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范文

2024-02-06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传播载体

在电视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娱乐充斥荧屏的时代,《百家讲坛》火了,火得让所有的电视人感到嫉妒。讲桌一放,老师一站,就这么一个缺少包装、缺少炒作、缺少明星的“高级评书”,竟然以不可思议的“小成本”制作,拿下央视收视率排名第二位节目的成绩。《大国崛起》火了,火得让人惊叹,对西方大国崛起历史深入浅出的演绎,让内容如此精英化的节目,把学者、政府官员和普通的老百姓同时吸引到了电视机前,并引发了受众对当代中国崛起的思考。

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说老百姓“只爱八卦,不爱文化”绝对是错误的。作为承载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电视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娱乐生活、新闻资讯、知识传播、生活服务,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每个方面也都能创造成功。电视节目通往成功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在电视传播中大众文化属性的审美意义怎样体现?笔者以为,“洞察人性,洞悉人心”,这个曾被易中天老师用来概括曹操驭人之术的论断,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创作。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审美的评判标准产生很大的影响。成功的案例已经表明,能够与时俱进洞悉大众心灵的节目在争夺观众中已经获胜。当今很多电视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它用大众的语言与大众对话,使电视表现逻辑和大众思维逻辑达成精确对接,正是电视美学再创造的功劳。因此,在为成功节目创造的奇迹感动之余,深入探讨电视作为“家庭艺术”的审美规律和特征,探讨电视制作对素材的再创造等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因为,观众正在期待着更多这样的节目出现。

电视的观众:爱看故事的那群人

节目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在于说的内容,更在于说的方式。从成功的案例来看,内容编排的故事化或者说剧情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基本方向。很多节目的成功在于讲故事,《百家讲坛》是在讲故事,《大国崛起》是在讲故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在讲故事,《鲁豫有约》是在讲故事……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故事有人物、情节、环境,有悬念和猜测,有推理和判断,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和审美需求,能使观众获得融入其中的乐趣,从而对节目念念不忘。

“讲故事”能够将庞大而复杂的题材分解为若干个小巧而单纯的单元。小巧,让观众不至于疲劳;单纯,可以将一件事讲得更精彩。有人说,《百家讲坛》就是比较高雅的评书,这个评价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该节目“讲故事”的表现特征。说评书的办法就是每一回说个故事,完了来个“下回分解”留个悬念。传统的评书、章回小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可以说是这种模式的应用。

从扭转《百家讲坛》节目命运的《正说清朝十二帝》说起,主讲阎崇年以“董鄂妃身份之谜”、“太后再嫁之谜”、“咸丰”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起整个节目,一桩又一桩的清宫疑案是大多数观众知悉却不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正是节目吊起观众胃口的兴趣点和切入点,跟着阎崇年老师,读史的过程被简化为听故事,不知道怎么看书和没时间看书的观众被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吊起了胃口。

通过“讲故事”能够将抽象、枯涩的理论转化为观众看得懂,且爱看、具体、感人和形象化的电视节目,这是电视作为“家庭艺术”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电视节目通过“讲故事”,可以使观众娱乐、愉快地学习,也可以使观众由直观的事实,形象、轻松地去接触事物本质。

CCTV经济频道耗时三年的恢宏大作《大国崛起》,便是以生动的故事在讲大道理,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讲述中,贯穿了若干生动的故事,为观众建立了立体的时代背景,从“伊莎贝拉女王御驾亲征光复西班牙”的故事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欧洲影响的增强;从“独裁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宽容莎士比亚”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英国的政治文化氛围;从“法国皇后玛丽安东奈特”一句名言“法国老百姓吃不起面包,可以吃蛋糕”中,观众可以领悟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等等。故事,使节目更加生动,丰满,亲近。

再举一个与普通大众生活更加密切的例子,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之《网瘾少年》。这是真人秀节目,以网瘾少年魏程与贫穷农村少年高占喜互换身份为节目卖点,7天的时间里,魏程能够在艰苦的农村里生活,而从未接触繁华都市的高占喜在经历7天奢华的城市生活之后,继续回到落后困顿的农村,能否保持农村少年的纯朴?可以说,这是一个集煽情与悬念于一体的故事,节目开播之前,如此“噱头”已经撩拨起观众的兴趣,而节目开播后,百度的“魏程吧”、“高占喜吧”更是很好地说明了该节目的影响力。

以上案例,说明了内容编排的故事化、剧情化,能够增强节目的观赏性。但这并非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唯一技巧,而征服观众的根本依然是节目的立意和内容符合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至于技巧,则依立意的内容去灵活创造、灵活取舍。

