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2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实际,为了尽快更多地培养出少数民族地区急需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民族院校,一般都设立了预科这一教学层次。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论在培训少数民族干部上,还是在培养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上,预科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对预科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作为预科主要学科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呢?作为一个在民族预科语文战线工作了多年的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得与教学同仁和关心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同志来共同讨论这一问题,从而提高我国预科语文教学的水平。

一、对我国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回顾

预科语文教学,始终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与民族地区的需要结合。五十年代初,全国各民族地区刚得到解放,急需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因此,预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岐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以及各民族本身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政治、经济、文化很不发达,因此预科语文教学的对象当时基本,上是初识汉字,初懂汉话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识汉字和讲一些简短的课文。

六十年代,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预科的主要培养目标变成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语文教学也与全国同步,使用当时的统编语文教材。当然语文教学也就有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也要接受当地或全国统一考试的经验。

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和以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预科的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各民族地区的县或乡办起了中小学校,高中毕业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民族院校预科相继恢复招生后,逐步转变为培养本科、专科预科生。这样,就给预科语文教学从方法到内容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仅从我校来看,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先后使用过差异很大的五种语文教材:《语文练习》《写作》《古典文学》《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并且,即使使用同一教材,各主讲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差别:或偏重于语言基础,或偏重于写作知识;或偏重于古典文学,或偏重于现代作品。从全国来看,也是各异。课程设置,有的定为语文,有的分门别类,分科虽然不一,但总的来讲有:“阅读与写作”、“写作”“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现代汉语”。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所以会有这种状况,原因多种多样。但客观主因有二:一是怕“炒陈饭”,一是无章可循,无纲可依。

二、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当前已经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1.对预科语文教学的性质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是理性的认识前面所述的状况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弄清这一问题预科语文到底应该视为专业性质课还是工具课,前些年在同仁中还是颇有争议的问题从前各民族院校集体编写的教材如《古典文字》《写作》等,也可看出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培养目标决定了预科语文应该是一门工具课因为预科毕竟不是也不可能培养出各类专门人才,而是向各个专业输送基础扎实,将来适应各门专业学习的学生。其次从操作上讲,预科语文课一般周学时六节,如同时上几门专业性质的课程,也只能蜻蜒点水,或偏于一隅。这能让学生“过海”吗?另实践也证明,如设置为专业课程,必然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脱离。且问,预科学生能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营造波澜起伏,悬念迭生的情节吗?

2.明确了预科语文教学的基点。从前不论是一所学校还是全国民族院校的集体讨论,都有一个共识;预科语文教学的层次应该定位在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但这个“之间”在何处,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始终没有人予以论证现在大家从经验上总结出应该定位为在中学语文的基地上,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这样的定位具有科学性。既可以避免与中学语文课和大学专业课相雷同,又能与中学语文相衔接。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基本写作知识为纲,课文为目。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既指导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原有的阅读经验和写作实践有一个理性的审视中学语文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他们对听、说读、写都有一个自觉的基本的理性认识,比如,通过对课文的借鉴和基本写作规律的掌握,在写作实践中自觉地体会到怎样写和怎样才能写好,以便将来迅速适应各门专业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定位是正确的。

3.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93年6月,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颁布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在部分院校试用该种教材。96年1月,在大纲和教材试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下,又重新印发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规定各校统一使用该种教材。同时,还确定预科学生必须参加各省的统一考试。这样不仅规范了教学内容,也规范了教师的授课行为,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注意授课质量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尽管存在强调自己学生的实际,对大纲、统考有所非议的现象,但我认为,向本专科输送合格人才是一个大的前提我曾教过来自西北西南华南的预科学生,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大纲和统编教材同学生的实际还是比较适合的。

