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2023-09-19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目前民营性质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民营企业在快速壮大过程中受到法律保护的大环境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分析了经济法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在法制上完善的建议,使民营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能够继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力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法;企业;保护

近年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企业更需要的是法律化,而不仅仅是政策化的保护和扶持。如何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充分发挥经济法在企业保护中的作用,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1 民营企业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外部环境也得到了不断优化,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如投资准入、融资本、权益保障等方面法律仍不尽完善。

1.1 民营企业投资准入制度的局限性

民营企业投资准入法律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缺失和法制不完备、不尽规范,导致一些岐视性的待遇,制约民营企业的充分发展。我国根据投资人所投公司的所有制不同而进行差异对待,是我国长久以来法律上的一项缺陷,虽然我国在对私有制经济不合理政策基本制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受我国发展建设的长远规划以及思维管理上的定式制约,一切不是公有制的经济类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够在根本上得到认可,所以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我国一些关乎民众基本生活,关乎社会稳定的行业,例如,电力系统、石油企业、公路铁路等采取垄断式经营是其基本特征,国家占有主要资本,对社会发展有着一定影响、缺少竞争对手,一般都会采取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在垄断形式上我们称之为部门垄断体制。这种垄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所属行业内由相关主管部门采用审批制度,而不是其体制内的企业进入其相关行业尤,其是民营性质的企业,其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条例与规划对行业进行垄断,造成了民营企业进入的先天性障碍。现阶段在我国不论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上的一些经营性的基础建设投资项目一般都是由政府牵头组建的投资企业来担当投资项目的业主,假如单一政府组建的投资公司不能够独立承担起该项目的承建投资,一般都会在相关系统内部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联合,但是绝不会允许系统以外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独资企业进入营利性比较明显的基础建设类项目。所以,我国的公路建设、铁路铺建、城市交通改造、大型水电气工程建设等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相关项目,由项目展开到建设资金筹措,最后进行施工管理,都会在相关部门内部进行封闭式的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一直存在从没有改变过。一些地方的上述基础设施建设还会采取指挥部替代法人主体的形式,造成部门外的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相关领域进行建设。当然,这种垄断方式更多的是对国内企业的垄断。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打破了部门垄断的模式,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部投资企业进入。在“知道外资投资目录”里面已经做出了明文规定,允许外资企业进入国家公路建设经营、铁路建设经营、港口建设经营。但对国内企业在基础设施开放上且缺少可以依据的相关政策法规,造成国内很多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想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但是且找不到门路,而我国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又继续民间资本的大量投入且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

1.2 民营企业融资制度中的问题

①保障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不稳固,降低了自我内部资金积累水平。虽然《宪法》经过修改后,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物权法》的保护,但私有产权的保护并没有写入宪法,进入国家保护体系。比如国有企业在财产受到侵坏时,可以得到《刑法》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只能得到《民法》的保护,在国有企业,如果贪污罪发生了,公安机关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但如果有人贪污了民营企业的资产,则属民事纠纷,只能法院介入。严重威胁民企内部资金积累。

②激励民营企业深入发展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稳定性。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建立企业信誉的积极性。政府政策的变化太多,朝令夕改,导致民营企业有种“草”的积极性,而没有种“树”的积极性,而企业信誉是一棵树,十年树木,民营企业缺乏积极性这也是导致民企信誉缺乏的重要原因。

③政府的监管法律过多。监管越多,企业就越不讲信誉,企业越不讲信誉,政府的监管就越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监管与信誉是有关系的,政府监管越多,意味着政府的权利就越大,政府的自由度就越大,未来就越不稳定,未来越不稳定,企业就越不考虑未来,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讲信誉的态度。如在我国大量的中小煤矿,许多都不考虑大量投资安全设备,因为他投资安全设备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不知那一天随着政府规定变化而可能被叫停。这就是政府权利过大而导致的不考虑未来缺乏信誉。

