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

2023-09-23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1篇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行业协会得到的迅速发展,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方面,桥梁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然而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如何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更加有效地为企业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行业协会与政府间的现状后,探索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现状 对策

一、行业协会的现状

1.行业协会的总体状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行业协会有五万多家,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可以说行业协会覆盖了整个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协会专门性和针对性也比较强,某些行业就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范围而成立的。比如在广州,广州酒店行业协会,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广州服装协会。除此之外,不同的行业协会在规模、职能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

2.行业协会的功能

(1)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

政府职能变革是对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进行变革,把不应由政府承担、也承担不了的职能还给社会,让政府真正成为有限政府。政府缩小后,原来由政府机构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就需要行业协会来承接,所以说,行业协会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政府与行业协会应该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指导与被指导、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涉及到宏观、决策、规划等方面的事务时由政府来行使,而中观和微观、执行与技术性的事务则由行业协会来承担,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企业的代表可以参与政府有关行业管理的宏观决策和规划方面的事务。从行业协会来看,由于行业协会最为清楚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利益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相关决策和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引导企业执行和适应政府的宏观管理。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者,规范和监督行业协会的运行,防止行业垄断。政府管理行业协会应该是规章的管理、规范的管理,而不是具体业务和细节上的干预。总之,行业协会只有履行好向企业和向政府提供双向服务的职能,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作为一个代表企业群体的非盈利组织,能够及时的有效的与本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能够以一个行业的眼光来看待和把握市场的风云变换,统筹全局,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作为一个行业整体的代表,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维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作为企业协会的代表,可以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促进和维护本行业的有序经营和发展。同时,可以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除此之外,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供相关部门参考。行业协会还可以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服务等。

二、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1.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难以市场化运作

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协会的职能和政府的市场经济职能有交叉性,这使得两者在具体的行为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模糊性。我们知道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保护和增进入行成员合理合法利益的,以谋取各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的。而政府在市场经济调节这一方面的职能也表现在提高效率、增进平等、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两者有共同的职能所在,势必会在职能执行时产生各方面的冲突。从而导致外界和自身对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的界限区分出现模糊。二是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一方面要主张政府和行业协会分离;另一方面又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一个社会组织,求得长远发展的前提是独立,行业协会也不例外,必须先独立才能谈发展。因此不管在官方和民间,都主张推行“政会分离”和“民间化”。然而要想完全的独立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是指导性、领航性的角色。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也必须要依照主导性政策的方向,从而取得政府方面的支持,比如说资金来源方面,政府以退税等的形式给予行业协会的资金补偿、财政拨款和补贴等等。

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会导致行业协会难以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讲究的是灵、快、准。行业协会如果和政府的界限不清,操作起来会导致拖泥带水的阻碍效应,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比如说决策自主这方面,市场化运作要求快速反应,行业协会如果在决策方面过多依赖政府,必然导致决策滞后,错过良机。另外,有的官员在行业协会里兼职,这些官员中有的就不希望看到行业协会取代政府职能,这种思想势必会阻碍行业协会向市场化方向过渡。

2.行业协会的权力关系尚未理顺

关于行业协会的权力关系方面,主要是那行业协会的运作权力和政府经济方面的运作权力作个比较。有人把行业协会称作“政府的助手”,助手的角色就是领导说什么,我们就按要求做什么。我们可以知道做什么的权力是掌握在领导手上的,助手没有任何实权。这必然导致官管会,会从官的趋势,也不利于行业协会主体的自身发展。我们知道广州很多行业协会是政府授权管理的,然而虽然政府授权是对行业协会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但是可能是一个拈轻怕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就会产生授权出去的是无利可图的东西,而留下的却是有利可图的东西了,从而加大行业协会开展工作的难度。

因此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行业协会权力的作用,行业协会在调节经济管理方面和政府调节方面起个怎样一个作用。如果我们把行业协会单纯地理解为“政府的助手”的话,就没有看清楚它真正的作用,在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中,行业协会应当被看成是政府与企业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是疏通矛盾,化解争端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和行业自律性组织。更大的方面说就是,帮助政府维护市场经济、激活微观经济主体、摆脱微观经济管理事务。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顺行业协会权力与政府的权利关系。

3.行业协会在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有限

行业协会在参与企业管理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因为行业协会自身实力不足,加上要依附政府的领导,缺乏适当的独立性,所以其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缺少话语权,从而发挥不好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二是行业协会机制运行过程中的覆盖面问题。行业协会在资金筹集方面,除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外,还有企业本身筹集的会费等,在这方面,人们普遍认识到行业协会缺乏企业的响应。比如说行业协会成员规模的过小,导致会费收缴的不足。会费不足、响应成员偏少会直接导致对企业管理的覆盖面过小,覆盖面过小则直接导致对企业管理的失效。

