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

2024-02-10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述

由字面意思, 我们不难理解数字媒体艺术本质上属于媒体艺术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将技术语言和数字化工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将其应用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除此之外, 数字媒体艺术还能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随意复制信息数量, 灵活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再加工与传播。从客观角度来看,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融合了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学科, 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主体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因素决定了其表现特性的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化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也迈入了全新的格局, 鉴于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已然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数字媒体积极创新原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 借助数字化技术促进了媒体信息的双向传播。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一种创新艺术表现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较而言,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具有以下几点表现特性:

1、虚拟性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已经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创作出特定的数字化形象。例如,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利用数字技术合成创造的虚拟角色形象或者特效场景, 以解决实际拍摄过程中成本昂贵、危险系数高以及不具备现实条件等诸多问题, 不仅丰富了当今社会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还能够将人物与虚拟空间相结合, 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视觉观, 将其应用于电视行业领域当中, 有效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 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对于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

2、融合性特征

与其他形式的媒体相比, 数字媒体创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平台, 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 灵活运用各种专业化的技术软件来创作出特定的艺术作品。数字媒体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制作方式的局限性, 还促进了不同艺术表现元素的相互融合与无限复制, 比单一化的语言技术、数字化工具更加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所蕴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3、交互性特征

通过上文基本概念的介绍, 我们了解到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 具体涉及到通信技术、图像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用户借助相关软件能够对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资源进行快捷的加工处理, 从而使原本抽象的数字信息转变为直观、可感知的具体形象。同时, 数字媒体的交互性特征还能吸引观众们主动参与到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当中, 拉近普通民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使其由原本单纯的欣赏者变成制作者, 从而改变作品创作效果的目的, 使其更加符合人们都实际审美要求。例如, 目前流行的许多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正是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这一表现特性来吸引众多的玩家参与, 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自由选择模式, 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又促进了游戏产品自身的推广普及。

4、可变性特征

与传统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 数字媒体具有较高的可变性, 使用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编辑处理, 运用各种表现元素和数字技术创作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 例如, 将文字、声音、图片等转变为二进制数据, 便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的计算处理和编辑, 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艺术形象创作的成本, 另一方面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利于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现代艺术设计者们在使用传统手段创作绘画时往往需要一气呵成, 不能出现太多的重复操作, 尤其是发生不可逆失误时只能选择重新创作。而利用数字媒体来进行绘画创作, 不仅失误之处可以随时撤销, 设计师们还能随时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或者出现灵感时及时地将其添加至作品当中, 极大地提高艺术家们的创作质量。

5、奇观性特征

所谓的奇观性是指人们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呈现出真实社会环境背景下不可能创造出的特殊场景或现象, 从而给观众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享受, 数字媒体艺术的这一表现特征一般多应用于科幻片或大型场景的制作当中。例如,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 张艺谋总导演别出心裁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出了一个个至今仍未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场面, 在传统舞台艺术的基础上融入数字化表现元素, 将虚拟的艺术形象立体化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创作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计算机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 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当中。新时期背景下, 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牢牢把握数字媒体艺术多样化的表现特性, 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为合适的艺术创作形式,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而有效促进现代化数字媒体艺术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各种新媒体艺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并详细探讨了数字媒体的诸多表现特性, 希望能够为现代化媒体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表现特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栋.探析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与表现特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6 (18) .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1《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 图形直观、准确, 具有模拟仿真和动画演示的功能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式中, 教师只能用黑板、挂图、模型、语言等少量教学媒体进行知识的传播。它展现的过程和图像是静态的, 教师很难形象而又准确地将物体的结构特征表达出来, 许多演变过程也无法直观化, 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呆板, 教学内容枯燥难懂, 教学效率低下。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空间概念变得直观具体、亲近真实, 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例如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装配体的装配过程和工作原理、机械的传动路线等都能配备相应的动画, 通过模拟仿真和动画演示,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 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犹如把学生带到了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现场, 仿佛亲历了加工和装配的全过程, 更易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2 课件信息量大, 调用图形方便、快捷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 教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形来讲解, 宝贵的教学时间浪费在画图中, 信息量小。而使用多媒体教学, 调用图形方便、快捷, 信息量大。比如相贯线部分, 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半小时就可以将相贯线的性质、类型、作图方法及相贯线在空间的具体形状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觉得相贯线太难掌握的情形大为改观;也把教师从画图中解放出来, 专注于图形的分析讲解;且课内还能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做练习,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具有图文、动画和声音等功能, 并且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科学性等优点, 适合《机械制图》教学的需要, 那么怎么做才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制图课的教学呢?

