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

2023-09-20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1 产妇产前心理

1.1 紧张恐惧占95%

面对分娩, 绝大多数的准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怕痛, 怕手术麻醉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等, 这些都源于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之住院期间环境的陌生, 没有亲人陪伴左右, 因而缺乏安全感, 更加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

1.2 焦虑占90%

如产妇担心手术出现意外, 担心胎儿的安全;由于长期流产而担心胎儿的发育状况;不清楚手术时间长短及麻醉是否影响宝宝的喂养;担心腹部切口疤痕影响美观等。

1.3 注重胎儿性别占58%

80后的准妈妈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源于家庭的压力渴望生男孩。

1.4 兴奋心理占97%

怀胎十月, 每位准妈妈们生活在兴奋、激动、紧张和期待的过程中, 盼望着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聪明。

2 术前交流

(1) 手术室护士术前接到手术通知单, 巡回护士应主动到病房探视产妇, 与病区责任护士做好交接班, 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 根据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及文化程度, 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 护士态度和蔼, 语言通俗易懂能拉近护患的关系, 向产妇及其家人讲解剖宫产手术的过程, 麻醉的感觉, 术前如何配合体位和步骤等, 可用图片形式直观讲解, 从而增进产妇及其家人的信任, 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增加产妇的信心。

(2) 与产妇家属的交流, 让产妇家属理解剖宫产的必要性。家属应态度乐观, 多鼓励支持产妇, 缓解产妇紧张、恐惧的情绪。护士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疑问, 以减轻家属对手术的顾虑。

(3) 教会产妇术前放松技巧, 指导练习深呼吸, 反复的深呼吸有利于缓解腹肌紧张及疼痛。

(4) 说明术前禁食禁饮, 皮肤准备以及术前留置导尿的必要性。

3 术中的心理护理

(1) 热情接诊产妇进入手术室, 巡回护士态度和蔼、热情, 用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产妇交流并了解其感受, 在术前交流的基础上, 产妇再次见到巡回护士会倍感亲切。

(2) 协助麻醉, 巡回护士始终陪伴产妇, 协助产妇摆麻醉体位, 动作娴熟轻柔, 注意保暖, 尊重隐私权, 尽量减少身体隐私部位的暴露, 同时握住产妇的手, 使产妇感到踏实, 缓解其紧张情绪。

(3) 手术室应温湿度适宜, 环境安静整洁。为使产妇在手术床上感到舒适, 将产妇手臂自然外展;在放置体位前在肘部前掌处放枕垫;约束带松紧适宜, 防止压迫神经、血管, 减轻不适感。

(4) 手术开始后, 当产妇进入麻醉状态, 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及胎心音,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早处理;当术中牵拉脏器和取胎儿时会有不适及牵拉痛, 巡回护士可站于产妇头侧, 握住其手或轻抚额头, 嘱产妇深呼吸, 转移注意力, 以减轻不适和疼痛;分娩后, 及时告知产妇胎儿性别, 发育健康状况, 母乳喂养的优点, 早开奶, 早吸吮;针对某些产妇对胎儿的急盼心理, 迅速安全配合助产护士抱胎儿与产妇亲密接触。

4 术后回访

术后手术室护士再次到病房, 更直观的了解术后产妇的状况, 询问产妇的感受, 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 做好记录以便改进不足, 对产妇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告知产妇伤口疼痛是必然的, 暂时的, 嘱产妇早下床活动有利于伤口愈合, 防止肠粘连。出院时做好健康宣教, 让产妇感受到手术室护士仍然在关心她, 进而产生愉悦情绪, 促进产妇的早日康复。

5 体会

“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在对产妇手术全程的心理护理中, 首先要做好宣教工作, 解除产妇思想负担, 其次要确保产妇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使产妇感受到被尊重, 被关心, 在心理上获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从而以身心两方面的主动配合手术, 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对产妇手术的全程心理护理体现了人性化, 护士赢得产妇的信任, 在尊重与被尊重中,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在与产妇的交流中体现换位思考, 展示了医护人员的风采及人格魅力, 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心理护理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剖宫产术后145例产妇 (年龄22~37岁) 进行交谈、询问、观察、回访等方式, 了解她们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 绝大多数 (可提供数据) 产妇在产后表示手术过程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整个分娩过程得到很周到的护理和关怀。结论 心理护理建立在有效沟通基础上, 手术室护士只有掌握每位产妇的心理特征, 对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才能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 赢得产妇的信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尹建祯, 赵淑萍, 滕秀君, 等.剖宫产病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16 (10) .

