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

2024-03-28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殿堂上的一座瑰宝,汇集着我国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长期劳作、积累沉淀出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象征。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渗入与发展下,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对其持有痴迷以及狂热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本文主要从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 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西藏》《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 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2] 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4(5):158.

[3] 张明,刘明.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课歌唱模块中的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5(17):138.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吝店镇中心小学

张亚田

二O一五年一月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缘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 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三)概念的界定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 ,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以音乐欣赏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课内、课外的学习契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成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

2、探索出符合中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

研究内容:

1、 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课堂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或模式。

2、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特征,提炼出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模式或策略。

3、 深入分析音乐欣赏课现态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课型。

4、 认真探索和实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行为,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 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听唱结合。

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欣

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 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四、 课题研究对象:小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 制定课题方案,多方论证、申报立项。

(3) 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 (4) 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1)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展开音乐教学。 (3)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 (4)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理性分析。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

(1)完善总结(课题名称) 实践研究,形成成果并推广。 (2)汇集研究资料。

(3)整理好各方面材料聘请领导与专家审议结题。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对参加研究的老师做实验前后的比较,认为,本课题已达到了研究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不仅仅是聆听参与还有节奏参与、体态参与、乐器参与、歌唱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音乐的主人。

(三)探索并验证了“五参与”的教学策略,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经过实验探索并验证了一套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五参与”的教学策略:

1、 聆听参与

聆听参与昌最主要的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的“听”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的有意识的听,每一

位学生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只有通过想象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它是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 (2)促使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情感渗透。音乐欣赏中的移情就是通过由音乐及人、由人及音乐的途径,关注音乐内涵,强化音乐的力量,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节奏参与

表现节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学生将自己对于乐曲的情绪体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

3、乐器演奏参与

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或固定节奏型,学生可以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奏。

4、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和舞蹈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的情绪与节奏,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既感到有趣又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学生的听觉、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5、歌唱的参与

“听唱结合”改变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以单一聆听音乐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耳朵听是第一感受,它仅是感官上浅层次的参与,要想真正内化感受必须引入唱,“听唱结合”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

由于教材中涉及到欣赏的内容很多,就需要我们把握教材,进行分类,融入听唱结合。

(1)声乐作品——聆听中跟唱歌词。

(2)将民歌、名曲的曲调编配歌词。如,《口哨与小狗》轻松活动的旋律我配发简单明了的歌词,让学生边唱歌边表演,孩子们乐此不疲。

(3)器乐作品——聆听中哼唱主题。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曲调简洁而富有代表性,可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哼唱,以此强化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引导,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全方面参与的活动中学习了音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乐器演奏,或合作表现歌曲,学生的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四)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经过实验,学生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对音乐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多种方式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初步养成了一定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方法。

另外,通过实验形成了自己典型的欣赏案例,书写实验方案,积累多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撰写有关科研课题的论文。

七、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积累学生们音乐鉴赏的经验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应该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在多方面去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创造者。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在音乐高考学科中,音乐基础理论小三科的比重逐年加重,随着它的重要性慢慢凸显出来,我们该如何的深入系统的学习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好理论课程也会帮助我们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我们相关的表演专业!

【关键词】音乐基础理论;小三科;高考乐理;视唱练耳

小三科即音乐基础理论:顾名思义就是由乐理、视唱和练耳构成,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考试内容,是与高考音乐表演并存的必考科目。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么样记谱、识谱、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视唱练耳则是帮助学生通过长期的系统练习,达到可以准确的听出一些包括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在内的相关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钢琴,一开始就教基本演奏技法的话,而不教授基础乐理知识的话,学生的钢琴技艺是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的,钢琴表演是需要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强大的基础的,所以先教授简单的理论知识会达到学习钢琴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普通高中音乐考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与演奏中很难掌握准确的音准、节奏等技巧,更不要提对音乐的表现力,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往往忽略的确是理论的学习。高中音乐基础理论不但是高考音乐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与其它音乐考试科目建立联系的重要支柱,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能发挥着巨大作用。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发现,音乐高考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只谈论他自己的专业,比如钢琴聲乐之类的,但是很少提及乐理,视唱练耳,只是在探讨如何学习表演类的专业,很少说到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应该如何学习。可见在很多学生眼里,高考只有吹、拉、弹、唱,可是他们却不曾想在娴熟技巧与丰富表现力的背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高考理论科目内容及对考生的要求

音乐基础理论中的乐理是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占音乐高考百分之30的比例,它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多个方面。很多考生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却因为这样而影响了整体考试的分数。