1.3 民营企业权益保障制度的局限性

①没有专门建立法律法规来保护民企的合法权益。民营企业如果想健康顺利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但是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没有专门保护民间企业的法律。即使是今天的中国,除了《宪法》外,只有少数诸如《物权法》之类的法规,但我国迄今还没有制订出用来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的《民法典》。同时,已经制定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从现有经济体制或者经济转型期间产生的。这些法律条文也没有站在国家宏观整体的高度对民间企业进行认识,仅仅对民营企业的生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生力量的民企缺乏法律法规的直接保护,不利于其发展壮大。作为现在使用的一些常规法律法规,内容空泛,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有些不具备真正执行的意义。需要重新制定以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一些新制定的法律法规,一般都是国务院或是其直属部门制定出来的,其内在保护意义还是倾向于国有企业,部门保护特色浓厚,各个省市制定的法规之间有时候还存在着相互冲突,法律效力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阻碍了民间企业的发展壮大。例如对民企发展壮大有着很大影响的“三乱”问题,尽管国家已经坚决的进行了禁止,但是由于我们法律法规本身不够健全,彼此之间存在冲突,不能够彻底得到执行等缺陷,使“三乱”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②涉及到民企权益的执法、司法行为不够规范,行政执法也不够规范。首先、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违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受到利益的驱使,不能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行政执法不够公正,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权谋私、钱权交换等现象,有些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性对待,设立重重关卡,进行故意刁难,拖沓不办事,使民营企业不知所措,出现事情不能够尽早解决。胡乱执法、执法不具有明确性。国家政府可以不定时的根据形势需要,对民营企业进行各种“专项整治”,在整治的过程中执行其所谓的“关停并转”的行为,假如政府单方面宣布关闭中小企业,收回民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废除其已经签署的承租、承建、承包合同等,将给民营企业的投资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还没有合理的补偿,使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其次司法行为不规范。司法行为对民营企业权益保障不力。民营企业往往在其所自主设计或者转化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方面也得不到合理的对待与保护,使其无形资产在不断的流失,进而出现很多非法剥夺、占有挪用、侵占民营企业资产的案件出现。

2 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状况的原因剖析

2.1 整体法制进程的影响

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由于指导思想和立法操作上的缺陷,我国的法制水平整体上仍然滞后。由于民营企业的产生发展带有自生自发性质,导致具体法律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主要是以往优秀经验的总结,缺乏前瞻性、长远性。在已出台的各种法规、政策中,法律法规类偏少、政策性规定较多,往往冠以“决定”、“办法”、“通知”、“条例”“意见”等抬头且变动频繁。上级一些好的政策措施一到地方,又即被掺以地方特点而受到扭曲。在法律法规中,则体现为政策管理性规定过多,呈现出零散性特征,层级低、透明度差,公平、平等、诚实信用等民事法律较少,部分法律法规内容空泛,一般性、倡导性规定多,具体细化运作规定少,导致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使民营企业得不到切实法律保障。

2.2 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一方面宏观管理不规范、不健全,往往政出多门,缺乏政府统一管理,各方面管理统一协调的局面。出现了“有利争着管,无利没人管”,“好事身上揽,出了事就排”。另—方面管理力量不足、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交叉,责任不清,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不够,调控不力等现象,且“三乱”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司法理念转变滞后。受权力本位思想影响,对民营企业“依权监管”的格局依然存在,政府司法机关至今仍未能完全由过去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在管理过程中,“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在法律、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不是根据已有的法律规定来规范市场秩序,而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理解来执行法律,把拥有的权利作为谋取部门、个人利益的工具,或将收益、罚款数额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在涉及征收征用时,该现象尤其突出,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征收中补充了“并给予补偿”的规定,但具体做到什么程度的补偿并不明确。而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三资企业法中均有因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收私人财产的规定。“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基本取决于政府行政自由裁量,限制约束极其有限。

2.3 理论指导滞后

一方面,中国所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从民营企业的起步看,它是在国有经济逐步丧失效率和活力背景下的应对选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世贸组织考验的积累,国有经济体制运行僵化、经营机制转变迟缓的弊病日益显现,导致就业形势和财政收支的压力日渐加剧。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以其自发特有的优势提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保障了更充分的就业机会和保障了社会稳定。但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对民营企业的运行规律、发展预期,权、责、利如何规范等,大多仍保留在政策或行政法规层面,缺乏区分不同类别、层次、结构合理有序,既有一定分工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民营企业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基于公有制经济传统思维,在对待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或将民营企业视为异已,可以利用但必须加以限制;或将其视为补充力量,只能偏居一隅,不能与国有经济处于平等待遇;或认为民营企业只是阶段性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产物,不会长期存在。理论滞后又直接影响了相关立法,致使民营企业移资海外情形也不断发生。虽然整体上进入了全面支持发展的阶段,但法制全面完善仍需假以时日。

