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2023-10-12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律动情感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些幼教实践经验。本文将对学前教学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情感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第一,所用的教材编订以及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管理。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且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很多中职院校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发生方式,但对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律动能力培养却并不重视。也就是说只是学习某些歌曲,但很少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歌曲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方式没有和幼儿歌曲的特点相结合,只是单纯地教授歌曲,这对幼教将来的实践教学很不利。

二、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概述

(一)律动情感教学的定性认识

“律动情感教学”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根据音乐联想的个人想象意境及情感通过肢体律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以锻炼,培养学生乐感,激发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在公共面前表现自己。

(二)律动情感教学的教学优势

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官享受,以及精神碰撞,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学与教的角色互换。在对该教学方法有真切体会后,能够很好地用在实际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是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扮演创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这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培养的同时,还能激发其教育的灵感,促进其在教学上不断进步。幼儿处于极具好奇心的阶段,会对新鲜的事物十分感兴趣。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的普及应用

(一)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 的层次化应用

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训练,让学生初步学习掌握唱歌的发声技巧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唱歌能力,初步渗透律动情感教学法。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强化律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其主动表现自我,锻炼其弹唱能力。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要增强实践,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通过实践教学,来评定情感律动教学方式在幼儿教学中的合理性,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有更好的改进策略更佳。

(二)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应用于学前教育的注意要点

(1)对于演唱技巧以及声乐基础这些基本不可忽视,良好的声乐律动情感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幼儿声乐教学主要是发生教学,因此在演唱水平上可以不做多要求。(2)要注重教学中的“幼儿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居于主导地位,注重综合素质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3)因为学生水平不同,应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利用好这些差异化。(4)做好学生的评估工作,加强学生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培养。以幼兒猎奇的心理为出发点,加入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的环节,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 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理论主要由声乐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歌唱方法及演唱技巧的综合培养、幼儿歌曲教学组成。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一些软性条件,有些生硬且缺乏一定的亲和力,所以建立情感律动教学体系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总结优秀教学案例,制订适合律动情感教学的教材,让律动情感教学成为普遍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性实验,对律动情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精进;加大学生课堂表现在综合评估中的比重,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创作舞台剧、儿童剧,观察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以及角色发挥情况。在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之后,进行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开展拓展训练。

四、结语

律动情感教学是学前教学专业声乐教学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因为传统教科方式的影响,教材跟不上等原因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检查学生对律动情感教学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效果,来不断精进律动情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084.

[2]余笃刚.声乐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沈婷婷(1989—),女,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知识共享时代,人们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艺术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高校声乐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中国高校的声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声乐教学水平与未来的声乐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此,声乐教学创新路径需要从新探讨,并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和障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改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认为,有效促进高校声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声乐人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声乐;教学创新

在声乐教学中对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提高学生声乐训练的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所以,加强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是十分必要的。[1]然而,目前的教学多元化模式在声乐教学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其教学内容和实际运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音乐教师需要尝试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情感体验,推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通过结合时代特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学创新路径的重要指标。

一、现阶段声乐教学发展的瓶颈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现今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滲入声乐教学的各个方面,这使得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仍然有主导的可能性。所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也只停留在理论上,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在通常情况下,许多院校的声乐教学硬件设备并不完善,加上学校的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培养出来的单一型人才已经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2]另外,声乐教育的发展没有结合新课程进行改革,缺少创新课程的方法和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具有实际的有效性。一些学校的声乐教育设计的过于单调,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主要传授声乐技能的立场,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自由的情感,没有激发学生情感释放和挖掘学生对音乐素材的深层次理解。所以,声乐教学的创新必须是互动的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用丰富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用过于注重课程的进度,应注重优化课堂上互动交流。因此,我们要加大创新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高校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和理解多元化创新的教学能力。并在高校的声乐教师中,通过各种系统的培训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科学地使用硬件设备,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将各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实践中。

(二)教学教材内容过于乏味

目前,高校使用的声乐教材的内容显得非常单调,声乐音乐素材的内容限制加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有效性下降的同时,教师应该考虑以往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吸收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设计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的要求不断变化。在课堂上缺乏情感的创新和艺术性的学习,使声乐学生难以有效地练习发挥,学生提高声乐学习水平相对困难。

