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

2023-09-16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网络导学的教学效果,以新疆电大导学平台为例,通过对开放教育学习者的网上自主学习现状、导学需求及导学教师的网上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导学教师和学习者两个角度对增强开放教育网络导学的实效性提出有益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开放教育; 网络导学;现状分析;新疆电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导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使人们能够打破时间、地点的局限,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进行学习,不仅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能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开放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条件。[1]

为了切实推进新疆电大网络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笔者以新疆电大网络导学为例,通过对当前开放教育网上导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本人参加网上导学的一些成功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以期为学习者及导学教师提供帮助。

一、对开放教育中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现状的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自主学习 ,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完成开放教育所必需,是实现终身教育所必备。[2]12因此,开放教育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来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工具向老师和同学及时请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学习。但是,当前网络学习往往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个体能力差异明显

学习者个体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习者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网络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少;有的学习者学习动机不明确,应用网络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有的学习者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网络自主学习形式,网络操作不熟练,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学习信心。

(二)互动学习流于形式

对于导学教师组织的实时网络答疑及非实时网络答疑,学习者参加较少,有的学习者单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只是完成所要求的发帖数量,甚至有的是在考试前集中发帖,使得师生网络互动学习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答疑目的。此外,部分学习者对网络资源中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只关注答案,缺乏自我思考,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习方法机械僵化

很多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机械僵化,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对于网络资源中的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及历年中央电大考试试题,往往临时抱佛脚,在考试前突击记忆,以争取较高的卷面成绩。背诵和记忆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机械记忆,如果对试题稍作简单修改或变化,就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很多学习者以考试试题与题库资源的重复率和相似度衡量教师水平,以最终的卷面成绩衡量和评价自我学习的全部过程,这使得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对开放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导学需求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自己近几年的导学经验的总结及与学习者的沟通,对当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学需求分析如下:

(一)网络操作技能

学习者要想了解并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就必须具有网上学习的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网络操作技能。开学初,学习中心都要集中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网上操作的能力。例如入学时如何登录网络导学平台,熟悉每个标题菜单的作用,选择学习课程,进入课程论坛,收发电子邮件,完成和提交作业,下载资料等。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习者熟悉并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强调学习者要亲自上机操作,使其掌握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学习动机

开放教育学习者需要持续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然而远程学习者普遍学习动机不明,学习目的功利,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获得文凭。这种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学习者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者只有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氛围

开放教育学习者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是学习者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启发探究、观点表达、情感交流等内容和途径所感受到的一种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力量能够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更加快乐。要营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导学教师、班主任在指导学习者学习时更多地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促使学习者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共享知识信息,增加感情交流,增进友谊,从而减少孤独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最终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群体意识。

三、对开放教育中导学教师现状的分析

经过近几年导学教师的努力,大部分导学教师都能适应网上导学。以新疆电大导学平台为例,网上导学主要包括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教学辅导、作业讲评、模拟试题及网络实时答疑等教学活动。从新疆电大2014年春季学期导学教师的考核情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导学教师责任心不强

部分导学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责任心。例如实时论坛答疑等网上教学活动通知学习者不到位、不及时,致使学习者无法按时按要求参与,严重影响网络导学、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导学教师只能通过教师群通知学习者相关事宜,如遇班主任或相关老师不在线,就无法通知学习者,导致参加实时论坛答疑等网络教学活动的人数较少。这归根到底是导学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二)网络操作技能不过关

目前个别导学教师导学平台运用生疏,上网操作不熟练,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法对学习者进行正确、必要的示范和引导。同时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网络操作和应用问题也无法回答和解决。正是因为技能不过关,就会使得工作的效率大为降低,也会阻碍教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因此,网络操作技能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网络导学理解不到位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与更新是导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开放网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导学教师长期重复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很少进行更新,很少追踪学习者的反馈信息,也很少关注学习者对于网络资源的理解程度和需求信息。导学教师给出的网络资源只是静态的文本,即只给出了结果,但没有可以帮助理解的过程。换言之,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导学教师对于网络导学的理解还不到位,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开放教育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四、对网络导学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网络学习者及导学教师现状的分析,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思考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学习者和教师两个角度对增强开放教育网络导学的实效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习者角度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议学习者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及“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自已的兴趣所在或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和课程。此外还要了解开放教育学习的模式及特点,要切实学会基础网络操作与应用知识和技能。

