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

2024-01-24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從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概括京津冀体育旅游的现状,从全产业链发展的空间链、产业链和供需链3个方面构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政策协同——京津冀体育旅游规划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出台;资源统筹——人、财、物统筹配置;市场对接——产业协同、供需对接。提出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措施:京津冀3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深度协调,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加大对京津冀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加强京津冀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拓展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建设,创新体育旅游商品销售方式;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社会团体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创新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现状;路径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1]。相关部门对体育旅游发展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要健全完善体育旅游的保障措施[2]。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本研究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研究京津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明确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从空间链、供需链和产业链3个维度构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并产生规模效益的路径,以期为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完善京津冀体育旅游供需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1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是以体育元素为核心,旅游资源为载体,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和游览为主要形式,涉及场景和场地设施、体育和相关要素及辅助行业(餐饮、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业态。

产业链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3]。体育旅游产业链主要是围绕体育旅游市场和核心要素着眼于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探索体育旅游产业链内在的结构和机制。其最终目的是在体育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过程中,使得整个产业链不同的经济要素,通过协同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从而具备合作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功能,并延伸出系列新兴产业链环,增加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拓展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新空间。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是基于体育旅游产业链集群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围绕体育旅游的主体产业,从市场出发,发挥区域协同发展优势,通过体育旅游调整区域产业梯度布局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现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链、空间链及供需链的全面对接,构建合作、共享、多赢的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2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2.1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2016年《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4]发布,明确提出3年内京津冀3地旅游协同发展的21项重点任务。2017年《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5]印发,从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2018年《京津冀地区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6]签署,在平台对接、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京津冀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交通路网等方面的建设为京津冀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条件。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京津冀着手协同建设“体育旅游带”。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市崇礼区就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签署合作框架协议[7],双方就推进延庆区、崇礼区冰雪产业发展事宜达成合作。京津冀多地相继举办冰雪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北京和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冬季旅游资源推广活动,以节庆冰雪旅游为主题,共同打造冰雪旅游产品;北京和张家口推进文化旅游带建设;京津冀建设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天津蓟洲国际滑雪场、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北京国际长跑节、天津海河国际龙舟比赛和中国廊坊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锦标赛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这些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2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需夯实基础,加强各链上环节的紧密衔接

当前,京津冀3地总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两地人均GDP与河北省人均GDP存在一定的差距,区域经济二元结构凸显,京津两地对河北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不充分[8],导致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不平衡,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体产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区域协作和带动作用,体育旅游集团或品牌企业更是匮乏。不仅如此,体育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断链和孤链现象严重,导致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体育旅游体验的商品供给不足,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赛事和体育活动较为稀缺,尤其在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转播、版權开发方面有限。运动装备设施链和衍生服务链保障不足,尚未形成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体系。

2.2.2  京津冀体育旅游需加强总体规划,健全京津冀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

京津冀3地政府部门尚未对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在体育旅游资源配置整合、项目选择、产业链构建方面缺乏总体协调,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在合作的实质性推动方面力度不够,尤其是京津冀3地政府在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合力不足,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京津冀体育旅游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受到体制和发展水平的制约,京津冀各个体育旅游区与其他旅游区协同管理不够,体育旅游与旅游产业关联度不高,导致体育旅游区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不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性矛盾仍较为突出。

2.2.3  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政策,延展产业链

尽管京津冀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但针对体育旅游产业扶持方面主要表现在扶持对象较为分散,力度不大。虽然对滑雪、马拉松、铁人三项、徒步等一些体育赛事活动进行了扶持,但是对于与体育旅游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配套设施、运动项目的建设不足,体育旅游项目宣传推广、餐饮、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的扶持政策欠缺,关联产业或行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体育旅游主体市场需进一步培育,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体育旅游景区、精品路线和赛事。目前,虽已有天津环团泊湖自行车邀请赛、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崇礼100超级天路挑战赛等特色体育旅游赛事,但是对举办地民俗文化活动和健身休闲等相关领域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体育旅游的产业延伸链较短。体育旅游小镇的投资额占京津冀特色小镇类项目总投入的1/10,体育旅游的投资开发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力量投资渠道不畅通,缺乏联系沟通平台,并且缺少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制约了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进程。

2.2.4  完善京津冀体育旅游管理机制,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京津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聚合力不大,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效应。体育旅游的社会团体尚未成立,已有的旅游协会在推进体育旅游时发挥的协调、组织和管理作用十分有限,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与引导发挥的作用有待强化。此外,体育旅游人才短缺较为严重,据笔者调查,部分旅游企业在布局发展体育旅游时,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体育旅游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复合型的体育旅游人才尤为短缺。由于人才的短缺,造成对观赏型体育旅游商品生产滞后;在参与性体育旅游中的技能培训与指导不够;在体育旅游景区、精品路线和精品赛事中创意创新商品有限。这些制约了京津冀体育旅游的消费升级。
3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

从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双重维度来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政策是保障,体育旅游市场是主导,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是中心。从空间链、供需链和产业链3个维度相互对接协同发展角度构建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和供需关系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2个必要条件是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体育旅游资源的供求关系如图1所示,资源端最难转换的是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9],体育运动项目与旅游市场之间具有多种结合的可能。依托旅游景区和体育场馆设施,同时结合相应的产业要素资源,开发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增加体育旅游产值,这是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构建的关键所在。

