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不再仅盯住货币美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序幕正式拉开。人民币的的升值对我国各产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其中,作为我国出口大项的纺织品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造成的利弊影响,对纺织品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升值;纺织品

人民币汇率是根据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受国际货币变动的影响。我国加人WTO以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长期贸易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我国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并不是令所有企业、行业欣喜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也是我国外贸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人民币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有关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因此,人民币升值必将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出口的我国纺织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的理论解释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在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应用基础之上。希望能对人民币升值找到一个理论支持。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学说。他们分别从货币因素、宏观基本面因素、实际市场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和变动进行了研究。这些理论都有优点,也有不足。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解释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全能的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已有的汇率决定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替代的,并且是随着经济形式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而发展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把汇率调整融入到政府政策优化分析的框架中进行研究,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将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应用到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中:如将预期、不完全信息、博弈论、有效市场理论、GARCH 模型、行为金融学及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等引入到了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 2003 年开始,人民币升值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迫于国外压力和我国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改革在 2005 年 7 月得到落实,到 2011 年 3 月 25 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 20.8%。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各国经济也在探底回升。因此,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继续存在。

2、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

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顺差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

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2003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 10%,尤其是在 2007 年达到 13%。虽然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但经济增长率仍达到 9%,2009 年也成功的达到了\"保八\"的目标。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率先达到\"V\"型反转。我国经济的强劲走势已经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效应显著提高,这必然会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并导致人民币升值需求急剧增加。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贸易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近几年来,我国贸易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在贸易顺差方面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也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出口形势向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外汇储备也屡屡创出新高。1994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212 亿美元,2008 年末达到 1.9 万亿美元,2009 年末外汇储备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 2.39 万亿美元,此时就领先全球各经济大国。截至 2010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 2.85 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汇储备龙头,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又面临巨大的压力。

3、国际因素

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上升为各国政府间的政治问题,从而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同我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比如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施加的政治压力,也就是早期 80 年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延续,所谓中国威胁论实质就是鼓动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升值使外商投资的各项成本提高,从而影响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另外升值使进口价格降低,加剧我国的通货紧缩状况,也会导致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引发投机套利浪潮,形成泡沫经济等。鼓动人民币升值是美欧一部分决策者特权意识的反映,他们只想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却不愿给中国以公平待遇。

二、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现状

目前,我国是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加人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2005~2009年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增速呈下降趋势,且占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降至15%。以毛2007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速较05年下降了2%,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速较2005年下降幅度更大,数值为7.9%,这反映出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有一定影响。2007~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挫,下滑幅度达到10.62%。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负值。2010年,国际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幅动荡后,从低谷中复苏;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快速队复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纺织品出口 411.3 488.0 561.0 653.7 599.7 770.5

总出口额 1150.1 1439.9 1711.7 1851.6 1670.2 2065.3

出口额同比增速 20.9% 25.2% 18.9% 8.2% -9.8% 23.6%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官网展数据整理

注:出口额同比增速=(现期出口额-基期出口额)/基期出口额

1、纺织品出口贸易方式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从 2005 年出口中一般贸易方式从 2005 年占比 69%升至 2007 年 72.1%,而加工贸易方式从 27%减少至 22.6%。这证明我国纺织品的原辅材料生产水平在逐步提高,竞争力在加强,基本能满足纺织品出口的一般要求,这也是国外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纺织服装厂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长远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的增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贸易方式的上述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但在中短期内,也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背景下会承受更大压力和挑战。

2、纺织品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但仍不尽完善,在纺织品出口中,初级加工产品如纱布的比重逐步下降,深加工产品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成品大多属中低档,缺乏名牌、价格低廉,效益不高。即\"中档质量,低档价格,无名氏品牌,低效益增长\"。就纺织品产业大类结构而言,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的比例各占 1/3,而我国的比例为 70:20:10 左右。这一出口结构表明我国纺织品出口追求数量的扩张,缺乏质量上的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纺织品贸易竞争中,仅靠数量上扩张,价格上的低廉,是很难取胜的。而人民币升值在中短期内将会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3、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和地区日益多样化。但目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仍然比较集中,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韩国是最重要的 5 个出口主销市场,对这 5 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 75%,特别是对欧盟、日本和美国 3 个市场的出口,不但占我国纺织品贸易额的 2/3,而且对每年纺织品贸易增幅的贡献率也在 50%以上。以 2007 年为例,美国排名第一,日本和我国香港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我国对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纺织品分别为 58.64 亿美元、57.39 亿美元和 25.7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19.04%,12.51%和 29.41%,占中国纺织品贸易年增长的 50.04%。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得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既有较强的依赖性又有某种程度的潜在的不稳定性,会在某些突发诱因下遭遇严重的发展障碍。随着 ATC 的终止,纺织品贸易回归到自由化贸易的轨道,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更多的是各种摩擦压力,因此在巩固和加强传统的出口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和地区,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使我国纺织品贸易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目前增长较快的市场主要有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加拿大等国,这些市场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依靠低价战略取胜,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削弱,加上短时间内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难以大幅提高,因此,出口产品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出口产品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必然会给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及纺织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1、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我国是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创汇产业,纺织服装的出口率为50%~60%,纺织品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左右。纺织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的价格普遍较低,成本压缩空间不大,人民币升值会使该行业的低价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相比以前,购买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相对升高,生产成本提高,对整个行业有较大负面影响。如果纺织品的出口价格不提高或者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较小,纺织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纺织企业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过大,势必会削弱到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减少、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从而给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如此看来,按照当今的人民币升值程度,很多纺织企业已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2、企业利润减少、竞争加剧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企业利润减少。我国纺织品销售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出口,人民币升值以后,如果不提高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以本币表示的利润必然下降,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提高纺织品的出口价格,来消化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如愿提价,即使能够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提价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最终会导致我国纺织企业利润下降。