第二,要转变观念,适应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网络信息技术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学习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收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学习者将要学习的网页设为自已的主页,以便于日常上网时打开网页就会有相关学习信息的提示,以此督促学习者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传播和交流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电大学习平台积极参与互动,遇到问题要有求助意识,不要“孤军奋战”。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导学教师组织的实时答疑活动,因为导学教师会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集中回答学习者的诸多疑难问题。因此,学习者最好带着问题来参与,老师在点拨重点、难点的同时就解答了学习者的疑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网络互动教学的效果。

(二)导学教师角度

第一,加强对导学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导学能力。新时期教师培训,应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资源与方法,增强自主学习指导能力。[3]42导学教师要通过网络自学或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制作动态课程资源的能力。

第二,导学教师应不断更新、创新网络教学资源。导学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了解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和评价,并以此为重要依据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实际效用。

第三,给出作业及试题的详解过程。教师对作业及试题要进行分析讲评,要对题目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以及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此外,导学教师还应根据试题类型制作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课件,以帮助学习者更为有效地学习和复习所学知识。例如简答题,应帮助学习者提炼关键字、核心点,并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来。

第四,拓宽网络学习渠道,加强教师的导学自主权。导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介,如建立QQ群、微信群及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网络学习形式,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解答学习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产生信任感。

参考文献:

[1]刘晖.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教育[DB/OL].http://www.kjyjj.com/newshtml/2010729185214.html,2010-07-29.

[2]杨进龙.试论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4(5).

[3]高曼莉.论教师自主学习观念与能力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研究了针对涉密网络、涉密场所、涉密载体及设备、通信等的网络技术防护,所采用的保密技术防护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保密技术,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国家秘密信息从产生到销毁全过程的保密防护与科学管理。

关键词:保密技术防护,涉密网络,涉密场所、涉密载体、通信安全

1 引言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把高科技作为获取情报和保守自身秘密的重要手段,保密工作已由主要依靠人向依靠人与技术并举转变。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技术已成为保密工作不可或缺的利器,我们只有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保密科学技术,才能为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保密技术防护,是采取技术防护措施,消除失泄密隐患,防止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保密技术防护在窃密與反窃密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涉密网络、涉密场所、涉密载体及设备、通信等的网络技术防护,涉及对象不同,所采用的保密技术防护手段也有所不同。

2涉密网络防护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涉密网络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由低到高划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根据国家保密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不同密级的涉密网络应当采取相应等级的保密措施进行保护。

涉密网络技术防护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1)用户身份鉴别。通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对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器、用户终端、应用系统、安全保密设备的本地登录、远程登陆及配置进行身份鉴别,有效防范非授权用户假冒身份进入涉密网络进行窃密。

(2)访问控制。根据涉密网络的特殊要求,访问控制采用强制访问控制策略,有效防范用户对终端或网络信息的越权访问。

(3)安全监控与审计。通过对用户终端、服务器、应用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的监控,发现违规和异常行为,并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同时将违规操作行为记入日志,实现事后审计的目的。审计主要包括网络审计、主机审计、数据库审计、应用审计、综合审计、强审计等。

(4)边界安全防护。根据安全域要求明确划分安全保密防护的边界,并在边界处部署安全防护技术手段,防止非授权访问者对被保护网络的攻击、入侵、资源窃取等,有效防范违规接入、违规外联、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等行为。

(5)加密防护。通过采用密码技术,实现涉密信息的保密,常用于存储加密、传输加密等方面。

(6)恶意代码防护。通过在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及用户终端、服务器等部署放“木马”病毒软件和特种“木马”检测软件,实现对信息系统中病毒、特种“木马”等恶意代码的清除。

下图是以典型的涉密网络为例,介绍涉密网络技术防护情况,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相关安全保密产品。

