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

2024-03-16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医疗保险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参保人群的不断增加,醫疗保险覆盖范围的进一步增大,使得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开始暴露出一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医疗保险基金特征与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保险的资金需求,政府基于立法要求社会统一建立且专项应用于社会保险待遇的资金,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等。医疗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险基金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持续发展,参保人数的增长与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拓展,使得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面临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均有所增长,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医疗保险基金特征分析

(一)广泛性特征

医疗保险基金本身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保障的群体基本覆盖了各个职业的人民群众,包括农民、工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等,同时保障的范围也基本覆盖了各项医疗服务,所以医疗保险基金具有广泛性特征。

(二)专用性特征

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为了全面保障保险对象医疗服务需求,根据法律法规而筹集的专项资金,除了应用于法律规章制度所明确规定的用途之外,所有地区、单位、部门、个人均不能够挤占挪用医疗保险基金。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专用性也是医疗保险基金的重要特征,通过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专款专用,能够全面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医疗保险政策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群众缴纳医疗保险基金的能动性。

(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特征

医疗保险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针对参保人缴费义务、享受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倘若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缴费,自然就无法获得医疗保险方面的保障。所以,医疗保险基金本身具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特征。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法律政策及对应的人群,分门别类地进行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征收方式、征收途径也呈现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则并没有跟随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诸多方面不够完善。使得医疗保险基金从征缴、管理、发放整个流程中开始暴露出一定程度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保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性,数据传递效率不够理想,对账难度明显增加。

(二)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补贴不及时

医疗保险参保群体的不断拓展,缴费基数持续调整,再加上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干扰,扩面征缴难度开始持续增大,医疗保险基金正在面临一定程度的支付压力。上述背景下,医疗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补贴资金也呈现为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补贴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在进行年终医疗保险基金财政补贴计算的过程中,则是根据参保人数来进行财政补贴收入的计算,同时根据基金收治缺口来进行财政补贴金额的上报,正是因为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补贴不及时,导致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面临账表不一致的现象。

(三)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基金所进行的核算主要是根据每时每刻基金对应的收支情况。从当前医疗保险基金核算工作来看,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具体的核算方式仍旧依赖手工记账模式。正是因为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性,导致核算过程中的工作量巨大,会计核算人员被完全束缚在繁杂的记账工作中,本身的核算效率不高,且准确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尽管医疗保险基金征收工作已经建立一套规范的基金系统平台,但当前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与核算方面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对接,严重制约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四)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医疗保险事业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各个医疗保险办理部门引入专职人员针对医疗保险基金开展专项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水平。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量、工作难度的增加,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医疗保险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同时还需要系统掌握信息化技术、软件使用等。但从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队伍现状来看,大部分医疗保险办理部门中仍旧充斥着抽调人员,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在信息化技术掌握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严重缺乏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三、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对于当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应当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一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针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综合参考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同时结合医疗保险基金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对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切实提升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资金管理、监督管理、收支审批等等,且需要根据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针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进程中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切实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

(二)针对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引入权责发生制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明确提出,社会保险基金財务管理、会计核算一般选择收付实现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等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其充分证明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开始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有效避免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补贴不及时引发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面临账表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尝试针对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以此来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针对不存在支出压力的社保险种,根据权责发生制来保障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现行确认,一旦发生支出缺口的情况下,再通过统计财政部门进行针对性的补贴,从而有效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账表一致。

(三)基于多元措施推进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设

当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项工作,乃至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设来说,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将医疗保险基金核算信息化建设纳入医疗保险事业发展战略中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硬件水平的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现阶段财务管理软件本身使用效率不理想的问题,医疗保险部门应当尝试开发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软件,即通过选择资质、技术过硬的软件企业,根据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定制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加强票据扫描和上传系统、建设集中报销平台、实现成本大数据化管理。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作为当前各个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同样需要积极引入管理会计,基于自身发展实际、未来发展战略,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会计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会计作为保障管理会计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还需要针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实施有效的协调,基于规章制度的优化调整,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此外,还应当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基金信息一体化系统平台的建设,使得业务数据能够与财务数据实现有效的对接,保障广大财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业务前台基金征缴阐述,掌握基金收支进度,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队伍培训教育工作

