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行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传统汽车售后配件的物流管理特征,从如何破解信用壁垒和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物流金融与电子商务在线销售两种新型汽车售后配件运营模式,认为新模式的产生适应了B2B和B2C不同销售渠道的需求,真正实现了以物流精益化管理推动市场多方共赢,提升用户体验,文章最后还对近期售后汽配物流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配件;售后;物流金融;电a子商务

Key words: automotive parts; aftermarket; logistics finance; e-commerce

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近年来发达市场受金融危机和整车景气周期影响深远,而国内受益于扩大内需及城镇化进程,汽车消费并未显著衰退。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全国至今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其中私人汽车过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整车市场的持续向好为汽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发达市场,目前国内售后配件市场的价值有待发掘。

1 汽车售后配件的物流特征

合同物流是伴生于不同“主业态”的多态服务,而汽车配件物流是相对复杂且专业化程度高的细分领域,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制造各个环节,而其本身各环节也有特征。汽车售后配件物流的运作,与整车运输、零部件采购物流、入场物流及场内物流等有较大区别。例如,入场物流必须库存安全、迅速准时、成本最优地到达工厂的装配线,供应商不能或不愿经营仓库和管理库存。而售后汽配市场主要以实体经销为主,如汽配城、品牌经销店、修理厂店、4S店及俱乐部等,大多数为商家,及少数的直接终端用户,所以通常订单稳定、交易对象明确、无成本压力,客户要求交付质量也远没有代工客户(主机厂)严苛。至于消费者,由于配件来源多、识别困难、缺乏专业知识,末端配件市场基本符合“柠檬市场”特征,即低质品扰乱市场,用户简单的将价格作为传递和判断质量高低的信号,信息不对称常被不良商家利用。

汽车配件是仅次于服装,仓储SKU品类最多的行业,多种配件本身又由许多零件构成,每个汽车厂家配件都多达上万种甚至几万种。繁杂的产品结构与专业化生产,决定了售后配件供应与采购模式的多样,进而决定了物流运作模式的多样。售后配件主要分为纯正配件、配套厂件、副厂件、进口件、通用件等几类。纯正配件是指由为整车厂配套的代工厂生产且从整车厂售后部门统一供货的配件,配套厂件是指为整车厂配套的代工厂生产且直接供货给售后市场,副厂件是非该整车厂配套代工厂生产的产品,通用件则是由非该品牌的配套代工厂或其他独立零部件生产厂生产的可以供多种车型使用的配件(如机油、轮胎等)。通常,售后配件从厂家或厂家指定供应商直发(特别是前两类配件),物流模式接近于普通销售物流,厂家外包仓储和运输,实现3PL管理售后配件物流。

基于这类售后配件物流管理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向销售物流、返修件逆向物流、3PL管理供应商库存(VMI)、运输与配送、简易拆装及货到付款等附加服务。但这种无外乎“订购+仓储+配送”运作形式,容易造成厂商、供货商库存积压,订购商的资金周转慢或急件交付不及时。而从物流商角度看,这个物流市场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如何破解信用壁垒与信息不对称,是下文介绍的重点。

2 汽车售后配件物流金融运作模式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与“为厂商代管”普通物流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发生了物权的转移,引入了金融授信机构。一种是垫付货款与货到付款,在经销商下单订购配件后,由物流公司首先代预付部分或全部货款给原厂,当收货人收货时结清全部货款给物流公司,并付手续费。授信的方式,可以是物流公司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授信进行预付,也可以是配件原厂、金融机构及物流公司的三方共管,金融机构直接按应收账款授信,直接代物流公司预付,物流公司负责库存管理、在途、收款与偿付。第二种是保兑仓即仓单质押,由第一种订单发生时的物权转移,进一步扩展为物流公司拥有全部库存,由金融机构授信给物流企业从原厂采购产品到备件库,再由备件库根据下游服务商的购销订单由备件库发货配送,类似于买断式经营外包,前提是厂商承诺回购或质保期回购。第三种则是针对下游分销商的融通授信,即存货滚动质押,当分销商大规模订购产生资金压力时,由物流公司对存货进行监管(必要时需四方共管),金融机构根据订货规模、合作关系及经营状况等因素向分销商进行授信。

