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

2024-04-13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大发明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课教材的四个子目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进入电气时代”两目;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近代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和影响,从微观上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领域、技术表现和具体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由此培养学生比较、思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应用于实践的 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强对学生进行毅力、科学精神、环境意识、人文主义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的发展自主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创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难点: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即它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本课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工

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掌握工业时代经济组织是本课的难点。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飞跃。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思考:这一革命从哪一国开始?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革命?需要什么条件?结果怎样? 1.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18C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日益扩大,而国内手工工场技术落后,其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思考:假如你是18世纪的英国的一个资本家,你对传统的工场生产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必需具备的生产条件和社会条件吗? 2.工业革命的条件:

(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57年——1815年间,从印度掠夺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印度因而被称为是“英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运动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工业也日益专门化。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的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力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这是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前提保障) 3.工业革命的成就: (1)机器的发明:

棉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

(2)动力机器的革新:

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这种蒸汽机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而且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城市的兴起:

蒸汽机与自然力、畜力、风力、水力不同,受人的控制,能够随意移动,可以使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投机倒把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①随着工厂雨后春笋春笋般的建立,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销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势在必行。

②19世纪初期,一些矿区铺设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铁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1814年,矿工出身的乔治·史蒂芬孙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30年,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投入使用。

③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而且耗资巨大,它的发展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威力。

④铁路运输不仅大大增加了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铁轨、机车、车厢等)的需求,而且使货物更快地由工厂运达销售地,从而缩短了货物销售的时间。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⑤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从这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⑥在海上交通方面,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也于1807年问世。汽轮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4.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二、进入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表现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机器生产内部采用高新技术,促进工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

热潮。

1.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的特点: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补充:19世纪30年代,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创办了化学实验室。不久,这里就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聚集了大批化学家。正是这些化学家的长期研究,才使得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化学工业方面独领风骚。 3.主要成就:

(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4)电力方面:电是一种高效的、便于输送的能源。电力出现后,很快就被运用到炼钢、建筑、纺织、制鞋等生产行业,以及电车、地下铁路等城市公共交通部门;不久,家庭也成为电力的主要使用者之一。

(5)电讯事业的发展: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除了对原有的电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通讯技术还取得多项突破,新的通讯手段如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了。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在电力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即组织生产的形式)

人类的手工业的组织生产形式有过三种形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有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形成工厂经营的制度: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另外,由于成套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也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用。

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轻工业部门,工厂的规模不比第二次工业革命,资金的投入也没有第二次大,所以,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在经营上的一个特点是股东与经理人是一个人,不分开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大工厂,但出现了垄断组织形式)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

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2)大企业的代表: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3)大企业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科学技术的研究也更有组织有计划,新的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应用于生产之中。

第二,在大企业时代,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一些大型联合企业往往利用有利条件,控制产品价格,获取真超额利润。它们的出现,危及中小企业的生存,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遭到反对。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令主要反对经济活动中的不平等竞争和贸易,限制大企业的不法行为。但这些大企业往往通过规范自已和行为或形式上解除联合而继续发展起来。

第三, 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贸易或领域。

想一想: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表现?如何分工?

二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上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作用)

列强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基础,采用如下三个方式让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如何形成)

1. 国际贸易的发展

(1)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2)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缩短”了世界距离,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3)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这时期的贸易增长主要发生在欧洲内部。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此后,贸易自由化通过签订贸易条约和关税协定扩散到法国、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此外,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

(4)英国是19世纪国际贸易的中心。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其他国家共同满足它的多种需要;随着欧美其它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它们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注意:

世界各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不同分工,西方国家生产工业品,处于市场的中心地位,东方国家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处于从属地位。

谈一谈:欧洲国家间的贸易欧洲与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

欧洲国家间的贸易是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换的是工业品;欧洲与海外殖民地间的贸易是欧洲以工业制造品来换取海外殖民地的廉价初级产品。

2. 人口和资本大规模流动。

除了商品在国际间流通外,人口和资本在这一时期也大规模流动。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一些国际移民给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这种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3.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

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国在南美洲的投资,大多数用来修建铁路和其它基础设施。这些投资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不直接为投资国销售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服务。粮食和原材料生产全由当地农民和其它劳动者进行。但工业国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无形中引导了拉美国家的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巴西种植咖啡、像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 4.武力威逼,甚至直接殖民统治。

