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3-11-15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1.1 养殖业特点

1.1.1 养殖总量过大

20世纪80年代起, 嘉兴市作为供港猪基地, 生猪养殖业急速发展。1985年全市年出栏生猪370.55万头, 2005年即达到788.1万头, 且多年来始终维持在700万头上下的巨大养殖数量, 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生猪养殖总量呈现“大”的特点。

1.1.2 养殖散户占主导地位

据2013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 嘉兴市共有生猪养殖户12.9万户, 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达11.5万户, 接近养殖户总数的90%, 大型养殖户及养殖企业严重匮乏。“小, 散”养殖户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模式难以进行规模化养殖和经营, 难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1.1.3 养殖密度高

对于畜牧业, 国际上认可的平均养殖密度为2~3头/667 m2, 而嘉兴市“667 m2均载畜量”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水平。以新丰镇为例, 该镇2012年生猪饲养量达46万头, 而该镇的耕地面积仅有4913.3 hm2, 养殖密度平均达6.2头/667 m2, 远超国际水平[1]。

1.2 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

嘉兴市农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 生猪养殖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过快, 加之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基础设施和粪污处理技术不完善等因素, 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养殖户专门找一块空土地用来囤积生猪排泄物。晴天, 它们经过日晒开始发酵, 远远就能闻到阵阵恶臭, 引来各种飞虫;下雨天, 它们随着雨水一起渗透、一起流淌, 造成养殖环境恶化。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养殖户将生猪排泄物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甚至影响饮用水安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也给政府和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2“五水共治”政策实施

嘉兴市超过环境承载量的生猪养殖规模, “大、小、散、密”的养殖特点, 生猪排泄物不经处理的恣意排放, 给当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水资源带来严重危害。“五水共治”, 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 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 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 水污染治理是需要突破的重点任务, 其目的正是变污水为清水, 恢复水生态;化害为利, 保障水安全。

在“五水共治”的政策背景下, 如何治理生猪养殖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成为嘉兴市政府的重要任务。为此, 嘉兴市政府已经做过许多努力与尝试, 然而在实践中, 经受着与市场和政策推力的碰撞, 与部分养殖户 (养殖企业) 利益的冲突等考验, 嘉兴的生猪养殖转型的道路走得并不顺畅[2]。

3 生猪养殖水污染防治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3.1 利益相关分析

3.1.1 利益相关者

在嘉兴市由生猪养殖导致的水污染问题中, 涉及到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为嘉兴市政府和生猪养殖户, 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为以当地水源作为饮用水的居民及生猪养殖相关行业从业者等。嘉兴市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主要由嘉兴市政府主持, 在分析利益相关者时, 应该以嘉兴市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和核心。嘉兴市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如图1所示。

3.1.2 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

本文认为, 所有的个体或者组织都是理性的, 追求目标函数是效用的最大化, 即生猪养殖户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 政府的目标函数是发展最大化。那么嘉兴市水资源保护过程中直接利益主体的基本利益关系如下。

嘉兴市政府: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 将政府的目标函数简化为发展, 主要归结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在由生猪养殖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中, 嘉兴市政府既可以从生猪养殖业中获得财政收入, 当环境受到破坏时, 又要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博弈方, 制止污染, 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在嘉兴市水污染防治中, 市政府面临着减少生猪养殖规模带来的经济损失、投资扶持替代产业的成本与治理水污染获得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权衡。

生猪养殖户:生猪养殖户的目标函数是个人利润的最大化。嘉兴市庞大的生猪养殖户群体既是水资源的破坏者, 又是水资源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当市政府缩小生猪养殖规模后, 他们又是受影响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的是停止生猪养殖之后的生计出路与政府补贴的权衡, 从而选择合作或者不合作的态度。

上述分析表明, 嘉兴市生猪养殖造成的水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中主要利益关系的冲突, 实质是市政府和生猪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 深入研究市政府及养殖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及其矛盾, 是在嘉兴市顺利实行“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政策方针, 引导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3]。

3.2 博弈论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嘉兴市生猪养殖业迅猛发展, 其造成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从产生到治理的不同阶段, 期间的各利益相关者始终处于复杂的动态博弈之中。根据不同的主体, 结合时间顺序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分析如下。

3.2.1 初期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公地悲剧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始终是生猪养殖户的目标, 在生猪养殖初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每户生猪养殖户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增加收益。假设有两户养殖户A、B组成一个竞争系统, 他们对生猪排泄物有两种处理方法, 分别是无害化处理后排放或直接排入河流, 本文简称为“处理”和“不处理”两种方式。如果两户对生猪排泄物都“不处理”, 则设收益为X1, X2;当“处理”时, 收益分别为Y1, Y2。当对生猪排泄物进行处理时, 水资源得到改善, 但由于水资源改善的长期性和正的外部性, 使得该项投资在短期内往往大于从水资源改善获得的直接收益, 即X1>Y1, X2>Y2, 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

显而易见, 无论A选择哪种决策, B的最优策略均为“不处理”;同理, 不论B选择“处理”还是“不处理”, A的最优策略均为“不处理”。当A、B两个养殖户同时选择“不处理”时, (不处理, 不处理) 构成了一个博弈的纳什均衡, 即双方都会通过“不处理”的方式减少成本, 增加收益。