关于行业协会在对企业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有限,主要考察这几个方面,一是过多重视与上层建立关系,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比如广州有的行业协会就是重上层路线,轻企业联络的。这种不良的心态导致很多企业另立山头,不愿意加入行业协会,这也是行业协会覆盖面不足的一个原因。另外就是行业协会的管理理念问题。没有明确好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只重实际操作,不重隐形内涵。在广州就能看到很大部分的行业协会不能发挥好对企业服务的作用,只管收取会费、组织活动、召集会议并下发文件,很难见到有内涵的真正的服务沟通意识。在管理理念上缺乏独立自主与创新性。

4.行业协会法规建设不健全

行业协会法规是用来保障和维护行业协会正当权利,规定行业协会必要义务的国家法律。关于法律体系,理应是完善了之后才有利于得以实施,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法规和事实却没有很好得协调配合起来。行业事实已经迫切得需要健全的法规来规定和导引,但法规本身却走在了后面,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行,阻碍了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协会对于管理企业的政府中介角色。

行业协会法规建设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规没有很好地确定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尽管有一些内容提到其地位和作用,但都没有在实际操作和运作过程中推进行业协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借助法律来提高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界定行业协会的职权和职责,明确行业协会功能。这一点是必须要看到的。二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好政府权力转移的依据。从而导致行业协会缺乏必要的权力,企业对行业协会的作用持观望和否定的态度,参与到行业协会的企业相对而言较少,对企业的约束力和凝聚力也就是空谈了。三是没有很好的确定政府部门职能移交的内容、时间要求、相关衔接工作以及行业协会履行新职后的权利义务。这就导致企业管理链条的吊链现象,因为各项工作程序连接的不紧凑。这样即使花费很高的成本,也会办不好事。四是对于行业协会登记的限制性条件过高。这样不利于行业协会的竞争,阻碍行业协会通过优胜劣汰壮大自身的途径。政府应当适当放宽、适度放松行业协会申请登记的限制性条款,增加政府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和监管的建设性条款。

三、 完善行业协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1.明确政府与行业协会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即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清楚划分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政府既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双方既要配合好,又要不越位。

2.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编制及领导体制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让行业协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优质健康发展道路。

3.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自身组织构架,合理构建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使行业协会能够进行独立有效的运转,得到企业成员的认可和拥护。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善行业协会的服务,及时帮助企业会员解决困难。同时,要准确掌握各类型企业的愿望和诉求,随时向政府反映,并为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4.完善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渠道建设

工商联本身就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是工商联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使命。

要加强联系沟通,帮助企业会员排忧解难,切实防止出现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这方面的渠道很多,但特别可靠、管用的渠道还是工商联。工商联应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商联组织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会员为己任,积极反映会员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的合理诉求,做民营企业家的挚友和诤友,充当民营企业的代言人,赢得了民营经济人士的广泛信任,成为民营经济人士的“娘家”。要倍加珍惜这条“特别可靠、管用”的信息渠道,倾力去构建,用心去经营,真正做到让会员放心,让政府满意。

行业协会应当做好这方面的助手,协助工商联组织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

5.把握行业协会的定位,不断创新服务职能

为企业会员搞好服务是行业协会的宗旨和基本定位,行业协会在作好原有的基础服务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行业发展的形势,企业经营的状况,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创新服务项目,使行业协会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如设立互助信贷基金等新型服务项目等。

参考文献:

[1]行业协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探析吴传毅.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北京)2007年6期第79~82页

[2]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7年年鉴.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4]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 徐家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第34~38页

[5]诸巍:行业协会“站”起来[N].解放日报,2002~02~19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2篇

【摘 要】 对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国有民营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5年沪深资本市场筛选以后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基于理论分析,提出4个假设,并科学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和变量。通过实证检验和分析政府补助能否影响上市公司(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在内的投资等),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关于政府补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经济增长; 投资方向

2008年美国政府曾經采取积极的政府补助,支持由于金融危机而将要破产的房地美、房利美以及AIG保险公司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政府在特殊情形下对社会经济干预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也通过政府补助来进行经济刺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资本市场上政府针对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也显著增加,并且在总额上,呈现每年明显增加的趋势。政府补助本来目的就是通过产业引导弥补市场体系的内在缺陷,而这些巨额的政府补助最终用到了哪里?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什么样的投资导向和刺激作用,无疑会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评价不一。