在这类模式下,物流企业已不仅是供应链上的物流执行单元,通过授信融资,全面负责备件的计划采购、销售管理、财务结算、库存管理及运输配送等全环节,形成具有现代物流特性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同时,物流企业的盈利模式更为多样,包括销售额返点、物流费用、差额费用及增值服务等等。另外,这优化了上游厂商的应收账期或下游分销商的应付账期,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发挥物流企业专业能力、又不会变为新的经销商,保证了厂商的渠道结构。总之,通过物流控制物权的转移和质押,以物流拉动资金流、以资金流盘活物流,成为“三流合一”的有效载体。

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除了需要精益化的现代物流服务,还要将计划采购和销售、财务管理融合一体。首先是全环节流程控制与信息共享,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同时,跟踪订单、回款、退货等情况,把配件厂商与经销商连接起来,实时掌握需求变化,增加供应链可视性。例如以呼叫中心为信息交换平台,上海通用汽车的售后零部件的仓储信息和各地经销商/维修站的库存及对零部件需求信息实现了共享。二是优化库内管理,增强批次管理,履行售后配件供应商的收货、入库上架、包装与条码、配货、装箱和日常维护与保管等作业,无缝衔接运输与上下游协同,增加操作的标准化与透明度,以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和控制作业节点,提前获取计划外的配件订购预报,优化库存以降低资金占用。三是以计划为运营驱动,依靠完善的销售与运营计划,消除计划波动的牛鞭效应,平衡预测订单、确认订单和临时订单的作业处理。计划需要输入安全库存、历史销售数据、新老款车型及车辆指标性能等变量,以滞销比、购销比、供货满足率、库存周转率、拣货准确率、到货及时率、销售金额满足率、供货金额满足率等关键KPI为目标,兼顾消除库存、需求响应和计划变动等,综合计算得出。四是项目成本损益核算,基于配件价格、利率、运价、订单量、库存与在途库存等多维度的敏感度分析、业绩评估、财务分析,优化物流成本,如提升库容周转量、降低仓储固定成本及运输费用。最后是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平台,提高与物流、信息流同步的资金支付结算效率。

物流金融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售后汽配的信用风险控制优势在于,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贷款,上游厂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而运营风险管控方面,物流公司与上下游形成了紧密合作,可以控制采购与物流过程,如杜绝禁用备件的采购,及时与厂家沟通共享的供应商政策变化,遵循供应商的合规性程序,避免厂商的惩罚性考核,监控管理异常事件,保障业务持续运行。总结,运营与风险管控的核心要求,仍是专业化人才组成的运作团队,借助高可用性物流系统,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与运营体系。

3 汽车售后配件电商模式

物流金融适合于售后汽配的B2B形式,对于消费者直接采购的B2C方式,互联网电商模式是当前及未来的趋势。2012年国内汽配行业中在电商平台汽车配件销售排名前十大汽配企业,其年产销售额均超亿元,远高于线下汽配企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内售后汽配增长的主要途径。究其原因,除了电商改变社会消费习惯横扫零售业的大趋势,汽配电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需求”,信息不对称与服务便捷性。长期以来,国内车主面临诸多配件采购难题,如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价格不透明等。现在将传统汽配交易模式搬到线上,销售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商企业提供了专业咨询、购买便捷、价格优惠、交易担保等,满足消费者需求、便利性、成本、沟通等核心诉求的同时,省掉了中间代理、仓管、销售等环节。普通用户通过网上汽配商店,随意选取自己需要的汽车配件,并可以根据品牌、价格与信誉等条件进行选择。而生产企业也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的库存及销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配件生产和调配计划,减少库存,加快资金流通。

电商汽配需要的物流服务,与其它行业电商相比各有异同。首先仓储配送中心设置(下转第129页)

