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范文

2023-09-20

医疗服务范文第1篇

二、 健康教育卷

1、 乡镇健康教育领导组织、网络。(政府文件下发)

2、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3、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 全乡健康宣传栏基本情况一览表

5、 健康宣传栏更换记录表

6、 健康宣传栏更换内容存根(照片或宣传底稿)

7、 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儿童保健、食物中毒、其他等

8、 每季度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统计表

9、 每季度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原始记录

10、 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考核记录

11、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调查表

12、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总结评价(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统计表)

13、 每季度学校健康教育督导记录

14、 每季度学校健康教育督导现场照片

15、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6、 学校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17、 各学校课时安排(反映健康教育课)

18、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调查表

19、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总结评价(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统计表)

20、 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

21、 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资料(通知、签到、教材、试卷、记录、小结、照片)

22、 接受育龄妇女、学生身心健康咨询,工作制度、记录(包含指导、建议)、总结

23、 接受育龄妇女、学生身心健康咨询现场照片

24、 开展居民(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教育课计划

25、 居民(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教育课资料(签到、教材、培训小结、现场照片)

26、 健康教育半年小结、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27、 卫生院固定宣传画廊1处,每季更换一次并有照片和底稿,10块候诊教育宣传板,接种室要有与接种疫苗相对应的宣传板

28、 卫生宣传日活动资料(小结和照片)

29、 建立宣传资料领发登记簿,各种宣传培训和印刷宣传资料要有记录簿 30、 配备照相机1部,电视机1台、音响设备1套,并有登记台帐

三、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关组织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

6、 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相关制度

7、 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领导小组

8、 急诊科人员、设备配备一览表

9、 急救医疗网络

10、 院前急救设备、人员配备一览表(包括车辆、人员、急救设备、药品等)

11、 乡镇(社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登记簿(登记项目要填写齐全)

12、 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登记簿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计划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材料(签到、教材、试卷、记录、照片、小结)

15、 对村医、村干部、教师等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培训材料(计划、签到、教材、试卷、记录、小结)

16、 传染病疫情信息及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培训材料(计划、签到、教材、试卷、记录、总结)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记录(模拟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现场照片)

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小结评价

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表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记录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记录

四、 传染病防治

1、 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卫生院公章)

2、 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管理、登记报告、疫点处理、消毒隔离等)

3、 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并定期检查,有自查记录。

4、 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流感、禽流感、非典、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方案、组织、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5、 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流感、禽流感、非典、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技术方案

6、 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流感、禽流感、非典、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资料(签到、教材、记录、试卷、小结)

7、 相关科室要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毁形处理记录、消毒液更换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社区服务中心(站)必须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质量检测报告书

8、 传染病登记簿

9、 传染病报告记录。

10、 传染病漏报调查记录

11、 疫情个案调查表

12、 传染病疫点、疫区处理记录(传染病消毒处理指导意见、密切接触者处理)

13、 狂犬疫苗接种记录及暴露者伤口及处理记录

14、 急性乙肝病人随访记录

15、 暴发疫情处理方案、组织

16、 暴发疫情处理记录(传染病消毒处理指导意见、应急接种等)

17、 《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知识培训(计划、签到、教材、记录、试卷、小结)

18、 传染病防治工作半年、全年总结(基本情况、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五、 重大疾病防制:

(一)、结核病防治

1、 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或实施计划

2、 核病病防治领导组织、网络(卫生院公章)

3、 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 结核病报病员表、任务分解表、月通报表、简报及各种文件通知

5、 医院内部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督导访视制度等

6、 医院内部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流程图

7、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筛查登记本(所有接诊医生处)

8、 影像科结核病人及疑似结核病人登记本

9、 结核病实验室登记簿

10、 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登记报告及转诊登记簿(责任医生处一本、防保所汇总一本)

11、 诊疗机构抗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

12、 乡级肺结核病人管理登记本(防保所)

13、 非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病人追踪记录本

14、 线索调查记录本

15、 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单(责任医生开出、防保科留存)

16、 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留存)

17、 社区医生结核病工作日志

18、 与网络核对记录

19、 与结防所核对记录 20、 与村医推荐核对记录

21、 肺结核及病人肺疑似结核病人追踪记录

22、 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在村级或在结防所)