另外,单一的教学资料限制了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严重影响上述所说的采用多元化人声互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使用的声乐教科书无法跟随时间的发展而更新内容,同时创新的声乐教学概念没有及时表现出效果,因此对学生的互动教学没有可执行性。所以,多元化的声乐教育难以表现。单一的教学资料和曲目的选择逐渐使学生感到无聊,并失去学习兴趣,这样无助于学生理解声乐知识。教科书都是一体的,但声乐教师的教学可以是灵活多变的,不要单单通过主唱的形式教授学生,因此教师在音乐的背景和感受方面应当提前传授于学生。此外,在声乐教材和歌曲选择时,需要加强对古典歌曲的学习,并在教科书中添加适当的曲式分析,教师根据实际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枯燥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教授各种有趣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多元化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关联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在课堂上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热情。现有的教科书内容与有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符,由于学生的声乐基础水平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盲目地教学歌曲和练习技巧造成学生的理解力越来越差。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学习声乐产生负面的思想,从而影响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受到局限

由于声乐教学特殊性的制约,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喜欢教授学生相对老的革命歌曲,这与当今学生的审美特点脱节,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声乐学习的热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添加或删除一些章节,也可以提取曲目中的节选来授课。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曲目,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即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声乐的热情,并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接受度并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另外,一些教师教授声乐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部分学生缺乏基础声乐理论知识,对于声乐背景的认知较少,这也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思想发展。[3]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很少参加课外交流活动,很难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技巧,限制声乐技能和艺术思想的提高。

二、声乐教学创新路径的设计

(一)个性教学创新

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之下对现有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加以调整。[4]当然,声乐教学模式没有绝对的规范,没有哪一种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环境教育设备和教学目标不相同,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可能出入很大。自声乐教育多元化以来,各种新兴声乐教育模式陆续出现。声乐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教育学生。使用不同的多元化模式教育学生,可以帮助教师适应和创新教学路径,以及提供更多的教学技能,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声乐技能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信息技术也在逐步发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吸引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数字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多媒体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找到某些声乐教育的示范和古典文化资源。在声乐教育课程中,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声乐技能。

(二)学生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和知识,同时还将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与视频和音频联系起来,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风格和恰当的艺术表现,这也是表达作品内涵的重要途径。文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这不仅限于教科书本身,教师不仅教授声乐技能,同时还教授其他相关文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声乐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声乐文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深度理解声乐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舞台表演技巧。

(三)情感體验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技巧时,教师应尽量找到学生的情感运作,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通过间接方法实现情感体验的教育模式,间接方法通过诸如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绘画等媒体的灵感展开自我联想,并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教师利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对所唱歌曲的感受,并将情感体验融入歌唱环境中。为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教师可以深度阐释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所描述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感受,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所学习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情感上加以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他们所学的歌曲有所印象,并让他们牢记教师说的重点内容,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理解乐曲中的情感,使其能够唱出真实的情感,并在音乐表演中更精彩地唱歌。

声乐教学改革的多样化,必须建立在一个新的想法上,推动多元化发展需要详细的数据信息,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资源进行改革和创新。声乐训练的多样性可以改变传统声乐教学的认知。进入音乐教育的新时代,我们要注重教育的艺术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各种教育改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让学生融入教学内容的实际活动。

三、结语

发展声乐教育,需要加强管理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在打破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时掌握总体规划,合理规划现有声乐教育内容,全面跟踪和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协调教育管理的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总之,在声乐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改善传统教育的不足,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主观意识。基于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增强声乐练习技巧,促进更好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本康.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路径初探[J].当代音乐, 2016(10):11-12.

[2]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音乐,2018(8):42-43,45.

[3]唐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当代音乐,2018(5):30-31,34.

[4]姚小兰.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19(1):21-22.

[5]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J].当代音乐,2015(1):26-27.

作者简介:李宏雄(1972—),男,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和意大利语语音教学。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构建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定位、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专业目标定位;改革教学模式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教材同音乐高校的差别不大,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培养目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教师要保证幼儿能够理解与接受音域知识,还要符合儿童的基本音乐需求,逐步创新学前教育模式。教师务必要具备较强的音乐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导与实践相结合,为幼儿的声乐教学进行服务,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构建

(一)训练歌唱技能与合理的引导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演唱技能进行锻炼,并将技能合理的运用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前专业的声乐学习十分重要,会对未来幼儿音乐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歌唱技能进行训练,保证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中。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习惯,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良好的状态时,才能够发出正确的声音。在进行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正确的发音方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声乐演唱。在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才能够进行很好的掌控,体会声乐作品中的内涵。