行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业会计 实践性 教学方式

在我国高职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行业会计比较》已经成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行业是企业或经济单位按其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职能划分的结果,通常的行业有农业、工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建筑安装业、房地产开发业、宾馆旅游业、金融业等。各类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组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是形成行业会计的客观基础。尽管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各类企业会计核算标准统一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不可否认,由于各行业具体的经济业务的不同,在实施统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仍需要对各类企业的特殊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以保证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各类企业的有效执行;况且,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类企业也需探索与所属行业特征相符的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作为直接与社会接轨的会计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有相当大的比例就业于非制造业企业,那么,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以制造业企业为例的通用会计课程之后,开设《行业会计比较》是满足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的需要,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需要,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需要。

然而,随着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接轨,最终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目标的确立,通用会计教学已成为主流,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按会计学的内容层次结构设置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尽管开设行业会计课程,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学时都大幅度下降,不同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仅进行流于形式的简介,如蜻蜓点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重新审视《 行业会计比较》的开设意义及引入先进的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目标,加强应用性会计实践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主干课程框架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业会计比较。其中,在完成前三门课程教学后,通常都要进行以制造业为主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是手工模拟实习,也可以是先手工实习再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而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再安排一个学期的校外实习。《行业会计比较》作为学生毕业之前最后一门会计专业课,旨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也是学生的学校教育与步入社会之间的桥梁。

如何理解《行业会计比较》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与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呢?首先,以五年制高职为例,学生在校前三年将会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三门通用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校内模拟实习,第四年开设《行业会计比较》、《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会计及会计相关课程,第五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其间,学生在校四年中基本上是在象牙塔里消化从书本上得来的理论知识,校内模拟实习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实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原来所学知识,但其实质依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范畴。因此,要想有一个深刻的感性认识就一定要到实地去观察、去触摸、去经历。因为,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会计的对象即经济业务是复杂多变的,仅凭校内模拟实习的经验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是有困难的。其次,高职教育的最后一年是校外顶岗实习同时也是谋求就业、落实工作的一年,对于从未步入社会又对会计行业了解不是很全面的大多数学生来讲,最后一年一定是既胆怯又茫然。胆怯是因为从未接触到社会,不知道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有多少距离;茫然是面对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行业的单位,不同地区的就业机会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而随波逐流。因此,在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和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的第四年,应以开设《行业会计比较》为载体,贯彻“实践、实际、实用”的会计人才培养原则,突出会计类专业人才教育的时代特色与行业特色,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方式,拓展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穿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掌握我国主要行业中典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处理,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而很快进入角色,争取做到无缝衔接。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任何专业教育都应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当前与未来的需求。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增强专業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行业会计比较》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高年级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考虑到这些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将要步入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作为在校教育与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指导和职业指导并重”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尽快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抛开几十人看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学生实地观摩不同行业业务流程和会计组织机构等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也要不拘一格,一切以满足学生尽快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尽快适应会计相关岗位、引导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因此,笔者就《行业会计比较》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应用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论述。

1.为适应高年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现实需要,本课程的教学应穿插采用“现场教学法”,打破以往在教室里进行理论教学和模拟操作的状况,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业的感性认识。即在结束某一行业会计的课堂教学之后,带领学生到相关行业企业实地参观,进行体验学习。一方面,了解该行业生产经营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利用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该行业会计中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如何成为称职的会计人员等,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兴趣,并亲身感受该行业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同时,加强学生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强化服务等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例如,在结束“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到商场参观,熟悉商品流转的过程,加深对收银员、营业员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区别与认识。

2.本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高年级所设置的一门专业课,考虑到这些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着不同行业的就业机会,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融入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也称为企业进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典型行业聘请该行业会计人员以讲座或讲课的形式使相关行业会计知识丰富化和具体化。让实践中的会计人员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带入学校、带到课堂,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例如,结束“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课堂教学之后,可以聘请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来校以座谈或报告的形式丰富学生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可以采取邀请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先做报告,然后,再由学生以提问的形式与实践中的会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学生解惑、答疑。

3.本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即将走向社会之前的第四学年开设,本着在教学中进行“岗前练兵”的理念,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职业判断能力、融会贯通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采用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搜索整理相关课题资料、通过实际调研做方案等多种教学形式,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对自身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将来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增强职业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会计岗位就业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会计核算过程的电视片、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电视片,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并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任课老师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实录现场、深度访谈等形式搜集有用资料并整理成录像带或幻灯片以丰富以后的教学内容。