电视的成功:让观众感动和共鸣

一位观众曾经对笔者说过,最好看的电视作品并不是那种雕琢文字、刻意求怪的东西,而是将观众心里面一些有感觉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用具体的节目表达出来了。这实际上就是电视节目和观众心理的共鸣,也就是本文开始指出的——电视表现逻辑和大众思维逻辑的对接。对接得好,观众会成为节目的铁杆粉丝;对接不好,只能让观众按动手中的遥控器。

电视节目和观众心理的共鸣有两个境界:一是让观众爱看,到时间肯定要坐在电视机前;二是促进观众思考和学习,节目播完了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满足被节目激发的兴趣和求知欲。

《百家讲坛》和《大国崛起》都很精彩地展现了这两个境界。首先说《百家讲坛》,该节目的成功取决于调动观众学习历史的兴趣。以阎崇年老师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为例,针对影视剧对历史的戏说,他的“正说”不仅保证了节目不会偏离历史教育的轨道,而且巧妙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看了节目,很多观众不禁惊呼,若没有《百家讲坛》,受电视剧的“欺骗”不知何时能够清楚:首先是,知道了电视剧中大臣们称呼活着的孝庄“孝庄皇太后”是典型的文化错误,因为“孝庄皇太后”是在她死后才拥有的谥号;受《鹿鼎记》影响的金庸迷,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建宁公主其实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不是妹妹。节目播出后,意犹未尽的观众不仅购买《正说清朝十二帝》图书收藏,同时也纷纷

寻求节目中提到的历史典籍,了解更多的信息。

从完成收视率到引发观众学习历史的热潮,《百家讲坛》展现了电视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强大引导力。《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很多观众通过论坛等形式表达了对该节目的观感,并提出很多与刘心武老师对《红楼梦》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件很好的事,说明观众对电视节目传播的资讯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转变为主动思考。观众开始主动思考了,电视媒体的导向功能便达到了,节目保持长盛不衰就有了后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观众审美心理需求的共鸣是电视节目的内涵与大众生活的搭接。《百家讲坛》马瑞芳之《说聊斋》,节目是这样进行的前期宣传: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曾说:现在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年前封建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已经写出了像《恒娘》这样的小说!妻子利用性魅力打败竞争对手,把丈夫牢牢握在手心。17世纪中国作家竟然写出了可供20世纪美国妇女参考的小说,太神奇了。这期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征服了观众。在这个案例中,节目运用了这样的技巧。

这个案例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的秘密往往是隐藏于人心之中的人性本能,洞悉了这个秘密,便找到了感染他人的力量。找到了这种力量,就找到了以独特审美视角打造成功电视节目的切入点,在让观众心灵震撼的刹那,便是节目成功的一刻。

电视的精神:洞察时代的召唤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心态。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主导力量,必然应该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电视节目的成功,完全取决于编导策划能否洞察时代的召唤。

对于《大国崛起》被广泛认可,总编导仁学安指出:“这完全是由于我们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于当时舆情的了解,对于今天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而做出的。”

《大国崛起》是偶然和必然的交织,在节目制作三年前的一个早晨,任学安在汽车上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题为“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集体学习,任学安在同名丛书《大国崛起》的后记中将其称作“历史的召唤”。没有对时代精神领悟的必然,这条偶然听到的新闻,就不会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依据《大国崛起》主创仁学安的观点,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知识性。这部系列片较系统地反映了九个国家在过去五百年中逐步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的历史,……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有些国家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过伤害,也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过伤害,我们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第二,符合中国人包容性很强的对外学习心态;第三,符合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对民族未来发展方向的集体思索。……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中国正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其实,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大国,而作为一个现代世界的大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也就由此产生了思考它的一种现实需求(摘选自人民网《大国崛起》与中国发展论坛)。

上述这段话其实说明,《大国崛起》的成功三要素:第一,引人兴趣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第二,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习惯(中国人包容性很强的对外学习心态);第三,与时代民众对国家富强的集体向往形成了共鸣(其实,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大国,而作为一个现代世界的大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对于《大国崛起》这一类型大题材纪录片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央视的《梦想中国》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等节目则典型地映鉴了普通人心中的明星梦。《超级女生》和《梦想中国》,与美国的《美国偶像》属于同一类型。《美国偶像》在美国本土的收视率超过了《谁是百万富翁》,甚至冬奥会和奥斯卡转播收视率也无法与其相比。《超级女生》和《梦想中国》在中国的走红同样证明了草根文化在全球的走红,也证明了电视的大众文化属性,与大众的心灵越贴近,就越能获得成功。