一、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补助的投入金额逐年递增

对地方政府来讲,相当一部分经济政策主要侧重于产业转型升级,并导向性地发展和支持某些特定的产业,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该类政策要落到实处,就要在实施路径与作用形式上积极影响和提升企业盈利的预期,并且几乎各级政府都会积极地采用这一形式,达到实现政府政策落实的目的[1]。经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从各年度分布来看,2008—2015年,上市公司每年度政府补助的总金额分别为384亿元、381亿元、400亿元、470亿元、564亿元、716亿元、924亿元、1194亿元,8年期间总共提供政府补助金额5 033亿元①。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总额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在2015年的政府补助相比于2008年,增长比例更是达到211%。

(二)政府补助的投入行业差异明显

据统计,2008—2015年C7类的仪表制造业和机械设备上市公司得到的政府补助数额最高,共计973.4亿元,占到政府补助全部支出的19.3%;其次是采掘业,然后是金属、非金属行业,煤气、电力和水等公用服务行业的政府补助位列第4位,之后是仓储、交通运输业。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强度上分析,非常明显的是在对行业支持上每年的支持行业和力度不同,在特别时期对特别行业支持更加明显,如金融保险业以及房地产建筑业,2009年和2013年的政府补助总额较大,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建筑业对于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且金融行业更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对其补贴和扶持的力度空前。此外,公用事业类行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力度也比较强,但是该类行业又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主要是因为政府要承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职能,所以政府补助对于国有企业一直存在着特殊照顾。

(三)政府补助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对2008—2015年四大经济区的上市企业获取的政府补助状况进行对比发现,8年期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地方政府提供给所属区域上市公司的总额分别为2 966亿元、1 009亿元、699亿元、241亿元,从收到政府补助的平均数额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平均补助金额分别约为371亿元、126亿元、87亿元、30亿元,上述数据表明,对于东部地区的支持较多,而且显著地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东部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其他地区强很多。无论是从政府补助总额,还是政府补助的增长情况来看,我国东部省区的上市公司,其所获得的各项政府补助,均要明显地高于其他区域(东部分别为263%、195%,西部分别为158%、122%),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地方政府均增加对上市企业的补助力度,但该区域政府补助力度明显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水平的限制,这毫无疑问地会持续加大不同区域的不平衡状态。

(四)政府补助的企业性质投入差异大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战略转型的步伐调整,不断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而且重点是对行业和战略结构调整。有条件地积极实施资产重组。另一方面,还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大力支持,积极支持大量民营企业的发展[2]。从政府补贴的产权属性看,国有上市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明显比例较大,2008年达到334亿元,虽然总金额较之于2015年绝对值不大,但是占当年政府补助总额的87.7%,不过近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民营上市公司只占很小比重,但获得的政府补助呈现增加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政府补助对于民营上市企业有所加强,政府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加重视。从各年度政府补助均值看,2008—2015年,国有、民营上市企业政府补助的平均值分别为400.9亿元、228.3亿元,上市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强度要显著高于民营上市企业。

(五)政府补助对ST公司绩效贡献明显

近年来,政府补助公平公正的问题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政府补助在财务会计业务处理上列入营业外收入,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结果使很多企业保住“壳资源”,从而继续大规模融资,损害投资者利益。一些ST上市企业将政府补助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使得长期亏损企业有效避免了被“ST”的命运。据统计,在2008—2015年期间,ST上市公司所获得的政府补助总金额(比例)分别为28亿元(7.3%)、30亿元(8.5%)、36亿元(9.9%)、27亿元(5.7%)、38亿元(6.7%)、43亿元(6%)、150亿元(5.4%)、58亿元(4.9%),该项结果表明,ST上市公司所取得的政府补助的比例,不但明显低于其他公司,而且也明显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结合ST公司自身的企业利润现状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对于ST公司进行政府补助,已经不再是支持其扭亏为盈。所以,政府补助的盈余管理的预期,已经出现明显的减弱。

二、研究假设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若和政府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能实现协调性的互动互联。首先,受政府补助的企业可以切实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税收、改善劳动就业率等提供积极支持;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通过政府补助、债务担保、财政税收大幅优惠等形式给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企业也就构建了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型契约。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在财政积累较为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政府很有可能会干预和引导企业行为,使其将资金集中地投入到行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和经济增长见效快的固定资产方面,而不太愿意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无形资产以及技术投入等方向。本文提出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政府补助和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2:其他条件不变,政府补助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同时,周黎安[3]等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政府的绩效考评,很多情况下重要是考察其相对的经济绩效。在这样的考评机制下,导致了地方政府过于关注当地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过于缓慢,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政绩。从这个角度,基本可以做这样的推断,即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是缓慢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就越具有推动本区域内企业各项投资的动机。此外,还应当看出,某一个地区若无充足的税收,就根本无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而要确保经济的快速增长,就难以真正实现。如果企业转移了投资方向,那无疑会造成当地财政收入的锐减和劳动就业率的降低。这样的结果反而会最终损害到地方政府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了政府补助的上市公司,一般也会“主动”积极地减少其对外投资的水平,反而会加大对内投资的规模,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以此配合地方政府经济增长任务的完成。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提出假设3和假设4。