要想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必然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财务管理队伍作为支持。综合参考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队伍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综合利用在职培训、委培、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财务管理队伍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包含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纳入信息化技术,帮助现有财务管理队伍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奖惩体系,针对财务管理队伍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考核机制与奖惩体系,奖罚分明,在财务管理队伍内容建立良好的交流、竞争氛围,促进财务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动态、复杂的工程,其必然需要密切跟随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才能够有效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基于制度完善、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永.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的不足和改进建议[J].经济研究导fi-J,2019(20):180-181.

[2]韩书英.浅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114+119.

[3]李来朋.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与财务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9):257.

[4]姚永晋.浅议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问题[J].纳税,2018(12):43+46.

[5]薛燕青.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效运转的相关研究[J].现代商业,2017(36):191-192.

[6]孙茂晓.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中的财务管理策略[J].经贸实践,2017(20):259-260.

作者简介:

崔新民,山东省无棣县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第2篇

(一) 缺乏对绩效考核管理的科学认识, 绩效考核的公益性无法体现

就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些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对绩效工资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但是仍然缺乏对绩效管理的重视, 甚至还有些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只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考核, 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管理的重心, 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与基层医疗机构相脱离的形式。由此可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管理流于形式, 其考核结果没有充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同时, 许多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 过多地强调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绩”, 而忽视了绩效考核的公益性。这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同时也与其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最终目的相背离。

(二) 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及反馈机制, 管理服务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绩效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绩效考核形式单一化、考核内容死板, 考核指标没有细化等等一些因素的存在都将会影响整个绩效考核体系, 会使其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机构内部难以形成科学的、公平的绩效考核评估与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在内部管理过程中, 通过绩效考核评估的结果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优化的地方, 从而更好地进行改革优化。然而, 就目前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重视的内容仍是绩效考核评估的过程以及相应结果, 而忽视了对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反馈, 这样不仅不利于从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以及纠正, 同时还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 绩效考核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绩效考核工作受到局限

由于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不够, 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人员水平要求不高, 从而忽视了对其考核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些绩效考核人员为临时从医疗队伍中派调的人员, 不具备全面化、专业化的绩效考核知识, 对于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到位, 考核结果及其结果反馈容易被其忽视。还有一些绩效考核人员缺乏公正客观性,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容易被过多的人情所左右, 容易使绩效考核失去原有的公平公正性, 严重阻碍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

(一)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了解, 提高绩效考核公益性

首先, 必须要更新观念, 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公益性相结合;其次, 要全面认识绩效管理, 重视其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不能片面强调绩效考核工资, 充分协调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工作的调配, 同时协调好每个工作人员与各项工作的关系,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所有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从各个方面对绩效考核管理进行改革完善, 重视绩效考核的公益性, 提高为广大民众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二)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与反馈机制,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结构、部门岗位成员结构是比较复杂的, 要想建立科学的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就需要从全面化的角度出发, 综合全面考虑各种问题, 重视绩效考核中全面性、可操作性、可行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 必须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的作用, 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反馈体系。同时, 还要加强对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开展监督考核工作, 利用反馈机制分析处理好反馈的各种考核信息, 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协同合作,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三)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队伍, 提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效的绩效考核队伍。绩效考核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结果, 因此,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对绩效考核队伍的培养, 选派基层医疗人员进行专业绩效考核知识的培训学习, 同时, 还要提高绩效考核人员综合素质, 公正、公平地进行绩效考核, 凸显绩效考核管理的真实性、可靠性, 为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绩效考核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特点, 为广大民众谋福利,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就必须利用高效、严谨、科学、全面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来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奖惩, 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行、创造性, 更好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只有建立健全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为更多民众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摘要: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也随之不断优化创新, 要想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从绩效考核创新发展角度出发, 建立创新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文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是措施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水平与运行效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问题,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翀, 董少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现状及解决办法[J].财会学习, 2017 (3) .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第3篇

