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6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阐明了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了基层环境监测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强化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作用

县级监测站是环境监测的基层单位,承担本行政区的各项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环境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环境监测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依靠科学的、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环境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综合能力建设,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作用致关重要。

1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从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健康出发,运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后果进行调查和测定,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的方向,为防治污染提供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作用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以满足环境管理需要。一是环境质量监测要全面反映本辖区内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定期上报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二是污染源监督监测,要查清污染源,掌握排污动态,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三是突发性环境预警监测,要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快速赶赴突发事故现场,实施现场监测,及时报出监测数据,为事故的处置和现场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环境监测站同时承担着环境指标考核、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状况公报、污染限期治理验收、“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环评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估、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的审定、污染事故处理及污染纠纷仲裁等多方面的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真实、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

目前,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作用在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综合分析水平、监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人才队伍、监测数据质量等亟待强化和提高。

2 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监测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利于调动力监测人员的积极性。现行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事业型的动作机制,使基层环境监测站面对环境监测的新形势、新要求,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对面成倍增加的监测工作量和新的监测任务,不加强对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的跟踪和学习,分析速度慢、周期长、灵敏度低,不愿意开展新的监测项目,监测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基层监测站面临着观念、市场、政策、人才、分配等种种难题。

(2)监测能力滞后。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仍在起步阶段。目前基层监测站的监测能力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环境监测条件简陋、手段落后,监测仪器设备陈旧、档次差、自动化程度低,监测能力不足、开展监测项目少,应急手段落后、缺少快速的、便携式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现象。

(3)人才队伍紧缺。基层监测站尤其是县级环境监测站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高水平的管理、业务人才缺乏,技术骨干频繁流失,监测分析技术人员不足。由于监测站属环保部门的下属单位,处于服从和被支配地位,又面临着事业单位的改革,部分监测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离开监测岗位,而从事行政、监察或其他工作。有的基层监测站购买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缺少行家里手,监测项目做不全,先进的仪器设备发挥不了效能;缺少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异常数据进行判断和识别的资深技术人员,制约了监测事业的长远发展。

(4)资金保障不够充足。长期以来,基层监测站一直存在的运行经费偏少的情况。目前,基层监测站运行经费尚未能按标准补给,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基层监测站想拓宽监测能力无资金,不得不用创收来弥补日常监测专业工作的费用,制约了正常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5)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不够科学规范。由于管理水平、监测能力、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来自行政的干预、利益的诱惑,导致个别基层监测站监测数据质量偏低,不够科学规范。存在监测不到位或监测方法跟不上,该监测的没有安排监测,已经开展的监测,监测项目又不全面,有的监测方法不合适,有的监测数据代表性不强的情况,影响了监测数据有准确性、可比性和科学性。

3 强化基层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完整和谐、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从法规上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依法确立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数据、监测队伍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依法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2)提高监测效能,保障环境管理需求。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监督执法提供有效证据,为环境科研提供翔实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一是要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二是要全面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污染减排工作服务;三是要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剧毒污染物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监督性监测,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依据;四是要高度重视应急监测工作,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提供数据支持。(3)强化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时刻把监测数据质量摆在监测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维护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加强全程质控、过程监督,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及时跟踪新技术、新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以准确可靠的分析判断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逐步加大对基层监测站的经费投入,要逐步加大对县级监测站投入和建设,强化监测能力建设,要全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切实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基层监测站要达到与其职责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监测能力、污染源监测能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拓宽领域和监测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能力建设,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并从根本上缓解监测工作不断增加、监测手段落后、监测人员紧张等现状,逐步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大范围、全天候监控与监视,以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公正,区域监测数据资源共享。

(5)加强监测队伍建设。一是科学合理地增加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编制、调整人员结构。二是要统筹规划,形成持续的监测人员培训制度,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术精通、结构合理的基层环境监测人员,以满足环境监管任务的需要;三是培养一批基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以满足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需要;四是加强环境监测技术骨干的培养,培养基层环境监测站业务带头人,建立有利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综合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在环境监测的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之下,也就使得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增强环境检测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环境检测的基本水平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国内整体环境检测水平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我国的环境质量势必会得到最大化的改善,并且这种环境质量水平的改善,也会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本文就加强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展开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检测水平