3.2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产业融合过程,如图2所示,京津冀3地政府首先要达成区域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共识,经过政策协同、资源统筹配置、市场培育3个阶段,在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范畴内实现产业链的对接、政策协同、市场的培育,从空间链、产业链和供需链3个维度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生产满足人们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商品。依据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实际,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包括3条路径:政策协同——京津冀体育旅游规划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出台;资源统筹——人、财、物统筹配置;市场培育——产业协同、供需对接。通过这3条路径互相衔接促进,在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京津冀3地政府要充分发掘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围绕体育旅游的内生动力即价值链,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商品生产、商品销售等环节实现京津冀全面对接;在政策制定、统筹规划方面,跨区域整合京津冀各地的体育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体育旅游商品和开发多样的体育旅游项目,形成“以体促旅”“以旅兴体”“体旅融合”的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特色体育旅游的发展[10],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京津冀体育旅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3.3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成要素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成要素如图3所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整个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即体育旅游的总产出。能否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是缔结产业链的决定因素,而产业链和供需链的对接会推动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京津冀在体育旅游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对接,就是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层,上游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主产业、要素产业和衍生产业,其产生的体育旅游商品通过一定的渠道供给到消费需求终端。

3.3.1  京津冀體育旅游空间链

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集运河文化、自然景观资源、新兴生态旅游业态为一体,很多地方适合建成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高尔夫、球类运动等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在空间布局上,以京津两地为主,从建设京津冀国际化体育旅游集聚区的角度,在已有交通路网(包括已经建成通车的交通路网和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交通路线)、自然景观资源、民俗文化等基础上,充分发掘京津冀的滨海、冰雪、山林、湖泊等资源,突出北京体育场馆和大型体育赛事观赏体验游、天津滨海水上运动、河北山地户外运动等特色,使京津冀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促进京津冀协同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精品赛事等,形成京津冀“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11]的体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3.3.2  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链

体育旅游产业链构建如图4所示,由体育旅游主产业、体育旅游的相关产业、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和体育旅游辅助行业4部分构成。体育旅游的主体资源包括体育赛事、奥运场馆和体育活动等。其中,体育旅游主产业主要是以观看体育赛事、参观奥运场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体现。

体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其在主产业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多彩民俗、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优势,以京津冀体育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的方式拓展体育旅游新领域,创造体育旅游新业态,推进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对京津冀经济的拉动、催化作用和对京津冀产业融合和集聚的作用。加快实现体育旅游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互联网、双创等热点领域的融合,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提升体育旅游的附加值,实现各产业间的联动与共兴。此外,京津冀体育旅游的发展与京津冀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和京津冀体育旅游辅助产业(包括金融服务、地产、会展、通信、物流、养生等)的支撑紧密相关,京津冀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使京津冀体育旅游实现全区域、全要素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从而使体育旅游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以此构想为基础,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还需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为基础进行构建。例如:如图5所示,构建京津冀滑雪旅游产业链。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建设北京、张家口、承德的雪原户外旅游区、国际赛事门户区、冰雪运动休闲度假区、时尚冬季运动体验区、国际冰雪运动会展区等,以滑雪赛事产业论坛、滑雪运动、休闲度假养生为核心的滑雪旅游主产业,同时要有配套交通设施、餐饮、商业等,集中建设滑雪赛事、滑雪体验、冰雪体育教育培训等国家级滑雪体育运动基地示范点,青少年滑雪培训示范基地,滑雪装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相关产业。此外,在京津冀冰雪产业布局上,北京要充分发展冰雪运动科技创新创意产业、冬季运动高端赛事、冰雪运动培训业、冰雪运动商品贸易会展业;天津建设冰雪研发基地;河北省可优先建设冰雪休闲旅游康养区和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基于以上构想,协同规划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链,以实现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等资源在全产业链中的合理配置。

3.3.3  京津冀体育旅游供需链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布局中供给和需求对接十分重要。要通过增加旅游市场活力,使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优化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要素配置,改善供需错位,增加体育旅游要素产业的有效供给,使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实现深度融合。如图6所示,依据此供需链,京津冀要协同开发户外运动项目、特色运动项目等,延伸体育旅游商品的消费市场半径。京津冀在协同推进“大运河旅游带”建设[12]方面,在大运河流经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河段开展户外水上运动项目、冰上运动项目等,开启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携手建设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和鼓励我国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体育旅游。例如,法国××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建设了冰雪产业园;德国××集团高端雪板项目等陆续落户张家口崇礼,其承办了2018-2019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高山滑雪远东杯等国际级赛事和8项国家级赛事,以及为满足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展了户外运动、亲子运动、冰雪运动等项目。这些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了冰雪健身休闲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草原开展的徒步、露营、狩猎、射箭、摔跤、骑射、赛马、自行车越野、低空项目、山地户外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依托特色小镇建设而设置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及游艇、高尔夫、滑翔伞、热气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了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体育旅游项目和商品,满足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需求[13]。