[2] 李艳.产前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效果分析[J].Journal of Medical Forum Vol25No.8April, 2004, 73.

[3] 马爱玲, 李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7 (15) :89.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存档资料。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0年的剖宫产资料进行总结。取前5年 (2000年至2004年) 的资料为第一阶段, 后5年 (2005年至2009年) 为第二阶段, 依次将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升高趋势

2000年剖宫产率为30.88%, 2009年为61.57%。2000年至2004年5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32.72%, 2005年至2009年5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53.45%。前后5年相比差异极显著性 (P<0.001) , 见表1。

2.2 第一、二阶段手术指征的变化

见表2。当同一病例有几个指征时, 本资料仅统计第一指征, 将剖宫产主要指征分为: (1) 胎儿窘迫; (2) 头位难产, 包括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儿、胎头位置异常、产程异常等; (3) 社会因素, 包括高龄初产、珍贵儿、B超示胎盘钙化、羊水混浊、脐带绕颈、无明显手术指征家属及产妇要求手术者; (4) 妊娠合并症, 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5) 瘢痕子宫; (6) 臀位; (7) 其它, 包括胎膜早破、过期妊娠、双胎、羊水过少等。

由表2可见, 第一阶段剖宫产指征顺位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瘢痕子宫等, 而第二阶段剖宫产指征顺位变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瘢痕子宫等, 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指征明显较前上升, 两者间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 (P<0.01) ;头位难产指征明显下降, 由30.15%下降为11.93%,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2个阶段剖宫产率与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的关系见表3, 表4。

在两阶段中,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7.0%及5.0%,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第二阶段明显低于第一阶段。新生儿死亡、子宫切除、产后出血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剖宫产手术历时25~30min

新式剖宫产技术普及加之腹部切口美容观念引入, 术后镇痛技术的开展, 孕产妇越来越愿意接受剖宫产, 剖宫产率随之升高, 同时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变化。剖宫产可降低围产儿病率, 但国内外很多资料研究表明, 剖宫产率升高到一定程度后, 围产儿病率不再随之降低[2], 剖宫产率异常增高后其远期并发症对产妇的影响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增高也是不容忽视的[3]。如表3, 4所示。回顾我院10年来3425例剖宫产手术及指征, 发现2005年至2009年的剖宫产率较2000年至2004年的剖宫产率有明显提高, 其中社会因素指征增长最为明显 (P<0.001) , 胎儿窘迫手术指征由第一阶段的14.24%上升为第二阶段的19.60%, 前后5年间存在着差异显著性 (P<0.01) , 目前对此的诊断已从胎心率快慢不一和羊水胎粪污染及胎动计数的依据, 发展到用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分析, 如胎儿胎心电子监护、生物物理评分、胎儿头皮血pH值等手段。随着胎心监护的普及, 有的医务人员对胎心率波形认识能力有差异有的医生将偶尔做15~20min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低于120次/min或高于160次/min或变异狭窄, 武断认为“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剖宫产而增加剖宫产率, 所以诊断胎儿窘迫不能仅根据胎心监护的单一结果来确诊, 如能配合头皮血气分析及生物物理项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 从而降低剖宫产率[4]。

