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

2024-03-24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1篇

(一)1.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 (1) (2) (3) (1) (2) (3) (4) (5)

(二) (1) (2) (3) (4) (1) (2) (3) (4)

(三) (1) (2) (3) (1) (2) (3) (4) (5)

(四) 特级护理

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患者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制定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有完整的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一级护理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病情不稳定或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患者;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每30min巡视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每1~2h巡视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三级护理 1. 分级依据

2. 护理要点

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 分级依据

2. 护理要点

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 分级依据

2. 护理要点

1. 分级依据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 护理要点 (1) 每3h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3)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康复指导。 (1)

二、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2.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 ~10分钟到病房,阅读交接班记录,清点物品并登记。

3.交班者必须在交接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为下一班做好物品准备。执行患者床旁交接。

4.交接班过程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

5.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6.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记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和新患者,并安排护理工作。 7.病房应建立日夜班薄和医院用品损坏、遗失薄。交班人必须将患者总数、出入院、死亡、转科、手术和病危人数,新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医嘱和执行情况,送留各种检验标本数目,常用剧毒药品、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与用品是否损坏或遗失等情况,记入交班报告,向接班人交代清楚后再下班。

8.晨间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患者、核心患者病情诊断以及与护理有关的事项。

9.早晚交班时,日夜护士应详细阅读交班薄,了解患者动态,并在护士长或总责护士带领下与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床旁交班。交班者应给下一班作好必需用品的准备,以减少接班人的忙乱。 10.交接班时应做到六不交接 [1] 本岗工作不完不交接

[2] 上班为下班准备工作不完不交接。 [3] 重症患者护理不完不交接 [4] 器械、抢救物品、药品不齐不交接 [5] 工作环境不洁不交接 [6] 工作人员仪表不整洁不交接

三、查对制度 1.三查八对制度:

[1] 三查: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2] 八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批号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 护士在给口服药、注射、输液等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 给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效期、批号、有无变质、安瓿或针剂有无裂痕、标签是否清楚,如有上述情况不准使用。

[3] 摆药后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4] 易致敏药物在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限、剧”药时要经反复核对后方可使用,用后应保留安瓿并记录,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过程中,当患者提出疑问时,应及时查对后方可执行 。 3.安全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输血前、输血时必须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取血时,核对合血输血记录单上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含RH因子)、血量与血袋是否相符,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等。

3)观察血的外观,凡血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取用: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 (3) (4) (5) (6) (7) (8)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成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有无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接口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

4)输血前由二人核对合血输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

5)输血前于患者床前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 6)输血后血袋应低温保留二十四小时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四、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 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工作。

2. 参加抢救人员应保持严肃,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 3. 抢救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抢救药品、器材必须完备,做到四定,既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存放、定时清点维修。用后及时补充,班班交接。

5.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以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6. 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地记录抢救时间、用药剂量、抢救方法及患者临床表现。 7.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护理程序。 8. 严格执行交班制度,遵守各项护理程序

9. 口头医嘱执行前必须复述,待医师认可后方可执行。所用物品及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10.抢救完毕应及时清理用物,进行消毒处理。及时补充抢救药品及物品并物归原处。 11.科室进行重大抢救时,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

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

1、 根据卫生部2010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危重(病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物品清点记录。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应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完成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2、 护理文书书写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3、 护理文书书写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4、 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5、 护理文书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6、 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蓝三色水笔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

7、 简化护理记录,应结合专科特点,建立患者入院评估表及相关的高危因素评估,(如压疮、自理能力、跌倒、疼痛等评估),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治疗等关键时机,应及时记录。

8、 对于病危、大抢救等患者均需建立完整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9、 实习、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书写危重(病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若修改内容则应采用红色水笔记录在原文上方,并用双线划在修改的文字上,并注明修改日期及修改者签名。进修护士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时机情况认定后,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0、护理文书书写采用24小时制记录,除体温单外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

11、应加强对护理文书治疗监控管理

(1) 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特殊抢救患者应每天检查1次危重(病重)患者护理记录;病情稳定后至少3天检查1次。

(2) 护理部每月由质控小组对进行中的护理文书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整改对策,保证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完整。

(3) 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六、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领取、保管。

2、根据药品的种类与性质分别放置。

3、药柜清洁、药品摆放有序,药品标识清楚、规范。

4、药品无过期、沉淀、变质,无多余药物。

5、特殊及贵重药品要交接清楚,并做好记录。

6、抢救药品固定基数,存放在抢救车内,标识清楚,班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

7、精神、麻醉药品专人保管、专用处方、班班交接、登记齐全、加锁保存。医生下达医嘱及开具专用处方(淡红处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精麻药品,使用后保留空安

8、高危药品在病房不得混合存放,如高浓度的电解质制剂(10%氯化钾、高渗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醒目的标志。