此外,为适应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模式,《行业会计比较》的考核方式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静态考核方法,而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拓展性等特点,建立以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突出全过程的动态考核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體系。比如,按照分行业设计的教学计划就可以分行业进行分段考核,尤其要结合该行业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灵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实践性教学是采用走出去的“现场教学法”,对于本章的考核就可以采用“卷面考核+实践总结”的考核形式。本章的基本知识与核算通过试卷考核,另外,通过实地观摩与学习再以一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实践总结,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

总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是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双证书”制为突破口的教学过程特征;是以产学结合,学以致用见成效为教学特征的教育。在高职高年级时段以开设《行业会计比较》为契机,为实现培养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融合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这一困惑时期,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及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贯彻了注重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原则,丰富了会计实践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即将进行顶岗实习、顺利就业做一次适时缓冲。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加强行业会计研究的思考.会计之友,2007,(31).

[2]刘尚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行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珠宝行业;文化营销

随着国内珠宝首饰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发展初期,企业采取疯狂打折的竞争策略,二十一世纪初,业内又掀起轰轰烈烈的品牌打造“运动”,各种品牌仓促上马。随着市场发育越来越成熟,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强势品牌在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各种营销新理念层出不穷,其中文化营销受到业内人士的推崇。珠宝天生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社会文化是珠宝消费需求和动机的来源之一。由于珠宝与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行业中也有不少企业用文化营销来标榜自己,在市场中似乎酝酿着一股文化营销、文化突围的潮流,但许多企业却不知从何着手。

在主流的学术研究中,文化营销并没有成熟的理论,与文化有关的营销策略却有许多,如以文化作为主题的事件营销,许多地方政府区域协会为了促进本地某产业的发展,举办各类节日庆典,并称之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本质还是通过制造新闻事件,举办各类活动来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

“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习俗,社会价值观等等,也存在许多可以称之为文化营销的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学中,文化营销主要分为三类:一、蕴含一定文化的产品;二、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三、企业文化。

1.产品文化营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道教和佛教文化对华人珠宝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倡“君子以德比玉”,民众对玉石的需求主要源于华人对这类产品特殊的观念。有宗教信仰的人一般购买珠宝产品都会有一定的祈福动机,如购买观音、佛像等款式的首饰,钟情于玉石人也多相信产品具有一定的灵性。珠宝产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普遍都会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珠宝首饰产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设计出各类具有祈福和各种寓义的产品,最近两年的金饰产品涌现出许多别具一格的款式,“转运珠”便是其中的经典,中空的金珠只有几克重,价格便宜,小巧精致,且寓意吉祥,很快便在市场中流行起来,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避邪斧”等等。

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为产品编造一定的故事背景,如行业内和消费者普遍接受生辰石系列,另外在推出系列产品时,企业也会人为的编写一些背景和销售用语,希望用美好和独特的诠释来打动消费者。

由于珠宝产品的特殊性,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注入一定的文化和寓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在市场竞争中最容易被模仿的策略,珠宝行业发展至今,产品的生产几乎不存在任何模仿的门槛,仅仅通过巧妙的设计无法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广义上讲,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只包括产品本身,产品的包装和售前售后服务等等也是由企业提供的产品。产品的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特征都能体现独特的文化。但是在珠宝行业内,产品包装顾客服务等因素在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内都难以为企业提供核心的竞争力和差异化特征,大多数仅是与企业的其它战略相配合。

2.品牌文化营销

科特勒关于品牌的定义指出,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共包括六方面的内涵:属性、利益、价值、个性、文化和使用者。品牌最持久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的个性文化和价值。品牌的价值个性文化都可以体现和适应一定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是品牌在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积淀,具体而言是其品牌可以体现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由定义可知,文化营销并非仅仅是为品牌注入一定的狭义上的文化内涵,精神象征才是品牌文化的真谛。