假设3:其他条件不变,政府补助和企业的对外投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4:在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是缓慢的地区,政府的干预欲望就越强烈,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正向关系敏感性越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确定与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2008—2015年期间沪深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为主要的研究样本。选取的样本自2008年开始,主要原因是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时间之后,新阶段针对政府补助的财务信息处理及披露也更为规范,这样能够保证研究样本各项数据的同一性。为了确保研究样本数据的有效性,本研究对所选样本进行了复杂的筛选,主要的选择标准如下:(1)因为财务数据含义上的不同,并且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研究数据剔除了上市公司中的金融类保险企业;(2)为确保所研究样本处在相一致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样本数据剔除了发行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3)样本数据剔除ST及*ST、PT状态的上市公司,因为其投资决策与正常经营的上市企业明显存在差异;(4)样本还剔除了所需财务数据信息缺失的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均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行业的分类具体参照2001版《上市企业行业分类指引》(标准版),最终获得了8 625个上市企业研究样本,并采用Excel 2003和Stata 12.0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模型和变量

为检验上文所提到的假设,本文采用基本检验模型1来进行检验。

I=α0+α1SUB+α2INDEX+α3GDP+

α4PC+α5SOE+■CONTROL+?孜 (1)

本设计模型中的自变量,均是滞后一期才进行数据处理,为简化,省略时间下标t-1,将CONTROL定义成为控制变量组。本文采用数据滞后一期才进行处理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同一期数据所导致的内生性,同时因为政府补助的时间也大多数发生于同一会计年度,它对于企业投资所产生的影响,通常不会在本期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选择滞后一期的变量进行处理更为合理。

因变量I的具体值为IA-I、FA-I和EX-I,分别用以表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投资水平。本文参考相关的研究,把本期所增加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确定为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IA-I),把本期所增加的固定资产与总资产之比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FA-I),把本期所增加的对外投资与总资产之比确定为对外投资水平(EX-I)。在对外投资的数据计算方面,参考潘越等研究者的相关成果,即使用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的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数据之和来进行最终确定。上述计算公式的每一个因变量,在本期所增加的投资值,均来源于国泰君安上市公司数据企业报表中所附注的企业长期资产项目的相关说明。

政府补助(SUB)变量:用政府补助/总资产来进行计算,用相对数来计算避免规模原因而造成的不同差异。同时采用了政府补助数据的自然对数(即Ln SUB)实施回归检验。上市企业所获得的地方政府补助,将反映在企业利润表内的营业外收入一项。

政府干预程度(INDEX)变量:使用樊纲等(2009)所编制的各个地区“减少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指数而将其作为政府干预指标的替代变量。该项指标属于反向指标,即指数越低,那么政府干预企业投资行为的程度就会越强。

地区经济增长(GDP)变量:表示本期的经济增长水平。

政府关联(PC)变量:来源为手工收集,主要参考了潘越等的做法,即若企业的高管曾经担任过政府官员,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该项数据采集均来源于企业治理数据库。

產权性质(SOE)变量:表示企业的性质,该性质参考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属性,把上市企业分为国有控股以及非国有控制两类,如果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选择的企业现金流(FCF)、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盈利性(ROA)、企业规模(SIZE)以及代理成本(AC)等企业的特征变量,设定为其他项目的控制变量。主要变量的相关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1。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

1.政府补助对于上市公司投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需要验证政府补助对于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模型的回归结果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当中的Reg1列与Reg2列,主要显示的是政府补助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产生影响的检验结果,该数据显示,伴随着上市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数量的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FA-I)水平也出现增加;Reg3和Reg4列主要顯示的是政府补助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IA-I)所产生的影响,SUB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显著为正值,但Ln SUB的系数值小于0,为负数,并不显著,所以只有较小的数据结果论证可以证明政府补助的金额越多,则其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会越低的论断。Reg5与Reg6列中,SUB的系数是-0.6425,在1%的水平显著为负值,这结果说明:上市企业获得政府补助金额越多,它对外投资的水平(EX-I)就会明显越低,从该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政府补助手段,其对企业投资存在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受到政府补助的企业,在加大其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同时,也明显地收缩了其对外投资的额度水平,这样企业就会把更多的资源及精力都放到内部投资的扩张方面。这也充分说明,获得了政府补助的上市企业,客观上也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在投资扩张方面的基本需求。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上市公司所建立的与政府之间的关联,很有可能会有利于从政府获得额外的补助与利益,而在不同市场化进程的地区,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又继续增加政府关联(PC)和市场化指数(INDEX)以及经济增长增速(GDP)等相关的控制变量,然后按模型1进行回归结果分析。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以后的政府补助和企业投资方向的回归结果见表3。