1环境监测工作意义

当前正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发展时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层面的重视,环境监测的结果将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依据;并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过程管理体系,保障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可追溯性,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发挥环境监测的积极作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要充分重视社会生产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间矛盾,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实施针对性管理,并要结合环境监测当中的具体问题全方们加强管理。

2強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2.1对质量控制模型进行优化升级

在建立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收集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控,进行控制维度以及系统化管理模型的构建,从而使整体管理机制的体系效度顺利升级。首先,由于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综合审定和有效管控不同采样项目的频率以及周期,并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使控制模型和管理理念在运行过程中更加有效,使采样管控机制能够与实际需求相适应,使制定的采样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保证项目进度符合标准化流程,积极促进程序化采样工作的落实,通过系统分析,保证其进一步顺应参照标准。在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标准、规范的操作,为样品的针对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保障,使管理模型更具代表性。另外,技术人员要对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积极推动质量检验机制的落实,对相关制度的完整度进行精准、严格的把控,在为数据准确性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科学性以及稳定性的实现。

2.2人员的管理

首先,我们现有的专业测试人员是相互交织的,并且有些测试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且在后期工作中一直未能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当检测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时,无法迅速且独立的解决,从而影响监测结果。因而,必须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从两方面入手。“学”和“教”。“学”指自我提升,我们的检测人员需要有不断自我提升的能力,愿意去学习以及研究,现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便捷,很多资料都是现成的,还有很多专业平台可以进行交流。“教”则是指培训,通过培训,可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其中培训又分内部培训以及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主要通过技术骨干把一些重要的、实用性强的经验和能力提炼出来,做成培训资料,让其他检测人员可以快速吸收。外部培训一般是指由相关行业的老师来进行教学,带来一些先进的、更好的经验和想法,促进人员提高技能以适应快速转型的内外部环境。其次,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提高检测水平是很重要的。检测人员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状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原始记录要清晰、准确,记录需完整,并进行严格的校对,实事求是。务必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允许弄虚作假,随意更改数据。提升责任心我们分五点。(1)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这样可以依照标准去检查其工作。(2)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使员工的工作遵循规章制度和目标。按照这个工作流程,你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3)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制度是规范性的、无生命的,没有一个监督体系是徒劳无功的。(4)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需要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人的责任不仅要受到制度的制约,还要从内部激发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如果一个员工对他的工作忠诚,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5)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设计职业发展前景。人要活在希望中,要有目标,要有动力。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通过内部培训或个人沟通,员工意识到公司是在为我的人生指明方向,从而也会增强人们的责任感。

2.3注重网络监测平台的建立

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良好实施,需要从网络监测平台建设方面加强重视,从全过程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优化,及时更新环境监测的设备以及软件等,保障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快环境质量管理的效率。网络化的环境监测平台建设,要和实际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相结合,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执行,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现代化目标实现,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充分注重,才能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4要将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实践频率进行强化

落实到环境质量全过程监测工作中,我们应当对工程实践的整个过程展开进一步的质量管理,这样对于整个工作过程的现状情况都能够展开实时监测。在整项实践活动当中,还可以使得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的强化,并且质量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得到突出。当前所进行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依赖实践工作的状态,这是因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所采用的环境监测措施在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面临一些实施困难,要保证检测水平,就必须要将这些问题详细的寻找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科学针对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处理,以此来提升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分析,环境监测过程实践运用的开展,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构建出科学化的信息平台,运用平台的力量来强化整个过程中环境监测力度,因为从信息平台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能够作为整项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参照标准,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依据这一特点,来准确判断自身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是否满足国家标准,如果发现问题也就能够及时的展开调整。

2.5不断更新检验技术

在检测过程中,运用更加优化的检测技术更利于对数据准确性的把握。而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即费时又费财,且还有可能存在干扰,进而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例如我们对阴阳离子的检测,以前我们只能针对每个离子进行一对一的实验,现在我们可以用离子色谱仪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因此,选择检测方法的核心是方法的有效性,即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行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时,应该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行系统化管控维度以及管理模型的构建,为环境监测以及质量管理的实用性提供保障。全过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人员应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使全过程质量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实现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霞飞.试论环境监测全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99(06):76+79.