4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措施

4.1  京津冀3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深度协调,制定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势必要求3地要“抱团”发展。一方面,京津冀体育、旅游等政府部门要共同对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创新社会力量投资体育旅游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资金使用等方面政策的落实[14],搭建体育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体育旅游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体育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将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項目布点穿线、织网连片,并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京津冀各地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京津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冰雪运动、马拉松、户外运动等重点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既是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保障,又能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15],因此,要加快开展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建立体育旅游服务质量认证制度,规范和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4.2  加大对京津冀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京津冀3地政府每年可共同遴选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加大对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旅游商品生产和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京津冀3地政府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健身休闲基地,组织体育赛事、体育表演活动、休闲健身活动和节庆体育活动;要扶持具有原创品牌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引导研发特色体育旅游商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加强体育旅游企业典型经验宣传并发挥示范作用,壮大体育旅游供给主体;要净化京津冀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营商环境,创新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加大体育旅游商品供给,深入发掘体育旅游产业链可衍生的业态,构建多领域或业态深度融合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要细分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根据不同体育旅游项目或商品的特性(观赏、体验、培训、休闲等)对应的需求结构,对体育旅游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增加以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商品份额,优化体育旅游的相关产业结构,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需求市场做增量,通过提高体育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体育旅游消费新需求;要加快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尽快形成可推广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升级。

4.3  加强京津冀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拓展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

京津冀体育旅游要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衍生出新的体育旅游业态,延展体育旅游价值链、产业链、空间链和供需链。京津冀各地要依托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及特色资源加强体育旅游与关联产业(文娱演出、餐饮、旅游住宿、交通等)和相关领域(金融、通信等)的融合发展;提高与体育旅游相适配的住宿、餐饮等服务质量,建设O2O直购体验店、体育旅游区商业综合体,充分增加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活力。例如:将张家口崇礼与北京延庆、天津蓟州等地连接成带,在打造冰雪旅游精品路线、景区、体育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注重综合业态的深度开发,促进“冰雪旅游+”文娱演出、教育培训、会展、商业等综合业态的有机融合。例如引进国际一流冰雪培训学校,开展多元化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培训课程;引进餐饮、文娱演出等特色产业要素和节庆体育活动;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滑草、山地自行车、垂钓、登山、滑翔伞、攀岩、高尔夫等运动项目,以冰雪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冬季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互补,促进关联产业互动融合,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和拓展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16]。

4.4  加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建设,创新京津冀体育旅游商品销售方式

京津冀应加强体育旅游产业数据统计,为建设“云上京津冀”体育旅游大数据中心,搭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资源展示平台、智慧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体育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奠定基础。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方法,创建京津冀体育旅游目的地宣传网和开发“智游京津冀”手机应用软件,构建O2O立体组合营销模式;通过在线旅游代理(OTA)、电子商务网站(B2C)等途径与各知名旅游网站和体育俱乐部等进行链接,创新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方式,推进智慧体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环首都、燕山—太行山、环渤海的智慧体育旅游带建设,促进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4.5  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社会团体、人才建设,以创新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

京津冀要加快推进体育旅游协会等社会团体建设,发挥体育组织在营造体育旅游氛围、组织体育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作用[17];鼓励京津冀的体育专业院校、旅游专业院校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為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组建体育旅游智库,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破解体育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难题;组织开展体育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指导;要充分调动各类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共同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赛事平台,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业余体育联赛、冰雪运动赛事等京津冀品牌体育赛事;要扩大体育旅游商品和项目宣传,可编制和出版“京津冀体育旅游重点景区、路线、体育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名录”;要创新体育赛事IP和通过互联网等创新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方式,加大体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建设商业体育赛事版权交易平台,延展体育旅游的产业链;引导体育旅游供给主体秉持市场主导,加强体育运动装备和设施的创新及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延展体育旅游的衍生产业链;引导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主办方创新举办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8-05-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2]  《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印发[EB/OL].[2018-05-03].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781851/content.html.

[3]  高顺东.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4]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发布 三地将共建旅游资源交易平台[EB/OL].[2018-05-03].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1_97100_0_7.html.

[5]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8-05-03].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gzdt84/tytj/1499618/index.html.

[6]京津冀三地签署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EB/OL].[2018-05-03].http://zhuanti.hebnews.cn/2018-09/03/content_7015395.htm.

[7]  杨连,于翼腾.崇礼延庆签署冰雪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N].张家口晚报,2017-09-09(A8).

[8]  王娟.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9]王慧.如何解读在2016年大热的体育旅游[N].体育旅游报,2017-01-03(1).

[10]  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eportal/ui?pageId=1962757&articleKey=6702737&columnId=329982.

[11]于强.“通武廊”打造京津冀旅游合作示范区[N].渤海早报,2017-10-11(4).

[12]  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6806024/6807473/6806589/6839465/index.html.

[13]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4):55.

[14]  王玉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15]  万锴. 武汉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7.

[16]  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5(9):11.