23、 肺结核治疗管理通知单、追踪单、反馈单、漏报调查表

24、 肺结核防治工作督导记录

25、 结核病防治培训材料(计划、签到、备课、试卷、记录、小结)

26、 3.24结核病防治日宣传计划、记录、小结、照片

27、 结核病防治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二)艾滋病防治

1、 艾滋病防治组织

2、 艾滋病防治相关制度

3、 艾滋病防治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 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印发计划

5、 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发放计划表

6、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表

7、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覆盖率调查表

8、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统计表

9、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调查评价

10、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覆盖率调查评价

11、 各村艾滋病防治宣传墙体标语统计表

12、 居民艾滋病宣传材料入户率调查表

13、 居民艾滋病宣传材料入户率调查评价

14、 辖区内中学在校生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教育(讲课教材、记录、小结)

15、 12.1艾滋病防治日宣传计划、记录、小结、照片

16、 宣传栏宣传(见健康教育卷)

17、 乡对村艾滋病培训材料(计划、签到、备课、试卷、记录、小结)

18、 接受上级艾滋病防治和管理培训记录、学分和培训证书复印件

19、 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调和随访记录及高危人员管理纪录

20、 艾滋病防治工作半年小结、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三)肠道传染病

1、 肠道传染病防治组织(卫生院公章形式)

2、 肠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

3、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 肠道传染病防治技术方案

5、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流程图

6、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7、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计划、签到、备课、记录、试卷、小结)

8、 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

9、 24小时疫情值班记录

10、 肠道门诊登记簿

11、 肠道门诊旬报表

12、 肠道传染病大便标本送检单

13、 每月肠道传染病防治督导记录

14、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

15、 肠道传染病工作半年小结、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四)性病、麻风病防治

1、 性病、麻风病防治领导组织

2、 性病、麻风病防治相关制度

3、 性病、麻风病防治规划、计划

4、 麻风病线索调查相关资料

5、 治愈后存活麻风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健康复查记录本

6、 麻风病现症病人监测记录

7、 麻风病疫点村的调查摸底资料,麻风病人统计表、原始记录表

(五)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

1、 寄生虫防治领导组织(卫生院公章)

2、 寄生虫防治相关制度

3、 寄生虫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5、 发热病人血检登记簿

6、 发热病人血检、疟疾月报表

7、 疟疾个案调查表、现症病人登记、调查、疫点处理记录。每个病例都要有门诊登记、送检单、血检记录、有效记录、治疗记录

8、 疟疾流行季节调查工作记录(对村级疟防督导记录、病例主动搜索记录表)

9、 休根登记表(花名册)、统计表、休根小结

10、 疟疾防治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11、 慢性丝虫病防治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12、 慢性丝虫病人登记表、慢性丝虫病人咨询记录

13、 慢性丝虫病人随访督导记录

14、 慢性丝虫病防治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15、 蠕虫病防治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16、 驱虫药服用技术培训(签到、备课、试卷、小结)

17、 服药登记表

18、 服药统计表

19、 粪样采集登记表 20、 服药小结

21、 蠕虫病防治总结(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22、 寄生虫防治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23、 “5.15”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有活动记录、宣传单、照片、小结

24、 地方病防治记录表(地氟病采水、碘缺乏病采盐调查记录)

25、 地方病防治半年、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计划免疫

1、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2、 计划免疫相关制度

3、 预防性接种(如:甲肝疫苗、伤寒疫苗、菌痢疫苗、流感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工作计划、总结

4、 预防性接种原始记录

5、 每月村新生儿出生报表

6、 计免门诊月报表

7、 其它预防性接种报表

8、 副反应月报表

9、 流动儿童季度报表

10、 预防接种通知单及接种记录

11、 一次性注射器销毁流程

12、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销毁记录

13、 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

14、 冷链设备基本情况一览表(冰箱、冷藏箱、冰排、温度计等)

15、 生物制品进、销、存帐(另册)

16、 紫外线消毒记录、测温记录

17、 4.25计划免疫活动日宣传(计划、宣传材料、小结、照片)

18、 新生儿登记簿、未种原因记录

19、 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包括AFP)报告登记本 20、 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调查处理登记本