三、怎样迅速提高预科语文教学的水平

我国预科语文教学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但以后还有漫长的路程,还存在发展得快与慢的问题近十年,我国预科学生(含非民族院校)从30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其增长的势头还在加快;另一方面,一般院校都是初次使用统编教材。因此,迅速提高预科语文教学水平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这是当前预科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正因为关键、复杂,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预科语文教学的研究,是预科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各种层次中,对预科语文教学的研究可以说是最薄弱的环节。不论是对每篇课文的深入理解,还是对课文练习的恰当设计;不论是对阅读的指导,还是对写作知识的处理;不论是写作知识与写作训练的结合,还是写作训练的多样性……都存在很多全新的研究课题只有从宏观中观微观上进行全面的研究,预科语文教学才真正具有大纲所要求的“科学性”的实际内涵。否者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另一方面,各位教师的研究成果,也为彼此的教学提供了可资的认识和经验,从而迅速提高我国预科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2.克服教学与职称脱节,科研与教学脱节是管理层必须正视的问题这是关系到预科教学的研究是否能展开,能深入,预科语文的教学水平是否能较快提高的大问题筆者原想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评论,但反复考虑,这不是学术上的交流就能解决了的。但我愿意提出如下问题供管理层参考,供预科教师思索。

(1)笔者提出的这种脱节现象是否普遍存在。

(2)具有普教性质的预科教师的职称评定应该以教学为主,还是应该以专业学术论文为主,还是二者并重。

(3)对预科教学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成果,是否都应视为科研成果,并能否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依。

(4)如果存在笔者所述的脱节现象,在我国预科教育事业已发展至今天的规模的情况下,是否到了应该解决矛盾的时候了。

我国预科的教学水平是否能迅速提高,与这些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预科语文课程向专业课程靠拢,其主观原因就在这里。

预科教育事业是预科同仁的共同事业,我希望大家都来讨论预科的教学问题。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少数民族学生预科语文的背景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由民考汉、民考民组成, 由于民考汉学生在初高等教育阶段, 对汉语、语文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 故不作为主要讨论研究对象。由于民考民学生在之前的教育过程中, 接触的汉语言教学比较少, 需要在预科阶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扩大他们视野的同时, 因地制宜的选取一些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 方法得当, 言语亲和。

二、预科语文教育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由于新疆多民族世居、各民族相互融阶段, 预科语文的重要性不仅存在于学校中,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疆维党委的号召下, 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的新新形势下, 首先让少数民族学生从与人交流的方式开始着手, 做好沟通之前的桥梁工作, 让各民族人群相互沟通、交流、理解。笔者认为只有首先通过语言上的交流, 才能更多的了解到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与思路, 才能更好的为新疆和平、稳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思路

通过对新疆各个高校的深入了解, 预科语文教育刻不容缓,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早的接触新鲜事物, 更容易理解一些内涵问题, 端正自己的观点、立场, 从而更正确的解读政策,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抓住机会, 发展自我。

1、预科语文教育中民族特色的体现

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育的主旨是通过以预为主, 以补为辅, 相互结合。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 结合初级、中等教育中接触到的汉语知识进行辅助学习, 接触一些简单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鉴能力, 并进行一些基础应用文的书写方式, 掌握更多的汉子以及运用。通过各民族故事、历史、以及经典读物的了解, 做出一些以兴趣为导向的译文工作, 例如, 将本名族的典故、经典, 通过平时汉语学习、积累, 灵活运用, 用自己理解中的汉语将故事叙述出来。并可通过此类方法进行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汉语的应用。

2、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重点在于人文方面

初级阶段的学习与积累, 重在巩固语文基础, 但在大学预科语文的教育过程中, 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教师应跳出刻板的教材教学, 融入更多的品鉴方面的教育, 通过审美、思考、评论等方式来丰富阅读效果, 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大量进行阅读, 有兴趣的、选择性的阅读, 甚至可以利用电教手段, 播放电影、脱口秀等手段, 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的同时, 丰富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是非观念, 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而不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 受到舆论、从众的蛊惑, 从而失去自我, 影响发展。

3、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

大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教育, 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功能, 在预科语文教育阶段, 不仅重视汉文化的传播, 还要加入各个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立足教育的长远规划, 对不同民族的优良文化内容进行了解与发扬。大学语文教育不单单是传授汉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课程的主导作用, 发挥其优势, 建立素质教育考核目标,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科学制定预科语文教学的考核方法