2.1 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并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 在市场上优秀的《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来使用。另外, 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所缺少的内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师可利用C A X A、A u t o C A D、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

制作课件有一定的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而是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的内容, 或者是教学实验危险性大、难度大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来实现。课件的选题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需要性原则。要确保所选课题是当前教学或学生学习所急需的, 这样开发的课件才会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心理, 使所制作的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所达不到的, 并对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明显的作用。因而在选题时制作者一定要与有经验的教师多进行磋商, 以确保选题的准确。例如:讲解线面分析法是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利用挂图讲解缺乏立体感, 不够直观, 如果采用三维动画制作课件, 则能大大提高其直观性, 便于学生理解, 提高教学效率。且通过制作课件, 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实际需要。

(2) 可行性原则。在选课题时, 既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 又要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设备条件及课件制作的技术手段等, 既要敢于突破,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又要量力而行, 扬长避短。例如利用AutoCAD绘图来制作平面图形的素材就很方便, 而三维动画较适合组合体方面的课题。

(3) 选择性原则。多媒体课件有多种类型, 如助教型、内容讲授型、实验演示型、应用评价型等, 教师制作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课件类型, 做到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即“选对类型, 有的放矢”。例如, 在剖视图这一节内容中, 教材和某些教学软件都没有例题来讲述剖视图的画法, 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制作关于画零件剖视图的演示课件, 来演示说明零件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图的步骤, 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剖视图的画法。

2.2 教师充分做好课前预备, 设计好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工作要在备课中完成。备课应从实际出发, 遵循教学原则, 它包括选择课题、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书写教案、操作演示等。假如多媒体使用不当, 则会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 老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所以教学中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操作及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选定好教学方法, 设计好教学过程。

例如, 在讲授装配图的读图方法时, 应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比较合适:首先讲授读装配图的步骤, 然后以读球阀装配图为例演示说明各个读图步骤, 并做课堂练习;再读齿轮泵装配图;最后小结读装配图的方法。采用讲授、演示、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课件的运行与教师的讲授达到最佳效果。

2.3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

(1)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 巧妙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 使学生主动参与多媒体教学, 通过师生交流, 人机交互, 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多媒体教学。 (2) 教师要对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反复演示、重点讲解, 务求使学生掌握好重点、突破掉难点。例如, “形体的截割与相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 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图像系统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平移、旋转和着色, 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直观感性的表象, 达到化难为简的教学效果。 (3) 教师在演示和讲授课件时, 要注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 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明确熟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停顿, 使学生有反思过程和接受过程, 并要求学生把要点记录下来。例如, 机械零件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提炼讲授内容, 注重归纳各种绘图方法及视图特点。 (4) 加强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绘图技能。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易产生只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而忽视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除保证适量的课外作业外, 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授习题时, 可采用手工绘图的教学方法, 也可采用AutoCAD软件来进行绘图。使用AutoCAD于《机械制图》教学中, 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绘图步骤和方法, 而且通过创建AutoCAD的三维模型, 使学生能找到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之间相对应的关系, 有助于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4 做好多媒体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通过制作或选用多媒体课件, 测试学生的读图能力, 不但获得对制图教学的评价,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接受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在课后, 教师要通过反馈的信息, 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 使多媒体教学更成熟、更优化。

