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

2023-12-28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1篇

內容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最重要渠道,是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最重要形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开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如何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1.用“游戏”的形式贯穿课堂始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游戏、童话、幻想以及儿童自己独特的创作“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巩固知识,扩展思维,激发兴趣。例如,在“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找“朋友”、玩“魔方”的游戏,让孩子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又如,在“拼音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 “拼音王国”的情境,让孩子在通往“拼音王国”的旅途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过关斩将的形式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书写。

2.借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教具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应准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因为色彩鲜艳的教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经常使用的头饰、挂图、木偶、桌面教具、贴绒教具等都是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

3.进行环境创设,丰富课堂教学。课堂物质环境是教学的物质基础。为调动每一个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我们小学的教室已经失去了富有儿童特点的构造和生动活泼的装饰,就不能再失去它应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图片、展示台或是与当时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特别是黑板报的利用,最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因为丰富的教学环境,易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兴趣和主动性。具有个性差异的儿童,只有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1.语言表述尽量儿童化、口语化,避免成人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生动优美,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所指的“平等”我觉得应是指教师要超越年龄的障碍,心理上与孩子同龄,这样,教师在与孩子交谈时才能做到平等对话,并且教师说出的话学生能听得懂。试想,课堂上,学生听不明白老师说的话,还谈什么“师生平等对话”?低年级学生对口语化的语言掌握较好,而对书面语言接触并不多,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趋向口语化、儿童化,避免成人化。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用“孝心”、“收获”、“特点”等词语进行教学,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词语概括性强,比较抽象,孩子不大理解它们的确切意思,致使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索性问:“老师,’特点’是什么意思”,老师还得加以解释。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能把“孝心”改为“爱心”,把“收获”改为“学到了什么本领”,把“特点”改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孩子就能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我们说的口语化并不是婴儿化,不是诸如“手手放放好、脚脚并并拢”等说法,因为这样的语法不规范,会误导孩子。

2.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了的。“学科本位”、“教材中心”长久地统治着我们的思想,课堂与生活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坐井观天式的学习禁锢了语文视野。事实上,经验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再者,语言的发生本就是因着人们表白的需要,渗透着生活的感悟、情感的信息。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少、知识面较窄、抽象思维欠佳,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悟往往不够深,特别是对阅读课文中蕴涵的情境、潜在的意义把握不准,针对这些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和体验。例如,在教《看菊花》这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赏菊的经历,谈谈自己看“菊花”的情景,再自然地过度到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赏菊的,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感悟菊花“不怕严寒、傲然挺立”的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向菊花学习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学习”的方式,不但使孩子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的良好习惯。

此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低学段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270。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小学)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2篇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以活动教学法为主、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模式称之为活动教学模式,也简称为“活动教学”。

英语作为国际流行的语言之一,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师也就任重而道远。英语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阵地”,也被称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动性。这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活动教学”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上展开的,在这种新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而是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达,有问题要暴露,他在这一过称中,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低效情况。为了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设计时应采取指向性、动机性、简约性策略;实施时教师对活动规则的 交待要清,在活动中要担负起组织者、促进者的责任,并且活动之后一定安有总结。

目前在课堂活动教学中,尚存在无效的课堂活动,原因在于对课堂活动认识上的不完备以及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课堂活动实施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应依据整体性和灵活性原则。在课堂活动实施方面应依据准确性和灵活性原则,采用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内部动因、及时恰当评价、处理小组活动衔接等措施,使课堂活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有效。

英语活动教学忌讳以教代学,即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师要利用教学艺术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展现,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培养学习素质就要把学习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 充分认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资源策略,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习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的能力,这是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2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1 创设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活动简单明了,可由学生操作。一个对话,我先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看谁表演的好,程度好的同学读长、难句,程度差的读短、易句子,一个对话表演完,优秀同学得到更好的锻炼,一般同学也信心满满,同学们乐此不疲。

2.2 设置有难有易的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抢答

教师给学生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作答,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讲出理由,对自己和同学的答案给予评价。老师这时候要适当给予点拨,给每位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这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2.3 反 馈 、整理 ,使活动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

要成功而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创设活动情景时,教师要解学生,熟悉学生,精通教材。在组织课堂活动教学时,适当地把英语程度好的和程度差的搭配起来,使他们互相帮助。对于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途径,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2.4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积极乐观 、踏实务实的态度

有的学生考了好成绩就沾沾自喜, 而有的学生考不好就愁眉苦脸,这两种心态都不好。我们要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结果的心态,告诉他们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度、情绪好坏、环境优劣等,分析结果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它是一个改变学生不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明白成功与否都与努力直接相关,若学习中出现失败,应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只要更努力就不会失败。

3结语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是在吸收了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 融入了活动教学以知识应运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利于学习, 同时也融入新课程理念, 体现了新的时代气息。

摘要: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的体系,使英语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3篇

