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

2023-09-16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1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

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2篇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我们请家长准备好了要展示的活动内容。"亲子大合唱",将孩子们平时的所学展示给大家。“才艺大比拼”,以家庭为单位,亲自组合进行才艺展示。既展现了我们家庭的和谐,有显示了我们家庭的实力。“t台亮风采”则是集家长和孩子的智慧、创意为一体的才智展示,活动前,我们就安排家长和孩子在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创意“服装”,杨宏俣的“特色民族服装”、宋开元的“交通警察服装”、吕欣月的“公主裙”……无不渗透着孩子的愿望与想象,无不体现着家长的智慧和灵巧。12月31号我班的联欢会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着,在联欢会上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当孩子们穿着自制的服装走在我们的“t型台”上时,当家长的相机不停地闪烁着闪光灯时,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自信,看到的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成功的喜悦。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有“圣诞老爷爷”给小朋友们发放了礼物,相信我们的小朋友拿到礼物之后更是开心,不但有吃有喝有玩又有礼物,他们的这个节日真是过的不错。我们还把这样精彩的镜头用相机记录下来了,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时光里回味一下我们的精彩时刻……

大班迎新活动小结(2):

涵洞辞旧岁,瑞雪迎新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满载着收获即将送走鼠年,以饱满的精神迎来新的一年。在迎接牛年的来临时,我们大四班迎新年系列活动已经闪亮登场。这次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我们的“亲子大合唱”、“快乐自助餐活动”,活动开展的非常的顺利,家长给我们的反馈的也是非常的好,希望多开展这样的集体有意义的活动。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我们请家长准备好了要展示的活动内容。在这一次的亲子大合唱之前,我们给了家长音乐内容《同一首歌》要求他们也会唱这首歌曲,并且也要求小朋友也会唱这首歌曲,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不过这首个的音比较高,小朋友唱的时候音提不太上来。小朋友会唱了还有是我们的家长,他们基本在“同一首歌”这个节目里面经常听的,也基本上会唱了。唱歌的情况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是我们的另一个环节,“快乐自助餐”,快乐自助餐主要是我们的家长自己准备好各种小点心,自助餐的话都是花样多多的。我们考虑到了可能有的家长会拿来一样的食物,就分配好各自带的东西,这样花样就更多了。

12月31号演出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小朋友的状态都非常的好,他们为了庆祝元旦都穿上了我们统一好的服装女孩子红毛衣和男孩子黑毛衣,这样整体的效果就更好了,在操场上看到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兴致勃勃的看着演出。我们班是最后一个节目,我们挑选了班上比较好的一个小朋友来当指挥员,指挥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在指挥的带动下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开始他们的合唱了,由于考虑到声音比较小就由三个家长来带唱,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结束了亲子大合唱后我们进入教室准备我们的自助餐,我们摆放好了桌子和家长为我们带来的食物,看到这么多美食很多小朋头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很多家长看来是来交流厨艺的了,他们都在交流这你这个是怎么做的,在他们迫不及待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开动了,很多的家长和小朋友都拿起了碗筷进行了,尝尝这个尝尝中间有那么评价一下,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最美的食物上来了,那就是汤圆,它象征着团圆,今天也是我们大四班小朋友和我们的家长这个大家庭大团圆的日子,也是为了庆祝我们的元旦。今天每个人脸上都嵌着笑容,最属开心的就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又给小朋友们发放了礼物,相信我们的小朋友拿到礼物之后更是开心,不但有吃有喝有玩又有礼物,他们的这个节日真是过的不错。我们给这样精彩的镜头给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来了,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时光里回味一下我们的精彩时刻。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3篇

第1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2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本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新奇的世界》,此活动是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透过老师的引导,仔细地观察图片,能大胆地透过自己的想象,生动而富有情节的讲述故事的资料。在以后的观察类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继续以新奇的眼光去认识的一切,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奇之处。以新奇的眼光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意识地转换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视觉来感知、体验;二是静心寂虑,调动各种感觉贯注于观察对象。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对于潜力弱或难以安静想象的幼儿,就让他们根据老师讲述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描述。