[17]  李燕.京津冀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的路径与措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247.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城市近郊村受城市生产要素介入明显,已成为城市化演变最活跃的地区,其发展策略研究存在价值。本文以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为切入点,以近郊村发展目标为指引,主要从产业发展、土地整治、空间布局、文化传承、保障实施等方面阐述城乡统筹发展导向下近郊村的发展策略。城市近郊村作为城乡融合的最前沿,应结合自身特点处理好与城市的关系。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市近郊村;城乡融合

多年来,城乡对立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制约着乡村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矛盾。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聚落的两种形式,不应割裂和对立,城乡统筹发展逐渐得到规划学界的广泛认同。城市近郊村区位优势明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发展策略的选择意义重大。“城乡统筹发展”将城市与乡村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统筹谋划,为城乡间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创造有利条件,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该过程伴随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向农村地区的延伸[1]。

一、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城乡二元”制度下的乡村发展缓慢

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2]。该制度赋予城市和乡村居民两种社会身份并区别对待,如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在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在农村土地征占用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利益易受到侵害。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城乡二元的“制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乡村的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

(二)城市引力驱动下的乡村地区持续衰败

近郊村是城市消费品的主要供给地和城市功能外溢的首要承接者,这也对其自身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近郊村产业基础和社会服务较为薄弱,吸引力不足,加剧了原有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自身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二、城市近郊村发展目标

(一)统筹城乡资源,实现产业升级

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城乡资源。近郊村应找准自身定位,扮演好城区功能外溢承接者的角色。具体可以是近郊地区的初级生产资料、剩余劳动力等向城市流动,城市高端生产要素、公共服务等向近郊地区扩展,通过城乡间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区域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3]。近郊村应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生产有附加值的产品,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二)完善制度保障,破解发展壁垒

多年来,我国土地交易市场在城市和乡村实行两种不同的交易制度,致使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由于科学管理,现已较完善;而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交易制度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农民在土地资源资产化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土地资源价值难以显现。这一制度壁垒严重制约着乡村的发展。

(三)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生活品质

城乡统筹是新时期消解城乡对立、协调城乡关系的战略选择,也是城乡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在规划编制时,应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产业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城乡间提供普惠的医疗服务、科教服务、文体服务、商业服务,提升近郊村人居环境质量与村民生活品质。

(四)保护乡村特色,促进文化多样

高速城镇化过程中,“以农促工”的制度使乡村处于劣势地位。近郊村对城市外溢功能不加选择的承接,导致其原有的乡村特色风貌丧失,文化多样性受到破坏。应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提炼具有高识别性的文化符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的乡村景观。

三、城市近郊村发展策略

(一)产业发展策略

1.资源型产业。此类产业发展不应局限于农产品的增量,应对下游产业有所关注。新时期农业发展应打通全产业链,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四化合一”道路。将农业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分工协作为纽带的产业群体,发展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模式[4]。在资源型产业发展后期,将旅游业有效導入,开发乡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服务型产业。近郊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将其与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如为低收入者提供低租金的安身之所、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空间支撑等。一些村庄可为周边旅游型村庄提供住宿、餐饮、停车等配套服务,为农业型村庄提供农产品加工服务。总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需统筹周边区域的产业,互补性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3.生态型产业。生态型产业多是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发展起来,应首先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保护好人居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发展生态产业;发展可以依托优势资源,走体验式旅游、精品农产品销售、农业采摘游等相结合的道路。

(二)土地整治策略

1.严控新增用地数量,推动区域集约化发展。积极回应上位规划,转变以往无节制的用地扩张,通过城乡间用地指标的转移和调节,对村庄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严格把控,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寻求土地的混合开发以及设施多功能利用,提高集约化程度。

2.开展存量用地整治,实现土地高效率利用。综合调研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相对量化的评判结果,以掌握低效用地的规模、整治潜力和投入产出效率,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对低效用地的再开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寻求土地的高质高效使用。

3.科学利用存量土地,促进城乡高品质建设。科学规划,逐步推进村庄有机更新与环境质量提升。在用地指标分配时,优先满足民生设施及公服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以补足产业、功能和服务的短板,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三)空间布局策略

1.生产空间。生产空间布局时需坚持整体性原则,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积极实施农用地流转,使行业能手和农业企业作为土地集中经营的管理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改变生产用地支离破碎的现状以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2.生活空间。将近郊村零星的村庄建设用地归并整合,综合配置就業机会、服务配套设施等;综合考虑城市郊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互动规律,且生活空间的划分应尽可能保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以方便组织和管理。

3.生态空间。城市近郊村处于城乡过渡区,承担着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任,将生态斑块及廊道基质的修复作为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一个片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在生态空间规划时,不仅要进行差异化生态环境的营造,也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文化传承策略

1.将文化宣传落到实处,积极举办传统节事和文化娱乐活动,树立文化自信。

2.保护和继承村庄的空间肌理、街巷尺度、民间技能、传统技艺等。

3.营造特色风貌,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和景观设计时保留乡土和地域特色。

(五)保障实施策略

1.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城郊村的发展做好定位,利用好政策工具,积极调动人才、技术、资金下乡参与乡村建设,促进城郊村经济发展。

2.完善法律法规的监管。法律法规缺位必然导致城郊村建设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弱势群体更为被动。应加大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促进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现,让城郊村的规划、建设、管理更加合法化、合理化、有序化。

3.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从人才下乡、人才返乡及培养本土人才等方面着手,选好带头人、领路人,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推动近郊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

四、结 语

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近郊村如何在城市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实现双赢,如何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更加合理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并在差异化竞争中谋求发展,是空间规划的参与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素,梅周立.推进以村镇融合为特色的就地城镇化[J].中州学刊,2014(11):57-62.

[2]曹琳,王璐.乡村重构视角下城郊村振兴实操策略研究[C].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96-1604.

[3]张晓丽.论乡村振兴战略下城市近郊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J].中国商论,2019(05):210-212.