为加强和规范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7年2月28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8号)。内容包括《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现全文转载如下: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4号)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98号)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西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指自愿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并与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原则: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兼顾专科与综合、中医与西医,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以下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

(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三)综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四)高等院校、各类学校卫生所、医务室;

(五)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

(七)军队(武警部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的部队医疗机构;

(八)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的其他医疗机构。

第五条 申请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民营医疗机构须同时取得《营业执照》)并经营满6个月以上;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家、自治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规章制度;

(三)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无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卫生、物价、食品药品监督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不良记录,并经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物价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五)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服务范围执业;

(六)医疗服务场所使用面积和人员配备符合卫生計生部门的规定要求。从提交申请材料之日起,医疗服务场所的使用权限或租赁合同的剩余有效期限须在3年以上;

(七)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执业资格证;

(八)依法与本单位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并愿意承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四)《收费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五)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医疗机构等级证明材料;

(七)就医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

(八)营业期间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规模、服务质量、服务特色、信息系统建设、价格收费、财务管理、业务收支、用药目录、医疗服务诊疗项目、各科室服务范围及特色和专长,门诊诊疗人次、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次人数、每百人门诊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床日费用等方面的材料。营业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按年度提供;

(九)人员花名册并附职称证明和执业资格证书材料;

(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查询);

(十一)营业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

(十二)申请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经办人员,须提供委托书或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十三)军队(武警部队)的医疗机构,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制定多方参与的评估规则和医疗机构申请协议管理的程序,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可每半年组织评审1次,也可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估。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有关管理人员3-7人,对申请定点的医疗机构进行核查,核查人员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准入评估表格内容,进行量化评分。医疗机构综合评分≧85分以上的,可以与其签订服务协议;综合评分<85分以下的,允许6个月的整改期,期满后可重新申报。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参保人群的数量、分布、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机构量化评分结果,与具备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发放“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标牌。

第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变更注册地址、改制、合并、分立、转让时或私营医疗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取得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及变更申请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备案,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未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停止服务协议。

定点医疗机构变更等级或歇业的,应在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30日内持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材料及定点医疗机构等级材料或歇业申请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备案;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等级或歇业审核备案手续的,停止服务协议。

第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以下药品目录管理规定: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年度服务协议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范围,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本定点医药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用品目录明细,并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结算管理,未经申报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年内有增减药品或变更药品规格的,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并定期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结算管理。

(二)应当按照《药品目录》中规定的药品名称、剂型、适应证,合理用药,对症治疗。

(三)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西药备药率应达到80%以上、中成藥备药率应达到50%以上。药占比达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将备药率、使用率、药占比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四)使用超出《药品目录》范围、超出药品适应证和限二线用药范围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

(五)定点医疗机构在治疗中,应分清主辅用药,辅助治疗用药的费用不得高于主要治疗用药的费用,并将其纳入服务协议严格管理。

第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规定: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年度服务协议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医疗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医疗服务项目》)范围,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本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明细,并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结算管理,未申报的医疗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年内有增减医疗服务项目的,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并定期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结算管理。

(二)严格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诊治技术规范进行诊治,遵循先做一般检查治疗、后做特殊检查治疗的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特殊检查项目部位阳性率应分别达到≧50%、≧60%。

(三)参保人员需做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单价200元以上(含200元)、800元以下的医疗服务项目,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科)审批;单价800元以上(含800元)的医疗服务项目,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科)审核,再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

(四)定点医疗机构在治疗中,应分清主辅诊疗项目,辅助治疗项目的费用不得高于主要治疗项目的费用,并将其纳入服务协议严格管理。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依法收费”的原则,严格执行《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规定。