3 涉密场所防护

保密法明确规定,涉密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3.1物理安全防护

物理安全是涉密场所安全保密的基础。很多泄密事件都是由于缺少物理安全技术措施,导致窃密人员进入,造成国家秘密的丢失。加强涉密场所的物理安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授权人员进入安全区域的可能性,降低泄密的风险。

物理安全主要有三方面:

(1)出入口控制。通过在涉密单位的主要出入口、存放有涉密文件的办公室、库房及其他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等通道口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实现对通道口的位置、通行对象、时间、方向等的实时控制。

(2)视频监控。在边界处实时监控和记录边界的突发性异常事件。

(3)报警控制。在安全区域内用不同种类的入侵探测器构成边界警戒区,实现对物理边界的防护。

3.2 电磁泄漏发射防护

涉密场所中使用的信息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携带涉密信息的电磁信号,称之为电磁泄漏发射。电磁泄漏发射信号既可能是基带信号,也可能是调制信号,还可能是载波、时钟信号。电磁泄漏的发射方式既可能是通过信号线、电源线传播的线路传导泄露发射,也可能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辐射泄露发射。这些电磁信号如果被专用接收装置接受,通过信号提取处理,可以还原涉密信息,导致涉密信息泄露。国家保密局出台了涵盖有关产品、现场测试及防护要求等一系列电磁泄漏发射防护标准,建立了电磁泄漏发射防护体系。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方式。如涉密程度高的场所可以采用建设电磁屏蔽室、配置电磁屏蔽机柜的方式进行防护。处理低密级设备,可采用配备视频干扰器的方式进行防护。

3.3 防窃听窃照

根据窃听方式的不同,防窃听的形式也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防有线窃听。可以通过建立专用电话网、传输采用光纤方式进行防护。

(2)防无线窃听。可以建设电磁屏蔽室进行防护。

(3)防激光窃听。可以在玻璃外侧加装能够阻挡激光的遮盖物或在玻璃上安装语音干扰装置。

(4)防场所定向窃听和振动窃听。主要针对场所自身的安全保密要求展开,如对场所生源大小进行限制,实施空气声、振动声隔声防护和管道消声,在薄弱环节布置“声屏蔽装置”等。

根据窃照需要的不同,通常分为固定位置窃照和手持隐蔽设备窃照,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防护。通过防伪装技术手段、安全保密控制和安全保密检测进行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授权人员接触国家秘密的可能。安全保密检查采用卫星电子设备检测、金属探测等手段进行检查,能够检测出拍照设备,从而禁止携带拍照设备的人员进入。

4 涉密载体及设备防护

4.1 防复印

复印是窃取纸质涉密文件的常用手段。采用复印的方式窃取文件,可以获得完整的信息,而且不会造成原始文件的破坏或者丢失,更不容易引起保管者的注意。因此,对于重要的涉密文件,应当采取防复印措施。一是纸张防护,利用文件微缩卡、纸张加膜、着色防复印纸等进行防护,是窃密这无法将文件的内容复印下来。二是涂层防护,通过使用特种光敏纸、不能复印的油墨等进行防护。

4.2 磁介质载体防护

磁介质存在剩磁效应问题,使用高灵敏度的磁头和放大器,可以提出磁盘上的信息。磁载体信息防护主要包括加密措施和物理安全措施。在销毁环节主要分为物理粉碎、强磁场消磁、数据写覆盖等技术,同时必须满足国家保密标准《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消除安全保密要求》。

4.3 涉密物品管控防护

涉密物品管控防护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将电子标签附着在涉密物品上,建立电子标签与涉密物品之间的捆绑关系,从而实现以电子标签为联系纽带的涉密物品识别与管理、涉密物品出入管控与报警、涉密物品集中监控与报警、盘点与检查等全方位管控。

5 通信防护

5.1 有线通信安全保密

有线通信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接触式泄密隐患,通过对有线通信的语音数据加密进行防护;对于非接触式泄密隐患,可以通过采用电磁屏蔽措施,降低电话终端和线路的电磁辐射信号,使窃密方法无法接受并还原语音信息。