预科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言、灵活应用, 帮助其生活、工作, 以学习效果为集中体现, 严格考核办法是固然重要的。但对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而言, 希望可以存在多元化、人文化的体现。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的基础上, 可以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结合, 分组现场情景语言表达考核,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团结协作的能力, 或者可以将课内、课外考核相并用, 让学生各其发展, 相互弥补,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笔者认为, 通过教学环节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也可以延伸出考核方式的多种类相结合, 在不失掉本身意义的同时, 做到多关怀、多鼓励, 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新疆各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新疆高校发展预科语文教学是一项宏大而又长远的系统工程, 它的意义远不止教育教学,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发展。预科语文教育不仅关系到区域教育事业的稳固发展, 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文明与发展速度, 在如此至关重要的环节中, 作为预科语文教育工作者, 肩负着尤为重大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希望可以通过毕生所学与实践积累, 通过预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地制宜的培养个人修养, 挖掘个人潜力, 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目标, 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和大局意识, 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人。对于预科教育工作, 更要责无旁贷的肩负起使命, 不断深化、完善教育体系及评价标准, 有效的推进新疆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发展, 也为新疆民族团结、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开展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首当其冲。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也不断深化。预科语文是民族学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素养及逻辑性。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为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语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许静:关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 2010 (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z].

[3] 贾敏.大学语文教学与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实施[J]职教探索.2014 (394) .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母语学习, 奠定民族认同感的基础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民族认可, 关键在于对文化的认可;然而对文化的认可, 关键在于对母语的认可, 为此, 有必要通过母语的学习, 为民族认可奠定夯实的基础。现如今, 中国提出经济共同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促使每一个民族文化进行了相互交流, 同时也让每一个民族文化感受到了长远发展的压力, 如何应对此类发展挑战, 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就需要确保民族语言得以发扬光大。民族可以说是由同一种语言的人组成的集体, 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换言之, 民族的存亡与民族的语言具有密切关系, 一旦一个民族的语言丧失了, 那么这个民族也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亡[1]。为此, 母语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基石, 同样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鉴于此, 一个人只要通过了母语学习, 并且能够在日常交流当中使用母语, 便相当于认同了本民族的文化, 同时也认可了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果一个少数民族的预科生连母语都不能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当中用到, 又怎能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思想?国外一著名作家都德曾经在《最后一课》当中, 明确指出民族的标志与象征便是母语, 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便是一个民族的语言。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自来到高校学习之后, 要想传承与发扬自身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就需要注重民族母语的学习[2]。只有这样, 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增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二、以传统文化为核心, 建构民族传统认同内容

黑格尔曾经发表过言论, 一个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民族认同感, 将会在历代相传过程中, 形成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 并且会逐渐演化成为民族组成个体的习惯意向, 简单而言, 就是民族认同感将会成为个体的第二天性。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的主导思想, 还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认为的民族认同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治认同、母语认同以及传统文化认同等。当中传统文化认同可谓是重中之重, 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便能让高校少数民族的预科生找回自我, 从而有效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为此, 高校通过选修方式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便于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中华民族青年当中,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其同样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任务, 也可以说是肩负着少数民族区域未来的建设发展[4]。现如今,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严重缺乏传统文化知识, 造成传统文化无法得以传承。鉴于此, 高校有必要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传统文化教育, 才能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现如今, 中华儿女所使用的文字, 便是由古人创造的甲骨文演化而来, 其中记载了古人聪明才智等, 同时表现了古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中国文字并没有衰弱, 依旧得以发展。诸如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巨大作用, 并且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再比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造就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秉性。除此之外, 中华传统文学宝库当中的古诗词, 均是古代文人留给后世的珍宝, 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完全可以当作高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质教材[5]。鉴于此, 高校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 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 从而有助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激发。

