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世界范文

2023-09-16

低碳世界范文第1篇

林秋琴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末日‛的场景越触目惊心,人们对‚拯救‛的期望就越高。

从电影《2012》的地球末日预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从我国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到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都给人类敲响拯救地球的警钟。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甚至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首次活动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地球一小时”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今年是3月26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短短5年时间,吸引了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一股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潮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这一问题,主要是了解四个问题:一是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各国实践;三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四是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

1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方面的具体化。

对低碳的内涵,有三种解读。

一是绝对低碳,即零碳或无碳。能源供给来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无碳的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零碳或无碳目标显然是理想的,但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是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即可视为低碳。如果我们在2020年相对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

第三是相对低碳。如果某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这个企业可以称为是低碳的。参照值还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低碳应该是相对的,不应该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共性,强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但也有区别。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的尽量利用、废物减量,从而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较为类似,强调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设计和管理,从而减少外界的物质与能量输入,实现自我良性循环,避免对外界的不利影响;

绿色经济强调环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修复,空气清新,

2 水源洁净,生活环境绿色。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一)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北极熊为何要伪装成大熊猫?

气候变暖啦,北极熊移民来到了中国,所以伪装成大熊猫了。

3 1.人口爆炸。气候变暖关键在人口爆炸。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

2.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已经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7ppm。

因此,全球变暖的形势比原先预计的更加紧迫,目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危险值,临界点:350ppm(百万分比浓度),应采取必要行动使之回到350ppm或更低水平。

3.伐木毁林。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的树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大升高。

4.破坏水循环。原油泄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过去的50年,又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气温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据IPCC第四次报告说,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全球温度将有可能上升摄氏二度到六度。一般来说,气温只要上升2摄氏度,全球GDP的1/5将灰飞烟灭,就会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伤害,除了冰帽融化,生物灭绝,上升的海平面更会淹没许多岛国或者临海土地,让无数个家庭无家可归。

‚冰川都化了,我们站在哪儿?‛(企鹅) 1.海平面上升 众岛国被淹。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会升高1米以上。 威尼斯—‚水正在成为‘水城’最大的敌人。‛倒计时:40年 印度洋上平均海拔只有约1.5米的马尔代夫将彻底消失。这个岛国上的人们将沦为气候难民,举国搬迁。倒计时:90年

2. 冰川融化 ,淡水资源流失。通过筑坝等水利工程,人类目前已成

4 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其中有近3成已不能到达海洋,成为时涝时枯的季节河。水资源匮乏已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3.众多生物物种灭绝。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从2006年起,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和重庆市环保局等单位一起,开展了全面的重庆物种调查,目前第一阶段调查已经结束。调查认为,虎、狼、藏原羚这3种珍稀野兽,以及斑背潜鸭、黑海番鸭、黑鹳、秃鹳这4种珍稀鸟类,在重庆已经处于绝灭状态。

4.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期中国灾难性气候频频发生:

(1)西南大旱——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对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统计数字显示,罕见旱情已导致中国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强沙尘暴—3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

5 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

漫天飞舞的黄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掠夺的抗议,就是对那种不计资源、能源和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惩戒。

(3)内蒙古9800万亩草原遭鼠害。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让牧民们挠头不已。绿色的草原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

(4)南方水灾。6月27日8时-28日8时,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局地降了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广西藤县249毫米,广东阳东235毫米。受降雨影响,辖区内大部分河流超过警戒水位0.25米。6月28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灾害损失偏重。二是山洪灾害致人员死亡比例高。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其引发的房屋倒塌致死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近九成。三是受灾区域集中损失重,局地重复受灾。6月13日以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区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广西、江西、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多次重复受灾。

5.农作物减产 ,饥民更多。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全球变暖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有数百万人因气候变化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

6.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地震、洪涝和强风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国际社会为减少“碳足迹”也签订了不少公约。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制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气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确立了 “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京都议定书》。根据《气候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缔约国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确定《气候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2%。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3.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但事与愿违,

7 由于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态度变得消极,在量化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缺乏诚意,有关各方分歧进一步拉大,最终各方代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幅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内,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展开自主减排行动。

尽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最终不尽人意,但会后各国都会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尽量减少和控制碳排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经济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导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新经济的变革。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1.英国: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复苏。英国政府不久前出台了《英国低碳过渡计划》以及《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确定了将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突破口的战略,拟通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英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右二)与车手亨德森、文宁和威尔敦合影。3名车手将骑着高科技太阳能动力自行车环游世界,全程约1.9万公里,以此向世界宣传太阳能的潜力。

2.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总量排放国之一和最大的人均排放国。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目标,

8 被广泛认为太过小气,与其超级大国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符。

3.冰岛:计划到2050年成为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4.丹麦:找不到垃圾的丹麦小岛。丹麦珊姆索岛所有的能源都是环保的,来自没有污染的土地,又回归于这片净土,永久性地循环下去,因此没有真正的垃圾。