表3结果显示,在考虑到政企关系和各个地区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本文所列的假设1与假设3的结论仍然保持稳定,这也反映了政府补助已经普遍性地影响到了样本企业投资的方向。

从上述分析可知,政府关联(PC)变量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呈现出了正向影响,而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以及对外投资水平却呈现出负相关影响,结果对于企业所采取的投资方向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SUB)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还显示,市场化指数(INDEX)变量属于负向指标,因为该数值越大,则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就越低;Reg5列和Reg6列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INDEX和企业对外投资水平(EX-I)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政府干预企业的程度越高,企业对于外投资的水平表现越低。这与政府关联(PC)系数结合,就能够发现:政府干预对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以及其对企业对外投资水平的负向影响,充分说明政府补助追求经济增长增速的行为动机。若将政府关联(PC)变量与政府补助(SUB)变量都看作是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则该结果也证实了政府干预已经显著地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方向。

2.经济增速对政府补助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关系影响

为验证假设4的论断,在模型1中加入GDP_d×SUB(GDP_d×Ln SUB)交叉项,选取各个省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位数作为标准,把样本分成经济增长增速低和增速高两类,把增速高的样本定义取值为1,增速低的样本定义取值为0,并且构建了GDP_d的虚拟变量。经济增长增速不同地区,其政府补助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影响模型回归结果详见表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SUB与Ln SUB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值,且GDP系数也显著为正值,这说明: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其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越高。而交叉项GDP_d×SUB系数结果显著为负,这又说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其政府补助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产生的影响越弱,该结果支持了假设4的论点,也充分证实在经济增长导向基础上政府补助的动机。本文在实证模型中另外引进交叉项SUB×SOE,并且再进行回归,其结果表明,交叉项SUB×SOE系数也不显著(具体回归结果省略),故没有相关的证据来证明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补助对与该类企业的投资方向产生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3.稳健性测试

为了增强研究的稳健性,本文运用人均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针对模型进行回归,主要的结论显示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又考虑到公司治理可能会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4],模型对于企业治理状况做了进一步的控制,比如第一大股东的控股(TOP)、独立董事的比例(INDIR)等,实证结果也基本没有变化。本文同时还借鉴了邵敏等[5]研究做法,使用Heckman[6]研究所选择的模型,针对政府补助的决定因素来实施分析,样本选择模型在评价的过程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采用Logistic模型来评价政府补助相关影响因素,即先对于政府补助的概率进行估算,获得逆米尔斯比率的综合估计值,第二步把它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投资模型,该模型中的SUB-D值,用来表示是不是收到了政府补助。在考察样本选择偏差实施敏感性检验以后,最终结果提示并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异常变动。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政府补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政府补助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且依据2008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也重点探析了政府补助对于公司投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经过本文的系统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政府补助的行业分布看,政府更加倾向于对公共服务类行业、一级高新技术产业两类上市企业的补贴;从政府补助所涉及地区的分布看,政府补助更为明显取决于当地政府具体的财政状况,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企业在政府补助方面,力度已经出现逐步加大的趋势,但是在增长幅度方面却并不明显,这必然进一步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从政府补助的国有、民办产权性质方面分析,近些年来所提供给民营企业的政府补助力度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和国有企业比较,民营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也明显偏低;从政府补助总额方面分析,ST上市公司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并不是真正能够改善盈余,并没有显著地高于其他的非ST上市企业,该结果也表明,通过政府补助保壳的决策动机也已经被大大地弱化。

2.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于企业资本投向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结果证明了政府补助行为较为明显地对于上市企业的投资方向产生影响。由于政府补助明显刺激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同时也造成企业对外投资水平的显著下降,这也证明企业为了扩大其对内投资而占用了对外投资的规模,即过分追求经济增速增长,已经较为显著地影响到了政府补助与上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存在的正向关系,并且如果GDP增速越高,在政府补助与上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存在的正向关系越会出现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力阐释了近年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增长过快的最根本原因,而这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阻碍。

(二)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政府补助,间接地引导受补助企业的投资,使得该企业也会积极配合政府的经济增长需求,从而“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投资方向。这样的政府补助,对于上市公司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非常不利。