[4]刘双良,杨梓琪.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J].绿色科技,2020(04):237-238+241.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融合体现在战略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硬件建设融合等多个方面。成都市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从成都市的整体情况来看,不管是城市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功能的推进抑或是城市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

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统一。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根据旅游发展形式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板块,这些都体现了成都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软硬件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成都市在城市设施的建设上很好地融合了旅游开发的理念,双流机场第二跑道使用、新国际航班开通、市内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等不仅使得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而且使旅游进入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同时城市设施的功能与旅游开发实现了有效结合,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速度保持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与城市其他产业融合。成都的乡村旅游集种植、观光、体验、休闲、加工、采购于一体,形成了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花乡等知名旅游地;旅游与会展融合发展,使成都成为“中国会展第四城”;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在成都形成了温江时尚运动体验、龙泉赛车运动和西岭雪山冰雪运动等体育休闲集聚区;此外,还有成都东区数字音乐公园、休闲商务城等旅游业与创意产业、金融商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城市文化内涵在旅游业中渗透。成都历来就有文化名城之称,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蜀文化”为代表,三国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川剧等各类型文化并存的城市文化。成都通过将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成都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同时使旅游活动成为传承和发扬成都文化的重要载体。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成都市制定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这些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将以“领先发展”的姿态,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将成都打造成为西部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亚洲国际航空枢纽,同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这些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而且有利于拓展成都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

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为旅游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举措,这为成都实现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城市发

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契合了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将促进成都旅游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丰富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成都实施的“五大兴市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成都立足新的发展起点,全面部署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等“五大兴市战略”,成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在交通先行方面,通过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进入性和便捷性;在产业倍增战略方面,旅游业对于加快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立城优城方面,通过城市升级和新区建设,有助于成都旅游环境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提高旅游吸引力;在三圈一体方面,通过推动三圈层融合为完整的“一极”,可以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空间上形成合力;在全域开放方面,有利于多向拓展成都旅游业开放合作的空间领域。

成都作为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通过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和产业融合功能,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5大任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为促进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议成都实施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改革创新为支撑,以旅游产业融合、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旅游文化提升为重点的综合工程。

合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是成都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应当是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宜人城市的应有之义,后者关于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前者的战略取向。围绕城乡一体化,成都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在城镇化的动态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全面现代化,成都要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围绕充分国际化,成都要继续扩大开放,以国际品质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旅游改革创新。旅游业所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较多,呈现出“大旅游、大市场、大综合”的产业特征,目前单一部门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改革现有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已成为成都当前旅游工作中的重大任务。成都是国家确立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唯一副省级城市,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组织机构、行业管理、营销机制、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全面促进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深入发展。虽然成都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成都要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市

场秩序,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等路径,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会议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的深入融合发展,构建一批乡村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的知名品牌,努力将旅游业培育为成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继续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在实施路径方面,主要是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形成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规范引导和错位发展,以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成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乡村旅游可谓是内涵极其丰富, 对于乡村旅游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但是统一的观点是: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 将以下内容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 如自然景观、人文物象、乡村风俗等, 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客源, 借助城乡差异性, 从而规划旅游产品, 能够体现出观光、娱乐、休闲与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经济与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大众的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的优化, 还有其自身生活质量提升, 这使得休闲生活方式的变革, 还有实际需求。加之我国双休日与黄金周假期制度, 这些因素都促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契机, 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是初具规模,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整合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村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 如何借助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 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其中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吸收整合剩余劳动力, 适当的增加农民收入。从目前情况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 而且每年还以巨大的数额增长, 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 技能缺乏等限制, 因而就业竞争力相对较低。旅游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也是综合性服务行业, 基本上是集吃住行购等等, 这其中涉及的配套设施相对较多, 如宾馆、旅行社、交通运输、邮政等等。发展乡村旅游,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根据相关统计, 乡村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这也使得当地农民从中获取合理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还能将自身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支出, 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 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如此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经济。

2.2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农业产业化

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而生产发展是其中极为关键的要素,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 则最关键的要素是将农业搞上去。现阶段农村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 而且对农业资源基本上是以粗放为主, 这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 第二、三产业落后, 缺乏新兴产业,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发展乡村旅游, 还能在某种层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如饮食业、旅馆业、建筑业等等, 形成联动效应, 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此外, 发展乡村旅游, 在某种层面上还具有可观赏性, 这势必会增加经济作物的比例,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此同时, 观光农业发展, 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农业产品特色化, 形成品牌化, 让农产品形成系列化, 带动农村产业经营与发展。

2.3 促进农民综合素养的提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困扰, 农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 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而发展乡村旅游则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针对乡村旅游而言, 其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 则需要大量有文化知识, 同时还需要兼具服务技能人才, 比如园艺师、服务员等。这就需要对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使其能够快速胜任上述工作, 农民能够从中学习服务技巧, 提升接待水平, 从而吸引与留住游客, 增加经济收入。这其中提高经济利益能够为农民经济作为直接动力, 让他们能够具有学习文化知识热情, 如此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即知识是生产力, 能够获得财富。此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 大批量游客到来, 在某种程度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当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 促进该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经验, 带来全新的观念, 比如竞争、市场、开放等等, 也能让当地获取先进经营方式, 完善经营理念, 同时也能拓展农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也向农民传递新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丰富他们精神世界, 增加其文化生活。现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整体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农村整体精神面貌也得以改观,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其精神文明得以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加速新农村发展, 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商机与就业机会,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非常必要, 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恰当发展策略, 以推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丰富农村活动。因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加速新农村建设, 在此过程中如何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则是目前应当思考与完善的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性, 然后以新农村建设为落脚点实施发展策略,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新农村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天富.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经济地理, 2017 (11) .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2014年, 由龙泉驿区国有独资的成都市龙泉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流转集体土地80hm2, 与成都未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 期限为20年。由成都未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 迄今一期项目建设投资已逾1.2亿。景区于2015年7月开始试营业, 于2016年正式开业。2016年10月, 景区成功通过成都市旅游局AAA级旅游景区评定。