视唱练耳分别占百分之15的比例,小三科加在一起一共是百分之60的比例。视唱练耳这门学科我们知道,有的学生先天音准很好,可能后天稍加练习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可是有些学生的音乐素质整体较差,再加上讨厌学习和没有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认真态度,而影响了整个音乐的学习。其实,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和失落,只要后天勤加练习和认真,同样在音乐高考中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可见这小三科对音乐高考成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学生并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认为考试前临时突击学习,不需要长期的学习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其实不然,因为理论课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反复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并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可以完成或是达到很好的水平的。就乐理而言,需要大量的做习题,掌握每一年高考乐理考试的重点和方向,归纳总结考试题型,针对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有侧重的进行专项练习。就视唱练耳而言,要不断的模唱和培养听力,慢慢地培养出好的听音习惯和乐感,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走艺术道路不是一条高考的捷径,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现在有些高考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他们并不是从小学音乐或者是喜欢音乐,而是到了高中之后觉得厌倦了学习文化课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然后决定开始学习音乐的,这样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学校,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和狭隘的。学习音乐是需要天赋和灵气的,而且需要有文化底蕴,所以说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就来学习音乐的话,肯定也是学不好的。

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乐理学科艺术实践,乐理这门学科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认识五线谱、音符、节奏、调式关系、怎么样读谱、识谱的。但是如果 纯的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内容,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会达到记得快忘得也快的效果,没有真正的领会这门学科的实际意义。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联系起来。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是音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同一首音乐作品因为艺术处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为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艺术处理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而这一创作意图的体现往往是根据乐谱体现出来的。

对于乐谱的分析,包括对于作品中一些音乐记号的处理、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力度及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分析等,这些都是乐理这门学科作为依托的。没有强大的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是很难分析出来作曲家对于创作这个作品的真正含义的。所以说学好乐理这门学科也会带动学生们其他的表演专业的学习。一定要做到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不分家,不要把音乐理论学科孤立起来,它们是要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视唱练耳学科艺术实践,视唱是一门理论兼技法的学科,它有固定的逻辑思维模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可引申到其他学科中,它是比较灵活的。作为基本考试乐科,视唱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是具有一定技术性的。视唱的练习是需要音准作为保障的,音准是唱视唱的首要条件,其他还需要对节奏的把握,速度的要求,还有熟练程度以及技巧的掌握。所以说练习视唱不要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到属于他的方式方法,自己摸索着去唱去实践,应该主动的去找寻提高视唱成绩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去学习。对于钢琴或者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好视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表演专业的成绩。

练耳是小三科之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模唱,听辨,一点点的扎实的记住所有的音,慢慢培养音乐感,能够在高考考试中得心应手。练耳因为是笔答形式,所以还需要学生答题的速度与技巧。多做一些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因为练耳的练习是个慢功夫,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的,所以需要学生的耐心和韧劲。学好了练耳,对于钢琴、声乐,尤其是一些民族乐器,比如说古筝、二胡等专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很多高中学生不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在于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认识不够。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认识、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等几类活动。而对于目前高中大多数音乐学生来说,音乐实践的学习包括声乐、器乐技能的学习,而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也恰恰表现在对这些音乐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中。

三 、要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她)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学习知识。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能够胜任高考教学的老师来说,必须要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不断的学习,要全面系统的备课,教师必须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乐理的所有知识点全面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乐理教学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掌握知识的规律性。例如,由于产生了十二平均律从而产生了等音,由于等音的出现,在音程中有等音程,在和弦中有等和弦,在调式中有等音调。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有许多定义知识比较分散,如果将各个知识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将这些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全面的整体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学生透彻理解和深刻领会教材所阐述的原理是学好乐理课程的前提,正所谓,“理论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视唱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不断的清唱、跟唱以及模唱的,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视唱教程。练耳是需要学生长期练习的,后天的刻苦训练很是重要,教师要有方法的培养学生的乐感,渐渐地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教师在研究考试大纲的同时更应该研究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抓住高考的侧重点。要想让高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所侧重的备课,不断的充实自己,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很激烈,要想在众多佼佼者中崭露头脚,教师就需要研究高考抓住知识点,抓住核心内容,只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例如,报考不同的专业院校,所需要考核的乐理视唱练耳内容的深浅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报考的学校是音乐学院,要求肯定要比报考普通的师范类院校难一些,因为音乐学院要求学生的专业性要更强一些,针对性更强一些。而师范类院校则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专业考察范围会更加的广泛一些。报考同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对音乐基础理论的考试要求也不一样,作曲专业和理论专业的要求肯定要比声乐专业、器乐专业的要求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去向,来确定把握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更好的适应高考,让學生明确目标。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小三科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试问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培养出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和记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和钻研,那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只有让学生们真心的有兴趣的去学习,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理论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明白学习小三科的重要性,并且主动的去思考、去学习、不断地进步!

