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

2023-12-28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1篇

材料作文的材料广泛,有的是一则新闻,有的是一则寓言,有的是一则名言,有的是几则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虽然材料变化多样,但我们审题还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材料

涉及的的对象;分清对象的主次;抓材料中的关健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下面主要以2007年12月深圳市七校联考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来具体说明。

作文题: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这次作文:许多学生从人的角度入手,话题或观点定为“直走与转向”,“人就该挺直脊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许多同学审题不够准确,思路也不够开阔。 考场上拿到这样一个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如何提取重要信息呢?

一、 抓对象。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而且每个人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就有几个角度。如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故事,文中涉及到三个人,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愍王,我们抓住材料,从他们中任何一人的角度追问立意都可以。本则材料文字十分简单,对象只有两个,螃蟹、人。

二、 分主次。有的材料尽管一事多人,但有的人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我们就要分清主次,尽量从重要人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我们可以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论文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应该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来写,就不够贴切了。 2006年高考全国一卷中的材料作文也有类似审题问题:乌鸦学鹰刁羊,材料中共有五个人物,老鹰、乌鸦、羊、牧羊人和小孩,其中,材料是围绕着乌鸦的行为展开的,牧羊人和小孩都对乌鸦的行为有评论,都是重要人物,而其中的老鹰和羊,无行动无语言,不是值得议论的对象,如果从老鹰或羊的角度确定论点,就可能不切题了。

三、抓关键。材料中往往有不同人物对事件评论的句子,如上例乌鸦刁羊中有“牧羊人说”,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等等,我们要重点关注。另外,一些如“某某认为”,“某某想”之类的议论句,一些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等,都很重要,抓住关键句立论将事半功倍。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就字字关键,要反复揣摩每个字,揣摩句子的语气,揣摩螃蟹说这话时的心理。

四、辨是非。一则材料,总会或显或隐的包含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或是中性的,揣摸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关系到审题的正误和立意的方向。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蟹的发问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讽刺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联系螃蟹的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应该最切合题意。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说材料没有褒贬意义,或者说就是歌颂螃蟹的天真和敢于发问的,从这一角度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五、查原因。追查原因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拓展思路的重要手段。一则材料,无论新闻事实或者寓言故事,总会有结果,有原因,有时一个原因可能会有多种结果,有时一个结果可能缘于多个原因,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一般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以螃蟹的材料为例,材料主要写了螃蟹的奇怪和发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发问追查原因,进行多角度思考。螃蟹为什么发出“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

1、无知;2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3;看问题的角度单一,4以自我为中心,5认为人直走可笑,6排斥异已,等等。这些原因中,有能力问题,有习惯问题,有方法问题,也有价值观问题或道德问题。 第二步:找出最佳角度→准确提炼观点

根据分析材料事实和追查原因,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提炼论题和观点:

1、 如果是因为无知,那么我们要追问,螃蟹是无知而愚蠢呢,还是虽然无知,但勤学好问?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提炼出“只有广泛学习,才不至在现代社会无所适从或见笑大方”的观点,如果是后者,我们则可以从赞扬其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的角度立意。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而敢问,善莫大焉。螃蟹尽管无知,但它勇于学习,不懂就问,虽然可能招来别人的讥笑,但比起增长知识的快乐,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者论述:要有怀疑精神。人类的进步,就是从疑问开始,许多科学发明不就是从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开始的吗?

2、 如果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单一,那么我们要再追问,为什么会角度单一呢,是习惯问题、方法问题?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据此,可以提炼出观点,“要多角度看问题。”“不要自以为是”等。

3、 如果是螃蟹觉得人直走的行为可笑,嘲弄人,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本来螃蟹有螃蟹的活法,人有人的活法,而螃蟹却笑话人类,这是缺乏理解与宽容精神;进一步说,螃蟹脚多而无用,不得不横行,费力费功,这在生物中本来就是后进和另类,现在却反而笑直立行走的灵长动物――人类,那更是恬不知耻。现实生活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戴着有色眼睛看世界,对自己的可悲视而不见,对眼前的一切横加指责,黑白混淆,美丑颠倒,荣辱不分,以不正常笑正常的现象还少吗。据此,我们可以从批判极端利已主义者入手,提炼出论题和论点,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宣传和确立正确的是非标准,要有正确的荣辱观等。