2.4 思想认识影响

从深层次来分析,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上还存在着对民营企业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的现象。十多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消除所有制的歧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需要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体制,要支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提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是对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从—些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还认识不足,因此从政策法规到社会舆论上,未形成一个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氛围和效应。

3 充分发挥经济法作用,完善民营企业法律保护制

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改善,优化民营企业国家法制环境是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根本保障。立法、司法、执法层面的缺陷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基本障碍,具体内容仍是投资准入法律、融资服务法律、权益保护法律和税费征管法律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①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领域,放开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上的限制。我国对于民间企业在一类产业、二类产业上的投资已经没有了限制,甚至还在鼓励民营企业在这两类产业上进行资金投入,这样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特殊领域,民营企业还出于长期受限的范围内。近几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投资范围已经放宽了很多。同时在对于国外资本的投资上也开放了很多领域,同时还准备设立境外上市股票试点。中国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其中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做出了具体的相关规定,随着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增加,相信我们也会将开放程度逐步的加大,放宽投资限制。我国对于外商的投资项目与范围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放宽。我国的西部区域已经对外商开放,电信、热电、城市内供排水等项目也已经对外商开放。但是我们有权利对于外商的投资做出应有的限制,我们应该保留一定数量的股权,对于外商投资项目的投资年限不能够放宽,外商注册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有着严格的限制,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现行我们的很多限制会逐步的取消,其中包括贸易平衡要求、外汇平衡要求、当地成分要求等。

②建立民营企业准入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新的投资领域。为了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有关政策,但是并没有将这种措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民营企业在投资方面无法可依,缺少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扶助。如果我们想让民营企业也能够平等的步入市场,那就需要制定一致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资金以及社会地位上存在劣势,如果要开放国有企业所垄断的一些基础设施性项目,民营企业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才能安心进入。我国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民间资金的投资,让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项目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而国家投资项目一般是中央投资、地方配合的形式。我们在一些项目上完全可以有选择的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在减少国家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带动了项目当地的经济发展。

③在经济法规中要针对财产权转移设立专门的法律。第一,需要加强财产权变更、取得等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对财产权取得的时效性、主客体、行使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二,利用公法对民间企业进行保护,确保交易的公正、公平。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规范和限制管理单位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监督职能,开展民营企业自主保护职能。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增强服务意识,严格尊国家的相关规定,不能利用手里的监管权利侵犯民营企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的合法利益,改变民营企业在社会投资中处于受歧视地位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阳小华.民营企业内涵问题探析[J].江汉论坛,2000,(5).

[2] 厉以宁.论新公有制企业[J].经济学动态,2004,(1).

[3] 王元京.民营企业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53).

[4]刘刚,姚康镛,陶友之.不能以民营企业取代集体经济[DB\OL].马克思主义研究网,2008-1-25.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2篇

2、民营企业家刑事犯罪的高发罪型

3、恒昌机械总经理吕子恒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4、民营企业薪酬制度下的劳资纠纷法律问题探究

5、打造诚信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6、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7、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混改的动因及效果分析

8、宁波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9、优化营商环境 从办事窗口改革角度谈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10、中小民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1、新形势下探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分析

12、民营企业家当前第一大腐败犯罪

13、供给侧减税降费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分析

14、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5、如何促进珠三角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科技视角

16、大数据背景下促进河北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策略

17、德州民营企业DEA模型绩效评价研究

18、泰安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分析

19、我国民营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析

20、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的法治化建设

21、珠三角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2、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3、民营企业家的最大杀手

24、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

25、嘉兴民营企业员工休息权益与休假福利问题研究(嘉兴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

26、试点建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多位一体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

27、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8、陕西省先进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光荣榜

29、基于“两山”理论的民营企业履行生态责任路径研究

30、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31、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档案数字化发展