3.2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分析

(1) 剖宫产术式的改进。我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展新式剖宫产手术, 经过几年的改良和完善, 使手术程序大大简化, 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而94.7%初产妇产程长, 正常分娩费时费力, 因此很多产妇, 甚至医生为图省事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来解决分娩中遇到的问题。 (2) 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由于产妇及家属对分娩认识不足, 对阴道分娩存在偏见, 怕疼痛, 缺乏自然分娩的信心, 拒绝阴道试产, 入院后即提出剖宫产, 以尽早结束分娩, 从而造成剖宫产率明显上升。 (3) 试产不充分。有许多产妇只要愿意试产, 即有可能从阴道分娩, 但是由于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和信心而拒绝试产。有学者认为, 试产时间不足产程观察不严密, 治疗不力及来自家属和医生两方面的社会因素干扰, 使剖宫产率升高20%~25%[5]。 (4) 阴道助产指征的严格控制。以往通过产钳、胎吸可解决大部分的难产问题。但近20年来, 中、高位产钳助产已绝大部分被剖宫产所取代。我国上世纪70年代产钳助产率为47.5%, 剖宫产率为16.8%;到9 0年代, 产钳助产率降至12.0%, 而剖宫产率上升至40%左右[6]。我科2000年剖宫产率为30.88%, 产钳助产率为4.41%, 到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至61.57%, 产钳助产率仅为1.04%。阴道助产率的降低还直接导致医生阴道助产技术水平的下降。尤其是年轻医生, 缺乏对产程观察及难产早期识别、处理的经验, 也缺乏熟练的阴道助产技术, 更对各种分娩并发症心存恐惧, 从而越来越丧失阴道助产的信心, 而依赖剖宫产处理异常分娩, 亦使剖宫产率越来越高。 (5) 产前教育和围生期保健相对不足。门诊孕检发现部分孕妇在孕期就准备剖宫产, 不注重营养比例, 造成营养过剩, 胎儿过大, 导致自然分娩困难, 从而使剖宫产率升高。 (6)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掌握不严。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瘢痕子宫位居前5位。术后回顾性诊断显示, 巨大儿、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3.35%、75.93%和58.90%。有资料显示, 随着多种胎儿监护手段的运用, 产程中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也越来越高但诊断符合率却仅为40%左右[7]。

3.3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3.3.1 开展健康教育

对产妇广泛开展有关孕期, 分娩期知识的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调节, 减少巨大儿, 使人们认识到剖宫产毕竟是一种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宫腔脏器的损伤、宫缩乏力、术中术后大出血、羊水栓塞、麻醉意外、术后感染、刀口不愈合等。新生儿由于未经子宫收缩和产道的挤压, 易发生湿肺。另外从远期效果看, 剖宫产儿的感知统合失调的发生率较高。阴道分娩通过一次次的宫缩和产道挤压对新生儿的肺部成熟和肌肉发育有一定的好处, 还可以大大减低医疗费用, 从而应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吃苦耐劳的品质, 必胜的信心。

3.3.2 开展分娩镇痛服务

由于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和术后镇痛的开展, 使许多孕妇宁愿手术, 而不试产。因此, 适时有效地开展分娩镇痛服务, 可减轻分娩的痛苦, 减少剖宫产率。

3.3.3 提高助产技术和整体护理质量

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 加强责任心, 减少胎儿窘迫假阳性的发生, 防止过度诊断。优化医院环境, 缩短医护人员和产妇之间的距离, 使产妇和家属有一个在家的感觉, 减轻病人紧张、陌生、谈虎色变的心理。提高产科工作者的社会信誉,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相信和理解。在医院推广产程病房家庭化, 开展导乐分娩, 医护人员在自我保护的同时, 也应正确估计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 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母婴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母儿预后的变化,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3425例, 分析手术指征变化。结果 (1)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2) 2000年至2004年, 剖宫产指征以难产占第1位, 而2005年至2009年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占第1、2位。 (3) 剖宫产的上升, 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 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剖宫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诊断明确, 正确处理难产,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加强孕期宣传保健, 促进医患沟通理解, 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 王世闽.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10) :633~635.

[2] 郝建春.人为因素剖宫产临床调查研究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28~29.

[3] 廖伟琼, 朱慧明.264例围产儿死因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9) :575.

