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论文范文

2023-05-12

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

引子

素有“云石之乡”美誉的云城区,是云浮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2013年1月始,该区启动了一场其教育史上最具规模、最有规划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持续推进,这次课改已经深刻改变了云城区教育教学面貌。

一切,还得从一则故事说起: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是适得其反。

这和我们课堂上的‘包办’有点类似。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无需动脑,只要记忆、练习就能获得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实际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能力与智慧。造成的结果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跑得快却跑不远’。

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习是学生的事,就像我们不能代替自己的小孩消化吸收营养一样,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内化知识!”

以上,是云城区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陈延明在一次报告中的陈词。

为了实现“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这一目标,云城区课改的决策者们,选择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意味着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巨大改变与突破。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条件下,云城区如何实现课堂内涵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支点

支点一:成立联盟

云城区,以初中薄弱学校为切入口,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013年1月,在云城区教育局局长祝石坤的大力推动下,由该区教育局教研室牵头,选择位于城乡结合部、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外来工子女近半的云浮市二中、云浮市三中、高峰中学和河口中学四所中学组成“3+1”课改联盟。“3+1”课改联盟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广文中学、重庆綦江区课改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四校的实际(师情、生情、校情),在充分研究和吸收重庆綦江“四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及基本程序基础上,明确了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构建了符合联盟实际的整体课改框架:“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云城区“3+1”课改联盟学校在课改方案的指引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合作共研、共享成果,掀起教学改革的高潮,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联盟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课改,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区初中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此外,该区云浮中学根据本校实际, 参考“3+1”课改联盟的做法, 由区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同步开展课改工作。云浮市田家炳中学在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主动开展 “合作学习法” 的研究。从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的三年时间里,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聘请香港合作学习协会和肇庆市田家炳中学的专家教师,就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法”提供理论和技术帮扶。

2013年10月,由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成立“乡镇中学联盟”。 联盟在教研室指导下, 参考“3+1”课改联盟的做法,与“3+1”课改联盟学校结对成“手拉手” 学校,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支点二:设计方案

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曾文溢主任向记者介绍了该区“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两个抓手”:编制《学习方案》,建立评价机制。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三个坚持”:放开对话,不放效率;放开课堂,不放质量;放开体验,不放示范。

“四个原则”:课堂安全原则、自学成才原则、教学组织原则、以学定教原则。四个原则是课改的核心指导思想,也是布鲁姆学习理论的本地化,是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綦江模式”长期探索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人人都能学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五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交流合作——点拨指导——当堂训练。

在此方案中,学习方案的编制、学习小组建设、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评价方式是重点。

关于学习方案的编制,其方法与要求是:学习方案不是传统的教案,它集教案、学案、预习和练习于一体,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共同文本。为了突出“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在学习方案编写中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设置;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巩固训练、拓展应用等几个模块。学案导学,关注学情,提示学法,打通自主互助的通道,使学生明确该学什么、怎么去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发挥学习方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作用。编写好学习方案之后,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力量来斟酌学习方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学习方案在 “教与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潜能,并为教学服务。

关于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其中,“课前预习”包括预习引导、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包括表演类、角色扮演类、分角色朗读类展示及试题解答类、探究结果类展示等;“交流合作”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按“独立思考——代表发言(轮流进行)——其余组员质疑、补充、修正——统一意见、形成共识”程序进行,等等。

关于学习小组组建,该区借鉴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的小组围坐形式,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对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其中1、2号为组长、副组长,履行小老师的职责,负责落实一对二帮扶。1号帮3、6号,2号帮4、5号。大学习小组内又分两个子小组。这样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转变评价方式方面,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团队整体优秀了,个人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通过开展“最佳组长”“最佳组员”“优秀学习小组”等评选,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支点三:稳步推进

云城区“3+1”课改联盟不搞形式,创造性地借鉴先进的、成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走由模仿到创新之路,一切以“合适”为主。基于“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云城区各学校从多个方面稳步高效地推进课改。

第一方面,各中学以七、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作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同步推进的方式试行课改。

第二方面,配置课改所需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进课室,课改教师配手提电脑,学习小组配小黑板等。

第三方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规定:课堂教学改革允许因学科、因人而异,但不允许不改;允许因学科、课型而异,彰显各自的个性特色,但应有一个基本框架,即以“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为主要内容。各学科要根据其学科特点,研究出各类课型的模式课,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文化。

