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2023-10-11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本研究选择基层乡镇卫生院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内部控制在乡镇卫生院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当前时期下乡镇卫生院内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防病和治病的主要机构,虽然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依旧比较薄弱。这极大阻碍了乡镇卫生院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更大限度发挥乡镇卫生院有限的资源,从而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当前时期下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

1.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防范风险,规避舞弊行为的发生,减少浪费,降低卫生院不必要的开支,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

目前乡镇卫生院是差额拨款单位,在财政对其基本建设支出、退休人员经费、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支出等进行拨款以外,其他支出需要乡镇卫生院通过经营收入来弥补。那么乡镇卫生院就必须注重其内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其经济效益。

二、当前时期下乡镇卫生院内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控意识薄弱及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1)内控意识薄弱。内控意识是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且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保障。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对内控基本知识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对构建、完善乡镇卫生院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不足,因此疏于管理。(2)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效果。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活动很多重要的环节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程序或措施的执行。目前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后勤科室的工作人员有些不是高等院校的高材生,缺少系统的专业学习,业务素质相对不高,要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相对较难。而许多乡镇卫生院因为忽视行政后勤管理,未建立有效地管理人才梯队。

2.缺乏监督检查机制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尚未完善,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对其监督管理不足,使得其检查、监督与评价流于形式。例如:制衡机制不够完备;缺乏对决策层的监督与评价;有个别单位未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从而使得财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以及经办人员等专人专岗现象缺失;等等这些情况对内控的监督与评价都极为不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

目前,还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于传统理念,注重行政指挥,内部控制重视度不足,并未构建一套完整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及办法。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非常薄弱,当实际工作之中遇到相关问题,往往会以强调灵活性为理由而不依照具体流程办理、实施,那么这就使得院内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构建了院内内控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当前时期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基于上述内控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现提出具体的解

决对策:

1.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内控制度的认识,加強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

乡镇卫生院内控制度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一定监督和制约方式,可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内部的全方位管理。而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注重对单位文化的建设,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可以影响职工的思想意识。乡镇卫生院的内控制度的执行,一般都是在院长的领导下,要求全员参与的活动。在乡镇卫生院内部执行内控管理制度,需要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实际进行衡量并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内控制度的建设,最基本的是完善多个层次的规章制度,在每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制度管理,不能留下违规的空子。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有明确的定义,不能使职工产生歧义,要使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权威性,遵循国家总体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2.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监督与评价,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绩效及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应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自我管理、约束机制,乡镇卫生院应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运行效果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尽可能减少评价周期。

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监督和管理。首先,乡镇卫生院制定适合自身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业务、财务、行政等相关内部管控制度,将内控制度纳入卫生院的内部管理目标;其次,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单位就建立内控制度进行指导和协助;再次,上级部门应当制定的相应的奖罚制度,成立相应的内审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最后,优化卫生院财务核算办法,抽调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设立财务核算中心,逐渐将各单位纳入财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还有就是进行院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3.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

第一,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思维与理念,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注重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对院内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其中的关键环节找准风险点,据此制定相应对策。第二,注重院内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注意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和改革卫生院内控制度不仅是国家实施医疗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提升卫生院管理水平的的重要措施。乡镇卫生院应当重视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想尽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浅谈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

2.钱丽娟.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5(13).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7]63号) 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湘发[2010]22号) 等文件精神, 以医教协同构建目标链、完善标准链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医卫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 营造以“崇德尚能, 创新求真, 服务健康, 力争一流”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的质量文化氛围, 引导我院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二、思路与目标