32、大数据背景下民营企业业财融合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33、民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问题的探究

34、民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5、探究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36、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成都12条经验获全国推广

37、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入围门槛提升至35.41亿元

38、家国情怀:民营企业家在“大变局”中勇于担当

39、基于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40、推动渝北区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合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41、巩义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42、大数据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43、银行与民营企业融资救助:救助门槛与民营企业风险偏好

44、民营企业公益慈善创新实践与时代价值研究

45、从社会责任角度看现代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新目标

46、为百杰民营企业家点赞!为民营企业点赞!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47、湖北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48、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之完善

49、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智能化发展研究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3篇

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领域均有出色的表现, 不仅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代言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 民营企业迎来了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但进驻国际市场仍旧存在着诸多风险, 识别并分析风险成因, 寻求解决对策, 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久发展之必须, 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2 民营企业进驻国际市场的风险

2.1 市场环境风险

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更加复杂,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 不止来源于相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还源自国际市场上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情况以及经济政策等。很多民营企业在国内发展的风生水起, 可是一旦进入到国际市场中就会到处碰壁, 对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状态、竞争趋势以及其他国家政策了解都不充分, 从而无法进行精确的市场判断, 采用的经营策略不正确, 很容易导致经营问题。

2.2 品牌价值宣传风险

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需要对自身品牌和产品价值进行宣传, 在品牌宣传过程中, 就可能存在着各类风险。例如, 对产品定位不准确导致广告的定位策略失策、促销策略的效果不佳等;又如, 还有些民营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客观分析, 一味以“来自大国”的企业名声作为宣传点, 甚至引起其他国家同行业企业的反感, 导致行业排挤。这些都是品牌价值宣传所面临的风险。

2.3 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 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虽然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直接在国外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 但无论是贷款还是并购, 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偿债能力不足使企业现金流面临风险、并购过程中的信息解析度问题导致并购失策等风险, 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广泛存在。

3 民营企业进驻国际市场风险成因

3.1 民营企业与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

市场环境风险的成因主要在于民营企业与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一是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件所限, 难以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系统、有效的市场研究, 获取的信息也往往是片面的和碎片化的, 而且信息成本较高。二是社会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有限。本土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咨询中介机构等都不够完善, 难以满足民营企业所需要的境外信息服务需求。三是政府信息平台搭建不够, 信息的整合力度和共享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跨文化的价值传播因素

民营企业在品牌价值宣传过程中没有重视跨文化的价值观传播因素, 是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以华为为例, 华为进驻国际市场已久, 但是市场占有率始终低于三星和苹果。观察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广告, 发现华为广告市场策略不具体的根本原因, 在于对广告心理策略的应用性不足。换言之, 华为只从大环境上入手, 没有对消费者群体进行明确的划分, 也没有进行精确的消费心理建设, 没有重视跨文化价值观的普及。

3.3 金融支持不足

国务院虽然一直致力于金融制度创新, 加大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提升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能力, 部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难题有所缓解, 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金融支持不足使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融资风险。

4 民营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对策

4.1 搭建信息平台, 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基础

要使民营企业信息与国际市场信息拟合, 必须要搭建信息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 构建“走出去”数据库, 收集、整理不同国家、不同产业“走出去”的基本信息,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二是除了涉及国家机密、企业商业秘密之外, 信息平台应免费或较低收费向民营企业开放, 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三是建立海外突发事件即时通报制度。对于因政局变化、暴力冲突、宗教冲突等导致的突发事件, 应第一时间通报相关民营企业, 以便企业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减少投资损失。

4.2 重视品牌细节宣传, 使其满足跨文化消费心理需要

民营企业要想使品牌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立足, 在宣传过程中就需要满足国际市场中消费者的跨文化心理需要, 即在不大幅度更改品牌价值的基础上, 从品牌细节宣传入手, 使品牌与当地文化相拟合。例如, 突出电子产品的智能性和技术性和保密性, 使其与西方国家公民维护个人信息权利的想法相拟合;又如, 突出食物类产品的纯天然特征, 符合国外市场对健康的追求等。

4.3 加强金融建设,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政府应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 以便为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提供最直接的融资方面的支持。例如, 支持一些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东亚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民营企业与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山野银行进行深度合作, 使民营资本直接加入金融领域的发展, 达成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金融与企业的双赢。

5 结语

综上所述, 民营企业进驻国际市场虽然面临风险, 但总结风险成因, 从信息平台建设、品牌的跨文化价值宣传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角度进行应对, 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大展拳脚。

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 讨论民营企业进驻国际市场所应对的风险, 分析这些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经济发展、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市场,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济光.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问题研究[J].经济界, 2017 (2) .