21、 预防接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毁形记录本

22、 人口资料簿、流动人口登记簿

23、 村医生例会制度和记录

24、 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情况一览表

25、 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记录

26、 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查漏补种报表

27、 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28、 免疫规划年报资料

29、 预防接种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十、 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1、 明确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2、 网络管理人员职责

3、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

4、 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并定期自查

5、 加强网络运行管理,有运行记录

6、 当地人口资料(包括流动人口资料)

7、 当地卫生资源资料(包括镇、村两级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医疗服务范文第2篇

为达到优质服务的要求,公司制定了《服务规范》,让员工从服务态度、沟通艺术等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微笑服务为宗旨,以微笑服务赢得用户;针对各小区暂空房用户,制作了“爱心便民卡”,在入冬时对用户进行温馨提示,并及时为用户办理停水服务,防止供水设施受到冰冻损坏,极力维护了公司与用户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办理水费缴纳业务,公司在收费大厅引进了“用户缴费卡信息系统”,设置了用户触摸查询机,通过该系统,用户即可方便快捷的办理缴费业务,减少用户排队等候时间,又可随时查询用水明细,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提高了收费工作效率;同时,还在各个小区设立了《供排水公司社区服务监督牌》,便于用户的监督。并以“世界水日”、“五四青年节”、“世界计量日”等节日为契机,主动出击,在市区红太阳广场、瑞丰家园、黄河花园、华瑞苑等大型小区进行了宣传,现场答复用户咨询100余人次,解决用户的用水难题20余个,发

放宣传资料3000份,并制作了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包括制水工艺、供水和节水常识、供水法律法规知识、居民水费以及企业文化理念等内容的大型展板,使市民百姓的节水护水意识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节水、护水,从点滴做起!”用温情化、人性化的真诚服务打动用户,使得服务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使得用户的“回头率”大大增加。

医疗服务范文第3篇

为达到优质服务的要求,公司制定了《服务规范》,让员工从服务态度、沟通艺术等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微笑服务为宗旨,以微笑服务赢得用户;针对各小区暂空房用户,制作了“爱心便民卡”,在入冬时对用户进行温馨提示,并及时为用户办理停水服务,防止供水设施受到冰冻损坏,极力维护了公司与用户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办理水费缴纳业务,公司在收费大厅引进了“用户缴费卡信息系统”,设置了用户触摸查询机,通过该系统,用户即可方便快捷的办理缴费业务,减少用户排队等候时间,又可随时查询用水明细,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提高了收费工作效率;同时,还在各个小区设立了《供排水公司社区服务监督牌》,便于用户的监督。并以“世界水日”、“五四青年节”、“世界计量日”等节日为契机,主动出击,在市区红太阳广场、瑞丰家园、黄河花园、华瑞苑等大型小区进行了宣传,现场答复用户咨询100余人次,解决用户的用水难题20余个,发

放宣传资料3000份,并制作了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包括制水工艺、供水和节水常识、供水法律法规知识、居民水费以及企业文化理念等内容的大型展板,使市民百姓的节水护水意识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节水、护水,从点滴做起!”用温情化、人性化的真诚服务打动用户,使得服务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使得用户的“回头率”大大增加。

医疗服务范文第4篇

本项目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大峪街道办事处、城子街道办事处等地区,为方便居民日常健身及活动安全,需要对现状地区所属公园进行维修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拆除破损地面工程、新做防滑火烧板地面工程、木制品油漆工程、拆除破损石材墙面及地面工程、新做石材地面工程、水池墙地面拆除并新做工程、木亭子及廊道油漆工程、不锈钢栏杆拆除工程、新做砌体围墙工程、新做金属栏杆并安装等零星修缮工程。

二、项目实施相关性

通过今年年初对我单位管辖范围内公园绿地进行自查,发现公园内的安全隐患较多,管理难度加大。我单位特申请于今年4月对门头沟区永定镇、大峪街道办事处、城子街道办事处等现状地区所属公园进行维修改造。该项目资金1780737.52元。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4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 2016年6月29日。

三、项目绩效目标

总绩效目标:对公园破损设施进行维护维修,涉及修缮公园数量12个,即立思辰公园、石门营公园、葡山公园、光荣院公园、石龙医院、福亭公园、铁路遗址公园、京门铁路广场公园、福鼎公园、晨曦公园、葡东公园、长城公园。通过项目实施,美化公园环境,解除安全隐患,为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活跃居民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产出指标