[2]宋勇.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

(作者单位: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以及监测水平提升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论述后,可以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措施

前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备非常高的复杂性,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积极的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时代发展同步。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监测工作的质量对于环境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逐渐恶劣,所以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加大力度进行环境保护,这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1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具体情况

1.1环境监测管理水不高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各个地区的情况相差比较大,并且基础较为淡薄,需要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这是导致我国环境质量监测领域无法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正式因为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差比较大,使得我国整体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都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严重的限制了科技发展,对于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很多目前使用的设备与仪器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整体技术水平比较低,再加上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比较大,所以阻碍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

从当前我国的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在成立前,应该经过计量与认证,要经过国家实验室的评审通过之后才能获取相应的资质。从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来分析,体系的建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有些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依然将其放在具体的环境监测业务中。有些环境监测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认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损失,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发展。而很多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较为落后,他们只是从事简单文字记录,将文字存档以应付上级机构的检查,并没有真正落实相关工作。

1.3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素质水平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而高素质的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国家所拨付的经费也比较少。因此,很多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忽视工作质量的管理。所以需要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要转变工作态度,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升,积极的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2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要想全面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书评,提升监测水平,就要在该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充分的做好各个方面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我国各个地区都设置了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完成自己工作,要注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而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管理,要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要认识到环境监测任务与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在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从方案的设定、样品的收集与监测,到最后的报告整理都要依据目前我国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来开展工作,要全部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下去。对于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充分的重视员工思想意识的改变与提升,不能出现关注质量而忽视环境监测流程方面的情况存在,或者只是从形式方面来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任何不良的思想都会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效果较差,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任何工作都要按照要求逐步完成。

2.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要想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就应该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这是基础,也是根本。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根据国家标准和管理规定来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明确工作规范,制定出岗位工作职责,所有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序的开展自己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都达到合格的标准。环境监测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标准来实施,保证各个监测环节逐渐进行,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使得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下去。此外,还要合理的组织工作人员,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2.3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训

要想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力度进行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人员工作水平,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任何一项环境监测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都要有专业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来进行,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对于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的水平,这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条件。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环境监测管理人员水平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强人员的培训,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的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提升其素质水平,让监测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在进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该从转变思想的意识角度出发,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教育,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所有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都具备较高的责任心与工作意识,可以有序的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其次,应该积极的组织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明确奖惩制度,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提升中,切实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也能够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2.4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系统

要想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水平,就要加速能力建设,设置更多具备高标准的环境监测站点。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建立更多符合高标准的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管理政府部门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标准与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来设置环境监测站点。所有的环境监测站点从人员配置、设备布置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定等方面都要达到高标准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积极的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5加强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任何该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设备的使用,环境监测工作也是如此,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设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设备都属于高精密的仪器,对于使用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设备的管理人员充分的做好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可以正常的工作,数据精度也能够满足要求,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质量,符合时代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充分的重视该项工作,从而可以全面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我国环境保护质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小飞.如何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提升监测水平[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1)

[2] 張希宏,薛娇娆,孙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水平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8(16)

[3] 陈会阁,潘晓艳.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9(06)

[4] 赵洪兵.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07)

[5] 李琳.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化工管理.2017(34)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结合我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实际,就建立健全验收监测管理制度、全面规范的工作程序、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等问题, 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利于共同学习探讨、以求改进。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即是对项目本身及相应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进行全面的考核,又是对环保设施的处理效果、排污状况进行现场监测,同时核查各类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达到设计能力和预期效果,评价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验收监测结果应能真实地反映环保设施对建设项目产生污染的防治能力,要做好该点,项目验收监测工作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站多年来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验收监测管理制度和全面规范的工作程序。

1 验收监测管理制度

1.1 验收监测前预审查制度

源头抓起,拒绝“问题” 项目进入验收监测程序。从业务受理开始严格把关,

在相关资料(环评及批复、试生产函等)未提供完整前,特别是“试生产检查意见函”未提供的情况下不接受项目委托;重视项目验收监测前的现场踏勘过程,委派项目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或业务技术主管、总工办报告审核人员一同对项目进行环保核查,对项目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以及相应环保设施的建设、试运行等情况逐一检查,发现重大问题除及时向该项目建设单位提出整改通知,同时向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提交书面汇报,终止或延缓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

1.2 建立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制度

本站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实行全过程的项目负责人制,包括方案报告编制、现场监测人员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管理、责任承担等,保证验收监测的权威性、技术性。本站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均经过国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班”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不具备相应资格人员一律不承担项目负责人工作。