电视的使命:大众文化的主导

电视海纳百川包容多元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导者。乍听起来,这个论断似乎很矛盾,既是大众的,又何须多元?解开这个疑问,还得从文化的概念说起。

文化包括四个层次:(1)主导文化,指体现特定时代群体的文化形态。(2)高雅文化,亦称“精英文化”,指表达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的文化形态。(3)大众文化,指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大众需要的文化形态。(4)民间文化,指体现普通民众日常通俗趣味的、带有传承特色和自发性的文化形态。而“大众”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的大众概念层面上,大众文化是一个包容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狭义大众文化的泛文化概念类型。

传媒文化是大众文化。电视的表现模式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大量的信息、流动的和模式化的文体、类型化的故事及日常氛围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审美需要。电视是广义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是多种文化的转换器。这是因为电视文化是直接面向家庭的传播媒介,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家庭,也就形成了电视对多种文化形态类型的超强包容性,加之集多种传播优势于一身,成为当代大众文化传播最先进的载体,在电视传播中大众文化属性的审美意义和主导意义显而易见。电视文化传承的是广义大众文化,这正是电视节目观众群体细分和影响其他媒体的内在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是综合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狭义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的引导者的责任。但由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和模式化以及故事的类型化,使很多电视节目显得较为商业化,甚至变得庸俗、低俗,艺术个性明显不足。因此,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责任编辑:宋奇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配音解说直接关系到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质量。要想处理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就必须要熟悉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准确确定电视专题片配音的表达样式,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实现配音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配音 效果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36

电视专题片也称电视纪录片,它以真实的人物、时间、环境情景来再现客观世界、展现现实生活。专题片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名人传记、风景名胜、文化科教、体育节目等都属专题之列。在电视专题片中,配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电视画面中许多难以充分表达的遗憾之处,都需要靠有声语言来弥补,配音解说担当起了画面不能完成的职责,因而配音解说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质量,配音解说和画面结合恰切,就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要处理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用,有必要对配音创作方式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研究。

一、熟悉电视专题片的内容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人物背景及作品的播出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指创作作品时的社会、人文等环境因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正确地确定解说的基调。对于人物传记类专题片,我们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心理、情绪、环境等因素,对这些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物,调动起准确、恰当的情绪,引发贴切的语气,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对每一部作品的播出背景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对播出背景胸有成竹可以提高作品播出的针对性,激发解说愿望,进而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产生理想的播出效果。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播出,播出目的及意义会有所不同,解说的基调要根据播出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要把握作品及文字稿件的风格。不同作品及文字稿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要做到准确地传播,配音者就必须要做到解说风格和作品及文字稿件的风格相契合,因而作品及文字稿件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解说者的有声语言创作。

在电视专题片配音创作中,解说者必需要把握好作品风格及解说词写作风格。作品风格是指一部专题片的主题思想、拍摄风格和配乐风格等等。作品的思想观点及作品的展示手法决定着解说基调的选择。解说词写作风格是指解说词作者的创作特点和创作倾向。不同的解说词作者有着不同的创作特点。有的习惯于用倒叙讲述事实,有的则喜欢用排比、对仗抒发情感,作为解说者就可以相应地采取讲述或抒写型的解说方式。解说风格受到作品风格、解说词写作风格的制约,那么在电视专题片配音创作中,解说者就要千方百计地熟悉作品的风格及解说词撰稿人的写作风格。要善于根据这些内容对解说的语言表达样式做出周密的设计,使解说风格和作品风格、解说词写作风格协调起来,达到声画合一的效果,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涵。

二、准确确定电视专题片配音的表达样式

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就是把解说词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活动不仅要求有声语言表达清晰、饱满、圆润、集中,而且要求语言表达样式要符合解说词内容及风格的要求。电视专题片的内容、风格多种多样,与之相应的语言表达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类型有陈述型、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等。