5.2 无线通信安全保密

无线通信信号是在空间中自由传播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接收装置接受到。因此,从传输媒介的角度来看,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安全保密隐患比有线通信更为突出。对机关、单位专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保密防护主要采取的是加密技术。加密是无线通信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最有效的保密手段。对通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保密防护主要采取电磁干扰、屏蔽、手机等移动终端探测等防护措施,有效抑制移动通信信号。

6 总结

保密技术防护是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基础。一是应加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技术防护。从物理、声、光、电磁防护等各方面加强技术防范,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二是推进涉密网络分级保护。落实涉密网络分级保护制度,组织开展涉密网络安全保密测评和使用审批,使涉密网络普遍达到分级保护要求;落实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崗制度,切实提高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能力和水平;督促指导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网络保密检查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确保涉密网络运行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三是强化非涉密网络使用保密管理。缩减机关、单位互联网接入口和终端数量,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保密管理要求;组织研发、应用涉密信息违规发布保密检查工具、网上泄密事件举报平台,提高互联网涉密信息的检查发现和处置能力;落实互联网接入审批和登记制度、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实现上网行为可控、可管、可追溯。总之,综合运用各种保密技术,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国家秘密信息从产生到销毁全过程的保密防护与科学管理。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3篇

2、龙星计划:海外学人的无私回报

3、产学研一体的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人才培养

4、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5、网络环境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分析

6、大学计算机教材供给侧改进模式研究

7、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8、BOPPPS模型在医学类专业学生Python教学中的应用

9、四新专业建设背景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10、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研究

1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2、基于混合教学的计算机课程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设计

1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4、自主学习、自主测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5、百度研发“中国大脑”搜索全球昂首世界

16、开放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7、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8、“计算+”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

19、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思路

20、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联合模式探索

21、《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22、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究

23、基于“跟进式”的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24、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探究

25、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通识性课程建设

26、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与时俱进

27、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8、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探索

29、“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研究与实践

30、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教学改革研究

31、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

32、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33、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34、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在MOOC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5、对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改革探究

36、Mooc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化策略

37、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38、“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9、转型发展驱动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改革与实践

40、大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学

41、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创新精品课程建设

42、基于Linux技术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43、建设系统的实验环境 打造计算机精品课程

44、基于合作学习的专业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的构建

45、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研究

46、开放型项目学习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47、学分制下基于THEOL平台大学计算机SPOC混合式教学研究

48、中国大学MOOC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课程研究

49、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24-02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也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高度融合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这又是一个面向全校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每年都有数千人进行考试,涉及面广。大学新生对于教师依赖性较强,学生基础和需求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门课程的设置本身,就体现了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单一性、僵化性,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因此,在校、系领导的支持和具体指导,我们就这个学科进行了从传统型转向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试点改革。

1 传统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比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开放、时间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师生互动渠道开放及实验室开放。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比起以往的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指导指定的班级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等等传统模式来说,可以体现出多方位、多侧面的创新优势。

1.1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改之前,我校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是32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的上机实践,实验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对实验的喜欢和重视程度自然也不高。

1.1.1 实验内容涉及面窄,题目少而且简单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对于教学对象缺乏差异性分类组合,实验教学成了一个封闭的木水桶,水桶功能被木桶的短板所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普及,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熟练掌握。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软件的操作,半数以上的学生仍然对电脑的操作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Office。所以学生在一起上实验课时,有的很快完成了任务,有的下课都完成不了,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又羞于询问老师,时间长了,就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来实验室上课,或者在上课的时候看录像、打游戏等。由于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我们的实验难度都较低,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或者细节的设置问题都很少涉及,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了电脑初级培训班。

1.1.2 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和单一

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实验的内容,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得学生无需思考,按照实验讲解就可以顺利完成作业。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很少会举一反三,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假思索直接举手询问教师,这使得学生是消极的被动体,始终处于从属地位[1-3]。封闭化、简单化和重复化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消极情绪,也影响并制约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的潜力难以发挥,更难以进行突破和创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师生互相制约的封闭体系中难以呈现。