1.3 重视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三审”制度

验收监测方案、报告均实行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监测科科室负责人或业务技术主管进行一审;总工办报告审核人员进行二审;分管监测业务的副站长进行三审。三级审核有具体明确的审核内容分工,如对“验收监测内容是否全面涵盖”、“统计数据、采用量纲是否正确”、“相关评价标准是否准确”、“验收综合结论与建议是否合理”等方面给予明确判定,任何一级审核人员认为方案或报告不可行即返回项目负责人重新编制。

1.4 验收监测业务分包管理制度

本站验收监测业务一般不进行分包,需进行分包监测的业务对分包方进行严格的监测分析能力及资质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分包程序,签订分包协议。在分包方进行验收监测时项目负责人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必要时采集平行样品进行同步分析,保证分包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1.5 严格合理的验收监测时效管理制度

本站验收监测业务执行明确的分段时效管理制度,站内办公室进行相关的时效考核,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赢得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广大委托客户的好评。

2 验收监测工作程序及质量管理

2.1 验收监测工作程序

2.2 验收监测质量管理

2.2.1 强化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和审核 项目负责人充分深入建设项目现场调查资料,对项目初步设计、生产工艺进行全面了解,重点了解、分析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因子及排放规律,相应环保设施设计说明、处理原理、运行状况等资料, 同时结合相关验收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及环评批复中的要求、试生产检查函要求对项目进行逐项核查。如: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和初步设计是否一致,有何差异须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列表对照,包括工程建设规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污染防治措施等。

监测点位布设应充分反映其代表性和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按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中有关规定,根据不同行业排放污染物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此外,还应考虑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最终确定污染物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使其具有合理性、代表性、针对性,从而保证验收监测结果科学准确,为管理部门提供真实、有代表性的验收依据。

2.2.2 强化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监测站质量管理往往较侧重实验室内部质控,我们在验收监测过程中意识到这一点,实行现场与实验室内部质控措施并重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切实加强现场监测人员及分析人员的管理,并做好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掌握采样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根据《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技术。

目前我站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采样设备的清洗、校准、检查、维护;严格执行采样方法、步骤;采样频率、时段的确定与执行;样品采集效率等。现场采样注意生产工况检查;现场采样人员操作记录表格按照站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规范填写;样品按要求保存,由专人负责检查、运输、交接,在样品保存期限内尽快送达实验室,保证样品不受沾污及破损,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和分析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本站站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相关要求进行采样分析。

2.2.3 强化验收期间工况负荷监控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中第六条规定,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工况对生产负荷要求为75%以上,验收监测报告中必须明确生产负荷并附有相应的生产情况材料。

特别对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对关键生产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与环评进行核对,确认生产能力。只有在实际运行负荷达到75%以上(部分行业为80%以上)的条件下,验收监测的数据才能作为建设项目验收的依据,否则在不正常工况负荷下取得的验收监测数据将毫无意义和作用。

我站在验收监测期间,加强对建设项目生产设备、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工况负荷数据的监控,全过程中严把“生产工况负荷”关,确保建设项目在达到相关验收监测规范要求的生产工况负荷下进行验收监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发挥项目验收监测工作的真正监督作用。

2.2.4 强化对验收监测报告的质量 项目负责人统计各污染物浓度范围、均值等时,必须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处理时间的及时性、处理方法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对异常数据结合现场监测工况及环保设施是否运行正常等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客观、科学地解释所获的监测数据,不得随意剔除或生硬地将异常值参与均值统计。评价监测结果,充分注意监测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

同时验收监测报告中的环境管理检查要反映项目特性,检查结果应详细、公正。验收监测报告中须有专门章节进行列表,对照环评批复予以评述。近年来我站通过不断提高专业监测技术水平、提升监测服务质量、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即保证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也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技术监督、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的职能。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然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在此提出,以利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以求改进。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验收监测的工况监控是一大难点,我们在监测工作中往往不能准确地掌握具体的生产负荷。 加强学习,进一步了解生产原理特别是化工企业反应过程,提高综合鉴别能力;

对大型现代化企业深入控制室,实时了解生产负荷控制情况;对小型企业深入车间观察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原料领料情况、成品进库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