[4] 沈丽华, 赵欣.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52.

[5] 刘棣临.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手术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0, 6 (1) :2.

[6]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5) :259~261.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1 术前准备

护士在手术前要安慰病人, 尽量让病人放心、安静, 以减轻痛苦和出血。放松精神, 保持充足睡眠, 有利于肌肉放松, 方便手术治疗。要求患者要戒烟、戒酒, 外科手术治疗, 必须要做局部浸润麻醉, 长期嗜烟及饮酒的患者, 对麻醉药不甚敏感, 可能造成麻醉效果不理想, 影响手术效果。术前要控制饮食, 不要摄入过多, 或摄入过粗食物, 以免造成术中大便排出, 造成伤口污染, 引起感染;其次, 食物忌辛辣刺激物, 防止引起肛门直肠部位毛细血管充血过度, 术中出血过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用温盐水灌肠, 并配以开塞露排出肠道排泄物, 利于创面愈合, 防止感染, 同时, 有利于手术中的操作。要适当使用镇静剂, 以确保患者睡眠;并使用口服或注射之抗菌素, 防止术中感染, 也可为术后抗菌素的使用提供方便。

2 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 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 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 掌握、提高交流技巧, 做好心理疏导。在护理全过程中, 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因此, 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解除不良心理, 更重要是能够理解病人,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消除压力源, 减轻心理压力;指导分散注意力。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向患者介绍一些镇痛知识, 使其对术后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 生活护理

术后第1天进流质食物, 第2~3天可进普食。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和营养补偿, 病人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术后5~7d, 正值切口处线头脱落期, 病人不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术后3d尚无便意者的病人应适当增加一些含植物或动物油脂的食物, 如芝麻、肉汤等, 经上述食疗后, 一般能排出大便。若不能排出, 可用开塞露小灌肠。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和营养补偿, 病人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如香蕉、菠菜、鱼汤等易消化少脂食物, 但不能饱餐。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姿势, 舒适整洁的床单位, 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避免噪音、强光等促进舒适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可教患者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 如听音乐, 缓节律呼吸法。中国气功、印度的瑜珈术均有助于机体放松, 肌张力减少, 以减轻疼痛。

4 用药的护理

普济痔疮栓用于痔切除术后, 有明显的保护切口的作用, 减少粪便对伤口的摩擦, 减轻术后疼痛, 排便疼痛, 肛门坠胀。冷刺激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 减轻疼痛;还可使毛细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由于冷刺激可以抑制细菌细胞的代谢, 能防止炎症扩散。温盐水坐浴可以使肛门括约肌松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退, 水肿消失, 从而减轻疼痛。

5 痔疮术后排便护理

尽可能一次排大便, 有的患者因手术后肛门疼痛而惧怕排便, 或因肛门疼痛大便未排空即结束排便, 从而导致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 水分被吸收过多, 粪质变干而难以排出。蹲厕不要过频过久, 有的患者因为手术后肛门坠胀, 便意不尽感明显而频频蹲厕, 患者可根据自己平常排便的量与手术后每次排便的量来判断。

6 并发症的护理

痔核嵌顿于肛门外, 由于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使局部代谢产物积聚, 进一步加重了肛门局部水肿和痔核的嵌顿。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 内痔嵌顿日久必然出现坏死;痔核嵌顿后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病人出现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明显等症状;若肛门盲肠内积血较多看不清出血点, 可先用气囊压制止血。如无气囊可用30号肛门, 外裹凡士林纱布, 两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再涂麻醉软膏, 塞入肛门内作压制止血, 一般应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点, 可用缝扎止血, 并全身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齿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 齿线上狭窄由于痔基底部结扎过宽, 可用多个小的结扎来代替大块结扎。肛门扩张常有效, 不行则需手术矫正;尿潴留是痔疮或其他肛门手术后最常见的合并症, 一旦发现有尿潴留的现象应该尽早进行导尿术。