1、产出数量指标:对辖区内12处管辖公园进行维修,包括立思辰公园、石门营公园、葡山公园、光荣院公园、石龙医院、福亭公园、铁路遗址公园、京门铁路广场公园、福鼎公园、晨曦公园、葡东公园、长城公园。

2、产出质量指标:维修项目完成,达到可使用状态,保证游人安全。保证可使用年限达到5年以上(除人为损坏外)

3、产出进度指标:计划4月进行项目预算评审,5月进行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6-8月进行项目实施,9月进行项目验收达到可使用状态。

4、产出成本指标:总成本控制在178.073752万元以内,合理安排预算支出。

效果指标

1、社会效益指标:解除安全隐患,美化城市,提供休闲观光场所,活跃居民生活,增强居民体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环境效益指标:公园破损设施的维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园内绿地,美化了区域环境,提高了城市美观度。

3、可持续形象指标:公园的维修美化可促进整个区域生活环境提高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

4、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通过调查,使公园内游人及周边居民对我公园环境等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四、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1、项目决策依据

我单位的职能就是对辖区内公园绿地进行维护和养护,为游人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游园环境。此次维修的12个辖区公园,通过了前期实地巡视检查论证,破损设施确实存在有安全隐患,并且严重影响了园区美观。因此,公园主管单位把此项工程作为了本单位2016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立项实施。

2、项目决策程序

此次维修的12个公园建立以来就被上级主管单位划拨给我单位进行日常养护和维护,因此维修工作本来就属于本单位的工作职能范围。这次公园大范围维修工作我单位也作为了项目主体。

3、组织机构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组长为公园主任(项目总负责),副组长为2名公园主管副主任(协调管理各自管辖公园维修事宜),成员为12个小公园班长(具体到每个公园责任人)、财务室(负责预算的管理以及档案的收集)

4、制度建设

为规范本单位财务工作,加强会计核算与内部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单位根据《会计法》和北京市及门头沟区财政局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以上级主管单位区园林绿化局财务制度为指导,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特点,制订并完善了包括内部财务控制、财务公开、重点支出管理、会计报销、资产管理、现金及账户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

计划4月进行项目预算评审,5月进行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6-8月进行项目实施,9月进行项目验收达到可使用状态。

5. 过程控制

在预算管理上:执行事前预算评审,事后进行结算评审,保证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上,严格遵循招投标手续;在项目验收上聘请监理;在日常管理上,制定《滨河世纪广场公园2016年公园维修管理制度》、《2016年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有规有矩、有章有程。如遇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突然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上报上级单位,妥善处理。

五、 项目预期绩效的可持续性

公园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控,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流程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实地测量控制,确保部队环境造成二次破坏达到可持续的目的。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改善公园设施环境,保障游客安全,达到项目完成的可持续性。项目完成后,该项目小组将继续对项目完工后的群众反映以及工程影响等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做到监管到位并有可持续性。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以及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在项目完工后,各类制度也将继续发挥作用,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后期管理,遇到突发事件也有应急预案,做到了制度在先,有据可依。

六、预算依据

公园维修预算是178.073752万元,通过实地勘察及工程预算信息造价,做了工程预算书及预算图纸。工程具体实施前进行预算评审,并履行招投标程序,再进行合同签订和项目的实施。由我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资金支出计划。

滨河世纪广场公园

医疗服务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在对武汉市公立医院进行实证调查和文献查阅的过程中,对公立医院公益性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概念、现象、问题到评价指标和改革建议进行了论述。对于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公立医院怎样加强公益性建设、如何进行运行机制的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应给予哪些补偿机制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公益性 运行机制 研究

我国医疗服务是政府实行的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对福利性和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还有较大差距,卫生服务的绩效和公平性明显下降,导致约70%的被访群众认为公立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益性卫生服务提供存在严重欠缺。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是医改的攻坚年,低成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全民健康保障模式正向我们走来。目前各界对公立医院的一些问题还缺乏共识,但都普遍认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益淡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责任的弱化所导致。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对武汉市公立医院进行实证调查和文献查阅的过程中,撰写了此阶段性论文。