周生生珠宝以富有现代气息、时尚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所熟知,其产品风格大胆炫丽,充分迎合了时尚女性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其品牌个性使其在当前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品牌文化营销并不能仅通过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广告推广来实现的,这同品牌推广不能仅仅依靠投放广告是一致的。不仅仅在珠宝行业,其它行业关于品牌文化营销的实践往往也只关注广告设计,那些个性鲜明,文化内涵厚重的广告设计备受推崇,并美其名曰文化营销。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广告行业促成的,对于实施整合的品牌文化营销,不仅仅广告公司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操作难度大,企业也难以接受和实施全面的复杂的营销方案,而只希望广告公司提供短平快的提案。

品牌文化营销在理论上已经相当成熟,品牌文化塑造是一系列长期的工作,包括提升产品质量,稳定的产品风格,鲜明的差异化的品牌个性,长期的风格一致的广告推广等等。尽管学术研究学者都趋于一致,但实践操作难度非常大,对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和企業经营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实施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企业必须作好长期运作的准备,由于消费者对于品牌作为某种精神象征的地位的认可需要相当的时日,同时需要企业一定程度的品牌推广活动作为铺垫,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其收效可能微乎其微。但是该策略成功实施将为企业建立其他企业极难模仿的竞争优势,波特的竞争理论指出差异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而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文化建议的标准最终是消费者是否将价值观念、情趣品位和情感诉求等企业所标榜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产品联系起来,且这种精神象征是否能有效的刺激相应顾客群的购买欲望。珠宝消费者认可购买佩戴周生生珠宝是时尚的,是紧跟潮流的体现。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活动和企业内部调整可以令消费者将某种价值观念同企业产品相联系,但品牌形象和个性是否有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却是企业在品牌定位初期就大致决定的。由于品牌个性的定位影响深远,且难以改变,所以那些少数成功操作品牌文化营销策略的珠宝企业大多数选择与珠宝产品的天性紧密联系的文化作为方向,如珠宝产品的时尚、尊贵、开放叛逆等。也有一些企业将运动精神、关爱文化作为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方向,虽然成败现在难以定论,但是风险之大却是显而易见的。

3.企业文化营销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独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业准则。企业文化建设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来创造价值。由于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员工承载和传播的,所以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等。企业文化营销概念与品牌文化营销有一定的重合之处,如珠宝企业坚持以新款式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企业内部员工认同这样的发展理念,并认真践行。企业在广告推广过程中也注重宣传企业员工的创新念设计理念,消费者逐渐将款式新颖并坚持原创作为品牌特性之一。企业将内部文化转化为品牌形象,然而其本质仍然是通过秉承特定企业文化的员工来为企业创造价值。

珠宝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议过程中必须明确文化建议的内涵和目的,不能为了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仅仅为了迎合当前行业潮流跟风而上。错误的前进方向不仅仅是徒耗资源,文化建设一定会伴随企业制度改进,而企业各项规章朝令夕改必会影响企业稳定发展,同时错误的方向也会使企业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丧失难以预见的市场机遇。

行业论文范文第4篇

自律规范,引领服务提升

2013年,中国银行业围绕金融服务新需求、新特点,大力强化行业自律、狠抓行规行约落地生根,同时升级打造百佳示范单位行业标准和培养缔造明星大堂经理标准,认真推进网点文明规范服务建设和服务手段创新,积极改进服务能力,银行网点的服务水平整体迈上了新台阶。

根据第三方360°银率网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银行业在综合服务、柜面服务、贷款服务、电子银行等方面的客户满意度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电子银行满意度为81分,较2012年的75.66分大幅提高了5.34分;银行柜面综合服务满意度同比增加了1.72分,达72.93分;银行服务综合满意度同比增加0.17分,达72.30分。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银行业协会恢复成立了“中国银行业协会利率工作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呼吁各银行金融机构,依托这一行业自律服务平台,适时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创造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发挥市场主体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自身经营战略转型,全面提升风险定价管理能力,为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有序、稳妥推进贡献力量。

另外,为了突出品牌培育,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评选品牌创建活动,并修订颁布了《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考核标准》,标准内容从六大类、65条、100分制,扩展并细化为十大模块,32项,190条,1000分设计,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013年,中国银行业协会还开展了文明规范服务“明星大堂经理”评选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推荐和审查筛选,1000名“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明星大堂经理”,从全国14万大堂经理岗位从业人员中脱颖而出。这1000名明星大堂经理分布在全国各地银行网点,用自己的真诚服务和贴心服务,积极引领银行大堂服务水平上台阶。

