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2023-09-20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教学目标

1.《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背诵两篇短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

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 ,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无奕女( ) 差可拟( )

人教版语文七上《〈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尊君在不( ) 谢道韫( )俄而( )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②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二、课堂学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字。

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期日中: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 3.讨论:

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 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

三、阅读延伸

(一) 孔文举(孔融)年十年,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①。文举至门,谓吏者:“我是李府君亲。”既②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③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太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④,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了了。”韪大踧踖⑤。

【注】①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②既:已经③奕世:累世。④了了:明白,聪明。 ⑤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人教版语文七上《〈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1.本文表现了孔融的什么特点?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 3.孔文举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4.给下列加黑字注音并解释。 君与仆: 语之: 踧踖: 5.翻译句子。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二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像以前一样)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黑词语的含义。

孔融被收: 时融儿大者九岁: 二儿可得全不:

寻亦收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3.从这个故事中后人提炼出了一个成语:-------。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第2篇

《世说新语》是我国的文化宝典,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文化宝典。书中广泛反映了汉末魏晋之际的社会风气,诸如清谈玄学,人物品藻以及饮酒服药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风骨”——魏晋时代的风骨。名士不拘一格,洒脱自傲,或寄情山水,或纵情饮酒,乐琴书,善清谈,至真至诚,至纯至孝,那是一个风流无需多言的时代。

私以为,风骨源于心,流于行。因为是顺心而为,所以肆意,所以自在,所以至真至纯,所以感人无言——所以,成就了魏晋的风骨。

我看到荀巨伯探望患病的朋友,宁死不离,终让胡兵自惭撤走。他坚定的话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他重义轻生、笃于友情的崇高品质,极真挚、极感人,唤醒了粗野无礼的胡兵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他发出了“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的感叹。荀巨伯顺心而为,一举一动都彰显了其独特的风骨,感人至深,便如盛开的鲜花,无需见面,花香便已足够沁人心脾。 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善。前有孙叔敖埋两头蛇,后有庾公拒卖的卢。面对危险,想要逃避,面对灾祸,想要转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却不被庾公所接受。他只道:“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于是,风骨便在这淡淡的一句话中绽放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种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因为内心的善。当一个人把善放在心头,就会从容安宁,习惯于将他人放在心上,知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时时刻刻表现出这样一种大爱、大仁的风骨。

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坚持。我感念着管宁的“子非吾友也”,殷仲堪的“拾以啖之”,范宣的“既终不受”„„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坚持,拒绝与自己的坚持不相符的一切事物,恪守自己的道。他们不因清贫而趋俗,不因荣华而骄奢,安贫乐道,秉持操守,登枝而不损其本。这恰如温良的玉,不论是深埋地下,还是供于桌前,玉始终仍是玉,散发着莹润的光泽,却含着不为瓦全的决绝。

风骨,更体现在发自内心的洒脱。支公纵鹤归林,嵇康奏《广陵散》,王羲之东床坦腹„„他们的洒脱,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生死的淡看,是对名利的不以为意„„拥有自

己的精神世界,外物便自然而然的淡了,并非妄想“南山捷径”,而是看开了,看淡了。于是,在那翻飞的袖影间,在那颤动的琴弦间,在那随意的眉梢间,我看见风骨笑嘻嘻地探出头来,一如一个顽皮的孩子。

魏晋的风骨,源自于内心,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或许他们有些空谈,不切实际,但他们有自己的道,任凭外界风吹雨打,内心仍是岿然不动。于是,成就了那连生死也不可动摇的风骨!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第3篇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一是文风朴实自然。观点论点独到,言辞实际客观,句句铿锵有力,字字落地有声,对如何做好实际工作及为官从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

二是引经据典,论据充分。既有警句,又有俗语,展现出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及良好的知识素养,彰显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入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百态的独到见解与态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倍感亲切;

三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既没有简单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也没有口号式的虚浮,而是通过深入实践,探其究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令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由心底产生共鸣;

四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在已品读的数十篇文章里均属针对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里具体事件、现象、问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结合自身感触、观点展开一事一议,如“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做人与做官”、“打好团结牌”等,道理讲的主旨明确,旗帜鲜明,具体实在,句句能深入到人的心里,使人信服。

上一篇:素质培训范文下一篇:幼儿园秋季卫生保健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