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2023-09-23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1、重视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可能性》这一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堂课一开始,设计了 “学生在哪个口袋摸奖”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学习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与抽奖,让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从而自己用所学知识去揭开这抽奖的奥秘。

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设计“抽奖转盘”,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将其融入设计转盘的活动中。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

4、跨越学科的局限性

我在巩固练习当中就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成语写出它说隐含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所学课程不是单一的,而是兼容性的,即所谓的语文里有数学知识,数学里也会有语文知识。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可能性》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前几个年级学习内容的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基于以上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收获如下:

教学设计合理流畅,在与孩子们亲切的交流中,知识成螺旋上升的态势,尤其难点的处理层层深入,学生一点也感受不到内容的抽象,而且学的是兴致勃勃。学生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整堂课从课前的交流复习到难点的讨论及练习的抢答,再到游戏的参与及最后开放题目的回答,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正如以上片断,在讨论三分之二这个难点的突破上应再明确些,学生想不到把球编号,老师此刻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指明“我们可以把球编上号码

1、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除了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以外,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用石头剪刀布或掷色子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所以生活经验也是丰富的.本课就是在学生具备了以上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度. 〖设计思想〗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师:有好多同学经常问我:老师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用?下面的这个小故事请大家了解一下数学的作用,好,请大家读一读。 生:开始阅读——《一个数学家=10个师》

1943年,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 当时, 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 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

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度的船(如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如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船只由原来的25%降低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 师:读了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可能出现的问题:1,看结果,出现了击沉的船由25﹪降低为1﹪

2,原因,编次越多与敌舰相撞的可能性就越大。 导入:为什么编次越多,与敌人相撞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我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听讲,讲完这节课大家都可以明白其中道理,好我们先来完一个小游戏——转盘游戏。

师:看这两个转盘有什么不同?

1、游戏(1)651423641325转盘B转盘A游戏规则:(1)自由转动转盘A一次,自由转动转盘B一次;(2)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几就顺时针走几格,得到一个数字;(3)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就得1分,否则不得分;(4)转动10次转盘,记录每次得分的结果,得分高的人为胜者。 生:观察到数字的顺序不同。

师: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那么大家看这两个转盘。转盘A自由转动后假设停在2好在顺时针转动2个格到4,结果是偶数我们就的一分;否则不得分。把结果记录在我发给你们的表格内。B盘也这样做,先做A再做B盘明白了?好。开始吧。

在此过程中,我下去指导,别出现错误。 直至结束,好停下来。

师:我找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组的玩的结果。

生:

师:好,我们同学经过测玩之后发现A转盘结果全是1,B转盘有时是1,有时是0,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

A盘:得到偶数的可能性必然,不可能的,还是不确定得到奇数呢?

B盘:得到偶数的可能性必然,不可能的,还是不确定得到奇数呢?

讨论结束:

通过我们自身的实验,我们发现了:生:A盘得到偶数是必然的,奇数是不可能的。 B盘得到偶数、奇数是不确定的。

总结:

师:A得到偶数是必然的,那么就是一个什么事件?生:必然事件。 板书:必然事件

板书:不可能事件。

师:得到奇数呢?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吗?

师:告之他们,通常情况下,我们用100%(或1)来表示必然事件!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

(2)大家在想想,生活中我们除了一定发生,一定不发生的还有什么事情?

生:思考,不一定发生的。

师:比如,你们小时候玩的这个,你就一定会赢吗?

生:不一定。

那么,这个叫做什么事件? 板书:不确定事件。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不确定小游戏,比如,大屏幕上,有个小立方体,上面有6个数:

1、

2、

3、

4、

5、6。

你有两个选择:A掷完朝上的数是6.

B掷完朝上的数不是6. 你选择:A还是B。 生:选B。 师:理由是什么?