7 痔疮的预防

痔疮预防最好的4种方法: (1) 每次排便超过3min的, 应逐步控制在3min以内 (若控制在1min以内, 一二期痔疮可自行康复) 。 (2) 司机、孕妇和坐班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提肛动作。 (3) 习惯性大便干燥者, 在每天晚饭后 (隔1h) 生吃白菜心3~5两。 (4) 便后不能及时洗浴的, 蹲厕起身前, 可用较柔软的多层卫生纸夹在肛门处 (30min后取出即可) 。

摘要: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前做好手术准备, 术后做好饮食护理, 促进舒适, 冷敷法、温盐水坐浴法等会减轻疼痛。同时处理好并发症, 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痔疮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8例。男138例, 女20例, 年龄18~60岁。其中截瘫18例, 均系连续硬膜外麻醉。

2 护理要点

2.1 安置体位的准备

用物准备:头圈3个, 上肢约束带2个, 下肢约束带1个, 软枕2个, 用大被单将3个 (两长一短) 圆椎形枕卷成管状, 折成等腰三角形, 尖角朝上置于手术床上, 其大小据病人身材而定。人员准备:手术医生2人, 巡回护士、麻醉师。向病人做好解释, 取得配合。于手术推车上做好麻醉, 开放静脉通道, 麻醉平面固定后再翻身。

2.2 安置体位的方法

安置俯卧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共同进行。先将病人双上肢紧贴于体侧, 缓慢将病人翻身到手术床三角形枕上。头部偏向一侧, 头下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置头部并固定。膝部、足背垫以软枕, 膝部弯曲10~15°, 踝部背曲, 足趾悬空。将手术床头足端稍放低, 以15~20°为宜, 扩大手术野, 利于手术操作。

2.3 安置体位的注意事项

安置体位迅速准确, 固定稳妥, 以减少病人痛苦, 缩短手术时间。翻身时需保持脊椎正常的生理轴线, 始终保持头、颈、肩一致, 各段脊椎水平一致, 动作协调一致, 轻柔、缓慢、稳妥, 避免推、拉等动作, 保证患者的安全[1]。巡回护士及麻醉师要防止输液管、导尿管、麻醉管等管道脱出。三角形枕的尖角及两等边置于患者胸骨柄、锁骨和两侧季肋部, 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置于三角形底部横枕上, 胸腹悬空, 保证胸腹部呼吸运动不受限制, 尤其男病人会阴部勿垂直受压[2], 女病人应将乳房置于三角形枕的内侧, 避免乳房受压。脊椎手术血管丰富, 失血多, 加之俯卧位的特殊性, 手术中始终保持静脉路通畅是极为重要的。术中随时询问病人置于手术体位时的感觉, 选择既能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适, 不影响其生理, 又能充分暴露术野, 便于手术操作的最佳俯卧位置。随时检查体位有无改变, 支撑物有无滑动或失效。保证三角形枕不滑动变位是本体位的首要关键。

2.4 俯卧位潜在并发症及预防

此体位易造成病人生理的改变, 使膈肌活动受限, 纵膈和双侧肺受压, 导致循环、呼吸、神经、皮肤等并发症。

2.4.1 呼吸系统并发症

在俯卧位后膈肌活动受限, 肺通气量过低时, 不能将CO2充分排出, 易导致低氧血症。安置体位时务必做到胸腹壁稍稍离开手术台面而呈悬空状态, 以保持呼吸动作不受任何限制。避免头颈前屈过度致上呼吸道阻塞、误吸、窒息。术中固定好三角形枕使其不滑动变位, 否则因患者自身体重的压迫, 可引起持续性呼吸困难而导致难以纠正的缺氧和CO2蓄积[3]。

2.4.2 循环系统并发症

在俯卧位下腔静脉系位置改变, 由此所致血液动力系变化使体内静脉系血液出现重新分布, 导致回心血量减少。麻醉后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从推车移至手术床时搬动病人要轻缓, 防止血压骤降。安置体位时下肢不可过低, 以免血液淤积, 减少有效循环血量。