但是必须看到, “不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将排泄物直接排入河流, 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每户养殖户最优策略组合下的得益是建立在环境负效益基础上的, 即在纯粹的市场条件下, 高利润 (低成本) 带来的高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养殖户的占优均衡策略其实是一个“囚徒困境”。

3.2.2 初期政府与养殖户之间的博弈——监督博弈

生猪排泄物不经处理的恣意排放, 是典型的由内部经济导致的外部不经济的行为。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 如果不对生猪养殖户的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 必然会出现“公地悲剧”。政府部门的干预, 成为了扭转局面的唯一途径。

当嘉兴市政府意识到污染问题并开始牵头进行治理的初期, 主要采取的是监督处罚措施, 这其实是政府部门与养殖户之间的博弈, 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动态博弈。养殖户对排泄物的策略有处理和不处理两种, 政府部门对养殖户的策略有检查和不检查两种[4]。这里假设政府部门只要检查就一定能查实问题, 而且排泄物的直接排污对养殖户来说没有成本。

假设养殖户不处理生猪排泄物时收益为e, 处理成本为c1, 罚金为f, 那么养殖户选择处理时的收益为e-c1, 养殖户不治理被政府部门查处时的收益为e-f。假设政府部门的收益为i, 检查成本为c2, 那么当被检查的养殖户对排泄物进行处理时, 政府的收益为i-c2, 被检查的养殖户没有处理时收益为i-c2+f。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当c1>f>c2时, 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均衡点为 (不处理, 检查) , 此时不利于污染的防治。本文讨论f>c1, c2的情况, 此时养殖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为不完全信息博弈。假设养殖户处理的概率为p, 政府检查的概率为q, 对于养殖户与政府部门的策略, 我们做如下讨论。

3.2.2. 1 养殖户的策略讨论

根据表2, 设政府部门检查与不检查时的收益分别为E1、E2, 则:E1- (i-c2) p+ (i-c2+f) (1-p) , E2=i

为刺激政府部门的积极性, 应有E1>E2, 即下式成立, (i-c2) p+ (i-c2+f) (1-p) >i化简得:

v是养殖户处理排泄物的概率最大值, 由于f>c2, 所以0

3.2.2. 2 政府部门的策略讨论

政府部门的职能是监督养殖户的排污行为, 因此养殖户的行为决定了政府部门采取何种策略。根据表2, 设对于排泄物, 养殖户处理和不处理时的收益分别为E3、E1, 则E3=e-c1, E4= (e-f) q+e (1-q) , 养殖户的目标函数是利润的最大化, 即若使养殖户自觉地对生猪排泄物进行处理, 需有E3>E4, 也就是要保证下式成立:

u是政府检查概率的最小值, 且0

3.2.3 转型期政府与养殖户——有限次的重复博弈

“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的政策背景下, 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养殖户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 其行为策略取决于产业转型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政府的政策更多的是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 即嘉兴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政府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养殖户的利益, 取决于政府对其利益的重视与否。

设在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养殖户的目标函数为E-f (S, L) 。其中, S指的是养殖户的短期收益, 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给予的补贴;L指的是长期收益, 即在补贴结束之后新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在养殖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养殖户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首先取决于短期收益。如果短期收益较大, 养殖户就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如果短期收益与现有收益差别不大, 养殖户就会更多的考虑长期收益, 而长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本文认为养殖户的长期收益是影响嘉兴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如果政府重视养殖户的利益, 那么补贴过后养殖户的收益就较高, 风险也较低;否则, 养殖户就要承受较大的经济风险, 直接影响到其参与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不利于“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政策的落实实施。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 或者通过召开宣传会议的方式, 向养殖户宣传生猪养殖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普及“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的方针政策, 提高养殖户对养殖污染及其防治的科学认识, 增强环保意识。

4.2 提高粪污处理技术, 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场

在养殖户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 较高的排泄物处理成本迫使其将未经处理的生猪排泄物恣意倾倒。建立大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提高粪污处理技术, 将养殖户的粪污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有利于降低粪污处理成本。同时, 开展生猪养殖与土地流转、有机肥生产、农业种植相结合的“三结合”生态发展模式, 推广应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零排放模式, 全面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场, 使得养殖排泄物的处理不仅不再是养殖户的负担, 更能为其带来经济收益, 能够提高养殖户对粪污处理的积极性。

4.3 加强执法力度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 政府的罚金越高, 养殖户对粪污进行处理的积极性越高。因此, 应在完善立法、保障公平的基础上, 加强执法力度, 使污染者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 从环境污染者和生态破坏者的利益根源入手防治环境问题[5]。同时, 对政府执法部门而言, 应简化繁琐的执法程序, 在降低执法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监督频率, 从而提高执法效率。

4.4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养殖户遵守了嘉兴市政府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 自身承受了经济上的不利后果, 为嘉兴市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典型的正外部性的行为。但正外部性的存在不能对养殖户形成持久稳定的激励, 容易导致养殖户动力不足。为此, 政府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即政府应对环境保护中的贡献者做出合理的经济补偿, 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补贴期, 将政府与养殖户之间有限次的博弈转化为无限次的博弈, 引导养殖户长期配合政府工作。