一、公立医院公益性探析

1、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界定

(1)公立医院的概念。对医疗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定位不明确是问题的源头,所以首先要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界定。在目的上,公立医院是在政府领导下,负责落实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卫生政策和医疗救治任务的重要卫生机构。各级公立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从资产的角度,公立医院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举办的非营利机构,其资产的性质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目标是改善社会健康绩效,而不是营利和资产增值。非营利医院并非完全的“不营利”,而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不应以投资者的性质来划分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目前世界上普遍强调按组织利润的流向来区分。

(2)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界定。公益性是指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相较于一般医疗机构,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有着特殊的公益性,即如公共物品,是一种社会契约。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是指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意志相一致,进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公立医院除了遵循一般非营利医院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在维护医疗服务和筹资的公平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宏观和微观效率、承担政策性职能等个方面体现公益性。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不付费或低付费,而不是把投入与产出作为首要考虑目标。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外延非常广泛,主要集中于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时抢救治疗无主患者、承担公共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指导、控制医药费用及防止过度医疗等。需要注意的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等同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涉及医疗服务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

2、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评价指标

公益性和公共服务责任是公立医院的本质属性、价值体现和社会使命,是国家建立和发展公立医院的初衷。因此,设置以实现公益性和公共服务责任为目标的医院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名副其实。有人认为“合理的医疗价格”最能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样本调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出10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经济运行指标:财政补助收入比例、财政专项支出比例、药品收入比例、技术性服务收入增长率;医疗服务数量指标:年门急诊人次、年出院人次和年手术人次;医疗服务质量指标: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医疗服务效率指标:医生人均日接诊人次、病床使用率;均次费用: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出院患者次均费用;政策任务及社会效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费用)、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人次数)、支援边疆或援外医疗等指令性任务(人次数);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技术水平;慈善服务:免费医疗救助规模、优惠减免规模;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

3、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现状、问题与原因

(1)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现状。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我国目前有800多万医务人员,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就医服务量,为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但近年来医生群体的社会形象被扭曲,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职业尊严感受到冲击。这既有医生的问题,更有环境的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医务人员正当收入过低、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的考核机制等,“逼迫”一些医生开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过度诊疗;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甚至还有少数医生吃拿回扣、收受红包,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2)公立医院公益性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过度医疗、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和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标和激励没有理顺,公立医院仍然是利润最大化的主体,创收的动力和回归公益性的方向背道而驰;二是技术路线偏离适宜技术、适宜药品,以服务收费为主要支付方式,缺乏控制费用的手段;三是公立医院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四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粗放低下。造成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问题的根源并非市场化改革,政府费用投入上的缺位与制度管理上的越位是根本,医院自主发展的利益导向是基础。

(3)公立医院公益性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环境等因素影响公立医院公益性。我国的卫生改革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包括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减少了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公共投入,允许医院自行创收。医疗收费价格又多次大幅度降低,面对巨大的卫生需求,直接导致医院运转困难,造成“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加之医学科学的高科技性、高风险性和部分医务人员不当行为,医疗领域的纠纷逐渐增多。医务工作者长期在紧张、压抑、扭曲的环境中工作,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

第二,政府投入不足的影响。一是缺乏健全的补偿机制。2010年我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28.7%,直接投入只占公立医院运行成本的8.17%左右。有些地方政府套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规律来指导具有特殊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导致医院竞争方式不合理。政府投入以间接投入为主,直接投入过少,而国际上运行比较好的公立医院,通常是由政府直接购买生产要素,直接补偿人员收入、基础建设等成本。在财政投入不足、诊疗费用由国家限价的情况下,增加自费药物和检查项目收入就必然成为医院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医疗卫生的监督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多方协商的决策机制,各项改革措施不配套,使得改革难以推进。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使国家作为公立医院的所有者职能不统一,一旦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有出入的时候,政府就难以有效约束公立医院的行为。政府对医疗价格的监管和调控能力不够,对医疗纠纷处理难以保持中立,对公立医院评价方法落后。政府既是公立医院的出资者,又是监督者和管理者。这种双重角色的扮演,促使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或准垄断地位,造成医疗服务的低效率、高价格、对需求的低反应性和医疗体制的低效率。然而,也有人认为医院是非营利性机构,不存在收益权和执法权的矛盾,也就是不存在“裁判员”和“运动员”的矛盾。公立医院的制度优势在于管办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相结合。对医院来说,政府并不追求医院的资本收益,所以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不存在。如英国NHS的“内部市场”改革是要求地方卫生局购买医疗服务,企图形成医疗机构的竞争格局,结果并没有改善医疗状况。三是法律缺位。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管机制不顺畅,卫生行政、卫生监督执法、药品监督等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不合理,没有形成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的相关法律,改革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

