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电池教案范文

2023-09-16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1篇

一、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原理及原电池的定义。

2、能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3、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探究过程

【引入】电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学生踊跃回答)电池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告诉大家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1799年发明的,又称伏打电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原电池

【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西红柿电池。(观看趣味实验,激发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欲望。) 【转引】下面我们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测量溶液的温度,分析能量变化情况 实验2:把一块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3: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起来插入稀硫酸的烧杯里。 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生回答】

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3、铜片上有气泡

【教师设疑】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有:

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3、锌片有什么变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结果: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转变为氢气 【引导】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 【学生回答】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检测有无电流

【实验验证】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子流过,证明氢离子得到的电子确实是锌片失去,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的。

【追问】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生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师生小结】

原电池的定义:我们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认为构成原电池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实验验证】用下列实验用品: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稀硫酸、电流表、导线、碳棒、烧杯分析验证下列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

【思考】若把B装置中的一个铜片分别换成铁片和碳棒后,能构成原电池吗? 【学生小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首先,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其次,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教师强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与补充

【思考与交流】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

【课堂练习】

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A 镁

B 石墨

C 铝

D 铅

2、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 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3、电工操作规程中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4、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中含有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启 用前,用塑料袋和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热敷袋产生热量的来源是 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加入NaCl的作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明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设计简单的原电池,会判断电极名称,电子及电流的方向。

2、从概念的形成入手逐步探究其原理,以问题为中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使学生了解原电池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⑵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能初步根据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⑵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锌片、铜片上各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分组实验】⑴锌片、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⑵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 【学生记录现象】⑴中锌片溶解,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现象。⑵中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与推测】铜片上的气体应该是氢气,虽然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锌片与铜片连接后,锌片仍然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而溶解,铜片上发生了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氢气。铜片上的电子来自于锌片,即锌片上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到了铜片上,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

【教师活动】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电子的流动方向、离子的移动方向。 【启发】从物理角度看,电子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怎样证明电流的产生? 【学生回答】连接灵敏电流计检验电流的存在。

【学生分组实验】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以后连上灵敏电流计,插入稀硫酸中。 【问题】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偏向何方。 【学生】指针偏转,偏向铜片一方。

【问题】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有电能产生,请问电能是从什么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小结】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定向移动可以形成电流,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样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层层递进,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推测的能力;在概念的逐步形成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初步形成了原电池的概念。

四、进一步探究原电池的本质。

【提问】作为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之分,锌片和铜片谁是正极,谁是负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电极为正极。所以 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指针偏向哪一极,该极为正极。从实验现象知道,指针偏向铜片铜片为正极,那么锌片为负极。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以及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渡】锌片、铜片上发生的变化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用一个最简单的式子把其变化本质描述出来?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启发,运用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据反应本质写出电极反应式。

【板书】负极(Zn) Zn→Zn2++2e- 正极(Cu)2H++2e- → H2↑

总式 Zn +2H+ = Zn2+ + H2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强调其写法需注意事项。 【提问】原电池反应与普通化学反应相比有何特点? 【指导实验】⑴锌粒单独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⑵用铜丝接触锌粒,观察现象。

⑶拿走铜丝,观察;再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讨论、汇报实验结果:形成原电池反应可加快反应速率。

【小结】发生原电池反应时,电子从负极流出,流入正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而普通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直接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原电池反应可加快反应速率。

【板书】负极:还原剂-ne-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ne- →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流向正极,形成定向移动的电子流,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开在两极发生,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设计意图】揭示原电池的反应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问题与讨论】比较伽伐尼电池、伏打电池和今天的化学模型电池,请你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教师活动】重新演示这几种电池的投影,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板书】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⑴两个电极,能导电。(强调:不一定是金属电极)⑵电解质溶液或者熔融态的电解质,能提供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电。(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⑶形成闭合的回路 【设计意图】利用化学史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抽象其本质的能力。完成化学源于生活,探究其本质,应用于生活的学习目的。 正在修改的教案

一、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原理,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重点

进一步探究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单液原电池向双液原电池的过渡

四、探究过程

【展示】西红柿电池。(观看趣味实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欲望。) 【引入】电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学生踊跃回答)电池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电池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提问]原电池在必修已介绍过,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回顾下列问题

1、什么是原电池?