验收监测周期的确定。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生产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要进行几个工作周期的监测几乎是不可能的。 选取有代表性的、产污明显的时间范围进行监测,尽量做到客观准确;

除需生产企业的积极配合外,同时加强对验收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

对敏感项目进行验收监测公众意见调查。

按验收规范要求,验收现场监测工作安排在2~3天内完成,这期间企业基本上以最佳的状况接受监测和检查,所监测的结果都很好,因此并没有完全反应出企业的其实际情况;加上验收监测频次有限,且企业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故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数据只能反映当时的情况。 建设项目试生产时间较短(一般为3个月),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在设计、安装和运行阶段的问题不能马上暴露出来,应建立有效的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后评估制度”。

加强验收后的继续监测工作,如不预通知抽测或回顾性监测,对项目的环保设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引导企业合理建设、合法排污,有效遏制验收后企业的违法排污现象。

验收监测过程出现超标数据。 不能盲目对超标项目进行补测,应该全面、认真地对超标原因加以分析、查明原因,若是因偶发性事件造成超标的,可以考虑给企业一次补测机会,但监测报告中应注明超标原因及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同时要求企业提供加盖公章的书面说明作为报告附件。

若超标原因是由于处理设施设计、施工因素造成超标的,应拒绝进行补测,同时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进行书面汇报,切实做到验收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 试用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 黄玉凯.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问题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6):4-7.

[3] 李阳春. 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质量[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6):7-80.

[4] 陆烽,刘宁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3):28-30.

收稿日期:2011-10-17

作者简介:杨小元(197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是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承担着环境监测的关键性任务,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完整性以及代表性等。论文分析质量管理人员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进而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监测质量理论体系相对缺乏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对其技术应用时间不长,所以其理论体系相对缺乏。与环境监测而言,其监测质量是第一重要因素。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监测原理和监测方法,但由于监测技术应用时间比较短和相关质量管理方面研究的比较少。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没有准确系统的理论,只是局限于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但是忽略了对他们监测技术的严格要求。导致他们在平常工作易出现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监测工作的开展十分随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理论体系比较缺乏,缺乏完整系统性,直接影响管理工作者对其管理,不能及时找出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问题,使得他们给出的监测结果不清楚,监测质量不合格,不能发挥监测的作用[1]。甚至连监测对象也搞不清楚,完全就是“瞎子过河式”的监测,这就对我国环境治理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不能及时纠察其源头,反而还误导治理部门,让他们错误执行,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理论体系。

1.2 员工培训机制不完善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员工大多为非专业人士,其对环境监测质量结果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并且,由于员工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环境监测理论也难以形成。该环境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现场环境监测人员中随便挑选的,其现场监测能力较为丰富,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监测结果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觉并纠正。因其不具备管理经验,对于环境监测突发的现象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其监测效率低下。我们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相关人员应该深刻反思,提出解决办法,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1.3 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环境监测体系基本系统化、全面化。其监测质量的好坏依赖于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当下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的监测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具体监测环节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定严格质量控制标准,以防对控制准确性造成影响[2]。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又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使监测质量提高不上,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再加上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才资源库相对较为匮乏,无法为完成高质量的监测工作提供可实用人才,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1.4 管理形式不到位

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极高,并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无法顺利开展高质量管理工作。随着监测管理任务的增多,为了完成大量监测任务,他们只好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只一味追求工作的数量而忽视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监测结果不能作为治理重要的依据了,监督过程从而成为了一个空壳,也失去了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監测质量的结果不能保证真实性,监测信息的不准确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治理步伐不前行反而倒退,所以,要加强监测部门的管理形式。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已发展质量管理技术,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进行环境监测,并将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展纳入日常监测工作中,让质量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加强有效沟通,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进行。按照我国环境监测质量制度的发展速度,监测各相关部门应对理论体系加以修整,使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发展速度以指数函数形式加速超越,从而管理人员利用高质量管理理论体系表现他们自己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才能提高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

2.2 提升管理人员整体水平

环境监测质量与管理人员水平密不可分,为了提高监测的质量必须要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监测水平。因为监测对象不同,所以我们要在那些监测管理人员中进行挑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各个优点。另外,高校也需要重点培养环境监测方面相关人才,设置相关的专业与科目,加强这方面的重视,争取培养大量的管理人才,丰富我国的人才资源库。同时,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人才数量还相对匮乏,因此,相关机构可以积极引进国外的专业人员,促进我国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在岗培训,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技术研究情况,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从而保证环境有效治理。

