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3-12-14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电影史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休闲娱乐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电影走进大荧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不仅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在欣赏电影前,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传达信息,表达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这要求电影名称的翻译既要做到翻译上的准确忙也要突出电影作为商品的商业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中外电影名称的特征,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并总结出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一、中外电影名称的特点

1.简洁。英文电影通常只有一两个词,大部分片名简明扼要,多数由名词或短语组成。如:Brave Heart《勇敢的心》,Gladiator《角斗士》等,只有少数电影用的是一些简短的句子。如:I Known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ary《我为玛丽狂》。虽然片名简单却能切中主题。再如中国电影中的The Message《风声》,Banquet 《夜宴》等。它们的片名翻译不仅能紧扣电影故事的主题,更能起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2.地点,人名作为片名。很多中外电影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如:Chicago芝加哥,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Gandhi甘地,Nixon尼克松等。一方面,因为他们是西方历史文化中知名的地点和著名的人物。另一方面这些著名的人物和地点的背景也能够紧密与电影主题相联,而中国电影以人名,地点作为片名而被翻译的影片也不占少数。

3.引人入胜。电影如今已成为一种商业产物,吸引观众的电影片名翻译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一部影片的片名充满悬念,发人深省,富有美感才会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去观看。当观众们看到I Known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他们会充满疑问,谁知道电影中的人物夏天做了什么事?If You Are the One《非诚勿扰》,字面意思是如果你就是那个人,所以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外国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都会对这部电影充满好奇。

二、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1.音译法。音译法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中外片名中,常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名、地点、事件作为片名。如果这些名称因其历史文化意义为观众所知,那么就能更好的传达异国风情。例如对于中國观众来说某些国外的音译的电影更加能够表达出电影所透漏的信息。Jane Eyre《简爱》,Harry Potter《哈利•波特》,Ali《阿里》等,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影响的名字,当然中国观众也再熟悉不过了。

2.直译法。电影片名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显示电影的精髓。如果要使电影与故事完美结合,直译是简单有效的翻译方法。它能 在最大限度内保留原语片名的形式和意义,使之原汁原味又能保持异国情调。我们很容易找到大量采用直译的电影片名。如: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盗》,True Lies《真实的谎言》,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这些电影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不仅保留了原有片名的内容而且符合了原片名的语言结构,使中国观众很容易接受并记住。

3.意译法。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 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我们就采用意译。什么是意译呢?陈宏薇将词语的“意译法”定义为: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合主要语言功能相似。例如:“Leon”是男子名利昂,但是观众并不知道利昂是谁,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但是基于影片本身,译成《这个杀手不太冷》,观众们就会知道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关于职业杀手的故事。

4.直意结合法。有些片名虽然难呢过 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的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曾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Speed《生死时速》是美国于1994年拍摄的动作大片,光说“速度”真是太简单了,而故事里那辆永远停不下来的车必须以高速驾驶才能避免炸弹爆炸的巧妙设计,只有在“生死时速”这四个字里才能完全表达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生死时速”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了意译,充分体现了影片内容,且明了传神,让人紧张、刺激,难以抵抗其中的诱惑,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译名。

5.转化法。文化是在翻译中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外国电影片名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在里面,让很多中国观众十分迷惑。一些国外影片片名中采用习语,谚语作为片名而我们译者就必须在汉语中找到与其等同的语句来译出更好的影片名。这就需要我们借鉴,转化成中国的文化。例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片,如果我们直译成洗澡的美人,我们会感觉可笑而难以理解,而译成“出水芙蓉”就遵照了中国人习惯的想法,同时具有了中国悠久的文化特色。自古以来芙蓉是高洁之人,美人,漂亮,纯洁的象征。

三、电影片名遵循的原则

1.忠实性。忠实性有两层含义:忠实于原片名,忠实于电影故事本身。译者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剧本的了解,试着把电影的涵义展现出来,这就是忠实性。如果不能达到忠实性包含的两方面意译,那么我们应该以忠实于电影故事本身为主。