5.挪威:拟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摩天大楼。挪威宣布将打造世界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楼。这一新建筑可望成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集多种风格与知识进步象征意义的标志,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碳排放平衡的典范。(挪威木结构大厦效果图.) 6.以色列:六十年不放松 全球应对水危机的领袖。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第五届国际水技术与环境控制展览会展会上,展示的海水淡化装臵和集水装臵。

7.德国: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德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垃圾资源化做得较好、垃圾管理体系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克尔海姆县垃圾堆肥厂

8.日本:从世界最脏到环保第一。日本在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同时也拥有着工业大国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我国通过发展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倡导、企业的低碳生产以及公民个人的低碳生活三个层面的互动。

(一)基本理念和目标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

9 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首度宣布中国的低碳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二)具体行动 1.政府举措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近期要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处

10 罚力度,淘汰煤炭、焦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的落后产能。

三是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

四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

五是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2.行业政策

可再生能源: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通过,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在立法上强制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上网。

资料图片:风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年均装机增速都在100%以上。这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的一处风力发电场。

建筑:通过政策大力推动建筑节能。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汽车: 2009年3月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图) (三)未来展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11 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指出“前瞻部署气候变化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外交工作中,指出新的一年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些指明了今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和重点

上海世博会中的低碳元素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

图为世博园区有几百辆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向游客提供服务。 图为印度馆内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臵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图为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可天然降解。 图为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 图为由回收的可乐瓶制成的环保包。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轮胎、水管、瓶子组成的“零碳酒吧”。 图为游客在丹麦馆内享受自行车带来的乐趣。 图为西班牙馆外墙是用藤条材料组成,既环保又传统。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纸箱做成的沙发。

四、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关爱自己也关爱地球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生活,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

12 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二)减少碳足迹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1.碳足迹:是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碳足迹‛就大,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反之‚碳足迹‛就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2.‚碳足迹‛估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13 (三)行动起来—此时、此地、此身

1.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臵,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取决于每一位公民的低碳理念。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我们的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作为生产者,企业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作为消费者,我们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中。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把减少二氧化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小学生们在展示获赠的环保袋和省水阀

2.过快乐时尚的低碳生活。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我国有3.7亿个家庭,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将减少2.9亿公斤碳排放,每节约1吨水就将减少0.72亿公斤碳排放,

14 每少使用一个塑料袋就将减少37吨碳排放。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启动。主题活动提出了“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 (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 (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 (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 (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广西“低碳家庭”科普传播进社区活动3月24日启动 3.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2009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大学时对广大学子提出六字希望——此时、此地、此身。这虽然是对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适用的。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 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

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面对气候变暖的威胁,我们应牢记总理的寄语,努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15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用自制道具在校园内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 公民的低碳生活应当从衣、食、住、用、行做起:

(1)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穿化纤衣服,多穿棉质衣服。衣服洗净后,挂在衣绳上自然晾干。解下领带,应季穿衣。

(2)食:科学营养,合理搭配 。提倡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荤,多吃素;少喝酒,不抽烟。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3)住: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净化室内空气;及时关掉电器的电源。注意安全。

(4)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选用节能电器。少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少用塑料袋,少饮用瓶装水。

(5)行:多乘公交车,少乘出租车 ;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多爬山运动,注意锻炼身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峻的形势催促着我们,重大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永续发展,为了生活的和谐美好,为了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珍惜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入手,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以低碳生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名词解析

1.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4.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

16 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6.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7.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这完全可以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8.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于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以低碳名义征收的“碳关税”尤其值得警惕。按照《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其目的是督促本国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一些专家认为,将碳排放税变成“碳关税”,用于对外贸易,实质是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说到底这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联合履约机制(JI)就是指某一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发达国家实施的减排项目,该两国均需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排放权贸易(ET)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

17 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即俗称为碳贸易。目前,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已形成欧盟内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每日挂牌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排放量算作本国的削减量,只有CDM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低碳经济发展呼唤低碳人才

根据联合国劳工署的统计,绿领人才到2030年将增加约2千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甚至每四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位为绿领,欧盟在绿色建筑产业工作机会也将增加350万人,约为目前职缺的三倍,显然,绿色产业相关人才正逆势成长,“绿领产业”方兴未艾。

据专家保守预测,2010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0万人。

随着迈向“低碳时代”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纷纷进军低碳产业,环保型“绿色人才”成为进场企业的热招对象。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一些企业人士直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

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发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说,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通知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①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②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网技术。③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④农业和医药产业。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⑤空

18 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低碳世界范文第2篇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

此外,由于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们认为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虽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却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并不是很科学的。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

应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目前新能源开发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粮食生物质能燃料的后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紧缺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1/5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的饥荒。

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的丝毫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

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于0.1kW·h电,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第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

简约生活,也正在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从而带来心灵的宁静。

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绝大部分情况下低碳经济还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缺。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并且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政府部门的规定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戒,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的有效落实。 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两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将便于操作。