1.1.3 考试比重低,学生重视不够

由于考试与教学时间分配相匹配,实验考核只占考试中的很少一部分,丧失了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我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设置是:20%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60%笔试成绩,而笔试也是在纸质试卷上完成,考试方式和题目都不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互溶性,所以学生对上机实验重视不够,对原理和操作理解不透,更无从谈及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1.2 从形式到内涵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调研和全面反思、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参照了广东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试点学校的教学经验,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同时又联系实际进行了既实事求是,又大胆开创的设计策划,提出了我校针对这门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开放;从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互动渠道多元化开放;从实验室管理的封闭、僵化向提供灵活、宽松的实验环境开放;从教学内容的狭窄性向市场化、多元化开放;从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向差异化、多样化开放;从校内教师主导考试向内外结合、激励型考试方式开放。因此我校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由原来的56学时(包括32学时课堂讲授和24学时上机实践))改为44学时(包括8学时导学和36学时上机)[4]。减少了教师讲授的课时,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比重。

1.2.1 实验内容开放,学生实现自学为主,老师教授为辅

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基础之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教学的系统,它也是我校进行教改的根本保障。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提供指导和帮助。所谓的导学课程,就是教师集中对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愿上课或者点播视频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机房,通过访问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我测试、查看教学资源和交互式问答[5],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布置上分为客观操作题和主观创作题两个部分,客观操作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主观创作题就是没有固定的题目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越好则得分越高。比如用Word设计宣传海报或者制作一个自我介绍的PPT等,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非常喜欢,尤其得到老师的评语后,热情更加高涨。

1.2.2 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为了达到实验时间自主选择,我们对实验室也进行了开放式管理,即分为指导性开放和自学式开放。指导性开放即为教学计划中的36学时上机,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可以对学生直观和及时的了解。自学式开放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到电子阅览室刷卡(校园卡)上机,或者在双休日到指定机房进行上机,并安排有指导教师值班。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实验的时间,也能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2.3 全上机形式的第三方认证考试,实现教考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第三方认证(广东省高校考试管理中心)考试,这种考试形式类似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客观题和操作题全部都在上机中完成,这样既实现教考分离又能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充分重视。由于老师不能成为考题的主导者,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就小很多,紧迫感增强了,主动性自然就调动起来。第一次通过性考试的及格率尽管在60%以上,但是这个成绩已经达到广东省高校的平均及格率了,这显示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

2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过快两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实施开放式实验模式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也根据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2.1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实验内容难度大, 项目设置不合理。由于实行第三方考试认证,我们使用的教学平台也完全依赖别人,里面的实验内容多而且细,有些题目与基础理论衔接不强,部分项目的设置重复性高,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而且指导教师完全没有参与到考题的设计中,对学生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仍然缺少对实验内容的主动选择,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然改变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几乎不适应。首先是少数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授课和实验过程中,让他们缺少对课程的认真性。其次,学生仍然被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导学讲到哪里学生就做到哪里,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学生几乎很少。而且实验室的开放给他们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变化,很多同学认为周末回家或者在宿舍也能完成实验内容,其结果是机房没有几个人上机,宿舍没有几个人练习,资源浪费依然存在。

3)资源有限和投入不足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6]。由于设备陈旧,再加上资源有限,实验课时的安排不得不大大降低。而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也必将增大耗材消费和仪器损坏。尽管我校已经允许新生带电脑,但是拥有自己的电脑并积极使用在实验课程的只是少数同学。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展开,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的开发性不大,因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2.2 探索应对策略,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经过一系列教学探索和老师间的交流,我们采取了以下对应的策略:

1)任课教师参与部分题目的设计,增加学生创造设计分数。我校已与广东省高校考试中心达成协议,由任课教师出一部分题目存放在试题库中,这样既能控制考试的难度,又能结合本校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上机,发挥他们主动创造能力,我们也增加了实验内容完成奖励分和创造题目奖励分制,并把优秀的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中进行公示。学生在论坛中能够相互评价和鼓励,不仅扩大了影响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开放与约束管理并进。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对实验教学进行约束,即对实验内容和过程开放,对教学质量进行约束,建立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的监控体系,控制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尽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线的情况进行直观的表示,并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