同时,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将有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更加剧了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58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7%,增幅回落近9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速回落更加明显,下降47%。而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品企业大约有4.5万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02万亿元,但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润目前仅为10%左右,其中65%的棉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为3%左右,而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累计升值7.4%,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升值,加上服装出口退税的调整,下半年将可能出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成本的临界点,届时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将因此被淘汰出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有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尽管会给我国纺织品贸易及纺织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会给我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缓解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为纺织品出口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后欧美等国采取特保措施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频受挫并试图将纺织品贸易与人民币升值捆绑在起。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美纺织品谈判。从远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必将进一步缓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对外贸易摩擦,改善纺织品出口环境。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比重大。因此制造业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比重很高。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标价下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在纺织服装行业以原料进口为基础的化纤产品和以高档布料进口为基础的服装产品的受益最大。

2、促进纺织品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变

人民币升值,削弱弱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价格竞争优势,对于中小纺织企业而言议价能力较弱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甚至面临惨遭淘汰的命运。而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强。会是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出者从而实现纺织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国纺织行业整合。此外,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以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日为主中高档产品比重不足20%。由于利润率极低众多纺织企业依靠低价多销维持利润收入,结果使企业陷入压价竞争的怪圈而不能自拔。人民币升值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将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人研发力度努力提高纺织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从远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纺织产业由增量型向增质型转变。

3、增强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会使纺织行业的整体利润率下降。但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很多纺织企业在升值之前已做好了相应的防范。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企业开展成本压缩。把汇率的波动作为盈亏核算的重要内容。每个纺织企业都要意识到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趋势只会使汇率的波动性更大,每个纺织企业都必须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并逐步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五、结论

面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重大影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不仅应该及早认清形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提高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发掘中国的知名品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并且增强主动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等等策略,都有利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压力下,纺织品出口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拓宽企业的避险渠道,将人民币波动的风险降至最低而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琳.我国纺织业出口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1).

[2]刘然.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3]孟春景,姚海军,郭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分析[J].北方经济,2008,(11).

[4]阮青松,金晓慧.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收入的影响分析[J].经济论坛,2009,(12).

[5]王奇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11).

[6]徐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7]解全明.浅谈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09,(7).

[8]陈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9]符国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贸易报,2011,(10).

[10]孙向南.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0,(11).

作者简介:刘玲,西安外事学院2010级学生。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从对“囚徒困境”的思考谈起,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进行分析和讨论,阐述中美两国纺织品贸易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并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政府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中美纺织品贸易 合作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

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的加快对美国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使两国贸易摩擦不断。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双边协议到期终止,我国贸易风险也随之增加。据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09年1—3月中美纺织品贸易总额为50.1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为49.1亿美元,同比减少0.5%;进口1.03亿美元,同比减少32.3%,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理论分析

(一)“囚徒困境”的思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非零和博弈的例子,讲的是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并分开囚禁,并规定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获刑2年,沉默者将判监12年。若二人都沉默,则都判监3年。若两人同时认罪作证,则都判监10年。两名囚徒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且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坦白,结果都服刑10年。但是,该例中如果两人是一对经常合谋犯罪的惯犯,他们有一个长期的攻守同盟,被抓捕受审时就会考虑,这次我被判了,他下次他一定会报复我,共同抵赖的合作均衡就可能出现。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变

近年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即与这种情况类似。早在2003年11月美国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2004年又发动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同时继续对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05年5月,我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关税进一步调整,规定对2005年1月1 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 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的这种降低出口关税针锋相对,双方的博弈关系走向囚徒困境。但由于中美都期待双方长期的贸易合作,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获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激烈的贸易摩擦最终引发了两国关于贸易问题的谈判,逐渐走向双方合作的重复博弈过程,从而在摩擦—博弈—再摩擦—再博弈的过程中走出囚徒困境。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现实分析

对于中美纺织品贸易,若两国视互利互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为最高价值,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与程序,在不损害或尽量少损害博弈对手切实利益或获利潜能的情况下,就能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与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贸易双方是有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

首先,20多年来中美两国越做越大的贸易额充分说明了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国外输入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能够有力地促进美国国内技术升级,在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中国的同时,美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发、制定标准以及优化产品结构。因此,国际化分工中的合作将给中美双方都带来更大好处。

其次,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互利双赢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研究表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不仅为美国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美国就业。维护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继续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从而,中美两国在长期的贸易博弈中保持“合作”策略,双方加强互信与合作,有利于双方的博弈赢得、有利于稳定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共同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大,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力成本高。

四、建议和策略

中国必须不断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贸易中从被动应战转变到主动出牌。

(一)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应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大胆进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此外,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扩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企业需要的不只是生产型的技术人才,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研究等各类专业型人才都应成为企业的生力军。

(二)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企业应发展多元化的产品和贸易方式,有效拓展市场。其次,企业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应在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面向全球积极开发新的市场,走全方位、多视角、多渠道、多元化的出口道路,降低因出口过于集中的风险。

(三)政府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首先,政府要对有可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在已经取得的合作博弈的基础上采取主动,避免再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而以最小的博弈代价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应加快我国纺织产业的产业升级,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服装品业的应

参考文献:

[1]柯宗俊.新形势下再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国商贸.2009. 11.