上面的写作角度和话题观点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但有不有最佳角度呢?当然有。所谓最佳角度,一是紧扣材料,紧扣作者或出题者思想倾向的角度,一是便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自己在这方面有积累,有好的观点和事例,容易出彩的角度。上例中,如果从批评螃蟹的角度写,再联系到当今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那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深刻。

第三步:联系历史和现实,拟定写作提纲

角度选好了,观点提炼了,剩下是如何行文的问题。 “引、议、提、联、深、结”是写好议论文的六字诀。

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供材料作文,如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材料的引用不可过长,三五句话,50字即可。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

提,就是在前面议论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两句句即可。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的高低成败,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分不高。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分析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这点,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 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例文: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王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议)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象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 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

当今现实生活中,象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在作怪。如果不引起警惕,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小而言之,它见笑大方,败坏了自己的形象,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大而言之,它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深1,挖根源)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2,说危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2篇

一、 回顾作文题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二、学会审题

1.“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和风渐染、润物无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道无言,大爱无言。(着眼于大) ——无言的爱(情感道德篇——着眼于小)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

1 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里,一切都不能知晓。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用这个简单的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

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 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静水流深,一个平常极为少用的成语,极富内含。想到对外而露着的静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谁也不知有多少的劲流在涌动,狂澜。

中国人讲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中国人了不起,能让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禅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尽致。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

题目:《静水流深》

开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是细雨无力,亦非闲花太轻,这是力量的另一种展现;不是细雨寂寞,亦非闲花颓

2 废,这是一种淡定的心境。就如同静水流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淡定的心。

结尾:“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让我们常怀一颗淡定的心,在安静中孕育力量。

静水流深。

3.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注意:此立意重在后面的面对寂寞的态度上。

4. 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立意及失误举例

1.恬淡人生、恬淡无价、恬淡做人、恬淡的生活、恬淡是宝、心怀恬淡、细雨闲花淡人生、真水无香、静水流深

2.无声的父爱,淡淡的爱无疆的情,沉默,爱、花落无声 3.在那里默默付出、做事低调不等于成就低、默默奉献、幕后的英雄、润物细无声、无声非无为、无声无形的力量

4.写寂寞者,立意肤浅。纯写寂寞,没有写出寂寞之后应该如何,面对寂寞,人们应该怎么做。

满分作文赏析

1、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3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引题,引材料,这是材料作文必须要有的,也是防止大家跑题的,防止改卷老师扣不引材料这项的分数的。)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议题,议论评价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出本文的中心。)

(文章开头要做到,引题、议题、亮明观点。)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此句点明要写历史中的人和事。)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此句点明下文要写的事情类别。)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此句点明下文要写另外一件事的类别。)(试想,作者为何写两件事,两个方面?扣材料,扣“细雨”,扣“闲花”)

(联题,本段展开想象,承上启下,过渡到自己平时储备的作文素材中,展开写作。)

(事例一)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此句是柳宗元的诗句,从小发奋图强希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从未想过谋取个人谋福。),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此句必不可少联材料,联上文),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

4 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赢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此句紧扣本文的中心“馨香满天”,此处是神扣)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为了不被误判,再一次明扣中心,保证万无一失。聪明啊)

(事例二)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成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涨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总结点题,并升华主题)

2、沉默的父爱

5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

6 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3、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

7 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8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天道无言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天道)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 (人道)

也许东坡读懂了。

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9 所以,开始懂得了东坡,懂得了那远离喧华的恬淡,甚至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潇洒,何等无求„„

东来抒啸,采菊而见南山,陶渊明不也如此;还有那梅妻鹤子之主,采药童子之师;难道不都是超然物外的达者吗?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隐者无求,遁乎山水之中,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

这或许就是昔人爱惜文字,却总爱赞颂隐士的原因吧! 可是,终止于一个隐士,真正就像那闲花了吗?又真正领悟了大自然无言的真谛吗?

