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6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ESP 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 四段教学法 油气储运

1 ESP教学研究

1.1 ESP的起源和发展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二战后期美国经济崛起,大批欧洲的科学家集中到美国,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科学研究的进展,英语成为国际上技术交流的通用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各国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ESP教学也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早期,石油危机的出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石油危机。危机使得西方国家的钱财和知识大量流入石油富足的国家,英语也成为了这些科技领域的通用中介语言。新技术普及的需要,语言从语言形式的研究转向语言使用的要求,学习者自身需要的要求都大大推动了ESP的教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ESP教学在中国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发展起来。许多高校英语专业增设专业倾向性的课程,如商贸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等。同时很多高校非英语专业除了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外,还增开与其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如工科学生增开材料英语、建筑英语、石油英语、油气储运英语等。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ESP定名为“专业英语”,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和协助”,正式认定和确立ESP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

1.2 ESP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在我国有一段时间也把它叫做“科技英语”或“学术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也叫基础英语)与ESP存在很大差异。通用英语以语法词汇为核心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掌握各自《大纲》规定的词汇量,打下扎实的基础,应对各种考试。考试题型也都是围绕着听力、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直至四六级,甚至英语专业的八级,考研、托福等更高级的考试,试题除了用词更生僻,语法更晦涩之外,题型没有任何变化。ESP的句法结构、篇章框架和表达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各专业都有自己大量的专门用语和专门词汇,即使是所谓的共核词汇,也有自己严格的定义和确切的内涵。同一个词不仅和普通用途英语中的意义不同,就是在不同学科中其词义也大不相同。要看懂原文的专业文献,吃透原文的专业教材,靠普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相关专业扎实而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正是专业英语课原则上有专业教师承担的主要原因。ESP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与EGP有很大不同,除了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继续提高英语水平。也为学生上双语课或用英语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上做好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如学术口头和书面交流;能用英语参加讨论,会提问并能回答问题,能脱离讲稿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予以评论;能借助英语在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开展工作;能独立阅读科研文献,以较快的速度汲取要点并予以综合分析;能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理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的参考文献;能撰写规范的工作报告、文章摘要和学术论文;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等。当今世界,英语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工科院校毕业生中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會的青睐。有些用人单位在和毕业生签订工作合同时,已经明确要求要选择专业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这也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因此,ESP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ESP教学理论的研究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途径。

2 ESP教学方法及其对油气储运专业英语的指导意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ESP的教学研究发展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五个阶段:(1)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研究不同领域英语文献的语法和词汇特点;(2)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研究句子如何组成段落和篇章,注重修辞;(3)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重点研究学习者的不同目标情景,分析不同情景的语言特点;(4)技巧和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该阶段关注的不再是语言本身,而是更深层次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5)以学习为中心(student center),强调教学中既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要考虑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本身的学习要求,只有结合各方面因素,才可能达到学好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

国外ESP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实行的ESP教学法主要有三种:

(1)语域分析教学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英语的语法、词汇和格式等方面都会有独特的特点。语域(register)能决定语言环境和语言内涵,围绕ESP的语域展开分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知ESP的一些专门规律。语域决定语义,即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某些单词的含义。语域分析教学法的最大局限性是仅仅注意句子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语篇分析教学法为了克服语域分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局限性,ESP教学界又采纳了语篇分析法。语域分析的研究中心是句子层面,重点是语法,语篇分析教学法则把注意力转向句子层外,研究句子怎样构成语篇,从而产生意义。英语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一个自然段一般有三到四个句子,是解释、说明、补充主题句的语句。理解了语篇的结构,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它所表达的专业内容。在实践中,语篇分析法的研究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些研究并不能直接满足学习者的某些迫切需要,如:发表科研文章,实验报告等。事实上,学会句型并不能使学习者在交际中应用这些句型,学会语篇修辞模式也不一定能使他们在交际中会使用这些模式。因此,ESP教学还要从文章作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在写作过程中是怎样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意思的。

(3)体裁分析教学法。体裁分析的着重点在于促进ESP教学。Swales(1990)提出了许多体裁写作法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形式;Davis(1998)编写了一部基于体裁的大纲,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分辨、分析他们课程学习中要阅读或写作的各类语篇体裁。在多年的油气储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按照ESP教学研究发展的阶段,以体裁分析法为基础,灵活地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提出ESP“四段教学法”,在油气储运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改革。