2.文化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电影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反应了其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因此译者应当意识到这种文化的重要性,并把影片名译成观众所能理解接受的程度。翻译既要尽量保有异国特色,又要考虑观看国观众的理解能力,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译”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这部电影片名来自世界著名文学作品《飘》,但对于电影本身名字而言观众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直译为随风而去,让人感觉平淡无奇,而译者一定是知道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在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女主人公传奇一生的故事,所以乱世佳人明确体现了电影主要内容。除了西方文化,译者也需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喜欢用四字成语来表达事情,更简明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3.审美性。从形式上看西方人崇尚简洁之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对称和谐,尤其喜欢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词组。有吸引力的电影片名不仅能够吸引观众又可以带来无限的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译者对片名的翻译尽力达到商业与审美的效果。但又不能太过偏离主题。观众习惯于那些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和联想一意译的词。如:“The Body Guard”译成“保镖”就只能让人想到主角是个保镖,以为内容与厮杀有关,可意译出来“护花倾情”不仅丰富了片名的内涵,同时也非常贴切的暗示主角有保镖,“花”暗示主角是一位迷人的女性,“倾情”说明有恋情发生。这样的译名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一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四、结语

电影是一种集艺术性、商业性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名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是电影艺术性和票房商业性的集中体现。一部电影片名的成功就是要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去观赏这部电影,这也同样是翻译电影片名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张茜.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现状及特点[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浅析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作家的“触电”现象

3、对大众文化进入中学校园的思考与对策

4、“流量生态”与“伪经验”生产: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辨析与治理

5、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经验探索

6、简析大众文化下的文化境遇

7、景观营造、社区联结与艺术认知

8、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9、大众文化对中小学生道德判断的正面影响

10、简论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

11、我国方言类大众文化产品的三重困境

12、高校大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3、文化工业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

14、浅谈大众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15、简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背景和理论渊源

16、青年文化真的消失了吗?

17、公共图书馆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18、浅析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19、文化领导权与大众文化研究的社会主义进路

20、浅论“古装剧”的独立文化品格

21、大众文化及其亲民性特征

22、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的文艺学探究

23、大众文化: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博弈

24、论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存在的问题

25、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26、作为大众文化电影的《何以笙箫默》的成功

27、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本解读

28、提升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对策研究

29、中国文化的问题在精英文化取向的下滑

30、大众文化与批判式教学探析*

31、当今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重塑

32、大众文化语境下电影《归来》的人文价值探析

33、谈大众文化与青少年个体的成长

34、对比研究东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大众文化理论的意义

35、大众文化的是非之辨及调节与控制

36、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嬗变

37、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38、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

39、大众文化背景下动漫角色的塑造和设计

40、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41、论利用大众文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2、张艺谋电影批评的文化悖论

43、中国电影“诗”的新“镜像”

44、大众文化潮流下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调查

45、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46、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好莱坞电影

47、新时代大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话语建构

48、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49、大众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英语电影翻译有助于英语电影学习。英语电影翻译可以扩大英语翻译的学术领域.促进全民学习英语,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发挥英语电影翻译作用提出了战略建议,

[关键词]英语电影翻译学术意义战略建议

一、英语电影翻译促进英语电影学习

近些年来,英语电影学习,在我国十分流行。运用电影来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人喜欢看英语电影,不但可以学到最自然的语言,还可以对英语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老一辈的大部分旅美作家和学者都有过看电影学英语的经历。如今,通过看电影学英语更成了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英文电影,不少观众希望得到汉语文本、英汉对照可以对全面理解英语电影起到很大作用,例如,“西雅图未眠夜”(SleeplessinSeattle)有这样一个片段,男主角山姆不聿丧妻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电台播音员玛莎诉说心中无限伤悲有这样一段话、Marsha:People who havetruly loved once are far more likely to loveagain.Sam,doyou thinkthere’S someoneout there that you could love aS much aSyour wife?有人觉得难于理解透彻、把这段话翻译成汉语:玛莎:曾经爱过一次的人更容易去爱第二次,山姆,你认为你能像爱你妻子一样再去爱一个人吗?翻译后觉得容易理解了许多、为什么难于理解?究其原因,这段话简练精辟地体现了美国人的爱情观,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特定思维和文化,不仅是文字的差异,而且是文化的差异。经过了解美国文化的人翻译后,理解自然深刻了许多。