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5.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重点)

(2)至此,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世界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

义为手段,以物质交流、人种迁徙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课后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是( ) A、殖民掠夺的加强 B、经济发展的要求 C、资本流通的带动 D、市场需求的扩大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为铁路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C、打破了以往动力的限制,使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 D、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3、导致大企业时代到来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 A、国际贸易的发展 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C、列强的武力威逼 D、通讯技术的改进

课后记:

工业革命的讲述,其过程应该说还是比较的通顺的。但在讲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时候,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十分明确的线索。现在大致整理下来,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条理:工业革命之后,手工工场发展到了工厂制度,并要向学生讲述工厂制度的特点。接着是讲述工厂制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首先是中小企业,再是大企业,最后是企业走向了国际化,出现了跨国企业。还有就是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什么说这个时候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表现在哪里? 1) 工业 革命之后,欧美工业国家的商品销售到了世界各地

2) 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工业国家到世界各地去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3)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之间的货币和商品可以自由地兑换和自由地流通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第三世界”国家是指分布于亚非拉广大地区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国家群体。世纪之初,第三世界国家遭受了发展的种种瓶颈。第三世界国家的困境及出路值得关注。

关键词:第三世界 困境 出路

Key words: Third World Diemma Outlet

作者简介:史明俊,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世界”是指分布于亚非拉广大地区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国家群体。世纪之初,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遭受了困境。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局势变迁,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可以摆脱发展困境,寻找到刺激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三世界面临的困境:

一、政局不稳定

政治局势不稳定问题是大量第三世界国家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无论是非洲、拉美还是南亚等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统深受政治局势的影响。造成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原因众多。种族纠纷,边界冲突以及军人频繁政变等等。造成政局不稳定的诸多因素可以划分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历史的讲,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纷纷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应该看到所建立的政权的脆弱性。第三世界长期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技术得不到或者只是畸形的发展。西方的殖民活动客观上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未能在第三世界得到健康发展。当第三世界国家通过独立运动获得了现代性的政治形式时,其所处于的政治基础却是前现代的。这种前现代性集中的表现就是部族或者种族才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真正的政治核心。每个部族均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图腾以及特殊利益。并且在殖民时期的影响下各个部族之间结下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冲突原因。本来就不统一的低国家建构在处于积怨之中部族认同之下更加脆弱。一旦国家内部某些大的部族为了自身利益挑起争端就会极大的影响国家内部的局势。人种歧视与部族争端掺杂在一起。部族是原始性的人类组织,而人种或者民族却是现代性的。造成人种之间的冲突和纠纷原因集历史和现代性于一身。历史中,西方列强通过殖民过程分割了逐个大陆,人为的造成了相同的人类民族分割于不同的殖民地,而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独立的国家基本都依据殖民地的领土范围。这样造成了同一民族被分割在了不同的国家以及一个国家拥有不同的民族。而在现代性的民族主义思潮下,各个民族都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这就造成了民族独立引起的国家分裂。边界的冲突伴随着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实际的国家边界是殖民时期留下的烙印,而多数民族和国家都希望依据种族聚集地区的版图划分国家之间的边界,这就引起了不同临近国家之间的矛盾和麽擦。各个国家之间为了维持或者变革版图而大打出手甚至出现穷国打恶战的极端情况,与部族问题相掺杂极大的影响了各个国家国内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造成政局不稳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技术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第三世界的普遍现象。经济技术的落后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历史上讲,第三世界国家本来就是科技革命过程中落伍于西方的国家,并且在西方的殖民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虽然客观上殖民过程给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现代化的气息,但殖民者只希望第三世界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而无意于推进该地区的经济技术社会的发展。因此,该地区国家普遍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产品单一等现象。在殖民时期依仗殖民宗主国经济扶持尚可生存。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政治独立后面对棘手问题就是经济独立问题。由于在殖民时期与宗主国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当独立国家获得独立并争取独立在国际市场生存时,却发现自身仍然无法摆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经济增长依赖宗主国市场支持。经济技术的落后造成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部分工业品极度依赖进口,生存压力增大。