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

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重要途径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4.1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4.2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4.3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4.4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世界范文第3篇

林秋琴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末日‛的场景越触目惊心,人们对‚拯救‛的期望就越高。

从电影《2012》的地球末日预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从我国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到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都给人类敲响拯救地球的警钟。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甚至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首次活动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地球一小时”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今年是3月26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短短5年时间,吸引了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一股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潮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这一问题,主要是了解四个问题:一是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各国实践;三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四是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

1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方面的具体化。

对低碳的内涵,有三种解读。

一是绝对低碳,即零碳或无碳。能源供给来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无碳的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零碳或无碳目标显然是理想的,但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是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即可视为低碳。如果我们在2020年相对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

第三是相对低碳。如果某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这个企业可以称为是低碳的。参照值还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低碳应该是相对的,不应该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共性,强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但也有区别。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的尽量利用、废物减量,从而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较为类似,强调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设计和管理,从而减少外界的物质与能量输入,实现自我良性循环,避免对外界的不利影响;

绿色经济强调环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修复,空气清新,

2 水源洁净,生活环境绿色。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一)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北极熊为何要伪装成大熊猫?

气候变暖啦,北极熊移民来到了中国,所以伪装成大熊猫了。

3 1.人口爆炸。气候变暖关键在人口爆炸。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

2.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已经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7ppm。

因此,全球变暖的形势比原先预计的更加紧迫,目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危险值,临界点:350ppm(百万分比浓度),应采取必要行动使之回到350ppm或更低水平。

3.伐木毁林。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的树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大升高。

4.破坏水循环。原油泄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过去的50年,又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气温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据IPCC第四次报告说,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全球温度将有可能上升摄氏二度到六度。一般来说,气温只要上升2摄氏度,全球GDP的1/5将灰飞烟灭,就会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伤害,除了冰帽融化,生物灭绝,上升的海平面更会淹没许多岛国或者临海土地,让无数个家庭无家可归。

‚冰川都化了,我们站在哪儿?‛(企鹅) 1.海平面上升 众岛国被淹。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会升高1米以上。 威尼斯—‚水正在成为‘水城’最大的敌人。‛倒计时:40年 印度洋上平均海拔只有约1.5米的马尔代夫将彻底消失。这个岛国上的人们将沦为气候难民,举国搬迁。倒计时:90年

2. 冰川融化 ,淡水资源流失。通过筑坝等水利工程,人类目前已成

4 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其中有近3成已不能到达海洋,成为时涝时枯的季节河。水资源匮乏已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3.众多生物物种灭绝。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从2006年起,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和重庆市环保局等单位一起,开展了全面的重庆物种调查,目前第一阶段调查已经结束。调查认为,虎、狼、藏原羚这3种珍稀野兽,以及斑背潜鸭、黑海番鸭、黑鹳、秃鹳这4种珍稀鸟类,在重庆已经处于绝灭状态。

4.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期中国灾难性气候频频发生:

(1)西南大旱——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对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统计数字显示,罕见旱情已导致中国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强沙尘暴—3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

5 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

漫天飞舞的黄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掠夺的抗议,就是对那种不计资源、能源和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惩戒。

(3)内蒙古9800万亩草原遭鼠害。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让牧民们挠头不已。绿色的草原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

(4)南方水灾。6月27日8时-28日8时,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局地降了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广西藤县249毫米,广东阳东235毫米。受降雨影响,辖区内大部分河流超过警戒水位0.25米。6月28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灾害损失偏重。二是山洪灾害致人员死亡比例高。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其引发的房屋倒塌致死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近九成。三是受灾区域集中损失重,局地重复受灾。6月13日以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区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广西、江西、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多次重复受灾。

5.农作物减产 ,饥民更多。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全球变暖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有数百万人因气候变化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

6.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地震、洪涝和强风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国际社会为减少“碳足迹”也签订了不少公约。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制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气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确立了 “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京都议定书》。根据《气候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缔约国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确定《气候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2%。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3.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但事与愿违,

7 由于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态度变得消极,在量化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缺乏诚意,有关各方分歧进一步拉大,最终各方代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幅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内,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展开自主减排行动。

尽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最终不尽人意,但会后各国都会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尽量减少和控制碳排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经济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导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新经济的变革。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1.英国: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复苏。英国政府不久前出台了《英国低碳过渡计划》以及《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确定了将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突破口的战略,拟通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英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右二)与车手亨德森、文宁和威尔敦合影。3名车手将骑着高科技太阳能动力自行车环游世界,全程约1.9万公里,以此向世界宣传太阳能的潜力。

2.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总量排放国之一和最大的人均排放国。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目标,

8 被广泛认为太过小气,与其超级大国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符。

3.冰岛:计划到2050年成为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4.丹麦:找不到垃圾的丹麦小岛。丹麦珊姆索岛所有的能源都是环保的,来自没有污染的土地,又回归于这片净土,永久性地循环下去,因此没有真正的垃圾。