二、英语电影翻译的学术意义

(一)扩大英语翻译的学术领域,增加学习英语知识的有效空间

英语电影具有用词精省等显著特征,与其它领域的翻译具有明显的差异。法国利勒大学开设了一年制的电影电视翻译研究生课程,法国电影翻译协会之类的专业电影翻译组织日显其重要性,翻译者国际联盟与欧洲广播联盟对电影翻译的兴趣亦日益高涨。

英语电影翻译包括广泛的材枓,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作品,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大作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翻译技能。

(二)促进全民学习英语,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不少人喜欢看英语电影,愿意接受这种实用的教育,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短时间内实现英语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不现实的,如果大量的英语电影有汉语文本,就可以帮助广大不具备英语电影鉴赏能力的人们和愿意且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人们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化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今,中外人士之间交往越来越多、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大学毕业的通行证,海外留学的敲门砖,甚至是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英语已成了国家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新加坡在成为“四小龙”的过程中,鼓励全民使用英语、新加坡人至今仍自豪地说,掌握双语使他们在全球化时代赢得了优势、二战之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经济起飞……都与美国有直接关系。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当然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中美邦交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懂英语、能够善于利用美国资源的人才尤其显得大量需要!有人说:在未来,不会说英语的人是可怜的。

(三)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和谐社会的社会形态

过去,我们学英语,是被迫的。今天,我们学英语,价值判断占有很大比重。除了学习那些不分国界与文化界线的技术外,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们的幸福论、哲学观和人生态度,应该从价值的角度来接受与消化,而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不能没有我们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和谐的幸福生活观,这是说英语国家乃至世界发展极为需要的一种文化,她能使世界文化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同样,英语电影所反映的文化也一样是中国文化极为需要的文化,这些外来的文化与我们固有文化在碰撞后会发生变化,会产生一种更为积极的文化。

中国文化整合英语电影文化后产生的新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和谐社会是一种进步的社会形态,先进文化可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可以丰富生活,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

三、充分发挥英语电影翻译作用的战略建议

(一)成立英语电影翻译专业审查委员会,建立英语电影翻译审查制度,规范英语电影翻译市场。

(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活动需要利用英语电影的领域,从最容易的和最需要的英语电影翻译着手。

(三)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英语电影翻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电影翻译人才。

(四)设立英语电影翻译专业的高等院校要重视英语电影专业教师的培养,在职称评定和聘用方面给予同等情况下优先的待遇;

(五)鼓励英语电影翻译课题研究,对于研究成果给予优先出版及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

(六)出版一批优秀的英语电影翻译教材,供学习英语电影同步使用。

(七)可以将英语电影翻译与网络教育、影视传媒等结合起来。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一篇好的作文是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的,即作文前、作文中和作文后。

一、作文前:明晰满分作文的标准。

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主要有两大等级,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指的是“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书写美观”“文体明确”“标点正确”九大标准。作文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并不难,然而一篇文章要想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必须要具备“四度”,即“深度”“新度”“丰度”和“美度”,其中,“深度”和“丰度”是满分作文的必备条件,“深度”是文章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其余三“度”都是为“深度”而服务的。一篇文章要有“深度”,“丰度”是基础和保障,“新度”和“美度”同样不可或缺。做到了这“四度”,写出了的文章才会让读者感觉到“过瘾”,才能让人在情绪或思想上引起触动甚至发生变化,以至于大哭、大笑、大思、大得。

二、作文中:

第一:遵循作文的原则: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命题者为了达到人人有话说,人人不乱说的目标,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一般比较宽泛。在写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内容空洞,我们必须做到“化大为小”。这里的“大”指的是作文题目给我们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小”指的是材料要精、立意要精。“以小见大”中的“小”和“化大为小”中的“小”是一个意思,这里的“大”指的是文章的深度。小题材与大主题中,“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而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要善于从小题材中归纳出大主题,从小立意中得出大思想。 第二:认真审题。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的题目,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的过程。几年来,在小升初及中考命题者在作文考题的设计上,都比较重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命题形式上,以命题、半命题和自拟命题的作文为主。而每一种命题的审题都有着相应的审题方法。

以命题作文为例:第一,要审清题目的关键词。例如“可喜的变化”这个题目,“变化” 是关键词,“可喜”是“变化”的修饰语,有限定关键词的作用。所以,写文章时应突出“变化”的过程或结果,并努力展示其“可喜”之处。第二:审清题目的语法意义。如果题目的结构是“名词+名词”,如“我和你”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楚写作的重点是什么,是记叙“我”和“你”之间的事情,还是抒发“我”和“你”之间浓厚的情感? 如果题目的结构是“定语+名词”,如“美丽的谎言”这样的题目,写作的目的就是突显出“谎言”的“美丽”;

如果题目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动词是写作重点,名词是写作对象。如“走过风雨”这样的标题,写作的重点是“走过”,写作的对象是“风雨”,文章最佳的中心就应该是在“走过风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或生活道理;

如果是题目的结构是“主语+谓语”,谓语部分是写作重点,主语是写作对象。如“妈妈笑了”这样的题目,写作的重点是“笑了”,写作的对象是“妈妈”,文章最佳的中心就应该是通过写“妈妈笑了”,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说明某种生活道理;

如果是单个词语作题目,则应该在草稿纸或者心里用这个词组成前面四种语法结构的短语,如“拥抱”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先思考“拥抱”,把写作的对象和重点确定下来,从而把文章的大概中心确定下来。 第三:立意。

(1)立意要正确。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要避免立意出现偏差,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化大为小”的原则,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将立意进行浓缩。

(2)立意要深刻。要想在考试中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一般的做法是化大为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推敲题目,确定易于深入人心的主题。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在文章中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有价值或有意义的观点。

(3)立意要新颖。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就是独创。立意的独创性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做到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文章就很容易写出新意。 第四:选材。

根据作文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划定写作材料范围,是选材过程中第一次化大为小。选材过程中第二次化大为小,就是要在第一次确定下来的范围内选择真实的,熟悉的,典型的,新鲜的,独特的,健康的材料,以求选出来的材料最好地服务文章的中心。

1.真实的材料

要选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切忌捏造杜撰、虚情假意。这里的真实还包括文学的真实,真人真事必须经过文学的剪裁、拼接、修补、提炼、加工、润色等处理。

2.熟悉的材料 要善于从自己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挑选那些你亲身经历或者见闻的比较熟悉人物、事件、情感来写。这样既利于降低写作难度,又利于最大限度地让素材为中心服务。

3.典型的材料

要善于从生活经历、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中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著名的故事情节、经典的情感寄托。用这些素材来描写人物、故事及情感,利于反映普遍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共鸣。

4.新鲜的材料

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富有新意,避免千篇一律。惟有新颖鲜活的材料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才能使文章充满生动活泼的气韵。要获取新颖鲜活的材料,必须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及时采撷到那些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鲜活材料。获取新鲜材料的另一个办法就是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的材料。

5.独特的材料

选择的材料独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出彩。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如面对“在自然中生活”这个命题作文,许多人都会写环境保护,而要是有考生能写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境界和追求,就能独出心裁创造一番新格局,做到独特而不落俗套。

6.健康的材料

思想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激进的思想,并以此体现作者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最好能够写那些积极向上的、充满阳光的内容,避免消极、晦暗的思想出现在考场作文中。

另外,某些会暴露自己曾经的过错或者缺点的材料也最好不要出现,比如某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或者语文成绩一直不好等,以免给阅卷老师留下负面印象。 第五:手段有力。