2.3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高质量管理,因而,要顺利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监测站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位监测人员特长与不足,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管理,让监测工作有效率的进行,并且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储备上,学校重视环境监测相关科目的发展,加强相关科目的比重,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在技术方面我国还缺少技术方面专业骨干人员,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们应该招纳相关方面的人才,这样基于先进的监测技术,监测质量也能得到保障,还能提高相关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监测能力,改善我们国家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尴尬局面[3],除了这些,在提高监测人员管理素质上,应该加强培训,最好每周对他们进行一次综合测评,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监测技能。鉴于我们大多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人员多为一线调过来的人员,他们虽然有很强的监测实地经验,但是缺少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应该培养定期监测人员,努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完全掌握监测的技术和监测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上对他们进行教育,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专业综合素质上培训他们,这样他们会形成一定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培训机制,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才得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2.4 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因为监测比较复杂广泛,如果不完善管理队伍,提高他们整体质量,那么环境监测很难进行下去,即使进行监测其监测质量也令人担忧,他们提供的监测数据也缺少可靠性与准确性。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主要考虑以下人员。

2.4.1 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提升到书面上,进而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运用管理体系,使其发挥其有效性、实用性。这就要求质量负责人精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实践化,把实践能力提升理论层面,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一般来说,质量负责人都是领导地位,见多识广,信息了解比较及时,这大大便利他们和高层基层及时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会滞留问题,以便监测质量高效率提高。

2.4.2 质量管理员

质量管理员辖属于质量负责人,职责就是进行大大小小的管理,主要包括监督,协调监测实际过程的现象和问题,以及对监测结果进行确认、审查。同时要有一定技术,知道具体是怎样操作进行的,并且要十分了解管理体系,按章程办事,还要会许多为人处世技能,能够做到出现意外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还要与其他部门多多沟通,多与他们交流工作中的问题,相互配合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4.3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其直接任命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发出的执行者,直接用行动调节管理,这就要求他们清楚明确他们的职责,实事求是进行监督,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章程,进行有意义的执行工作,使每位人员各尽其职,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们也该同质量管理员一样与各部门做好及时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调节,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的过渡作用。

2.4.4 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发现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省级对其垂直管理的市、县等环境监测的质量有总体责任,所以监督员要不定期监督,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环节的内容复杂烦琐,质量监督员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他们也该了解监测各个环节,并审核技术人员监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最后重点对监测结果进行检查评估,所以质量监督员不是一般人都能担任,需要由该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专家来当监督员。另外,质量监督员要对监测过程中的薄弱漏洞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某个监测点发生变化或改动时,要及时到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挥及时解决,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增强质量检测结果可应用性。

2.5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虽然环境监测部门建立了培训机制,但是缺乏针对性,因为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缺失的肯定不同,所以应对不同监测人员进行不同的专业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必备的技能应该更加全面、系统,因而应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与时俱进,跟随现代步伐强化他们,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更便于得到员工高度认可,来更好完成他们这个角色的工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质量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因为是其更高层次的领导者,对他们的培训更加注重于管理层面,对质量管理员培训,要求没那么高了,能基本通过考核就没多大问题,一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可,质量管理员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巧,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其职务优点,做好监督,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机构职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确实还有很多不足,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改正,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保护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各部门对此应重视起来,努力纠正自身的缺点,加强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证,从本质上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把改善环境质量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在2016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6,3(20):1-10.

【2】廖德兵,林武.浅谈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5(30):53-55.

【3】湯坤,左才科,刘明阳,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2(25):401-405.