支点四:多方保障

课改阵地是课堂,但任何改革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顺利推进课改,云城区在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与保障。

组织与制度保障:

1.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和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指导、组织全区的课改工作。各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业务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专门负责,协调、指导全校的课改工作,以校级课改示范课为载体,抓好整个学校的大教研活动。

2.抓好集体备课。课改学科每周保证半天集体备课,课改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纳入“教师期末考核”。主备课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初案,集体备课时提交备课组成员,人手一册;围绕初案展开讨论、研究、修改、完善、定稿。

3.制订《课堂教学评价表》,侧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

4.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教师系统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部门举办的有关课改的各类培训。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阅读、学习课改的有关理论,召开有关课改的校本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有: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案”的编写等。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座谈等。

该区通过反复比较,结合实地考察,最终选择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为区“3+1”课改联盟的课改学习基地。先后派出四批共103名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该校跟岗学习。并分三次邀请了重庆綦江区教委副主任王毅、綦江区隆盛中学孙海林校长和魏小刚、廖联芳、徐兰三位老师到云城区讲学、上示范课、听课、座谈等,使该区的课改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

为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突破课改实践的瓶颈,2015年8月和9月,云城区又送了两批骨干教师赴北师大进行培训及到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跟岗学习一周。

同课异构,送课下乡:

为加强联盟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课改协调发展,探讨和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联盟学校的教学质量,云城区每学期组织两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并向全区开放。“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师教研水平。

为发挥区直属学校和课改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全区中学组织开展“手拉手、一起走”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优势互补。

第二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图景与活力

联盟式课改,给云城区课改实验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课改联盟学校在教学科研、教学质量提升、德育模式创新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而课改联盟学校的教师们身处课改一线,对课改自然有着真切的认识与深刻的感受。

云城区高峰中学将有趣的魔术操作融入数学课,把复杂的数学概念化成简单有趣的魔术游戏展示出来,学生被数学魔术的神秘感引发兴趣之后,主动去发现、去讨论、去运算,进一步培养出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该校九(1)班有部分学生原来讨厌上数学课,自从副校长谢明华在他们班展示过一节魔术课后,他们爱上了数学课,集体签名写信给级长,要求九年级也要搞课改,上研讨课。高峰中学先后承办了云城区课改现场会以及国家级深度走进新课程数学现场研讨会,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课堂表现给外地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外地教师的高度好评。

高峰中学戴聪容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她的课改历程:

课改就像一种兴奋剂,在整个学校掀起了从未有过的活力风暴。平时那些闲得只能趴台的小青年,主动向课改骨干教师请教编写学案;恐惧电脑的老教师虚心向年轻老师请教制作课件;原来的旁观者、质疑者主动申请要加盟课改试验科目组。逐渐地课改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学以致用,不断尝试。在尝试中遇到瓶颈问题,我们就同伴互助,师傅带领徒弟化解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边摸索边完善,互相借鉴,互相帮扶。教师们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并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和内化经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前行,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上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了云城区课改现场会,吸引了周边学校200多人观摩。2014年学期区教研室抽考,我校课改科目三标均排区前三名。2015年7月,期末课改实验科目抽考,我校七、八年级的语数三标均名列全区前八名。学校荣获云城区首批课改优秀学校称号。2015年12月,我校还成功承办了全国课改协会“聚焦课堂——教师深度走进新课程”数学研讨现场分会。课改期间,最突出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孩子们在课堂里敢于发言,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自信乐观,自尊自爱。他们不单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综合素养大大提高。学生们这些出色的表现,更加点燃了我们教师探索的激情;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激发了我们探索的执着;高强度的培训研讨,激发了我们进步的潜力。因为课改,因为执着,因为坚持,因为自我教育,自己专业知识快速进步、同事们教研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大有起色,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空前提高。实践多了,反思多了,自然而然地将平时的反思和经验写成论文。我有两篇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杂志《中学生英语》刊登,另有两篇论文获云浮市中小学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我的《培养提问意识,打造四段六步高效课堂》一文在云城区课改联盟读书交流会上宣读,《课改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发表在区课改通讯上。在课改路上,我从被动应付到自主探索,真正体会到课改的其乐无穷;从一个新课堂操作的初级模仿者到理性课程创生者,途中虽历经艰辛,却又收获了快乐幸福。成就感、荣誉感激励我在这条路上攻坚克难,越走越顺、越走越远,根本无法停下来。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先后被评为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和云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兼职培训师。