文章要做到“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写出应有的深度,就一定要有丰富的、有力的写作手段作为支撑。写作手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技巧、表现手法技巧、布局谋篇技巧和修辞手法技巧,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过程,其实就是构建文章“骨架”的过程。手段有力,就是“骨架”合理,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

考生在动笔写作之前,最紧要的是明白自己的写作目标是什么?写人文章的目的就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了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写事文章的目的是得出一个生活道理,赞扬、批评一个社会现象等;借景抒情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写景的途径达到抒发某种情感的目的。 确立写作目标后,就要选择合适的写作手段。为了达到不同的写作目的,必须采取不同的表达技巧。

三、总结篇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一、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几种方法

无论是中文电影还是英文电影,片名都是对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电影片名是浓缩了的电影语言,能够凸显影片的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因此,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成为翻译的一个难题。据研究发现,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过程中主要有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及创译法等四个主要的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直译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反映源语片名的意思,翻译普遍忠实于原意,让观众对源语片名印象深刻。采取直译的片名多为表示人名、地名或其他名称的名词。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译作My Father and Mother,《幸福时光》译作Happy Times,《一声叹息》译作A Sigh,《画皮》译作Painted Skin,《赤壁》译作The Red Cliff,《天下无贼》译作A World without Thieves,《让子弹飞》译作Let the Bullets Fly。这些影片片名的直译都忠实地反映了源语片名中的信息,与影片内容保持了一致,甚至在语言形式上也与汉语完全对等。另一些则需要根据英语的特征,略微改变汉语的词序或结构,在总体上仍趋于同源语形式保持一致。如《孩子王》译作King of Children,《小城之春》译作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

(二)音译法

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音译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主要用于以人名、地名为片名的电影。因为这种翻译方法要求片名所涉及到的人名或地名为英语观众所熟知,这样音译的片名在保留了其汉语的韵律节奏外,又能以其异域特色吸引广大观众。如电影《周恩来》音译为Zhou Enlai,《成吉思汗》译为Genghis Khan,《花木兰》译为Mulan。

(三)意译法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持译名形式的对等,可能会影响影片内容的传达,给观众造成误解。因此在是使用直译,音译都无法准确传达电影片名内涵时,就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意译强调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的内涵,因此要以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在具体操作时,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人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如电影《刮痧》英译名为Treatment,就是采用意译的。“刮痧”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不为英语国家观众所熟知,若采用直译或音译都无法表现影片内容。而意译后的片名很好的揭示了影片是围绕“治疗”这一话题展开的。影片《圆明园》译作The Old Summer Palace,《喜宴》译作The Wedding Banquet,《不见不散》译作Be there or Be Square,《山楂树之恋》译作Under the Hawthorn Tree,《鸿门宴》译作White Vengeance。

(四)创译法

创译就是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电影内容为基础,在对原影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英语对影片进行重命名。电影片名翻译经常出现直译、意译都难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原片内容,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的情况。这时为了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英语观众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为了增强译名的吸引力,就需要重新选词另译,再现原片内容。创译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电影《非诚勿扰》英译名为If You are the One,虽与原片名形式完全不一致,但英语观众可以从译名上猜出这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影片,充满浪漫气息。

二、创译法及其所体现的价值

以上所列举的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创译法都是中国电影英译的常用方法,但为了更大限度的体现影片中心思想,吸引英语观众,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在输出时选用创译法。原作者与译者的目的不一致时,译者在期间进行协调,直至最后达成最恰到好处的、最适宜的译作。创译法在翻译影片译名时更好的体现了片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价值。

(一)信息价值

片名翻译中实现信息价值等值,就是要做到译语標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碗》,讲的是围绕一个国际知名导演葬礼展开的一系列滑稽内容。该影片的译名之一为Big Shot,倾向于直译。英语观众在看到此片名时,是无法将影片和葬礼联系在一起的。而影片的另一创译名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既揭示了影片的主人公,也向观众透露了影片的主要内容。