贤者爱出世,却不知怀出世之心入世。

千百年前,孔圣人不够旷达吗?然而,他不结束生命于山林,而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闲花,无声而落,落在现实的泥土里,再化香泥,以滋养万代。如今,站立于他高大的身影前,他智慧的眉宇,不就是天道无言之气吗?这便是自然之道,他不是执著讨好什么,也无需刻意回避什么,他是如山不动,照观宇宙的沉稳无息。

佛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胸怀空空,却留有万花出香。难怪老庄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笑对万物,原来,他已经与万类和合,体悟了天地本无所有,却又含蕴一切的物我真相。

难忘怪他的妻子去世,老庄鼓盆而歌。那不正是高唱闲花无声落地,回归自然的圣歌吗?

细雨湿衣不见,闲花落地无声,来自于自然,归于自然。

10 人也应该与自然相映,花开时,烂漫春天,留香百世,花落时,无声无息,安详长眠。这不就是自然,是天道,是至高的真理吗?

人来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与日月合光,与天地同德!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

11 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3篇

什么都会和时间一起消逝,我只是希望我可以把生活中的阳光,都收藏起来。可以在阴暗的天气里,把它们翻出来看看,不知道当时我的脸上,有没有被映上温柔的阳光。

――――题记

一个清新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完整的笑脸,一朵纯白的栀子花开了,雪白的花瓣上沾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透明的露珠里映出一张可爱的孩子的脸,还有她阳光般的笑容。顿时,阳光显得格外温暖。一个阴暗的下午,没有太阳。冷风飕飕的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的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地上结了层薄薄的冰,像是用水晶铺成的。我小心的走着。周围是一些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人。这时,一个小男孩出现在我的旁边,他看起来像一只白色的大熊。突然,他转国脸来,露出一张很纯真的笑脸:“姐姐!天气好冷啊!“一句普通的话语,却让我感觉无比温暖。我突然间好像听见了云朵上太阳的笑声。

一个美丽的黄昏,太阳迟迟不肯落下,天边的云彩披上了霞衣。一对老夫妇手拉着手,漫步在小公园里。他们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合着旁边小树的影子,构成了一幅没有语言的画,老夫妇脸上的,一定和太阳一样,红彤彤的。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4篇

一、 回顾作文题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二、学会审题

1.“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和风渐染、润物无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道无言,大爱无言。(着眼于大) ——无言的爱(情感道德篇——着眼于小)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

1 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里,一切都不能知晓。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用这个简单的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

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 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静水流深,一个平常极为少用的成语,极富内含。想到对外而露着的静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谁也不知有多少的劲流在涌动,狂澜。

中国人讲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中国人了不起,能让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禅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尽致。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

题目:《静水流深》

开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是细雨无力,亦非闲花太轻,这是力量的另一种展现;不是细雨寂寞,亦非闲花颓

2 废,这是一种淡定的心境。就如同静水流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淡定的心。

结尾:“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让我们常怀一颗淡定的心,在安静中孕育力量。

静水流深。

3.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注意:此立意重在后面的面对寂寞的态度上。

4. 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立意及失误举例

1.恬淡人生、恬淡无价、恬淡做人、恬淡的生活、恬淡是宝、心怀恬淡、细雨闲花淡人生、真水无香、静水流深

2.无声的父爱,淡淡的爱无疆的情,沉默,爱、花落无声 3.在那里默默付出、做事低调不等于成就低、默默奉献、幕后的英雄、润物细无声、无声非无为、无声无形的力量

4.写寂寞者,立意肤浅。纯写寂寞,没有写出寂寞之后应该如何,面对寂寞,人们应该怎么做。

满分作文赏析

1、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3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引题,引材料,这是材料作文必须要有的,也是防止大家跑题的,防止改卷老师扣不引材料这项的分数的。)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议题,议论评价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出本文的中心。)

(文章开头要做到,引题、议题、亮明观点。)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此句点明要写历史中的人和事。)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此句点明下文要写的事情类别。)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此句点明下文要写另外一件事的类别。)(试想,作者为何写两件事,两个方面?扣材料,扣“细雨”,扣“闲花”)

(联题,本段展开想象,承上启下,过渡到自己平时储备的作文素材中,展开写作。)

(事例一)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此句是柳宗元的诗句,从小发奋图强希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从未想过谋取个人谋福。),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此句必不可少联材料,联上文),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