5.挪威:拟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摩天大楼。挪威宣布将打造世界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楼。这一新建筑可望成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集多种风格与知识进步象征意义的标志,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碳排放平衡的典范。(挪威木结构大厦效果图.) 6.以色列:六十年不放松 全球应对水危机的领袖。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第五届国际水技术与环境控制展览会展会上,展示的海水淡化装臵和集水装臵。

7.德国: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德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垃圾资源化做得较好、垃圾管理体系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克尔海姆县垃圾堆肥厂

8.日本:从世界最脏到环保第一。日本在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同时也拥有着工业大国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我国通过发展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倡导、企业的低碳生产以及公民个人的低碳生活三个层面的互动。

(一)基本理念和目标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

9 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首度宣布中国的低碳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二)具体行动 1.政府举措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近期要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处

10 罚力度,淘汰煤炭、焦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的落后产能。

三是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

四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

五是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2.行业政策

可再生能源: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通过,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在立法上强制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上网。

资料图片:风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年均装机增速都在100%以上。这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的一处风力发电场。

建筑:通过政策大力推动建筑节能。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汽车: 2009年3月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图) (三)未来展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11 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指出“前瞻部署气候变化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外交工作中,指出新的一年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些指明了今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和重点

上海世博会中的低碳元素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

图为世博园区有几百辆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向游客提供服务。 图为印度馆内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臵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图为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可天然降解。 图为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 图为由回收的可乐瓶制成的环保包。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轮胎、水管、瓶子组成的“零碳酒吧”。 图为游客在丹麦馆内享受自行车带来的乐趣。 图为西班牙馆外墙是用藤条材料组成,既环保又传统。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纸箱做成的沙发。

四、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关爱自己也关爱地球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生活,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

12 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二)减少碳足迹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1.碳足迹:是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碳足迹‛就大,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反之‚碳足迹‛就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2.‚碳足迹‛估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13 (三)行动起来—此时、此地、此身

1.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臵,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取决于每一位公民的低碳理念。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我们的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作为生产者,企业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作为消费者,我们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中。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把减少二氧化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小学生们在展示获赠的环保袋和省水阀

2.过快乐时尚的低碳生活。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我国有3.7亿个家庭,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将减少2.9亿公斤碳排放,每节约1吨水就将减少0.72亿公斤碳排放,

14 每少使用一个塑料袋就将减少37吨碳排放。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启动。主题活动提出了“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 (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 (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 (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 (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广西“低碳家庭”科普传播进社区活动3月24日启动 3.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2009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大学时对广大学子提出六字希望——此时、此地、此身。这虽然是对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适用的。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 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

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面对气候变暖的威胁,我们应牢记总理的寄语,努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15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用自制道具在校园内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 公民的低碳生活应当从衣、食、住、用、行做起:

(1)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穿化纤衣服,多穿棉质衣服。衣服洗净后,挂在衣绳上自然晾干。解下领带,应季穿衣。

(2)食:科学营养,合理搭配 。提倡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荤,多吃素;少喝酒,不抽烟。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3)住: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净化室内空气;及时关掉电器的电源。注意安全。

(4)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选用节能电器。少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少用塑料袋,少饮用瓶装水。

(5)行:多乘公交车,少乘出租车 ;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多爬山运动,注意锻炼身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峻的形势催促着我们,重大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永续发展,为了生活的和谐美好,为了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珍惜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入手,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以低碳生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名词解析

1.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4.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

16 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6.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7.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这完全可以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8.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于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以低碳名义征收的“碳关税”尤其值得警惕。按照《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其目的是督促本国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一些专家认为,将碳排放税变成“碳关税”,用于对外贸易,实质是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说到底这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联合履约机制(JI)就是指某一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发达国家实施的减排项目,该两国均需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排放权贸易(ET)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

17 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即俗称为碳贸易。目前,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已形成欧盟内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每日挂牌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排放量算作本国的削减量,只有CDM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低碳经济发展呼唤低碳人才

根据联合国劳工署的统计,绿领人才到2030年将增加约2千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甚至每四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位为绿领,欧盟在绿色建筑产业工作机会也将增加350万人,约为目前职缺的三倍,显然,绿色产业相关人才正逆势成长,“绿领产业”方兴未艾。

据专家保守预测,2010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0万人。

随着迈向“低碳时代”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纷纷进军低碳产业,环保型“绿色人才”成为进场企业的热招对象。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一些企业人士直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

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发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说,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通知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①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②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网技术。③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④农业和医药产业。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⑤空

18 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低碳世界范文第4篇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

王家庭(1974—),男,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土地与房地产经济等方面研究。(天津300071)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构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7CJY023)的阶段性成果。

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将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2006年,英国《卫报》刊登的升温危害显示:气温升高2摄氏度会使世界15%到40%的物种灭绝;升高4摄氏度会严重影响世界粮食产量;而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也会对海洋鱼类的基因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正逐步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与处理全球金融危机共同成为年会上的首要问题。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逐渐认识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切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东京议定书》的缔约国,具有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也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在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探索从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现行城市发展模式——“高碳”模式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模式转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都比较新的提法,低碳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模式分析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 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派生新的技术标准。具体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新经济模式,即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实施节能减排为发展主要手段,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我国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必须选择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