3.1 课堂教学方法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四段教学法”,即把64学时的课时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配的教学时间可以根据学生通用英语的基础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灵活调整。每段的教学重点不同,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从EGP的学习模式过渡到ESP的学习模式中,逐渐掌握专业英语的使用规范,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等。课堂教学“四段教学法”是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的渐进过程,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同时,“四段教学法”也适用于其他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第一阶段重点讲词汇、句型、句子结构、语言技巧。在经过通用英语多年的训练和学习之后,在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比如,词汇和语法等的获知,以及听、说、读、写、译等的基础上,学会专业词汇,包括普通英语词汇的转译,即把普通词汇理解并翻译成符合专业语言环境的准确的含义。如:well一词在油气储运专业英语中表示的是(油、气)井,fire指的是防火等,基本不翻译其它含义;熟悉缩写词的翻译和使用,如DEG(三甘醇,常用的天然气脱水用液体干燥剂)、LNG(液化天然气)、psi(磅/英寸2,英制压力单位,常见于API规范及英文原版文章中)与大气压之间的转换关系等。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长句、难句,讲解常用的、有代表性的专业英语句型,如there be…句型、被动语态、强调句型等等。和EGP相比,ESP句型和语法简单很多,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熟练的、经常的使用这些句型用英语说和写。第二阶段偏重于语篇分析教学,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汇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语义,给出恰当的翻译。增加对专业知识的介绍,因为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悉了专业英语的句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模仿句型,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第三阶段要了解文章体裁,科技文章大多是说明文,每个段落有其说明文的特点,会用大量的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式,逻辑清楚的表述科学概念,工艺技术和工艺过程等,让学生学会用体裁分析法模仿文章结构写些简短的段落或文章。第四阶段重点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应用任务型、案例型教学法可以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进行交流和分享观点的机会。布置一项综合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要多人合作、分担责任合作完成,并用英语口头表述、文字表述项目的完成情况。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总结评估,参与讨论,并把任务完成情况记入期末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课前、课间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放一些专业英语听力资料,如储运专业英语科技视频等磨练学生耳朵,并引导学生课下多读,多听。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用英语提问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句子来回答之外,还用课外作业的方式,指点学生如何检索英语专业文章,并具体布置学生查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汉语文献,如石油储运行业标准规范等,让学生翻译其中的专业词和代表性句子,锻炼写作能力。

3.2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udley 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五种角色:(l)他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2)他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course designer and materials provider);(3)他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4)他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5)他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

要做到上述几点,專业英语教师要不间断的接受英语培训、自主学习,用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身能力。

3.3 教材的编写

目前的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选用英语原版并加汉语注解,课后有全篇译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汉语译文依赖性很强,不肯自己翻译理解文章,简单的看看课后的译文了事,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翻译技巧,不利于加强对专业词汇专业句型结构的理解。而且,查阅英语科技文献,登陆英语网站,在国外的期刊杂志上投稿等实际应用中,是没有汉语注解语言环境的,从国际通用性的原则考虑,英语原版不加汉语注解的文章更有利于客观上创造英语学习的条件,通过改变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水平。

新版油气储运英语教材正是在这一改革思想的基础上编写的。

参考文献

[1] 罗晓黎.ESP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12-114.

[2]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4-27.

[3] 崔朝晖,刘成萍.“EGP+ESP”模式在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必要性[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4):92-95.

[4] 张艳.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92-95.

[5] 陈艳芳.ESP理论指导下的法律英语教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156-158.

[6]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了ESP课程教学,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授课老师为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还要合理设置课程时间,选择课程内容并构建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

关键词: ESP教学策略 课程定位 课程设置 课程评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各领域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对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为此,高校的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ESP(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的重心应转向ESP教学。

一、ESP教学研究现状

ESP教学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ESP在教学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罗马尼亚和新加坡等国,大学中的EGP(普通英语)课程只针对那些英语较差的学生,其他学生则在整个大学阶段只学习ESP课程,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大学共同建立了探讨ESP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业电子期刊。国内ESP教学研究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从事ESP教学领域研究的是杨惠中。20世纪90年代,梁俭,程世禄等向国内介绍推广了ESP教学理念。汪家丽、瞿云华等开始关注ESP教学中的方法问题。进入新世纪,ESP教学实践广泛开展,推动了ESP教学研究的全面扩展和深入。但国内ESP教学研究仍较少对ESP教学的个案进行研究,而ESP教学又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材使用混乱、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组织松散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ESP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直接关系ESP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及任课教师的安排。目前,各大高校关于ESP课程的定位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院校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有的定位为专业课。如果将其定位为专业课,则通常安排各院系的专业教师来上课。笔者认为,ESP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学内容应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以传授专业知识为辅,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实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ESP课程应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由英语教师授课。