3《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及其对策

3.1 学生做笔记比较困难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板书一笔一划地表述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所在, 有利于学生做笔记。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整行文字或整幅图形一起出现在屏幕上, 这就给学生做笔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点, 教师应将本堂课所讲内容大纲或某些重点内容写在小黑板上, 课前挂在黑板旁, 使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3.2 易减弱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传统的制图教学中, 课堂上大量板图都是教师边画边讲的, 学生听后自然学会了各种线型及图样的画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后,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不再作图, 甚至在黑板上不写一个字, 这样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就随之减弱甚至消失了。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在教学进度允许的前提下, 教师还是要适当作一些板书、板图, 以弥补课件和讲解的不足, 增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3.3 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制图教学图形多, 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虽然加大了课堂知识量和信息量, 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 但课堂容量过大和教学速度过快, 往往图形一闪而过,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过程, 会使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节凑,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时间, 且要及时观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应, 合理组织教学进度,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使学生较好消化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将传统与现代媒体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只有科学合理的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不断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摘要:笔者就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足、课件选题原则及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制图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制图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AutoCAD,课件选题原则,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长顺编著.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

[2] 蔡基刚, 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外语界, 2003 (6) .

[3] 马永庆, 路淑芳.多媒体教学的隐忧及其对策探讨.现代企业教育, 2010, 3.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闻编辑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是增强新闻编辑专业性的要求, 信息获得与处理的改变, 新闻传播的途径多样化。

(一) 增强新闻编辑专业性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社会的各方各面都已经受到了影响, 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对于新闻传播的形式来说, 也从传统型的文字、图片以及声音演变为立体影像、多功能听觉视觉等。新闻媒体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价值也正在发生着改变。新媒体时代, 产生了许多的新闻媒介, 这对于新闻编辑的工作来说更加有难度了, 并且新闻编辑工作者会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所影响, 从而对新闻价值进行判断的时候, 会产生错误的分析。这就需要增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紧跟新媒体时代潮流。

(二) 信息获得与处理的改变

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信息的收集是非常快的, 这也使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样。所以,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的洞察力, 在各式各样的信息中找寻有效的信息, 并且进行专业的处理, 从而发挥其价值, 只有工作态度严谨, 才能确保新闻的准确性, 这样就必须加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信息收集以及处理的能力。

(三) 新闻传播的途径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信息繁杂, 而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 要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具有价值的信息, 并且对其进行传播。现阶段, 不仅仅是通过新闻编辑工作者对新闻进行传播, 人们也可以在新闻媒体平台接收到各式各样的新闻信息, 并且可以进行互动。因此, 就新闻编辑工作者而言, 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满足阅读者对新闻质量的需求, 判断新闻是否具有价值的能力, 作为新闻引导人发挥新闻的价值以及新闻编辑多样性等素养。

(一) 满足阅读者对新闻质量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增多, 速度变快, 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更加重视新闻的质量, 新闻编辑工作者也不再是唯一可以传播新闻的人, 对新闻的传播失去了控制。所以, 新闻编辑者要想让自己的新闻更加的被大家所熟知, 就必须寻找更有价值的、更吸引人的新闻, 还要提升速度, 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最有价值的新闻并且加以报道, 也可以利用地域性, 根据当地读者的注意力进行特殊方式的新闻传播。新闻编辑工作者所要重视的是满足读者对新闻质量的要求, 沿着时代的潮流, 发掘更有特点的新闻。

(二) 判断新闻是否具有价值的能力

判断新闻好与坏是新闻编辑工作者必要的能力, 现阶段, 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在寻找信息时, 要秉持着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不弄虚作假。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新闻工作者要去寻找正能量的信息, 并且进行传播, 这样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正能量之中, 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又推动了新闻的传播。