云浮市三中重点聚焦课堂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大比武、赛课、磨课活动,把课改教师作为课改的“精英”去打磨、锤炼。对进步慢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对课堂最美展示者给予激励。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全校上下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课改氛围。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特别是中下层学生进步明显。《云浮日报》还专题报道了市三中课改经验。

市三中赵博萍老师对记者说:2014年春,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来我区进行培训,讲授《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我积极参加培训,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课改的信心。随后,重庆市綦江区的廖联芳、魏小刚、徐兰三位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为期两天互动引领式培训,既有观摩课指导,又有互动交流。魏小刚老师讲述的《构建新型“教”与“学”关系 打造高效互动课堂》,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完不等于学完,学完不等于学会;廖联芳老师所讲的《小组建设与评价》,更是从理论到实践对我们进行指导,我和我的同事豁然开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当激情的火焰再次被燃烧起来时,我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校的课改指导老师,并被我区聘为中学课改工作指导与研究中心成员。我深入课堂指导课改工作,发现有的教师对分组不够重视,只是改变桌椅的摆放形式,让几个学生围起来坐就完成了分组,对学习小组不培训、不建设。这样简单的分组,学生合作学习就会随意无序,这反而是有害的。于是我积极指导教师建设合作学习团队,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让团队成员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另一方面,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技能进行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多数学生学会了展示、交流,好一点的学生学会了互相质疑、纠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校课改初见成效。当然,我们还开展联片教研,与一些兄弟学校进行手拉手。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带领数学科组老师给思劳中学、南盛中学上课改展示课,分享实验成果。我就如何进行课改教学以及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得到老师们的好评。

由于得到学校领导和区教育局的重视,我会常常被派出去培训学习。记得2014年秋,我被派到山东潍坊广文中学跟岗学习一周。出发前,我正为找代课老师发愁,学生们主动提出数学课由他们轮流上。平时,我也有让学生主持上习题课、复习课,但没有上过新授课。我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我匆匆布置他们要上的内容就出发了。在学习期间,同事把我班学生上课的图片发给我,让我放心学习。学生们自信的课堂让同事们赞赏不已,我也与学生QQ聊天,分享他们的上课心得。我深刻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云浮市二中在德育管理上进行创新性改革。该校改单调低效的“说教式”“一言堂式”“权威式”德育管理为潜移默化的“体验式”“领悟式”“自省式”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市二中让德育管理为课改保驾护航,让德育管理为课改插上腾飞的翅膀,课改也让德育管理灵性高效,二者相得益彰。

市二中彭剑萍老师对记者说: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老师参加的课改领导小组。我校曾鉴清校长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亲自主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他经常与教导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以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老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我校还多次将教师派往重庆綦江隆盛中学学习课改经验,回来后在全校组织学习分享。刚开始去学习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都坚持下来。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涌现出一批课改优秀老师,像陈燕容、廖伦等就是典型。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我们采取了多次学、反复学、全校学、组内学、个人学的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课标理解透彻、掌握到位。每次区进修学校的教材培训,一定派任课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走出去,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他们对课改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由当初的不以为然、事不关已到逼着改革、做样子应付检查,再到今天的积极参与、自觉反思,这就是进步。

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无多大实效。课改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导处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从基本工作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校每一学期都会组织课改班级上全校性的示范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重视双基的同时,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改实验老师不仅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推出了优质示范课,还在我们区开展的大型活动中获奖。上学期彭剑萍、罗燕梅两位老师各代表学校上了一节区的英语示范课,受到区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廖伦老师在区的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以前我校的老师怕动笔、不敢写,而今,在教导处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也勇于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参加论文评选。课改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老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云浮中学的政治语文两科进行教材整合,开启主题教学和选点教学。该校副校长陈冰清向记者介绍道:主题教学即从知识点、话题、人物、作者、体裁等主题进行大胆整合,从课内和课外突破一个知识或能力点。选点教学即选取课内或课外篇章,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或学生需要,选取最有教学价值的某个点开展教学。基于主题教学和选点教学开设政治教材整合课例、社会案例深度剖析课例、活动辩论课例等。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政治学习兴趣和素养。