三、课程教学策略

1.教学时间设置

由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一般,大部分尚未达到全国英语四级水平,因此该类院校不可能大一时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当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即达到大学英语的“一般要求”后,可以对他们进行较高要求的教学,即ESP教学。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三、四学期进行。

2.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因此ESP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来分级别、分层次进行。ESP教学可分为必选课和选修课,其中第三学期开设的ESP课程为必修课,第四学期开设的则为选修课。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ESP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组,即经管文组、水土木组、机电信组。ESP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自身的需求为依据,开设一些适合面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经管文组可开设中级口译、经贸英语阅读、新闻广告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水土木组可开设工程英语翻译与技巧、环境工程英语阅读、土木工程英语阅读、水利工程英语阅读、实用英语写作等,而机电信组则可开设工程英语翻译与技巧、计算机英语阅读、电子英语阅读、机械英语阅读、实用英语写作等。学习一些ESP课程,可为学生自然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模式

ES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在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应如何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领域的新专家。因此,ESP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但传统语言课的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做到与实际专业场景的一致。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手段贯彻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ESP课程应采取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其掌握其工作岗位需具备的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设翻译工作实验室,通过引进翻译软件和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录入翻译资料,形成丰富的翻译资料库,为ESP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为ESP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轨的翻译实践平台,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此外,翻译工作实验室还可承接翻译任务,以最直接的形式与市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4.课程评价体系

由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的设置不尽相同,因此还未建立起完整的ESP评估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在考核方式上,各院校、各专业甚至各教师都各自为政,考试内容有些以翻译为主,有些以阅读理解,考试形式有些闭卷,有些开卷,基本采取一些较为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构建注重过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评价改进教师教学。形成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自主学习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等纳入考评范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有效进行ESP学习。终结性评价可采用与课程相关的笔试、与岗位相关的情景口试、听力测试等形式,将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平时成绩可占30%,听力与口语考试占30%,期末笔试占40%,这样有助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力度。

5.师资培训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ESP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目前,高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以前的普通英语授课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是在转向ESP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存在着对学生的专业领域缺乏了解,专业水平不高,对该专业的语体特点不熟悉等问题,很难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使ESP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效提升ESP师资水平成了当下的紧迫任务。学校应定期安排ESP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旁听专业课程;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ESP教学经验;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课;组织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利用寒暑假,安排ESP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积累教学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不断促进ESP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结语

ESP教学与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ESP在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ESP课程教学,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由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合理设置课程时间,选择课程内容,并制定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

[3]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4]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5]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0年度课题“水利土木类专门用途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编号:JXJG-10-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笔者通过对ESP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三结合”的高职ESP教学模式, 即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 学习情景与职业情景相结合。该模式在我院进行实验,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高职ESP教学模式的内容

1.1 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ESP教学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 如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工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二是语言内容, 如语音、语法、词汇, 功能意念, 语言技巧等。因此, 它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或仅仅学习语言知识, 而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语言知识, 培养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使用能力。这与高职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标不谋而合。此外, 从孤立、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 也是外语教学的趋势。事实证明, 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 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纯粹地学习语言的方式高。

1.2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 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语言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 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质量。在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的同时, 又不能忽视知识的学习。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 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 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之中去。

训练五项语言技能时, 应注意练习形式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 避免单调的重复。这五项技能的训练不应是割裂开的, 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如将听和说结合在一起训练, 将读和写结合在一起训练, 读和说结合在一起训练。而译则可是口译也可是笔译, 因此可以组成听、说、译的练习, 也可组成读、写、译的练习。组合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 进行交际训练时, 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 教学内容通常以下列形式出现:

结构, 指以语法和句型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功能, 指以交际为目的, 以请求、拒绝、命令、解释、描写等功能语句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主题, 指以交际所围绕的主题, 如健康、购物、旅游、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情景, 指以交际环境、场所, 如在银行、邮局、图书馆, 听广播、打电话、看电影等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内容;