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设起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城市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水环境污染的整治。本文主要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研究和探索了其体系建设思路。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088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Zhang Honggao,Tan Yicheng,Yang Di

(Changzhou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al Testing and Prevention Center,Changzhou Jiangsu 213000,China)

Key words:Watershed;Water environment;Monitoring;Quality management;System

1 浅析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1 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需构建国家及区域质量管理控制机构,提出相关管理内容和措施,进而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如,实施质量控制考核、监测、巡查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质量监督管理活动,进而构建起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从而实现由国家统一对流域水环境实施监测质量管理与监督。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强化自我监督,不断促进监测系统质量管理相关政策、规划以及管理体制等,进而有效推进和实现质量管理稳定提升。

1.2 构建监测工作能力认定机制

构建各种类型、各级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在能力认定方面的管理机制,对认定主体及相关职责等加以明确;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监测方法、环境条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效果等全方位实施能力认定,切实提高监测机构资质准入门槛,从而全面保障各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 构建工作人员从业能力认定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还应当强化监测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及考核体系;同时制定相关培训、考核制度及规章,切实提高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从业准入门槛。

1.4 构建自我质量管理运行体系

构建各级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及质量监测管理等体系,进一步对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考核以及评价等多方责任和义务等进行有效界定;同时编制相关评价与考核措施,以全面保证监测机构得以落实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切实做好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1.5 构建质量事故预防技术支持

除上述相关体系构建外,还需制定相关质量事故责任追究等相关技术支持,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国家、地方以及行业和部门等相关职责与工作特点,以展开相关编制预防技术工作。同时还需制定相关预防行政干预技术支持,以便发生人为因素而导致监测数据受到更改及干预等时,得以对相关责任主体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确保在技术方面提供充足的依据。

2 浅析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建设

2.1 构建相关仪器设备量值溯源

以各监测项目、技术措施、性质以及场地等存在的差异为基础对相关质量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整理,深入研究与分析不同仪器设备所具有的独特计量性质;对于国家现有量值溯源体系方面的仪器设备,编制具有科学合理以及可行性的量值溯源方法他检定校准周期;而对于一些没有对其作出进一步明确的,则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科学、合理以及可行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而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以及较广适应性的仪器设备量值溯源体系。

2.2 构建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

对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在运作、维护、质量和考核等相关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并制定相關检定规程及校准措施。

2.3 构建便携式水质环境监测仪器量值溯源

对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和实验室测量设备检定校准方法作出有效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检定校准项目和误差控制限值。同时,还需对不同类型便携测定仪器原理与相关技术资料等进行收集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仪器检定校准措施,从而编制相应的检定校准项目和误差控制限值,使之逐渐形成规范。

3 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指标与评价体系建设

3.1 构建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常态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

需对已有相关质量保证及控制标准、规范等做进一步完善与资源融合,要注重对环境管理监控因子相关质量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还需结合已有仪器、人员配置等综合性考量相关先进仪器设备的监测措施,进而积极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及控制系统。

3.2 构建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

由于污染事故类型各不相同,且具有其自身特殊性,所以,要对相关应急组织保证、人员培训、仪器设备以及应急演习等展开全方位研究与探索,进而形成全面完善的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系统。

3.3 构建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监测量化质控指标及评价

结合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具体情况,实施上下级数据管理机制,研究机构对自产数据实施管理等方式,以构建量化质量控制指标与相关评价体系;深入研究与探索样品管理、处理分析以及报告等数据审核方式及有关规范,积极构建量化质量控制指标与评价技术等相关规范。

4 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物质体系

物质体系包含以上相关制度、技术、指标以及评价等体系保障内容。重点需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溶液、样品等,还需对污染物监测新方法、措施等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制定出一套具有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物质管理体系。

5 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网络体系

5.1 构建标准化资源数据库

对各方资料进行采集与整理,进而构建起多项专题资料数据库;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而研发出更多专题信息管理子系统,以便更好地对相关信息及资源进行发掘与应用。

5.2 构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标准化考试制度

以当前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机制为基本条件,与国家相关标准化考试制度相结合,制定人员持证上岗标准化考试制度,同时以相关研究结果为依据编制相关考试和证书管理等标准化系统。另外,还可以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管理系统,使之不断形成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体系。

5.3 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

以所构建的标准化资源库与考试系统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监控系统,进而实现统一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构建GIS技术空间信息查询系统,以实现对周围资源的迅速查询与调配,以便更好地做好流域水环境预警应急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江涛.浅析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92-92.

[2]贾立飞.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3):106-107.

[3]陈珏.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4):181+184.

[4]祝孔卓,申振荣,臧红霞.关于水環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08):167+169.

收稿日期:2020-07-22

作者简介:张红高(1982-),男,汉族,本科学历,环境保护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新课改下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绿色轮胎节能减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