4.5 建立完备的信用机制

当政府重视养殖户利益制定策略时, 养殖户本应选择积极的态度对待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政府虽然积极地为养殖户考虑, 但养殖户却并不认同。这是因为养殖户没有建立政府重视其利益的预期, 长期“以农养工”的政策倾向, 让养殖户对政府的行为一开始就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为此, 应建立完备的信用机制, 包括替代产业与经济保险, 让养殖户相信未来经济收益有保障, 使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现实依据。

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 嘉兴市生猪养殖业迅猛发展, 目前已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给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带来严重污染。针对水资源暴露出的严重问题, 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的战略举措。在“五水共治”的政策背景下, 分析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的特点, 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模型探究在养殖污染防治与养殖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博弈方的利益得失与策略选择, 并由此提出了政府推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猪养殖,五水共治,博弈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芷源, 汪婷婷, 吕佳瑶, 等.“三改一拆”政策下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的转型[J].湖北畜牧兽医, 2015, 36 (10) :49-51.

[2] 刘鸿志, 单保庆, 张文强, 等.一个水污染严重省的成功治水战略探析[J].环境保护科学, 2015, 41 (3) :47-52.

[3] 王冬梅, 李万庆.博弈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 17 (5) :45-47.

[4] 郭桂祯.博弈论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 2008:6-17.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大堰镇人民政府: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油市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文件及会议精神,我站按照镇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具体工作,现将我站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落实责任。

我站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由站负责人带头联系进驻村组开展相关工作,安排落实每位职工到各责任村组,齐心协力抓好养殖业治理工作。按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实行下村职工挂钩包村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养殖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二、调查摸底,规范操作。

根据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站职工深入辖区内各村组进行摸底调查了全镇养殖情况。目前,全镇畜禽养殖户2765家,其中畜禽养殖大户167户。全镇生猪存栏10481头,能繁母猪存栏1673头, 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1户;存栏牛羊1537头,其中存栏肉牛羊10头以上养殖户19户;存栏家禽175691只;存栏肉兔39137只。为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我站安排驻村职工及时指导养殖户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对新建畜禽圈舍大户要求必须配备粪污处理阳光发酵大棚、沼气池、沼液池,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粪污及时还田灌溉农

1 作物,确保养殖业环境治理有序进行。

三、以点带面,分步实施。

按照镇政府的安排部署,2014年,我站认真落实养殖业环境治理工作,经过对养殖户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劝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已规范建设养殖大户畜禽圈舍和粪污处理设施127户,新建畜禽干粪发酵大棚约2700平方米;沼气池171座约1800立方米;沼液池4200立方米。全镇127户畜禽标准养殖场已基本达到养殖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要求。

四、存在问题:

1、散养户配合意识不强。我镇养殖户规模普遍较小,点多面广,资金不足,加上近几年养殖业行情低迷,养殖户不舍得投入,思想意识淡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进度。

2、散养户生态治理达标有难度。农村散养户要做到零排放,需配套建设阳光大棚、沼气池、沼液池等设施,而散养户在资金投入上不足,在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上还存在一定地差距。

五、2015年养殖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落实我镇养殖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尽早将大堰镇制定出“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范围。

2、建议镇政府尽快出台规划区内养殖业污染治理拆迁补偿新标准,以加快养殖场拆迁力度。对规划区外的养殖场拆迁标准可参照规划区内执行。

3、建议上级职能部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场要及时立案查处。

4、建议加大执法力度,由镇政府统一组建一支专门的农业污染治理执法队伍,从重从快处理违法抢(扩)建养殖场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拆迁一起,绝不手软,毫不留情。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生猪养殖产业链

一、养殖环节

二、屠宰加工环节

三、零售环节

生猪产业链包括种猪繁育,生猪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其产业链条如下: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猪(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

A、热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

B、冷冻肉、冷却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

C、肉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

D、猪肉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

生猪流通环节

一、生猪生产环节

二、收购运输环节

三、屠宰加工环节

四、超市零售环节

生猪养殖方式

一、农户散养

二、专业户养猪

三、国营集体养猪

生猪养殖企业分类

一、专业饲养育肥猪。

二、生产并销售子猪

三、全程饲养

四、种猪饲养

 国内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具有小农生产特点。

 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场为主的弊端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导致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这对农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民生问题影响都较大。农户散养成本普遍高于规模养殖企业,收入无法保证。同时,散养农户由于分散、缺乏市场前瞻性、依靠经验决定生产等因素,往往无法判断未来市场行情,养殖存栏量波动较大,最终造成猪肉价格大幅波动。

散养情况下,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生猪养殖中瘦肉精、抗生素、消毒药滥用难以控制,这与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难以适应。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与下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市场集中度低,其规模化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下游生猪屠宰及猪肉食品加工企业。生猪产业的上下游矛盾导致屠宰企业只能大量采购质量无法保证的散养和中小养殖场出栏生猪。

 大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高于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又高于农户散养生猪价格,散养户在与规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由于国内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高,质量有保证的规模养殖的商品肉猪价格高于散养生猪,价格差距一般在5%~10%左右;大规模养殖企业生产的商品仔猪由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其市场售价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企业和散养户,价格差距高于商品肉猪,但不同区域差别较大;大规模养殖企业生产的二元种猪由于成活率和产仔率高,其市场售价也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企业,价格差距又高于商品仔猪,在生猪养殖集中的区域最大价格差距可达到40%以上。