生:6的可能性小,有6个面,6只有一个面,不是6的有5个面,B胜A输。

刚才我们必然事件可能性100%或1而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可能是,不确定事件可能性是多少?0至1 板书:0至1. 游戏至此结束。

为了更直观表示这3种事件,我们通常把他们放在现代上来表示, 话接上说,你能把我们刚才说的朝上的数是6和朝上的数不是6,放在哪吗? 想一想: 我找同学上黑板是来指一下。请问他指的对不对? 指完请回。

好,下面我们开始做练习(练习开始)。

第1个题目:我希望咱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做。

讨论:一个袋中装有10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在图中所对应的位置是:1)10个白球(A)2)2个红球,8个白球(B)3)10个红球(E)4)9个红球,1个白球(D)5)5个红球,5个白球(C)0AB1(50%)2CD1(100%)E不可能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小于50%可能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必然发生 第2个题目:指出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1)小明的作业一定是用钢笔写的;(2)3个人分成2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一组;(3)海南七月八号下雪;(4)明天是六一儿童节;(5)普通玻璃从三楼摔到一楼水泥地面碎了(6)一个暗箱中有5个大小一样的球,其中4 个是红球,从中摸出一个红球。 (1) 不确定事件(2)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4)不可能事件(5)必然事件 第3个题目:指出下列事件的大体位置

练习题二指出下列事件可能性的大致位置(1)英语有30个字母;(2)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3)小颖数学考试一定能够的100分;(4)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5)射击比赛中,李海峰打靶击中靶心;(6)黑夜中,小明从大小差不多的6把钥匙中随便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1(50%)21(100%)0 第4 个题目:现实生活中,为了强调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人会说:“这件事百分之二百会发生。”这句话在数学上对吗?

强调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200%是不队的

第5个题目:挑战自己摸球游戏说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

一个口袋中有

1 个红球,1 个黄球,8 个蓝球。小李从口袋中摸出 3 个球,他会摸出哪3 种球呢?请说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各一个。 第六个题目:甲乙两人,1-20抽数

甲、乙二人做如下游戏:从编号为1 到20的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1)若抽到的数字使奇数,则甲获胜,否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2)若抽到的数字是3的倍数,则甲获胜,若抽到的数字是5的倍数,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 乙双方公平吗?

第7个题目:集体讨论,小于4的123,大于3,456则游戏公平,可能性相同,50%的可能性。甲、乙两人做如下游戏:一个均匀的小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小立方体后,若朝上的数字小于4,则甲获胜;若朝上的数字大于3,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

小结:你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

回忆让我们再回到开始时讲的那个故事,为什么再穿过危险区时,集体通过?大家有人喜欢看动物世界,可能一个场面大家是不是记得,沙丁鱼,一种很小的鱼他们在遇到鲨鱼时会怎么做?

生: 自己讨论出结果?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个别发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一)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

1、我们先来做个摸球的游戏:(出示一个口盒都是粉色球)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摇一摇,不能偷看)(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给我点鼓励(4)谁还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6)谁还想来试试?(7)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指名)想不想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拿)小结: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书:一定)

2、师: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为什么?小结: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二)小组合作,体验“可能”师: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录象)师:看明白了吗?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不能偷看(一会儿在做游戏时,大家都来做监督员,互相监督,不能偷看。)结果怎么办?组长要做好记录。摸到红球就在红球那做个标记„„你们都等不急了吧,在组长的位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个盒子,请静静的快把它拿出来,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初中数学教案《《可能性》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小组活动)师: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按组说)师: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我们一起算一算。师:我们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次,摸到黄球才„„次,你想到了什么?师:盒子里两种颜色的球到底有几个,你想知道吗?请组长把球拿出来,数一数。(3粉1黄)把球收到盒子里总结:刚才我们同学真了不起,盒子里粉色球的个数多,我们摸到粉色球的次数就多,所以就说,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大(板书)相反:黄色球的个数少,摸到的次数就少,所以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板书)师:请你想一想,盒子里有10个粉色的球,1个黄色的球,摸到粉球的次数会怎样,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呢?如果有20个粉球黄球还是1个,这时怎么样?如果盒子了全是粉色的球,怎样呢?师: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师:你们猜的对吗?我们来验证验证请组长在盒子里放上同样多的粉色、黄色的球,可以是2粉2黄,也可以是1粉1黄。多余的球怎么办?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表2(小组活动)师:观察每组摸球的次数,哪个组摸到球的次数比较相近,看着结果,你想说些什么?一起算出全班摸球的次数,全班摸出粉球„„次,黄球„„次,你想说什么?是不是像刚才记录的那样相差的很多?总结:当粉球、黄球个数同样多时,我们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非常相近,可能性也是相近的。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3、这节课每名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学到了新知识,那谁最聪明,谁的反映最快呢?我想利用旗子做个小测试,谁愿意参加这个测试?请你快速快速的拿出旗子。小结:看来你们的反映的都很快,反映能力都很强。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通过摸球游戏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好多事物具有可能性,希望你们在学习上勤动脑勤思考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联系、发展的游戏情境”,使全体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试验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课后将成败进行了反思:

1、我认为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小螃蟹赛跑、神秘的盒子等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解决。

2、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虽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还是要渗透的。在计算全班共摸到两种颜色的球各几次时,渗透了怎样计算更简便。在第一次师生共同摸球时,就渗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摇一摇,不能偷看。为后面的小组实践打下了基础。

4、尊重相信每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还不够耐心,有时有抢话的现象。

2、板书可采用图文结合,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更具体形象地做到表达的有效性、条理性。充分让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和读懂板书,形成合理的质疑。

3、课上有些问题的思考价值不高,如“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没有依据的猜测,在提问时应少叫几个学生回答。有些问题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发,如:“拿出来的球怎么办?”

4、应该增强个别环节的实效性。第二次合作摸球,应该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思考,讨论,甚至在摸球的次数上也可增加,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中更深刻的体验到当两种球的数量同样多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近的。这样能使知识自然的有所升华。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2年186例患者功能性胃肠病患者, 均符合罗马标准Ⅲ[2], 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 各93例。药物组中男41例, 女52例, 平均41.5岁;综合组中男40例, 女53例, 平均42.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 1d1次;黛力新每日2次, 每次1片。

综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疗法, 具体如下。

(1) 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时, 通过病例从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等方面, 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和心理评估, 预测可能的心理疾病。

(2) 对心理问题进一步确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从言谈举止和表情中捕捉患者的心理信息, 在取得信任后, 以朋友及倾听者的身份, 进一步确定患者心理弊病, 并对问题进行分类, 对每种类型的问题制定相关策略。

(3) 治疗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治疗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才能共奏治疗的“美曲”, 由于FGID与精神因素有重大关系,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不配合治疗。护士向患者讲解配合的重要性, 并告之他们康复与配合密不可分, 让他们意识到治疗不单是医院的事, 也与自己的配合有密切关系。

(4)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俗话说:“心情是一贴良药”,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的心情也是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多年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 以乐观、积极态度进行治疗的患者不仅能够较快的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塑造良好的心态, 而且康复速度要明显快于悲观、消极的患者。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指定并监督患者形成良好的习惯, 并通过案例让他们预见良好习惯的好处, 同时多鼓励、多关心他们, 与其对话是要保持笑容, 交流中多用乐观的语气, 从一丝一毫中感染他们。

1.3 疗效标准

查阅有关文献, 结合临床实际, 将治疗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停药0.5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停药0.5年有复发病例;无效:症状有所改善, 但停药后即复发, 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例)

注:与药物组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综合组比较, #P<0.05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t与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1.72%,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47%, 药物组复发率多于综合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2组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

2组SCL-90、SAS和SDS评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但综合组改善优于药物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FGID是虽然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等, 但对于其发病机制却一直处于模糊概念中, 且治疗效果不理想, 长期有效和治愈性的药物甚少, 给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FGID的研究在不断的进行中, 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了一定认识, 如有报道指出有30%~80%的FD患者有消化道运动异常现象, 推测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胃腔内压力和张力周期性变化有关[3]。也有研究表明FGID与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有密切关系, 研究中发现FGID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力障碍, 如FD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和胃排空延缓异常等, 而IBS患者会出现结肠动力紊乱和胃结肠反应异常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胃肠道感觉功能测定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此种观点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外FGID患者的内脏高敏表现为对生理刺激的不适应, 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主要因为胃肠道有丰富的感觉神经, 在受到外界异常刺激后, 这些信息很快可以被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做出相应反应。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虽然引起FGID的因素众多, 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视最为重要的因素, FGID的患者中有50%~90%存在着精神障碍, 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心理因素一度被广泛的关注[4]。有学者对FGID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测定, 发现各项指数都明显高于正常人, 本组研究中治疗前所有的患者SCL-90、SAS和SDS评分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与以往研究相一致, 进一步证明FGID与心理因素有重要关系。