技能, 指以语言技能, 如听、说、读、写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任务或活动, 指以交际活动, 如安排约见、参加面试、接待来宾、处理订单、索赔理赔、处理函电等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两种或多种形式的综合形式, 以扬长避短, 收到高效实用的效果。常见的有结构+情景, 功能+任务, 结构+功能, 功能+技巧, 主题+结构等。

由于各个专业根据其具体情况可能会有特殊要求。因此, ESP教学在强调五项技能的同时, 要根据具体专业及其特殊要求, 强化某项技能。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应重视这种特殊要求, 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 计算机英语, 应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 酒店英语和旅游英语则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3 学习情景与职业情景相结合

语言的应用受语言的使用场合和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制约。没有语言的使用场合, 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很难确定语言单位的交际功能, 语言单位就很难充分起到交际作用。因此, 在语言交际中, 重要的不是说什么, 而是谁对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了什么和为什么要那样说。而要使学生学会在恰当的场合说出恰当语句, 就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ESP教学与特定的职业和活动有关, 因此, ESP教学应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放在特定的职业情景中进行。

2 高职ESP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Warm-up: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话题、问题、任务抛给学生, 也可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结果做一汇报,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总之新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带、讲故事、听写、提问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该环节中, 还应预先将主题内容中可能出现的“拦路虎”扫清, 为主题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Learning&process:导入主题内容后, 要进行语言输入, 即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小组学习或自学, 然后通过合作学习, 对学习内容加以处理、消化, 最终解决给定的问题或任务。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可以使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的某些技能得到训练和发展。问题或任务可以是在情景、主题或功能语句中完成。

Presentation:在语言的输入、加工、处理后, 是语言输出, 即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进行评价, 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成果展示可以是口头形式的, 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

Amending&Consolidating:成果展示之后, 应再次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学习。

3 高职ESP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该教学模式使用的评价方式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取多标准、多主体、多过程、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单项评价是根据专业有侧重点地考核学生某项技能。如计算机英语应该侧重阅读能力的考核, 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应侧重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而综合评价是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态度。多标准指成绩的考评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以唯一的尺度和标准进行考核。多过程是对学生在学期前、学期中、学期后的学习与表现的考核, 以及在不同类型活动中的表现的考核。多主体的评价, 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多形式, 即考核不仅仅是笔试, 还可以是口试、办小报或学生自己出卷子互相考。这样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具有诊断性、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 也具有教学的诊断性, 有利于教师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 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技交流等领域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这一发展趋势对高职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英语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改革英语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富有特色的ESP教学等途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自身的竞争力。

摘要: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 采取何种模式, 如何运用模式, 实现教学目标, 一直是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同行们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通过对ESP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三结合”的高职ESP教学模式, 即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 学习情景与职业情景相结合。希望在新的ESP教学模式下, 真正做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突出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堂教学中, 切实以学生为中心, 做到围绕“学”来设计“教”, 以“教”促“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关键词:ESP,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 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程世禄.ESP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

[5] 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6] 张国扬.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7] 郑萍.ESP理论与我院英语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是指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ESP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它把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两者相结合, 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与学习者相关的职业方向和周围环境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为一体, 职业生活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ESP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1作为专业英语公共课程, 通过《海军英语》课程的学习, 海军学员掌握海军通用术语和专门表达方式, 进一步巩固和拓宽英语知识与技能, 提高用英语从事海军通用职业信息的口语和笔语交流能力, 为更深层次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从《海军英语》课程的课程标准来看, 用ESP外语教学理论指导, 可以为当代海军军官开辟更加实用和高效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海军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海军学员在海军职业领域内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力和口笔语沟通能力, 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海军军事装备、业务沟通、文献阅读、文件处理等知识) 、又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听、说、读、写、译) 和较好的军事英语素养 (前两者的结合) 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讲, 海军学员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要求

沿用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的思路, 首先界定专业人士在专业交际情境中所需调用的各种能力。这

些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ESP语言能力、语境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在专业交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海军英语》课程在这几个方面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以英语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 因此基本的语言功底训练便首当其冲。首先, 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听懂英语授课, 能基本听懂与课文内容相近, 篇幅较长的, 用英语正常语速讲授的海军专业讲座或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第二, 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展开讨论, 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 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 表达思想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第三, 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读懂英文版海军一般题材文章, 能基本读懂海军综述性文献。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第四, 在书面表达能力上, 要求学员能写海军一般性题材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海军职业相关的英语摘要、报告和论文, 结构基本完整、内容较为丰富, 文理通顺。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能。第五, 翻译能力方面要求学员能借助词典对海军一般题材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译文基本通顺、达意。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除此之外, 在词汇量的积累上, 推荐海军学员在巩固基础阶段所学词汇量的基础上, 掌握海军职业通用术语1000个以上 (含复合词) 。