1 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帮助学生在资助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 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年级下册第63页呈现这样一个情景:小朋友拿了50元钱购买纪念品, 珊瑚标本每只17元, 贝壳每只25元, 海豚玩具每只23元, 海螺每只13元。问题: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标本, 还剩多少元钱?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获取运算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 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性的问题的情境, 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 首先创设“讨论”情境, 提出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 老师至少还要再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展开热烈的讨论, 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 再用21+2=2 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 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主动学习, 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 (课堂作业、课外活动、引发思考……) 中去。这些问题, 对学生来说即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是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或者说“起跳”才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信心, 无所追求。只有那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 “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打开他们探求的心扉, 激起他们知识追求的热情, 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 使其既有所得, 又“乐在其中”, 学生从中体验到“艰苦的脑力劳动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 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2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发问是动脑的结果, 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心理倾向, 有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 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发问, 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 鼓励学生用于探索,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发问、探索、实验, 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变得聪明起来, 点燃了创新之火。

课堂教学中, 善于质疑, 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 我们所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 也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质疑问难。在课堂上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的多种功能。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经过精心设计, 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 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 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时, 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 天空中飞着海鸥、冰面上有企鹅、雪地上有海豹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多少只企鹅, 有多少只海鸥, 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并给以鼓励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4 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现在的教材以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 以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我们还需要因人、因地、饮食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以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实现多维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观念, 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 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目标上, 要根据教学对象及教材内容的需要, 运用新课程理念, 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4篇

1 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人都是授课教师, 教师以教材为准以教案为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退居其次成为被动接受者。

然而, 教师不能驾驭教材不能处理教材让教师在更大程度上成为教材的奴隶, 教师不能有效的课程剪裁让教案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本”。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师为主人的课堂角色,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素材应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 他们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 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传统的数学教育, 学生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 使数学教学远离生活远离实际。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 有意义的数学。所以,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让数学贴近实际生活,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 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授学生认知数字的课时中, 学生对“10个1就是1个10”较难理解, 教师便可以设计相似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我们可以假设买铅笔的生活经历, 将学生分组, 每组分配铅笔3捆, 每捆10支。首先出示一捆铅笔, 让学生猜一猜是几支, 然后, 请学生在小组中打开一捆数一数, 使他们发现这样的一捆铅笔就是10支, 10支铅笔就是一捆的规律, 从感官上轻易的接受了“10个1就是1个10”的理论概念。

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所以,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 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来说, 动手去做一件事情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现行教材内容, 不能对数学的认识持静态的观点, 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 将数学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例如, HANDS ON的活动, 称为“动手做”, 主要是法国和美国的数学课、科学课中所运用的策略。基本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HANDS ON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近20年来, 数学教学改革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 而且要注意加强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 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要从数学应用广泛性这一特点出发, 要注意数学应用具有多科性、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语文等学科有关, 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人为地设置学科壁垒是不必要的。相反, 数学可以从这些科目问题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 从而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 并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 特别是语言发展是理解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研究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制定工作计划, 通过课程综合工作, 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另外, 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只是涉及数学的一招一式, 还可能涉及到其他知识与能力, 应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数学能力与许多一般能力应该协同发展。如合作、实验、分析、推理、观察、交流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重在兴趣, 并适当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综合地运用各科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 培养他们自己思考判断的能力, 掌握信息的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 培养以问题解决、探究活动为主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正确看法。

摘要: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变得十分迫切, 为此笔者从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等几个方面浅谈了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邹瑞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分析[J].中小学教育, 2004, 10.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 2007年笔者一直积极实践“学案教学”。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了教学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是本人在实施“学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 我校生物学科学案编写及使用程序一般分为六个步骤, 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课前备课、师生共用、课后反思。具体如下: (1) 提前备课: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利用闲暇时间将教材和教参吃透, 从整体上把握体系, 感知教材; (2) 轮流主备:生物教研组在开学初确定各章节主备教师和审核人;然后全组教师以周为单位集体研讨下周教学任务;主备教师将意见汇总形成“学案”; (3) 集体研讨, 优化“学案”:生物教研组召集组员集体审稿, 提出修改意见, 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 (4) 课前备课:各备课组所有教师要按照学案的思路进行整理, 编写各自的教案; (5) 师生共用: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 进行研讨和交流, 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6) 课后反思:课后师生分别在“学案”的空白处填写“课后记”与“学后记”。

我们对学案的使用和教学实践主要采用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 发放学案, 依案自学。教师下发学案后, 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等手段, 创设适当情境,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后, 学生根据学案、借助教材、观察模型、思考问题, 从而掌握知识体系;最后再对知识进行加工, 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并确定个体疑难点, 填写问题卡片, 为下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创造条件。

(2) 讨论交流, 信息反馈。学生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合作完成教学内容, 若有疑难, 可在组内讨论, 也可组间讨论, 也可向老师请教, 将讨论后的困惑反馈给老师;学生学习时, 教师应积极巡视, 参与讨论, 并适时给予点拨。本过程主要体现合作学习。

(3) 点拨精讲, 解难释疑。教师根据各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 进行二次备课,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对学生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 解答疑点、难点时可以直接讲评, 也可以让已经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学生讲解, 然后老师再适时点拨、补充。