三、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载体, 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从广义角度阐述红色文化, 主要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过程中, 人们为了实现民族解放或者是自由, 亦或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 不断凝聚的观念意识表现形式[6]。由此可见, 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样也是现如今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与此同时, 红色文化也是经过了中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考验, 可以说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当代的精神。鉴于此, 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 有必要注重以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 诸如在校园活动当中经常进行唱红歌、读红书、办红色主题专刊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聘请老红军或者是老革命者述说红色革命故事, 此举更具教育效果。通过以上举措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实施红色文化教育, 有助于预科生心灵的净化与精神层次的提高, 从而有效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只有这样, 才能让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明确当前美好生活来自不易, 便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更加努力, 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或者民族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7]。

四、以校园文化节为平台, 体验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真实感受

纵观中国近代史, 从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受尽了外国列强的欺辱。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可谓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依旧面临着外国的施加压力。尤其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与军事力量方面, 还表现在国人之间的民族精神方面。现如今的国家是否强大, 关键在于民族精神是否强大, 民族精神越是强大, 国家就将更为强大。即使是国家现阶段不够强大, 但是在强大的民族精神驱动下, 国家将会在未来发展中逐渐变得强大。简单而言, 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与未来的命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少数民族区域未来建设的重要设计人员, 将需要肩负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族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 具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并且历史文化在世界上负有盛名, 可以说是全体中华儿女在世界上引以为傲的瑰宝。身处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定然要在高校这一学习平台, 不间断在校园文化节上展示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具体包括特色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特色美食以及民族特有风俗习惯等, 以此弘扬中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便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能够自身所处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进一步的认知。高校通过校园文化节, 系统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能够在增强自身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 促进不同少数民族的预科生进行情感交流, 从而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烙印在少数民族预科生脑海当中[8]。除此之外, 高校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预科生凝聚力与创造力。少数民族预科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当中, 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民族认同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校教育得以迅速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高等院校不断实施扩招, 以此增加人才数量。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当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是当前中国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为少数民族区域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步入高等院校学习之前, 由于自身长时间处于自身民族区域中生活与学习, 造成其进入大学校园时, 具有诸多不适应之处, 诸如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交流不和谐造成的矛盾等, 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与成长。为此, 高校应该注重少数民族预科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具体措施为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正确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学习问题,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应的问题, 促使其能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 安心学习, 健康成长, 从而有助于为我国少数民族培养大量的人才, 进而有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未来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高校得以迅速发展,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 高校不断向全国范围内实施扩招, 同时加强了高校内部环境建设。高校在校生当中存在部分少数民族的预科生,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 其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居住区, 并且此类学生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今后的发展建设。关于少数民族预科生一直在活在自身民族文化世界当中, 并且长时间的生活让其只认同民族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有着排斥感。然而在高校学习过程中, 就必须脱离自身曾经的生存环境, 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这就需要经历民族认可这一阶段。现如今在高校当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已然成为了高等教育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具体措施, 旨在减少少数民族预科生沟通障碍。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传统文化,认可

参考文献

[1] 范晓艳, 刘屿.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对策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294-295.

[2] 刘屿, 范晓艳.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195-198.

[3] 张广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 2017, 01:1-4.

[4] 李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J].汉字文化, 2017, 07:57-59.

[5] 张广才.试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提高[J].汉字文化, 2017, 06:71-72.

[6] 张宁贤, 张惠茹, 仙古丽.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文化认同的视角[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4, 16:1913.

[7] 王俊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及其发展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1:82-85.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少数民族学生, 其教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具有诸多的特点。其一, 部分预科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同时英语学习能力较强, 但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目标, 很多时候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能自行解决英语疑难问题、背会单词、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却未能重视学习目标对于英语学习的引导性作用, 导致其学习效率始终不高, 难以满足民族跨文化交际的要求。其二, 也有部分学生的英语技术水平较低, 受学习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及制约, 不仅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 与其他同学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从而造成心理落差, 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难以保证学习效率[1]。基于此, 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 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阻碍进行全面思考, 而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