三、外债问题显著

外债问题是第三世界国家面对的另一个极为严肃的危机。资料显示,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均有不同情况的外部债务问题,其集中地区就是非洲和拉美。上世纪末的拉美债务危机就是这种问题的棘手表现形式。外债问题的来源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采取改革措施时,由于处理手段失衡造成大量经济赤字而对外举借外债。外部资金的输入暂时的缓和了经济发展的困境,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并且为国家发展留下了隐患。伴随着这些国家经济改革的失败,自身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造血功能,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步入良性的快步发展渠道,自身经济恶化,令自身没有能力获得极其有效的经济成果,还债能力也大打折扣。债务问题其实是一个发展问题,只有第三世界国家实现了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偿债能力才会产生,债务问题才会解决。

四、国际经济援助和资金短缺

在冷战时代,第三世界国家是处于两极两大阵营之间,是广阔的中间地带,是美苏两霸争取的对象。美苏两极为了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扩展自身的国际影响,从而在争霸的过程中为自身赢得更加有利的政治筹码,积极扩展对第三世界的控制和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对外援助。美苏两个政治军事集团通过经济军事援助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内政外交,使其政治局势倾向自身。虽然这种援助以牺牲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独立和主权为条件,但客观上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一定数目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助于该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繁荣。但冷战结束后,冷战的一极苏联不复存在,其主要继任者俄罗斯由于实力大打折扣不及成为新的超级大国,在全球事务以及第三世界事务中全面收缩。冷战的另一极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图谋完成其全球霸权是其主要战略意图。但由于争霸不再存在,第三世界事务在霸权国的任务清单上显示的不再那么靠前。除了一些关乎美国核心关键利益的区域(如中东),美国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控制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战略的收缩虽然令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了外部对自身的干预,但也丧失了大量经济技术援助,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外部环境反而出现劣势。除了经济援助,外国的直接投资数额也在减少。资料显示,国际金融走向趋向于在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经济援助的减少,资金上的回流使本来就不景气的第三世界经济面临考验。

第三世界的出路:

世纪之初,第三世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要求得第三世界的发展需要逐个应对这些挑战。第三世界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问题,只要获得发展,第三世界所有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也只有通过发展,第三世界才会获得新的希望。

首先,要力争国内局势的稳定。稳定是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获得稳定的政治局势才会为国内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由于造成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是部落认同情节的存在,所以促进部族之间的政治磨合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寻找部族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很显然这种共同点是存在的。没有一个民族希望自身永远处于分裂和贫穷的泥潭之中,所有的社会都想获得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因此统一的国家是所有阶层的长远愿望和根本利益切入点。因此,只要第三世界内部的各个种族将自身意识提高到这样的层次,从整个国家社会进步发展出发,考虑问题,就会化解种族之间的隔阂,为国家的真正统一和稳定铺平道路。谋求政治稳定和国家的真正统一就无法回避政治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由于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的任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建立一个威权政府比较适合这些国家和地区。当然这种威权政府不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军人统治,而应由精通经济发展的文官组成,军队应该成为扶持文官政府的强有力的工具。当然在 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向第三世界推广民主政治和自由化意识形态,但在目前的第三世界的国情不适合走民主化的政治形式。鉴于这些国家部族认同情节的存在,为了降低政治稳定的难度,新的有力的集权政府应当基建于联邦制的政治实现形式。

其次,要在巩固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技术的革新。经济技术问题是摆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面前的核心问题,其面临的多数挑战都将由经济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迎刃而解。当然,在经济技术进步问题上,第三世界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难题。内部因素为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结构失衡,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活力等等,外部有国际资金短缺,技术封锁,经济援助附加条件苛刻等。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和投资并非是要为自身培育新的竞争对手,而是希望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企图操控其经济政治命脉,促使第三世界国家依附于自身。发达国家所对第三世界进行的投资所涉及的产业多为在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竞争中淘汰下来的行业,其目的在于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令一些夕阳产业可以获得新的发展,为自身谋得福利。首先,要保持适度的对外开放。第三世界国家自身技术、管理经验等落后,资金短缺,国内市场狭小,无力自身支撑现代化进程。其应该在正视国际国内环境的情况下,努力与国际交流,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发展。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国际社会转移的经济项目,技术等多是发达国家淘汰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接受并建设相关产业,是否会加深依附于发达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历工业化进程。当然如果其可以通过跨越式发展直接自自身的农业经济跨越到知识经济时代固然好。但,显然在国际国内缺乏这种跨越的客观条件(国内没有知识经济基础,国外不会转移)。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接受国际社会的换代的经济技术项目投资。第三世界国家不可能跨越工业化阶段。他们应当在全球化冲击中,借助全球分工的时机大胆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令自身的经济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为经济的真正腾飞积累一个基础和条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完成工业化后,就可以依仗自身新的层次的经济技术基础,向发达国家控制的知识经济进发,从而在全球化格局中谋取一定有利地位。其次,在保持开放同时,要大力扶持本土产业,自力更生。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资源人口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当积极运用这些优势,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产业部门才是国民经济的真正支撑。自身产业的良好发展也是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的良好方式。经济技术的进步也是解决外债问题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结语:

第三世界问题根本讲是一个发展问题。只有在确立稳定政治形势的基础,通过开放和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经济,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一、稳步壮大,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

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从生产总量看,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总产值仅为9.1亿元;

1972年、1993年、2008年分别突破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

2018年接近2万亿元,达到19212.9亿元,年均增长12.3%。从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看,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48009.5亿元,较1979年末增长337.8倍;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5.7亿元,增长179.7倍;

实现利润总额1530亿元,增长35.9倍。

高技术装备类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汽车产量从1978年的1.8万辆增加到179.7万辆,其中轿车从无到有,从1999年的1万辆增加到92.2万辆;

集成电路产量从1996年的0.5亿块增加到137.5亿块;

手机产量从2000年的1549.6万台增加到9029.6万台;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1996年的326台增加到1.2万台。

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发展始终围绕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向以汽车、电子、医药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2018年,汽车、电子、医药三大行业产值均达到千亿元的规模;

总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1%,比1986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成为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传统产业不断“瘦身健体”。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把握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推动工业“瘦身健体”。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26.4%下降至2018年的8.3%,下降18.1个百分点。传统工业产品产量呈现明显的倒u型发展曲线。其中,水泥由2006年1269.4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397万吨;

粗钢由2005年827.6万吨的峰值回落至2018年的2.4万吨。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发展。2018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4%,比2014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

三、内涵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效率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6万元/人,是1996年的19.5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9倍;

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比1997年提高5.1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为44.6%,比1996年降低15.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整体呈显著提升态势,2018年为7.1%,比1996年提高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54.1%下降到2018年的23.4%,下降30.7个百分点;

2002-2018年,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9.2%(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四、创新驱动,新动能不断增强

从创新活跃度看,2017年,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6.2%,比2006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从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看,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累计1214.6亿元,占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17.6%;

汽车、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工业创新中发挥领头作用,两大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21.1%和11.6%,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五、优化布局,空间分布更趋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工业布局经历了由中心城区向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再向城市发展新区逐步转移的变迁。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之后,“多点”地区[3]成为承接中心城区[4]功能疏解、“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中心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9%,比2001年下降31.1个百分点;

“多点”地区占比为43.9%,比2001年提高16.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工业企业向“多点”地区集聚的同时,也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集聚。2018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8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49.6%,比2014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比2014年提高3.6个百分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工业取得瞩目成就,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北京工业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勾勒的宏伟蓝图,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加快实现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根本转变,推动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新的力量。

[1]规模以上工业:2000年以前为乡及乡以上工业口径;

2000-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口径;

2007-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2011年及以后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2]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多点”地区:本文统计范围为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亦庄。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万物复苏的四月是枣庄最美丽的季节,全省环保届朋友们的到来使枣庄的春天显得格外明媚!

全省水泥污染治理暨循环经济现场会今天在枣庄召开,这是全省水泥行业在的一次盛会。我们为有幸参加和承办这次大会感到十分高兴。并为省环保局给予枣庄提供这次难逢的学习机会表示诚挚的感谢!

枣庄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南大门。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354万,辖市中、峄城、薛城、山亭、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市是随着煤炭开采而演进成为的城市,目前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卷烟、造纸、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为美丽的枣庄更添了几分秀色。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流通,每年有300多万吨的枣庄煤炭、水泥、石膏运往江南水乡;运河,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民俗、南方的风情,融进了枣庄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鲁南民风。枣庄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山东丘陵的粗犷,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枣庄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枣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高幅度,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其中水泥行业的贡献为16%。2004年枣庄市年产水泥3272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7%,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6 %。水泥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却加剧了枣庄的大气污染水泥粉尘的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影响了枣庄的对外形象。2003年,市政府提出全部立窑水泥2004年6月30日前必须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经过各部门及水泥行业的努力,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全市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安装了高效除尘设施,实现了全面达标排放。