(二)文化价值

片名翻译不仅是一个语际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词汇上的不对等。这时电影片名翻译就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观众文化特征和接受习惯,采用创译法进行翻译。如张艺谋的战争史诗《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该影片的英译名The Flowers of War就明显地表达了影片所围绕的主题思想。

在影片文化价值的传达中,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受制于英语的文化。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之一也是要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与理解。2009年的国产电影《窈窕绅士》讲述了一个暴发户(孙红雷饰)因爱慕大明星而请求公关公司经理帮自己改造形象并成功的故事。该影片的英译名是My Fair Gentleman,套用了美国经典影片My Fair Lady的片名。该影片英译名既符合英语国家观众的文化习惯,又巧妙地传达了影片的内容,算得上是好的译作。

(三)审美價值

电影本身是一门影像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要注重音意俱美,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片名的创译讲求摆脱原文片名的束缚,深入把握电影的思想美学内容,对影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以实现译语的审美价值。如影片《大城小事》的英译名为Leaving Me, Loving You,“Leaving”和“Loving”在音韵上实现了英语的头韵美,又在形式上实现了对照,可谓一举两得。而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英译名为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通过“the Apple of My Eye”这一英语中表达心爱之人说法的习语实现了影片译名的审美价值。

(四)商业价值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备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要考虑商业因素。因此电影片名在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的灵活与吸引力,引起英语观众的共鸣,激发其审美愉悦进而产生观看影片的欲望。商业价值的凸显就要求创译时要大胆创新,追求神似。如根据我国经典传说改编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其英译名为The Butterfly Lovers。此译名在传达影片爱情主题的同时,又利用其译名的玄幻色彩吸引观众眼球,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最佳影片奖的香港影片《岁月神偷》,其英译名Echoes of The Rainbow就以彩虹的色彩斑斓表现了影片中平凡人生活的多彩,同时又暗含了历尽风雨终见彩虹的艰辛。片名以其独特的美来吸引英语观众,实现其商业价值。

三、创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译法在中国影片片名翻译过程中真正的实现片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价值,为影片的整体翻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创译法进行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的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一)英译片名与影片内容的对等

创译法本身就是对影片名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个再创造就要求译者立足于中文电影本身的内容与思想主题上,对影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提炼,以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影片的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忠实传递与电影内容相关的信息。避免在原语的环境、习俗中通俗易懂,能充分表达电影的名称,换成另一种语言后,由于情况、环境变了,变得很费解的现象。

(二)遣词造句,应用英语语言的艺术形式

从审美价值角度考虑,将中国电影片名译成英语时,要用英语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中文电影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翻译后的英语译名,要形成一种意境,吸引英语观众。在语言上,译者可以通过节奏、语调、韵律、重音等手段,使片名琅琅上口,优美动听,传达情感意义,增强审美效果。在结构上,译者可以选择词组进行片名的英译,尤其是英语表达偏爱的名词词组,以符合英语观众的审美。另外,还可以在英译片名中使用修辞手段,如头韵、重复、拟人、矛盾修饰等,也会使片名生动、鲜明,同时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

(三)避开易引起文化冲突的差异

由于中英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创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在思维模式上,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直觉经验型,而西方哲学倾向于直线型、逻辑实证型思维。在语言表达上,中国人强调概括、总结,而西方人崇尚简洁。另外,尤其要注意中西方在宗教习俗上的差异,片名英译时避免造成冲突,否则,不但影响片名的商业价值,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中国电影的发展刚刚起步,而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更是任重而道远。电影片名的英译不仅仅是一项翻译工作,更是一项艺术创造。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又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异同及翻译的可接受性,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英语片名与中文电影内容的对等。只有实现了影片信息、文化、审美、商业价值的英译片名才是真正好的译名,才能为中文输出电影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埃德温·根茨勒.当代翻译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冯为兰.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J]. 电影文学,2010(08).

[3]贺 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外语教学,2001(01).

[4]李春梅.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文化适应[J]. 电影文学,2010(18).

[5]周海容.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原则和方法研究[J]. 吉林省学院学报,2009(0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大型养路机械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俄语老师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