第三,医院方面的影响。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处于公法人和私法人的中间状态,增加了公立医院营利的动机,商业化的运作逐渐淡化了其公益性,出现一些问题,如应有的功能和责任履行不到位,布局、规模和结构不尽合理,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等。

第四,医生方面的影响。整个社会的“拜金”心理,缺乏约束机制等使得医生利用便利条件开“大处方”、收红包。即使药品零差价率,但医生掌握着处方权,仍然存在以“大处方”来获取回扣。因此,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还应注意与医药领域反腐败工程结合起来。

4、对策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综合治理,不但需要明确定位、保障投入、强化治理三个方面,而且需要改革内部运行机制。

(1)确立办院理念。重新建立公益性的办院理念,以患者的健康需求、健康结果、满意度、公平的健康服务为导向。转变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人员的理念,调整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将公益性重新确立为医院的根本目标。公益性不是免费或不盈利,而是要以盈利为前提,以服务大众为目标。

(2)拓宽筹资渠道。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所有制形式与医疗费用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造成医疗需求集中到国有医院、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医疗市场绩效下降和不公平性增加。因此,首先要拓宽公立医院酬资渠道的选择范围,建立与完善公立医院多样化的筹资渠道,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消除公立医院现有的绝对垄断地位。其次,完善对医疗机构垄断行为的监督。再次,修改、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3)改革补偿支付制度。公立医院投入机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从以间接投入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入为主,以“补物”为主转变为“补人”为主。举办层级上,以市、县为主的公立医院层级过低,国外举办公立医院的政府层级通常为中央和省两级。以大中型公立医院为龙头,大力整合公立医院资源,促进不同级别公立医院的合作、合并,建立集约化、一体化的公立医院体系。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建立全国联网、互联互通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大幅度提高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效能。配套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对质量好、费用低的医院多补偿,反之少补偿。支付方式上,要逐步改变按项目付费的机制,探索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甚至按绩效付费。调整医院的定价机制和资金使用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适当增加门诊挂号费、护士服务费、设立药事服务费。增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不能达到效果,因为社会医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提高保险待遇,就要加大基金总量,这样居民个人缴费的比例也要增大。

第一,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补偿问题在于服务价格低且无补偿,当服务量保本点难以达到时,医院往往会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即大量提供其他附加服务。因此,挂号、诊疗、护理、手术等这些最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是政府补偿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价格部门进行合理的服务成本测定,按照测定的成本与现行收费标准的差额,根据实际工作量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补偿机制。因此建议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类补偿。首先,对基本医疗服务按实际工作量进行补偿。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改革按人头的“定额拨款”,按照救治多少人次来提供多少补偿,或者按照服务量和工作绩效来进行补偿,体现促进效率的原则。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投入新机制,同时财政补助的对象可以从机构为对象转变到以任务为对象,按照承担任务多少给予补助。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按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进行补偿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单位工作量的补偿额可以采用“边际损益”法测算确定,即通过计算一定区域内每单位工作量的社会平均成本与收费水平,得出单位工作量的平均边际损益,以此作为财政补偿的尺度。其次,对费用的控制节约给予奖励性补偿。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了医生的诊疗行为与病人医疗费用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要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节约社会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负担,就要利用利益机制调动医院控制费用的积极性。因此,增设“以奖代补”的补偿方式,采取“后补制”的形式,有利于提高资金补助的实际效果。指标的设置可以考虑: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平均每床日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单病种平均费用、医院有关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跟踪监测,通过把投入与降低费用挂钩,同时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和监督,以此可以引导并约束公立医院及其相关科室提供成本效果比较好的医疗服务。再次,对医疗欠费实行专项补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诊疗过程中必须对经济困难的危重、孤寡病人实行人道主义的救治,由此形成的呆账坏账损失给医院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此类人道主义救治属公共服务性质,发生的医疗费用应由政府通过公共筹资来解决。医务人员付出了艰苦劳动,经抢救脱险或死亡者无钱支付,存在不少病人逃费和欠费情况。政府应对医院承担的该项任务给予适当补偿。为避免医院放松对该部分费用发生的管制,常规的医疗欠费可按账龄不短于3年、补偿标准不大于欠费总额80%左右的标准确定。