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高考,备战高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思路,加之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自如的驰骋在高考的考场上,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鹏,刘可祎,王晓娜编著.音乐基本理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李重光著.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3]杨晓,黄勇编著.乐理高考解题应试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张力,沈乐乐编著.高考乐理冲刺训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赵易山主编.音乐听力:用歌曲练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彭珮玮著.练耳基础训练有声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7]谭惠玲著.单声部视唱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郁正民主编.现代音乐课程论稿[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9]马达著.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听音乐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宜的内容,在教学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感受和体悟,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循序渐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需要静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听音乐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日常教学所需,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宜的内容,在教学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感受和体悟,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孩子喜欢音乐,从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

例如,在给学生上《清晨》一课。我想,音乐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鸣,再加上熟悉的电影、电视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体会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来思考的: 以情导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欣赏优秀电影音乐。首先,我请学生欣赏一段无声画面,请他们找一找问题,提一提建议。随后请学生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影视歌曲,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本课对影视音乐的探索之旅。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这首歌曲对情绪、气息、音色等要求都很高,而且是一首两个声部的合唱曲,因此实际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何既能让学生保持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较完整地表现歌曲呢?我是这样的设计的:

1、欣赏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段,注意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既了解、回顾了电影,也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忍不住想要唱一唱。

2、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音画结合。通过画面与歌曲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影片主人公愉快的心情。在欣赏之前我先出示了三个问题,请学生在欣赏时关注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和歌曲在影片中的作用”,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欣赏,也暗示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让他们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如果老师坚持不懈地这样引导孩子,那他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3、唱熟悉的第一乐段。

4、演唱高声部旋律。

5、学唱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不被大家熟悉,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他与高声部相比能够找到一些特点,那就是旋律的走向比较相似,节奏也基本相似,但是有两个小节的旋律走向是相反的。我请学生帮我画画旋律线,注意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找一找他们的异同。让学生观察低声部旋律,自己找到特点和规律,对唱准低声部是很有帮助的。实际的演唱效果也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6、合唱两个声部的第一个音,初听合唱的效果。

7、合唱。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1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融入人文理念的必要分析

首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人文理念与高中教育活动紧密相连,主要指一定时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与道德标准。在21世纪的今天,高中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音乐欣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创新精神。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理念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教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改革下,高中教育阶段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特别是道德情操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性的重点关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面向整体教学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采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优秀的西方音乐作品提升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让学生领略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魅力,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人文理念。

2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融入人文理念的具体策略

2.1 处理好高中音乐欣赏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音乐属于文化的一种,更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音乐艺术中包括了人类发展中的经济、历史、人文、地理与政治等多种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的特征的综合使音乐文化具备一定的人文特征。所以,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完全分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音乐教师就应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接受其他文化的渲染, 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彩云追月》欣赏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相关知识,这首乐曲是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而成的,通过竖笛与二胡轮番演奏出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形象的描绘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在《彩云追月》欣赏过程中,教师以语文写作技巧为基础,让学生在简单质朴、线条流畅的旋律中感受到彩云追月美景,并且体会作者优美的抒情技巧,分段完成,自由发展,浑然天成,乐器的轮番演奏仿佛就是云月的嬉戏,忽快忽慢,忽上忽下,情境逼真,意趣盎然。

2.2 把握好高中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的关系

高中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人文理念的培养过程,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融入人文理念,能够将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但是,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音乐欣赏只是教学形式,人文理念的融入才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的培养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教师需要将人文理念的融入建立在音乐的欣赏之上, 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时,并且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通过交流或讨论的方式研究作品中的人文理念。同时,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来说,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辽阔的草原》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接受该首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景,让学生在欣赏《辽阔的草原》这部作品时,融入内蒙古具体的人文理念,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MV,或者是浏览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图片,使音乐欣赏与人文里面相融合,从而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2.3 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理念思想

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时科学的融入人文理念,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熏陶与示范。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做好自己,在提升自己音乐专业水平的同时,自身也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理念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 学习音乐知识和加强对人文理念的运用与掌握。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技巧的掌握以及训练等,往往忽视对文化的熏陶与人文理念的培养。长期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只是学习和掌握了音乐知识的表层,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松花江上》欣赏教学时,教师需要自身对这部音乐作品有较深的认识和人文理念。《松花江上》作为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高中音乐教师应该把这些创作背景、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作用价值告诉学生,让学生把音乐欣赏与人文理念相融合,真正的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

