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2023-11-27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生物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水平,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生本教育理念即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单”这一载体,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相关问题予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以“学”为主模式的教育理念。“活动单导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活动单”这一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中,“活动”是方式,“活动单”是载体,教师的“导”是引领,学生的“学”是主体,充分体现了一种“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相关问题,予以简要分析。

一、科学备课,制订学生活动单

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高效备课,教师要立足新课改的大背景,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以“导学”为目的,提高“活动单”的质量。备课以及活动单的制订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在生物学习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等进行设计。要尽量设计出指令明确、操作性强的活动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生物,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并制订学案,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学案的指导下,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要点,知道怎么学习生物课,对生物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生物多样性”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进行活动单设计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活动(1)构建细菌结构模型;活动(2)比较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何异同;活动(3)自主学习书第46~47页病毒相关知识,完成下表;活动(4)小组讨论细菌、病毒对人类的有利和有害之处。四个活动有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的合作分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

二、深入分析,优化课堂教学

在学案制订的基础上,积极制订以“导练”为目的的题案,实现对学案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思想活跃、活泼好动,但也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知识较薄弱等情况。而题案的制订,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发现不足、反思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题案的制订过程中,要注意立足初中生物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等,合理安排讲和练的时间。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还可以把握初中生好奇心重的特点,合理利用各种图片和表格等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实现讲练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饰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于是,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效合作,锻炼探究能力

学习小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基本学习单位,“小组讨论”是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小组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对部分基础欠缺、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心理上也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积极创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一些成绩不怎么好,或者说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同组以及其他小组同学的交流逐渐变得大胆起来,和大家渐渐地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代表本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去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相关内容的时候,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然后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体会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行为习惯。并鼓励小组内部以及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于是,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也能够及时提出来,从而使答案更加完善。这样一来,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形成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合理定位,发挥指导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师要注意合理地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认真设计教师的导学案,切实提高教师“导”的效率,以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导学,而且要导练。只有教师导之有章,学生才能学之有法、练之有效,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有效。另外,还可以推行“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学的“532”原则:自主学习时间占50%,合作时间占30%,教师讲的时间占20%,并按照课型灵活地进行掌握。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并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还要注意积极地根据目标要求、课堂学习成效,精心设计练习题,控制好题量及难易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完成状况进行分析,可安排再度学习、再度练习,确保学习成效。并做好阶段性的教学回顾和控制,带领学生通过综合问题对阶段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使单课学习内容与阶段学习内容即时整合,从而实现学生的自身成长,以促进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注重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纸上谈兵”的方式,学生缺乏相应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的机会。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则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和观察实验的机会,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观察、发散思维,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例如,在关于“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按照观察的目的合理安排观察顺序。首先,积极地引导学生简单观察大豆种子的颜色、形态以及大小。其次,重点、细致地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详细了解并认清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为什么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并充分关注学困生,调动其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主体时间让给学生开展组群讨论活动,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在课堂上进行“组群”对话交流、探讨实验细节、展示实验成果等,从而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全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动”起来,更好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提高其综合能力。

通过全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如何以生本理念为基础,更好地开展初中生物活動单导学教学,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闫蓓蓓.“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09):25-51.

[2]彭军.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提升生物教学质效:浅谈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2):36.

编辑 薛直艳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能适应未来和终身发展的一种必要能力,具体到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就是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情感、态度、能力、观点等方面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教学;以生为本;生活;信息技术

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以生为本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把生活内容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研究探索了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现状分析

地理学科的教学有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如,行政划分、地形、地貌、气候等。并能够借助地图辨认各类地理区域,掌握使用地图的技巧。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观点、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要素,是学生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格。涉及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理专业语言和知识表达、思考,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要让初中学生了解当前人类在地球的生存现状,树立的环境理念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环境、认识地理、认识地球,形成正确的地理视角。

很多地理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气氛缺乏活力。仅仅只是按照课本照本宣科讲解知识,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探究能力、情感认同方面的启发引导。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内涵,影响着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初中地理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善用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他们在地理学科学习上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課前各项准备工作。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地理教学目标变得清晰而具体。制定的教学目标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应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建立在对教材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而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如在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两方面内容。教材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与动口表达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看图、析图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了解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二)把生活内容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地理现象和本质的探究。把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地理的教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以及更有效的生产。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应合理巧妙的把生活内容融入其中。不仅能吸引初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提升他们地理实践与应用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把生活内容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把地理新知识与旧知识优化组合,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这一课,天气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有关“天气”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课堂教学中,地理老师就可以从生活中天气出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天气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是什么天气呢?都有什么特点呢?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利用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本节地理课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学当中。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为例,借助其集合图像、视频、声音为一体的优势特点,能够把书本上平淡无奇的地理知识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丰富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想象能力。如,在关于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的教学中,仅凭地理老师的口头讲解,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理解“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理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多媒体视频技术,把有关这几种地形的真实视频或者图像画面,从更高层次和角度给演示播放出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种地形的特征,进而有效掌握有关“地形和地势”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地理纪录片、地理故事,开拓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扩充地理知识教学范围。