9、需要冷藏的药品(如:冰干血浆、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以免影响药效。

10、对夜间、节假日的临时紧急用药应能及时从药剂部门获得。

七、安全输血制度

(一)科室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二) 取血时,护士核对医嘱持交义配血报告单至输血科取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含RH因子)、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袋外观等,准确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回。

(三)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应用专用器具放置,运送过程中勿剧烈震荡。

(四)血液取回病房后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复温后即刻输入,不得自行储血。

(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持交叉配血报告单到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含RH因子)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准确无误后,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由双入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字粘贴在病历中。

(七)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输入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禁止随意加入药物。

(八)输血起始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患者无不适,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九)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通知医生给予治疗和抢救,做好记录。并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上报输血科。如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应将余血(必要时抽取患者血样)送回输血科。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2篇

二、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使新进入医院工作的各类人员能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岗前职业教育主要内容: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情况介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医德医风教育等,培训后的测试成绩存档备案。

四、岗前培训要由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新进人员通过院方考核后方可上岗。

五、未参加集中教育的新上岗职工,要依照本制度进行自学和考核。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3篇

2、岗前培训由人事科组织,院领导、工会、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培训工作。

3、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医院基本情况,法律法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人事管理制度,计划生育相关规定,礼仪、礼节,治安、保卫等规定。

4、岗前培训结束,受培训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5、培训成绩存放职工个人技术档案。

武定县人民医院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4篇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实现员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订本规定。 一 总则

1 开展员工培训,目的在于有效开发医院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能够获得医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医院共同发展。

2 本制度中的培训是指本院员工在特定场合就某一主题进行的学习、讨论、演练等各种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的活动。 3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员工。 二 管理职责

1 人力资源部是医院的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医院员工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其他各职能部门和科室应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2 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各部门培训需求计划和医院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医院总体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督落实情况并组织考核。

3 各职能部门为医院培训的业务分管部门。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培训工作。

4 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4.1 医院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4.2 医院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4.3 对各部门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4 对培训讲师的选择、确定及协助培训。

4.5 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4.6 培训资料、报表的收集、汇总、整理及归档。 4.7 参训员工的考勤监管。 5 各部门(科室)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5.1 业务技能相关培训计划的制定。 5.2 业务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

5.3 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特别是为新员工指定带教老师,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 5.4 本部门(科室)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5.5 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的撰写和呈报。 三 培训实施

1 制定医院的培训计划前,人力资源部应对医院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医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文化建设需求。 1.2 各职能部门(科室)日常工作业务培训需求。 1.3 医院重点岗位人才培养需求。

2 员工培训的培训师分为外聘培训师和内部培训师两种,培训师由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计划共同协商确定。

2.1 内部培训师的聘用。内部培训师采取各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统一审查考核的方式进行推选。经人力资源部审查考核通过的培训师,报院领导批准后将聘为我院内部培训师。内部培训师由医院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发放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2.2 外部培训师的聘用。外部培训师的聘请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医院培训计划,采用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或自行联系的方式推选。

3 培训方式:

3.1 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本院招聘的新员工岗前院级培训,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配合。

3.2 在岗培训:由各用人部门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实施不定期的各岗位在职培训。业务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 3.3 外出培训和进修:各部门可根据部门建设实际需求,以及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具体要求,充分调研并经部门讨论决定后提出申请,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院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4 内部培训前期准备:

4.1 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必须根据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题和主要内容,确定培训师、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做好培训资料准备。

4.2 为确保培训整体效果,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事先与参训部门沟通,确保参训率达到80%以上。

4.3 培训组织实施部门拟定培训通知并下发,做好培训场地环境布置、教具借调、培训设备安装调试、通知讲师及受训人员等准备;培训师做好授课备课准备。

5 内部培训组织实施:

5.1 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组织参训人员在《培训签到表》上签到,同时发放培训相关资料。

5.2 培训组织实施部门负责人负责主持培训,向参训人员介绍培训师、培训主题及培训意义等,同时宣布培训纪律。

5.3 培训师进行现场授课,培训组织实施部门人员做好培训工作的相关记录。

6 培训期间的考勤管理:

6.1 所有参训员工自收到培训通知之日起,应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及私人事务,确保准时参加。

6.2 培训期间的所有员工上课时均应维护本院的员工形象,并自觉遵守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6.3 员工参加内部培训时,应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避免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培训记录表由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查。 6.4 员工外出进修培训时,需持经院领导签批后的《外出进修培训申请单》至人力资源部备案并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协议签订后方可外出。

6.5 员工参训期间,未向人力资源部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而未参加培训的,其培训缺勤课时将按旷工处理。 6.6 员工如因公或其他紧急事宜确实不能参训的,需至少提前办理请假手续,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交人力资源部备查。因特殊原因未能提前请假的,应到人力资源部说明原因,并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7 外派培训进修:

7.1 外派培训进修可以采取全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形式,培训费支付方式可以是公费或自费。

