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5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07年党建工作情况

2007年我集团各基层组织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务实的精神,认真抓好党建和各项管理工作,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促进了公司的稳定发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组织学习,提高和谐公司建设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公司党委进一步提高了“好班子”的创建意识和创建积极性,着力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创建活动更好的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力求在发展上求深化,在“理论学习好、精神状态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洁好、工作实绩好”上求深化,以做大做强企业、提升竞争力为落脚点,加快了集团公司发展进程。

公司党委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首先要提高对创建学习型企业意义的认识,努力提高企业的组织程度和全员学习率是关键。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为建设学习型企业营造良好氛围起带头作用,从而提高管理队伍和全员的整体素质,不断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流的企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强化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关键。

为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公司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首先强化领导干部的学习表率作用,鼓励和引导员工学习新知识,当新型劳动者。今年来,公司先后聘请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公平协会的国际专家等,为全公司车间主任级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如何缩短工时”和“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邀请劳动法专家董保华教授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作《劳动合同法》

1 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培训;公司领导对有识之才非常重视,对作出贡献的分别给予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了创新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举措,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干部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干部、员工队伍,是XX创世界一流服装企业最宝贵财富,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和形象就显得格外重要。公司党委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使每个党员干部在做好企业经济工作的同时,不放松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忘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要求每个党员干部从我做起,带头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自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作贡献。在党委有效措施的教育下,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党员违纪情况,全体党员干部基本能做到克已奉公、廉洁自律,公司上下正气盎然,呈现一种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公司党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积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认真做好日常党务工作。关于发展新党员的问题,公司党委及各支部注重把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既考虑到党的队伍扩大与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同步,又牢牢把握新党员的质量标准,严把入口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在一线员工中发展党员,采用组织培养岗位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将他们置于相应的工作岗位,给其施展才华和锻炼提高的机会,然后根据现实表现和工作能力决定取舍的发展形式,对于积极要求上进的一线青年产生了较强的激励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发展的6名新党员中,一线的占80%,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工作管理岗位上,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员工的肯定。

(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以人为本,是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XX集团是全球第一家作为生产供应商加入国际劳动公平协会(简称:FLA)的成员,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会员,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在新厂区建厂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拥有一流的厂区环境,绿化覆盖面积54%,生产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进口设备和特种机器,厂区采用雨污分流方案,将雨水回收利用,并建造了工艺、设备一流的污水处理中心,污水经处理后再回用,充分做到环保节能;强化安全生产,有效控制职业健康安全

2 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风险,以人为本,努力让所有客户满意,实现对社会、环境和员工健康负责地承诺。

关心职工生活,是公司多年来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公司在后勤保障方面加大了投入,各项后勤保障体系一应俱全,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外,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员工宿舍全部都安装了空调,每个宿舍都设立了卫生间,配备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娱乐设施,并免费为员工供餐。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创建和谐企业。07年八月份,因物价上涨,经公司工会提议,将员工用餐标准从原来的每日6元提高到每日8元。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在工会的倡议下,今年又将员工的工龄工资从原来的2元/月提高到10元/月。结合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体系,加强劳动保护,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弘扬企业文化,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公司工会经常组织篮球比赛、卡拉OK大赛、模特大赛以及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长了员工的知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又让一些有才能的年轻人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便于企业挖掘人才。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要和谐,企业要稳定,因此公司的综治工作非常重要。本,根据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强有力的安全管理队伍,做到了组织架构变而安全管理位置不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全面强化安全管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做到层层有责,全员参与。一方面,以普法教育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全员参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应付突发火灾、紧急事故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并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确保员工正确穿戴及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真正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他人伤害”。同时加强劳动安全教育,要求员工严守操作规程,使广大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牢固思想,全员的安全意识与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加强,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素质。

为了进一步做好防范工作,各级领导主动关心员工,耐心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大力抓好调解工作,积极稳妥地化解各种内部矛盾,实时解决各种内

3 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部矛盾。切实将内部原因引发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一起因内部矛盾引发的干扰生产的情况。本公司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火灾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综合治理创文明单位的工作目标,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公司属一个特殊行业,80%的员工为女性,为充分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好她们的合法权益,始终坚持对女职工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对查出患有疾病的女工及时给予治疗。今年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三无:无计划外生育、无大月份引产、无无措施人流,期内综合避孕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要求。