2.4.3 解剖性并发症

周围神经损伤, 常见于腓总神经、臂丛、尺桡神经。有文献报道[4], 俯卧位脊椎手术后, 1例患者出现一侧尺神经麻痹, 3d后恢复。因此, 约束带不可过窄, 松紧适宜, 压力适中, 固定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 取前臂稍屈曲内旋位, 以防牵拉臂丛神经。

2.4.4 眼耳损伤注意头圈勿触及角膜和压迫耳廓。

2.4.5 皮肤等浅层组织损伤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体位垫和床单要清洁、干燥、平整。使用外科手术薄膜, 防止血液、冲洗液浸湿床单刺激皮肤。术中仔细观察肢体循环, 各部位软垫是否舒适, 手术前后观察病人体位处皮肤情况, 注意有无受压改变等。

3 护理效果

通过我们对158例俯卧位的精心护理, 除发现一例因右脚大拇趾受压而发红当即给予纠正外, 其余均无异常, 没有因体位的原因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效果。

4 讨论与分析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安置手术体位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 又不能影响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此种俯卧位由于使用软枕、胸腹悬空, 不影响病人生理, 又能充分暴露术野, 加上精心的观察护理, 从而既能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适, 无并发症发生, 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文中1例足趾发红的病人, 考虑为术中足背处软枕滑动、足趾未悬空而受压所致。这使我们认识到在术中要随时观察, 及时调整体位垫的位置。总之, 每一位手术室护士对脊椎手术俯卧位的安置方法都应了如指掌, 并对其潜在的危害性要有充分认识, 具备鉴别能力, 做到正确安置体位,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更好地配合脊椎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脊椎手术俯卧位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8例脊椎手术病人进行俯卧位的安置、护理及观察。结果 除1例右脚大拇指受压发红外, 没有因体位的原因而发生并发症, 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安置恰当的俯卧位并进行精心护理是脊椎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俯卧位,脊椎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素芳, 杨宝霞, 王雅丽, 等.胸腰椎结核术中多体位变换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462.

[2] 朱萍萍.腰椎间盘经皮切吸术的护理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 :621.

[3] 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43.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三角分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71例孕妇, 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27.1岁。其中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59例 (RCS) ,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12例 (VBAC) 并选取同期59例首次剖宫产孕妇 (PCS) 和12例首次阴道分娩孕妇 (VBNC) , 进行对比,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怀孕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71例孕妇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再次剖宫分娩和阴道分娩, 记录产妇在不同分娩方式下, 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异常和切口恢复程度等方面的数据, 进行具体分析。

1.3 纳入标准

(1) VBAC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超过3.5mm, RCS组下段瘢痕厚度不足3.5mm[2]; (2) 年龄范围在21~44岁之间; (3) 能听从医生做好各项检测; (4) 无其他原发性疾病或者精神病病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多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和切口恢复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 统计其成功率, 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4组孕妇中, VBAC组和VBNC组分娩数据没有明显差异, 产后出血量均为正常标准内 (表1) 。RCS组和PCS组在新生儿窒息、内脏损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产后出血、切口愈合和发生粘连方面, RCS组明显高于PCS组 (表2) 。VBAC组和RCS组分娩相关数据比较新生儿窒息和体重没有明显差异, 而VBAC组在产后出血和康复阶段明显优于RCS组 (表3) 。

3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剖宫产的安全性也愈来愈高, 由于其不必经历分娩时的阵痛, 产道也不会因分娩而裂伤, 同时避免了难产的忧虑, 而被越来越多的准妈妈所接受[3]。部分家庭在第一胎时因为某些原因行剖宫产手术, 之后再次生育, 其分娩手术的选择, 也成了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研究表明, 第二胎出现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早产等问题的机会较大[4]。因此, 再次使用剖宫产的危险率也随之上升, 原因主要有: (1) 子宫瘢痕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2) 由于瘢痕缺乏弹性, 从而导致切口撕裂。 (3) 容易发生粘连等不良情况[5]。从文中数据也可看出, 由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对比再次剖宫产, 在产后出血量、切口恢复情况明显较好, 住院天数也较短。