[2]陈炜,张琼.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5.

[3]叶枫,吕世平,重复博弈:“合作”实现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6).

[4]张军立,褚永.基于博弈论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经济论坛.2007(21).

[5]杨懋,祁守成.囚徒困境从单次博弈到重复博弈.商业时代. 2009(2).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但是将于7月23日开幕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暨美国Texworld服装面料展、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Apparel Sourcing USA)和纽约国际家纺采购展(HTSE)(以下简称“纽约展”)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据主办方透露,截至目前,展会整体规模与去年持平。外贸大省的骨干出口企业及专业外贸集团已经把纽约展作为开拓美国市场最重要的市场平台。从企业报名情况看,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对美国市场仍寄予厚望。

调整结构 面向中高端

“美国目前仍是我们的主市场,我们会尽力把它保持住。”被问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出口业务的影响时,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家强斩钉截铁地回答。“公司家纺产品年产能150万套左右,去年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其中美国的出口额是1900万美元。”据马家强介绍,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出口床上用品,近十年的出口贸易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利润越来越薄了。无独有偶,同样是主营家纺类产品,自2008年正式开展对美外贸的常州华尔瑞家纺贸易部经理钱昉表示,现阶段,公司的业务虽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但利润空间有一定程度上的压缩。

如此困难的情形下,再遇中美贸易摩擦,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求机遇?

“产业升级尤为重要。”这是马家强一再跟记者强调的出路所在。“目前公司主要是在产品结构上做调整,现在所有产品里面,非棉类纤维产品已经占到60%左右。就目前政策来看,棉制品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所以减少棉制产品可令原料成本方面不会产生太大差别。此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独创研发优势,公司每年都会开发几十款新产品向客户推广。”

对此,无锡市尤美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钱丽夏感同身受,公司以童装出口为主,在印巴棉制品的比较优势下,公司已经基本上放弃成人棉质T恤等服装的制作,而专做童装。“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印绣花厂、辅料厂等产业配套资源成为我们的竞争优势。婴儿服用天鹅绒面料也是无锡一带的强项,东南亚企业要做这种面料的服装,都要从我们这里进口面料,加上运输成本等,他们就竞争不过我们了。”

据主办方透露,此次参加纽约展的功能性面料企业同比上升明显,而且生产高端服装的企业较去年有所增长,显示出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此次去纽约展,棉类产品很少,主推新开发的30多款新型纤维面料产品,如竹碳纤维、咖啡碳纤维、银离子纤维、海藻纤维、再生涤纶纤维、再生天丝纤维等。之前给美国的客户寄过样品,他们很感兴趣,所以我们这次去参展,借机可以拜访老客户,看看这些产品有没有增加后续订单的可能性。”马家强满怀期待地跟记者介绍,“我们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中高端产品,价格比同类棉类产品要高一些。产品主要面向偏高端客户,主要是偏功能性产品,比如,抗菌、吸湿透气、防臭等。”

今年首次参加纽约展的奉化市恒祥制衣厂是一家主做男装的纯外销型企业,据销售经理庄芳芳介绍,“此次参展计划开发一些中高端客户,带去展会的产品以商务男装、休闲男装和一部分女装为主,主要是棉、亚麻和一些功能性面料,如吸湿排汗和免烫等。目前,公司在美国市场份额不多,主要是通过中间商来做一些美国订单,而且客户层次参差不齐。通过中间商跟客人沟通,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我们这次想通过纽约展这个平台,与客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更好地理解客人的诉求,做到有效沟通。”

产品升级 赢得市场

在中国目前渐失成本红利的背景下,对于出口美国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产品升级,面向中高端客户无疑是一个有力抓手。走差异化道路,做小众产品赢得市场已成为企业共识。据主办方介绍,从目前招展情况来看,参展企业中,做小批量订单的企业较去年增多。

据钱丽夏介绍,无锡尤美在美国市场的订单比较随机,数量也不整齐,基本都是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配合度好的话,利润也会比较高。“这样的客户比较适合我们这样的贸易公司。美国和加拿大的客户会到中国来找面料供应商索要一些样本,选中后就让我们去采购,这样就能做不少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这类订单,我们操作起来越来越成熟,效率也越来越高。”

“公司目前会放弃一部分利润微薄的订单,同时对工厂进行一系列提升,比如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不定期地更新设备等,以期在产能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据庄芳芳介绍,公司回访客户得到的反馈是,对于那些订单不是很大的高端客户,很多面料需要从中国采购,毕竟中国的面料生产设备更先进、经验更丰富。

在美国全国纺织团体协进会(NCTO)官网上,一家特种纱线纺纱厂的负责人提醒美国纺织服装业界:“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创新,别无选择。”

美国纺织业的发展是如此,中国纺织业在当前复杂境遇下更需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近年来中国凭着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强大优势,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技术、工艺流程以及物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品牌建设、产品服务、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也不断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此外,“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更是让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再次凸显。