3)实施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和竞赛基金[7]。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研究使用。为了激励学生,我校也设立了竞赛基金,成立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导的兴趣小组,设计和组织各式教学比赛。同时,也鼓励与企业联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比如我校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校园阳光数字化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学生设计和开放的。

3 结束语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水平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而是整个实验教学系统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思想观念都需要很大的转变;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也必须在改革中适时调整,以顺应本校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最终使开放式实验教学真正实施下去,取得更加出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赵鹏,赵卫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319-321.

[2] 徐建东,王海燕,蔡银燕.宁波大学开放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6):101-104.

[3] 盖功琪,宋国利.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62-164.

[4] 王婧,程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经验总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7):2-3

[5] 杨碧石,束慧.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8(7):21-23.

[6] 陈朝峰,樊红,社盛健.开放式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科教园地,2008(11):151-152.

[7] 盛健,杨保海.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73-175.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5篇

一、网上导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网上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开放教育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面授为辅的方式进行, 学习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在课程学习网页, 有大量的网络课件、学习视频等学习资源供学生时行自主学习, 但实际上网上学习资源的利用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开放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样, 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历, 而不是学到知识, 再加上开放学生普遍存在着工学矛盾, 学习时间无法保障, 所以造成了学生对网上导学不够重视。还有学生上网浏览网上学习资源只是为了取得网上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这也造成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浪费。

(二)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

《计算机绘图》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的学习还是习惯依赖于面授辅导, 有部分还希望适当再增加面授课的课时。通过课后随访发现根源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生习惯了以往的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学的学习模式, 对基于网络的自学学习不适应, 不知如何合理地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二是本课程网络课件的视频容量大, 曾有学生反映他将课程的一段视频连看了三遍后, 仍未跟上老师的节奏, 仍不会做练习, 这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开始放弃网络课程, 转而希望通过有限的面授课时来学懂课程, 学会操作。

(三) 网上实时答疑的时间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开放学生多为成人学生, 尤其是本课程的学生大多从事机械类的工作经常会遇到倒班、出差等情况,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网上BBS实时答疑都会安排在晚上7:30以后或者双休日, 但仍有部分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期参加网上的实时教学, 从而影响课程的学习。

(四) 学习平台的导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开学习平台的BBS所支持的格式有限, 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 公式、符号和图片等不能直接输入。但《计算机绘图》是操作类的课程, 在网上辅导学生时需要就学生的问题结合软件的界面截图、具体操作的视频等进行具体的指导, 这在目前平台上BBS中上传不太方便, 图片、视频都必须打包后才能上传, 而上传的容量相对较小, 对上传视频来说很不方便。

二、本课程在网上实施有效导学的难点

就《计算机绘图》课程而言, 要在课程中有效地实施网上导学, 使导学不流于形式, 能切实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作用, 以下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导学。开放学生学习背景多样, 学习需求多样, 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 所以他们的学习需求不尽相同,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 在移动终端不断推新的背景下, 以多样化的信息形式, 呈现课程学习资源, 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是辅导教师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作为操作类的课程, 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经常会就自己在绘图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询问老师如何实际操作, 而这种涉及具体操作的问题, 光是文字描述是不可能讲清楚的, 学生也希望老师能直观示范讲解, 让自己了解具体的绘制过程, 从而使自己能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所以如何在现有的学习平台技术条件下, 结合网络情境对学生提出的操作类问题进行实时示范与指导, 也是本课程网上导学要解决的问题。

三、网上导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 重视第一次网上导学, 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在课程开始, 会通过第一次面授和QQ群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课程导学,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进度及安排、课程学习方法、课程考试方式、学习平台的进入、网上实时教学活动的时间及进入方法、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参与方法以及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辅导老师求助等问题, 通过全方面的引导, 让学生知道本课程学什么、怎么学, 以消除学生对网上学习的畏难情绪, 知晓课程学习的关键节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大致流程和方向。