(三) 作为新闻引导人发挥新闻的价值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 这样新闻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拉近, 新闻编辑工作者就成为了新闻的引导人, 将正能量的, 人们喜爱的话题进行传播, 只有这样, 才能将读者引入正能量之中, 当今社会中, 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每个新闻编辑工作者都有高度的责任心, 那么, 这个社会将不存在八卦, 看到的都是正能量的消息, 推动了社会不断的发展。

(四) 新闻编辑多样性

当前背景下, 需要综合发展素质高的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 才能胜任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 现在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信息, 在进行整理,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强, 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强。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进行学习, 知道当前的局势, 哪些应该存在, 哪些应该被淘汰, 这就需要不断的充实自身, 增多自身的知识能力储藏。

三、结束语

总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人们阅读以及观看新闻节目更加的方便。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工作者, 要想在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正能量信息,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推动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 而传统的新闻编辑办法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 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工作上也受到了影响, 从而降低了其工作责任感, 所以在新媒体时代, 应该建立新闻编辑工作者和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情况, 从而多种方面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文章阐释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的现状以及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秀莹.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7) .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1 信息量与教学效果相背

如果采用板书教学, 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 教师往往采用先念一遍, 在黑板上写一遍, 再强调一遍的方法。这样, 学生可以一边听, 一边记, 映象深刻, 教学效果也明显。但是, 教学时间会加长, 信息量自然下降。

在多媒体教学中, 由于屏幕切换速度快, 教师无需手写, 所以每节课教学信息量很大。因此, 以往教学中在较少课时数的情况下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的困难似乎解决了。但是, 教师快速讲解使得学生往往接受不了, 甚至连笔记都记不下来, 更谈不上什么复习了。更有甚者, 一些教师将书中的教学内容完全照搬照抄到课件中, 使得课件成了电子的板书, 大信息量的课堂教学, 就象吃“压缩饼干”, 很难消化吸收, 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过分强调教学情境, 淡化学生阅读、钻研的兴趣

板书教学时, 教师常鼓励学生一起翻阅教科书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化解难题。

学生在课后遇到不懂的问题, 也乐意翻书查找或查阅相关资料,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课件的渲染作用, 一节课下来, 师生完全沉浸在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之中, 虽减缓了学生学习压力, 却淡化了学生学习意识, 分散了学习注意力, 学生记住了那些美妙的画面, 却忘记了该掌握哪些教学重点。死气沉沉的教科书, 哪里会比活泼的课件更加吸引人呢?所以, 不难想象,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那样爱翻书了。

3 教学主次颠倒, 教师成了放映员, 学生成了观众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表扬、鼓励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 得到许多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改进教学方法。

而就目前而言, 进行多媒体教学时, 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的关系, 也没有处理好课堂上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教师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和解说员,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成了观众。许多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 教的过程中又忙于操作和调控设备, 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 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4 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操作中的矛盾

正是因为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各有优缺点, 所以有些专家指出, 可以将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整合使用。

但是, 在课堂上播放课件时, 要使学生能够看清屏幕内容, 通常要将部分甚至全部照明灯关闭, 拉上窗帘;但进行板书讲解时, 要使学生看清黑板上的内容, 又要求光线较好。如果在一堂课中, 课件与板书来回切换多次, 老师和学生将会忙得不亦乐乎, 何谈教学效果!

另外, 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 有些教室里的屏幕是设在黑板上方的, 也就是说, 在播放课件时, 黑板的全部或一半将被屏幕遮蔽, 试问: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还如何设计合理、精彩的板书呢?

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呢?

4.1 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把握教学目标

如今, 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很多种, 可以用板书, 挂图, 可以用模型, 也可以用幻灯片, 还可以用各种视频或多媒体课件。教师应该认识到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 不论采用哪一种辅助手段, 只要能改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就是最适合的手段。如果某些教学内容用板书呈现最好, 何必“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呢?