此外,河口中学实施引桥课程,重点攻克音标难题。在初一第一个星期,通过游戏、唱歌、绕口令等形式让学生集中学会拼读音标,扫除后阶段英语学习路上的疑难障碍。

云硫小学在“大量识字,快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辐射阅读学习法”等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方法和培养读后交流能力,结合图书室藏书进行课外读物漂流阅读。课内与课外阅读双管齐下,扩大学生阅读面。

思劳镇中心小学的午托和住宿生管理工作由学生自我管理。午饭时由学生干部指挥同学们有序排队分饭分菜和监管饭堂的纪律;在午睡和晚睡时,学生干部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督促同学们按时就寝,秩序井然。

第三部分 联盟式课改的策动

联盟式课改,像一股激流在云城教育的版图上冲刷出新的气象,给广大师生带来希望与幸福,给学校带来新文化气息。这场课改运动的成功得益于其背后策动者的深思熟虑和长远谋划。云城区课改运动的主要策动者、云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延明,就课改历程解答了记者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云城区启动课改的动因是什么?

陈延明:地处云浮市中心经济辐射地段的云城区,中高考成绩历年在云浮市排名偏后,这种教育质量与云城区是云浮市第一个省级教育强区的身份很不合。其中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尤其令人担忧。这些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弟,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学生的知识基础很薄弱,求知欲不强,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这导致我们这些学校的课堂现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课外作业也不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有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013年1月,由云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牵头,将云浮市第二中学、云浮市第三中学、高峰中学、河口中学组建成“3+1”课改联盟,先行课改,生源质量较好的云浮中学同步实施课改。由点带面,拉开了云城区初中课改工作的序幕。

问题二:云城区课改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陈延明: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区教育局组织各校分管教学领导进行分层培训和研讨,并通过专题培训更新教师观念,指导年轻教师熟练掌握新课堂模式,在实验学校进行小组建设、集体备课、制定学习方案等探索。在这一阶段,我们达成了基本目标:①在充分研究、分析、消化重庆綦江“四段六步”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云城区实际的“二抓手三坚持四原则五环节”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②选好课改年级,从七年级推进实施。③选准课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步推进。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经过初期的积累和沉淀,教师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随时发现课改存在的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发挥集体智慧,保障课改工作深度推进。各科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敢于质疑、评价多元、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我区课改工作如火如荼,达成了课改探索阶段预期效果。

第三阶段:评估、总结、形成特色阶段(2015年9月至今)。区教育局教研室出版课改资料《云城区课改通讯》,开发课改网络平台,营造浓厚课改气氛。同时,为攻克导学案编写的难题,在全区组织优秀学案设计评比。还将优秀学案分享在公共资源平台,作为样本、范例,供教师学习借鉴。区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大会,组织课改教师谈成效、谈收获、谈困惑、谈质疑,坚持反思,追求实效。我局千方百计开设课改绿色通道,持续推动课改工作,力创本地区特色。

问题三:云城区课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延明: 一是精彩了学生。首先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自主学习,学生探究合作,积极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改后90%以上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80%以上的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其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大胆、自信、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等素养,发展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85%以上的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是成就了教师。教育局搭建如读书交流、学案设计比赛、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送课下乡、现场讲座等多种平台,激励教师们做课改舞台最美的天使。同时磨砺出一批爱读书、讲得了理论、上得了课、写得下论文的课改精英。区教育局分别在“云浮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和“云浮市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现场会”上做专题汇报,向全市介绍云城区课改经验,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来我区中小学参观交流的市内外学校已达几十所。

三是发展了学校。课改精髓就是营造反思和创新文化,发挥群体智慧,构建学习型校园和研究型团队,不断推进课改工作。这就要求校长以及中层管理者改变工作作风,创新管理制度,有效推动课改,这些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区各课改学校秉着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勇于担当、低调高效的工作作风,说干就干,课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同时,区教育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扩大教师们的视野。一方面接待外市外省同行到我区学校观摩;另一方面组织区内学校互相走动,推广、分享课改理念与课改经验。学校与学校间手拉手接对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极大地影响辐射带动了后加入学校。所有这些既有利宣传了优秀学校,又扩大了学校知名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课改先锋学校的引领和帮扶,后加入学校的强势进步;区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分享,使得云城区的课改工作正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本文图片由云浮市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课改论文范文第2篇