二、落实局党委08年党建工作意见情况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加快迈进的起步之年。根据局党委08年党建工作意见,集团党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向各基层党组织提出了08年的党建工作意见。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自觉地与局党委保持一致,在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保证了各个时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促进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推进理论学习,不断强化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集团党委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在整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中,一方面注重抓学习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各个层次的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认真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成效显著。各级基层党组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搞好统筹安排,保证学习、工作两不误。注重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人物,开展了新党章和党纪条规为主题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理论学习与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密切结合起来,较好的保证了理论学习效果.(二)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党委着重抓了四个环节的工作。

1、健全组织,配好班子。严格按照《中国共

4 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及时调整、建立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切实实行“一岗双责”。明确要求支部书记由部门负责人兼任,对党建工作实行“一岗双责”,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还要对本部门党建工作负责,并把是否重视和是否善于做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之一。

3、积极开展争创“四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做到创新意识好、工作业绩好、社会效益好、各方面的反映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推动党建工作。

4、加强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健全了支部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培训、支部建设、工作绩效考核等制度,使机关党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和求真务实之风。尤其在局党委组织基层党组织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后,集团党委加强党员了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坚持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系统地学习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纪处分条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党纪条规,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深化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用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严格物资采购管理,实行阳光采购,有效避免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上的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努力,提升素质,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为XX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为XX市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小康社会再作努力。

中共XX集团党委

二OO八年五月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安排(1时)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Σ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已感到苏联的强大竞争,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意在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田中访华和中日邦交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归纳与认识

⑴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大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80年代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后,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采取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错误作法,在台湾等问题上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由此对华政策可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⑵近10年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攻击最厉害的时期。自1990年到1997年,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策动攻击中国人权的反华提案,但是每次都被中国挫败。可见①战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每次对华政策调整都是由于本国政治经济强弱变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数发达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挟,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就实质而言,西方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称霸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每次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都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预我国内政,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违反了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因此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五、教学资源建议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陈宏等:《新中国外交》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堂效果。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建议学生阅读112页的[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与加深理解。)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10月25日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表决的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76个赞成票中还有英、法、意、加拿大等13个西方国家。(可再读课文开始的引言。)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物中来。

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中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应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二是中美关系改善后对两国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①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与学生阅读[学思之窗]中的内容。教师要适当补充。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得不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从根本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开始对自己的战略、外交政策做出重新的认识。改善中美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注意课文中的思考问题,学生的看法可以是多角度的,立足于从国家利益考虑即可。)

②了解在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概况和重大事件。

早在1967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尼克松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的文章。文中写到:“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0年9月,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1970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并对他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在这里,可以请了解这段历史的学生聊聊他所知道的“乒乓外交”,也可以师生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历史纵横]所提供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参看案例)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前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发展,中美建交的时机日益成熟,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建议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初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问题,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到《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③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对两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中日关系正常化”,应了解: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震撼了日本,这使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左藤内阁十分被动。在这种形势下,田中角荣取代左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1972年9月25日田中访华。2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第三部分: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先后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的铁幕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应了解: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

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首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苏联被拖在阿富汗,而美国却在中美洲连连得手。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而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还有,中国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可以借鉴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内容,增加学生对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的了解,也可以使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历史回放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中体会到: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导作用。2003年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③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安定四邻”,这一方针始终贯穿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从1989年中国首次确定“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外交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一直在继续。这一部分内容中与学生一起了解两个中国积极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第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包括亚太22个国家和地区,APEC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55%和46%。从合作模式来看APEC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组织,其宗旨是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1992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1993年,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主,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美国建议召开的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19~20日,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除马来西亚外,该组织其余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

不着西服,而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

2001年的APEC上海会议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将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启动新一轮谈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且重申发达国家成员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江泽民主席的主持下,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达成广泛共识。随着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在APEC中积极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将参与APEC事务与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将成员间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二,中国积极开展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准则。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实际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后小结:总之,我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已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建议教师可以充分与学生探究,如美国等在联合国所设的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希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图片或影像资料,力求展示历史的原貌,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意识,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从这个过程中更能体会中国外交政策与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探究后的愉悦和满足,更会激发他们去了解和探索更多历史知识的渴望和信心。

第三部分关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有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还有正在发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请学生搜集、整理他们能找到的材料做个介绍和展示,亲自体会看到的、经历过的外交活动,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时事性,又使学生明白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外交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也许还会体会到分析外交问题中的智慧与远见,这些应该都会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外宝贵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新闻报纸或多媒体技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走出机舱门,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改变: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案例二

在学习新时期外交建树这一内容之前指导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的材料,包括报纸、新闻图片、相关杂志甚至影像资料,从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组整理,在课上展示并在各组之间交流,形成有自己观点或想法的文字。在活动以后,这些材料可以作成小型展板。