2、 要想构成原电池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学生回答】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首先,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其次,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教师强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 【思考】

下面,依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请大家判断下列装置是不是原电池,不是的说明理由,是的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动画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Cu原电池为例),教师做补充讲解 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做下面的实验

Zn-Cu原电池,用一个较大的电流表,用的电解质溶液浓度较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生回答】

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幅度越来越小 【学生讨论】

为什么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这个原电池能否持续稳定产生电流?为什么? 【教师总结】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这个原电池不能持续产生稳定电流。主要原因是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氢气在锌片表面不断析出构成了原电池,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生。其次,两极周围有过剩电荷,阻碍电子的定向移动。

【提问】怎样才能持续产生稳定的电流呢?结合我们刚才分析的原因,应该怎样改进原来的装置呢? 【学生回答】

1、要避免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

2、想办法消除两极周围的过剩电荷。 【演示实验】

1、演示带有盐桥的改进实验。(边实验边讲解以下内容:

1、该原电池的组成;

2、相关概念:半电池、半反应、外电路、内电路、盐桥。)

2去掉盐桥,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什么?眼桥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不再偏转,因为这是个断路。盐桥的作用沟通内电路

【讲解】盐桥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并总结出盐桥的另一个作用—平衡电荷 【讨论并比较】盐桥原电池有什么优点简单原电池和带有盐桥原电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问】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应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总结】

1、电极和与其接触的电解质溶液不发生反应

2、用眼桥接通电路

【过渡】那么依据原电池原理如何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巩固练习〕把反应Fe+2FeCL3=3FeCL2设计成双液原电池 〔课堂总结〕

1、原电池原理

2、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应具备的条件

3、原电池的设计思路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2篇

广东佛山顺德均安中学 丘建龙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原电池概念引入的演示实验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 “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即学生遇到新的问题——冲突),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解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感悟);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促进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升华);同时,课本插图“水果电池”,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迁移和拓展———发展)。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师创设情景,通过介绍材料(利用化学史实——伏打电池的发明创设教学情景,提出关于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的问题,沿着伏打发明电池的历程开始自主探究)。得到启发,沿着伏打发明电池的历程,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2)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3)通过原电池和传统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4)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通过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加强环保教育。

(四)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六)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教室,另附powerpoint课件。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探究引入课题】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通过实验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用疑问将课题引入 【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

1、燃煤发电的过程

学生看书找到答案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事例说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巨大作用。

2、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火力发电的原理。

3、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等直观材料,讨论发现火力发电的利与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内容

1、引导学生把氧化剂与还原剂之的电子得失与电流的形成条件联系起来,设想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方式。

2、鼓励学生讨论设计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验装置。

【板书】

3、原电池

原电池实验探究

现象

铜片

锌片

电流表

利用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前面“思考与交流”中提出的设想。

【学与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

【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微观原理 学生观看 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锌片:Zn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 Zn2+ + H2↑

【板书】(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板书】(2)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板书】(4)原电池的原理: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3篇

活动目标:

1、对苹果印章画感兴趣,保持画面整洁。

2、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印章进行苹果印画。

3、认识苹果的形状,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印章画的方法。难点:能大胆选择色彩进行印章画。

活动准备:

1、彩色颜料,瓶盖印章

2、范画、画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

师:水果王国今天要举行水果图案大赛,请每个聪明的小朋友参加,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图案最漂亮,他就是水果图案设计大王。本次比赛要求不用笔,用什么工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带领幼儿一起欣赏画面了解印章画。

画面上有什么? 你知道这张苹果图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你觉得苹果印章画漂亮吗?你想来试试吗?

3、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并示范讲解制作要求。

首先想一想,你想用瓶盖印什么?然后选择相应的瓶盖,再拿住瓶盖的上端,将瓶盖放在颜料盘子里蘸上颜色后,印在苹果图案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进行印画,注意色彩间的搭配。提醒幼儿不要将画面拿起来,等画面晾干后,再移动画面。

(2)提醒幼儿印画时注意不要弄脏画面。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5、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4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得美感。

2、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水果创作水果拼盘。

3、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垫板、彩泥等工具和自己喜爱的水果的实物或图片及水果头饰。 教学过程

体会感知,激发兴趣

一、小朋友,你爱吃水果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爱吃什么水果?(学生交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让水果大聚会吧!(学生把自带水果放到桌上)看到这么多香甜的水果,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

请小朋友再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切一切、尝一尝有什么感觉?(学生观察、触摸、品尝)

谁来把看到的颜色、形状、摸到的感觉、品尝的味道告诉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避免认识的概念化;学生交流、体验)

水果真是好看又好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水果宝宝》。(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展开想象

小朋友都喜欢水果,爱吃水果。请想一想,你和水果宝宝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学生回忆、交流情感)

水果宝宝真是又可爱又顽皮,老师和水果宝宝也有趣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老师种下了一棵神奇的果树,果树上结满了果实,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教师出示课件1:展示神奇果树)你想摘下哪个果实?(请小朋友上来选择、点击:红色、黄色、绿色的果实分别变成彩泥制作的草莓宝宝、香蕉宝宝、苹果宝宝……)

谁知道老师的水果宝宝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了哪些方法?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1 / 3

小结:用捏、搓、团、压、切、插等造型方法,经过巧妙组合就创造出各俱特色的水果宝宝。

如果给水果宝宝赋予生命,让它灵动起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那该多好啊!小朋友快想想办法吧!(学生展开想象,交流意见)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我们比一比,看谁心灵手巧,能做出有个性、有情趣的水果宝宝,好吗?