课改是当前教育下面临的必然趋势,十九大期间再次提出“课程改革”,就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成与败,课程改革对整个国家人才的培养关系重要性,做了一系列的报告。课改是必然趋势,但对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课改与城镇课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教师的整体素养、学校的硬件建设、家长的认识度,都有待提高和完善。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力度重视并行动起来,建立课改的有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使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又快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线的课改参与者,对当前课改面临的困惑与措施浅谈以下几点。

一、农村学校现状

1.学校建设

课改不是完全对教师而言,对学校的基础建设也是有相当要求的。电子教室、备课室、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及教学点的状况,设备不全的仍有很多很多,这就阻碍了课改的进程。

2.教师素养方面

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而农村小学,由于“进程热”,导致大部分年轻教师留不住,教学优秀的教师与年轻教师向城市转移,以至于留下了一部分教师,他们不但对网络与信息难以运用,而且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对课改显得力不从心。

3.教师的考核制度

一直以来提倡素质教育,但评价教师的体系至今仍不够完善成熟,大部分地方仍以成绩为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教师对课改的热情度。

4.家长的认识度

学生家长一直以分数来评价孩子,也将孩子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使得教师对课改信心减退,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困惑,一片茫然,望而止步。

5.学生的大规模择校

近年来农村家长对农村学校有偏见,认为农村学校就是不如城镇学校,导致学生进城潮,使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峻,甚至个别学校全校学生数不足一个标准的班额大。这又进一步制约了课改的步伐,使得课改无从下手。

二、想法与现实的冲突

(一)在教学中有想法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课改对一部分老师而言一直在探索阶段,不敢放开尝试,心里有过多的困扰,一旦课改失败,既怕家校对自己的评价,又怕上级给自己戴上不负责任的帽子。所以一线教师已经习惯了陈旧的满堂灌,学生也习惯了贯穿式教育,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课改的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课改属于形式化

为了完成上级对课改的检查应付,教师七拼八凑来完成一堂演示课,从没有把课改放在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再者,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永远比不上城市,农村学生对一些高科技一概不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实决定了农村学生的见识度,这样一来达不到课改的实质性要求。

能把课改搞起来,必须有一套能推动课改的措施,以下几点是需要重视。

1.加大力度对学校投入

课改是一次革命,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涉及面广,真正实施课改,学校的负担随之加大。如教研、教师培训、硬件建设都需要很大的支出,只有加大投入,才能让课改循序渐进。

2.教师评价体制

课改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和价值的演变,所以,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师评价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激励教师转变上课的观念,改进方法为依据,建立综合考核办法,打破分数评价机制,放开一片天地让老师敢于尝试,敢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

3.多培训多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

(1)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多让教师在城区分流培训学习,走出去增长见识,体验课改中教师的参与度与认识度。(2)多听专家的讲座,锻炼着上示范课,以自己的觀点评课,增强教师的自信心。(3)自主培训学习,自己根据课改理念备课、上课,再请课改名师给自己评课,多听取专家的建议,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在锻炼中渐渐成长。

4.宣传力度

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与奖励机制,用宣传的力度来转变社会、家长对课改的陈旧思想,如报刊、手机微信、新闻媒体等。学校在必要的时候制定学校开放日,让家长进校听课,使家长认清新课改是当今教育系统中的必然趋势,从而取得社会、家长对学校课改的正确理解与支持。

5.教育部门的职能

教育部门应发挥职能,加大力度控制学生的进城热,指导学生就近入学,让课改能吸引学生踏实放心地在家门口上学,真正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才能使课改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

6.转变课改的思想

课改应避免形式化,应放眼长远,转变模式,让教师在课改中有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实现教师转变,让其在理论学习、师德素养、教研教改、心理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的全方面有思想的教育者。

总之,课改是当前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和建设小康主义的基础,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课改,是脱贫治愚解放思想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站立在长远的角度,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课改中来,为课改贡献一份力量。虽然一路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坚持到底,勤于钻研,定会取得好成绩。

编辑 刘瑞彬

课改论文范文第3篇

教学辅导员是最基层的教研员,负责乡镇教学、教研、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是课改工作的倡导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以及课改成果的推广者。笔者所在的乡镇属边远山区,2005年秋学期才实施课改实验。三年多的课改实验,使我深深认识到,乡镇教学辅导员在课改中应扮演如下角色:

一、做课改的积极倡导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行课改,辅导员首先要认清形势,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教师认清课改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及教育专家关于课改的论述,了解课改的方针和政策,帮助教师改变落后的人才观、教学观,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要让教师明白: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提质减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课改虽存在风险,但只要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又慎重地进行,就能取得成功。为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积极争取县、镇课改领导小组的支持。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纷纷表示甘当课改的“排头兵”,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中。

二、做课改的精心设计者

教学辅导员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改计划、奋斗目标。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要弄清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哪些条件已经成熟,能够进行实验;改革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重要的问题等。课改计划包括:课改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步骤、主要措施、教改成果的检测与评价等。课改计划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并切实可行,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课改计划制定好后,要经课改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然后加以公布,以便指导教师制定自己的课改方案。

三、做课改的悉心指导者

作为课改的组织者,辅导员要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课改的组织机构,成立课改领导小组。领导成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检查、指导、通报、交流课改情况,做好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步课改的指导意见等。2.制定有利于促进课改的规章制度,要使教师们行有章循,赶有目标。3.确定课改人员。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课改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完成的,所以,辅导员要在教师自愿的原则下确定好参与课改的教师,并根据教师的兴趣及能力为其分配好课改任务。

作为课改的指导者,辅导员要做的工作有:1.为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料,如聘请专家做有关的专题报告,介绍课改实验的步骤、方法及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报告的写作方法;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同行之间互相交流课改经验等。2.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了解教师在课改中的情况,了解课改的进程,课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课改顺利进行。

四、做课改的主动参与者

辅导员要做课改的参与者,进行课改与创新,就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亲自去参与课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要深入课改第一线进行课改探索,独自承担课题研究,亲自进行课改实施,以便更好地撰写课改研究论文或报告等。辅导员亲自参加课改有很多好处:1.有助于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掌握课改现状,从而更好地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课改。2.有助于发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3.给教师做出榜样和示范,带动教师投身课改,在全乡镇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五、做课改成果的及时推广者

及时宣传、推广教师成功的课改经验和成果,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辅导员要鼓励、帮助参加课改的教师总结他们的课改经验,撰写专题论文或报告,举办课改经验交流会和课改成果展示会,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及时推广,教师撰写的论文,应积极向上级评奖和向教育报刊推荐发表。

课改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对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教学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希望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自助探究;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以往单一的模仿式教学与记忆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课堂,自主式探究学习以及实践交流成为了现如今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应当严格按照课程改革要求,找到帮助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衔接

一些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时,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还是较为懵懂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高中课程则要求学生严格的按照教学任务,在教师指引下完成学习计划。学生对于一些学习的重点内容,应学会运用自主式学习方法寻找相关资料,结合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吸收,解决一些较难的历史问题。由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要面临高考这一重要考试,其课程时间的安排都是非常紧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空闲的时间去复习在初中接触到的历史基础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初中历史基础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作为重点内容。

其中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选取出某些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人物或者事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自主的了解并形成关于高中与初中历史知识联系的体系,帮助学生理清他們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老师的指引下不但学会了老师课堂上导入的内容,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历史文化的乐趣,不再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秦始皇这一功过参半的君王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引导人物,将其统一六国以及各个国家灭亡原因作为教学目标以及计划定制的基础。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教学步骤的进行自主的思考秦灭六国有哪些必然性,其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还可以谈谈最终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可以将初中历史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秦始皇灭六国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对高中所学的知识也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1、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涵盖的内容与知识点都非常的广,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多方多面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的将这些特点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难度适当,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时,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鸦片战争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呢?”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接触过鸦片战争,这是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知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一公共性较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也将如鱼得水。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不断地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老师在讲到某一历史问题时,可以以此为情景开展的基础,利用现有的历史背景,进行角色带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踊跃探讨,自主的进行角色的分配,对问题的中心展开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还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历史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的理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的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解现代学生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技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教学的技巧,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与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课程衔接。另一方面要想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激情,从内心深处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体现高中历史文化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9):142-143.

[2]胡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133-133.

[3]张德海.构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新方法[J].电子制作,2014(13):189-189.