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未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甚至主要是依赖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拉动的。目前,我国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造成对国际资源、能源市场的严重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高碳模式造成的资源耗费和环境问题,使整个社会在生产、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都遭受了很大损失。并且,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因此,如果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现资源和能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载、社会难以接受的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从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路径。

2.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推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一系列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的发展为例,2006年全球碳交易和CDM的碳交易市场达到300亿美元。截至2008年2月,中国的CDM项目涉及核证减排信用达到3 637万t,占全球的31.33%,如果CDM机制被充分利用,预计将有1 000亿美元的资金从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前已述及,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将意味着推进各类能源技术的研发和采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合理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核心思想是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最终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基于当前全球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化石燃料和未来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全球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容量来考虑的。发展低碳经济旨在针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内的资源要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体制下,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实现能耗降低、能效提高、低碳排放甚至碳捕获与封存,进而推动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低碳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采用。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能源利用效率上。因此,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技术和政策,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于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低碳城市模式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既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给其资源、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由36%上升至43%,而同期的能源消费量则增长了70%,许多城市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以及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现行城市发展模式,即“高碳”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消费行为是最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为,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能源消费的45.1%;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占1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8.37%;四者共占91.56%。而这些行为也是较大的碳排放密集行为,分别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CO2排放的43.82%、24.47%、12.85%、9.74%,共占90.88%。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行低碳城市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城市模式的概念界定

基于已有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结合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所谓低碳城市模式,就是指在城市空间地域范围内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模式的基本内涵

低碳城市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以城市中各主体的行为为主导,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在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低碳城市模式包括以下内涵:

1.低碳化的城市能源供给方式。该方式是指从源头上改变城市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其实现路径是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大力开发适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的低碳能源。

2.低碳化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该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低碳生产。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尽可能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到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间接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2)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五倍多,为第三产业的四倍多。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部消费量的50%以上。可见,城市产业结构影响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城市经济能耗强度。为了降低城市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必须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逐步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高效、低碳发展。

3.低碳化的城市生活消费方式。该方式主要是指改变城市居民以往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消费方式。其实现路径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严格限制小汽车使用的增长速度,推行紧凑型的城市布局,鼓励居民消费低碳产品,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来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和实现城市居民消费的低碳发展。

(三)低碳城市模式的主要特征

具体而言,低碳城市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经济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最小化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即经济的高效发展和集约发展。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不仅是发展压力,更是发展机遇。

2.区域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区域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发展目标之一应该是形成一种城市化区域,即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格局——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城市化区域的低碳化。

3.动态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低碳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而且,低碳目标的动态性使得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模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以满足低碳目标的发展需要。

三、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了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我们必须努力解决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提倡能源和资源节约,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来讲,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布局、功能、规模、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利用和交通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外低碳城市的规划经验表明,通过编制和实施“零排放”城市或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因此,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的无形因素,如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其次,要关注城市规划引出的有关社会贫富分布、公平等问题。因为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的能源、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再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资源分配时,应设置明确的、可定量的目标,以便于评估城市低碳发展的效果。

(二)不断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经济增长仍依赖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仍旧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尚发展不够。在工业结构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比重过高。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1)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2)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3)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4)建立产业分工引导机制,制定和实施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流动指南,组建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工业担保公司,引导投资方向;(5)建立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6)综合运用财税、土地、信贷等政策,建立发展低碳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而且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废渣废尘对环境的污染,并且研究表明,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程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注重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等的研究与开发。

(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

公交车、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所有的机动交通工具中,公共交通是最为节能的方式。以小汽车每百公里的平均能耗为1计算,公共汽车是8.4%,无轨电车为4.4%,有轨电车为3.4%,地铁为5%。可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措施有:(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2)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尽量减少交通需求量;(3)加大交通科技研发力度,降低单耗水平,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五)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

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1)加快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步伐。研究表明,当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可以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降低电耗60%以上,如果对空调系统、照明等采取全面的改进措施,则既有建筑的电耗也有可能降低30%;(2)实施城市民用供暖节能改造。通过更换供暖方式、改善管网系统的调节、提高热源效率等,可将既有建筑的供暖能耗在目前水平上减低30%;(3)降低除供暖外的城市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4)推行绿色新建公共建筑,打造住宅新模式。规模化推广和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建立绿色建筑新理念,实现城市低碳发展。

(六)尽快转变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CO2减排的有效方式是消费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即由奢侈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因此,必须引导城市居民尽快转变消费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具体措施有:(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行为,在国内形成一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C02排放的良好氛围;(2)对节能产品采取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能耗;(3)制定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引导城市居民购买适度面积的房子,减少对取暖、采冷、照明等热能和电能的需求,进而减少CO2的排放量;(4)提倡选乘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5)鼓励城市居民对初级食品的消费,引导居民形成直接消费天然绿色食品的行为模式,同时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和营养构成,降低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2]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王凤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镇交通体系[J].城市交通,2007,(6).