此外,为强化自律检查,将行规行约履行落实到位,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7年组织开展行规行约贯彻落实情况检查活动,检查内容包括内控制度落实,服务收费,存款、票据和文明规范服务推进、残障人士爱心服务等内容。

科技进步,丰富服务渠道

2013年,中国银行业紧紧把握科技发展脉搏,主动跟进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升级步伐,拓宽服务渠道,加大网点改造力度,强化智能银行建设,创新电商业务,物理、自助、电子等服务渠道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行业服务更趋智能化、专业化、人性化。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建成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信银行等构成的全方位电子银行服务体系。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行业网上银行交易总量500亿元4312.87万笔,网上银行交易总额1066.9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9%。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约7.5亿户,同比增加28.09%;

其中,手机交易增长迅猛,交易额达12.7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48%。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4.58亿户,同比增加1.64亿户,增长55.5%;企业客户达到11.43万户,同比增长23%。

微信银行初展头角,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推出微信服务。目前,个人客户已达到290.94万户,企业客户达到4.46万户,全年交易总量达850.76万笔,交易总额6.65亿元。

同时,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营业网点5200多个,网点数共计约21万个,网点改造1.88万个。“智慧网点”成新亮点,给客户带来智能、高效、便捷的享受,全面改善客户体验。此外,各大客服中心积极提升运营能力。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服代表4.50万人,同比增长11.59%;全年人工处理来电达9.70亿人次,同比增长71.38%。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该报告显示,2013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前、中、后台流程再造,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使服务更加快捷、流畅。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依托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进行流程整合和流程再造,使业务流程更加快捷、流畅。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涉及主要业务的流程优化项目达120个以上。柜面业务平均办理时间明显缩短,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显著改善。

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效率满意度得分为75.97分,较2012年又有所提升。银行投诉处理能力满意度由过去不到70分,提高到了71.73分。

同时,为了及时听到金融消费者的诉求、咨询与建议,行业客服不断改进电话语音自动接听系统,优化投诉响应、处理与回馈流程,通过加强投诉过程管理、责任管理、考核管理,奖罚到人,定期召开投诉处理流程分析会,努力缩短投诉闭环处理时长,进一步理顺投诉流程,迅速响应诉求。银行投诉处理能力满意度由过去不到70分,提高到了71.73分。

另外,全行业紧紧围绕渠道改造、流程优化、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等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员工达328万人次,其中经培训合格上岗的大堂经理达超14万人,同比增长25.72%;经培训合格上岗的理财师约22.6万人,同比增长21.93%。

产品创新,普惠百姓民生

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所需金融服务。报告显示,2013年,金融产品创新为公司业务创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扶持“三农”发展带来了福音。尤其普惠金融在我国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了广大百姓民生。

在移动金融变革的浪潮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敏锐把握机会,各家银行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开发以完善其移动客户端。统计显示,2013年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2013年,我国银行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银行信用卡业务总计发行3.91亿张,同比增长18.03%。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卡42.14亿张,同比增长19.23%,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38.23亿张,同比增长19.36%。

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理财产品期末余额10.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6%。其中个人理财期末余额6.36万亿元,同比增长45.2%。

报告显示,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渐推出个性化服务种类,更加贴近客户,更加贴近市场。截至2013年末,私人银行客户数已达46.7万户,同比增长29%;管理资产3.6万亿元,同比增长30%。我国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发展呈现个人金融服务移动化、个人银行卡多元化、个人理财业务资管化、私人银行业务个性化以及社区金融服务惠民化五大趋势。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公司金融市场,积极跟踪客户动态,综合利用多元化平台优势,加强公司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

另外,各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小微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通过专项考核、内部通报等措施,已连续完成“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并且金融机构高度关注农村金融市场,面向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挖掘农村市场潜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消保先行,维护公众权益

2013年,为落实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银行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竞赛”。全国各地银监局、地方银行业协会以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全年累计组织了100余万从业人员的培训,参加竞赛人数达5万余人。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3年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强化消费者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特殊群体客户服务措施落实。