[2] 李婕.天津市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2017.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4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201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落地。2020年以来,国家政策再次为养老保险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保险经纪机构具有保险产品定制与销售、投保理赔处理以及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咨询等诸多功能,而目前在商业养老保险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我国大力推动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的契机下,保险经纪机构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价值,在保险产业数字经济化转型和深入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推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服务实现创新发展?本文尝试进行了整理与思考。

一、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产业发展

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20多年来,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稳步发展。

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对支持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进行有益探索,201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自此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落地。

2020年以来,国家政策继续为养老保险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同年1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牵头起草并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个人账户式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助于实现养老金融产品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完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因此,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多层次多样化创新,大力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为养老保险市场优化布局、养老金融开拓创新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

从保险机构官网发布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情况看,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市场产品供给情况主要为:

一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多以万能险产品为主。万能险是一款兼具保险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险除提供传统寿险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外,还具有投资功能,客户可以在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进行资金投资活动,保单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挂钩。比如太平洋人寿的“太平e养添年养老年金+荣耀金账户终身寿险”产品,提供荣耀金账户终身寿险(万能型)保障服务,合同有效保险金额为保单账户价值或基本保险金额乘以给付系数中的较高者。

二是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逐步落地推广。2018年,五部委《通知》发放后,头部保险机构开始试点落地推广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所谓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缴纳的保费在一定金额之内可以在税前工资中扣除,而在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以此区别于个人收入纳税后购买的商业保险。按照《通知》要求,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为月收入的6%和1000元/月就低;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以及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按照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年就低的标准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

比如,泰康人寿旗下“泰康养老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2018)”,包含养老年金、身故保险金和全残保险金保障。按照投资收益不同,该养老年金保险还提供三类供客户选择,收益分别是确定收益(3.5%)年复利、保底收益(2.5%)+额外收益年复利、收益浮动型。投保人在开始领取养老金前,可以在该公司产品间或跨公司进行税延养老保险产品转换。

三是养老保险公司受托提供养老保障资金管理服务。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是由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个人客户委托,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采用完全积累账户制管理,实行独立管理、专户管理、账户管理和独立核算。同时,实行第三方托管制度,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资产及其投资运营所得收益,全额计入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资产,独立于受托人、管理人以及其他为产品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资产。一般而言,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包括封闭型和开放性两种类型的产品。

比如,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的国寿福寿广源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国寿广源366),该产品属于货币类(净值型)管理产品,单笔申购起点为1000元,封闭期为申购产品之后的366天,浮动收益。该种类型的产品,期限相对比较灵活,而且起投点低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能够满足一般经济条件人群的投资需要。

四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养老保险产品。为满足用户的养老保障需求,支付宝作为持牌保险中介携手国华人寿开发一款养老保险产品。该产品特点:1.起投低,9元起投,灵活加保;2.保底年化收益3%,历史收益为4.5%,收益稳健符合养老预期;3.领取自由,5年后可免费部分领取;4.身故有保障,至少返回100%账户价值。支付宝的这款产品兼具互联网思维和保险产品基因,一方面起投低,可以随时追加,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比较高昂的产品起投價格,给了更多群体购买保险的机会;另一方面,具有相对合理的保底年化收益,符合大多数人的养老预期。

(二)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产品种类选择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养老保障需求。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保障产品线条发展仍显粗糙,产品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养老保障需求、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发展尚不充分,具备长期甚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产品还不丰富。另一方面,除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外,能够与其他养老保险产品所积累的养老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供给不足。此外,针对不同群体(比如创业群体)量身定制的养老保险产品市场供给不足,尚待有效开发。