目前我国水泥生产所需原料的80%以上,燃料的100%来自天然资源,由于水泥生产所需的天然资源和能源是自然界难以再生,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处于枣庄这样的产水泥大市,决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在实现数量型增长的同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工业近10余年来正在逐步实现传统水泥生产向环保型循环生产发展,较成功地进行了对传统水泥工业的升级、创新。这些企业不仅保证水泥生产不再污染环境,而且还不断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并取代部分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并创新余热回收技术,实现废气余热发电,从而使水泥工业成为新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枣庄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泥行业已成为利废的大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从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城市环境角度出发,加强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的开发研究;并利用钢渣、粉煤灰代替铁粉、粘土配料在预分解窑上煅烧水泥熟料;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分别进行热活化、化学活化、机械力活化,成为混合材,直接添加到水泥熟料;利用电厂烧煤锅炉废渣、粉煤灰炉渣用于水泥生产等科题已通过市级及省级技术鉴定。除此之外,我们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能源部分循环利用;通过对生产过程粉尘排放治理改造项目的实施,我们鲁水回转窑窑尾废气排放含尘浓度达到50mg/NM3以下,在水泥厂内及相关产业间基本实现了废水、废渣、余热的循环利用。

对循环经济具体实现形式,我们仅仅在企业内部和相关的产业间的的资源利用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而在跨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大循环这方面涉及面不宽,研究不深,根据发达国家水泥工业在处置和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方面的经验,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探讨和研究,下一步我们设想:进一步与电厂合作,利用电厂烟气脱硫的副产品化学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胶凝材料的生产,采用国内成熟的堆肥技术和国外RDF制备系统的技术,处置城市的生活垃圾,为最终能实现将水泥生产和垃圾治理结合起来。

我市的循环经济的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循环经济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靠全社会的努力来实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枣庄水泥工业,在实现传统水泥企业向环保型绿色企业、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的转型上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这个永恒话题,为我省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贡献!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一、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长加快

2018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比3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3%,比3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3个百分点。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9%,较1―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消费小幅下降,出口小幅回升。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4358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4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增速较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45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2%,增速较3月份加快 0.2个百分点。

(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幅较大

分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较3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4%和8.8%,增速较3月份分别加快0.8个和3.0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4月份增速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2%、13.2%、12.4%、11.9%和9.8%;较3月份分别加快1.5个、1.8个、-0.4个、2.4个和1.4个百分点。排名靠后的5个行业中,除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实现增长(0.2%)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均为负增长,分别是-5.3%、-4.4%、-1.2%和-0.7%,降幅较3月份分别扩大2.4个、-2.6个、4.6个和-2.5个百分点。

(三)西部地区工业持续回落

4月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4%和7.5%,增速较3月份分别加快3.3个和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增速较3月份减少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是近年来首次超过西部地区,较3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分省来看,辽宁省工业持续增长。4月份,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较3月份扩大2.5个百分点;吉林工业出现负增长,4月份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是自2015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黑龙江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

(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

2018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增幅较3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增速连续五个月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7%,增速与上月持平。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幅分别为15.2%、11.1%、10.2%、6.2%和7.7%,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五个行业价格涨幅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扩大约0.34个百分点。

(五)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71.7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1―3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848.4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1―3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7963.7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1―3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459.6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较1―3月份减少1.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增速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倍、95.4%、45.2%、30.3%和26.1%。

二、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课题组采用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和IIE景气指数判断工业经济的景气程度。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主要用于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警;IIE景气指数主要用于预测分析工业经济月度同比增速变化和工业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4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大幅好转提升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8年4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综合得分52分,较上月提升10分(如图6所示)。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指标呈现发电量、一般贸易进口额、一般贸易出口额偏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偏冷,其他多数指标维持在正常区间的运行特征。一般贸易出口额由偏冷转入偏暖区间,一般贸易进口额则由连续两个月位处正常区间转向偏暖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3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1.4,与上月基本持平。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持续积极稳健,M1-M0连续维持在正常区间,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二)2018年5月份工?I经济增速回调概率较大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呈现波动向下态势,预示5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出现回调的概率较大(如图7所示)。首先,2018年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实现由正转负,由3月份的3.2%转为-4.1%。其次,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仍处于负增长或低增长,4月份铝和焦炭乙烯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3.2%和4.2%,乙烯和生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和0.8%。第三,发达国家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美国和欧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已由上月的59.2和56.6降为4月份的57.2和56.2。