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于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工作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的建议, 并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此“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密切, 潜在的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在此新形势下, 高校应当重视人才培养, 并针对学科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提出要求, 发挥国际交流、科技人文以及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应当加强民族预科英语教育工作的落实, 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语言需求, 通过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注入人才动力支撑。因此, 民族预科和英语教学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应对挑战、紧抓机遇,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体现自身独特的优势, 肩负自身的使命[2]。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产生危机感, 并意识到对预科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及必然性, 从跨文化交际水平提升的角度, 着重提高民族高校预科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逐步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民族预科生教育之路, 重点解决预科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 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两者有机融合, 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将民族文化全面渗透到英语教学环节, 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传播意识。除此之外, 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环节应当体现育的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 预科生正处于预科的阶段, 必须提高其英语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令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并培养其跨文化意识[4]。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方式探讨

若想使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更能符合“一带一路”的要求, 就应当积极调动预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实践生活中应用英语体现民族特色及文化特点, 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 并使用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融合, 极大的提高教学水平。

(一) 课堂上重视文化背景的导入, 通过文化讲堂的方式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漏洞

语言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为分析文学作品, 实践教学环节, 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在讲解文学作品时, 如若未能首先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那我这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理解力将难以得到保障, 理解也会局限于字词的表层, 很难对词汇中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度理解, 更加无法产生深刻的认知或是正确理解并消化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 在讲解课文内容前, 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单元内的核心内容, 确定针对性的主题, 并向学生介绍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中涉及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伦理道德、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俗等等, 对文学作品的背景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从而发掘其中的深层次含义[5]。

还可在课外定期组织文化教育讲堂, 并以文化选修课的形式将相关的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 讲解社会文化热点,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使预科学生前面理解并体会西方文化, 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拓展学生的思路, 相应的增长及见闻,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 针对性的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或无法用常规语法进行解释, 那么教师可以中文思维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使之意识到原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 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6]。

(二) 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导其参与到相关的交际活动中

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开设与文化教学相关的活动, 令学生参与其中, 并将课堂之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听说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真实且直观的感受交际过程, 从而加深印象, 预科英语教学环节, 教师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搜寻真实的民族文化听说材料, 确保材料蕴含着英语文化,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其感官体验, 逐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7]。

阅读训练活动的开展, 要求教师提前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对于篇章中的内容及核心予以掌握, 发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以文化对比的方式, 鼓励学生不再表达, 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活动落实的有效性。阅读环节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将极具代表性的英语词汇教授给学生, 并阐述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可用英语语言讲解词汇所涉及的民族文化典故或是历史事件, 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除此之外, 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体会英语词汇所潜藏的文化意义,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也会教词汇应用于实践中, 意识到文化知识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写作训练过程中, 教师都要结合文体的特征, 运用视听以及范文展示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仔细、认真对问题进行思考, 对文章结构进行构思, 利用正确的英语语言进行表达, 实现文化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 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8]。

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内, 教师在对民族预科学生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全方位、多方面的落实与文化相关的演讲、舞台剧表演以及辩论等各类的模拟游戏,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而后由教师设计游戏主题, 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将会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并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文化冲击,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有效转变了英语学习理念,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面, 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更具语言交流能力, 最终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人才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英语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授语言, 更多的是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使学生更具包容、开放的态度,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关的英语教师在预科英语教学环节, 应当意识到与时代相接轨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此“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 必须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增强其社会人文素养, 不仅要重视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等知识的教授, 也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产生抵触心理, 还要使预科教学更具民族特色, 重视文化教育导入, 令学生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并进行文化普及与宣传, 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最终为学生日后英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铺垫。最后, 希望笔者的分析及探讨可为相关研究带来借鉴以及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思考, 以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夏增艳, 托娅.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新疆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8 (1) :101-106.

[2] 赵静婉, 夏文熠.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8, 31 (1) :97-105.

[3] 张宏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预科跨文化英语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1 (18) :69+68.

[4] 阚磊.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教育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27 (5) :166-167.

[5] 宋昕.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24 (6) :83-84.

[6] 姜蓉.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藏文”一类模式预科生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31 (11) :97-98.