1.政府补助在行政区域分配上要更加注重战略谋划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对于政府补助的具体范围与强度必须加以限制。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扩大政府补助涉及的范围,改变片面的政府补助,从而防止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下滑,政府补助不能挤占政府计划在劳动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投资,否则会失去政府补助发挥激励作用的初衷。针对不同分类的政府补助,中央政府应当牵头制定政府补助的专项管理制度,确定在政府补助方面的科学决策程序,以此确保专款专用,真正实现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实施补助,保证公正和公平,从而防止错误的政府补助导致投资激励机制的扭曲。政府补助要依据既定的政府产业目标,积极发挥产业导向性的重要功能,通过政府补助引导产业规划实现;同时,地方政府不要仅以實现经济的效益作为唯一目标。

2.政府补助在信息披露程度上要更加及时有效

由于政府补助直接计入企业营业外收益,并直接增加了企业利润,若企业获得了巨额的政府补助,则企业总是希望通过补助改变盈余,这样企业较差的财务状况可能就会被掩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可能导致投资者信息不明,而出现投资失误。同时,还应当及时地通过信息披露,告知政府补助对于受补助企业利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程度,这样的话,才有利于投资者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此外,应当建立政府补助的政策执行以及监督机制,强化对投放到企业以后的各项政府补助资金具体使用状况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当发现受补助企业在运用政府补助资金时存在着挪用、违反使用用途等严重的违规行为,就必须适时地做出警告提示,直至收回政府补助、取消企业再次获得政府补助的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以真正优化依托于财政资源的市场配置,做到维护经济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确保中小投资人的知情权,以便于其科学投资决策。

3.政府补助在绩效评价体系上要更加科学可行

为了防止各级政府在进行政府补助决策之时,按照个别领导意见,出现政府补助的主观随意性,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评价政府补助资金投向效果的机制,这项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尽快建立政府补助资金投向效果考评系统。此考核系统,首先应当确保政府补助实施时整个决策过程真正公正、透明,而这也更加要依赖于有关政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执行。当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还没有详细地界定政府补助的信息披露要求,所以政府补助的信息披露在目前企业财务核算中仅仅局限于企业报表——利润表中的企业营业外收入科目,且该项目下的具体金额只是列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而且该附注只要求列出政府补助的具体金额,至于该受助企业怎样使用该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如何等相关问题并无进一步进行披露的详细要求。

此外,政府补助也可以参照当前证券市场通行的财务独立审计方法,通过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所主持的资金绩效考核评价,有效监督各项政府补助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真正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政府补助资金用途,从而使政府补助资金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久琴.政府补助影响因素的行业和企业特征[J].上海管理科学,2015(4):104-110.

[2]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87-99.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4(7):36-40.

[4] 姜付秀,伊志宏,苏飞,等.管理者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15(1):88-95.

[5] 邵敏,包群.地方政府补助企业行为分析:扶持强者还是保护弱者?[J].世界经济文汇,2016(1):56-72.

[6] HECKMAN J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election error[J].Ecanometrica,1998,47(1):61-153.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一、认识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是市委的英明决策,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事关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作风建设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关系到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医疗卫生机构有怨气和情绪,尤其是在技术不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患者负担过重方面。“我院的医德医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严重不足。这次在全市开展的作风建设和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学期半年的医德医风整治,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开展作风建设,自己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内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熟悉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提高依法进行业务管理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性煅炼,提高党性修养,学习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增强对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是必胜牢记宗意识。向模范学习,增强宗旨意识。努力学习亲民、敬民、爱民、助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努力学习视工作如生命,视病人为亲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和情系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增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工作,把自己的干劲和热情积聚到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上不,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必须发发挥自己才能。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守法、精业务,牢记古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时时处处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小事做起,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入手,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刻吸取教训,整治医德医风,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为病患服务的工作中去,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始终把为民、助民、便民、利民、追求社会效益放在工作首位,重塑医院新形象。

三、开展作风建设,继续加强医院管理

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心系病人,知患所虑,解患所愁,排患所忧,温馨服务献爱心,应发扬“民主集中,敢干负责”的求实作风和“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务实精神,以“支持原则,团结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进行指导思想,强化使命意识,服务意识,和谐意识,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加强和改进学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医德医风,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把医院建设成为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群众满意的优秀医院

这段时间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得方式,学习领会了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关于开展作风建设的会议精神,认真地学习了《江选》、《党章》、《党内监整条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就问题的决定》、《八荣八耻》、《社会主义医德规范》等资料,倾