3结语

总之,高中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塑造行为、陶冶情操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能够提升高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摘要:音乐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学目的主要是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调节与文化课的比例,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中教育中得以心情放松,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因此,为了提升高中音乐的教学效率,不少教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本文主要针对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理念作重点分析,并且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1、开放性

慕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是指不管学习者是处在什么地方, 他都不需要专门的参加入学考试, 对于人数和学习时间也是没有固定的限制的。而学习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电脑、平板或者其他一些电子设备, 连接正常的网络信号就可以来到在线课堂进行学习, 可以和世界上著名的教师和大师进行交流互动, 参与讨论, 参与他们所设置的课程。这样一来, 对于一些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学员来说, 慕课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各项基本需求, 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 而且, 慕课的资费也很节省, 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学费就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平台学习, 共同进步。所以说, 慕课的这种开放性将会给学员们带来诸多的便捷。

2、精品化

慕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供较为一流的师资团队以及精品课程, 这也是每一个学习者所希望得到的。当下的慕课的共享资源一般都是来自一些高等学府的名师以及团队, 而且他们的专业知识, 学术水平等等都是一流和知名的, 而且这些名师以及团队对于授课的规律等也是能够做到很好的把握, 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教学效率, 所以, 从这样的一个层面来说, 慕课当中所教授的课程不管是内容方面, 形式方面。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以及作业等, 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与以往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学不同, 慕课实施的是精品化教学, 一般将授课的时间控制在了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之间, 这样一来课堂教授内容就精简化了, 也更为精致了, 就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

3、碎片化

慕课所具有的碎片化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指课程设计的碎片化, 第二个是指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前面谈到, 慕课将每一节课的时间控制在了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之间, 这样将课程内容精细化, 能够抓住学习重点, 大大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慕课将课程内容进行这样的碎片化的处理, 能够使得广大学员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 达到聚精会神的状态, 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此外, 慕课对于教学的时间设置也是采取的碎片化的处理方式, 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能够自由而随意加入学习的行列, 退出后者想要严惩学习的期限也是能够进行轻松地操作的, 学习的时间变得更为灵活。

二、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慕课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当中还是处于一种兴起的势头, 发展并不完全成熟, 而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 我们对于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充耳不闻、不予关心, 但是也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我们应该将传统课堂与慕课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完善, 以此来达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完满。

1、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高校音乐教育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引导为主,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而慕课的出现实现了由“个体学习模式”转向了“团队结合模式”。这样的音乐课堂能够将具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科以及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聚在一起, 逐渐成为“新时空”中的额同学。而且, 这样一来, 学生们对于高校音乐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等都具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以及选择权, 这样真正的将学生至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优化慕课教学, 实现翻转课堂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能够实现课内分享心得体会、课外知识的传授功能, 极大的发挥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 将以往的“被动灌输”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接受”的方式。这里提出的“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并且参与学生、教师的讨论,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 在这样一个慕课到来的时代, 高校音乐教育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慕课的教学平台建设当中来, 努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善的高校音乐课程体系,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3、慕课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微视频的形式是慕课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形式, 这个微一方面体现在慕课教学时间的缩短, 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就是高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浓缩与重点的突出。慕课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左右, 内容精微而集中, 而且重点和难点也较为突出, 学生们易于把握, 而且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与思考等。这样一方面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投入更多时间在音乐教学的研究当中, 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 从而实现了“人人参与, 资源共享”的良好教学局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了解到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有着诸多的优势和特性, 能够优化当前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当然, 慕课在高校音乐课堂乃至整个教育教学, 当中的良好运用还需要广大教育界共同的努力探讨, 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加以发挥, 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近些年来, 在教育界兴起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即所谓的“慕课”, 其以一种较为全新、开放、时效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教育界的特别关注。高校音乐教学也必将适应当前的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借此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对慕课的基本概念以及特征的全面介绍, 重点从慕课对当前教学策略与途径的全面改变,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等等方面, 对慕课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做一个全面、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慕课,高校音乐,教学,策略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美.试论慕课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课堂创新[D].陕西师范大学, 2014.6 (1) .

[2] 姜辉.新课程背景下慕课在高校音乐教学的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15.7 (3) .

[3] 赵艳波.慕课时代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14 (10) .

[4] 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4 (7) .

[5] 姚佳俊.慕课来袭, 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启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1) .

[6] 张红艳.慕课及慕课引发的教育变革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2) .

上一篇:医疗保险至少交多少年范文下一篇:医疗器械自查报告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