2 蔚然花海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土地政策限制, 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 需要依附于土地, 而目前我国的土地政策并不灵活, 对于农业用地的红线一直处于高压政策。[1]而蔚然花海景区的的土地大部分由农民土地流转而来, 为农业用地。土地性质无法改变。

2.2 资本逐利性本质, 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出于对眼前经济利益的追求, 景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进行掠夺式开发。不可避免的, 蔚然花海景区在进行建设开发的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 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

蔚然花海景区目前共有员工人数125人, 其中长期固定用工72人, 季节性用工53人, 专业旅游服务运营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运营管理、营销人才支撑体系。

2.4 产业规模小, 过于依赖门票经济

在蔚然花海景区2016年旅游总收入489.7万中, 门票收入达到了276.42万, 占比56.4%。对龙泉驿区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63.86亿元而言, 更是微不足道。呈现出产业规模小, 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问题。

3 蔚然花海景区发展解决对策

3.1 落实土地政策, 保障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2016年1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其中明确规定要充分释放旅游市场活力, 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领域外, 各类旅游要素和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进一步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强化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

3.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加快景区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由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景区后续及二期工程的开发过程中,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要充分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以及居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

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定期开展内部培训, 聘请外部专家和企业经理人对员工进行培训。二是与大专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健全人才支撑体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能力水平。

3.4 转变盈利模式, 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延长产业链条, 丰富景区消费层次和内容。进一步降低门票价格或是采取免票政策, 降低游客进入门槛, 形成规模经济。最终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采取低价进入的市场策略, 以买方市场为主, 充分考虑游客需求, 从“一枝独秀”向“遍地开花”发展, 打造区内的旅游地域综合体。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在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经济大国的转变, 民营企业进驻旅游业, 参与开发运营乡镇旅游景区乃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 我国目前的民营旅游景区仍处于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状况。民营乡镇旅游景区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家、以及旅游从业者、学者共同努力研究制定适合民营旅游景区发展的条件, 为民营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旅游度假的欲望的愈加强烈。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民营资本市场投资的新热点, 而旅游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 国家政策的放宽也降低了旅游投资的准入门槛。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蔚然花海景区为个案, 从景区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出发, 尝试找寻乡镇旅游景区发展和盈利的一般模式。为参与乡镇民营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企业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民营资本,乡镇景区,可持续发展,蔚然花海

参考文献

[1] 依绍华.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 2003 (4) :47-48.

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销策略;外部促销;内部促销;措施;启示

德国的旅游业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现已成为继贸易之后的第二大服务性行业,该行业占德国国内总产值的8%,为280万人提供了就业。德国旅游业令人瞩目的繁荣与发展,除了其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外,还与其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将以这其中比较成功的阿尔崴勒市(以下简称阿市)为例展开具体阐述。

阿市位于德国西部莱茵兰一法尔茨州的阿尔崴勒县。面积63.4平方公里,人口27.061万人,人口密度为435人/平方公里。它正好处在德国著名的埃费尔火山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早在19世纪就已成为科隆地区与波恩、诺依斯和安登纳赫并驾齐名的、以温泉疗养为中心的主要疗养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他们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并逐渐发展成为以温泉疗养为中心、以古城风貌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的成功,除了周密的旅游计划、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对文物和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外,与他们强大的旅游产品宣传、行之有效的旅游营销策略也是分不开的。

一、阿市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

有效的营销策略将有利于旅游产品缩短营销渠道、顺利进入市场。但旅游营销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客源结构、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产品调整等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地改变。为了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阿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立TSG公司

为了适应新形势和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底,阿市将原来的疗养与交通协会(KW)和阿尔河、莱因河、埃费尔地区旅游协会(TOUR)合并,成立了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TSG)。

2.确定主要的目标市场

TSC公司成立以后,开始积极着手制定一个适应新形势、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营销策略。

首先,重新确定旅游目标市场成了当务之急。为此,必须要对现有的客源结构进行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以下便是一份该公司有关阿市1999~2000年海外主要客源国旅游者过夜人数的统计资料。

对资料的分析表明:阿尔崴勒市的海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发展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且,从其在来访旅游者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说明海外客源国所占的市场

份额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德国周边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将仍然是阿尔崴勒市未来的主要客源市场。另外,通过新的预订系统也为挖掘潜在的、远距离的国际客源市场如美国等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这些国家也很有可能成为该市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

相对于海外客源市场而言,国内旅游者已逐渐成为阿尔崴勒市最主要、最可靠的客源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改变观念,把旅游的重点转向本国。据统计,2001年,在全德3亿2600万旅游者中,国内旅游度假者就占了29%,他们已成为德国旅游业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全德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那里生活着的二千多万人可在1至2小时内到达阿尔崴勒市。利用这一区域优势,阿尔崴勒市将其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客源市场定位在了这一地区。