解读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文化类专题节目的解说往往采用陈述型表达形式。这种解说形式,语势平缓,节奏舒缓,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深切。如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即用陈述型表达形式向人们展现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普通人的毛泽东,语言质朴,感情细腻,让观众从一个个历史镜头中体味到毛泽东的人格魅力。用陈述型解说方式解说人物的专题片,一定要客观叙事,感情不宜过分强烈,解说时语调起伏不宜过大,音高不宜过高,节奏要沉稳,徐缓,要通过对具体事实的陈述,充分展现人物的独特风采。讲解型的解说样式多在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的科教纪录片中出现,配音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说明。这种解说形式,语言质朴,节奏平缓,语调较为和缓,解说时要耐心、积极。如《消防安全知识》即可采用讲解型的解说样式,解说时吐字要清晰,节奏要稍慢些,一些重要的内容要以重音的方式予以强调,讲解各个环节一定要耐心、细致、讲清、讲透,切实起到指导教育作用。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题材的政论片往往采用议论型的解说样式。这种解说样式往往立足于较高的层面,给人庄重、大气、严肃的感觉。吐字圆润集中,声音明亮,力度较强,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如《走进新时代》中赞颂党的伟大,就要采用议论型的解说样式。配音时状态要积极,感情要激昂振奋,声音要高亢明亮,以激励人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从党中央的召唤。展现某一地域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纪录片往往采用抒写型的解说样式。这一类型的解说词经常引用名言诗句,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式,因而与之相应的解说也常具有抒情的色彩。在解说时,吐字要圆润轻柔、富于美感,节奏舒缓,情感真挚丰富。如纪录片《大金湖》中的解说就具有这一特点,吐字柔美,情感充沛,形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美和整体和谐的诗意美。

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电视专题片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感染观众的,播音员在解说电视内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感悟和精神状态传达给了观众。透过播音员的声音,观众能隐约领略到播音员在配音时所呈现出的各种态势动作及精神状态。从这一方面来考虑,播音员在为电视专题片配音时,一定要精神饱满,状态积极主动。在配音时,播音员应积极地调配情绪,做到既不过于紧张,也不松懈,让情感随内容的推进而跌宕起伏,引领观众情绪,激发观众的情感,观众被吸引住了,同作品生了共鸣,才是演播的最佳效果。如电视风光专题片《走进六盘山》中,山水辉映、恬静明秀的电视画面配以生动形象、柔美亲切的解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中,欣赏着飞流瀑布,鸟叫蝉鸣……但如果播音员状态懈怠,解说缺乏朝气,就不能使观众沉浸在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就达不到理想的收视效果。

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解说前就要仔细地研读作品的各个环节,反复琢磨、深入体会,熟悉作品的表现手法,领会作品的演播意图,激发表达的愿望,进而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描情状物,这样就会使解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有助于达到声画合一的效果。

在解说时还要注重一个“情”字。电视专题片解说是依靠语言表达来感染观众的,在人们对画面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运用语言从情感领域加以开拓,努力拓展观众的精神领域,引导观众产生丰富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电视配音是对作品的艺术加工,是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要达到精湛的配音效果,就必须以“情”字作依托,达到字字有情,字字传情。只有融入情感,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才能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要实现画面和有声语言的和谐统一,确保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广大语言工作者还必须要重视语言功力训练,使语音准确规范,声音圆润甜美,力争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配音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明军.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匡文恒.电视专题片配音创作路径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2)

3、张晓光.浅谈电视专题片中的配音[J].东方艺术,2000(5)

作者简介

陈嘉宾 (1992.10),男,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要从事影视配音研究。

李静(1966.3),女,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线缆电视、电视微波传输、电视发射机、微机网络等一些广播电视设备防雷电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经过分析得知雷电侵入广播电视设备的主要途径有:直接侵入、地电反击侵入、电源线路侵入、信号线路侵入、天馈线路侵入等一些途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维护、综合发防御等手段来防止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害,以此来加强广播电视设备防雷工作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有线电视设备;雷电防护;有效措施

1、有线电视网络设备避雷情况简述

1.1防直击雷。雷击一般都是突发事件,不能受人的控制,也很难进行准确的提前预知,雷击通过一系列的物理作用对相关物体会造成很大损害,所以在架设有线电视网络线路及其它配套设施时,必须对于如何防雷有足够的准备。无论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受到几乎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是,在高楼大厦上,高山上以及高架铁塔上是安装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传输转播设备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地点是理想的,一个不容忽视又难以克服的问题是这些设备最容易受到直击雷袭击。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建设一定高度避雷针的措施来防御,让接闪器通过避雷针把雷电吸引过来,再把雷电传到地面,从而达到消耗和释放雷电能量的目得,能够有效保护地面上的建筑物和有线电视网络设备。但是,避雷针在起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还需要在一些设备上安装电子避雷器,让地阻地网尽可能的减小,在高处的广告牌,各种有金属的管道等必须用导线与避雷带链接,均压环也必须在建筑物上装设,环向垂直距离应小于12米,所有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设备、脚手架管道等必须链接到均压环上,以此减少由于避雷针引雷时造成的损害。