[6]汪晓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求索,2009,(7).

【责任编辑:叶萍】

低碳世界范文第5篇

考资料

注:本资料只是提供40%的真题及答案,其中初赛只考选择题(4个选项)和判断题,

16、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的新能源,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目前我国投入运行的30万千瓦的两所核电站分别是?

答: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哪年颁布的?1989年

6、一只燕子一个夏季能捕捉多少只苍蝇、蚊子,对控制疾病有重要作用。C A、80万

B、100万

C、120万 D、140万

18、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C A、卧室 B、客厅

C、厨房

D、洗手间

19、我们常说的噪声有多少分贝以上? A、50db B、80db C 、90db 20、在大气污染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

) A、CO和SO2 B、SO2和F化物 C、CO和F化物

21、“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什么时间?C A、5月22日B、6月5日C、4月22日D、12月5

22、《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什么?A A、CBD B、CITES C、WTO D、GEF

23、原产于中国的农作物品种有-----B A、花生 B我国于1956年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C 、大豆 C、玉米

D、西红杮

24、

A、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江苏盐城......C、广东鼎湖山...D、贵州草海....

25、城市垃圾处理方法有___三种。 焚化法、堆肥法、填埋法

26、汽车尾气中有150-200多种有害气体,主要有___、___等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27、国家环保总局和中科院于2002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是B A、桉树 B、紫茎泽兰 C、食人鲳 D、大头蚁

28、著名的北大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在广西崇左致力于__D_的研究。 A、金丝猴 B、白头叶猴 C、大猩猩 D、华南虎

29、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降水最多的地区位于__省(自治区),最少的位于__省(自治区)。B A、台湾、甘肃 B、台湾、新疆

C、海南、内蒙古 D、海南、新疆 说明原因:__

答:由于早晨空气中有时有逆温层,即大气上暖下凉,这种情况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工业区污染更为严重。

38、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___C A、天池 B、阿尔金山 C、哈纳斯 D、昆仑山

39、哪一种鸟擅长捕捉田鼠,对农业益处很大?D A、白鹭 B、啄木鸟 C、燕子 D、猫头鹰 40、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A)。 A、大包装的商品; B、小包装的商品; C、一次性用品; D、附带广告宣传材料的商品。

41、酸雨是指因( B )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

A、土壌 B、空气 C、海水。

42、每年的6月5日是( B )。

A、世界地球日 B、世界环境日 C、世界卫生日 D、世界动物日

4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 A ),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热量

44、每年的3月12日是( D )。

A、世界动物日 B、全国爱眼日 C、世界粮食日 D、中国植树节

45、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主要是( A )色。 A、蓝 B、绿 C、黄

46、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B )洗衣粉。 A、普通 B、无磷。

47、每年的10月16日是( C )。

A、世界无烟日 B、全国土地日 C、世界粮食日 D、世界卫生日。

48、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C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49、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C)。 A、1/2 B、1/3 C、1/4 D、1/5 50、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B)中毒? A、一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SO2

51、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A)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52、每年的3月23日是( C )。 A、世界无烟日 B、全国爱牙日 C、世界气象日 D、世界卫生日

53、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54、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

55、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 )

56、发生赤潮说明海洋遭到了污染。( √ )

57、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氧的来源是光合作用。( √ )

58、我国绿色食品标志是由太阳、叶片和蓓蕾三部分组成。( √ )

59、20支香烟的毒素可以杀死一头牛。( √ )

60、爆米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可以多吃。(×)——铅污染

61、平时,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 )

6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 √ )

1

27、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目的是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请问这个叙述对吗? 答:对 1

28、地下水在地下,因此不会被污染。答:错

1

29、目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所使用的主要催化剂是碘化银。对吗? 答:对 130、蔬菜不宜大量使用氨肥。对吗? 答:对

1

31、苏丹红是一种红色化学染色剂,常用于工业,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对吗? 答:对

1

32、目前人们对转基因水稻的担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安全方面,另一个是人类食用安全方面。请问对吗? 答:对

1

33、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对吗? 答:对 1

34、太阳能将逐步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对

135“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错

136我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对吗? 对

137污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指标,供冲厕所、洗汽车等用途的水叫上水,对吗? 错

9、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蔬菜是大白菜、青菜、苹果。错

1

35、我国不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答:错

2、大自然中废纸的分解约需要3—4个月。对吗?对

3、倡导低碳出行方式,应少乘坐公交车,多开私家车。对吗?不对,(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1