二是保险经纪机构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定制开发和销售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据我国《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服务保险客户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不是局限于销售保险产品,而是集为投保人量身定制投保方案,协助处理保前、保中和保后问题,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全方位保险中介机构。然而在实践中,保险经纪公司的养老保险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掘。目前市场在售的养老保险产品基本由头部保险机构直销,保险经纪公司较少涉足,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定制开发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保险产品销售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保险产品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别是人寿保险产品就更加复杂,涉及保障范围、免责事项、现金价值演示、犹豫期权利、费用扣除、退保损失、保单现金价值等一系列需要为消费者提示或者释惑的地方。目前,部分公司提供了产品的营销页面而没有展示全部保险条款,如果需要了解具体保险条款以及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则要预约专业代理人才能得到解答,这不仅影响客户正常的保险产品知情权、降低了客户消费体验,也与互联网保险新规中要求的产品销售展示内容不符。因此,养老保险产品的专业化营销能力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关于充分发挥保险经纪重要作用,推动养老保险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充分挖掘保险经纪价值,从单纯的保险销售向风险管理咨询专家转型

按照我国《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可以为投保人拟订投保方案、选择保险公司以及办理投保手续、協助理赔,以及为委托人提供防灾、防损或者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因此,除了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以外,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是保险经纪人的法定经营范围,这是保险经纪经营发展的法律基础,也为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空间。

从国际头部保险经纪公司业务发展来看,风险管理咨询是其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国际排名第一的保险经纪公司Marsh为例,Marsh利用自研的先进数据分析技术和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规划和风险管理咨询。通过利用其在整个行业、规模、地理位置和产品中的大量索赔、风险敞口和安置数据,Marsh帮助企业实现全面前瞻性的规划。此外,Marsh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商业领导者管理风险、分配资本和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现下一个商业增长机会。

因此,未来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应当充分挖掘保险经纪价值,从目前单纯的保险产品销售向未来的风险管理咨询专家转型和拓展。对于养老保险产业而言,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做到不仅能为消费者比对不同保险公司的养老产品、拟定定制化的投保方案,还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针对不同客户情况做好定制化的养老规划和投资管理咨询,以行业智库和行业专家的角色当好客户的风险管理参谋和咨询管理专家。

(二)以客户价值为归依,从聚焦产品向提供整体服务解决方案转型

从国际保险经纪发展趋势看,保险经纪行业正在逐渐从聚焦产品向提供行业服务解决方案方向转型。比如国际头部保险经纪公司Marsh,它不是局限于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而是努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解决方案。具体包括:一是前瞻风险规划;二是风险管理咨询;三是私募股权和并购服务;四是贸易信贷服务;五是人力资源员工赔偿服务。

Marsh的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我国养老保险产品的保险经纪服务,或将逐渐从产品销售向提供行业服务解决方案方向转型。换言之,作为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有专业实力为客户量身定制性价比最高的养老保险产品,还可以给客户提供养老保障产品售前咨询、售后跟踪以及投资理财咨询,甚至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类养老保障服务,比如养老健康咨询、养老健康慢性病预防、求医问诊医疗机构推荐和挂号以及其他养老保障专业服务等。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越全面、越专业、越成体系,保险经纪公司对于C端的服务能力就越强。反过来,正是基于对C端客户养老保障需求的不断深入了解,保险经纪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定制化保险产品服务需求的能力越强,与养老保险产业上下游服务链接的能力越卓越,从而保险经纪公司的经纪价值将更加凸显。

(三)加强科技研发和输出能力,以先进技术盘活升级行业整体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加上科技的加持,将把人类社会发展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因此,保险经纪公司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定位好发展方向和业务板块,还要高度重视保险科技研发和技术输出能力,实现高科技引领下的合规创新发展。目前,国际头部保险中介已经纷纷使用专有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展现出了卓越的自研技术处理能力。比如,美国健康险专业中介巨头GoHealth,不仅利用数据驱动实现全方位营销,而且利用专有的机器学习技术——LeadScore,能够预测未来总佣金和退保概率,从而优化营销策略。此外,GoHealth还利用专有的Marketplace技术帮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在海量保险产品中,快速为客户选择和制定合适的保险计划。