(二)对幼儿的表演唱能力进行挖掘

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表演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在儿歌演唱的过程中,将舞蹈与歌唱相结合。传统的幼儿舞蹈就是将舞蹈的各个动作进行分解,并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幼儿的兴趣不足。将歌曲与舞蹈进行结合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度,还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歌词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还能够对幼儿的表演唱能力进行挖掘,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1]。

(三)构建生动课堂激发学习积极性

声乐教学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对于声乐作品进行全方位分析,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合理化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情境,并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幼儿能够愿意开口唱歌,愿意学习声乐知识。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声乐水平则会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声乐教学的目标与方式与专业声乐课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指针对幼儿开展的学前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教学过程来说,教师要注重保护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进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由于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对于音乐的创作性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要明确专业的目标,进一步结合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逐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艺术修养体现出来,进而为培养专业化人才打下良好基础[2]。

(二)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同,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务必要保證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与实际的发展相结合,传统的声乐教学就是进行集体性、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许多学生一起上课,有共同的教学目标,每一名学生的进度都是一致的。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对音乐天赋过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束缚,不利于个性化发展。要想保证声乐教学模式的高效性,教师就应当将集体课程为基础,单独课程为辅助的形式,注重这几种模式的结合,保证声乐教学的特色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对声乐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将声乐技巧及理论进行传授。在集体性的课程中,教师要将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基本目标,通过技巧的传授能够发现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师资资源,还减少了教学压力。学生们在进行集体性的课程中,能够避免一对一的恐惧感;而单独授课主要就是指教师针对于一些音乐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将声乐学习转变为特长。在单独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针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解决,能够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单独授课的优势就是教师能够就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3]。

下面就以声乐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对于单独授课与集体授课的差别进行阐述。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课时进行规定在第一课时中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对于声乐作品的创作意义进行了解,还要集体听从示范音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明确教学任务,还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在第二课时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进行集体演唱,并在教师的指导前提下,进一步能够熟练的演唱每一句歌曲;在第三课时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氛围不同的小组,展开合理的教学与编排,可以将幼儿舞蹈动作表演与声乐相结合,可以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肢体语言,在唱歌的同时进度表演,能够将歌曲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利用融合舞蹈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想象力;在第四课时的单独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个别学生音乐指导,针对于演唱的问题进行纠正,进而有效提升了声乐教学的效率[4]。

(三)利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

由于有些学生不认识五线谱,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控不到位,所以他们无法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针对于学生不高的音乐认知力与音乐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也就是说要保证每一个阶段中都有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例如在学生的入门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基础性的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声乐课程中学习正确的演唱方式与技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幼儿,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幼儿歌曲,选择风格浅显易懂,幼儿感兴趣的歌曲,例如《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风格独特的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都具有歌词简单,旋律明快的特点,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进而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曲风,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幼儿知识,从抓住幼儿的兴趣入手,逐渐在声乐教学中渗透歌唱技巧,进而为学生成为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5]。

(四)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进一步对学生的专业声乐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进行话剧排列的过程中,举办小型的音乐会,让学生将会唱的歌曲进行表演。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在进行声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幼儿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将歌曲要表达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种思想与当前的学前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不仅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还要将思想进行传达,利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能够很快的理解歌曲内容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幼儿提高许多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加愿意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能够用幼儿的语言进行交流,保证声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中,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就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对幼儿的实际指导工作,进一步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将幼儿作为基本导向,进一步构建健全的声乐教学体系。利用声乐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的音乐思想进行启蒙,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敏丹.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内在联系[J].黄河之声,2018(24):74-75.

[2]李晓宇.论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9(2):34.

[3]张黎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12):109-113.

[4]斯庆托亚.高職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23):213,215.

[5]孙晔.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元化设计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11.

[6]葛剑,葛泽扬.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声乐课“五部合一教学法”[J].高教学刊,2018(21):104-106.