 生猪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众多散养户与少数大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大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较小

在商品仔猪和二元种猪市场,小规模养殖企业和散养户对大规模养殖企业产品更加青睐,而且由于散养户仍是国内目前主要的养殖主体,市场规模较大,大规模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较小。

在商品肉猪市场,下游猪肉食品制造企业和屠宰企业首选质量保证的规模养殖生猪;同时,国内大型猪肉食品生产企业需求量远远超过规模企业的产量;加之国内猪肉消费市场容量较大,这都导致大规模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较小。

生猪养殖市场运行特点

生猪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反过来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以散养方式为主,缺乏规模生产,大量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未来市场的变化,生猪行业利润水平受饲料价格以及猪肉价格两方面影响。在生猪规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60%左右。饲料价格与猪肉价格在较短周期内经常出现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从而造成养殖户的利润波动。散户和小规模养殖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无法通过调节饲料库存量回避成本风险,时常出现短期亏损。生猪价格波动风险较高,也因此,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养殖企业,以及具备下游屠宰加工等产业一体化优势的生产企业,也相应具有较高的地域规避猪价波动风险的能力。

行业发展前景

从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形势来分析,国内猪肉市场近年来出现新的趋势。一是生猪产销区对接更加紧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猪业向内地主产区转移,全国产区、销区更趋明显,销区生猪调入量逐年增加。二是国内消费量呈刚性增长。虽然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猪肉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猪肉仍将是我国肉类消费中的第一大品种,绝对消费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将有较快增长。三是市场对猪肉及产品品质要求更高。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卫生的无公害猪肉已显示出很好的市场前景。四是市场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当前,冷鲜肉、分割肉及猪肉肉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其占猪肉消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专卖店、连锁店、超市等销售方式正在兴起。

猪肉消费的刚性需求必将持续推动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非周期性行业,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生猪产业的顺利发展要有土地资源、饲养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势和保障。因此在发展中要注意一下的问题:

第一, 总量要控制,适度养殖,科学发展。猪肉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市场供应量。

第二, 发展规模化养殖。目前生猪养殖以小规模和散养为主,疫病多,生产水平低下,添加违禁药物,滥用抗生素,污染环境,不仅提供市场产品总量少,而且提供的猪肉产品质量和安全没有保障。随着今后的发展趋势,供货朝向订单式农业发展(安全、品牌准入制),这样小规模主场就难以生存。

第三, 发展标准化养殖。就是要走向“六个现代化”的养猪道路。畜禽良种化(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养殖设施化(高床、漏缝、自动控温、自动饲喂、自动饮水、卫生和环保)、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科学免疫和环境消毒)、粪污处理无害化(漏缝地面,不水冲洗,减排放养猪模式和猪—沼—果(林、草、菜)生态养猪模式、监管常态化。

 生猪屠宰行业的资源整合

对调整和优化畜禽屠宰业的结构,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定点企业的数量规划上,综合考虑生猪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能力、市场消费能力、交通状况等现实因素,采取行政区划和人口数量相结合的办法,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数量进行原则规定,作为指导性的目标。

第二,根据保护环境的要求,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立排污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屠宰生产方式,推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沼气工程,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按照法规标准,重新审核换证关闭不符合定点条件的屠宰企业,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进行。重点是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同时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对农村边远和交通不便地区在政策上有所区别。在步骤上采取分阶段推进,对不达标企业设定了整改过渡期。

 冷鲜肉的消费需求增长

冷鲜肉将成为未来生肉消费的主流。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肉中未经加工的鲜肉占90%,冷鲜肉的比例只有10%。冷鲜肉有新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特点,随着城镇化进程、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冷鲜肉将成为生肉消费的主流。 冷鲜肉大范围推广的基础已经具备。冷鲜肉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从厂家生产、经销商储运、零售商陈列和消费者使用等过程中都必须冷藏。从销售渠道来看,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目前都已具备了陈列冷柜和冷藏物流条件

与上游屠宰业的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不同,下游深加工,特别是高温肉制品双汇一支独秀,也使得下游肉制品行业相对利润水平较高。高温肉制品以香肠类为主,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当成零食或小吃,其非烹调性也就意味着其本身市场容量相对有限,而未来高温肉制品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饲养量:2012年出栏情况:

1、2012年生猪养殖效益总体评价:

①很好;②好;③一般;④差。

2、2012年你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①资金;②养殖技术;③猪病防治;④市场低迷;⑤其他:

3、你还打算继续从事生猪养殖吗?

①是;②否;③观望。

4、你所饲养的育肥猪体重已达到100KG,如果市场行情不理想(在你的成本价左右),你怎么办?