[7] 冯建新, 郭彦青.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策略探析——基于5C教学目标原理和二语习得公式理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7, 5 (1) :71-76.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状况总体呈良性运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但教师仍需改进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内容。学生管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管理制度齐全规范,但仍需加强贯彻执行,发挥制度的有效性。学校师资队伍素质较高,但是仍需多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师资队伍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广西民族预科教育自1953年创办以来,始终不渝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要务,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深入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11年5月,广西区人民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大民族预科教育的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以当年为基数,每年递增20%,到2015年计划招生人数达到3000人。2014年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来源已经扩展为广西60个老少边山穷县市的1 1个世居少数民族。全区28所普通高校(含公办和民办)开始招收民族预科生,负责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学校由1所增为2所(即广西民族大学和百色学院),截至目前,全区在校民族预科生约4000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源、层次、类别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新的特点。因此,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存在新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扩招后的广西高校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促进广西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基本情况

从总体上看,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情况,呈良性运行状态。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预科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经调研发现,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得分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比较认可。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在2012年以前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2013年开始进行改革,除了安排课堂讲授之外,还要安排4-6个学时进行实践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对于课程授课,都是认真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尽心批改作业。有学生认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部分组成,理论教育采用学生自导自演的模式,主要由学生分小组轮流备课授课,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教育则以参观民族博物馆以及科技馆为主,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和科技馆可以了解更多民族文化知识。

(二)预科生管理

1.学生管理模式

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生学制实行一年制,学生按照专业类别分为文、理、医三大类进行分班,专业类别内再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的层次进行二次细分,这样便于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分类分层考试、分类分层管理和指导。从纵向方面看,预科学生管理模式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一团委书记(学工办)一辅导员(班主任)一各班级(班干部)一宿舍(舍长)一学生,其中还成立了学生会和分团委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对学生活动和事务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在日常上课考勤管理方面,由于预科生学生每天课程安排时间与高中的相似,除了正常的理论授课学习之外,还安排有早读、晚读、晚自习,这些时间段是没有教师在教室进行管理的。因此,预科学院率先引进了先进的考勤技术——静脉考勤机进行课堂出勤记录考核,同时也安排学生会纪检部带领工作人员到各班去巡查考勤,结合各班纪检委员每天的考勤登記表情况,多管齐下,管理学生课堂出勤行为。在宿舍管理方面,采取舍长负责制,管理宿舍卫生和本舍成员的归宿情况,及时通报给辅导员;学生会生活部每周会带领工作人员到各宿舍进行检查宿舍卫生,评比卫生宿舍。经过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这些管理模式成效显著。绝大部分预科生都认可和遵从这种管理模式。

2.学生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广西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规范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暂行规定》[1]。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也出台了一系列少数民族预科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例如,预科生学生行为守则、学生会管理规定、班级管理规定、考勤规定、宿舍卫生规定,最重要的就是衡量广西民族预科生学习一年后的综合表现作为选择专业的标准——《综合测评细则》[2]。《综合测评细则》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学生平时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行为活动,对预科生在经过一年学习后的总体表现进行了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成绩进行直升分流,优者优先选择理想专业,这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具有重大的促进和管约作用。大部分预科生都遵守并践行这一系列管理规定。从访谈结果可知,绝大多数预科生认为这些管理规定行之有效。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在调查中得知,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评价得分属于中等,绝大多数学生评价为“一般”。目前,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职教师只有2名,兼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是行政人员,每周课时不能超过4节,所以能分担的教学量比较少,大部分的班别教学工作量都压在了2名专职老师身上。在4名教师中,1人是副教授,3人是讲师;1人是本科学历,3人是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是50岁左右,3人是40岁左右。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人数、还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严重缺人,后继乏力。

2.学工队伍建设情况

广西预科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分团委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专任教师兼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在职辅导员一共4名,其中在岗辅导员2名,离岗读博辅导员2名。其余兼任班主任工作的都是专任课程教师。辅导员队伍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岁以下,均是讲师职称,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冲劲、有能力的一支队伍。预科教育学院也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学习。辅导员每年都有外出培训、考察和学习的机会,从学校层面上而言,每年都选送一名预科辅导员到北京或者桂林参加培训;从学院层面上而言,每年都组织一次以上辅导员队伍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参观考察,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学工队伍素质的提升。但是相对于日益庞大的学生群体而言(目前在校预科生是2300名),即使以全院50个教师力量来管理都偏于薄弱,更何况区区几个辅导员?由此,学工队伍人力的增加刻不容缓。在与辅导员访谈中,辅导员也纷纷说提出辅导员人数太少,工作压力太大。在访谈中,有学生也反映,预科教育学院辅导员总体水平都较高,但辅导员人数偏少,会影响到学生管理质量,建议学院多引进一些辅导员,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质量。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建设问题