(4) 当堂达标, 优化补偿。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 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 取得最佳成绩, 教师应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收集答题信息。结束后, 学生互对答案, 讨论, 交流做题思路。学生先自评后, 老师再出示答案, 进行点评。

(6) 巩固总结, 反思领悟。学生根据课堂自学、讨论、教师点拨的情况, 进行自我总结, 并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规律、解题思维方法,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并建立错题档案。

自从在生物课堂上实行“学案教学”之后, 师生感觉都很好, 其中与传统教学相比, 现象如下。

(1) “学案教学”加速了老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促进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 克服了学习的盲目性, 形成了“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 克服了“教师滔滔讲, 学生默默听”的弊端。

(2) “学案教学”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使用“学案教学”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活动的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通过问题讨论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广阔性,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了成功后的喜悦。学生以前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 忙着记笔记, 自己很少动脑筋, 而现在自己要自学, 通过查资料和钻研, 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 并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在生物课堂上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3) “学案教学”使生物课堂更加和谐。 (1)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学案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 “学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学机会, 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3) “学案教学”优化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 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互相启发。

(4) “学案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实现“教学合一”。“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 课下与课上相结合, 学案和教案相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解诱导相结合,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5) “学案教学”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学案教学”实践中, 疑点、难点等已经在课堂中解决, 原来的课余作业基本完成。

但是, “学案教学”的使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学案编写人和教研组全体教师都要加强研究, 力求学案设计的科学实用, 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的向导, 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思考和动手训练, 在学案这一“媒介”的辅助下, 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 在学生活动中, 要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并选好小组长, 以便讨论。

(3)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结合教学实际, 尽可能调动学生探讨的兴致。

(4) 学案要尽可能的当堂完成, 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 “学案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符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但是,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学案教学”的实效性, 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地去粗存精,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其科学内涵。

摘要:“学案教学”加速了老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减轻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我们近年来积极开展“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些成效, 希望与同行共勉。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范文第6篇

1.1 新课程理念

新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谓的“学生发展”就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的内容应体现时代的特征, 并尽量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理解自己周围的物理现象, 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使不同的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学习物理, 体现了高中物理尊重学生的个性, 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改变过于注重接受学习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构建全新的训练体系, 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

1.2 新课程理念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1) 合作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搭建了平台。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推行的学习方式之一,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参与实践, 体验感悟, 创新发展的平台。 (2) 合作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方法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的确能够更加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形成学生正确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观念, 发展批判性思维, 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 学会自尊自爱, 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等。 (3)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教材安排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互为资源, 补充自己的不足, 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且, 高中物理教材的呈现方式也非常适合组织合作学习。

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新课改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不仅仅是因为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 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合作学习能够提高与改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要达到这个目的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必须具备如下三个要素。

2.1 参与、思考

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能够使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参与进来, 针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积极的思考。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投入了时间和精力, 才能够从创设的情景中得到体验丰富经历, 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想方设法去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即使一时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也产生了认知失调, 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2 协作、交流

教师在提炼出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问题时, 一定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成过程做出预设。学生易混易错的难点、重点值得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突破, 也会有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合作学习中, 协作、交流的过程提供了生生之间思维互补、思维碰撞的一个平台。或者原本由于存在思维盲点, 一个学生独自不能完成的任务,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以弥补,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与同伴共同完成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想法, 在与同学的争论中得以纠正, 也使当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管是思维互补还是思维碰撞, 都改善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质量,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2.3 反思、建构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 应该通过成果展示、全班交流等方法, 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有效方法, 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内化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另外, 通过反思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会思考在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境时, 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从而使认知监控更为有效。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3.1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 营造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松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 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 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具有高度的容忍。

3.2 在情景中思疑、质疑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前, 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维特点创设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创设的物理情景应该是学生当前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反的, 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3 在思索中明晰思维路线的教学策略

在独立思考, 梳理脉络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或者明确自己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障碍, 并且自主尝试解决。因为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 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以及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就参与交流会非常被动, 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考中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独立地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 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阶段一定要舍得下功夫, 只有这个阶段里工作做得到位的同学, 才能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

3.4 在协作中激活探究灵感的教学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 当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可借助与学习伙伴或老师的交流, 在共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进而逐步析疑、并由表及里地去探寻事物的本质, 达到对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 在具体实施协作、指导、交流的过程中, 应把握好:即要重视“个别化”, 又要倡导“群体性”的教与学的策略。

所谓“个别化”主要是指, 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应进行适时的监测, 使之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问题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以使基于合作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谓“群体性”主要是指, 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问题需要帮助时, 不仅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帮助”, 同样也可以得到来自学习伙伴的“指导帮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 合作学习方式也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了。教师和学生必将经历一个对于合作学习方式从陌生到熟悉, 从模仿其形式到掌握其要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1.

[2] 王冬凌.关于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9 (3) .

上一篇:兼职劳务合同模板范文下一篇:客服人员培训手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