未来我国养老产业或养老保险行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科技研发和输出能力,以自研先进科技作为底层支撑,促进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升级发展。保险经纪公司应当重视加强机器学习等专有技术的研发和数字技术平台的应用,在科技+专家专业咨询双轮驱动下,养老保险业务深入统筹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养老投资、养老保险、养老医疗等一系列养老服务,实现产品定制、营销咨询、投资管理、养老服务各方面的数字化晋级融合。

(四)全链路布局养老和健康生态,破除制约行业发展迷局

近年来,保险公司开始加速向医院和康复机构进军布局,反映出保险业与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加速融合的趋势。截至2020年9月末,共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同时保险资金还通过股权投资分别投向养老及养老产业上下游健康行业。因此,生态化布局与发展将成为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般而言,产业上下游的生态化布局似乎更加适合于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对于中小保险经纪公司来说,生态化的布局除了重资产的一体化行业投入外,还可以考虑在产业上下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专家型人才的生态化储备。总之,产业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保险经纪公司而言,全链路的养老和健康生态发展或者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将能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产品、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进而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迷局。

注释:

《险企热衷投资医院、康复机构背后:保险、大健康、养老产业加速融合》,转自和讯网保险,https://mp.weixin.qq.com/s/nSeNbemhA7SigdUJfGF3cg。

作者系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快速时期,而这其中各种各样的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逐渐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的加大,而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经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一、前言

如今的我国正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而现代企业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很多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经济管理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就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内的经济进行适当的调配、管理以及组织规律的研究从而让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经济状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进而保证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中更加顺利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要与企业的发展宗旨相互结合从而制定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经济管理体系之中包含着众多的职能和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更上一层楼。而且经济管理的体系中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定要符合遵守法律法规,任何一项制度体系的建立都要在法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同样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之中更顺利的发展,没有法律基础的经济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而且也不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另外经济管理的内容一定要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的预算、结算以及经济数据的分析管理都包含在内进而实现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就是体系之中还要设置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加强企业经济的管理,只有完整的企业经济管理机构才能够对企业内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进而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完善,这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如今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而企业的发展也要随之进步虽然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还有一些问题。

1.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各项科学技术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并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而企业的发展的经济管理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适应时代背景的经济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的方式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方式落后无法适应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因为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天的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文件和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多,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一定不适合现在的企业发展,而且曾经的方式不一定能够对这些经济管理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而如果在经济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给企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所以这是现阶段企业主要问题之一。

2.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

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在企业之中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在的企业之中经济管理组织模式都非常的单一,而这种单一的组织模式非常不适合企业现在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想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经济管理的要求,单一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会阻碍企业的经济进步与发展,一些企业在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方面一直在遵循传统的方式不知道变革导致这些企业在现在的经济市场中发展越来越慢最后只能够被淘汰,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之中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一个弊病,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面现存的重要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低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着企业经济的命脉,所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自然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是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人力资源水平很低,有的企业只知道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经济管理并不重视,所以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的知识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很多的管理人员不能对自身的工作认真的负责,甚至有的企业之中对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都无法管理好而且很多工作处理还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水平较低造成的;除此之外很多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而且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方面的觉悟也不是很高,因为企业高层人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这些工作人员也不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而导致经济管理水平落后,这种问题也在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地也是经济管理中的现存的主要问题。

4.企业经济管理思想落后

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就是创新的思想观念,这是企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能够加强思想上的进步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来说非常有利,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只有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都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企业的经济分析进行更加准确的统计,这是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重要的思想方向,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之中依然只是进行数据的统计过程而对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的了解调查过程就已经忽略了,而这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很有可能统计出来的结果不准确造成企业的经济决策失误进而给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被淘汰,所以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问题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虽然现在企业在经济管理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有着解决的措施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1.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其在管理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合企业现在的发展,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稳定,首先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所以要在经济管理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让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现代的新型科技进行对经济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而经济管理人员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认真负责,另外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督体制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的监督防止出现管理上的失误。

2.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多样化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经济管理不仅仅是要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包含多项工作,所而曾经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早已经不适合现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对于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要多样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对这项工作进行分工负责,加强机构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更有效的加强企业经济组织的管理,对于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尽量的减少组织层次同时加强管理的力度,而且还要制定相关的组织规定让其中的管理人员能够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进而进一步加强经济组织的管理,这样对经济管理组织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个有效方式。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对这些人的专业能力有求是必须的,而且他们的责任意识也不能差,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导致这些工作人员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企业招收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确保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其次还要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我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这个过程中建立监督机制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4.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思想

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落后一直到是影响企业发展主要问题,因为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已落后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问题,所以现在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只有如此才鞥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能仅仅依靠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了避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不准确就要对企业中各项工作认真的调查进而找出准确的经济管理数据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企业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经济管理,只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找到了解决的措施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这为企业以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肇霞.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2016.(7)166-167.