①随行就市出售;②等待价格回升;③听取专家意见;④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5、你场的粪污处理方式是:

①挖坑贮存;②周边群众农田使用;③沼气;④堆肥;⑤放任自流。

6、猪生病后找谁诊治:

①自己处理;②当地职业兽医;③外地职业兽医;④不诊治。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时间:2007-6-5 11:02:00 来源:资中县畜牧食品局 作者:陈明远 魏泽宾 范嗣湘 阅读3587次

2006年,资中县畜牧业产值已达17.04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96%。畜牧经济占了资中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近几年来,动物疫情在我国及其周边地区频繁出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养殖业保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5年8月11日,黄小祥副省长到资中调研,对我县提出的“争取成为农业保险试点县”构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县农村养殖业保险工作,加快我县畜牧经济发展,遵照市、县委、政府的要求,在中加小农项目的支持下,近两年来我们曾多次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业务人员分赴广东省罗定市、省内洪雅、邛崃等市县学习考察农村养殖保险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经验,看到了问题,增添了措施。我县从2005年起逐步开展了生猪养殖保险工作。2006年全县有30个乡镇,8000余户农户投保生猪2—3万头。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思考。

一、资中县生猪养殖保险的基本情况

1、资中县概况和生猪养殖保险的作法

资中是四川省丘陵地区农业大县,也是以养猪为主体的畜牧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783个村,75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7万人,农户32万户。养殖业以生猪、禽兔、牛、羊为主,全县常年存栏生猪90余万头,年出栏生猪130万头以上。

生猪养殖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县生猪养殖保险始于2005年,当时由县畜牧食品局和人保财险资中支公司联合进行。我县4个乡镇,7户养殖户,350头生猪投保。共收保费3072元(按养殖大户8元/头、小户10元/头收取保费),赔付死亡生猪6头,赔付保险金1600余元。第二次开展生猪保险是在2006年5月,由县畜牧食品局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内江市中心支公司联合进行,主要方法是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代收保费,转交保险公司投保,全县30个乡镇参加了生猪保险。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农民自愿、政策支持、以险养险”的原则,本着“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民)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实施。每头上栏生猪缴纳保费10元,保险期从观察期满次日到肥猪出栏为止,最多不超过180天,出险后可获得最高400元的生猪保险赔付款。在财政投入上,按照内江市生猪养殖试点方案的规定,对参加生猪保险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奖代补”资金的领取标准为每头已保生猪4元,其中:市财政补助2元/头,县(区)财政补助2元/头。养猪户实际交保费6元/头。在参加保险后,养猪户凭保单在乡镇财政所领取“以奖代补”资金。在经营运行上,保险公司实行“封闭运行,单独建帐,单独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险养险”。在业务发展上,实行“放宽险种,梯度续保”,保险公司本着让利于养猪户的宗旨,对养殖大户、养殖

小区和养猪协会组织的参保生猪,均实行上门服务的办法。除被保险人的故意违法行为等11条责任免除外的所有生猪死亡都纳入了理赔范围。在体系建设上,按照“防保结合,数质并举”的原则,畜牧部门要切实抓好生猪的科学饲养,疫病防治,逐步提高生猪质量,增加存栏量。财政、畜牧、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生猪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资中县畜牧食品局给各乡镇下达指导性生猪保险任务,要求各乡镇按照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多数乡镇将“以奖代补”的关口前移,即养猪户在交纳6元/头后就可参保,不再领取奖金。方法上要求采取先易后难,先专业户后散户,先村、社干部、村动物防疫员后农户的办法,逐步开展生猪保险。同时要求各乡镇要向广大养殖户宣传生猪保险的好处、目的、意义和做法要求,努力做到生猪保险家喻户晓,养殖大户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县生猪参保户8000余户,参保生猪2.3万余头,保费收入23万余元。保险公司已赔付了生猪死亡补偿1400余例,1600余头,并将赔付金36万余元发放到了农户手中。

2、资中生猪保险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①农民购买欲望不强。农业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农民掏钱购买。即便是有高达40%的财政补贴,但农民仍舍不得出钱,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少数农民说:“人都没买保险,还给猪买啥子哟”,生猪保险不被大多数农民接受。2006年资中县除甘露、归德、苏家湾、金李井镇完成了任务外,其余乡镇未完成任务。在双龙镇调查我们了解到,为了完成任务,该镇有部分村动物防疫员为农民垫支缴纳保费入保。即使如此,也只完成目标任务的46%。参保面低造成了生猪保险的“先天性贫血”。

②道德风险难以管控。我县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养殖户数量多,养殖规模小,经营分散。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村动物防疫员、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觉悟低,由于他们与养殖户有较紧密的地缘性联系,往往在死亡生猪的称重上、死亡鉴定上做出有利于养殖户的事情。更有个别甚者,本来生病但还未死猪而与畜主串通谎报死猪,以骗取保险公司赔偿。

③死亡理赔成本较高。资中幅员面积宽,乡镇离县城距离远,生猪养殖分散。参保生猪平均每天死亡几头,热天多的时候达到20—30头,加之对死亡生猪要求拍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又没有相机,因此,要租车请照像馆专业人员前去拍照,如此一来,租车费、照像费、报案通话费、传真费、复印材料费等,造成保险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甚至乡镇畜牧兽医站还分担了部分正常费用。

④保险公司人手少,理赔不及时。由于中华财保公司内江中心支公司只有3—4人具体从事生猪保险业务,但都还只是他们附带的工作,这样几个人要面对全市的生猪保险,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参保农户生猪死亡后,一般要2—3个月才能得到赔付金,长的要达半年之久。为此,农户很有怨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猪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⑤参保生猪身份难以确定。由于目前生猪用耳标易脱落或耳号数字易擦掉或模糊不清。个别养殖户以此为由,用未参保生猪充当参保生猪,骗取保险赔偿金。也有少数农户以部分生猪参保,一旦有生猪死亡,圈内所有生猪都能得到赔偿。