教学反思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思路引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提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习延伸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建议学生阅读112页的[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与加深理解。)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10月25日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表决的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76个赞成票中还有英、法、意、加拿大等13个西方国家。(可再读课文开始的引言。)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物中来。

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中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应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二是中美关系改善后对两国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①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与学生阅读[学思之窗]中的内容。教师要适当补充。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得不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从根本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开始对自己的战略、外交政策做出重新的认识。改善中美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注意课文中的思考问题,学生的看法可以是多角度的,立足于从国家利益考虑即可。)

②了解在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概况和重大事件。

早在1967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尼克松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的文章。文中写到:“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0年9月,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1970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并对他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在这里,可以请了解这段历史的学生聊聊他所知道的“乒乓外交”,也可以师生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历史纵横]所提供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参看案例)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前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发展,中美建交的时机日益成熟,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建议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初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问题,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到《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③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对两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中日关系正常化”,应了解: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震撼了日本,这使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左藤内阁十分被动。在这种形势下,田中角荣取代左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1972年9月25日田中访华。2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第三部分: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先后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的铁幕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应了解: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

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首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苏联被拖在阿富汗,而美国却在中美洲连连得手。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而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还有,中国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可以借鉴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内容,增加学生对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的了解,也可以使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历史回放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中体会到: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导作用。2003年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③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安定四邻”,这一方针始终贯穿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从1989年中国首次确定“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外交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一直在继续。这一部分内容中与学生一起了解两个中国积极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第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包括亚太22个国家和地区,APEC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55%和46%。从合作模式来看APEC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组织,其宗旨是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1992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1993年,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主,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美国建议召开的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19~20日,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除马来西亚外,该组织其余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

不着西服,而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

2001年的APEC上海会议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将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启动新一轮谈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且重申发达国家成员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江泽民主席的主持下,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达成广泛共识。随着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在APEC中积极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将参与APEC事务与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将成员间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二,中国积极开展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准则。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实际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后小结:总之,我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已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建议教师可以充分与学生探究,如美国等在联合国所设的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希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图片或影像资料,力求展示历史的原貌,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意识,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从这个过程中更能体会中国外交政策与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探究后的愉悦和满足,更会激发他们去了解和探索更多历史知识的渴望和信心。

第三部分关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有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还有正在发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请学生搜集、整理他们能找到的材料做个介绍和展示,亲自体会看到的、经历过的外交活动,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时事性,又使学生明白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外交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也许还会体会到分析外交问题中的智慧与远见,这些应该都会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外宝贵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新闻报纸或多媒体技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走出机舱门,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改变: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案例二

在学习新时期外交建树这一内容之前指导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的材料,包括报纸、新闻图片、相关杂志甚至影像资料,从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组整理,在课上展示并在各组之间交流,形成有自己观点或想法的文字。在活动以后,这些材料可以作成小型展板。

教学反思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思路引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提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习延伸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在上级团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团委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为中心,发展、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生实际,开展适合他们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推进团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下面介绍我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营造氛围 促进学生转变观念

大家都知道,中职教育在社会和家长、学生中,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认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加上中考受挫折,多数自卑,厌学,不自信。其实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下,而是智力类型不同,没有找到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以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熏陶,促进学生观念改变。如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校园网、微信、QQ群、学校电视台,办一些毕业生创业金牌榜、毕业生月薪排行榜、我的第一桶金、技能比拼等栏目,依托主题活动“中国梦,我的梦”、“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德润黔南,寻找家乡的美”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和才艺展示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展现专业发展前景,加深对专业、职业岗位的认识,使这些中考受挫的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做人的尊严,找回学习、成才的自信心。启发他们在新的起跑线上,规划自己的人生。倡导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阔气比志气,在学校逐步形成比起来、拼起来、跑起来的学风校风。以“评比表彰”为契机,开展“先进团支部”、“文明寝室”、“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技能标兵”、“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评比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为中职生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以节日为契机、活动为载体 、突显职教特色

以“元旦、五

一、五

四、七

一、十

一、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了“践行雷锋精 神争做环保使者”、“清明祭扫活动”、“寻找职校最美的歌声”、“职校口才大练兵”、“歌咏比赛”、“职校十佳歌

