头绪、无重点,甚至是舍本逐末的情况[2]。朗读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读,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朗读价值,并实现“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到《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时,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关师生之爱的故事,重点在于师生情,并不在于地震。因此,教学重点就是文章的主人公谭千秋老师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这篇课文,并让其注意文中是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性格特点等,从而让学生尽快找到文章的重点以及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可对教学的目标进行细化,并主要分为以下3点:(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2)让学生重点朗读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或者段落,比如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等,感受这位老师的伟大;(3)让学生仔细品味“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感受到主人公身上的师德灵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能够实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现代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今,大多数乡村小学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设备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并获得更为美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对语文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3]。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或者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学习到《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可能并没有去过黄山,不知道黄山的松树到底是怎样的,此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可在网上查阅与黄山风景有关的资料,并下载相关的图片、视频,制作成相应的课件。随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播放相关的视频与图片,并将文章的内容复制到相应的图片上,让学生一边浏览美丽的图片一边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松之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朗读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朗读,朗读的内容就是描写黄山“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段落,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

三、设计多种朗读方式

学生之所以对朗读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与热情,主要在于传统的朗读教学太过于古板,就是让学生一起朗读一段或者整篇课文,没有任何的生动与特色之处,从而导致学生对朗读提不起兴趣[4]。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丰富朗读的方式与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其朗读的效果。

朗读的方式有许多种,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可行性较高、效果也相对较好的朗读方式:(1)引导朗读:引导朗读也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性朗读,在朗读完一句话之后,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朗读。同时,教师可以先读一句,让学生读下一句,从而实现朗读的无缝承接,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2)领读: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基础相对较差,教师可从学生中选出一个比较好的领读者,要求其他学生跟着领读者一起朗读课文。领读的学生每日一换,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朗读效果的提高。(3)分合读:这种朗读方式一般用于層次较为清晰的文章,如学习到《灰椋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轮流朗读相应的段落,如女生朗读第一段,男生则接着朗读第二段,女生再接着朗读第三段……以此类推,从而活跃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乡村地区的教学条件比城市地区的相对要差一些,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朗读式教学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与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兰.个性化的“朗读与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腾飞的双翅”[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24):50.

[2]李春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语文:基于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2):47-48.

[3]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79.

[4]雷世碧.关于加强和改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理性思考[J].教育,2016(11):114.

上一篇:教育科研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