目前,保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加之由于工作量大,基层畜牧兽医站又没有什么经济待遇,怨声载道。加之,农民购买保险的欲望也不强烈,因此生猪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生猪保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两年多生猪保险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生猪保险适合我县畜牧生产发展水平,符合农村产业结构,猪业风险特点和农民保险需求,但开展此项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波动。在我县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试点,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经验,吸取先进地区农业保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起步,逐步完善,逐步发展。

1、猪业风险呼唤生猪保险。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以生猪为主体的畜牧业大县,猪业经济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但生猪在饲养过程中自身抗病力低,加上养殖户的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经常使一些养猪农户损失惨重,有的血本无归。加之近几年的动物疫情和去年的持续高温干旱,使我县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降低农民近年来才恢复过来的饲养信心。猪业经济的弱质产业性质决定了其对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巨大需求,“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为养猪农民撑起“保护伞”,大大提升他们的养猪积极性,“生猪政策性保险”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县猪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2、正确的定位是开展生猪保险工作,将生猪保险实践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保险都仅在试点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成功范例供我们参考。因此,在我县实施生猪保险也不会一蹴而就。加之我县开展生猪保险的基础比较薄弱,保险公司经营经验、人才都比较匮乏,一般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在正常市场环境下难以或不会进入该领域。所以我们对生猪保险应该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和明确的概念—生猪政策性保险是为了实现党委和政府的猪业经济发展目标及落实惠农政策而实施的生猪保险制度。生猪保险是依据政策目标而建立的,而非根据市场建立,其保险责任较广泛且保险标的的损失概率较大。生猪政策性保险是一种特殊险种,其本质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定位—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保险产品需要部分由政府买单,且在经营中要通过政府行为才能协调开展的工作,在实施初期可能会具有事实上的强制性。

3、生猪保险涉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其运行模式比较复杂。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是生猪保险实施中的前期“败脚”。保险公司要认识到,简单就商业保险而言,其运行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把实现盈利和投保人利益之间动态平衡作为发展的基础。而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生猪保险,既是政府的政策工具必须接受政府的指令,又要进行商业运营,只能实现微利或不盈利,追求实现政府政策的目标。生猪保险的这种涉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运行模式比较复杂,也就需要各方在事前做好准备。首先,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代理经营政策性保险。同一部门经营两类不同性质的业务,企业内部的目标和理念的二重性将有可能引发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之间管理的冲突。其次,和一般的商业性保险相比,生猪政策性保险更为复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进行职能扩充,加强各类人员配备,使其能够有效协调各部门相关农业保险的政策。第三,生猪政策性保险的保险费率已达到2.5%,这是企业财保、家庭财保的数倍,因此,农民较低的生活水平与农业保险的需求发生了矛盾,较低的经济收入难以支付保费,这会使生猪政策性保险这种有利于农民的政府行为,在初期不被农民接受而推进困难。如果我们不把农民的投保愿望和购买力研究充分,将制约生猪保险业务的开展。

4、财政补贴是否到位是生猪保险发展的关键环节。用博弈观点分析,以往的农业保险之所

以失败在于:保司、政府和农民三方利益处于一种博弈之中,即农民投保不出险,没赔不高兴;保司承保,亏了不高兴;政府投入,不死不赔,钱归保司,当然也不高兴。在这三者之间的博弈中,任何一方失衡,农业保险都可能难以维持,何况出现三方都不高兴,这种关系自然瓦解。结合资中实际我们分析,博弈三方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如果政府一方面树立了投入保司的补贴就是对农民投入的观念,另一方面推行强制性保险,通过一段时期的运作让农民认识到农保是对他们的一种福利后,博弈就只剩下政府和保司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靠“以险养险”,即用其他险种的盈余来补生猪险的亏损,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实现平衡。农业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保险产品需要财政补贴,通常意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分为两块,一块是保费补贴,另一块是管理费补贴。事实证明,保费补贴为40%以下时,农民是不愿意投保的,国际上许多险种的政府保费补贴超过50%,多的达到80%,但没有100%的。一般来说,农业保险产品的保费的高低与补贴的高低成正比;农民投保愿望越强烈又有支付能力的保险产品其补贴就少,相反补贴就多。

三、实施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建议

通过二年多来生猪保险实践,深感农村养殖保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先进作法和不畏难、不畏苦、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结合资中生猪生产实际,对症下药,认真研究,准备充分,迎难而上,全力加快我县生猪保险,促进猪业经济发展指日可待。