手赛”、“学生技能大赛”、“百名志愿者,服务黄金周”、 “学生篮球赛”、“我是作家大练笔”、“中华经典诵读”、“悠悠爱国情,党团我心中”、“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对团员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同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们常说,高中看高考,职校看竞赛。职业学校要比拼的是学生的技能。每学期我们都要举行各专业的技能赛。如工艺品制作、中餐摆台、网页制作、汽车维修、家电维修等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我,使技能大赛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三、工作职能服务化 服务内容活动化 社团建设项目化 工作职能服务化、服务内容活动化、社团建设项目化,不仅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工作活动化来体现团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上进,体现团的凝聚力。在校团委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发组建了民歌社团、书法自由练、篮球俱乐部、最美音乐人、茶艺等,社团的建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在教育人、培养人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及发展的需求,在学生成才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和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新载体。

四、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因工作有特色,成绩突出,被共青团黔南州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13幼师班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班集体,莫秀平、玉顺霞等六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4年获州级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个人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获省级技能赛团体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组织旅游专业学生47人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 22名学生顺利通过。参加黔南州宣传部、团委、茶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青年茶艺大赛获金奖。

下一步工作打算:以纪念日为契机,活动为载体,社团活动与各种竞赛为平台,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专业部为单位,打造品牌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把学生需求作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进一步增强

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活动聚人,活动育人的目的。

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研究青年的思想状况,发挥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青年的思想道德发展并不是自发性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现代社会主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创业敬业等。必须摒弃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寻求感官刺激,理想信念淡化,道德观念模糊的所谓“市场观念”的负面影响。另外,要考虑世界文化的碰撞。在开放的环境中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对青年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吸取世界民族文化精神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正确认识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了解、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分析、批判和抵制消极、没落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能力。

二、坚持思想指导,拓展教育载体,建立长效机制

把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努力建立长效持久的思想引导机制,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内化为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动力。认真研究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思想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单位文化、社会服务、文艺体育等活动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团组织和骨干的作用,引导团员青年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以多种形式引导团员青年科学认识当前世界形

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和振奋以创新精神为主的时代精神。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共青团的组织职能

共青团的干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政治素质修养,要把握大局,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坚定政治信念。二是道德素质的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待人,勤奋做事,勤俭办事,努力做青年人的表率。三是文化素质修养,要有宽厚的文化底蕴,下苦功夫广学博学,汲取营养。为自己的成长、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功底。四是能力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处事的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磨练出一批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共青团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四、坚持文化导向,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思想向上、活动丰富,既有主旋律又富多样化,既有高品位又有多层次,既反映时代共性又体现单位特色的文化氛围。坚持不断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办好各大主题活动及各种讲座、论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同时,精心设计和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素质拓展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努力探索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办好内部网站,开辟网络文化活动新阵地。积极整合单位活动资源,推进活动阵地建设,鼓励大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努力打造精品活动,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团员成长服务体系

团组织及团干部要广泛深入团员青年之中,加强调研,进一步推动青年工作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对时代的认识,深化对青年发展的认识,及时掌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把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规律,把团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自觉代表和维护广大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积极整合资源、立足团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以培养团员的能力为重点,开展各种培训服务。利用好网络交互平台、创新联络方法,广泛听取意见,多层面地保持团员与单位沟通渠道的畅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维护和增进广大团员的根本权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关心团员青年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团员青年反映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认真解决团员青年在

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全心全意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有限的资源服务最多的青年,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团组织的群众基础。

六、找准工作创新点,把握共青团的科技创新职能

青年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年龄阶段,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科研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在坚持扩大参与面,推动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形成的基础上,注意先进性,培养一批高、精、尖项目。建立完善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机制。科技成果不能与现实生产结合,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团组织应当探索建立促成转化的相应中介机构。推广和孵化一批青年科技成果,为其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保障。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共青团组织应该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组织优势。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铺路搭台,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广泛吸引重要相关领域的青年骨干,形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资源储备。二是活动优势。大力实施以各种创新活动,提高青年社会认同度,使他们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出成果、出效益。三是激励优势。对优秀的创新成果及转化成果,建立团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奖励机制,使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推广。

七、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团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前提和保证。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提高团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继续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组织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朝气,进一步巩固团的群众基础。健全团支部组织建设体系和活动体系,强化组织的整合机制,推进团组织之间以及与兄弟团组织之

间的合作与交流。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积极发挥团支部在推优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大各类团属刊物、广播台、通讯社和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增强共青团的影响力。努力探索以“五四”表彰为重点的共青团各项评价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以评促建的机制建设,建立更为科学的基层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鼓励和倡导团组织面员紧扣时代脉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为目标,在全力推动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单位、为社会的

上一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影情感主义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