(1) 思路。借鉴系统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TQM) 、有效管理、目标管理 (MBO) 等理论, 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 以医教协同构建目标、标准和制度体系为基础, 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 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 确立“以学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 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2] (2) 目标。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 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运行流程, 引导全院师生员工提升质量意识, 促进“三全”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育人, 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 以资源保障和育人过程自我诊改为主线, 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 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实现学院各项工作常态化的监控、反馈与改进, 不断深化工作质量的标准内涵, 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并为医卫类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 各系统工作融为一体, 充分体现“三全”育人。[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其构成成分上是完备的, 包括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各因素、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各质量管理要素, 体系中的制度、职责、规范等, 应该明确、全面。 (2) 目标性原则。根据SMART原则, 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一要建立灵敏、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机制, 健全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的目标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预警、纠偏措施;二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强化质量意识, 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坚持全员育人, 全院每个部门、每个人整体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确保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准确、有效达成。 (3) 医教协同原则。学院在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 采取医教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双师素质教师标准等, 院校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资源,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 突出医卫专业人才培养, 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4) 规范性原则。学院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进行质量保证活动, 必须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标准体系, 依法实施管理, 使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计划性, 使内部质量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要做到质量标准化, 医教协同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 使人才质量、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保障工作都有衡量的尺度, 以便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三要建立健全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规范从事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 规范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 从而实现对质量影响因素的有效监控。 (5) 持续性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要从质量持续提高的发展观出发, 把握医卫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和发展变化规律, 进行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一要坚持持续质量提高的发展观,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二要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连贯性, 实现内部质量监控常态化,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上升;三要加强教学建设质量管理, 重点抓好专业 (群) 、课程、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校企 (医院) 合作机制建设质量。 (6) 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要根据学院具体情况, 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实事求是地进行诊改。

四、医卫类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机制

(一)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医教协同机制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3]我院是一所纯医卫类的高职院校, 主要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等专业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健康湖南、健康长沙建设,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医教协同机制, 加强与医卫行业、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对接, 医教协同构建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专业 (群) 建设、课程改革和科技创新等, 实现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互利双赢”目标。

(二) 推崇协商共建, 建立各方联动机制

采取学院与系部、领导与师生、学院与医卫行业、专业与医院 (企业) 、教师与医务工作者协商共建的方式, 构建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链、标准链、制度体系等, 建立长效性的联动机制, 经常开展研究讨论, 突出医卫人才培养特色, 不断修正目标、完善标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 持续提高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院领导、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辅导员要指导、协调、督促管理范围内规划 (方案) 、目标、标准、制度等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学院领导、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定期与省教育厅、职成处沟通协调机制, 汇报学院诊改工作进度、成效, 听取省厅的指导和建议, 确保按省厅要求完成自主诊改工作。

(三) 注重建设运行, 形成“三结合”工作机制

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过程中, 努力形成“三结合”工作机制。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进诊改工作要在先进教育观念、组织管理等理论指导下进行, 同时, 由于诊改是一项持续性, 常态化的工作, 所以在诊改方案制定与推进过程中, 要强调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 规则与创新相结合

在制定诊改方案时, 要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要求、目标和标准, 在推进诊改时, 要在全体师生中强调规则意识, 要求师生以目标、标准为引领, 按既定规则工作, 但诊改是在各学校现有基础上的持续改进, 因此要针对本校实际, 突出问题导向, 在符合教育规则的前提下, 融入医卫行业标准和医务人员工作规范, 进行创新性设计与推进。

3. 点与面相结合

诊改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各环节进行, 必须系统设计, 但具体实施时, 可以选择关键节点进行诊断, 找出面上的问题, 然后整体推进。例如先进行一个专业诊断试点, 找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上的主要问题, 全面进行整改。

五、医卫类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推进策略

(一)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培训制度

1. 明确部门专项研究人员

每个处室、系部视部门情况确定若干名部门诊改工作专项研究人员, 协调专项研究创新工作。

2. 建立培训制度

制定学院专兼职质控人员培训制度, 质量管理办公室要经常或定期组织专兼职质控人员、专项研究人员学习研讨, 聘请专家指导培训, 不断提高研究人员业务能力、研究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 制定诊改计划, 明确诊改要求

1. 制定诊改计划

要求各部门根据《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及部门工作实际, 以问题导向制定部门诊改工作计划 (包括任务、负责人、进度等) , 落实任务责任人, 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和验收要点。

2. 明确诊改要求

各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部门负责人要将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 把诊改作为常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方针, 强调自己建立目标、标准, 完善制度, 自我保证, 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主体责任, 实施以自我诊断为主的多元诊断, 坚持问题导向, 旨在持续改进, 注重研讨创新、协商共建、解决问题、提升质量, 加强过程记录、宣传报道和资料保存等, 切忌将诊改工作与评估工作混为一谈, 坚决杜绝搞突击、做材料, 敷衍了事。