第一,授课模式单一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单一化是引发预科学生和教师轻视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2009年广西预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全面普及多媒体技术授课后,这个状况仍然无法改变。大多数主讲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制作以文字为主的PPT课件,授课时也是看着课件上面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念给学生听,这与传统的粉笔板书授课的方式有何异?第二,教学内容重复,枯燥乏味。近年来,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和修订,新教材内容主要是根据广西民族预科生实际进行选定,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教育五大块内容。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内容是重复的,大部分预科生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第三,课堂互动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虽然课堂互动已经纳入教师教学情况的考评标准之一,而且教师也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互动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提问、學生回答为主,讲故事、案例分析其次,其他互动的方式甚少。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的问题较少,答案都可以从课本上找到,不需要学生费多大精力去思考。课堂提问虽然可以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关注,但大多数的关注度犹如昙花一现[3]。

(二)学生管理建设问题

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访谈中,有一些预科生反映,决定他们专业选择的最重要规定——《预科生综合测评管理规定》在内容、操作流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有些测评指标不够细化,不够明确;在测评环节过程中,出现少数学生干部存在擅自修改分数等作弊行为,不能完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们反映,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不够完善,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缺乏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专业疏导。在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方面,出现了一些学生干部管理不够严格,少数学生会干部服务态度不够好,对同学和对自己的管理方式不一致,不能以身作则等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含辅导员、班主任)建设问题

从总体上看,预科教师队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预科学生规模的教学和管理需求,生师比严重失调(生师比1:42),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合理区间(1:14~1:16),这将成为制约预科教育长远发展的瓶颈。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任教师2名,兼任教师2名,负责2300名,共30个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两个班合成大班上课,人数均超过140人,思政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教学压力过大。

目前,在职在岗专职辅导员有2人,班主任主要由少部分专任教师兼任,辅导员处理的综合事务多且杂,加上教学、科研以及职称晋升压力,对于日益增加的预科学生群体和日益繁多的学生事务处理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规范和完善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学管理程序和制度,完善预科学生学习管理相关制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试制度,从而规范和严格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行为[4]。

其次,预科教育要进一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内容的设置,增加时代感、获得感和吸引力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个性化教学,进一步完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学习模式[5]。

第三,预科教育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要根据广西地方的区情,结合预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地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继续选用部分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要加强组织力量编制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并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出与时俱进的广西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

(二)完善预科学生管理模式和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是为了维护校园秩序的稳定,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做人做事的综合素质。因此,广西在民族预科学生管理中应依据教育部提出的“生活上关心爱护,校纪校规上严格要求,教学上耐心细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为平台,严与爱相结合,教与管相渗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管理模式。

另外,高校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暂行规定》,使广西民族预科学生的管理真正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作为衡量广西民族预科生学习一年后的综合表现并为其提供专业选择参考的标准——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综合测评细则》,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测评的标准,使测评流程可操作性更强,测评结果更公平。同时,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参加测评的各个主体和流程,防止出现作弊现象。

(三)加强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师是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他们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相结合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传播者,是否熟悉掌握民族工作规律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4]。

预科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努力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和专业科研能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自豪感。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事务处理方面的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水平和艺术;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薪酬待遇、改革职称评定优待条件,科学规划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有利于辅导员转岗或职业化发展。

(四)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提高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随着预科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来源、层次、素质等方面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靠辅导员、班主任少数几人支撑。需要选拔和培养越来越多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积极上进、干劲十足的学生干部参与到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必须严把学院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学生干部选拔关,把有能力、有魄力、有号召力的学生吸纳进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中来。选拔进来后,必须对其加强培训,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管理工作等各个层面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快进入角色,并且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四、结语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逐年扩招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真正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分析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探索新形势下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规律,我们便能有力回应新形势向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全面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

[参考文献]

[1] 蒙良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的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2(10):55-56.