正如庄芳芳此前提到的,为了提升产能,公司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还会不定期地更新设备。而际华三五四二除了从以棉类为主向中高端的功能性非棉纤维为主的产品结构升级外,正在筹办新的工厂,淘汰落后产能設备,更换新设备,以更好地应对竞争压力。

在谈及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时,上海盖欣商贸有限公司CEO叶尔来表示,随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成熟,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以品牌和设计为竞争点的关键阶段,纺织服装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从产品质量、设计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压缩生产成本、人才培养、品牌战略、营销推广以及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升,以此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不仅要做出口大国,更要做出口强国。

积极合作 争取双赢

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纺织服装办公室(OTEXA)的消息,截至2018年4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约109.27亿美元,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约3亿美元。纵使中美贸易形势不明朗,以上数字似乎显示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的出口热情不减。中美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保持正常的国际贸易关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美国成衣及鞋类协会(AAFA)、北美制服制造商和分销商协会(NAUMD)、全国零售联合会(NRF)、零售业领导者协会(RILA)等17家商(协)会于5月11日联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强烈反对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服装、鞋子、家居用品等消费品增加任何关税。他们认为此类关税的增加将损害美国消费者、美国工人和美国公司的利益。

5月16日,美国时尚产业协会(USFIA)主席Julia K. Hughes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301调查进行的听证会上作证。USFIA敦促特朗普政府将服装等时尚产品从301条款下的关税增加产品列表中删除。因为对这些时尚产品的进口征收关税无助于解决USTR 301条款报告中对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和做法的担忧。他认为,美国目前需要的是多边行动,而不是关税。

值得欣慰的是,在对参展企业的采访中,多数企业都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当前的贸易摩擦,并希望尽一切可能维持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钱丽夏希望公司能在纽约展这个平台很好地展示自己,“感觉目前还没什么影响,后面有影响应该也不会很大,公司产品向来以产品质量、服务、交期等取胜,而不是靠大批量和低价格竞争。我们必须有我们的价值,客户才会选我们;同样价格下,我们要在服务、质量、交期等方面更有竞争力。”

青岛晨瑜儿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公司贸易部经理王蒙表示,今年中美贸易关系虽有“波动”,但目前为止尚未涉及家纺行业,企业管理者也居安思危,密切关注两国最新政策,此外,公司也在进行市场布局的新调整——进行新市场的拓展。

于今年刚刚起步对美外贸的上海盖欣商贸有限公司主营纺织品、针棉织品及其辅料、服装鞋帽等进出口业务。叶尔来说:“尽管起步阶段恰逢中美贸易局势紧张,我们还是会以平常心应对。已经根据事先掌握的市场信息准备了合适的产品带到纽约展,相信公司对美外贸能凭借纽约展这个平台取得开门红。”

据介绍,三大专业展会(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暨美国Texworld服装面料展、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Apparel Sourcing USA)和纽约国际家纺采购展(HTSE))同期同馆举办,三展联动打通了面料—成衣—家纺的产业链系统资源,推动行业上下游联动对接。纽约展是一个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平台,同时也是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和推广平台。

凭借三展集聚之效应,巨大的观众资源也是三展联动无可比拟的优势之一,上下游巨大的观众资源得到共享。三展联动,实现了从面料到家纺、服装的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贯通,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产业向心力和联动之势。届时,多领域采购商与专业观众将蜂拥而至,无限资源共生共享。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强。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显得愈加紧迫和重要。顯然,纽约展将不仅为海内外参展商提供一个展示形象、交流合作、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还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机和更多机遇。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互相合作的共生渠道,以产业联合的力量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只有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并进,才能更好地促进产品迭代、满足消费需求,领航纺织产业全面发展。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 中缅纺织品贸易关系不断融洽, 贸易额度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纺织原材料贸易方面, 早在2012年, 缅甸出口毛纱线0.71亿美元, 到了2013年, 此毛纱线的出口额增加到0.77亿美元, 同比增长8.1%。在2016年, 中国出口给缅甸的纺织品原材料为9.13亿美元, 占比73.64%。在纺织品中服装类的贸易方面, 在2016年全年当中, 中国累计服装出口总额为1574.6亿美元, 出口到缅甸的额度为12.41亿美元, 在这其中, 云南省对缅甸的服装出口总额为3.57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11.01%, 占全国出口额度的28.81%, 位居中国各省市的第一位。

在近几年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过程中, 缅甸地区不断吸收外来的资金, 接受其他国家在其地区内开发资源、建设工程, 这进一步促进了缅甸国家的经济发展, 为得到更广泛的贸易奠定基础。在这其中, 中国也加大了对缅甸国家的资金投入, 从而更好地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及纺织品贸易的发展。

2 滇缅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口岸较少, 规模较小

在缅甸与云南省的贸易中, 规模较大的贸易口岸较少, 只有瑞丽、孟定清水河口岸等。除此之外, 滇缅的其他贸易口岸规模较小, 远比上瑞丽等较大口岸。在贸易口岸规模较小的情况下, 贸易所需设施较为单一, 不能满足纺织品行业所需要的贸易过程, 例如在存储方面、运输方面、检验方面等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相当于在贸易的过程中存在有偷工减料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滇缅纺织品贸易的进行。