(二) 知识技能获得的方法层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拟采用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个体参与、小组协作和实践演练三方面。第一, 通过完成课前预留研究课题、讨论题、思考题, 参与课堂互动, 完成练习等教学活动, 掌握海军军兵种知识、武器技术装备及主要学科常识, 并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该部分属于个体参与课堂活动范畴。第二, 通过参与小组活动, 搜集与查阅资料, 讨论解决方案, 写出小组研究小结、发言提纲 (或发言稿) , 并进行课堂发言与辩论等教学活动, 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 并分享协作学习效果此类活动属于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第三, 通过参加外事活动、与外军学员座谈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体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项活动属于更高要求的内容, 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应用能力, 可谓是输出驱动学习法的实践演练验证。最后, 通过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学习过程, 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课外的活动固化为海军学员自身的学习习惯养成, 为海军培养具有国际化综合素养的现代军事人才。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层面

该层面是从人文精神的升华角度提出的更改要求, 也是任何一门人文学科, 包括大学英语和军事专业英语等知识传递的最高境界。具体来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拓宽眼界, 了解先进国家海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有选择地吸收外军的先进理念和战术技术知识, 增强对我海军的理解和热爱, 坚定为海军事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同时通过对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理念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形成鉴别能力,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ESP教学理论中, 强调专门用途英语的社会性, 因此培养海军军官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也是必修科目之一。

三、ESP理论与《海军英语》课程的交集

(一) 《海军英语》与通用英语的衔接

根据《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安排在生长军官大学第五学期开课。海军生长军官同地方大学的学制设置一样, 四年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海军院校的大一新生后, 开始接触大学英语课程, 第一至第三学期, 学习通用英语, 学时安排为50, 60, 50。第四学期开始学习通用军事英语, 第五学期学习《海军英语》。通过前三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 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储备, 具备了学期军事英语的能力。第四学期开设通用军事英语, 一方面为了让学员能够逐渐适应大学英语与军事英语的过渡, 另一方面, 通用的军事英语在词汇、知识等方面, 不是非常专业或者生僻, 会让学员有平稳而有序地过渡到《海军英语》的学习。

作为海军学员, 一定要了解有关海军军事方面的知识, 并且能够用英语去传递知识。而ESP正是以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目标, 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ESP与通用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需求的认识上, 普通语言学家们重视语言描述, 而ESP专家们则强调实际使用语言的知识范围和能力, 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有规则的符号系统, 也是一个动态的资源,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 也有对语言使用的实践行为。从理论基础上看,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是应用语言学项下的重要分支, 以服务于不同职业活动内容为目标, 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目的性于一身, 为广大从业人员所认同和接受, 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3 (同1)

(二) 信息的传递与语言技能的培养

信息的传递可以说是ESP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 在此过程中强调以信息传授为目的, 以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使用 (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 为手段, 有效地将两者结合, 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海军英语》课程的第一章《海军组织编制与使命》 (Navy, Organizations and Missions) 为例, 具体分析传递信息和培养语言技能。该章节的特点是以英语说明文形式概述海军组织编制及使命等基本知识。

重点要求学员了解上述主要内容的英文表达, 各个部分的关键词汇, 在表达方式、词汇选择、句式选取上与通用英语的异同。此外训练学员通过选择专业领域的词义, 达到准确翻译相关专业表达。此外在写作方面, 要求学员仔细观察课文中句型的选取, 知道军事英语语言的特点是简洁、严谨、正式, 避免口语化和非正式问题的使用。难点是术语的记忆, 常见编制机构的名称, 并能熟练流利地使用英语语言介绍海军组织编制与使命的概况。表达定义的表达、分类说明、职责目的、时间顺序、能力要求、发展过程、体系与层次、辖区与使命等功能意念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便是本章节学习的关键点。为了达到以上要求, 教学活动的安排、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 要求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环环相扣, 统筹协调, 互为补充。课前老师需要布置单元重点学习内容和研讨课题, 学员学习小组分工合作, 查找资料、阅读和讨论、拟定课堂报告提纲和内容;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 学员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组织课堂讨论, 老师适时点评反馈, 并通过补充、归纳、提升等方法加大语言输入与输出量;课后要求学员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巩固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可以选取语法翻译法、听说领先法、认知法、交际法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科根据情况选择任务式、功能式、情景式、交际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三) 考核评价