[2]韩雨桐.关于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探讨[J].2015.(9)178-179.

[3]田衡.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探究[J].2015.(7)106-107.

[4]戴德群.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2014.(10)124-125.

[5]谢玲.试论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为问题及对策[J].2014.(9)286-287.

[6]李胜珍.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J].2016.(4)180-181.

作者简介:徐宝勤(1964.07- ),男,本科,副教授,陕西省凤翔县人,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统计系,现任职宝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经管专业教学及管理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第6篇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甄选风险分析

(一)招聘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招聘工作需要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但是,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没有对人力资源招聘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招聘甄选流程的随意性,导致了工作人员无法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企业在实际人才招聘阶段,招聘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应聘者,掌握市场环境中应聘人员的总体情况。但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在人员甄选时容易出现失误,此种管理模式会影响到企业的招聘效率。同时也会给应聘者留下不好的面试体验。

(二)招聘程序规范性差

部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中,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招聘程序不规范,导致了大部分的企业资源重复性投入。招聘费时费力,成本过高。外部招聘成本投入大,招聘人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工作理念和企业文化磨合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缺乏统一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前提下,对于人员的需求以及岗位要求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招聘效率低下。

(三)招聘渠道较为单一

部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中,主要采用的模式为现场招聘模式。但是,此种招聘管理方法效率较低,且不能及时地解决企业内部岗位空缺的问题。虽然一部分民营企业也采用了网上招聘的方式,但是此种方法也严重忽视了企业内部人员的甄选,单一的引进外部人才致使内部员工晋升、轮岗机会减少以至人员离职率高。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甄选风险解决措施

(一)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人才招聘的质量。对此,民营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1.严格筛选招聘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人才招聘考核,以此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2.将人才招聘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流程之中。比如,民营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外资企业设立专门的人才猎聘部门或者专职招聘岗位的模式。3.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招聘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招聘管理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可以更关注到人力资源招聘的素养与能力的培训。通过采取教育和管理培训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树立起现代化的人力资源招聘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招聘官。

(二)制定规范的招聘流程

制定出科学的人才招聘管理工作流程,有利于推动企业人才招聘管理有序发展。在制定科学管理流程中,人力资源招聘要从内部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结构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内部的用人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掌握实际的人才需求。在明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之后,结合人才的来源渠道制定出招聘的流程和甄选的时间。比如,我国某地区的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由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直接参与,全程监管人才招聘与选拔。在此环节,着重加强招聘效果的评价,以此确保招聘环节的评价完整性和招聘高效性。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人治多于法治,此种情况会导致内部人浮于事和管理失效现象严重。在此种发展情况之下,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积极邀请上级领导组织管理,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此降低人才招聘风险。

(三)开通多条招聘通道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管理办法。比如,网络招聘具有覆盖面积广且时间成本低的优势,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网络招聘可以有效地弥补现场招聘存在的人员缺口问题。但是,此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针对中高层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可以采取猎头招聘管理的方法。此方式是一种高成本的引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迅速、精准地获取专业对口的高级管理人才。除此之外,从民营企业千万不可忽视内部人员的提升和选拔,这是风险最低的人才配置方法。但要注意将候选人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区分对待,防止出现论资排辈的人才晋升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内部组织管理中,要重点关注到人才招聘与甄选环节。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人才招聘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对应的解决方法,逐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人才招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甄选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类挑战, 由此带来的风险问题会增加招聘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甄选的风险问题;其次, 提出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甄选的问题解决措施, 期望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招聘风险,人力资源,招聘渠道

参考文献

[1] 黄晴.大中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 2015, (12) :45-46.

上一篇: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高校副院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