2.2 外贸跨境物流成本较高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边界, 经济状况并不发达, 缅甸曾经被联合国定义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发展状况也并不是相当好。对于这两个经济状况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 其彼此之间的物流交通也不够发达。虽然在近几年中, 道路建设在不断地完善, 甚至有国际之间的大通道逐渐完工, 但是大多数也只是停留在只通不畅的层面, 因此这对于滇缅之间的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另外由于道路的不畅, 增加了运输的时间成本, 在运输途中耗时过多, 容易造成产品的变形, 影响美观, 最终使得商家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进行出售, 带来更大的损失。

2.3 在贸易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 影响贸易秩序

缅甸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且拥有大量的劳动力, 吸引了许多中国的商人前来投资建设。但在这其中, 有些投资者并不考虑当地人的感受, 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建设, 例如未按照规定的标准对废物、污水进行处理, 完全没有遵循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不仅没有给当地带来应有的收益, 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最终导致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够融洽。而且有些商人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不愿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甚至以劣质的商品欺骗消费者。这种现象不仅有违商业道德,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构成违法乱纪的行为, 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贸易秩序。

3 促进滇缅纺织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3.1 增加贸易口岸, 扩大贸易规模

滇缅政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贸易口岸的数量, 而且要完善其应该有的设备, 避免交易设施的简单、单一。同时要扩大贸易的规模, 这一项措施可以建立在原有的贸易口岸之上。对于一些已经建立多年并且其日常交易额度较大的贸易口岸, 原本的口岸规模不能满足现在的交易所需, 这时就要适当的扩大其规模, 促进贸易完成。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 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和规模, 要在适度的基础上增加贸易口岸、扩大贸易规模。

3.2 改善基础设施以及贸易环境, 推进贸易便利化

滇缅双方都要加强交通建设,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 大力促进交通的发展, 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在交通状况发达的同时, 运输的过程中会缩减运输时间, 保证了纺织品不容易受到长时间运输的影响, 减少产品变形的可能性。道路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维护工作。在贸易环境方面, 需要政府的加强管理, 维护稳定的政治环境。只有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 买卖双方才会较为安心的进行交易, 增加贸易的数量规模。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及贸易环境的改善, 从而推进贸易的便利化, 最终保证贸易的超额完成。

3.3 推进经济合作区建设, 促进双方的合作投资

目前, 滇缅最大的经济合作区为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它的建设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促进了科学的和谐发展, 推进双方地区经济繁荣的发展, 而且其对滇缅纺织品贸易的进行更是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所以滇缅双方要加快建设, 搭建更多的双方贸易平台。另外要加强对参与贸易人员的教育, 或是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 从而对买卖双方产生一定的约束, 最终保证滇缅贸易的正常进行, 并且使双方都能得到自己应有的收益。

滇缅作为关系最为密切的贸易合作伙伴, 双方的经济贸易在不断发展壮大, 纺织品行业的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同时不能忽略了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采取合理正当的对策建议, 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滇缅纺织品贸易的正常进行, 同时也促进双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确保滇缅的共同繁荣。

摘要:一直以来, 缅甸都是云南第一大边境贸易伙伴。在纺织业方面的贸易, 双方由之前的刚刚起步, 发展到现在的不断壮大, 但是现在的贸易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先对滇缅纺织品贸易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然后分析了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在纺织品贸易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对滇缅纺织品贸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虽然现在双方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很快,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问题, 只有将面临的问题做出良好的解决, 才能使滇缅纺织品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滇缅,纺织品贸易,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楠.纺织业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J].中国纺织报 (国际贸易) , 2017 (2) .

[2] 曹韩.“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滇缅边境贸易发展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 .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推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关键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有何现实诉求?这些都是亟待探讨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内化的历史思维和外化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的要义。作为一种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解释将是阐释这种要义的手段。本文以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走向整体世界》为例,尝试探讨历史解释的整体性,期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历史解释的表层困惑

如果想要对历史事实作出充分的解释,就必须对事实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作出说明。历史解释承担了回放历史的功能,它所能涵盖的整体性画面将直接影响历史呈现的完整程度。历史解释的表层表现为史实描述,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它们的共同要素构成了历史事实的基本现象和直接观感;历史解释的深层表现为思维方式,“历史解释是使历史现象变得明白易懂的说理方式”,因此强调“历史解释的分层思路就是追求思维的开阔性和深刻性。从就单个历史现象进行就事论事的思考,到探索多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为思维的开阔性;从单纯描述历史现象的内容到探讨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为思维的深刻性”[1]。如果单就历史事实的描述,却不做思维方式的渗透,那么历史解释是丧失灵魂的躯干。关于《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单个的航海事实描述是具体而全面的。的确,一幅全球航线开辟的平面图已经展开,可是缺乏深刻的立体感。史实的描述只是历史解释的表象,在表象中寻求深刻,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历史解释的逻辑思考