统计显示,2013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中全行业参与公众教育的机构网点达12.04万个,派出宣教人员近80万名,组织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达30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28亿份,受众客户数达到1.2亿人,各类媒体宣传报道达1.8万次。

另外,在推动特殊客户群体人性化中国银行业协会做了大量工作。中国银行业协会根据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经广泛征求并充分听取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委单位意见,制定了《关于深化进一步改进无障碍银行服务的自律约定》,并于2013年全国助残日前向全行业发布。

检视问题,持续改善提升

一年来,中国银行业在强化自律规范、丰富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普惠百姓民生、维护公众权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统计显示,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受理各类客户再投诉239件,较上年减少59件,减少19.8%。

但是,报告认为,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某些网点仍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对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够的现象在一些机构仍然存在;网点布局在某些地方仍然不合理等。报告显示,银行服务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比如随着互联网金融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金融机构的服务改善面临新课题,服务理念有待提升。同时,网点布局还需进一步均衡,理财产品在风险揭示、销售以及售后管理方面有待加强,此外银行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服务改进需要全行业继续努力。中国银行业在2014年将继续着力落实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助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领服务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持续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行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导入;技术效果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被视为技术落后的领域。这一方面在于其劳动密集的生产特点,另一方面也源于其技术创新的落后。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业广泛采用的低层次、不连续的明示性知识导入模式是导致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和技术雷同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对于广大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小建筑企业,提出了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建立以当地建筑大企业为龙头的联营体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少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提出了围绕建筑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在技术合作及并购导入模式。

一、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种类

建筑业的技术导入就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建筑产品活动时主动地将游离于建筑企业的外在技术资源或技术的物质载体吸引到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中来,并加以融合的过程。根据建筑技术创新的外在导入技术资源同实施导入创新的建筑企业的关系,可将建筑技术导入分为三种基本的导入模式:通过市场交易导入技术或者说是技术的市场购买模式、通过准内部化的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之间的方式(战略联盟)导入技术,通过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导入。

1.技术购买,是指实施创新的主体通过市场向外在的技术创新源直接交易购买技术。一般购买含新技术或新工艺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或单项设备、技术许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许可、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咨询。

2.通过准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即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方式(战略联盟或合作)的方式导入技术,是企业双方或多方为获得某种外在的创新资源所采取的非市场导向交易方式。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种战略联盟类别。一种是企业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种则是企业同R&D机构的合作。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战略联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分为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等。

(1)合同创新模式是指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合作创新模式。通常由委托方提供资金和规定创新目标,受委托方提供人力、设备并实施创新过程。由于竞争越来越综合化,因此对企业而言,这种创新模式不应该成为创新的主要模式。

(2)项目合伙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通过合伙投入并合作组织研究与开发过程,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方式。从单个项目上看,这种合伙的创新模式的确有助于项目的迅速研发,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从长远的技术能力发展角度上看,由于项目的分散进行使企业间不能共享创新的经验和技能,这无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另外,合伙创新对合伙企业的技术有着较高的互补性要求。因此该模式也不是企业长远的创新模式。

(3)基地合作创新就是指企业同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技术创新的基地的一种合作形式。一般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从组织特征上看,企业基本上不涉及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基地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从产权上特征上看,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基地所在单位拥有;另一种是参与企业同基地企业共同拥有。另外,基地合作企业参与较少,虽能获得过程中的信息和经验,但不能分享过程中直接经验。

(4)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合作组织。从产权特征上看,凡研究公司主持的或资助的项目所有成果都属公司所有,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要取得使用权,得向研究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另外,创新成果亦向外开放。从过程特征上看,成员项目共同参与项目的选择并共同参与执行,不仅能分享创新的中间成果与最终成果,还能分享到创新过程中的直接经验。

3.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是指企业出于创新的目地而对那些掌握本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外在技术资源实施兼并的方式。该种方式有利于消除重复性研发工作,减少不同部门生产中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防止技术合同交易所带来的“双边垄断”后果。在技术效果上,具有整批交易的特点,可迅速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直接进入相关的技术领域。