[2] 林志杰主编.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蒙良秋.建导技术在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尝试——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4(12):76-78+82.

[4]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邢瑞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8(1):103-105.

[责任编辑:刘风华]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新疆作为中国一个民族自治区域, 民族众多, 邻国多, 宗教信仰同一, 开展国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推进国语教学增强国家认同感, 提高我区少数民族国语水平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2. 我校国语教学现状

我校自开展预科国语教学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遇到了很多问题。

2.1 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80%来自南疆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地区, 由于预科生从小就习惯了母语授课的方式, 双语授课模式缺失, 进入预科国语学习后由于汉语基础未达标, 国语教学环境周期漫长, 对国语教学易产生抵触心理这表现在: (1) 缺少对国家观的认同, 对道德、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 (2) 预科生平均年龄为19岁学习语言可塑性不强, 被动学习国语, 80%的预科生课后使用母语交流, 导致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2.1.1 预科生在生活中自我约束力较差。表现在:30%的预科生存在经常迟到、旷到、早退、早恋等现象, 10%的预科生除上述现象之外还存在抽烟、酗酒、打架、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

2.2 现在使用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特点。

2.2.1 预科生课程设置中虽开设了中华文化、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但并未设置针对预科生道德与法律、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2.2.2 虽然我校施行了分级教学但由于分级教学不够细致, 未完全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导致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基础薄弱同学教材难度太大存在根本“吃不透”的现象。

2.3 我校师资力量不合理。一方面, 我校预科国语民汉教师配置不合理。汉族教师所占比例不足总人数的40%, 少数民族民族教师在国语教学政策推行过程中常使用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 导致预科生对少数民族教师产生民族认同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语教学的推行;另一方面,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国语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意识不强, 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国语教学难度较大。我校预科生人数较多, 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 管理难度较大, 教师平时教学工作量大, 教师既是授课教师也是生活中的“保姆”, 任务繁重, 制约了我校国语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4 我校未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预科国语教育体系。

2.4.1 入学教育中未将使用国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学生进行宣传, 预科第一学期只要求预科生在课堂上使用国语, 对于课余时间学生使用母语的情况缺少监管;

2.4.2 虽然我院按照自治区要求进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由于我院预科生所在的系部只有少数民族学生, 无法实现民汉混住、混合编班导致预科生国语语言环境缺失。

2.4.3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我院专门利用每天课后一小时专门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基础强化和MHK强化, 这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虽得到了一些提高巩固, 但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4.4 我校在国语教学中未形成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 导致教师对国语教学积极性不高, 针对国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开展较少。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国语教学经验欠缺, 教学效果不佳。

3. 提升预科生国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3.1 在预科生入学之初加大对国语教学的宣传力度,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教育, 利用班会、团课“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宣传党和国家对与预科教育的支持与帮扶, 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导预科生认识到国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3.2 在新生入学时, 对预科生进行阶段性的半军事化管理,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入学教育中, 加大对预科生国语教学宣传力度, 强化预科生公民意识、国家观。

3.3 将MHK考试纳入我院引进教师, 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的体制中, 强化教师国语水平, 打造一支强大的国语教学师资队伍。

结语:

我院国语教育制度仍有不足之处。我校未形成预科国语交流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建议组织专人负责建立一个国语日常交流平台增强教师国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更好地服务预科国语教学。

加强新疆高校国语教学职能作用深化新疆预科国语教学的一贯性与持续性, 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有利于维护我区民族团结, 为预科生学习专业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性地开展调整预科阶段的国语培养方案, 夯实预科生国语基础, 才能为预科生进入专业的学习, 提高预科生就业率提供有力的条件。

摘要:随着国语教学政策在我校不断地深入推广, 我校国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就我校国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以后我校国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国语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 朱建强.有效教学视角下新疆南疆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汉语文教学, 2017 (13) .

[2] 李萍.浅谈“国语教学”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提高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34) .

上一篇:语文审美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