在历史解释中,跳跃的历史思维之于静止的历史表象有何关联?“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2]据此,如果思想进程一直与历史过程同在,那么历史思维就从未游离于表象描述之外。由此,便形成了历史解释的逻辑思考: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新航路的开辟,我们在探究动因的时候,很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在欧洲,形成了所谓审视的出发点,即“欧洲中心论”。在欧洲更广泛的视野内寻求该历史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因,然后有诸如“民族”、“宗教”和“社会”的优越论;“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决定论等等。总之,“西方的兴起”早就在上帝的预设之中。近代以来,欧洲固然是重要的部分,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早在新航路之前,欧亚陆地上已经出现了以伊斯兰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一个庞然大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横亘在东西方贸易的要道,享受着国际商业贸易带来的繁荣,也吸收了东西方的“营养”,自成体系也好,传播东西文化也罢,至少,欧洲并非唯一中心。就是在新航路开辟百年之前,东方也赫然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海上朝贡贸易体系。即使这三个中心体系之和也不足以审视世界的全部,因为它们是割裂的存在。这些部分的拼块乃是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画境,但是,它們每一个、甚至合起来都不能显示整体画面,因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而且塑造着这些部分的本身。故此,作为一种历史思维,系统性的整体视野应该被纳入到历史解释的全局。

2.横向联系 & 纵向发展

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人们往往进行着看似毫不相关的活动。这种历史的平行现象是否有横向联系?葡、西早期血腥的殖民扩张背后是“银本位”的渴求。大致在明王朝时期,中国在世界瓷器、丝绸甚至是茶叶市场都拥有绝对的优势。仰仗着私营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关系,中国商品在生产效率上获得了绝对的低廉劳动成本,外加上大运河或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成本节约,欧洲难以望其项背。那么,作为商业上的交换,中国的需求是什么?答案就是“白银”。白银主要是跨大西洋以及经由欧洲跨印度洋向东流动,但也从日本和美洲跨太平洋向西流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都深深地烙上了白银的血印。奇怪的是,最终吸纳了大量白银的中国却没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横向联系的历史思维应该被视为历史解释的拓展。

再来看看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历史的垂直现象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思考该现象的意义在于使历史解释更纵深。白银流动的第一站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还处在封建窠臼的葡、西两国,对于黄金白银的追求异常热切,早在马可波罗游记的传说中已经沉醉于东方的富丽堂皇,也在宗教热忱的驱动下强烈参与了“十字军东征”。新航路开辟之后,对黄金白银的追求竟成了葡、西两国的梦魇,大量白银的到来造就的是封建领主们的骄奢淫逸;意想不到的通货膨胀也伴随而来,货币贬值、价格上涨、投机活跃,是为“价格革命”;价格搅动下的传统经济关系,使得依赖土地出租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脱颖而出,后来,辐射到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体制濒于解体,是为“商业革命”。

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构成了历史事实的整体。历史解释并非追求全部事实,而是要追求整体结构。

3.直线 VS 周期

年鉴学派对于“长时段”特别敏感。“长时段”,“是一种缓慢地流逝、有时候接近静止的时间”运动。[3]人们常将历史看作是有方向、直线发展的“进步观”。但连续性不一定是直线,中间可能包含着加速、减慢和暂时稳定的各种时期。在1500年以前,亚洲财富的吸引力早就导致了12世纪以后欧洲十字军东征西亚的活动以及15世纪欧洲人在南亚和东亚的探险。欧洲在“长时段”里不遗余力地向东进取,时而激进直捣黄龙、时而缓慢旁推测敲、时而寂静如一潭死水,终于在“三角”贸易中达到了赤裸裸的目的。如果可以描绘,新航路的开辟显然是一条带着躁动目的的、连续的、非直线的线条的终端。在历史解释中,强调目标靶向、连续不断和非线性的历史思维,是理解和阐述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必要逻辑。

存在一种可能,即将某一历史现象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中时段”内,即周期,并加以考察、定义和解释。考察的意义在于了解变化和确定趋势,定义的目的是为描述现象和触及根源,解释的意图是使历史现象灵动和证据确凿。这种在时间度量内作出的历史解释只对周期内有意义,诸如人口消长、价格升降、生产增减等等。周期变化是区间内整体性的表现,是不完全、但非常突出的历史思维的反映。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一段时间度量内(大概100年),即周期,导致了世界性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最终成就了“西方兴起”的条件。欧洲人对美洲的残酷殖民和掠夺,并利用非洲的奴隶劳动力,获取了大量的白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用于交换亚洲的香料、丝绸、棉纺织品和其他可供消费的实用品。实际上,这样一来美洲的经济作物为欧洲节省了农业用地;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节省了牧场;非洲的奴隶为欧洲节省了劳动力。欧洲利用自己的中心位置,成功地支配了世界资源,从此“西方兴起”。周期性的动态平衡是一个区间整体,在区间内作历史解释才具有历史意义。

三、历史解释的整体性及其延伸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历史解释旨在帮助学生化繁杂为简单、以不变应万变,在无序中寻秩序、于杂乱无章中顺理成章。历史解释的整体性提供了切入历史的逻辑思维,这在《中外历史纲要·下·走向整体世界》中,俯拾皆是。历史不会戛然而止,关于历史解釋的整体性,还必须作出延伸的部分,即对现在的理解和未来的猜测。

1.欧洲中心论

新航路的开辟确实发端于欧洲,殖民扩张后,西方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荷、英、法争霸后,日不落帝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在世界泛滥;西方的自信油然而生,所谓“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论调不绝于耳,似乎世界要停滞了。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历史肯定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中心。但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中心从来就不会只有一个,也不会固定在一个地区”[4]。