4 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赢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此句紧扣本文的中心“馨香满天”,此处是神扣)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为了不被误判,再一次明扣中心,保证万无一失。聪明啊)

(事例二)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成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涨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总结点题,并升华主题)

2、沉默的父爱

5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

6 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3、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

7 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8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天道无言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天道)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 (人道)

也许东坡读懂了。

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9 所以,开始懂得了东坡,懂得了那远离喧华的恬淡,甚至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潇洒,何等无求„„

东来抒啸,采菊而见南山,陶渊明不也如此;还有那梅妻鹤子之主,采药童子之师;难道不都是超然物外的达者吗?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隐者无求,遁乎山水之中,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

这或许就是昔人爱惜文字,却总爱赞颂隐士的原因吧! 可是,终止于一个隐士,真正就像那闲花了吗?又真正领悟了大自然无言的真谛吗?

贤者爱出世,却不知怀出世之心入世。

千百年前,孔圣人不够旷达吗?然而,他不结束生命于山林,而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闲花,无声而落,落在现实的泥土里,再化香泥,以滋养万代。如今,站立于他高大的身影前,他智慧的眉宇,不就是天道无言之气吗?这便是自然之道,他不是执著讨好什么,也无需刻意回避什么,他是如山不动,照观宇宙的沉稳无息。

佛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胸怀空空,却留有万花出香。难怪老庄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笑对万物,原来,他已经与万类和合,体悟了天地本无所有,却又含蕴一切的物我真相。

难忘怪他的妻子去世,老庄鼓盆而歌。那不正是高唱闲花无声落地,回归自然的圣歌吗?

细雨湿衣不见,闲花落地无声,来自于自然,归于自然。

10 人也应该与自然相映,花开时,烂漫春天,留香百世,花落时,无声无息,安详长眠。这不就是自然,是天道,是至高的真理吗?

人来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与日月合光,与天地同德!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

11 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5篇

一、 回顾作文题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二、学会审题

1.“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和风渐染、润物无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道无言,大爱无言。(着眼于大) ——无言的爱(情感道德篇——着眼于小)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从字面上看来,这个成语是对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现象的描述。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的世界谁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东

1 西?或许还真是一片碧绿静水,或许急流向前,或许有许多旋涡,或也许还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里,一切都不能知晓。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用这个简单的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

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 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静水流深,一个平常极为少用的成语,极富内含。想到对外而露着的静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谁也不知有多少的劲流在涌动,狂澜。

中国人讲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中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很少言表于脸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这种中国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中国人了不起,能让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禅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尽致。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

题目:《静水流深》

开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是细雨无力,亦非闲花太轻,这是力量的另一种展现;不是细雨寂寞,亦非闲花颓

2 废,这是一种淡定的心境。就如同静水流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淡定的心。

结尾:“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让我们常怀一颗淡定的心,在安静中孕育力量。

静水流深。

3.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注意:此立意重在后面的面对寂寞的态度上。

4. 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立意及失误举例

1.恬淡人生、恬淡无价、恬淡做人、恬淡的生活、恬淡是宝、心怀恬淡、细雨闲花淡人生、真水无香、静水流深

2.无声的父爱,淡淡的爱无疆的情,沉默,爱、花落无声 3.在那里默默付出、做事低调不等于成就低、默默奉献、幕后的英雄、润物细无声、无声非无为、无声无形的力量

4.写寂寞者,立意肤浅。纯写寂寞,没有写出寂寞之后应该如何,面对寂寞,人们应该怎么做。

满分作文赏析

1、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3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引题,引材料,这是材料作文必须要有的,也是防止大家跑题的,防止改卷老师扣不引材料这项的分数的。)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议题,议论评价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出本文的中心。)

(文章开头要做到,引题、议题、亮明观点。)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此句点明要写历史中的人和事。)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此句点明下文要写的事情类别。)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此句点明下文要写另外一件事的类别。)(试想,作者为何写两件事,两个方面?扣材料,扣“细雨”,扣“闲花”)

(联题,本段展开想象,承上启下,过渡到自己平时储备的作文素材中,展开写作。)

(事例一)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此句是柳宗元的诗句,从小发奋图强希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从未想过谋取个人谋福。),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此句必不可少联材料,联上文),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