世界工业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三项措施:就是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一、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

今年要重点培植30家骨干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景芝酒业和柠檬生化两家企业过20亿元。在去年6家企业进入潍坊市百强企业的基础上,力争达到8家,包括:景芝酒业、柠檬生化、鲁安药业、山水水泥、供电公司、奥宝化工、长安铁塔和惠康饲料。

1.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加快产业聚集。对市经济开发区和低碳产业园,实行“腾笼换鸟”和“零地招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着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和以天然气为原料或燃料的项目。对城南工业园,加紧制订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进度,尽快形成良好的项目落地条件,引进落户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民营经济园,分行业、分门类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资金、技术和资源合理配置,引

进一批产业链上下延伸的项目,加速产业聚集。比较大的项目都有园区,争取一个大项目一个园区,突出特色和亮点,建成扑热息痛工业园、柠檬酸工业园、散热器工业园、铁塔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2.力促新项目开工,培植新的增长点。今年已经确定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7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关键是抓好新项目的开工建设。要求有关部门盯紧靠上,及时掌握项目信息,特别是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迅速解决。已确定的18个分三批奠基动工的项目,抓紧筹备,确保按期动工。一期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33.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5.7亿元的景芝酒业公司生态酿酒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海邦科技公司液压总成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潍尔达钢管公司年产8万吨矿用液压精密钢管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鲁安药业有限公司4000吨DC级扑热息痛扩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潍坊昌安金具公司新型输变电设备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长彤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的信川机械公司年产2000台(套)安全节能包装机械项目、总投资0.6亿元的鲁派食品公司三期项目;二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9亿元的潍坊凯沃机械公司柴油机项目、总投资2.29

亿元的潍坊合泰住建公司年产30万㎡节能集成建筑材料及1万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的黄河食品公司新建分厂项目、总投资0.5亿元的德成光大饲料加工项目;三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13.65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0亿元的柠檬生化谷朊粉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博翔机械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0.35亿元的中荣新能源科技甲醇汽(柴)油项目。

3.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成立行业或产业协会,带动集群发展。重点建设玻璃钢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集群、铁塔产业集群、环保机械产业集群和灌装机械产业集群。

4.整合有效资源,拉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今年要力促企业尽快退城进园。主要包括: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供电公司东郊站以及通用机械、博莱特、安泰玻璃等企业的退城进园项目。

二、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

1、成立工业工作领导小组,理顺管理体制。对工业企业,不分隶属关系,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对企业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对市级领导包靠的企业和项目,重点是抓好落实;没有包靠领导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

加快推进。

2、突出服务内容。一是协调好项目基础建设配套。重点协调好项目区建设土地指标、水、电、汽、燃气等基础配套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供应重点项目,既要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又要节约土地资源;供变电设施、电网建设优先保证三源铝业铝合金汽车板、柠檬生化谷朊粉、奥宝化工葡萄糖胺、恒安散热器节能环保工业园、潍尔达钢管等重点项目供应,力促220KV云湖输变电工程、110kV翠山站新建工程今年开工建设,争取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二是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协调好相关单位,优化手续流程,加快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环评、安评、能评、地震、人防等前期手续办理,打造良好的项目建设软环境。三是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跑部进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项目建设。

3、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提高境界,树立标杆。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山东信川机械、鲁安药业、柠檬生化、恒安散热器、科灵空调等企业加快上市准备工作,争取率先突破。制定有关政策,充分调动镇、街道抓工业的积极性,具备条件的项目在当地落户,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向低碳工业园聚集。

4、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和品牌建设,加快专利成果转化,争取新建潍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柠檬生化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景芝酒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广一批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执行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使重点能耗企业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实施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督查和调度机制,确保刚性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不遗余力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举办安全生产及用电安全培训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电力执法大检查,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严防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当前工业经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保首季开门红,为此,要抓好三点:一是做好指标分解落实。参考历史数据,结合各行业波动特点以及重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按照总体不低于全年任务23%的进度,规划一季度任务指标,将工业主要指标按企业逐月分解,逐月落实,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实现

上一篇: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范文下一篇:十九大报告再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