为充分体现ESP教学理论的实践, 《海军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各个章节中与主题、功能意念和海军术语相关的词汇、听说读写译能力, 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考核, 还有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根据学员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小组研讨、课堂发言、期中考试与完成作业任务的情况, 评定出他们的平时成绩, 也是对整个《海军英语》课程学习过程的鉴定。学期末课程结束时, 组织学员参加期末闭卷考试, 一方面检测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测试读、写、译的功底。

四、实践中的挑战

有学者提出ESP教学研究存在几个亟待关注的领域, 在《海军英语》课程中同样不容忽视。首先要处理好《海军英语》教学中的军事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培养的关系。在ESP教学中, 究竟是学科知识传授比语言技能培养重要, 还是正好相反, 或者能不能笼统地说二者同等重要。4这些问题如果在《海军英语》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的开展都需要提前预计可能面临的挑战。海军学员在第五学期已经接受了语言基本技能提高的授课, 根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的观察与询问, 他们期待能够接触到与他们职业相关的军事知识, 因此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主观学习的意愿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海军英语》以传授专业军事知识为主要目的, 开展课堂活动, 同时兼顾语言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需求与学习者渴望的基础上, 获得专业学科知识, 在成就感的滋养下培养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提高综合的军事英语语言使用能力。

第二大挑战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 (军校的师生称呼为教员和学员) 。《海军英语》的课堂采用“双主联动”的教学模式, 即教员处于主导地位, 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活动就像一个“旅游团”的行程安排, 教员是“导游”, 引导“游客” (学员) “参观” (参与各种课堂活动) , 必要时做详细的介绍, 需要时让学员欣赏、吸收、学习。教员处于中心地位, 有绝对的权威。学员可以在“旅途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沿途风景美不美, 虽然需要导游引导, 但真正体验美的, 是游客自己, 而不在于导游是否讲的天花乱坠。

因此在《海军英语》课堂教学中, 作为“导游”的教员应是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激励者、参与者, 课后的研究者和评价者。作为“游客”的学员则应是课堂的主角、合作者、信息吸收者、知识欣赏者、真正的受益者。这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也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 教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 还要具备丰满的军事知识储备, 才能在预期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语

目前国内的ESP研究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三重三轻的极端化倾向: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 轻ESP教学中某一专题的研究;重经验介绍, 轻理论研究;重思辨式的争鸣, 轻实证研究。理论上存在的层层障碍, 让ESP在实践中成为颇有争议的聚焦。但《海军英语》课程在定位高、任务重的背景下, 承担着培养海军军官综合军事应用能力的责任, 教员与学员都在较高的平台上朝着身负的使命努力前行。因此, ESP教学理论的高标准, 与《海军英语》课程产生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的共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困难肯定在所难免, 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海军英语》课程将会成为ESP教学理论实践的领域。

摘要: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该课程的开课时机, 分析了《海军英语》与通用英语的恰当衔接, 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同步培养海军学员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 为了较高的教学目标预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 教员与学员的角色分配等问题, 会为课堂实践带来诸多挑战, 因此在挑战中制定应对方案, 让ESP教学理论在《海军英语》课堂上曲折前行。

关键词:ESP,《海军英语》,教员与海军学员,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坚承, 陈恒汉.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群建构:以ESP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4) :154-156.

[2] 严玲, 侯福莉.论ESP评估中的争议问题[J].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7 (5) :64-68.

[3] 沈小涛.ESP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理论, 2006 (9) :46-59.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内的一个阶段,是基础英语教学的自然延伸,其目的是传授相关职场英语知识与技能,注重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或流程的联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 根据ESP课程体系理论,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理论,专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类别,其教学应符合学生、行业及企业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从ESP课程体系理论出发,探索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1ESP专业用途英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主要通用语言,为了满足各类人员学习英语的需要,ESP专业用途英语便应运而生。 专业用途英语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Hutchinson和Waters对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两个概念进行过阐述,学习需求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语言能力的经历,目标需求指学习者想要实现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准[3]。 在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时,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专业与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过程,关系到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对于学习者目标需求的分析是要找出学习者最终实现的语言能力和行业对其需求是否吻合,关系着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 自然, 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务必考虑到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的影响。