(二)严格掌握各种疾病辅助检查的适应证,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及转院治疗,按规定办理手续。

(三)加强内部收费管理,各项收费记录清楚,主要收费项目公布在明显的位置,接受参保人员的监督。

(四)严格执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不得自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或以其他名义分解收费项目。

(五)严格掌握各种诊疗项目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参保人员1天内接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民族医治疗的医疗服务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4项。

(六)控制乙、丙类医药费(包括乙类药品和乙、丙类医疗服务项目)在总费用中的使用比例,原则上三、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甲类医药费使用比例应分别达到60%、75%、85%以上。

(七)使用自费药品、自费项目、高值医用材料、高价乙类药品、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经治医生应当书面告知参保人员并经参保人员或近亲属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否则参保人员可拒付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有义务向就医的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参保人员可自主决定在定点医疗机构购药或持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单独建账,建立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与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院端结算软件的数据接口,实现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信息的实时传送、实时审核。按要求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审核医疗费用所需的全部诊治资料、账目清单等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配备医疗保险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定期接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的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业务培训。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违反法律法规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违反服务协议约定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处理。

第十七条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停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1-6个月进行整改: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随机抽查定点医疗机构病历样本总费用中存在违规或不合理医疗费占比超过10%的;

(二)特殊检查阳性率低于规定的;

(三)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范围提供医疗服务或医师超范围执业的;

(四)由非医保医师为参保人员开具处方、检查单、医嘱并使用医保基金结算的;

(五)无故未及时传输医疗保险相关信息,或传输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的;

(六)存在分解住院、挂床住院的;

(七)拒绝、推诿病人住院的;

(八)医疗保险收费系统未能专机专用的;

(九)未经申请,擅自改变收费系统终端设备使用地点的;

(十)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十一)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行为,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第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终止定点服务协议并向社会公布:

(一)有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且年内停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2次及以上的;

(二)虚报医疗费用以减免应由个人自付、自费的医疗费用或以提供现金、实物等经济手段诱导参保人员住院的;

(三)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问题出现严重违规行为受到处罚的;

(四)将科(诊)室或分支机构以合作等方式对外出租或承包,并为承租(包)科(诊)室或分支机构提供社会保障卡刷卡服务的;

(五)冒名住院、伪造医学文书、虚报医疗费用、转嫁收费等手段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

(六)利用医保专用读卡器、计算机及线路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网络接入或代非定点医疗机构套用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医疗费用结算的;

(七)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注销或吊销诊疗科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有效证件未通过年度校验仍提供医疗服务的;

(八)使用假冒、伪劣药品,或者擅自生产、使用未经批准制剂的;

(九)不配合、拒绝甚至阻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进行监管稽查或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的;

(十)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其他行为,在社会上造成重大不良影响,造成医疗保险基金严重损失的;

(十一)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自终止定点服务协议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原则上包括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满意度测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医疗费用结算、付费总额控制指标、质量保证金兑付和下年度签约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原有关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文件同时废止。今后国家、自治区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根据2006年6月21日发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和财政部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阐释了医院内部控制,医院内部控制的构建,应从医院内部环境、医院风险评估、医院控制活动、医院信息和沟通以及医院监控五方面着手。文章重点探讨了医院内部控制五方面内容,希望能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内部环境;实施机制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2006年6月21日印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文件规定,医院应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2012年11月29日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执行以来,进一步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制约和监督着行政事业单位权利运行,对防腐抗腐保障机制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是事业单位重要组成单位。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形成还未有统一完整的认识,本文针对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探讨医院内部控制。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

美国审计总署(GAO)在制定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以下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我国在2009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吸收了美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将内部控制界定为由以下五个因素组成,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种观点也被众多学者认同,如刘永泽和张亮( 2011)同意这种分类,同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两个原因照成,一是不同的组织形态,另外还有两者自身的特点决定。如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治理结构、日常业务、自身风险和监督形式等,都与企业有本质的不同。针对这种差异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职责的制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权利制衡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有别于企业。如图1,医院内部控制要素。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具体分析