36、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对吗? 答:对 1

37、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答:错

1

38、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对吗? 答:对

1

39、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对吗? 答:对

140、骑自行车外出是环保时尚的。答:对 1

41、选无磷洗衣粉主要为保护双手。答:错

12、战争是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杀手。对

13、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不对 1

42、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答:错

1

43、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对吗? 答:对

1

44、排污者在排污达标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是免缴排污费。答:错

5、食用野菜对人有益无害。对

6、畸形或变色的蔬菜水果不能吃。对 1

45、催红的西红柿不能吃。对吗? 答:对 1

46、非降解塑料盒是环保用品。答:错 1

47、废旧电池是危险有毒废物。答:对

1

48、城市建筑物中的玻璃幕干墙是属于光污染。对吗? 答:对 1

49、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是有刺激味的。错! 150、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对

9、用电吹风对电冰箱变形的门封条整形较好。(√)

10、电冰箱冷冻室结霜厚度至10毫米以上再除霜更省电。(× ) 1

51、合法排污者只有在其排污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时,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答:对 1

52、实施清洁生产与ISO14000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吗? 答:对 1

53、环境保护通俗的说法就是环境卫生。错

1

54、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吗? 答:对 1

55、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对 1

56、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答:错

1

57、土壤污染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易于处理。对吗? 答:错 1

58、大气污染与人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吗? 答:对

1

59、电脑、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不会产生污染。对吗? 答:错 160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环保两方面。错 161我国淡水资源的贮存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在全世界前10位(错) 162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不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

160、两名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可以进行现场执法。对吗? 答:对

16

1、产品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解的包装物。对吗? 答:对 16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野生动物。对吗? 答:错

16

3、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无关。对吗? 答:错

16

4、饮用水越纯净越好。对吗? 答:错

16

5、执行了地方标准,实际上也满足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吗? 答:对

2

41、废气排污费征收标准:按照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污染当量计征,请问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多少元?(开始)

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7年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 29

3、请问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是谁,它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314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A )、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A.低排放 B.低标准 C.低效率

315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C)等温室气体。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 )的系列标准。

• A节能标准 • B食品工业 • C药品生产 • D环境管理

A.7月16—22日B.8月16—22日C.9月16—22日 362关于空调使用错误的做法是( A )。 A.空调过滤网不宜经常清洗 B.尽量选用节能,变频空调

C.空调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将电源插头拔掉

36

3、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了(B),联合国因此把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36

4、(A)既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又是参与生命形成和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A、水 B、空气 C、矿物质 D、食物

40

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D) A 17-20度 B 18-20度 C 20-25度 D 26-28度

40

7、下哪种服装消费行为是不符合环保理念的。B A多选天然纤维服装 B多买时尚的时装

C旧衣翻改再穿 D穿不用熨的体恤衫

40

8、我国在食品方面的绿色标签有(ACD)。

、 A有机食品 B产地标签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绿色食品

409.送礼时,选择绿色消费的行为多用什么包装A A锻带和绳 B用彩纸和胶带 C漂亮的塑料包装

410、在办公室尽量不要用(C)。

A玻璃杯 B金属杯 C纸杯

411、孩子做作业时写错了字,最好劝他不要用(C)。

A橡皮 B修正带 C涂改液

412、喝水时,应提倡选择经济健康的(A)。

A白开水 B纯净水 C蒸馏水

413、驾驶机动车途中,停下来问路。这时司机应C A请同车人下去问路 B将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C将发动机熄火

415、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 A.12315 B.148 C.12369

422.很多家具亮光剂中含有(B)对人体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A.砷

B.酚

C.汞

D.铅 423.环境污染严重影响( C )。

A、成人智力 B、老年人智力 C、儿童智力

424、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A) A、3%(可利的用占0.65%)B、30% C、70% D、10

425、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C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

426、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A)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427、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那一位领导人的 倡导下开创起来的?(D)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428、我国酸雨面积区占国土面积的(B) A. 20% B.40% C. 30%

1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 B )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429.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6万立方米水

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块普通干电池,可严重污染约6万升水

430.节能灯的光效一般比白炽灯高(B)倍。 A.1 B.5 C.10 431.下列哪种植物可以对大气污染起指示作用(B)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432、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 B)

4

43、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 A. 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 乱扔塑料垃圾C. 尽量使用塑料制品

4

44、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六方面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B ) A.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B. 生态环境恶化与新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C. 新资源开发的问题 4

45、我国确立(C)为一项基本国策。 A.民族团结 B.扶贫 C.环境保护 4

46、选无磷洗衣粉( B )。

A.保护衣物 B. 防止污染 C.保护双手

4

47、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应该是( A )和透明度良好。 526.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7月11日) 527.世界水日是哪一天?(3月22日) 528.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7月31日)

529、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10月16日) 530.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4.22) 531.世界荒漠化日是哪一天?(6.17) 532.世界臭氧层日是哪一天(9.16) 533.世界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12.29)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 )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呼吁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从此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

• • • •

534。为什么不能用印刷品包食品?(印刷品的油墨含有毒性很大的多氯联苯,印刷品中还含有铅。)