2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现状

自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首次明确提出行业英语教学的概念后,各高职院校陆续加大对专业英语的投入。 如在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各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中,几乎各专业在进入大二的专业课学习后, 相继开设有专业英语这门课程, 如商务英语、机电英语、航空英语等等。 但是,从抽样中也可看出,各院校的所有专业英语课程均属于考查课,高职三年只有为期一学期约36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式较为随意,一般就是由任课教师命题考试或者开卷考试,可以说没有统一的高职层面的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总结起来,现有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2.1评价内容重知识的记忆

在调研中发现,高职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来核算,平时成绩主要是上课出勤、单词听写和平时作业,期末成绩更多的是笔试,考察学生单词的记忆、专业文章的理解和专业句子的翻译。

2.2评价主体、方法和过程单一

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 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个体差异性。 评价更多的是关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对结果的关注,从调查中发现现有的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考察、对学习过程的考虑。

2.3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功能缺失

在对海河教育园区多所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 各专业英语的课程建设大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目的更多地为了结课而例行公事,这不符合教学评价为教与学提供反馈、促进学习效果的目的,更是与为了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4]”的教学评价目的相违背 。

因此,专业英语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教学效果较不理想, 导致在高职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不能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学生就业后专业英语还需复训,如虽然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航空专业虽在校期间为学生开设了航空专业英语,但实际教学后学生很难达到各航空公司的实际要求,因此每家航空公司都会对新进员工进行空中乘务英语复训[5]。

3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前提。 根据《课程要求》关于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ESP课程体系建构理论,专业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主客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

3.1构建全面的评价内容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考试进行, 强调以成绩为标准的教学考核,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往往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之后进行。 作为以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 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行业交际能力的专业性技能人才。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是对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 更强调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职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专业背景、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6]。 更进一步讲,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检测学生的语言技能情况,更涵盖学生的道德行为认知等全部品质。

通过对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评价由重语言知识评价转向重实际运用评价,强调实践评价,突出学生对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保证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与社会应用零距离对接。

3.2构建多元的评价主体

现有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随意性强, 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教师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唯一评价主体,而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一般处于被评价的地位。 根据ESP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理论, 专业英语的学习是通过分析学生现有能力与学习目标的差距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专业英语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信息搜集过程,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故专业英语的教学评价应是双向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论评价者或被评价者,不论教师或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老师与学生双向评价,在学习活动中开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ESP理论强调学习者结合社会行业需求提高英语的语用能力,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因此,高职专业英语的评价主体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也应包括行业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评价, 根据社会行业需求改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培养出具备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3.3构建多样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量化的分数、 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合作与沟通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而ESP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是为了日后社会行业中的运用,因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习需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构建多样的评价方式是提高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知识、技能、情感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语言能力的构成是多维度的,语言的学习是动态性和复杂性的[7],因此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注重阶段性动态考核,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不同时段对学生实施准备性、 形成性、诊断性及反馈总结性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与不足, 找出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根据多元化主体评价的特点,在重动态评价的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习档案袋、实践考核等多种方式相互配合,在不同时段对不同个体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各主客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进步,以实现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纵性。

3.4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条件。 根据ESP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理论,通过调研学生学习现状与能力和社会行业需求的差距, 制定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是构建高职专业英语系统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 评价标准应具体、目的明确,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制定出相应的评价表,进行相应的等级描述, 使老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可有效地避免评价时的主观臆断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科学。

4结语

目前, 构建科学系统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由单一评价内容扩展为全面发展的、丰富的评价内容,由单一的评价主体发展为涵盖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由重终结性的静态评价方式转向重过程的动态评价, 由模糊的主观评价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使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科学化、规范化,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 具有职业英语运用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性人才。

摘要:结合现有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在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理论的引导下,本文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四方面初步探究了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以使科学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岗位英语运用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性人才。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 相关知识点缺漏的问题,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是时间有限并且难以开展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并且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就是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以至于上课充满焦虑的情绪。为解决此问题, 我院尝试倡导通过蓝墨云和职教云平台等开展微课、慕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从而引入翻转课堂模式, 对于大面积入学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ESP教学前, 先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向相关知识薄弱或缺失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视频等学习资料, 供其自主选择学习, 探索解决对不同英语基础水平高职学生上课和教学困难的问题, 也为加快EGP向ESP课程教学的转换与衔接做铺垫。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 其与传统课堂相比较, 颠倒课内课外时间, 由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则负责督促和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建构的学习方式模型。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 浏览课件及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预习并参与小组讨论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 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资料还提供在线辅导。第二阶段知识的“内化优化”则是通过学生在课堂合作完成具体任务而老师则给与有效辅导互动交流来实现。课堂上学生需呈现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补充并与每位学生进行交流。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和流程较传统课堂模式有“学在先, 学为主;教在后, 教为辅”的特点。可以说翻转课堂就是教学流程改革所带来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真正的翻转课堂要具备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课视频和学习平台来支持学生学习, 环境要素指翻转课堂需要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以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三、翻转课堂翻转的内容