1.2线路防雷。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地面建构筑物和地面设备入地,霎那间产生高温高热和巨大的机械振动力使物体遭到破坏。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产生很大的电压降和感应电压,破坏绝缘,使雷电流通过,所到之处物体受热汽化、剧烈膨胀,产生超强大冲击性机械力。破坏人体组织,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等。感应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影响较大。感应雷电可以分为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两种。有线电视系统的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雷击损坏造成的。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可以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从而使设备损坏,危害较大。从目前情况看,低频段是主要集中雷电能力的地段,工频线路最容易和工频附近的最大能量谐波分量发生耦合谐波,因为交流电网不但大而且分布面较为广泛,所以雷电会很容易的通过电网经过的地方来破坏电子设备。多数措施是在机房电柜、电源变压器的次级、设备配电盘设置电源避雷器来进行分流并且导入地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拦截了雷电入侵的渠道,减少了雷电对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的破坏几率。

1.3天馈线路防雷。天馈系统是指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分别由电场和磁场构成,在传统意义上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基本上都是单极化的,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系统两大类。目前由于对信号接收需要的特点,电视接收卫星、户用天线、电视发射机跟共用天线的天馈系统多数都需要安装在高处,所以遭雷电破坏的可能性极大。

2、有线电视网络发生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某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的防雷设计情况了解,发现主要的防雷设施仍有缺陷,有的是有了好的防雷设施却没有按规定正确安装防雷装置,有的是在架设网络线路当初就没有考虑到今后防雷措施的安全运行,有的是没有根据地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有些避雷器和线路设备与主地网共用,防雷质量严重低下。有资料显示,城市某一地段发生直击雷,虽然该地区安装了防雷装置,但效果不是很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分析其主要原因,仍然是由于防雷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陈旧防雷设备的改造没有完善,原有防雷器的质量无法承受自然因素的破坏,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由于运行使用时间较长,检查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地段,造成防雷设施存在潜在隐患而无法准确即时检查处理的局面。除此而外,目前使用安装的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及其防雷装置,由于条件等因素,无法进行全面的雷击预防性试验,导致工作人员对防雷设施将来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无法掌握,同时也给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的防雷工作造成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对有线电视网络设备采取有效防雷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分布面越来越广,而线路及其它设施绝大部分暴露在室外,再加上缆线绝缘程度相对差,导致遭受雷击的情况频繁发生,对直击雷和感应过电压难以承受。为了保障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安全,探索应用有效措施防止雷电袭击。

3.1加强有线电视网络线路及其它设施的绝缘程度。为提高有线网络线路的绝缘能力,通过及时更换绝缘子或安装瓷横担,提高针式绝缘子的质量,防止线路遭雷电袭击发生因绝缘不好引发的问题。在架设有线电视网络线路时,为预防雷击,增强绝缘配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取新型绝缘子增强线路绝缘能力。其次是选用质量性能较好的安普线夹,逐步更换以前的信号线路连接器,保障有线电视网络信号的安全稳定性。

3.2采用良好性能的避雷装置。尝试采用线路氧化锌避雷器,这种新型线路防雷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她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无间隙、无续流,维修更换方便。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在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能够有效防止雷电袭击。

3.3正确规划线路,实施科学设计。在有线电视网络实施防止雷电袭击的背景下,首先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详細考察,科学选择线路走向,尽可能降低雷电危害,避雷线保护角要合理运用,确保安全情况下,在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可设置底线,以减少雷电袭击的发生率。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先考虑雷电直击,尤其是有线设备与架空线路;其次考虑避雷设计,避免绝缘闪路发生;再者线路设计也要考虑到本线路运行时雷击中断信号是否会造成大面积网络信号停用的状况,是否有重要信息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发生。

结束语

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防雷设计情况的详细调查了解,尽可能消除以前安装的防雷设施的弊端,采用性能较好的避雷装置,加强线路绝缘防护措施。必须按规定正确安装防雷装置,在有线电视线路设备的设计伊始就要考虑到今后防雷措施的安全运行,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根据地区特点,建设有针对性、质量较好的防雷设施,由雷电引发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故障需要高度重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吕立刚.有线电视网络雷击事故浅析[J].有线电视技术,2001(22)

[2]陈法能.浅析山区有线电视的防雷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08(12)

[3]陈建立.有线电视网络的雷电防护[J].科技致富向导,2009(14)

[4]刘颖.有线电视网络的防雷[J].中国有线电视,2005(01)

[5]林永强.有线电视网络防雷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03)

上一篇: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