(三) 强化绩效考核, 制定奖惩办法

1. 加大绩效考核比例

质量管理办公室将根据各部门诊改工作内容多寡、任务轻重情况, 拟定部门诊改工作绩效考核细则提交学院绩效考核办。

2. 细化绩效考核方案

按照各个部门工作目标、标准、流程和平台等建设与运行工作细化考核方案, 对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给予一定的分值, 并从部门诊改工作计划、实施、完成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3. 制定诊改奖惩办法

制定诊改工作奖惩细则, 对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实际成果以及其辐射、影响、推广等情况进行奖惩。

(四) 注重监督评价, 加大经验推介

1. 过程监管与经验推介

由学院绩效考核办、质量管理办公室和纪检监察处联合对各部门日常工作与诊改工作开展全面督查, 视情况每两周或一个月组织召开一次诊改工作推进会或研讨会, 加强过程监管与经验推介, 对各部门诊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每月编撰一期学院《质量简报》, 并对优秀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对不合格部门给予批评处罚。

2. 结果评价与宣传报道

评价结果纳入部门、个人年终绩效考核, 与评先评优挂钩, 并依据学院实际情况实施奖励与处罚。鼓励全院师生撰写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长卫院报、质量简报、学院外网、全国高职教育诊改网以及其他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摘要:根据《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和《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教通[2016]290号) 要求, 为推动我院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 (以下简称诊改) 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了《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2017年, 我院被列为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省级复核试点学校。

关键词:医卫类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机制,指导思想,思路与目标,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2015-12-30.

[2] 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为实现控制目标, 单位通常要相应地采取内部控制, 也就是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 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可操作性的程序, 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机构运行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的防范和管控。

由于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服务于基层的, 其管理模型仍大多是“家长式”管理, 即“一把手”指挥,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意识薄弱。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之下,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建构不科学、不健全, 缺少对内部权力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控制。有的单位虽然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控制的力度不足, 工作流程不严谨, 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无法从制度上杜绝营私舞弊或贪污腐败的发生, 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 由于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导致该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有时, 工作中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处理依据的时候却无章可查、无据可循, 这一现象较为突出。

有的单位表面上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一应俱全, 并且也都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检查和相关验收, 但实质上这些制度规定看似条理清晰、有模有样, 可操作性却不强。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 是很难从中找到具体的、可参考的指导性意见的。有时一些工作人员还会迫于单位个别领导的压力和权势, 无法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中规定流程办理。这种有章不循的错误做法, 就更使得原本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化, 成了苍白无力的一纸空文, 根本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思想上没有能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工作人员态度懒散懈怠、不积极。他们或者是对上级领导唯命是从, 直接把上级部门的指示、命令写入制度;或者是懒得开动脑筋, 只是当了个“网络搬运工”, 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内容;或者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际工作脱离, 根本不能适合本单位使用, 成了一个空架子。

(三) 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 或者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的牵头部门。牵头部门一般应由各单位主管财务工作的部门担当”。但是, 目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不全, 并不是所有分管财务的领导都对财务工作非常熟悉, 或者曾经做过财务管理工作, 他们大多对财务专业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只能进行一般事务性的管理。而在日常管理中, 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又往往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升, 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重视度不够。

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它们地处基层辖区, 面对千家万户, 为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任务相对繁重。因此, 其医疗业务人员占比偏大, 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少之又少。这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一人身兼两职或多职, 有的财务人员既是会计, 也是医生, 同时还负责后勤工作。繁重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导致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还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人员编制不足, 甚至直接聘任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兼职人员。这些所谓财务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思想上缺乏责任心, 意志不坚定。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财务规范意识、法制观念和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都不是很强, 他们可能连基本的财务工作都做不好, 更不必说去积极建设和高效实施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了。

(四) 内部评价监督不力

“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可见, 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内部评价、监督检查机制是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保障, 它可以减少内部控制设计上的缺陷, 堵塞执行中的漏洞。