1、认清形势,积极争取。虽然保险公司开展农保业务大多处境尴尬,政府也要拿出部分资金进行补贴。但应该看到,我们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猪业经济是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资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生猪产业也是一大风险产业。生猪养殖要摆脱传统养殖的束缚,降低风险,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农业保险来为它系上“安全带”。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WTO规则许可的“绿箱政策”,是各国政府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它对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是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过渡的必然选择。党中央曾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国家在50年代、90年代两次农保萎缩后,2004年再次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已率先自主开展了农保,全国、全省各地纷纷摩拳擦掌,等待时机。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农业保险业的新发展即将启动,全国性农业保险体制呼之欲出。目前国家还没有成立政策性农保公司,但有消息称,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计划进行研究,包括对其他开展农险业务的公司给予补贴的问题。可以预知,上级对农保的各项补贴将会集中投放在少数几个试点上,会让先行一步的地区分到更大的“蛋糕”。面对这种形势,作为农业大县、生猪大县的资中,一定要吸取历史上“慢人一步已被动”的教训,直面农业保险这一新课题,积极争取项目试点,大胆尝试,奋力推进,通过生猪保险的实施来提升资中生猪的总体竞争力,用先发优势来夺取我县生猪产业的胜局。据悉,全省今年将在我县实施100万头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认真研究苦干实干,狠抓落实,全面实施,努力把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搞好,搞成功,搞出成绩来。

2、组织人员,专题研究。生猪保险面向广大农村,涉及政府与群众,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利益分配调整,牵涉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对全面启动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建议在相关部门中抽调相对固定的人员,组建课题组,专题研究论证生猪保险的相关问题,并始终参与生猪保险考察调研、制定政策,提出方案,试点探索,推广实施的全过程。建议再到

国内其他与我县县情相仿,实施生猪保险成功的地区作进一步的考察调研,务求把问题看得透一些、准一些,措施想得更细一些、扎实一些,漏洞少一些,矛盾更小一些,操作性更强一些,确保政策一旦出台实施,就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减少矛盾,更显实效。

3、大胆实施,奋力推进

①关于经营主体。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另一种由保险公司和畜牧部门联办。因为畜牧部门服务体系完善,从县到乡镇、村都有自己的服务人员和机构,且与广大农民接触密切,了解、熟悉生猪产业和农村整个养殖业情况。但不论哪一种经营方式,都必须明确生猪保险的定位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要笃定“政策性生猪保险是为了实现党委和政府猪业经济发展目标及落实惠农政策而实施的一种保险制度”这个宗旨。

②关于实施方式。各类农业保险的效益与参与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参与率越高,农户需支付的保费就可能比较低,政府的补贴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现阶段我们要开展生猪保险,如果完全实行“自愿保险”,生猪保险的市场逆向选择将可能会非常严重,参与率难以提高,会出现低参与率和高保费之间的恶性循环,保险市场萎缩和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恶果将难以避免。建议我县在推进生猪保险时,实行强制性保险。有以下因素:一是我县生猪养殖的规模大、区域宽、疫病时有发生,生猪保险是为养殖户提供再生产的基本保障,是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二是强制性生猪保险可以避免保险市场逆向选择,提高参保率,减轻参保户、保险公司和政府的负担。三是强制性保险可大大减轻工作量、规避道德风险。四是不能把实行强制性保险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因为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功能恰恰在于能够以较低的保费为养殖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形式的强制性机理相同。

③关于支持体系建设。建立企业支持,金融支持,疫病防治支持“三位一体”的参保生猪发展支持体系。在生猪收购上,由生猪加工、贸易的龙头企业采取适当高于市场价收购或合同收购、订单收购等方式收购参保生猪,化解因市场价格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影响。在金融支持上,优先支持参加生猪保险养殖户的生猪贷款,并给予利息优惠。在疫病防治上,畜牧兽医部门对参保生猪进行疫病重点防治,降低参保生猪的死亡率。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许登祥(农技人员)

生猪健康高效养殖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品质和商品率,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要作用。生猪健康高效养殖要抓好如下关键环节。

1、选用良种是根本

良种能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益,能拓宽市场,促进生产发展。但优良品种必须在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潜力。

(1)种猪认购标准

种猪要纯度高,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病。为了保证质量,要从正规的种猪场引种,保证质量,保证健康。

(2)有目的地杂交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因此不要用纯种猪育肥。不同的杂交方式杂种优势不一样,并且杂种优势在杂交一代最大。在商品猪生产中要根据品种特点,有目的的开展品种(品系)间的杂交,避免乱交配。

2、饲料和营养是基础

猪是杂食动物,能吃各种饲料。猪从40多种吃进的饲料中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人们把这些营养物质归纳为7大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必须满足猪对所有营养物质的数量需要;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互相协同、促进、影响和拮抗。缺少任何一种营养其他营养都会成为多余,造成浪费,影响生长。所以要喂给猪全价配合饲料。

(1)保持饲料原料多样性。

不同饲料各有营养特点,多样性才能起到互补作用,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氮、磷和某些重金属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营养不足会引起应激,不仅影响生长,还将降低猪的抗病能力,使其容易生病,成活率低,一定要改变有啥喂啥的传统习惯。

(2)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有不同需要,要分别配料,专科专用

仔猪、哺乳猪需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母猪在怀孕前中期(85天以前)能充分利用青饲料,可适当提高配合料粗饲料的比例,即能降代饲料成本,又有利于控制膘情,防止母猪过肥。

预混料、添加剂种类品牌很多,正规厂家的产品都有专用性,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盲目加大或减少用量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或中毒。