三 学生激情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也可个人自由创作。(学生边欣赏边创作,激发创作灵感。)

四 交流、评价、活动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做的水果宝宝一家都有哪些成员?(各小组交流、展示创作成果)

你认为哪个水果宝宝最有特点?为什么?(学生自评、互评)

这么多水果宝宝生活在一起,它们一定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那我们小朋友呢,能不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生活在班集体呀?小朋友愿意和水果宝宝交朋友吗?请你对它说一句话好吗?(学生活动)

看来小朋友和水果宝宝有说不完的话,那你能编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学生编排、表演)

五、体验成功,升华情感

这节课小朋友用纯真的心,灵巧的手,创作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老师特别高兴准备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因为我相信,用智慧和劳动换来的果实更香甜!小朋友愿意把这份甜蜜和家人、朋友共同分享吗?请你在亲情卡上写一句祝福的话语连同水果宝宝一起送给他们好吗?

(小礼物是用彩泥捏的水果发卡、钥匙链等小饰物,为学生拓宽了创作思路,使课堂得到了延伸。)

课后总结: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彩泥是他们非常喜欢使用的材料之一,因此,学生学习泥塑的表现欲望也就极其强烈。教师要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的创造热情。本课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较好的形成

2 / 3

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始终用生动、亲切、富有情趣的语言启发学生,谈话交流,使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各种水果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能用彩泥将其生动地再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多引导学生观察,多积累感知材料,因为他是学生创造的基础。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5篇

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水果造型的美。

2、熟悉各种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3、能大胆地想象画出水果娃娃。

活动准备:

1、熟悉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

2、水果图片若干、彩笔、油画棒

3、宽松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欣赏水果造型

提问:这是什么?它和你们见过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故事:水果历险记

(1)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水果历险记的故事 (2) ppt演示水果变的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3.幼儿操作水果图片 师:你们想变水果娃娃吗? a)

幼儿自由分成六组 b) 幼儿合作用图片拼水果娃娃

4、幼儿作画

师:小老鼠要偷吃水果了,请小朋友们动手画出水果娃娃吧。

5、作品评价

水果电池教案范文第6篇

活动背景:

水果是人们都喜爱的食物,它不仅给我们人体补充许多营养,还能给我们补充许多微量元素。同时,它还能通过组合搭配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使为我们得到艺术的欣赏、美的享受。水果是同学们日常容易接触到的,他们对水果也或多或少的了解,制作水果拼盘就容易多了。通过开展水果拼盘的制作,进一步使学生在“水果拼盘的制作“这个活动中不但能得到劳动技术素养的培养,也能得到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为父母服务,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查阅有关水果的资料,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让学生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各类水果。

2.通过亲手制作水果拼盘,培养学生的 动手、想象、创新及审美的能力。

3.通过动手,初步学习基本的水果切割技能,并根据主题设计和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水果拼盘。

4.在尝试中体验劳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在设计制作中增强自主、合作意识,通过赏析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初步学习基本的水果切割技能,并根据主题设计和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水果拼盘。 教学难点:

使用一定的刀法技巧,拼摆成造型优美的作品,并有一定的主题和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盘子、水果刀、各种洗净的水果、一次性手套、牙签等。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水果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我们每天看到它、吃到它,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水果,更好地发挥水果的作用,更合理地来 吃水果?

(二)交流想法,自定研究内容

联想到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美味可口的水果,你最想了解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子课题: 1.我喜爱的水果的营养成分。

2.水果档案:了解水果的名称、产地、营养价值等。 3.水果的美称。 4.制作水果拼盘。

(1)播放水果拼盘图片,生观看。 (2)研究水果的切法 要想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我们首先应该掌握水果基本的切割方法,老师带给大家几种方法。

分块切:如一个苹果,可以分成若干块。要求均匀、形状好,便于食用。

有连接切:如一个草莓,将其对切,使根部相连,形成另一种形状。

(3)在制作水果拼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构思新颖 ②

色彩协调 ③

讲究卫生 ④

注意安全 ……

(三)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

1.现在你们已经明确了想要了解的内容,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方法进一步地了解呢? 2.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8个研究小组,各组推荐组长,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协商选择人物,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方案制定情况,随时指导。 3.交流活动方案。

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并引导学生评议,取长补短。

(四)成果验收与展示

1. 在这一期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了水果的资料,大家对水果都有更多的了解,水果不仅能给我们补充丰富的营养,还能通过合理搭配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给人美的享受。老师想你们一定能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合作制作一盘精美的水果拼盘,你们有没有信心? 2. 小组水果拼盘制作比赛。 3. 展示作品、竞争奖项

同学们的制作非常投入,小组合作很默契,制作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下面咱们进行作品展示,我们设立了五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图案奖、完美作品奖、最佳合作奖,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作品,给5分钟准备时间。 学生上台摆放作品,介绍。 4.享受成果,谈收获。

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收获的喜悦,尽情的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吧!可以小组之间相互分享,也可以把成果和我们辛苦的老师一起分享。 5.谈收获。

这一个个精美的拼盘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能谈一谈?

(五)课堂拓展

上一篇:少代会新闻稿范文下一篇:诗歌中的夸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