4.2 加强课程整体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其一, 教师应对整个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精心设计。哪些内容用传统教学难理解或者哪些地方要扩充大量的背景资料, 就用多媒体, 用动画、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 而不要为了赶时髦而将“节节课”、“门门课”都做成多媒体课件。

其二, 在同一堂课中, 哪些内容需要用多媒体呈现, 何时呈现, 分量多少等, 都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以改善教学效果为目的, 不能一味追求“新”、“奇”, 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应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当然, 板书与课件的切换不能过于频繁, 否则, 学生将无所适从, 课堂效果也不理想。

4.3 加强师生互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应该是一个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的过程, 教师不应该成为课件的解说员。课堂上, 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 不是观看课件, 观看老师“表演”, 而是自己动脑思考, 动手练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 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否则, 课件呈现的内容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即使课后有时间复习,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 达不到教学目的。

4.4 加强多媒体设施的投入和管理

加大多媒体设备的投入, 完善多媒体教室功能, 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室的空间布局和灯光、声效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 保证其正常运行。另外, 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技能有待提高, 应加强技能培训。

目前, 在各级各类学校, 特别是高校中, 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课程都用上了多媒体教学。就象有些教师感叹:“用上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有兴趣听了, 我们再也不用吃粉笔灰了;一堂课下来, 也不会因为写板书而累得满头大汗啦!”是啊,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的确改进了教学效果, 使教师体力上更加轻松了。但是, 如果想要用好多媒体课件, 光是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课件上就行了吗?其实, 要更合理、更恰当地用好多媒体课件,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对每堂课进行重新设计, 精心安排, 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在教学实践中, 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规律, 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诸多优点, 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广大教师采用, 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发人深省。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矛盾和多媒体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

参考文献

[1] 朱敏.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 (2) .

[2] 周子根, 李安.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误区诊断[J].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 .

[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陈建国.恰到好处才是妙[J].新课程教学案例, 2008 (1~2) .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新媒体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一) 新媒体受众的隐蔽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受众之隐蔽性, 通俗来讲, 就是网民在上网时都使用的是匿名, 隐藏起真实身份, 这样一个虚拟网络世界成为新媒体存在的空间。因为使用的是匿名, 这种伪装让人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因此言论是自由的, 也不必负责任。而且, 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更加剧网友的猎奇心理。在此种认知的引导下, 虚假信息便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量地出现。

(二) 新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遍布全世界各处, 覆盖面十分广泛, 他们也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新闻, 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正因如此, 很多在传统媒体时代会被议程设置所忽略掉的事件、环节和细节得以广泛传播, 这使得更多的新闻真相更容易被大众所知晓。

但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依附于技术发展之上, 新媒体受众更多的是一些特定人群, 很多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人就无法参与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中来, 因此很多谣言的澄清都无法及时广泛地深入群众, 延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时间。

(三) 新媒体受众的干扰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的传播者在对某信息产生既定认知时, 觉得其传达的主题值得分享, 便会将信息传播出去。接受到这则消息的其他受众没有判断信息的真伪能力, 往往会不加思索地将信息继续传播下去, 这种干扰性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 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媒体的盈利属性意味着市场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新媒体更以吸引点击率获取市场的份额。这就造成了一些媒体单位为了追求时效性、点击率, 最终达到市场效益的目的, 而对新闻事件真实性考虑不够。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化带来新闻编辑新闻素养的缺失, 导致虚假信息更容易产生和传播。

二、预防虚假新闻问题出现的策略及措施

虚假新闻的危害不言而喻, 所以新媒体时代治理虚假新闻成为政府的重要内容。综上,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多, 需要多管齐下, 实现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 首先要治“人”

假新闻是人制造出来的, 准确的说, 没有假新闻, 只有造假的人和媒体, 制造假新闻者依照成本低, 吸引眼球, 快速制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 对于受众来说, 好新闻褒贬不一, 假新闻惩治不力, 造假者有恃无恐, 要预防假新闻的产生, 首先要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