3.旅游者需求的分析

在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TSG公司便积极展开对旅游者尤其是国内旅游者需求的分析。

首先,他们对当前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等背景的分析表明:由于美国9.11恐怖袭击和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出于对安全和物价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长距离的跨国旅游已心存疑虑,而更愿意接受尽可能简便地抵达和离开目的地的短途旅游。其次,旅游者的需求由于其社会职业、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地域、年龄、性别、气候、民族、宗教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那些面对各种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旅游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那种轻松,休闲,能解脱其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短距离、短时间,而又经济实惠的度假方式即“短、快、平”旅游方式;对于那些在寒冷的冬天整整“冬眠”了一个季节的、酷爱大自然、渴望阳光与自由的旅游者,则更喜欢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放松和舒展自己那几乎要僵硬的身体;而对于那些满头银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他们都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开发一种体验舒适、休闲以及健康、健身为主的旅游产品,将成为阿尔威勒市顺应新形势和当前旅游者需求的更新换代的旅游新产品。

二、多渠道营销策略的制定

通过对主要目标市场的定位和当前旅游者需求的分析,TSG公司从2001年6月起,开始与杜塞尔多大市的“微笑工厂”公司合作,围绕着“健康365”这一主题,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旅游计划和新的营销方案。

1.外部营销的措施

为了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健康365”的计划和阿尔崴勒市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新的旅游产品,TSG公司展开了强大的促销攻势。

(1)广告媒体的宣传

为了扩大旅游产品的促销范围和加大宣传力度,该公司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其促销的主要方式有:

①印制和散发宣传手册

将原有的宣传材料,根据现在的宣传政策,重新整理编辑,出版了一本宣传当地旅游的月刊杂志《魅力》和一些宣传小册子。小册子中详细介绍了阿尔崴勒市的概况、主要的旅游资源、接待设施、交通状况、每天的活动日程(主要以健

身为主)等。这些材料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码头、餐厅、酒店、面包房、加油站、诊所等处都可免费拿到。

②广告媒体的销售推广

在全德具有影响力的报纸《星期日图片报》和《莱茵邮报》上宣传当地的旅游业,还根据经济情况,通过专业媒体如德国旅游中心和旅行商等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地区和跨地区的旅游宣传;广播电视的旅游节目,主要面向德语地区进行宣传。另外,还结合采用旅游信息新闻发布会和邀请旅游业的记者到当地做现场报道等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

③设立旅游信息处

旅游信息处的德语全称是“Information”,它是由德国旅游协会于1961年第一次通过资格认证而任命的、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和服务的机构。同时也是全德6千多个旅游城市、乡镇的利益代表人。它那醒目的红色底版、白色大写的“I”的标记,遍布全德各个城市和村镇。在阿尔崴勒市中心也有一个这样的机构,由那些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就当地及附近的旅游产品、酒店、旅游活动等,为旅游者提供权威性的咨询和指导。此外,还免费提供一些与旅游相关的小手册和资料,如一年的活动日程、葡萄酒信息、健身健康的信息、文物开放日等。还出售市内地图、漫步路线图、各种指南、与当地旅游有关的各种书籍等。而且还设有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要与这个机构联系,无论是电话还是人员咨询,经过他们耐心、周到的服务,都会使你了解到一切想了解的情况,为旅游者了解这座城市、合理安排旅游计划,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当然,他们在为那些初到当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的旅游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扩大这里的知名度和宣传、促销当地的旅游产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互联网的利用

通过电子邮件查询和点击“KVV”(疗养与交通协会)和“TOUR”(阿尔河、莱因河、埃费尔地区旅游协会)这两个机构的主页,就可进入该旅游网,极其方便地获得阿尔崴勒的几乎所有的旅游相关信息。归纳起来主要提供以下几种互联网信息和服务方式: ①地图

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标明阿尔崴勒市的古迹、参观景点、停车场、桥梁、河流,甚至学校和幼儿园的电子地图;可以鸟瞰该市全景,也可各个部分分解和放大来观看的航拍图;标有地形和海拔的测量图;还可观看各景点的图片等。作为旅游者,通过互联网在获得极大便利和多种选择的同时,也对该城市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②交通信息

在互联网上可查询乘坐汽车、火车、自行车或其它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达阿尔崴勒市的行车路线、距离、所需时间、当地天气等信息以及到达该市的公路和高速路的情况,即A6

1、B266和B267这三条主要干线。另外还有铁路、市内公交车、公共汽车公司的联系地址等信息。

③旅游信息

该公司在莱茵兰—法尔茨州的旅游门户网站上安装的旅游信息和预订系统,使旅游者能十分便利地了解到诸如旅游、周末集市、赌场开放时间,赌场规则、价格和葡萄酒、美容、疗养等方面的信息,还可查找到1998~2004年间该地区曾经举办过的活动档案。