但是, 由于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少, 大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在内部组织机构上通常会设立综合办公室、预防保健部、医疗康复部、护理部、后勤保障部, 以及党支部 (总支) 、共青团、工会、妇代会等。其中, 后勤保障部往往同时负责财务管理, 工程项目的相关手续办理、招标、建设, 药品、试剂、耗材、医用器材招标采购, 药品储存、医疗设备维修等工作。这必然就造成了一些关键岗位人员“身兼数职”, 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 根本无法保证内部评价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实效性。有些规模大一些的单位虽然也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内部监察, 但因为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缺乏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难以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因此,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 率先增强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转变过去只重视医疗建设, 轻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旧观念, 在工作中要将财务的内部控制监管作为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等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使得风险控制意识深入人心。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高效的工作离不开健全而严格的制度。内部控制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 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 而不能总是凭借自身以往的经验。因此, 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 综合考虑本单位的性质、发展目标、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 到先进单位学习内部控制建设, 或者有计划地请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到本单位采取讲座或座谈会等形式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才能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从而不断完善健全本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 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严格的流程体系, 保证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和开展工作的专注性。

(三) 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针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要选配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修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财会人员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 要求相关财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从源头上杜绝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还应重视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鼓励支持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与自身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或到其他地区学习同行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 或聘请卫生系统内专家、财政审计部门专家授课, 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

(四)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通常都会对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投诉信箱、微信公众号等, 这些监督形式都时刻提醒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接受社会大众的评判与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 则要加大力度减少一人身兼多职现象, 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设立独立的内部评价和监督机构, 执行与监督检查分离。重点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管理流程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单位的重大事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以及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监督, 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安全、有序、高效, 防止出现舞弊和腐败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中, 目前还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内部评价监督不力等问题。对此, 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结合单位具体情况, 强化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不利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及效果, 使单位目标实现长效保障。

摘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中, 目前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内部评价监督不力等问题。对此, 本文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结合单位具体情况, 增强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不利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及效果, 使单位目标实现长效保障。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常小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贸实践, 2018 (2) .

[2] 高晓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20) .

[3] 饶艳华.如何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浅析[J].财会学习, 2016 (24) .

[4] 徐桂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J].财经界, 2016 (3) .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 加强卫生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重要性的体现

卫生耗材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 部分耗材为医院的纯消耗品, 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大量存储会给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带来不便, 诸如耗材库房积压、大量过期报废、跑冒滴漏等问题。在“零库存”的模式下, 卫生材料不以仓库存储的实物形式存在, 而是处于周转的状态, 即医院将卫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从医院原有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并不是说实际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药品的储存数量为“0”, 而是采用与卫生材料经销商订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合同, 实现卫生材料供应链上下端的整合。该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减少卫生材料的实物库存, 利用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由于卫生材料的特殊属性, 用量大, 重置快, 为了方便临床, 多数医院将卫生材料的管理服务前移, 采用二级库房管理模式。因此, 加强卫生材料二级库房管理, 对医院控制运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临床保障能力和控制舞弊风险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卫生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必要性的体现

1) 医院的不断扩建将使业务量大大提增, 这不仅仅要求硬件上具有一定规模来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的广大需求, 也需要在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上进行更好地完善, 这样才能使医院有效地运作,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医疗耗材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了主心骨的作用, 那么设备科耗材管理这块上就需要更细的分工, 这样二级库的概念就势必引进, 卫生材料 (一级库) 对整个医院卫生材料上进行统筹把握, 重要科室 (二级库) 进行分级管理。医用卫生材料的管理是目前医院财产管理的薄弱环节, 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模式, 实行精细化管理, 减少卫生材料的流失, 降低材料的消耗, 为全成本核算提供准确而详实的数据基础。

2) 医院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 效益与成本是关键的两个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 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1/3, 是药品之外的主要收费项目, 涉及领域广泛, 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医用耗材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控制、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临床保障能力等问题, 因此, 医用耗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院能否做大做强。