结束语

总之,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很多地理老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主要还是以单方面向学生传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为主。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应转变这种教学观念,积极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贤.浅谈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J].才智,2019(20):24.

[2]徐艳宁.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85.

[3]邵荣成.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0.

[4]马兴元.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19):205-206.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莲城初级中学校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做母亲的不用刻意去传授语言,婴儿就会牙牙学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这是内在学习动力的外在表现。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大量进行语言文宇活动。形成学生的个性语文。语文能力就附着在他们的语言表意上,这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能力。关于这种能力,人类千万年的发展已经在基因中有了全套的丰富的库存,它虽则不是具体的语言材料,却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框架,是学习语言的本能。所以,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悟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一、“有困难找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突然接到通知, 说过两天要执教一节全国的生本公开课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有困难找学生”。回到教室,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上公开课的通知,不说不知道,一说不得了,同学们竞说是大好消息,还大呼“我们的课我们做主”。经过一阵热火朝天的七嘴八舌,一番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同学们最后竞选定了《墨菲定律》作为公开课内容。当时,我真有点傻了眼,直埋怨孩子们选得怪。要知道这一定律不太好理解,真不知该从何人手?但同学们却觉得这课有说头,还美其名曰“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少,所以选择它来做学习示范,让更多的人知道墨菲定律。”

同学们句句有理,声声坚定,我无话可说,虽有些心虚,但还是点头同意。同学们又是一阵欢呼,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热情满怀。这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给学生最需要的,真好! 心虚的感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感觉。

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这种温暖来自“一切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与平等,使备课变得那么简单。记得当时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把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概括得有条有理,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话题,诸如墨菲定律的真正含义,其运用的积极意义,科学家们的新发现等。孩子们的质疑和思考,足可以成为他们课外阅读和主题研讨的依据。有困难找学生,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就这么简单。它尊重了学生实际理解的水平,也见证着学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双边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教学的充实!

二、学生自定步调——高度尊重学生

可谓“四两拨千斤”,生本的课堂学习过程线索清晰,学生上课得心应手。曾经有人取笑说:生本的课堂从来就是三步走: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完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我们真是这样走过来的,学生们也都约定俗成:学一篇课文,首先得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接着是重点品味,体会思想;然后是阅读拓展的交流、运用与延伸。教师抓住主线适时加以点拨,可以让课堂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产生共鸣,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这种和谐来自“学生自定步调”的“自调节教育”。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强调生本并不弱化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无师自通。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进行无痕的引领、有针对性的诱发和有创意的调控。所以,我们的课堂是鲜活生命的体现。只要遵循学生天赋的学习本能,就能达到教学的水到渠成。长此以往,教学就变得简单而轻松。

三、教师“不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 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墨菲定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尽展学习的风采,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别人讲到自己,从远古谈到今天,从过去说到现场,从怪诞悲观论述到积极乐观。

他们上下互动,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和谐有序,时不时来一阵热烈的讨论,时

不时又是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说。作为教师,我此时只是个专注的旁观者,充当及时点拨、组织、参与、配合的角色,促使课堂学习各层面实现超越与突破。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索。就能引起教学的共鸣。

2.以读引读、读说结合,读写相辅是生本语文的重要策略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存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在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

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创编、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比如读着《论语》,就去了解孔子及其弟子丰富的言论;读着《我爱花城》,就能叙说广州悠久的历史与风土人情;读着《生命的掌声》,就能抒发为别人鼓掌喝彩的情怀„„到了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这是生本语文教学倡导从独立自主地大 量识字到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最后情不自禁地执笔写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兵马俑的个性》让学生深深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请现在就付诸行动》,使学生真切体会起而行动总比坐而论道要强得多。《泪的重量》引发学生为奥运夺金而激情澎湃,为汶川地震而泪流满面„„凝聚的思想,让学生下笔成文,同学们争着诉说阅读

感悟的收获,他们的习作流泻着学习生活的情趣,记载着童年纯真的印记。

四、静待花开——教学评价和谐简单

教学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与生成,所以我们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并营造空间引导学生凭借自身