④旅游预订服务

利用该网站上安装的旅游预订服务系统,旅游者不仅可以预订酒店和报名参

加各种旅游活动如“五日游”、“三日游”、“一日游”和“半日游”等,还可预订和购买当地的土特产。

旅游者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极其方便地查询和预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且,他们提供的产品也非常丰富,仅以阿尔崴勒市及其附近地区为主的“半日游”的行程就有25个之多(这些行程由专人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番更新)。这些产品为旅游者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这种新的、通过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对开发远距离的国际市场和大幅度提高游客过夜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的统计表明,度假旅游的信息,已超过以往有关书和音乐的信息,名列前茅。同时这也为所有属于KVV和TOUR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机。当然,为了保持一个持续性的效果和赢得更多的旅游者,互联网工作人员必须加倍努力,不断更新网上信息,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旅游服务。

2.加强与旅游行业伙伴的合作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旅游行业伙伴的合作关系。除了与“微笑工厂”公司的合作外,还与当地一些大企业结为联盟,如:矿泉水公司、埃费尔旅游公司、“浪漫莱茵河”旅游协会等。通过与这些公司共同举办的许多大型活动,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密切了旅游行业各伙伴问的合作关系,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企业及其产品,并乐意促销它们,从而实现较大范围的促销效果。

3.参与展览会活动

展览会,也是促销旅游产品和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参加各种展览会,尤其是与旅游相关的展览会,扩大了该公司在旅游行业的影响和知名度,也为其旅游产品的促销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途径。

4.举办大型活动

积极参与、策划和资助一些大型活动,并突出当地优势和特色。例如,以当地著名的葡萄酒为主题,多次举办了葡萄酒周、葡萄酒与美食、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与爵士乐、艺术与葡萄酒、阿尔葡萄酒论坛等活动。同时还举办一些对当地旅游业产生广告效应的活动。如环莱法州国际自行车赛、贝多芬节、国际舞蹈巡演、高尔夫球周等。在举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充分考虑各个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以开发和挖掘潜在的旅游市场和旅游者。

5.绿卡制度的推行

为了进一步扩大促销,他们还积极推行绿卡制度。作为旅游促销的这种绿色卡,任何人只要在网上或绿卡销售网点就可免费、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申请。持卡者可享受在莱茵河、摩泽尔河沿岸各旅游景点乘车、游览、度假等优惠20%的待遇。并且在网上已经注明接受这种绿卡的旅游公司的名称和联系地址。这种绿卡制度,对增加游客购买力、促进零售业、餐饮业和休闲设施的销售,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除了参加各项活动,积极向外提高知名度和促销旅游产品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在市内的促销活动和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例如,举办讲:座、企业咨询、旅行社开放日、与员工和有关负责人的座谈、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

加强了内部员工间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合作,同时也树立了他们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今后旅游产品促销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分析了该市的旅游产品促销策略。归纳起来,他们的主要活动领域是会议旅游、旅行社和旅游相关企业、协会等合作伙伴,为了拓展业务也加强了与其它行业、大企业的战略联盟。常用的促销手段有常客推销、直销、电话销售、利用媒体和网络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利用当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机推销旅游产品等。

三、启示与借鉴

阿尔崴勒市在近年来国际国内旅游业面临困境的关键时期,仍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寻找出了一条以传统温泉疗养为主,以古城风貌为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尤其在为增加游客过夜人数、提高旅游销售额方面所进行的具有创新的促销策略,给予我们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启示之一:促销产品应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在产品促销力‘面国内也不乏成功之例。然而,有些产品,虽经有关部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宣传,但却达不到预期的、令人满意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自己的产品缺乏准确定位,虽经几番轰轰烈烈的宣传,却只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阿尔崴勒市的成功在于,它能在德国众多的、无以计数的古城中,突出自身的特色,即传统的温泉疗养与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建筑相结合。这一产品的定位,不仅是对传统的老牌产品——温泉疗养的更新,同时也顺应了旅游者对逝去的古老文化的渴望和追求的需求,从而为产品的促销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使产品在促销时,便自然而然地与旅游者的需求和品味不谋而合,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启示之二:注重产品的创新与创意

阿尔崴勒市虽然是老牌的温泉疗养胜地,可它却能适应新形势和新的旅游需求,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特色,设计出了许多满足大众化需求又富有创意的诸如有关葡萄酒和健康娱乐的一系列旅游产品。这与国内一段时期内许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老牌景点因其产品老化而导致“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随着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市场预测难度和营销难度的增加,产品的创新已成为必然,我们应树立“以旅游新产品为旅游市场营销先导”的新理念,充分重视对富有创意的新产品的开发设计。

启示之三:树立以游客服务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在经典的营销组合理论—麦克塞(Mccarthy.E.Jerone)组合分类中,营销组合要素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即所谓的4Ps组合。阿尔崴勒市在游客是市场、是直接创造利润的经济实体的认识上,提出了适应市场营销观念的“扩大的旅游营销组合”即在传统的4Ps模式基础上,加上2P(People人员,process进程)和1S(Touristservice游客服务)。

传统的市场营销多集中于外部市场(消费者)的营销,而忽视了内部市场(企业员工)的营销,但事实却是“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阿尔崴勒市TSG公司把员工视为旅行社的内部顾客,重视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培训和交流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吸引和激励他们共同树立企业有信誉、守信用的良好

形象。

此外,通过产品更新、绿卡制度、旅行社开放日、旅游售后服务等,保持和增强游客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突出“游客至上”、以游客服务为中心的旅游营销理念。

启示之四:营销市场的多样化、细分化和层次化

上一篇:现代生态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改革反思阅读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