(3)严防饲料霉变

霉饲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还降低猪的抗病力,常见未到年龄的小母猪阴户红肿似发情,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增多都与饲料霉变有关。米糠、麦麸、玉米等,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很容易发霉。猪对霉饲料十分敏感,稍有霉变就减少采食量,以致拒绝采食。在正常饲喂情况下,猪群突然不吃或少食,应首先检查饲料是否发霉。

3、日常卫生保健是保障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各地猪病时有发生,并日益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病毒、细菌)、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猪)。要针对三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生物安全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从健康猪场引种,尽量不从交易市场买猪。

(2)分群饲养,全进全出。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

(3)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一切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经消毒,对内实行封闭式管

理,对外谢绝参观;不准从市场购买任何生鲜动物源食品。

(4)严格消毒,降低病原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5)定期检测,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和适时驱虫。病毒性疫病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主要靠疫苗来控制。

(6)坚持定期或关键时期通过饲料或饮水实行脉冲式给药,有效控制细菌性病毒的感染。

(7)对病猪及时隔离,适当用药,积极治疗,及时淘汰。

4、搞好环境控制是重要条件

在规模养殖中,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猪在场里生活愉悦,没有应激,才能健康高效,多聚财富。

(1)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创造优良的大环境。坚持独立建场,一场一址,远离村庄、集镇、工厂和交通主干道(3千米以上);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猪舍栋与栋之间距离应在10米以上。

(2)设计合理,坚固耐用,方便操作;有利于通风保温,坐北朝南,房檐高不低于3米;清道污道分开,尽量关少交叉。实行干清粪,减少排污量。

(3)设备选型先进、坚固适用,设施配套。 母猪要求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

1、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比较粗放。以青粗饲料为主,饲料搭配多样化,起到营养互补作用。在怀胎后期和哺乳期适当加喂精料。配种前瘦弱的母猪,应在配种后补喂精料,使其尽早恢复体况。这种饲养方法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对母猪采取单圈饲养。怀胎母猪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配种后 17~22天,是受精卵在子宫角着床期。如果这个时期管理不善,一圈放几头,猪之间互相斗殴、拥挤,圈舍高低不平,使母猪摔倒或追打母猪,都易造成流产。饲料中应加入食盐、骨粉或蛋壳粉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此期过后,可多用青粗饲料,少用精料,以防母猪过肥。二是怀胎90天至产出,是胎儿极度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最后20天内,胎儿的增重占其初重的60%左右,母猪食欲旺盛,如果饲养管理不好,胎儿发育不全,母猪也会因消耗本身营养物质而消瘦。反之,如母猪喂得过肥,也会造成胎儿流产或生产死胎。

2、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动物,可全年发情配种。发情周期为21天。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引进品种为8-10月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公斤~90公斤。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种要掌握好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的适时与否还和品种有关,地方品种发情征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流出黏液,频频排尿,举动不稳,爬跨,食量下降,在按压母猪背部时站立不动、两耳竖立等。瘦肉型猪性成熟较晚,发情征候不明显,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和掌握每头母猪阴户变化和行为表现。杂种母猪多在发情开始起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种,按压母猪腰部位不动,让公猪爬跨时配种最适宜。为使母猪多受胎,采取重复交配和双重交配的方式。重复交配是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一次,然后间隔12~18小时,再用同一头公猪配种第二次;而双重配种是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5分钟分别各配一次。这样可提高受胎率,达到多怀高产的目的。

3、母猪的受胎与产仔

母猪配种后,20多天不再发情,并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泽,性情变得温顺,疲乏、贪睡,阴户收缩,尾巴下垂,就可以认为是怀孕了。怀孕到 90天左右,用手轻压腹部,能触到胎儿。母猪的怀孕期为112~116天(本地猪妊娠期短,引人的猪种较长;幼龄猪妊娠期较短,经产猪较长),平均为114天,即“

三、

三、三”(三月、三周、三天)。为了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每头母猪的预产期推算出来。

产前7~10天,要彻底清扫、消毒产圈,垫以柔软、切碎的垫草,准备接产工具,安排好日夜值班人员。产前3~5天,母猪出现临产症状:即乳房膨大、发热,乳头发涨、发红、光亮、变粗,有时可挤出少量的稀薄乳汁。阴门肿大、松弛,颜色发红或紫红色,从中流出稀薄的黏液。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前面的乳头中可以挤出或漏出带黄色较黏的初乳。母猪行动不安,叼草垫窝,站卧不安,时起时卧,徘徊运动,尾根抬起,有时频频排尿,开始阵痛,从阴门中流出黏液,则说明马上就要分娩。接产人员应认真消毒,做好接产准备,让母猪进入分娩舍,移进分娩床。在母猪上床前充分洗涤、消毒,特别是母猪的乳头应洗净。以防母猪乳头不洁,致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在分娩过程中,严禁生人或小孩在现场看热闹或大声喧哗,以免使母猪惊慌、乱动,影响分娩或压死仔猪。全部仔猪产完后,接产人员应立即将仔猪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净,再擦净全身,立即进行断脐。排出的胎衣,要马上清除掉,严禁母猪吞食胎衣。给产后的母猪喂些温豆饼、麸皮或米糠水,并适当加些食盐。分娩后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饲料调制成稀粥状,喂量逐渐增加。

上一篇:提问技巧之初中政治论文范文下一篇: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