课改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当世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学界从汉代考课制度的历史地位、时间、方式、考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体来讲,学界对于西汉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多于东汉,客观研究多于现代借鉴,而研究汉代官吏考课制度,正是为了古为今用,因而其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其现实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汉代;官吏;考课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从历史上寻找经验和借鉴,自有政权成立以来,官吏考课就是历代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反腐倡廉程度的深入也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上寻找线索,研究古代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考课又称为考绩、考功、考效,等等,在古代社会,考课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官吏,尤其是以中下级官吏为主。即他们任官职后,中央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一个考核,并根据考核制定出未来的官位升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虽然学界有很多人认为“考课”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汉汉元帝时期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之后,如《辞源》将此京房的改革称作“考课法之始”,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只要有上下级关系的存在,就有考课法的存在。较早的传世文献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尚书》、《周礼》等传世文献中的记载留给我们一个关于“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奖惩”的史实,①世卿世禄制度被新的官僚制度替代后,对于官吏的考课制度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至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代作为古代社会许多制度的肇始和初步完善时期,研究此时期的各项制度更具意义。本文拟将近19世纪80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和评述,一来对于学界的研究做一个总结整理,二来可以从中一窥该问题的现代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综述。

学界对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总括来讲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对汉代考课制度的形成时间及历史地位的评价;二是针对考课的具体问题如考课时间、方式、考课制度发展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如京房等的研究;三是汉代考课对后世影响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此发表的成果与其他热点学术问题相比,并不是很多。很多学者将汉代官吏开课制度纳入政治制度史的范围内,如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将考课制度列入人事制度的范畴、邵德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强调了考核制度中的“上计制度具有双重性,即兼具财政监督和考核政绩两方面的功能”。陈蔚松的《汉代考选制度》虽然以选官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但对考课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考课制度的源流、层级、科目等内容。以下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论文成果总结论述之。

一、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产生及历史价值的肯定

汉代承秦而来,在吸取秦朝短祚而亡的教训之后,更加重视官吏的考课问题。对于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多数学者进行了肯定。如邓小南《汉代官吏考课制度初探》中指出“官吏考课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施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与选举制度、监察制度、法律制度等密切相关,是确保官僚机构发挥统治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太祥《秦汉政治文明建设》认为考课制度是秦汉政治文明建设中文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西汉考课制度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考课制度。具体形成于西汉的哪个阶段有一点小的争议。如邓小南《汉代官吏考课制度初探》认为“只要国家产生,君臣关系、等级关系存在,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制度或措施就会随之出现”。健全的官吏考课制度会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而形成。“战国至秦对于官吏的考课措施,构成了汉代考课制度的基础。西汉前期,就已经有了考课制度。”②还有学者认为汉元帝时,京房的“考功课吏法”是“考课法”的开始。秦学颀《京房及其考课法》详细考证了该问题。他认为京房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而非从监察的角度提出了针对郡县及以下官吏考核的措施,还涉及到了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初步表露出了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的思想。文中还提到京房的考课法条目详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下级官吏要互相监督,即将上级官吏置于下级官吏的监督之下,这是京房的创造,也是导致京房考课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后东汉王符评价京房的考课制度:“先师京君,科察考功,以遗贤俊。太平之基,必自此始,无为之化,必自此来也”。③事实也证明,京房的改革对于魏晋及后世的考课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崔波《论京房的受重用及其考功课吏法》也对京房的考课改革进行了探讨。京房的受重用是汉元帝重视儒生的结果,但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最终以京房被“弃市”而终结,说明了汉代以来一是官吏阿党势力的严重,二是在没有客观法律保障的情况下,“长官意志”是考课法难行的又一重要障碍。

二、官吏考课制度具体内容的研究

关于考课制度的内容方面,首先学者关注了考课的时间问题。李振宏《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大庭修《汉代的因功次晋升》均认为汉代每年都要对官吏政绩进行一次考核,期限是从上年十月到本年九月。随着出土简牍材料的增多,学者又进行了更详细的考证。如于振波《汉朝官吏的考课时间与方式》利用秦汉简牍和文献材料,考证汉代的考课时间“分日计、月计、四时计和岁计等多种。级别越低,受考查的次数越频繁。由下而上,依次考查,逐级汇报,形成一个颇为严格的程序”。

关于考课方式学界的认同比较一致,就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各级考核,对于地方官吏的考课要比对中央大员的考课重视得多。

于振波《汉朝官吏的考课时间与方式》考证有两种: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和上级对下级的视察、检验。下级向上级述职,主要采用簿、籍等帐目形式,为防止汇报不实而对簿籍进行查验的工作秦简中称为“效”,汉简中为“校”。