(二) 合理利用QQ群进行实时答疑

在网上实时教学中, 老师经常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实时地指导, 如果纯粹只依靠学习平台的BBS论坛, 能够交互的信息有限, 尤其是视频、图片等信息的实时呈现就不太方便, 而QQ等聊天工具则有很好的实时交互功能。在进行网上实时教学时, 本课程尝试将BBS论坛与QQ软件混搭使用, 学生在BBS中的提到的具体操作问题, 会将关键步骤利用QQ的截图功能截屏上传, 复杂一点的操作则会制成作微视频在QQ群上传或者直接在线直播演示, 使学生能实时地看到教师的操作示范。同时对于用文字无法说明的问题, 也鼓励学生利用QQ截屏上传提问, 以便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网上导学能够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 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操作实例, 便于学生在移动终端查看

开放学生学习零散时间多, 整块时间少的特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他们更乐意在手机上查看课程的信息, 进行课程的学习。基于这一特点, 在课程的网上导学时, 尝试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课程资源, 即将面授辅导时所涉及的操作和考点中常见的操作问题分别制作成一个个实例操作的微视频并定期上传, 以方便学生下载学习。并在课程中要求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 以方便老师及时作出调整。

四、结语

总之, 要提高网上导学的有效性,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科学地设计网上教学活动, 并结合课程特点,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摘要:实施有效地网上导学, 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很好地引导,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 使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文结合《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对如何实施有效地网上导学进行了实践与尝试。

关键词:网上导学,计算机绘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蔡玲霞.远程开放教育“工科数学”课程网上导学刍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21 (2) :31-33.

[2] 李庆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网上导学影响因素分的研究报告[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3) :28-31.

开放型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6篇

借助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发生巨大的革新[1,2,3]。从大学视频公开课到大学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 我们希望借助网络技术来传播和分享优质的课程资源, 让更多人们接受文化素质教育, 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大学生。

《数学零距离》从数学的起源讲起, 重点介绍数学概念、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延应用, 属于数学文化类课程。2015年5月《数学零距离》被评为国家视频公开课程, 并在爱课程网站上线。2017年秋季, 《数学零距离》按照MOOC的形式在智慧树网站上线。2018年春季学期, 《数学零距离》在爱课程网站上开设了两个学期, 取得了预期的受众面及授课效果。

MOOC的大规模在线式开放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更能完美的结合, 为《数学零距离》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好地平台。自2012年MOOC建设的迅猛发展以来, 开放课程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但随着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建设, 课程完成率低以及资源质量如何评估等问题慢慢浮现出来, 2014年之后, 全球慕课建设逐渐降温, MOOC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评估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但很少能上两位数的MOOC完成率备受诟病。

本文将以《数学零距离》国家视频公开课及MOOC课程建设为例, 以提高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质量为核心, 基于开放课程平台数据分析MOOC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及可能的对策。

二、课程授课效果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数学零距离》这门国家视频公开课已经取得了理想的预期授课效果。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课程很新颖, 从来没有想过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竟然如此紧密, 也没想到数学会呈现诸多意想不到的美。表1为爱课程网站上部分学员对《数学零距离》慕课的评价。

三、关于课程完成率的问题

《数学零距离》至今以开放课程的形式已经完成了4轮在线授课,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收集了学员的积极反馈, 为课程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不断建设和推进, 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课程的完成率很不理想。在选课阶段以及开课之初, 学员对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对课程关注度很高, 但是随着课程的开展, 学员的参与度开始下降, 甚至很多学员在课程结束时还没有完成学习内容, 导致课程的完成率普遍低迷。以《数学零距离》在爱课程网站开设的两期慕课授课为例, 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学期课程的完成率甚至没有达到两位数, 究其原因虽然不可避免因为课程初期宣传时间仓促, 学员对新上线课程的了解不够而影响了课程的完成率;而且用完成人数直接除以选课人数作为课程完成率很牵强, 因为选课人数直到课程结束都还一直在增加, 尤其是第一学期竟呈平稳趋势增长, 具体如图1 (a) 所示。