3) 缓解医患矛盾, 做到收费透明化的需要。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 使微创、介入等高科技含量的手术得到普遍推行, 在这些手术中经常需要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如支架、球囊、导管、导丝等高值耗材, 这些高值耗材的费用已经超过药品费用而成为病人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上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 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因此, 治疗上需要的一次性材料逐步增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推广使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增加了病人的疑虑, 加重了医患冲突。实行二级库管理, 加强了一次性卫生材料特别是高耗值材料的收费管理, 规范医院收费行为, 杜绝了卫生材料收费中“少用多收”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 病人通过费用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查询费用明细, 参与到收费行为监督过程中, 把各种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 加强卫生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趋势性的体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 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和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量迅猛增加, 加强医用一次性卫生材料和高值耗材的管理已成为医院医用材料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医用卫生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医疗成本构成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为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与高耗值材料的出入库和收费管理, 规范医院收费行为, 医院须建立一套从采购、备货、供货、验收、使用到出入库、财务结算和收费的医用一次性卫生材料、高值医用耗材一体化管理流程, 二级库房管理降低了医院的周转资金, 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 减少医院资源浪费。

4 卫生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的意义

1) 有助于医院实现医用卫生材料的“零库存”管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医疗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 这决定了医院的医用卫材库房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零库存。所以, “零库存”概念对于医院来讲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概念。实行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库存量, 缩短库存占用时间, 最大限度上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 避免资金的积压, 加快医用卫生材料二级管理从入库到出库的流通速度, 可减少医院运营成本和现金流量的压力, 最终达到卫生材料的入库与出库速度的动态平衡, 从而实现相对的“零库存”。

2) 卫生材料的储备定额的制定依据的管理。审查储备定额的合理性。尽管“零库存”模式强调保持合理的库存量, 使卫生材料的库存周期最短, 使总的库存成本最少。但是由于医院不同于一般盈利性企业, 除了强调自身的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 更重要的是确保病人的利益。采用“零库存”模式规避了最高储备的管理风险, 最低储备成为管理的“警戒线”, 必须确保实际需求超过预测时为防止缺货而储备的缓冲库存。

3) 卫生材料仓储变动的管理分析。重点审查特殊库存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储备的应急变动。医院性质特殊, 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体, 不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储备管理, 需要在兼顾考虑突发卫生安全事件的非常规需求。应关注材料库大量、频繁出入库的情况。掌握数据, 分析原因, 以便根据如季节性疾病、流行性疾病导致的大量出库信息调整特殊库存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储备。

5“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审计应对措施

由于“零库存”模式的介入, 卫生材料审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管物”“理财”两个方面, “物”在先, “财”在后。需要做好“望”“听”“问”“切”四项工作。

1) 一“望”全局卫生材料管理流程, 了解被审计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基本情况, 分析卫生材料的采购渠道, 各项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控制, 进而了解该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运作机制, 绘制卫生材料管理使用审计流程图。

2) 二“听”两面新旧管理变化, 关注控制弱点。医院在执行新制度前应对本院所有的卫生材料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实。同时关注业务流程控制、相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采购审批控制、采购计划控制、采购点控制、验收入库控制、限制接触控制等卫生材料消耗与补偿的运转中是否已经做出相应变更。

3) 三“问”医疗流程参与者, 对诸如采购计划编制者、申请采购者、授权批准者、卫生材料供应商、验收入库员等进行访谈, 核准卫生材料各类管理控制的有效性, 责任主体是否区分明确。另外, 在询问中特别要关注卫生材料供应商的服务响应时间, 如服务响应时间是否在招标采购中作为重要的评分项, 实际响应是否能够及时满足患者需求等。

4) 四“断”评价医院成本, 医院采用“零库存”管理卫生材料是站在成本的角度, 寻求最佳库存来满足临床和管理部门的运行需要。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在最终的服务价格上有所体现, 否则“零库存”管理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 未切实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纵向年度和横向月份中医院临床科室全成本核算范围下的医疗业务成本中卫生材料费用的波动趋势并分析原因, 以正确判断该院相关医疗服务价格变动的合理性, 提出相应审计建议。

摘要:卫生材料是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而储存, 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或植入人体的各种医疗用材料, 是医院库存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 医院临床诊治中所耗费的卫生材料的比重逐渐增大, 成为继药品、器械之后医院审计需要关注的另一重点。同时卫生材料是病人医疗费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影响病人费用的主要因素。卫生材料一级库的管理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本文从实行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必要性出发, 阐述了卫生材料管理的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意义及审计切入重点。

关键词:卫生材料,零库存, 二级库,管理,建设,审计

参考文献

[1] 陆浩.材料二级库管理对二级医院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 (11) .