张弘、李文青《秦汉时期对地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重点探讨了对地方官吏所负责的经济类职能的考核,这也属于考课的内容。文中指出地方官吏的主要经济职责有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征收赋税、统计户口和垦田数字、兴修水利与交通等。上计制度考核的重点也是官吏的经济政绩。同时文中还提出,两汉时期,对地方官吏经济政绩分三级进行考课。一是由丞相、御史二府负责对郡国的考课;二是郡国负责对县级官吏的考课;县对下属官吏直接考课。王东洋《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认为两汉时期的考课制度当中,品行虽未正式被纳入考课标准,但已经开始出现重视品行的萌芽了。

汉武帝在位时大的改革颇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考课制度进行了完善,如颁布著名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许云钦《汉武帝治吏制度化建设探析》专文探讨了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治吏措施,如厉行考课、健全监察、完密法律、严法治吏等。并认为考课是统治者约束官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现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两汉时期,有学者认为对于地方官吏的考课要重要于对中央官吏的考课。王梅《试论两汉时期对丞相、三公的考课》中论述了因为丞相和三公的身份常伴于皇帝左右,因此他们的考课多由皇帝决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并不像地方官吏考课那样具有制度性的规定。

杨运姣、罗超群《秦汉时期官吏政绩考核制度考述》对秦汉时期官吏政绩的考核方式、时间等进行了论述,实际也是陈述的秦汉考课制度的内容。

汉代简牍资料的出现为学界研究官吏考核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如尹湾汉墓木牍中的材料有些被认为是“东海郡上计所用的底稿或副本”,④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以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为主要依据,论证了西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廖伯源的《汉代考课制度杂考》对考课层级、考课时间、考课科目等方面都进行了考据。

关于对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学界研究成果比较少。东汉时期,受皇权旁落、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的影响,察举征辟制度也开始流于形式。如河南尹田歆对外甥王谌说:“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⑤可见,被举孝廉的人大多为宦官的党羽和爪牙及其依附者。“盖其时入仕之途,惟征辟、察举二事,宦官既据权要,则征辟、察举者,无不望风迎附,非其子弟,即其亲知。”⑥把持选举权的外戚和宦官们“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⑦既然选官制度面临如此惨境,那么官吏的考课制度更是无从谈起了。在此方面有窦重山《论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一文,认为东汉官吏考课制度是其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更注重对郡国的考课,到东汉末年随着中央政权的羸弱无能,考课制度流于形式。其他专门东汉考课的论文并不多见。

另外,青海师范大学许玫硕士论文《两汉上计制度述议》对上计制度进行了综合整理。渤海大学郭恪谨的硕士论文《汉代考课制度研究》属于对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的综合研究。

三、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研究

学界对于秦汉时期官吏考课制度已经初具形制大多无非议,在安作璋、熊铁基先生的大作《秦汉官吏法研究》中已经对于官吏的考核进行了很多经典的论断。

其后,学界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来阐述汉代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如代继华《汉代职官考课制度的四点经验》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汉代职官考课制度对于后世的借鉴:秦汉时期按职务高低和权力大小各主考课事务,形成层次分明,实效显著的考课方式;将考课与监察结合起来,确保考课真实有效;将全面政绩考课与专项行政内容考课结合起来,确保考课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施行公开评议,确保透明度。

纵观学界对于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目的除了是弄清楚汉代考课制度本身的基本问题之外,还想对于当世有一些借鉴意义。从整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汉代考课制度的研究,学界更侧重于西汉而对东汉投入的精力较少,东汉在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的情况下苦撑了近二百年,期间官吏考课制度的情况更需要进行研究。而从历史中寻找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借鉴,才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动力。

注 释:

①也有学者认为,西汉因其察举与考课不分,因此没有独立的官吏考课制度。刘文瑞《我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建立于何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00年第1期)文中认为官吏考课制度酝酿于西汉,完成于隋唐.

②班固.汉书·京房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③尹湾汉墓简犊·前言[M].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④范晔.后汉书·种嵩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⑤赵翼.廿二史札记·宦官之害民[M].北京:中华书局,1963.

⑥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廖伯源.汉代考课制度杂考[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新第11期(总42期).

〔5〕安作璋.汉代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制度[J].东岳论丛,1981(3).

〔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吏法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3.

(责任编辑 孙国军)

上一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纳米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