4 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赢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此句紧扣本文的中心“馨香满天”,此处是神扣)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为了不被误判,再一次明扣中心,保证万无一失。聪明啊)

(事例二)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成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涨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总结点题,并升华主题)

2、沉默的父爱

5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

6 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3、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

7 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8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天道无言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天道)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 (人道)

也许东坡读懂了。

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9 所以,开始懂得了东坡,懂得了那远离喧华的恬淡,甚至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潇洒,何等无求„„

东来抒啸,采菊而见南山,陶渊明不也如此;还有那梅妻鹤子之主,采药童子之师;难道不都是超然物外的达者吗?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隐者无求,遁乎山水之中,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

这或许就是昔人爱惜文字,却总爱赞颂隐士的原因吧! 可是,终止于一个隐士,真正就像那闲花了吗?又真正领悟了大自然无言的真谛吗?

贤者爱出世,却不知怀出世之心入世。

千百年前,孔圣人不够旷达吗?然而,他不结束生命于山林,而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闲花,无声而落,落在现实的泥土里,再化香泥,以滋养万代。如今,站立于他高大的身影前,他智慧的眉宇,不就是天道无言之气吗?这便是自然之道,他不是执著讨好什么,也无需刻意回避什么,他是如山不动,照观宇宙的沉稳无息。

佛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胸怀空空,却留有万花出香。难怪老庄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笑对万物,原来,他已经与万类和合,体悟了天地本无所有,却又含蕴一切的物我真相。

难忘怪他的妻子去世,老庄鼓盆而歌。那不正是高唱闲花无声落地,回归自然的圣歌吗?

细雨湿衣不见,闲花落地无声,来自于自然,归于自然。

10 人也应该与自然相映,花开时,烂漫春天,留香百世,花落时,无声无息,安详长眠。这不就是自然,是天道,是至高的真理吗?

人来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与日月合光,与天地同德!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

11 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高中作文作文评讲范文第6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激烈竞争,标签已成为公平交易、商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汉语词典》)

严格地说:标签是用来标志您的目标的分类或内容,像是您给您的目标确定的关键字词,便于您自己和他人查找和定位自己目标的工具。(《百度名片》)

请以‚标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理解】

1.关于两则材料

第一则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标签的传统解释。指出‚标签‛是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第二部分则是对‚标签‛意义的一种阐发,标签成了商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实际上揭示了标签在商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则材料来源于《百度名片》,从更广的范围内,阐述了‚标签‛的现代作用,不仅可以标志商品、物品,还可以标志虚拟的路径,甚至可以标志人生的目标等。它可以帮助你定位自己的目标,这样方便你或他人查找和定位。这则材料丰富了‚标签‛的内涵。

2.关于‚标签‛

标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到商场的商品名录,小到案头的物品摆放。不仅如此,社会人生中也常有标签出现。标签是有内容的,可多可少;标签是有价值的,可优可劣;它是某个东西的标志,本质上属于形式,这样就有形式与内容是否相符的角度。

3.关于切题

标签是内容的一种外化,作文写了标签,并点明它所标志的内容,用给予评价,判为切题。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入题,可以写标签它代表了一种价值操守,写自己的追求与坚守;也可以写标签没有标志性,不要被标签迷惑。所写内容完全不涉及标签,或写到标签而没有点到标签内容的,判为不切题。

4.审题立意失误举例

‚标签‛不等于‚目标‛,‚标签‛是个名词性概念,‚贴标签‛多少带着点贬义。有些学生写‚指责的标签‛‚冷漠的标签‛‚贴上自信的标签,我们敢于追求理想与信念‛‚我们要找回善良的标签‛‚钱学森回国后,被贴上‘爱国’的标签‛‚赢得人们‘赞美’的标签‛等,扣题写作上相当牵强;至于写‚撕掉了母亲‘不爱我’的标签‛‚爸爸在我心中早已被贴下标签——严厉与关爱并重‛‚苏轼的标签上印着豁达、开朗‛等,于情理上也不是很顺。 【评阅随想】