(一)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是医院内部环境,也是医院内部控制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医院组织结构、医院内部集体决策机制、医院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授权审批关键岗位责任制等。医院内部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医院内部环境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医院院长作为医院主要负责人,需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此外,医院需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同时还需根据外部监管机构(如卫生局)的要求,设置与有效设计不相容岗位,正确处理医院集权与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在现阶段的医院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医院内部机构完善,内外部有效监督,充分提高医院效率。第二,医院应实行领导班子集体会签机制,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各方制衡作用。随着政务信息的公开,医院应该在重大决策做出前进行信息公开,充分征询外部监管机构,进行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杜绝领导班子“一言堂”,决策做出后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纳入年度预算之中,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决策效果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第三,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行以来,要求医院对自有资金收入部分实行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按照此规定,医院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趋同。因此,对医院的内部控制而言,也更应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对医院履行各项职能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梳理,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关键岗位责任人。优化甚至重新设置医院的组织结构。咨询专业管理人员,完善或重新编写岗位说明书、授予的管理权限等,进一步明确医院业务流程,确保不相容岗位已经分离,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制约与监督。

(二)医院风险评估

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识别、评估以及需分析医院管理层级别与普通业务科室层级中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风险;第二,针对第一点识别出的风险,医院内部应适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应对识别出的风险。“风险评估”在2004年《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被国际审计组织特别增加,要求公共管理部门重视并开展风险评估。医院内部控制需从宏观风险和医务职能方面的微观风险。一方面,医院层级的风险动因主要由医院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决策机制和岗位设置等因素导致。重点关注在现有医疗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各种医疗腐败现象。医院掌握着大量的医疗资源,为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充分应用,净化医疗队伍,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需要持续关注医院层级的风险。

另一方面,医院还面临着业务层面的风险。具体到医院业务层级来看,主要表现如下。在预算控制方面,主要风险是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等决策是否符合规范,内部批复指标是否与支出事项相衔接等,还包括预算的跟踪与反馈;收支控制的主要风险是医院各项收入是否完整,各种收费是否按物价局要求收取,各类票据的领用、使用、复核是否由专人负责管理,各项收入与票据存根的审查核对制度是否建立。支出分类是否符合医院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规定,是否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核算,各项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支出权限、责任控制是否到位,审批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重大支出是否经过医院集体决策,是否建立责任负责制。预算指标是否进行明细分解,资金支付是否符合各项资金使用规定等。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的主要风险是药品及库存物资采购业务是否经过纳入年度预算,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流程是否符合规范,计划编制、审批、取得、验收入库、付款、仓储管理、领用发出与处置是否设置相应凭证,是否完备请购手续、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核对工作。医院关于采购控制主要是药品和器材的采购范围是否符合规范,采购决策是否健全,重要采购招投标是否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是否按照采购合同采购、采购后的审核工作是否进行。医院的资产控制风险主要集中在医院设备购置和报废处置的规范化,购置的重要医院器材是否有效得到利用。医院合同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首先,立项时,是否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次,合同签订时,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最后,合同应该得到有效执行。对于基金管理,其风险在于基金收入支出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还应该进一步保证偿付能力,定期對基金金额进行统计。基金结余应注意投资风险。

(三)医院控制活动

目前对医院控制活动没有统一的定义,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将医院内部控制定义为应对医院各种风险而采取的各种制度和程序。医院应从医院自身出发,因地制宜,为避免医院整体风险,需要进一步设计医院制度,优化控制方法。从而保证医院各项医疗服务顺利开展,保障医院控制目标得到实现。控制活动应贯穿医院各个科室,从医院整体组织设计到各科室关键风险点控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内部授权审批制度、集体会签制、‘不相容’岗位设置、归口管理、全面预算、医院会计控制、各种收费单据控制、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公开与信息系统控制等。医院应该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加强医院现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将医院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预算,通过预算把医院各项业务进行衔接。通过对预算进行跟踪反馈,分析主要风险控制点,并在风险控制点设置关键岗位,保障医院各项资产安全完整。