有研究表明, FGID胃酸分泌要高于正常, 而且通过抑酸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 能够在改善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前提下, 又抑制胃酸的分泌, 从而改善症状。上面已分析FGID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焦虑、抑郁等会引起胃肠道动力障碍。黛力新是信息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混合制剂, 能够增加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含量, 起到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其中的氟哌噻吨能够拮抗美利曲辛胆碱作用, 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而美利曲辛又能拮抗氟哌噻吨的震颤隐患[5], 主要成分的副作用相互拮抗, 提高药效。

心理因素不仅与FGID的发病有关, 能预测症状的严重程度, 而且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体验和寻医求治的行为, 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 在使用相关药物后, 再配以心理疗法, 能够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扫除心理阴霾, 积极配合治疗, 在良好的心态下加快康复的脚步。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通过药物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和各项评分具有明显改善 (P<0.05) , 可见药物在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药物结合心理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组, 而且复发率低 (P<0.05) , 显示药物加心理疗法是能够明显提高疗效, 从本质上改善病情。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 各93例, 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黛力新, 综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再加以心理疗法。结果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1.72%,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47%, 药物组复发率多于综合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SCL-90、SAS和SDS评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但综合组改善优于药物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明显, 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理想选择。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药物,心理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 唐悦.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109例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4) :308~309.

[2]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 2006, 11 (12) :761~762.

[3] 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医药, 2009, 49 (28) :109~110.

[4] 吕红.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4, 13 (4) :342~343.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上述案例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路怒族”的关注和思考。

所谓“路怒族”, 是指在开车上路时遇到交通拥堵或者路况不好时, 容易心浮气躁、失去理智的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辆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路怒”一族的阵营也在不断扩大。“路怒族”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 极易实施触犯法律的行为, 严重者, 还可能构成犯罪, 被追究刑事责任。本文所要探讨的, 就是“路怒族”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问题。

“路怒族”的行为主要包括两种: 第一种是行为人之间在公共道路上互不相让、相互追逐, 不断强行超车或别车;第二种是行为人对对方实施身体伤害的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这两种行为是相对比较多发的, 本文也主要围绕这两种行为可能触犯的罪名展开讨论。

“路怒族”的上述两种行为可能触犯的罪名主要有危险驾驶罪和故意伤害罪两种。因“路怒”行为引发的上述犯罪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 被告人多是激情犯罪, 主观恶性较小。第二, 犯罪多发生在路段拥挤的地方。

首先, “路怒族”第一种行为, 即在公共道路上互不相让、相互追逐、不断强行超车或别车的行为, 可能触犯危险驾驶罪。原因有三: 第一, 在公共道路上不顾交通运输安全不断强行超车或别车, 给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从而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第二, 危险驾驶罪主要是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两种。追逐竞驶主要是指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在道路上强行超车、相互竞速等违法行为, 并不仅指特定目的的“飙车”行为。[1]换言之, 危险驾驶罪并不要求以赌博竞技或者追求刺激为目的, 不论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而为的追逐竞驶行为, 只要产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险且情节恶劣, 就值得科处刑罚。[2]“路怒族”虽然一开始没有共同约定相互竞技、竞速, 但其违反交通法规, 在愤怒情绪支配下所为的对交通运输安全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法益侵害的其他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制的追逐竞驶行为, 同样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第三, “路怒族”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实施了追逐竞驶行为, 对于对公共安全造成客观危险这一后果是持故意至少是放任的主观态度的, 符合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条件。

危险驾驶罪作为典型的危险犯,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此种行为, 无论其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都构成本罪。如果造成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所规定的严重后果, 或者使公共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 发生想象竞合, 从一重处罚。