2.中美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确实成功地在全球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中海沿岸的资本主义萌芽,最后在大西洋东岸成长为参天大树,并荫庇全球。再后来美国继承了资本主义的衣钵,挥舞着霸权、兜售着人权,到处耀武扬威着自己的“自卑感”和“自闭症”。什么“先发制人”、“全球打击”,冠冕堂皇地卖弄自己的“痴人说梦”和“歇斯底里”。世界多元化多样性,从来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多行不义必自毙。

3.新冠病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航路的开辟确实引起了全球“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人口和动物在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水痘和流感等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有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体制的解体。新近,新冠病毒虽最早发现于中国,但并非发源于中国。面对着全球气候暖化、环境污染、病毒横行的挑战,人类已同住地球村,同呼吸共命运,必须摒弃前嫌携手应对。全球化治理模式下,一小撮人的利益和各为其政的做法将被历史唾弃。

四、历史解释的整体性视野及学生关键能力涵养

历史学科因得天独厚的人文属性而肩负着不可规避的责任意识,单就塑造一个灵魂的气质而言,除去春风化雨般的叨叨絮絮之外,还应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技术性思维方式,即揣着“历史解释”的逻辑尺度,从容丈量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学生成长的烦恼是粗鄙的视野引发的连锁反应,狭隘意味着孤僻,僵化重蹈着固执,“整体性的视野”必然荡涤着历史的尘埃,还一个明净的自我。历史解释蕴含着价值的判断,在取舍之间考验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辨、逻辑推理、语言表达或文字创作等,潜移默化地自塑着人格和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关键能力。在历史课堂上达成这一愿景的一般途径是,通过提供史料以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形成想象力。然而,历史解释的整体性视野提供了另一种同样触及想象力的途径——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自然法则、公知常识、人性弱点等等)建构历史模型。坐而论道或许凭空想象,纸上谈兵可能毫无根据,清谈玄空似乎虚无缥缈,然而这些并不妨碍人们天马行空、运筹帷幄、思索宇宙,缺乏想象力是悲哀的。如果学生完成了多角度的历史推理进程,必然生成多样的历史感悟,然后再做试错的反证或试对的实证,就会形成整体性的认知能力,于创新能力的拓展大有裨益。历史解释的整体性视野与学生关键能力涵养互相渗透、殊途同归。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从学生关键能力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从对于历史的态度而言,是一个基于史料的现象描述的中肯、温婉的情绪问题;从历史的研究方法出发,是一个直面历史事实、开阔视野的归纳或演绎的手段问题。本文从学生的关键能力出发,发掘历史解释中思维的部分,提出了历史解释的整体性,并结合当下作出延伸,试图在历史的学习中提示学生关注“历史解释不仅是为了获得过去的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的现在和未来”[5]。

【注释】

[1]黄牧航、张庆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15期,第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2页。

[3](法)布罗代尔著,顾良译:《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见布氏论文集《资本主义论丛》,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182页。

[4]晏绍祥、张岩:《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主线与设计》,《历史教学》2020年第3期,第7页。

[5]刘道梁:《历史意识: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变革》,《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1期,第26页。

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2009年是国际市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危害由美国向世界各地传导,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我国传统出口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面对国际市场保护贸易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市场订单锐减的严峻挑战,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高达1839.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9.8%,与2007年基本持平,仍保持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的地位。本文将从最直观的数字角度,对2009年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盘点和解析。

一、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整固

(一) 纺织服装出口率先“回暖”

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世界贸易跌入“谷底”,从表1可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严重“超跌”,2009年1-2月份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9.1%、-25.7%、-43.1%个百分点,随后的3-8月份间在底部低徘徊,9月以后开始回升,同比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1.2%个百分点,结果好于预期,为中国GDP增长8.7%、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从分月统计中发现,在世界贸易极为困难的2009年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口随市场下跌了36.5个百分点,而出口却逆势飞扬,同比只下降了0.7个百分点,给“冰冷”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春意”,让世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虽然,随后4-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同比指标“二次探底”又回跌到两位数,但到12月份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全部“翻红”。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出、进出口较之2008年分别下降了9.9%、9.8%和9.3%,但却比全国货物贸易全年出口、进出、进出口同比负增长分别减少了6.2%、1.9%和4.1%个百分点,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1670.6亿美元,出口贸易依存程度达到3.4%,也就是说2009年的GDP的3.4%是通过纺织服装出口实现的。

(二)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

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最多利用外资的产业,通过引进技术,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比较优势凸显,并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表1可知,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83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为8.3%,其中出口高达167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贸易的13.9%;进口仅为168.2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口贸易比重的1.7%;贸易顺差为1502.5亿美元,虽然比2008年1666.8亿美元下降了164.3亿美元,但约占全国2009年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的76.6%,这也就是说仅占8.3%的纺织服装贸易却创造了接近4/5的贸易顺差价值。我国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是由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在世界上通常用某一产业的贸易差额与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所表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也叫TC指数,若指数为负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进口,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正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经过计算,我国2009年纺织服装TC指数为0.82,昭示我国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方式在改善