整堂课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计划。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太长。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在活动中,我发此刻最后的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坐不住了。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此外,在活动资料的设置上也要充分思考到时间问题,合理地安排活动资料。

第二,图片的呈现方式不当。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图片的,而图片的呈现也是有技巧的。我明白了图片的呈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图片,教师再进行讲述,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观察潜力。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描述,让幼儿产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第三种是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幅图片(如果有多幅图片),让幼儿产生某种疑惑,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展开前面的资料。还有一种是将所有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但在每幅图片上盖上一张纸,教师每讲述一幅就掀开一张,这样做会让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图片呈现的方式所谓是五花八门,除了以上几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无论是那种方式都要有条不紊、不浪费时间。教师只有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课时,由于图片比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当我讲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几幅覆盖在上面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当的。指导老师推荐,如果图片实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讲述完之后把它拿下来再放第二幅。

三、观察图片是引导还不到位。

在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时,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就应以幼儿的想象为主,结合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十分直接、十分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每上一堂课都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我相信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必须能够有所提高的。

第3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科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务必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孩子们一听要从自己的身体上找数字,赶紧都低下头仔细地找了起来。宇恒在自己的裤子上找到了一个“27”,可他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没有直接的说出答案,而是请孩子们动动小脑筋,一齐讨论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觉得裤子上的数字是明白裤子大小的尺码,有了它就算别人给自己买裤子就不怕买的大小不适宜了。东东在自己的鞋底也发现了一个数字“29”,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一回我请孩子们按自己鞋子上的号码进行了分组并一同来验证鞋子上号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明白数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性。透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温度计、食品包装袋、饼干盒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十分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第4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三年的农村工作似乎已经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灭光了。上星期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但是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晚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但是如今呈此刻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主角,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群众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好处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单,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好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群众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群众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学习网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潜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群众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应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这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搞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第5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针对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四个活动区,让孩子自由游戏,以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益智区中的“找不同”无人来玩,这种游戏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游戏的材料也算丰富,图片色彩鲜艳,孩子们应该喜欢的,可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呢?

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思考这个区域的材料环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的能力、有耐心、认真、专心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2、活动中幼儿缺乏成功感

幼儿在其他活动区中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给大家展示,从中得到一种满足,快乐,而益智区中的“找不同”却没有作品呈现。

3、材料有难度

两幅画或是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种活动要求孩子必须有耐心、细心、还要专心才能完成。

第6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7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8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动,很能激发幼儿的激情,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在难点的把握上我抓得较及时到位。

在歌词教学中就用游戏的方法渗透弱起拍,为了让幼儿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现,我用示范的方法和孩子互动,孩子马上明白了,既而互换角色互动,为学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准备。

2、演唱风格的把握及发声方法的引导也比较成功。

更好体现进行曲的坚强有力,我引导幼儿发声时注意口型要圆,声音要集中并做了示范,通过多次的引导、体验、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

3、幼儿对解放军打仗的场面和动作比较感兴趣,但最容易出现混乱,于是我给孩子一个敌人的目标进行攻击,可以用不同的武器来攻击,这下整个场面好看又有秩序。

这个教材我已经无数次的上过,但是每次上课时都会感到新鲜,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后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想。

因为我每次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

也许老师的快乐就在这里,是孩子带给你快乐,是孩子需要你去创新。

第9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4篇

第1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2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本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新奇的世界》,此活动是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透过老师的引导,仔细地观察图片,能大胆地透过自己的想象,生动而富有情节的讲述故事的资料。在以后的观察类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继续以新奇的眼光去认识的一切,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奇之处。以新奇的眼光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意识地转换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视觉来感知、体验;二是静心寂虑,调动各种感觉贯注于观察对象。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对于潜力弱或难以安静想象的幼儿,就让他们根据老师讲述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描述。