二、判断题

9、废旧手机的电池及其他部件含有砷、锑、钡等多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

10、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

) 1. 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蔬菜是大白菜、青菜、苹果。 ( × ) 2. 我国大气污染重要来源是飞机尾气排放。 ( × ) 3. 我国不是个贫水的国家。 ( × )

4. 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 ( √ ) 5.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 × ) 6. 吸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焦油、尼古丁。 ( × )

9、用洗衣机洗衣时水位高些容易洗干净。 (×)

10、每年的5月31 日是“世界无烟日”? (√)

• •

6、、焖饭比蒸饭节省燃气,对吗?(√)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环保两方面。错 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环境医学 D、我们共有的地球

7、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7. 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千岛湖自然保护区。 ( × ) 8.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 9. 热带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 )

10. 虫眼越多的菜说明没有施用农药,所以更安全。( × )

11.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 ) 12. 骑自行车外出是环保时尚的。( √ )

4、健康食品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不对

5、食用野菜对人有益无害。对

13. “谁污染,谁付费”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 √ ) 14. 选无磷洗衣粉主要为保护双手。( × ) 15. 土壤也会被污染。( √ )

16.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 √ ) 17. 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 )

6、

23、食品应凉至室温后再放入电冰箱。 (√)

7、

24、环境噪声属于环境中由化学因素引起的能源公害。(×)18. 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 ) 19. 酸雨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 √ ) 20. 臭氧是有害健康的元素。 ( × ) 21. 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声。 ( √ ) 22. 自然保护区都是为保护植物资源而设立的。 ( × ) 23.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水的行星。( ×) 24. 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 ) 25. 有些细菌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 √ ) 26.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的食用品。 ( × ) 27. 催红的西红柿不能吃。 ( √ )

3、眼影、腮红中的滑石粉常常含有致癌的石棉。对

4、厨房污染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烹调加热两个方面。对 28. 非降解塑料盒是环保用品。( × )

6、玩具噪声不会损害儿童听力。不对

7、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不对 29. 无磷洗衣粉是环保洗衣粉。( √ ) 30. 废旧电池是危险有毒废物。 ( √ ) 31. 用布袋代替胶袋是环保的行为。( √ ) 32. 电磁场会危害人体健康。( √ )

1、人造板材中释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甲醛。(√)

2‘越是常用持久性或色彩较浓艳的染发剂,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就越大。(√)

3、防皱型服装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加入了甲醛。(√) 33. 城市建筑物中的玻璃幕干墙是属于光污染。( √ ) 34. “退耕还林”是违反生态环境的做法。 ( × ) 35. 赤潮是海洋生态的一大灾害。( √ ) 36. 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是有刺激味的。 ( × )

7、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引起的。对

8、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减产与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对 37. 汽车尾气中的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物质。 ( √ ) 38.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9. 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40. 发生赤潮说明海洋遭到了污染。(√)

39. 我国淡水资源的贮存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在全世界前10位(C) A、错,排在第50位 B、对

C、错,排第80位 D、错,排110位

40. 我国是在何年何月颁发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 B、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1. 酸雨是指ph小于 的大雨降水(C) A、7 B、4.5 C、5.6 42. 绿色学校的基本体征(B)

B、把校园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并倡导全员参与 43.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B)

A、20% B、13% C、25% D、10%

44. 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A) A、对 B、错

45. 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是(D) A、水污染 B、空气污染 C、土地流失 D、人口的压力

46. 绿色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B)

A、错 B、对

47.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环保两方面(B) A、对 B、错,还有节能,共三方面 C、错,只有环保一方面 4

我国有关部门曾对全国878条河流,总长度为87100千米的河流水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可分为五级,其污染程度和可利用情况如下。

一级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渔业用水标准,占评价河流总长度28.1%;

二级水:轻度污染,符合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可作渔业用水,经处理后可作饮用水,占评价河流总长度39.5%;

三级水:较重污染,可作农业灌溉用水,占评价河流总长度19.5%;

四级水:重污染,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占评价河流总长度6.8%;

五级水:严重污染,占评价河流中长度6.1%。 50

5、试举出五个环境纪念日的具体日期? (世界湿地日:每年2月2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每年3月23日; 爱鸟周:每年4月初的第一个星期;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无烟日:每年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

低碳世界范文第6篇

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绿色经济

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特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同之处是,

两者都是主张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都是主张资源节约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都是主张保护环境的经济; 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都是讲和谐发展的经济。 不同之处,

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的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资源危机,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提出的经济。 二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核算方式;低碳经济侧重的是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侧重的是资源节约利用;

三是低碳经济的考核指标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个量指标的考核; 绿色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是总量指标的考核。

四是目标不同,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了多少排放气体,绿色经济是净增长了多少经济。 我们既发展低碳经济,又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要减少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减少负面增长,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两者相互促进,既是发展的过程,又是个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绿色消费 低碳消费

绿色消费含义和特征

低碳消费

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含义: 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 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 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 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

“低碳消费”的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上一篇:大雁归来范文下一篇:妇产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