一、进一步认识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县开展作风建设,是县委的英明决策,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事关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作风建设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关系到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医疗卫生机构有怨气和情绪,尤其是在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患者负担过重方面。医患纠纷,充分暴露了我院的医德医风,工作作风建设方存在严重不足。这次在全县开展的作风建设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开展作风建设,自己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熟悉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提高依法进行业务管理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性煅炼,提高党性修养,学习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增强对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是必须牢记宗意识。向英模学习,增强宗旨意识。要向“和谐天使”汤群芳同志学习,努力学习她亲民、敬民、爱民、助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向健康卫士杨世和医生学习,努力学习他视工作如生命,视病人为亲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和情系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增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汤群芳、杨世和同志为榜样,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工作,把自己的干劲和热情积聚到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上来,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必须发挥带头作用。首先要做到守法、懂管理、精业务,为全院医务人员作好表率作用,要求医务人员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牢记古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时时处处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位业务管理者,从小事做起,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入手,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刻吸取教训,整治医德医风,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为病患服务的工作中去,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始终把为民、助民、便民、利民、追求社会效益放在工作首位,重塑医院新形象。

三、开展作风建设,继续加强科室管理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医学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就业竞争日渐激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提高已成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医疗行业为导向,深化日常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引领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培养符合当下医疗行业动态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用人单位对各层次医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客观分析医疗行业人才需求,采取多样化可行的路径,对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中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实际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顺利走上医学岗位,充分展现自身价值。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医疗行业动态发展,我国医疗市场对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医疗行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各类人才间的竞争,对医学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行业包含正公办和私营医疗机构、医药营销、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医疗美容等。正规医疗机构用人门槛特别高,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正规医疗机构相比,医药营销、医疗器械、健康产业 、医疗美容等用人门槛较低,但待遇参差不齐,存在单位存活率不高和学生的就业持久性低等现实问题,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职业倦怠,好高骛远,吃苦耐劳精神少等。针对这种情况,医学类高职院校急需要从社会、学生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当下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需求以及就业实际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加强在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端正就业态度,增强就业以及创业意识,主动参与到多方面医学实践中,提升就业实践能力。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手段

(一)明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医学类高职院校要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定期邀请成功校友、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促使各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全新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阶段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在此过程中,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对专业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以医疗行业为导向,以专业学生为媒介,对其进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清当下就业形势,促使专业学生在自我认知、分析自我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指导专业学生根据自身各方面具体情况,制定具有较高操作度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将其细化到各阶段专业知识学习乃至专业实训实习中,树立正确的现代化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实时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竞争力,促使自身能力和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吻合,顺利实现就业。

(二)科学设置课程,强化就业与创业指导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医学类高职院校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具体要求,科学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医学类高职院校要深层次分析各专业性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巧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和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相融,采用小班授课方法,科学安排授课时间,不要集中进行授课。授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评,以测评结果为基点,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以及辅导,点燃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趣,真正意义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强化对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指导,帮助专业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综合素养。医院院校要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专业学生中大力宣传当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等,尤其是当下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要求,较高的学历要求,英语过级情况,文化、心理与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与为人处事能力等,而不仅仅是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大批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医学院校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对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就业和创业指导,增强学生择业与创业意识,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以及创业技能技巧,将专业实习以及定岗实习和当下医疗行业就业顺利挂钩,促使专业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完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时提升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与素养,顺利实现就业。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全新的管理系统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优势,构建全新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深化已构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站,科学构建医学人才需求变化、自我测评等子系统,使其相互作用,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此过程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构建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制作成APP软件,合理设置职业测评、指导教师一对一等模块,便于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进行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将职业生涯规划和自身发展、专业学习完美融合,提高自身就业水平,更好地展现职业生涯规划价值。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医学类高职院校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借助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和用人单位进行针对性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组织专业学生到事业单位、医院等教学实训以及实习基地,进行全方位的职场体验,促使专业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了解社会医疗行业以及医疗岗位,深层次认识自我中优化调整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顺利转变为“职场人”。在此过程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阶段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情景剧比赛、就业咨询活动,定期向毕业班学生公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用人单位合作,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专业人才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医学类高职院校不可轻视的重要方面。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多层次随时深入了解医疗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结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优化制定的人才培养战略,在多种方法以及手段作用下,最大化提高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层次。以此,顺利实现各阶段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医学人才,实时提升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巨鲜婷,冯小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构建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09).

[2]潘金云,赵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以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

[3]李博飞.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08).

[4]杨淑娇.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创新研究——以高职高专医学生为例[J].商,2016(20).

[5]丁建红,王波,李璐,等.综合职业能力对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教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7(22).