作者简介:张畅(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声乐。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崇高的精神和圣洁的情怀,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民歌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桂西北人民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民歌内容丰富,蕴含着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目前,壮族民歌和壮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已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桂西北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地方声乐高校开展特色教学,促使,桂西北民歌中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特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提升地方高校的特色声乐教学。

关键词:桂西北民歌;声乐教学;地域音乐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的少数民族就有12个之多,桂少数民族基本都具备能歌善舞的特点,各少数民族通过悠久的历史沉淀,在音乐上逐渐形成了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这种独特的唱腔和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了视野,可以充分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地域艺术形式。本文就对桂西北民族声乐和地域音乐教学进行的研究。

一、桂西北民族音乐的特点

桂西北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曲风,歌唱的风格和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壮族聚居的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三声部的山歌,壮族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演唱风格有时热情奔放,时而平缓,时而交叉,有时婉转低沉,有时又会低如细雨,高低相衬,悦耳动听,桂西北的地域辽阔,壮族的多声部民歌有一百多种唱腔,遍及广西六个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有诗,有歌,有音乐,有舞蹈。壮族的多声部山歌是壮族人民思想和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其艺术形式也趋近完美,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也是壮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例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阳朔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传承于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主要以刘三姐为引有代表性的展现出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漓江附近百家万象[1]。

地域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民族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拥有地域性的特点,一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属于单音音乐体系,主要是对单音的处理和对旋律的装饰。运用变奏,起承转合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陈述,主要是对意境的追求,以达到艺术品展现出来的唯美意境,起到振奋精神和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的作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可以让人陶醉其中,忘却烦恼,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在学习和品位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然的融入音乐所表达的民族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民族的凝聚力的意识。我国目前正在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培养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国音乐的教育发展。因此,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感受少数民族的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具有一颗顽强进取的心,增强对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之情[2]。

例如:壮族人民出生时候的“摇篮曲”、恋爱时抒发情感的情歌对唱“抒情歌”、结婚嫁娶时的“哭嫁歌”,族人去世时悲伤的“哭丧歌”,赞美英雄事迹或是景色优美的“赞美歌”,迎接贵宾受唱的的“迎宾歌”和“劝酒歌”,还有具有趣味性的“猜谜歌”,少数民族人们优良道德传统的“劝世歌”等。这些歌曲都是少数民族人民在日常上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桂西北高等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越来越重视,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但是对于桂西北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却比较单一,在目前的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中,少数民族歌曲的比例较低,相对于桂西北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声乐教师对于学生在少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也很单调,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唱法也很单一,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体系中的差异[3]。

例如:少数民族声乐的练习中少数民族学生在歌唱时用自己的民族乐器伴奏,和民族语言演唱给人以美的感受,非常的和谐,但是用传统模式的钢琴伴奏,感觉在语音和语气上都不协调,演唱的效果就差很多。所以,在少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并且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歌曲和音乐的特性。

桂西北高等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领域的逐渐扩大,我国的教育要起到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承的作用,為了更好的传承桂西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桂西北高等声乐教学要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研究,肩负起桂西北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责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把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对于少数民族任何和音乐的传承方式,根据不同的民族的音乐特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呈现出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在教学时针对桂西北拥有较多少数民族的地域特征,为学生搜集各民族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传统文化[4]。

例如:瑶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宗教仪式的民族,苗族民歌极具民族特色,曲调婉转,一般都是以演绎故事为主开门见山,没有前腔即兴开口便唱,并且内容丰富多彩《挖地歌》、《拦路歌》、《交情歌》等。还有毛南族民歌的特点是歌词比较含蓄,曲风婉转抒情,旋律以上进为主,结构短小。

教师也可以自己编写适合于所有民族学生的声乐教案,让其他民族的学生通过对桂西北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了解桂西北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继承桂西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桂西北民族音乐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不论是短小的山歌,还是长篇的叙述山歌,都蕴含着少数民族崇高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灿烂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吕艳芬. 探究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2):1-2

[2]段小丽. 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理念分析[J]. 戏剧之家, 2020(1):1-2

[3]尹胜麟.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试论[J]. 北方音乐, 2020, (1):219-221.

[4]姚春晓. 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之声乐学习3+2[J].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8):4-5

作者简介:韦燕燕(1982-),女,(壮族),广西都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音乐音乐。

项目名称: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研究及应用 (2018KY0488)

201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研究及应用》获得教育厅审批立项。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众所周知,开展声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审美能力指的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体验,受生活状态与认知特征的影响。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联想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可以通过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本文简要分析,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希冀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审美能力;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人文教育理念的逐步发展,我国高等教学改革主题,谢谢步入正轨,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情感。开展高校声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乐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与唱歌技巧。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担,应当正确认识声乐教学不仅是唱歌那样简单,应当站在有效的教学角度,进一步欣赏声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获得美的享受,能够感到精神愉悦。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完成对音乐艺术美感的沟通与领悟,通过聆听,能够认识不同的音乐文化语境与人文内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聆听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聆听学生能够加强对美的认识,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对音乐的认识与体验,是感性与理性认知的融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题,审美对象是声乐教学内容,通过作品欣赏,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形成感知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美感,形成音乐鉴赏能力。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原则