1. 新闻从业者要培养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敏感性是新闻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是由我国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这意味着, 记者编辑在从事新闻采写和编辑工作时, 要有大局意识。要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政策, 清楚什么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 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发稿, 追求新闻爆料, 而忽略了报道的政治要求。新闻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要架设起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 注重报道的群众性, 实事求是的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2. 新闻从业者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品质, 新闻工作是一份神圣而又辛苦的职业, 之所以神圣, 因为他不但是政府的耳目喉舌, 更能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新闻工作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常年在外奔波, 付出的汗水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只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脚踏实地,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新闻工作者只有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热情, 才能做到一心一意、忘我的工作状态, 才能抛开所有的杂念, 做好记者这份工作。柴静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记者, 做为一名女记者, 她做过很深入的报道, 如关于非典、洪灾和地震的报道, 这些优秀的报道都是她深入现场得来的鲜活素材。做为记者, 柴静是爱岗敬业的行业典型, 值得我们每位记者去学习。

3. 新闻从业者要具备不畏艰苦、不惧艰难的意志, 新闻从业者要有亲和的人格魅力, 要深入基层, 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写出具有分量的新闻稿件。作为新闻工作者, 还需要具备甘于寂寞的精神, 不与人争, 公正报道!

4. 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崇高品德, 新闻记者必须对报道的新闻全部事实负责。

新媒体时代, 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一些责任性不强的媒体为了获取点击率, 对报道的真实性不加核实或者核实不严就予以播报, 严重扰乱了媒体风气。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的报道原则, 不能部分失真或者以偏概全, 这是新闻报道的底线。

(二) 制假必依法惩罚

对于参与以及制造假新闻的人或者组织惩罚力度小, 监管不及时, 也是造成虚假新闻频出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让散布虚假新闻、谣言的媒体受到应有的惩罚。

(三) 政府积极作为

做为政府, 要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和民众沟通, 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主流媒体能准确及时地提供真实的权威新闻信息, 公众就会减少通过其他方式搜集信息的行为, 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就会消失, 如果政府采用“不报”或“瞒报”的做法, 则首先会影响到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 使主流媒体在舆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同时大大减小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不利于社会稳定”。

三、总结

总之, 新媒体时代, 新闻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 一方面虚假信息多发, 另一方面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事业底线在降低。这种情况的有效治理, 需要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自律和职业道德, 同时还需要行业法律法规的他律来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传播时代重塑媒体的公信力。

摘要:当下, 网络、数字技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 人人能发言, 处处有媒体, 资讯传播速度飞快。然而, 杜绝虚假新闻、实现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坚守的生命线, 要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失真,维护

参考文献

媒体批评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

舞蹈是一种非常传统、古老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时候其具有非常多元的社会作用意义, 例如礼仪、祭祀、社交、求偶等社会活动, 大多都会涉及到舞蹈, 因此舞蹈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这也是其可以传承并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天, 舞蹈更多的是单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 主要出现在娱乐、庆典、礼仪等场合, 它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与精神思想审美体验, 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升人们的修养。在新媒体出现与普及之后, 舞蹈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和传播途径, 任何人通过新媒体如视频网站、视频软件等, 都可以, 观看、欣赏舞蹈艺术, 让舞蹈真正成为了更多人的审美兴趣爱好, 使舞蹈展现出了更高的艺术与精神思想价值。