(一)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由来已久,但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进大出”、“两头在外”,通过“三来一补”,积极利用分工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进入蓬勃发展、全面提速的时代。 1994年出口贸易额达到342.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2008年出口达到1852.2亿美元,是1994年的5.4倍,创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新高。但其间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SA8000社会责任的困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的重灾区。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亟待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纺织服装进出口一般贸易率的同比增长,进口10.34%、出口-5.83%、进出口贸易-5.43%,明显好于我国货物贸易的一般贸易率,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一般贸易率进口、出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是-6.7%、-20.1%和-13.9%。二是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中的一般贸易的比重分别是72%、24%、68%,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3%、4%和4%。这说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扩大一般贸易开始突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加工贸易降幅较大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意在扼制加工贸易过快增长。从表3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我国2009年加工贸易的纺织服装进出口、出口、进口的较之2008年有两位数的降幅,降幅大于全年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一般贸易的降幅,说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了增长方式。二是2008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出口同比是正增长,而200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2.2%,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9.05%和19.53%;说明我国调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力度在加大。三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同属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同比降幅大于自营业务的进料加工分别是7.03、7.51和6.92个百分点,彰显我国调整贸易方式是有序的。

三、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结构在优化

(一)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放缓

我国要优化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结构,需要适当减少纺织品出口、增加服装出口的比重,适当减少OEM服装出口,增加OBM服装、高附加值服装出口的比重。从表4可知,一是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是16707178.8万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5999223.7万美元,约占36%,服装出口总额是10707955.1万美元,约占64%,纺织与服装的比值为3.6:6.4,出口产品结构与2008年持平,没有明显的改善。二是2009年就纺织品大类而言,纱线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制成品下降幅度最小。就服装大类而言,针织服装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服装下降幅度最小,更可喜的是毛皮革服装保持了11.22%的正增长。这种走势基本符合国家的纺织服装调整与振兴政策。三是就服装分类产品而言,针织服装中丝织针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1.7%,出口金额下降34.7%;针织服装中化纤针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52%,出口金额同比微升0.07%。梭织服装中丝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96%和20.83%;棉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21%。毛皮革服装中皮革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5.72%和21.32%;可喜的是毛皮服装逆市强劲上升,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5.53%和138.93%。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均价偏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不仅要率先恢复贸易增长,还要努力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2009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量关系忧喜参半。一是从表4可知,纱线出口平均价格下跌4.93%,其中棉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3.38美元,同比下跌6.25%;丝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1.92美元,同比下跌12.31%;化学纤维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56美元,同比下跌8.86%;可喜的是羊毛、动物毛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0.39美元,同比微涨0.69%。面料也是量价齐跌,其中棉布平均每米价格1.18美元,同比下跌8.45%;丝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2.92美元,同比下跌9.42%;化纤织物平均每米价格0.83美元,同比下跌8.33%;羊毛动物毛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5.8美元,同比下跌8.94%。地毯、无纺织物等纺织制成品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服装出口与纺织品不同,大体上呈现量减价升态势。针织服装价格平均同比增长2.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丝制针织服装,平均每件套价格是10.87美元,同比增加11.85%;化纤针织服装每件套平均价格增加5.78%、棉制针织服装微涨0.35%、但毛制针织服装却下降了7.13%,梭织服装平均价格增长1.69%。毛皮革服装价格忧喜参半,每件套平均出口成交价格是65.74美元,同比增长28.13%,其中毛皮服装、皮革服装价格分别是267.18、41.52美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06.81%和-6.65%。由此看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出口成交价格虽然出现了微升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在扩大

(一) 纺织服装出口的洲际市场

市场有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三大要素,从理论角度考量,亚洲、欧洲和北美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从表5可知:一是纺织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亚洲4席、欧洲5席、北美洲1席,说明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向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的出口高达全部纺织服装出口的88.5%。其中向亚洲出口748466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4284566万美元、向北美洲出口2961256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为40.1%、23.3%和16.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是多元化的,除上述三大市场外,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二是在亚洲市场中我国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纺织服装贸易继续保持活跃。2009年向东南亚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5%、2.3%和-11.3%,而相应的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0.7%、12.7%和1.1%;2009年向中东地区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1%、-4.5%和1.8%;进口分别同比增长24.5%、19.8%和28.7%。三是欧洲市场主体是欧盟,根据入盟之先后,大体上可以把欧盟区分为欧盟15国和东扩12国。在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统计中发现,我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同比下降7.2%,欧盟15国只下降了6.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3.9%。其中纺织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10.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9%;服装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5.6%,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1.2%。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国别市场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格局没有改变。一是我国纺织服装前四强虽然同比涨跌互见,但依然保持2008年各自的位次。在前四强中美国市场同比增长4.1%;日本市场则与去年持平;香港市场和德国市场虽然分别有12.8%和4.1%的下跌,但因与尾随者有较大的出口额差距,所以位次没有改变。二是5-10强则是2009年的出口涨跌与200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年第6位的吉尔吉斯斯坦因2009年跌幅48.4%,只列第12位;2008年第5位的俄罗斯因2009年跌幅43.4%,下滑到第10名;韩国跌幅虽大,却依然维持2008年第8名的位次;而英国、法国都上升了2位,分别排在第5、第7名;意大利、阿联酋都前进了3位,分别排在第6、第9名。三是我国纺织服装10大出口国以外也亮点纷呈,我国对“金砖四国”的印度纺织品出口增加2.5%,对巴西的服装出口跌幅也仅仅是0.7%;我国对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的出口气势如虹,分别同比增长27.6%、20.3%和13.8%;纺织品对巴基斯坦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5.9%、其次是伊朗增长21.5%,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也分别保持增长17.2%、16.7%和10.9%的增幅。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坚持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在稳定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注重开发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和拉美市场。▲

上一篇:旅游合同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