(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声乐是声音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是不同音高形成的优美旋律组合为节奏与节拍的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教学重点之一,情感培养是一种语言艺术,进行声乐教学,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过程,所以学生在感受声乐作品时,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沟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重视音乐情感教育,加强学生表演技能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声乐表演者的能力取决于作品的质量,所以声乐表演者应当加强表演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嗓音练习,完善音乐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表演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掌握音乐演奏技巧。

(二)体现声乐演唱的特性

声乐特性主要指的是作品中包含民族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特色的音乐才能够发展得更为长久。所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发现声乐作品的多样性。对于蕴含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不随意摒弃任何音乐形式,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特色与历史沉淀,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由于民族声乐的高雅与独特,是声乐教学中的要点,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的与众不同,进而增强审美体验。

三、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生活,汲取声乐情感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体现与升华,进行高校声乐教学,教师應当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教学,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情感,能够基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在生活中汲取声乐情感的源泉,创造并演奏出人们喜爱的音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细节巧妙结合,实现对生活的观察与合理利用,在生活中汲取音乐养分,培养音乐情感。

(二)强化提升教师专业性

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将审美教育融合于声乐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丰富内心情感。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阶段的审美认知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升,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才能够与时代步伐紧密结合,有效推动声乐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发展。例如高校安排声乐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审美教育进修,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发展特色能够进行创新型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中审美观念的灌输。某教师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利用《诗经》进行现场唱法教授,该教师教唱、词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提高了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发展更新了教师对于教学主体的认识,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式的倾听音乐作品,难以发表自身的想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培养,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盲目要求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忽略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育,使学生对于声乐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是抵触感。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及学习特点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例如:对于唱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发音与唱功等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技能。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安排进行基础技能练习。通过开展差异化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全班整体素质,学生也能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思想上改变,对声乐学习的认知,能够融入审美体验,进一步了解高低音的原理,通过练习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融入审美情感,探究声乐知识。高校声乐教学应当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声乐教师的选派应当由学生与教师相互挑选,不再是教师统一安排,通过这种互相挑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带动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的改变,推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使学生能够热爱声乐学习,激发对声乐学习的探究。

(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意识

开展高校声乐教学,加强学生声音技巧的练习,是声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声音,发音技巧以及吐音技巧,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融入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不同场合与环境,如何正确发音,才能够体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运用多种唱法比对不同声音表达的情感有何差距通过总结规律使学生掌握在声乐练习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例如学习《映山红》时,教师用民谣方式与美声方式分别演唱,并让学生在具体练习过程中分析两种唱法的不同之处,有助于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

(五)认识乐器中加强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应当在音乐理论基础、发声技巧与乐器演奏等教学内容中进行有效渗透,教师在讲解音乐乐器时,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不同魅力。乐器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在进行乐器演奏时,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乐器发声时音符有和差距有什么作用?应进行密切的观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通过分析何种乐器,能够增强演唱意境,或者是破坏演唱氛围,使学生加强对声乐乐器的思考与探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演唱演奏,并融入自身审美能力的理解,创造出具有个人情感的歌曲,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演唱《东风破》时,如果运用笛子或者是古筝乐器进行伴奏时,会给人一种清新伤感的意境,有助于加深对歌曲感情的阐述,如果采用大号或者是架子鼓乐器进行伴奏,则会使该歌曲失去原有的情感。

(六)在声乐表演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

在高校声乐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乐器演奏与声音技巧完美结合,能够科学合理的衬托出表演者的音乐特色,通过乐器演奏,能够提高现场表演者的气氛与意境,所以教师应当着重重视两者的融合,并根据学生的特长,有效的指导学生掌握聲乐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够运用乐器伴奏,增强个人音乐作品的感染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美的思想,对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有助于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通过个人行为与综合修养的提高,有助于给观众呈现美的感受,提高观众的观赏度,也使得观众对于音乐作品有着深层次的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声乐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声乐是民族与国家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声乐的发展不容忽视,所以加强学生情感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声乐学习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媛媛.浅谈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大观,2014(10):93.

[2]邓集勋.论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5(06):184.