应试作文,切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题目中关键词的内涵,一定要有通透而准确的理解。审题时眼光要准而狠,直抵本质,切中要害。‚标签‛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正如上文所说,标签‚本质上属于形式‛、‚是内容的一种外化‛,标签属于形式层面的事物,标志内容的一种存在。如果在构思时,能将‚标签‛作为与内容之‚实‛相对应的‚名‛来理解,算是至切题旨。在审题构思时,寻找关键词的上位概念,或将其与对立概念进行比较,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我们期待看到大气、厚实的应试佳作。本次考试就文体而言,写记叙文居多,鲜有看到大气厚实、富有底蕴的议论性佳作。不少记叙文取材庸俗,格局不大,鲜有亮点,易造成视觉疲劳。即便

- 1异,仿佛全中国有无数个丽江。可是,丽江是独一无二的啊!她的音容,她的倩影,怎么会与南方的小家碧玉与北方的大家闺秀模糊了呢?是人们把她一层层剥去,又穿上看似光鲜亮丽的衣物,最后贴上标签——中国制造。

当我们给她们贴上标签时,有没有想到在那里生活了数百年的居民。她们所生、所长、所死的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她们找不到家在哪儿了啊!他们心中的丽江,依旧是哪个温婉清新的小城,眼前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地方怎么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呢?

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丽江被贴上了标签,古城们被贴上了标签。而这个标签就是金钱。被钱包裹的城市,纵使有诱人的外表,咬开一看,却都是烂到底里的渣滓。人们的眼中真的只剩下金钱了吗?不顾生态的破坏,老城的气息,只想着钱要多多益善了啊!纵然,古城需要遵循商业规律,可是当操控一切的变成了商业,古城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有一天,我们将古城们贴上标签,打包出售。你认为,古城们还剩下几斤,还值多少呢?

2.标签

有时他人赋予你的论断只是附着在表面的一张标签而已,随手可撕。只有你的行为真切诠释了你内心的德与善,才会成为一张隐形的标签,永驻人心。

从小我即领悟了这个道理。

奶奶家在一个旧厂区,单元楼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漆着绿色的铁门,门上头有个钉子,有的住户挂上了‚文明家庭‛的标牌,有的什么也没挂。

奶奶对门邻居家的门口就挂了一个,而奶奶家却没有。我很疑惑,总是围着奶奶问:‚为什么我们门前没有这个呢?难道我们不文明吗?‛奶奶也总是不放下手里的活计,继续穿针引线,笑呵呵地答道:‚这有啥的?不过是一张标签罢了。对面的奶奶是栋长,理应挂的。‛看着奶奶气定神闲的样子,仿佛胸有成竹。

后来,我渐渐懂得了奶奶的泰然自若。

爷爷很喜欢和菊花茶,所以就在房头的一小片地上种了菊花。菊花开的时候,我就提着篮子和爷爷到房头去采,爷爷边采还边帮我抓蚱蜢,让我猜绿的还是黄的。每次我们提着两大篮子满满的花乘兴而归,祖孙二人其乐融融。

到了家,爷爷还不停歇,他将采回来的花都铺晒在阳台的地上,满满一地淡淡的黄,反衬着傍晚日落的光辉,随微风泛出清新可人的香气,叫人不陶醉其中也难。

转而我又疑惑了,‚爷爷,爷爷,这么多花,根本泡不完呀!‛只见爷爷呷了一口自己泡的茶,摆手道:‚不用愁,街坊四邻这么多人呢,每家一袋恐怕还嫌不够呢!‛我一想,还真是,何不让大家都品尝下我们家的茶呢?欣喜不自觉从心里溢出。

每一季分批可以采到好多篮菊花,我和妹妹总是在最后时刻充当‚好人‛,提着一袋袋菊花走亲访友,乐此不疲。有时还带上一两条奶奶灌的香肠,让我俩觉得这可真是个光荣的差使。

过不了多久,绝对会听见人盛赞爷爷种的菊花茶,称道奶奶做的香肠。走在路上,都觉得很幸福。

至此,我已看见了贴在我们身上的那张隐形的标签。它比门口那张铁牌更富光泽,更显珍贵。 别太计较那些没意义的评价了,只有真实的善美才是你的标签,才能像自家的菊花茶一样,袭人以郁香,衣我以华裳。

上一篇:给警察的感谢信范文下一篇:律师授权委托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