学习经验进行互相评价、更正错误并找出预防再次出错的方法。于是,“评研”就应运而生了。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学习弱项,自行出题,与同学交换做题,相互评改,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考评的学生,又是考评别人的老师,这种角色的并存,让应试教育“谈考色变”的紧张焦虑转化为生本评研的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学习评价的喜好就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为教师,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题考倒学生,更不用在题海中带领学生艰苦跋涉,只要做

个旁观者,关注学生的评研过程,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评议中识别学习的优劣,在研究中学会取长补短。评价走向生本,和谐又简单。我们不求高分,但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等待。华阳小学第一届实验班有一个“小金哥”,从小学习懒散,作业不做,专爱看书,特好讲话,小学六年的成绩中下,有时还不合格,到了初中,时好时坏。然而,这位小伙子秉承了生本教育的个性张扬,他博览群书,标新立异,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中考时以高分被广州市一所著名高中录取。在华阳小学生本实验班里,这样的例子很多。生本教育让简单的无为成就了和谐的大有作为。每一种花,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开不败的三角梅,还是转瞬即逝的昙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阳光雨露不同,决定她的花期或长或短;或盛开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需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更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 的幸福。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十余年,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几点浅显看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不对口

一般学不重视历史这门学科,没有专业的历史老师,多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

2.学生对历史科目认识不足

学生总以为历史就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之前多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轻文重理的观念,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更是很少,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二、针对现状,解决问题先从老师谈起

1.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三、在生本理念下,怎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或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学中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鸦片战争》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戊戌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戊戌变法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戊戌变法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想法子,放手让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有逼学转化为爱学。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祝庄华

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生本理念下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刚接触生本教育时,我对何为“生本”真的很模糊。通过听郭思乐教授的报告和参与生本听课活动,自己也到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生本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体验到生本教育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也成为学校第一个进行数学生本实验教学的老师,在近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摸索中饯行着这一教育理念。从当初的震惊到熟悉,到如今的点点感悟。下面谈谈自己这一学期来在数学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一般来说,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成为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 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刚开始时,可能是自己还不懂怎样更好的激励、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能学生习惯了那种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显得沉闷,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我自己也很累、很没劲。但是,多次尝试、慢慢引导后,还是觉得小有成效,我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就拿我的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具体表现在:

1、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

2、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设计具有使用价值的题目。

面对有差异性的学生,应当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题目。不是以“优”代“差”,而是要让所有学生“活”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应用性和科学性,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题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学生主动快乐的参与。 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小研究:“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这个活动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几乎每个孩子都想通过自己的操作知道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所以,他们是主动的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主动探究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给学生真正的探究时间。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小研究中,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然后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数学小练习册封面、数学大练习册封面,橡皮面等的面积,使他们又更进一步感知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生本数学课堂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与学生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当真正的生本教育进入自己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我不禁产生了许多困惑:

一、怎样很好的把握“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小组合作性学习是生本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时候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二、差距拉大,使优者更优,差者更差。本学期一开始我努力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在做法上努力朝着生本教育这方面去努力,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小组的作用,互帮互学,小组里交流讨论探索,一段时间内课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爱动脑筋的一些同学因为给了他展示的舞台,他们越发积极上进,发言很积极,讨论的也很热烈,使这部分孩子越发优秀,有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是那些思考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消极,有的甚至去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并且乐在其中。课堂上那么多学生,我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是否在讨论应该讨论的问题。当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发言,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差,怎么办?

三、教学进度受影响。由于注重了课上的小组讨论,讨论后展示。有时学生不会讨论,老师要进行指导,指导后再进行讨论,每一步都要教给他。所以势必影响教学进度,40分钟的课堂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六十分钟根本谈不上,如果按照这种上法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就赶紧调整教法,回到老路上来,仓促结束。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我还是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讲给同学听,培养小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如何解决?

四、如何科学有效的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的亮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新知前的自主学习活动,是课堂交流的“基点”。 生本教育下,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如果设计的前置性作业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如果前置性作业设计不好,必然会影响课堂交流的效果,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课堂交流的盲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操作中,到底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呢?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

五、前置性学习完成的不齐,导致课上的进度不好控制。有不少的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完成,不能做到保质保量。原因很多,一是学生不会预习,二是一部分孩子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有一定困难,没有人帮助和指导,形不成自己深入的独特的见解。另外前置性作业有时需要查资料,可是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查资料的条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有的有电脑却没有上网,只有少数学生可以查到翔实的资料。这种情况如何要求学生?

上一篇: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性表现电影音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