“路怒族”的第二种行为, 即对对方实施身体伤害的行为, 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当事人之间以前互不相识, 仅仅是在道路上开车时因对方的违法行为产生了伤害对方的故意, 属激情性犯罪。客观上, 行为人实施了伤害行为, 如造成受害人轻伤以上后果, 没有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则构成故意伤害罪。

司法实践中要注意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界限。实践中有将故意伤害行为认定成寻衅滋事罪的现象出现, 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广大基层工作者对相关犯罪的理解存在误区。

首先,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 一般意味着即使按照犯罪人的理性, 殴打行为也不具有可以被一般人理解、接受的原因和动机。刑法理论常常用是否“事出有因”来判断是否是随意, 而事出有因是指是否具有为一般人所能理解、接受的原因。[3]因“路怒”引发的殴打行为通常有当事人随意超车、强行别车的违法行为作为先行行为, 因为被害人的先行的违规行为使被告人产生愤怒情绪, 从而实施伤害行为, 这一原因通常能够为一般人所理解和接受。基于此, 对于“路怒族”的伤害行为所引发的犯罪, 一般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而不是寻衅滋事罪。

其次, 司法机关在认定罪名时还应该考虑该伤害行为是否是针对特定对象。众所周知, 寻衅滋事罪保护的是社会秩序, 张明楷教授认为,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所保护的法益应是社会一般交往中的个人的身体安全, 或者说是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联的个人的身体安全。笔者认为,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不可否认有侵犯个人人身安全的威胁, 但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所保护的法益最终应该落在“社会秩序”四字上, 本罪的立法目的是惩罚随意殴打他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 从而保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安全。一般而言,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 而不是有目的而来。而故意伤害罪一般针对的是特定对象, 相比较而言, 故意伤害罪的人身危害性更大一些。是否针对特定对象, 不应该从先前是否认识和接触时间长短来判断, “路怒族”之间之前虽互不相识, 互相接触时间也不长, 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因为前因发生了后果, 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应认定为是针对特定对象, 这也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一个理论依据。

最后, 从寻衅滋事罪的定位上来说, 有学者认为, 寻衅滋事罪作为公认的“兜底性”罪名, 只有在该行为不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又足以达到危害社会秩序的程度应当受到刑法处罚时才能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4]对于这个观点, 笔者不能认同。笔者在上文中已经论证了寻衅滋事罪与相关犯罪之间有非常明晰的界限, 不能说构不成此罪就要以彼罪来定罪量刑。另外, 上述观点对是否破坏了社会秩序也没有一个具体确定的标准, 这有违罪刑法定的原则。

结合本文开头引入的案例, 本人认为: 打人男司机张某和被打女司机卢某在公共道路上相互别车、违规超车的行为已经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了一定危险, 二人已经触犯了危险驾驶罪。同时, 张某对卢某进行殴打、致其达到轻伤二级的行为又触犯了故意伤害罪, 虽然二人之前素不相识, 但该事件是由女司机卢某先行别车所引发, 应当认为是公众所能接受的事出有因, 而不是随意殴打。因此, 侦查机关所定的寻衅滋事罪明显与实际不符, 于法无据。所幸的是, 公诉机关在起诉时将罪名更正过来, 这也为正确适用寻衅滋事罪做了一个典范, 但是司法机关没有认定被告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却是值得商榷的。

“路怒族”所引发的犯罪今后会越来越多, 所涉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这需要广大基层法律工作者不断地甄别案件事实和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 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犯罪的认定提供一个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增多, “路怒族”所引发的犯罪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对“路怒族”行为的法律认定, 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认定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路怒族”的行为为研究对象, 详细分析了“路怒”行为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并对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要剖析。

关键词:“路怒族”,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向华.论危险驾驶罪中的“追逐竞驶”[J].湘潮 (下半月) , 2011 (09) .

[2] 张明楷.危险驾驶罪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 2011-5-11.

[3] 张明楷.寻衅滋事罪探究 (上篇) [J].政治与法律, 2008 (01) .

上一篇:教育艺术随想录心得范文下一篇:非公企业入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