不过,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 它具有其自身的平台特征, 新媒体受众也具有自身的审美需求, 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必须要在编排上考虑到新媒体的特征和受众的需求, 我们应当客观认识、深刻掌握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 并在编导工作中做出改进、调整与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是虚拟和现实实现了有效结合。舞蹈艺术最为注重的便是外在表现形式, 传统的舞蹈艺术表现完全是现实的, 只能依靠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表现, 来带给观众审美体验,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 很多虚拟的元素也融入到了舞蹈艺术当中, 作为传统舞蹈艺术的一种延伸而存在, 进一步增强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 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例如现代灯光的应用, 可以为舞蹈艺术表演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舞台效果[1];第二是肢体的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舞蹈艺术更加重视的是舞蹈创作者精神思想的表现, 舞蹈的肢体动作略微次之,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肢体动作的表现, 略微降低了舞蹈肢体动作的审美性,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 舞蹈艺术则在肢体表现和精神思想表现之间取得了平衡, 肢体动作的互动性、关联性更强, 审美价值也更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编导发展

1、加强与普通大众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艺术得以产生、存在和传承的关键所在, 如果脱离了生活, 艺术就成为了无根之水, 难以得到价值认同, 舞蹈也是如此。虽然在传统的舞蹈艺术编导中, 现实生活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是舞蹈艺术创作、编导的灵感来源, 但是很多时候针对的却只是一部分的人, 缺少普遍性、大众性。在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都非常重视自我地位的体现, 如果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编导不能建立起与普通大众生活之间的联系, 表现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 就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可, 发展空间也会由此变窄[2]。所以, 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编导, 应当重点加强与普通大众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真正致力于表现基层大众群体的现实生活、现实情感, 这样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 得到认可和肯定。

2、强化思想情感的注入、融合

如前所述, 舞蹈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舞蹈编导的真实流露, 包含着舞蹈编导的感情世界, 也只要这样才能有效的引起观赏者的内自共鸣, 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和全新的舞蹈艺术形式。因此, 舞蹈编导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应当和自己的真实感情进行全面的融合, 这也是舞蹈艺术应当具有的一项内容。在新媒体下舞蹈编导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舞蹈编导人员可以利用短信、微博、微信、论坛等形式,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通过利用网络的先进和全面等性能, 有效的实现舞蹈编导信息化的形式, 达到感情的交流。换句话说, 在新媒体下舞蹈编导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借用信息化的形式, 开始自己的网络讨论平台, 这样可以使舞蹈编与观众进行全面的交流, 从而达到感情等方面的交流, 为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 提供全新的视觉享受, 成为舞蹈艺术发展中一种全新的形式[3]。

3、体现出独特的审美

如今, 舞蹈艺术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舞蹈艺术编导, 一定要确保其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审美,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 人们的审美视角大多趋于一致, 因为毕竟人们接触的事物、信息有限, 但是在新媒体出现之后, 人们的审美视角、审美个性开始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普通的美学表现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 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编导想要确保自身的审美价值, 就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当然, 这里所谓的独特性并不是说非要别开蹊径, 非要表现出自身与其他舞蹈的不同, 而是要抓住受众的审美变化, 在传统舞蹈编导的基础上, 进行美学的调整, 保持多元化, 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受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舞蹈是一种传统、古老, 且传承至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它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与精神思想审美体验, 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升人们的修养, 价值意义非同一般。在新媒体环境下, 舞蹈艺术的表现空间更加的广阔, 传播途径更加的多元, 我们应当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编导工作, 提高舞蹈艺术编导创作的质量, 使其更加满足当前的受众需求, 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承、发展。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 给舞蹈艺术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和传播途径, 让舞蹈真正成为了更多人的审美兴趣爱好, 使舞蹈展现出了更高的艺术与精神思想价值。但是, 新媒体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也应当与传统的舞蹈艺术存在一定的区别, 要能够迎合、满足新媒体受众的需求, 以使舞蹈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做好舞蹈艺术的编导工作。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 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 然后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编导发展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以期能对舞蹈艺术编导工作的实践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艺术,编导,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滔, 郁婷.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J].大众文艺, 2016, 07:185-186.

[2] 宋瑞江.新媒体艺术环境下舞蹈审美与创作技巧探究——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新闻爱好者, 2016, 07:95-96.

上一篇:骨科护士培训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物医学展望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