正如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述:课人数为1676, 但完成第一讲单元测试的人数却只有70人, 随着课程的进行完成人数逐步减少, 完成第十二讲单元测试的人数已经降为17人, 而最终参加期末考的只有15人;第二学期趋势类似, 完成第一讲单元测试的人数为465人, 第十二讲时人数降为132人, 最终参加期末人类社会正在转型,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唯一的答案, 所有的大学都应该成为开放大学, 推行“开放教育”。为了让更多人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虽然Jordan认为用完成人数直接除以初学人数定义的“完成率”来评估MOOC是一种误导, 但是很少能达到两位数的完成率仍然使得慕课备受诟病。而Koller也指出MOOC的定位和形式特点也使得其无法提高如此定义的“完成率”。虽然, 很多学者都在尝试给出更加合理的“完成率”的定义, 基于这些定义, “完成率”也提高不少, 但仍然无法扭转完成率低的境况, 这着实值得我们注意。

四、关于课程完成率的思考

自2012年“慕课”席卷全球, 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对这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很难上两位数的“慕课”完成率被人们诟病, 甚至2013年在美国就已经兴起了“反慕课”的思潮。

且不说这种教学模式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用完成率来评价“慕课”的成效实在有过于牵强。课程的完成率被定义为用完成人数直接除以初学人数, 但是, 如何确定初学人数和完成人数才是合理的呢?这貌似是最难的问题。

图2为《数学零距离》在爱课程开设两学期授课时平台统计的完成各个单元测试的人数变化曲线。在第一学期, 虽然选考为99人。

以参加期末考试的人数作为最终完成人数, 而以最终选课人数作为初学人数, 那么第二学期的课程完成率很难爬上两位数 (见图1) 。这显然不合理, 因为, 从图1可以看出, 选课人数直至课程结束仍然在增加, 但这部分学员已经没有可能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而以最终选课人数作为基数也不合理, 因为完成第一讲单元测试的人数与这个基数竟不在一个量级, 因为最终选课人数这个统计数据里包含了少数的不以学分和证书为目的的学习、了解和旁听。

MOOC建设最初的理念是为大众提供高等教育教育的机会, 提高课程质量建设, 发挥MOOC的辐射作用, 扩大优质课程的共享面, 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才是我们高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再者从学员角度来讲, 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自发的, 目标不是拿到学分, 而是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慕课与传统课程、远程教育的区别在于慕课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目标来参加课程学习的。Koller等指出, 学习者的意图能够对他们的课程参与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 与其去纠结如何提升完成率, 或许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如何提升课程的质量, 以开设课程的目标为导向, 如何选择更适合的视频制作模式, 如何对后续使用加以具体的指引, 均需慎重分析和精心考量。对于《数学零距离》这门定位于数学类通识教育课的课程来说, 我们并不追求这个完成率, 因为可能我们的某一章节是学员感兴趣的、需求的, 那么他/她可以不必完成其他所有的章节。

五、总结

视频开放课程立足于为大众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 而大众对于课程的需求往往是很有针对性的, 欣赏也是有角度的, 也很可能不以获得学分和证书为目的的学习。那么, 是不是我们的课程建设也不应该用“完成率”来圈划或把提升完成率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对于开放课程,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有别于传统课堂, 将资源视频化、生动化、多元化, 为大众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新的学习视角。遵从课程宗旨, 服务大众, 抛弃我们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才能着重于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摘要:基于国家视频公开课《数学零距离》的建设, 及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统计数据, 对MOOC课程建设过程中关于完成率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两学期的MOOC选课人数数据, 直观地给出分析完成率的计算问题, 认为完成人数与选课人数的界定仍需思考。但开放课程服务于大众教育, 不必单一地追求完成率, 提高课程质量才是重点。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MOOC完成率

参考文献

[1] 王勃然, 金檀, 赵雯.慕课与“高”辍学率:基于学习者视域[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10) :159-164

[2] 郑曙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得实践及思考——以《经济法学》开放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9) :89-93.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衰败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