第二,承担公立医院人员工资。随着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增加,离退休人员费用是医院一笔沉重的负担,某种程度上诱发医院的逐利性。因此政府对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等开支,实行全额补贴,在减轻医院的负担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此外严格定岗定编,对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进行全额补贴。对该2项进行全额补贴后,因此测定医疗项目成本时可将此两项剔除,从而使服务成本更接近直接成本。

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探析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明确了我国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根本性质。公益性表明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公益事业。然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依然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因此,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既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要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

1、我国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现状

我国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较突出,是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遗留下来的。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呈现出市场化的倾向,服务目标从追求社会公众福利为主转变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益而淡化社会效益,忽视了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当前,公立医院在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科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干部的管理专业化程度偏低,在管理方式上沿袭老一套的经验式管理。另一方面公立医院与政府及其他卫生行政部门的责权分配问题、产权结构、法人地位等都不太清晰。

目前,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由于运行机制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造成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医疗服务的技术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由此造成两大问题:患者就医时选择拥有大量资源的三级医院,而二级及以下医院门庭冷落,导致“结构性”看病难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的服务价格及服务数量都掌控在医生手中,只要医院或医生有趋利的动机,就可能产生“看病贵”。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政策失灵主要表现在财政补助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药养医”成为医院生存之道。

2、对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举办的医疗机构,对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能够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既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又能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新型运行机制,寻求政府、患者、医院多方利益的平衡点,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学术界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见解及撰文著述,目前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研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关系到政府和公立医院的权责分配问题,也关系到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与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其良好发展。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表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力,二是要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力。

第一,管办分离。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直沿袭的是管办合一的模式。“管办不分”使得卫生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出现监管乏力。医改方案“复旦版”课题组研究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结论:公立医院的管理权直接交给企业化的医院(或集团)来管理,更能够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要。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介绍,北京市、成都市、鞍山市组建了医管局,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路径。具体运行大体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医管局仍在卫生局框架内运作,另一种是医管单位和卫生主管平级并列。建立卫生局为“裁判”,医管局为“教练”的格局。

第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政事分开的有效尝试。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使公立医院承担具体经办管理医院的职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卫生行政部门不干预医院的具体管理事务。目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由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院长三个层级组成。形成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离的态势。

第三,产权明晰。多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改革到深水区是产权”。在现有环境下,公立医院严重存在着产权职责不清,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难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医院制度,是我们亟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关健是要使医院成为一个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

(2)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第一,改革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打破医务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通病,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深化人事代理,实行“编外合同制”管理。利用变频工作制安排人力,降低人力成本。基于变频空调原理,结合患者就诊规律,合理安排人力。

第二,建立绩效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分配激励机制要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目的出发,在绩效指标设计和考核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要求,同时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的价值又能得到充分肯定。医务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取消薪酬与业务收入挂钩的分配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所得,则可以实行年薪制。无论采取那种工资制度,都应该与绩效考核评估同步进行。因此,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首要的工作是要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财务管理公开化。医院财务管理不能与企业一样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医院必须考虑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杜绝医院部门和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第四,院长领导职业化。医院院长对医院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一名出色的院长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可以通过技术的权威性来领导医院工作。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院长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指出:“迅猛发展的中国医疗市场和相对滞后的医院管理模式,是目前医改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行业内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职业化院长非常稀缺,很多医院管理者实际上对管理是没有多少概念的。”在此背景下,要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医院管理的平台,多种途径培养专门的医院管理人才。

第五,后勤管理社会化。通过改革使医院由过去的“办后勤”逐步变成“买后勤”或“管后勤”,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后勤保障新体制。既提高了后勤服务的专业化,又降低了后勤管理的成本。