(一) 教育目的理念的翻转

高职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其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因此高职的ESP教学也须突出职业性和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强调学生的应试分数不同, 翻转课堂实践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 并且课堂知识内化优化的过程又提升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现“成绩能力与素质齐飞”。

(二) 教学方式的翻转

从学生课堂学习翻转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从学生课后单独做作业翻转为学生课堂合作学习, 从唯书本唯教材翻转为使用网络媒体强调实际职业素养的提高, 从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电脑操作能力、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元化评价。从灌注式的听讲学习翻转为学生的主动建构、互动交际式的自主学习。

(三) 教师角色的翻转

教师的角色从课前教案的编写者转变为课程视频课件等的研发者和设计者;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助者;由课后作业的批改者转变为课后思学的辅导者和促进者。

四、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环节

(一) 翻转课堂课前的四环节

1. 组建团队, 设计教学

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知识基础的情况下, 以备课组为团队, 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并设计教学任务和项目练习。

2. 创建并上传教学微课视频

团队分工协力创作录制原则上不超过l5分钟微课视频, 制作时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 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

学生下载教师的教学视频和资料, 开始课前学习;登录平台完成预习自测题;组内互助解决个人独立学习时产生的学习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组长整理好后上传至服务器。

4. 教师了解预习、学习情况

教师通过软件平台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学习情况, 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难度, 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 翻转课堂实施的五步骤

1.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训练, 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课堂上由组间互助合作解决。

2. 教师释疑拓展

班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 由教师在课堂上解决;教师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3. 吸收内化

学生完成平台上后续拓展训练, 以巩固内化优化所学知识并提升能力素养。

4. 综合评价

学生反思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以及课堂变现中的优缺点给自己打分, 同伴间和小组间也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给出综合性评价。

5. 反思总结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归纳或方法梳理, 反思错误, 书面总结。

(三) 翻转课堂实施的任务模式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1.少讲多学, 迎接挑战

集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和合作学习法于一体, 将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l5分钟, 教师少讲精讲, 减少机械重复, 留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该主题项目情境下的相关任务的时间。对于习惯于传统课堂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面临的挑战就是必须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信息挖掘能力、合理安排计划学习能力、自我掌控监督能力、利用平台有效交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则需要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付出更多精力制作微课视频, 掌握丰富的教学策略来有效策划组织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并对学生加强个性化指导。

2.个性化的贴心辅导

翻转课堂不仅借助于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灵活的线上即时辅导交流机会, 而且由于教师已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就有更多的时间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完成学习任务时巡视课堂, 给予学生必要的个别指导并对有相同疑问的学生提供小型讲座等多方式的贴心辅导。

3.即时掌握学情并生成形成性评价

利用翻转课堂, 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就及时了解到全班每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整体学习情况, 进而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并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同时平台也记录了学生的实证性资料包括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作业完成、任务项目参与完成等内容, 从而有利于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判等多方式多角度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形成综合性评价。

4.加快EGP教学向ESP教学的过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较好的解决了高职生源大面积英语基础薄弱知识点缺漏严重等问题, 实现快速赶超。对于有很大学科差异的学生, 也能加快优势学科的学习进度, 将比较优势翻转为绝对优势, 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翻转课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完成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式的学习, 也满足不同学生多层次学习的需求, 从而间接提升其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际交际能力, 团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信未来的ESP教育会在新模式的尝试中不断改良适应本土化教学体制, 为把我国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技能实用型创新复合型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语言学习应用能力, 本文结合高职ESP教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进一步创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其翻转的四个内容, 课前的四个环节和课堂五步骤以及较传统教学模式的四大优势。

关键词:ESP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Baker, J.W.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A].

[2] 刘剑华.大学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4) :91-93.

[3] 王玉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科技英语为例[J].信息素养, 2018 (21) :115+118.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