[3]董雷.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5(11):216-217.

[4]岳彩晨.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13):116.

作者简介:唐禹(1974—),男,四川剑阁人,本科,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高师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声乐艺术更加的关注和追求,从而大力的推动了声乐教学的发展;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心理、声调等与歌曲艺术要表达的形式完美的融合,从而是声乐表演更有共鸣感和感染力;但是很多的学生常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像紧张、情绪不稳定以及防控等情况,都会阻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此本文就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结合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心理调节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可以促进国家现代化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因素;有效调控

前言

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声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调节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距离,打破尴尬气氛;并有效地的提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同时合理指导学生心理调节的技巧,使其声乐艺术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歌唱心理因素的作用

(一)心理因素的定义

心理因素是每个人生活必然的心理过程,是随着人们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方面动态式和联系式形式构成和发展着,往往被人们认定为事件发生的内因;同时人们的心理因素,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其中消极心理因素像沮丧、鄙视、怀疑等,积极心理因素则表示高兴、期待、信任和尊敬等情绪。

(二)对于声乐教学的作用

1.调整作用

学习学习一项学科,是以增长技能为目的;而技能水平与学生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而学生学习声乐,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习心理因素的调整,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思考的过程中,利用心理因素的调整,使学生不断的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发现声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有效的保证学习的质量。

2.暗示作用

声乐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思维,像语言发音、歌词的记忆以及情感领悟、酝酿和表达等,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心理因素,不断暗示其形象化的表达;对此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使其学生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在脑海中形成属性认识和动作等,从而更好的掌握声调、发音以及情感等。

3.坚持作用

声乐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短时间内就可以明确的理论或是概念等,是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心理活动,产生坚持的动力和坚持欲望,从而更好掌握和灵活运用声乐表演的技巧,在不断的坚持锻炼中逐渐完善自己;对此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有效的起到坚持的作用。

二、声乐教学常见的歌唱现象及原因

(一)紧张

学生歌唱时具有进场心理因素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都与声乐技术技巧掌握不灵活,和精神不放松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很多的学生在歌唱时,不但想着歌词、发音等,还想着歌唱技巧;从而使精神不放松,产生跑调、呼吸不匀称、肢体僵硬等现象;而对于学生紧张的心理因素,应当多增加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思想情感领悟以及合理表达等活动。

(二)缺乏自信

学生由于缺乏舞台表演经历,在考核中、训练中、表演中不仅放不开,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情感表达、眼神交流以及放松享受,从而导致声乐白能力培养和发挥在那受到阻碍;对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以及学生人群前放松表演的指导、鼓励和锻炼。

(三)有顾虑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歌唱时,常常表现出思想游离、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好面子的情况;往往这类学生在表演时,都会紧张、焦虑、心理负担重以及情感不能很好表达的情况;同时也会挑一些另类的歌曲进行演唱。针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首先作好思想调整,疏导学生的心理;然后激起学生成功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步入正轨。

三、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因素调控对策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积极性就是学生学习坚持持久的关键,对此建立有趣学习氛围,有效地提起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歌剧中的清唱剧时,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形象化讲解、人物模拟演练的形式,充分的激起学生学习歌剧的兴趣;然后在以艺术家的名言警句,像易卡生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充分的提升起学生的积极和成功的心理活动。

(二)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形象力

声乐艺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思维和心理创新、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移学生紧张、不自信以及焦虑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声乐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时,像《爱人送我向日葵》,教师可以让另一名学生扮演爱人,手中拿起向日葵,让歌唱学生领悟歌词“盼他送我一直红玫瑰,哦,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中情感报答,从而在增加学生情感领悟和表达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歌唱心理因素调控的能力。

(三)增加学生舞台经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流利的舞台表演,首先增加学生的技术锻炼,然后合理的进行舞台表演指导,从而将紧张心理,真正的转换为得表演享受心理。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歌唱比赛;当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之前,让学生通过空旷的草地或操场练习,到镜像练习,在到班级学生面前练习,并由师生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从而更好的认识。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分析,发现对于学生心理因素的调控,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都有一定关系;对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应当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多建立一些有关自信心培养、心理因素调控能力提升有关的声乐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调控的能力,以及掌握声乐歌唱的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J].北方音乐,2014,

14:74.

[2]肖莉.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3,11:115.

[3]梁卫金.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15:233-234.

[4]薛晓燕.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153.

上一篇:房地产绩效管理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