3、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可行性研究思路

(1)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公益性与积极性的均衡是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选择。这种均衡我们主要从三种关系上进行分析:一是上下关系: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调整政府和公立医院的关系,不能政府一收就缺乏积极性,政府一放就缺乏公益性。二是左右关系:公立医院改革的本质是调整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医生作为患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对其既要激励也要约束,才能维护医患和谐。三是内外关系:“内外关系”的调整指多元办医体制的调整,对公立医院要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2)“五四一”经营管理模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引领下,研究创建政府、医院、群众“三位一体”的“五四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公立医院建立“适宜的区域规模、适宜的技术服务、适宜的收费价格、适宜的运行成本、适宜的激励约束”的运行机制,管理机构按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医院公益性质、确保综合院力提高、确保依法按规运作”进行监管,以实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实惠、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的核心目标。

(3)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新医改要解决“看病难”问题,最主要的是完善医疗资源的区域规划,同时也催生医院就医流程优化新机制:减少环节;优化空间布局;建立预约制度;信息化管理。解决“看病贵”问题,除了完善补偿机制外,改革“以药养医”,建立医院劳务技术增值服务新机制:建立“以技养医、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理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

总之,针对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完善运行机制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至今,有关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立医院改革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社会影响较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调配合,我们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摸索前行,日渐完善我们的理论研究。

(注:本文系武汉市科技局2012年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40933345;本文为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大会交流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玲:2012:医改攻坚之年[N].经济参考报,2012-01-11.

[2] 李敏:论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主要条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2010,8(2).

[3] 张明月: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2).

[4] 马振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5] 汪孔亮、胡翔、项莉等:浅析公立医院战略绩效形成机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

[6] 邹婧睿、张文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及评价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

[7] 董云萍、夏冕、张文斌:基于TOPSIS法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5).

[8] 游岚、蒲川: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药房,2011,22(20).

[9] 刘斐、史健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1(12).

[10] 张研、史云雅、刘忻、齐海波: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2).

[11] 李玲、陈秋霖、张维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5).

[12] 吴丹、张博、张勤等: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与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

[13] 黄二丹、李卫平:法国医改的镜鉴价值[J].中国医院院长,2011(7).

[14] 郑大喜:公立医院社会公益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2011,28(3).

[15] 刘建、万许兵:我国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9).

[16] 邱鸿钟、袁杰:现代卫生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5.

[17] 刘念:新医改形式下我国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

[18] 董云萍: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9] 蔡庆福、李庆刚等: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市场、政策失灵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20] 李华、俞卫: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进展与难点[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7).

[21] 马进: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J].中国卫生,2009(5).

[22] 李亚红:公立医院开始“管办分离”[N].生活晨报,2011-08-26.

[23] 吉琳、田军章、欧景才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制度再设计[J].中国医院,2008,12(9).

[24] 林汉利、吴小龙:建立低成本运行机制促进医院和谐与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

[25] 周莹:深化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激励机制改革[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

[26] 马晓伟:坚持公益性方向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制度[J].求实,2010(24).

[27] 申俊龙、汤少梁:新编医院管理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9.

[28] 卢兴烈:转变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J].决策探索,2010(14).

[29] 陈献东: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

[30] 赵云、王政义、潘小炎: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看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的体制安排[J].现代医院管理,2011(4).

医疗服务范文第6篇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广大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感。

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指导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的一条重要通道。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目的,主要是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事实。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沉下去,深入到群众中去,亲眼看看群众的情绪和生活状况,亲耳听听群众的呼声,实实在在地给基层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和直接感受,获得第一手资料,把基层情况吃透,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党组织部要加强对下基层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下去的同志,要提出具体要求,交待任务,讲清目的,使下基层调查研究真正富有成效。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倾听民声、真实了解民情、可以更加准确地汇集民意、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可以转变干部作风,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咸阳市让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活,帮助百姓解决难题,其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活动开展以来也为基层办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事。

领导干部下基层吃住在村,要以不扰民为原则。吃农家饭、睡硬板床,不给基层找麻烦,不给群众添负担,以朴实的作风贴近群众。如果下基层要让农民群众费时费力地去接待,只会引来反感。另外,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政策扶持,越是生活困难的群众越需要关爱,干部下基层应该选择最艰苦的地方。在基层不能摆起面孔、指手画脚,而是要多向基层干部请教,多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聊家常、问冷暖,真正把基层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只有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使下基层切实取得实效、不走过场,为民、惠民、不扰民,才能赢得民心。

上一篇:营销策划与运营范文下一篇:五一节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