(四)医院信息与沟通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辅助医院决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医院整体运作效率。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用于医院内部决策的系统主要有用于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的决策支持系统。第二,用于医疗管理的门诊、急诊管理、病案管理、医疗统计、血库管理系统。第三,用于行政管理的人事、财务、后勤、药库、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第四,用于收集医疗情报检索、医疗数据分析处理的各种辅助系统。及时完整的规范医院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实现医院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及时沟通。除医院内部系统以外。随着医患关系的严重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加强,医院还需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如政府监管部门,外部媒体和社会公众。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五)医院内部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对医院内部控制上述四方面的健全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反馈,并形成報告。但是,本文指的的内部监督关键在于监督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完成。因此,医院应该设置专门部门进行监督,如纪检监察部,信息部等部门,应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医院应重点关注:全面预算制定、执行、反馈情况,各种项目的执行、评价结果,内部监督部分发挥情况等。此外,内部监督还应该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事后反馈。

总之,医院内部控制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医院风险评估、医院控制活动、医院信息与沟通、以及医院内部监督。在医院领导集体及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真正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效率,实现医疗公平。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2]王光远.中美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回顾与评述——兼为《联邦政府内部控制》(中文版)序[J].财会通讯,2012(06).

[3]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偿付能力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1).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制度是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逐渐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已成为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中坚力量。本文从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改革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材料成本的核算存在问题

在实施498种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以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和药品销差价计算的方法计算药品成本已经不能满足药品成本零差率核算的要求。同时,在其他医疗耗材的核算上,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各机构核算的口径常常差异较大。

2.会计管理法律观念淡薄

从我国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是以自己内部的一些条例代替实施,特别是在会计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者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财务管理决定权,会计人员只是财务管理计划的实施者,几乎没有自由权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国基层医疗会计管理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成为制约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成本预算管理、财务约束和成本控制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亟待完善。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财务以及会计管理往往落后于对医疗技术的重视程度,医疗卫生财务状况的约束、控制和管理往往缺乏一定的标准。例如:许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往往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关法律实施的标准随意化,相关财务项目的设置与审核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控制机制。

3.会计机构不够健全

当前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着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管理模式上仍然遵循以往传统的模式,或者是在改革过程中受到资金或者是人员的影响而半途而废。这就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大的漏洞,一些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足,从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1.设置会计科目要规范

对于会计制度规定好了的科目不得擅自变更,但对于往来款项及项目资金等应分别不同情况按单位、个人或项目名称等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亏损的,应全面分析,查清原因。属自身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亏损,应通过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内部挖潜的办法予以消化,若由财政补偿不到位致使,应在下一年度预算时由财政部门通过增加财政补助的办法予以弥补。

2.加大会计制度管理执法力度

(1)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体系的水平,就必须对财务会计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作为财会人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例如:不同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有效实施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体系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所以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细则既要符合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又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对财务执行的实施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高效科学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方法,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

随着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越来越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得到了良好的落实,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良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当前我国在会计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不但包括了基本的《会计法》,还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证管理办法》等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标准和规范,提高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3.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和监督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会计管理机制的重要一方面,这种机制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同审计程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同的财务岗位和财务部门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约束。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首先要科学规范的设置和核算会计科目,例如:对于会计管理细则中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必须完整实施,会计核算要对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和不同项目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对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现的漏洞要及时进行消除。其次,财务监督体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例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财务项目公开、财务管理公开以及财务执行公开等措施有效防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实施的外部监督。最后,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会计管理和执行的业务水平,增强财务执法的纪律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绩考核,通过设置完整的人才激励和制度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光银,倪世树.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2,11:77-79.

[2]胡丽艳.浅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61-63.

上一篇:金融信贷论文下一篇:公共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