[2] 刘社, 杨晓琳, 秦兰兰.关于医院卫生材料收费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10 (9) .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保障

切实加强局机关审计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成立以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审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张华鹏具体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工作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定期召开的局办公会议上进行管理教育并落实。

二、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今年,我局根据县审计局要求,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学习上级和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组织收听收看“阳光问廉”教育节目,提高局机关干部队伍廉洁教育水平和求真务实意识。二是组织单位财务人员积极参与5月22日至24日由县财政局举办的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会。三是坚持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会议,强化全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从审、廉洁从审,做到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不断提高我局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努力打造一对党

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内部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后勤保障兵。

三、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我局的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审计力量比较薄弱。二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审计技能还需不断加强,同时局机关审计人员防范审计风险的责任意识有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工作打算

卫生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强化依法管理,加强妇幼健康队伍建设

区卫生局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按照《湖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相关规定》要求,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及使用管理。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XX区妇幼保健所按要求配备群体保健专职人员,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服务人口配备妇女保健与儿童保健人员;按政策落实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所需经费。

二、围绕中心工作,解决妇幼健康重点难点问题

(一)全面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整合。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和市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做好优化整合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的各项工作。

(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控制,努力保障母婴安全。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畅通孕产妇及儿童救治与转诊绿色通道,严格执行《XX市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与转诊工作方案(试行)》及《XX市妊娠风险预警分类管理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实现孕产妇死亡控制关口前移;落实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发挥评审实效;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和首次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救治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助产机构产科质量督导评估,加强儿科急救能力建设,完善急救网络,落实区级以上助产机构儿科医师进产房工作制度,继续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第二周期项目》要求开展相关工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将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覆盖到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所有母婴保健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督导与管理,推广人流后关爱服务(pac)。

(三)有序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1、妇幼保健所要努力打造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和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等具有妇幼保健特色和优势的专科体系,举办各类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专题培训班,开展岗位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四)认真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1、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责任,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机制。探索完善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预防免费基本服务政策,探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与婚前医学检查项目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全区婚检率达90%以上。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推广地中海贫血防控技术。

2、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管理。加强对产前筛查质量管理,提高产前筛查阳性病人接受诊断干预率。产前筛查率达到95%。

3、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继续开展新生儿“四病”筛查及信息化建设,逐步推广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筛查标本采集质量。完善采血前知情告知,加强对未采血已出院新生儿管理,避免漏筛新生儿。提高筛查阳性病人召回率,加强阳性患儿的治疗与管理。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网络,并规范运行。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要达到96%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要达到85%以上。

三、落实两纲任务,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工作

(一)贯彻落实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目标。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的数据监测、数据统计、健康指标评估,全面完成我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终期评估工作,确保阶段指标完成。协同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爱婴医院日常监管,将爱婴医院工作督导与助产技术管理,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等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爱婴医院标准(2014版)》要求,开展爱婴医院评估和复核工作。

(三)认真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要求开展农村妇女免费妇女病查治工作,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专项技能培训,区级按标准进行工作质控,加强阳性患者的追踪、治疗及随访工作。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阳性患者管理工作,全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检测率达到90%以上,继续提高孕28周前检测率,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干预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定点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要全面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工作,严格按照基本服务包规定的内容,完成基本服务包的所有项目;认真执行住院分娩单病种费用包干,严格费用包干标准。执行“一站式”费用结算。未在定点助产机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应简化兑付手续、采取多种途径落实回补政策,提高住院分娩补助率,力争补助率达95%以上。

(四)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做好“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发放管理和使用,对辖区常住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做到孕情早掌握、早建册,规范服务,系统管理。二是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开展区、乡两级儿童保健人员操作技术规范培训,规范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做好“儿童保健手册”的发放管理及使用,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全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率达70%以上。加强儿童眼、耳和听力及口腔保健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实行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分级管理,建立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识别、转诊工作规范及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降低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

(五)加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与能力建设,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开展孕妇学校、父母学校、新婚学校、人口学校,宣传《母婴健康素养》55条、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建立、完善孕妇学校相关制度及考核标准,母婴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上一篇:我所熟悉的一条河散文范文下一篇:五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