7.2 员工参加外派培训必须由人力资源部代表医院与其签订外派培训协议,对培训费用、培训期间薪酬待遇及培训后服务年限等有关事项进行书面约定。

7.3 员工参加全脱产或半脱产外派培训前,必须与用人部门指定的其它员工作好工作交接。

7.4 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结束后,应结合岗位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与培训相关资料一并上交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领导审阅、存档,作为培训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

7.5 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结束后,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应该由参训员工将培训内容进行整理,为同类岗位的员工进行传达和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8 员工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

8.1 培训前应了解参训员工的实际知识水平。

8.2 培训中应了解参训员工的掌握情况,以利于培训内容的调整。

8.3 每期培训结束时,组织实施部门应视实际需要分发《培训效果评估表》,供学员填写后收回,并汇总学员意见,作为以后再举办类似培训的参考。

8.4 人力资源部应对各部门评估培训的成效,定期分发“培训效果评估表”,供各部门主管填写后汇总意见,并结合实际分析评估培训的成效,做成书面报告,呈院领导审核后,分送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作为再举办培训的参考。

8.5 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可以开展培训考核,具体由培训师设置考题,组织实施部门组织参训人员积极参与。 四 培训成果的呈报

1 每期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如组织实施部门开展考核工作,讲师应将学员的考核成绩评定出来,连同试卷送人力资源部,以建立个人完善的培训资料。

2 主办单位应于每期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培训效果评估表》,送人力资源部归档。

3 每三个月,各部门应填写“培训实施结果报告”呈人力资源部,以了解该部门最近在职培训实施状况。

五 培训档案管理

1 员工培训应建立相关的资格档案,全院性的培训档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管,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培训由各职能部门保管。

2 培训档案应包括:

2.1 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培训合同、评估资料、各种表单等。

2.2 培训师的聘任、考核资料和相关培训教材、教案等。 2.3 参训员工的评估、考核资料,培训记录表等。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5篇

【找法网 医院感染】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职工培训部按培训计划组织全院职工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政策、法规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三、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四、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五、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学习或专题讲座,探讨当前医院感染发展的新动向。

六、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七、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要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讲座与学术交流,反馈医院感染监测的现状。

八、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医院核心制度岗前培训范文第6篇

(一)、为了使新聘员工能深入了解医院历史、文化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信心,培养新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尽快适应新工作、新环境,胜任未来工作,将自己的价值取向融入医院文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新聘员工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集中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合格者须补课,补课后仍不合格者医院不予聘用。

(三)、 所有新进员工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院和部门的岗前培训。

二、培训内容

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一般为二级培训,即医院级岗前培训与部门级岗前培训。

(一)、院级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文化。包括医院概况、组织机构、医院的业务或特色、医院发展前景、医院精神、经营目标与价值观念、团队建设、医院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介绍。

2、医院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及礼仪教育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教育。

3、医院管理制度。内容是人事制度;包括作息时间、休假、请假制度、晋升制度、培训制度;医院财物管理制度等其他管理制度。

4、薪酬。包括工资结构,发薪日、加班工资、支薪方式、社会保险的代扣、个人调节税的代扣等。

5、医院福利。包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医院为员工提供的其他福利。

6、安全教育。包括安全制度和程序,消防设施的正确使用,等等。

7、守密制度。内容包括守密制度及平时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员工保守医院秘密的义务。

8、部门设置。主要包括医院各部门的所在位置、主要职责、员工进出医院的通道、自行车停放点等。

9、工会。包括职能、机构设置、加入程序等。

10、院感教育。

11、医院营销、礼仪教育。

12、安全保卫、消防知识教育

(二)部门级岗前培训

1、部门岗前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确保本部门新员工完成岗前培训的全部要求,岗前培训完成后,新员工所在 部门负责人对新员工工作能力进行评价。

2、部门岗前培训的内容,由各部门自行组织安排,但

必须具备下列三项:

(1)、对新员工的要求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介绍;

(2)、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3)、实际操作技术的培训

三、培训要求

(一)、新员工应认真参加岗前培训,并填写新员工岗前培训表,个人院级及部门培训记录存放在员工个人档案中。

(二)、新员工培训完毕,将其培训成绩记录在案。院级岗前培训的资料应保存在人事科,并负责请相应部门进行定期修改。部门岗前培训资料各部门负责人统一管理,定期修改。

(三)、各部门应配合人事科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凡涉及介绍本部门职责、功能的,均应认真准备、准时到岗。

(四)、培训形式:讲座和报告、座谈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见习等。

(五)、培训考评

1、理论考试和培训效果考核的方法相结合进行考评。

2、每名参加培训人员均应写一篇学习心得,心得在分组座谈会上交流。

3、培训考评结果作为正式聘用的依据之一,对在培训中表现极差的,医院可以予以辞退。

(六)、临时工、进修生和实习生岗前培训工作由各部门

上一篇: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医院辐射安全监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