*本文为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计划《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发展与职业社会需求发展契合的研究》(编号J17RB00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认识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是市委的英明决策,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事关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作风建设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关系到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医疗卫生机构有怨气和情绪,尤其是在技术不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患者负担过重方面。“我院的医德医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严重不足。这次在全市开展的作风建设和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学期半年的医德医风整治,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开展作风建设,自己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内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熟悉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提高依法进行业务管理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性煅炼,提高党性修养,学习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增强对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是必胜牢记宗意识。向模范学习,增强宗旨意识。努力学习亲民、敬民、爱民、助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努力学习视工作如生命,视病人为亲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和情系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增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工作,把自己的干劲和热情积聚到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上不,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必须发发挥自己才能。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守法、精业务,牢记古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时时处处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小事做起,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入手,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刻吸取教训,整治医德医风,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为病患服务的工作中去,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始终把为民、助民、便民、利民、追求社会效益放在工作首位,重塑医院新形象。

三、开展作风建设,继续加强医院管理

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心系病人,知患所虑,解患所愁,排患所忧,温馨服务献爱心,应发扬“民主集中,敢干负责”的求实作风和“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务实精神,以“支持原则,团结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进行指导思想,强化使命意识,服务意识,和谐意识,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加强和改进学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医德医风,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把医院建设成为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群众满意的优秀医院

这段时间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得方式,学习领会了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关于开展作风建设的会议精神,认真地学习了《江选》、《党章》、《党内监整条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就问题的决定》、《八荣八耻》、《社会主义医德规范》等资料,倾

一、进一步认识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县开展作风建设,是县委的英明决策,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事关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作风建设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关系到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医疗卫生机构有怨气和情绪,尤其是在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患者负担过重方面。医患纠纷,充分暴露了我院的医德医风,工作作风建设方存在严重不足。这次在全县开展的作风建设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开展作风建设,自己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熟悉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提高依法进行业务管理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性煅炼,提高党性修养,学习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增强对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是必须牢记宗意识。向英模学习,增强宗旨意识。要向“和谐天使”汤群芳同志学习,努力学习她亲民、敬民、爱民、助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向健康卫士杨世和医生学习,努力学习他视工作如生命,视病人为亲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和情系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增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汤群芳、杨世和同志为榜样,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工作,把自己的干劲和热情积聚到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上来,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必须发挥带头作用。首先要做到守法、懂管理、精业务,为全院医务人员作好表率作用,要求医务人员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牢记古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时时处处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位业务管理者,从小事做起,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入手,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刻吸取教训,整治医德医风,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为病患服务的工作中去,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始终把为民、助民、便民、利民、追求社会效益放在工作首位,重塑医院新形象。

三、开展作风建设,继续加强科室管理

医疗行业的特征范文第6篇

(一)BAT巨头抢滩布局

在政策的助力下,医疗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的推动下,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医疗机构开启了新的市场空间,但百度、腾讯、阿里等国内IT巨头纷纷扎堆进军智慧医疗领域,为未来奋力抢夺市场谋一席之地。从百度健康云、腾讯微信医疗到阿里“未来医院”,三大巨头都希望争食甚至引领这个万亿大市场的互联网变革。此外,行业内兼并收购风起云涌,诸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相关企业,整合医疗资源,布局智慧医疗产业链。 目前腾讯、阿里及百度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情况如下:

图表 BAT医疗领域的布局情况

(二)大型企业扎堆进军

大型企业也嗅到智慧医疗领域的春风气息,也在积极进军该领域。比如像京东、中国平安、北京银行等都纷纷进行了战略性布局。

同时行业内的兼并收购也是风起云涌。

图表 智慧医疗领域相关产业布局

图表 行业兼并收购情况

(三)资本的加速涌入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2016年将增至80亿元,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未来可能出现10倍的空间,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投资金涌入这一蓝海。

图表 2010-201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创投融资情况

图表 2010-2014年互联网医疗创投项目产品类别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除了梳理巨头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布局外,还对行业内能抢占先机,抓住机会的中小企业市场布局的案例做了解析,以助广大中小企业的投资参考。

智慧医疗的发展进程

2012年12月初,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两个文件。2013年1月29日,国家住建部公布了中国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同时,部分城市提出了关于智慧医疗的建设理念和实施方案,为智慧医疗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积累实施的经验,推动了智慧医疗这一信息体系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各城市智慧医疗的推进和实施及快速发展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包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提高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在内的智慧医疗建设目标和规划蓝图;二是为提高医院运作效率和医疗服务的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三是为缓解看病挂号难问题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的普遍推广使用;四是利用先进的智能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的智慧诊疗的推行;五是关注弱势群体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的开展;六是方便结算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医疗卡结算方式的推广应用。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智慧医疗智能终端介绍

作为获取患者信息和连通医生、服务商和患者的必需设备,智慧医疗终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

图表 智慧医疗智能终端的对比

上一篇:工作联系函范本范文下一篇:国家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