二、技术导入模式的效果及其选择

(一)技术效果比较

不同的技术导入模式对创新导入主体有不同的要求,也存在着不同的技术导入效果。因此了解和研究各种导入模式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建筑导入企业选择合理的导入模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二)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选择

建筑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体现了建筑业技术的外在导入特性,如下图: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第一部建筑法规Hammurabi

公元1176年石桥取代木桥

公元1775年第一座铸铁桥

公元1824年水泥浆

公元1850年强混凝土

公元1856年钢工艺

公元1861年第一座起重机

公元1885年比一个用于摩天大楼的钢结构技术

1912年混凝土搅拌机(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92页)

公元1986年 建筑技术发展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这些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建筑业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技术创新。作为建筑技术融合系统中的一部分,新材料和新组件以及以此相关的新设计技术对于传统建筑企业的技术平台来说正显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隐含化 [2]。因此,建筑企业采用较为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模式和并购模式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隐含性较强,技术较复杂的外在导入技术,有利于建筑企业能力的发展,避免技术的雷同化和形成能力的差异化。

并购模式是对技术掌握最彻底的导入模式,它能够迅速促进并购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的增长,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即要求并购企业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是呈正相关的。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技术能力低下的状况,因此上述的并购导入模式是不适合的。本文认为对于大多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建筑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这种稳定的、较为长期的合作创新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接国际大型建筑集团的挑战,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建筑行业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由于学识和理论深度的欠缺,本文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1]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1999.

[2]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大学,2002.

[3]Richard L.Tucker,Perfection of the Buggy Whip.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June,1998.

行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证券行业 信息化 VPDN

一、整体发展分析

近年来,证券市场经历了2006年空前繁荣时期,也经历了2008年深度调整时期。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通过近几年的政策支持以及证券行业的自身努力,证券行业已开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系列积极而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行业的进取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所增强,对审慎、稳健经营和协调、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也更为深刻,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发展全局、务实有效地推进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发展分析

信息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影响,从早期的以储存和信息传递为主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证券业的全面结合。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战略性IT技术从趋势走向主流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从一种技术演变为人们生活的环境,人们希望便捷、快速、无缝地获得针对自己的个性金融产品,享受全天候服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受金融理财服务的需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移动交易终端下单数量已经占据证券公司非现场交易的15%以上,在日韩等国家更是达到了30%以上,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还将继续提高。在证券行业,“水泥”+“鼠标”+“拇指”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几年证券行业信息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服务相关系统的开发

“以客户为中心”是行业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正在做演变,从以业务员为中心,发展到以项目为中心,最后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证券公司只有通过信息化系统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充分服务好投资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以营销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

在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销工作在证券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且不断创新。

2012年12月,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明确把证券营业部类型划分为A、B、C三类,其中C型模式为非现场营业部模式(不设现场交易大厅,不提供现场交易,仅提供开户、营销与客户服务等功能的小型营业部),大大降低证券营业部建设成本,有利于证券公司快速部署新的营业网点,加强营销服务。

3.办公系统建设从自动化走向移动化

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办公事务自动化在证券公司基本得到实现,全国证券公司114家、证券营业部4978家,基本构建了以总部为中心的办公事务自动化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普及和加深,人们办公不再局限于同一的物理位置上。证券公司日益壮大,公司领导及员工外出去办公更加繁忙,人们期望能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充分利用手中的信息资源。因此,证券公司的办公系统建设正在从自动化向移动化发展。

4.重视咨询系统的开发

证券公司普遍增加了对投资顾问业务的重视,投资顾问团队规模快速扩大。投资顾问业务涵盖了客户风险承受识别、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建议等。因此,投资顾问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是证券公司近年来IT业务建设的重点工程。

5.注重非现场开户及交易系统的建设

2013年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放开非现场开户限制,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见证或网上方式为客户开立账户。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已开始对非现场开户系统进行部署。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非现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的重要交易手段。电话、手机、互联网、PDA等的综合交易量在许多证券公司或证券营业部已经超过了现场委托的交易量,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加强非现场交易系统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证监会 “2013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www.csrc.gov.cn

[2] 万建华. 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 中信出版社. 2013:112-113

上一篇:主任医师论文范文下一篇:院校学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