综上所述, 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 阴道试产利大于弊, 只要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产妇各项体征情况, 严格把关, 及时发现、处理难产, 即可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手术选择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进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71例孕妇做回顾性分析, 其中再次剖宫产59例, 阴道分娩12例;并选取同期相同人数的孕妇进行对比。结果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VBAC) 组和首次阴道分娩 (VBNC) 组分娩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产后出血、切口愈合和发生粘连方面, 再次剖宫产 (RCS) 组明显高于首次剖宫产 (PCS) 组;VBAC组在产后出血和康复阶段明显优于RCS组。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对比再次剖宫产, 在产后出血量、切口恢复情况明显较好, 住院天数也较短。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

参考文献

[1] 宋芳霞.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98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 (10) :1405~1406.

[2] Adanu RM, McCarthy MY.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 and elivery in the West African setting[J].Int J Gynaecolobstet, 2007, 98 (3) :227~231.

[3] 隗洪进, 隗伏冰, 叶玲.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口[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413~414.

[4] 柴珂, 杨玲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84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2) :1~39.

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118例孕妇, 年龄22~39岁, 其中, 初次剖宫产手术为腹膜外剖宫产术的32例, 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36例, 共68例设为对照组。初次剖宫产手术为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的50例, 设为观察组。2组病例距前次手术时间均为2~12年。2组情况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准备, 2组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由首次剖宫产切口进入 (发现盆腔腹膜有粘连的地方予以钝、锐性分离) , 推开腹膜外脂肪, 在筋膜内沿腹膜反折线下1cm游离膀胱后壁并向对侧延伸, 到不影响胎儿娩出为止, 然后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 在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旧疤痕, 关腹时均逐层关闭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壁层腹膜及肌肉。2组病例均观察手术时间, 腹盆腔粘连情况, 腹盆腔粘连度 (子宫切口与腹膜、大网膜少许粘连者为轻度, 与腹壁、膀胱、肠管部分粘连者为中度, 粘连难以进腹者为重度) , 切皮至取胎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2组再次剖宫产术患者腹盆粘连度有明显差别,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表2可以看出, 2组再次剖宫产术患者切皮至始儿娩出时间差别明显, 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通过对118例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和腹膜盆腔粘连程度的比较, 得出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同对于再次行剖宫产手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是1991年由香港周基杰教授开创的一套以“母儿安全至上”的腹膜内剖宫产术, 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的最大特点是将腹切口从传统的纵切口或Pfam-nenstiel腹横切口改为“倒悬漏斗”式横切口, 并将传统的子宫下段横切口搬到子宫下段的“上部”, 即位于子宫下段以上2cm处, 正好在腹壁切口下方也就是在胎儿头、耳朵水平, 该切口与传统的下段切口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高位切口位于腹切口正下方, 容易暴露, 切开子宫以及后术后缝合都无困难。本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观察组50例患者, 初次剖宫产方式即为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 在行再次剖宫产术时可见子宫下段毫无上次切口痕迹。高位切口位置经二层缝合后, 能像下段其它正常部位肌肉能承受再次分娩的考验。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首次剖宫产手术的方式, 探讨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11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初次剖宫产手术为腹膜外剖宫产术的32例, 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36例, 此68例设为对照组。初次剖宫产手术为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的50例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因骨盆狭窄、臀足位、巨大儿等为剖宫产指征而行再次剖宫产手术, 2组病例距前次手术时间为2~12年。2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结果 观察组的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腹盆腔粘连程度也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同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非常明显, 无论从手术时间及腹盆腔粘连的程度来看, 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所以在目前看, 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为初次剖宫产手术的首选式。

关键词: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再次剖宫产,影响

参考文献

[1] 谭卫强, 苏亮, 蒙文霞.新概念剖宫产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17:97.

[2] 谭卫强.剖宫产的改进及评价[J].华夏医学, 2001 (3) :403~405.

[3] 邓晓惠, 张培海.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8 (3) :169~171.

上一篇:图书馆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党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