整堂课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计划。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太长。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在活动中,我发此刻最后的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坐不住了。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此外,在活动资料的设置上也要充分思考到时间问题,合理地安排活动资料。

第二,图片的呈现方式不当。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图片的,而图片的呈现也是有技巧的。我明白了图片的呈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图片,教师再进行讲述,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观察潜力。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描述,让幼儿产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第三种是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幅图片(如果有多幅图片),让幼儿产生某种疑惑,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展开前面的资料。还有一种是将所有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但在每幅图片上盖上一张纸,教师每讲述一幅就掀开一张,这样做会让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图片呈现的方式所谓是五花八门,除了以上几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无论是那种方式都要有条不紊、不浪费时间。教师只有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课时,由于图片比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当我讲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几幅覆盖在上面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当的。指导老师推荐,如果图片实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讲述完之后把它拿下来再放第二幅。

三、观察图片是引导还不到位。

在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时,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就应以幼儿的想象为主,结合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十分直接、十分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每上一堂课都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我相信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必须能够有所提高的。

第3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科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务必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孩子们一听要从自己的身体上找数字,赶紧都低下头仔细地找了起来。宇恒在自己的裤子上找到了一个“27”,可他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没有直接的说出答案,而是请孩子们动动小脑筋,一齐讨论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觉得裤子上的数字是明白裤子大小的尺码,有了它就算别人给自己买裤子就不怕买的大小不适宜了。东东在自己的鞋底也发现了一个数字“29”,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一回我请孩子们按自己鞋子上的号码进行了分组并一同来验证鞋子上号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明白数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性。透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温度计、食品包装袋、饼干盒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十分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第4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三年的农村工作似乎已经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灭光了。上星期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但是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晚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但是如今呈此刻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主角,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群众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好处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单,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好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群众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群众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学习网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潜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群众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应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这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搞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第5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针对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四个活动区,让孩子自由游戏,以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益智区中的“找不同”无人来玩,这种游戏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游戏的材料也算丰富,图片色彩鲜艳,孩子们应该喜欢的,可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呢?

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思考这个区域的材料环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的能力、有耐心、认真、专心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2、活动中幼儿缺乏成功感

幼儿在其他活动区中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给大家展示,从中得到一种满足,快乐,而益智区中的“找不同”却没有作品呈现。

3、材料有难度

两幅画或是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种活动要求孩子必须有耐心、细心、还要专心才能完成。

第6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7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8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动,很能激发幼儿的激情,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在难点的把握上我抓得较及时到位。

在歌词教学中就用游戏的方法渗透弱起拍,为了让幼儿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现,我用示范的方法和孩子互动,孩子马上明白了,既而互换角色互动,为学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准备。

2、演唱风格的把握及发声方法的引导也比较成功。

更好体现进行曲的坚强有力,我引导幼儿发声时注意口型要圆,声音要集中并做了示范,通过多次的引导、体验、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

3、幼儿对解放军打仗的场面和动作比较感兴趣,但最容易出现混乱,于是我给孩子一个敌人的目标进行攻击,可以用不同的武器来攻击,这下整个场面好看又有秩序。

这个教材我已经无数次的上过,但是每次上课时都会感到新鲜,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后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想。

因为我每次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

也许老师的快乐就在这里,是孩子带给你快乐,是孩子需要你去创新。

第9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5篇

第1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2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本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新奇的世界》,此活动是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透过老师的引导,仔细地观察图片,能大胆地透过自己的想象,生动而富有情节的讲述故事的资料。在以后的观察类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继续以新奇的眼光去认识的一切,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奇之处。以新奇的眼光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意识地转换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视觉来感知、体验;二是静心寂虑,调动各种感觉贯注于观察对象。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对于潜力弱或难以安静想象的幼儿,就让他们根据老师讲述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描述。

整堂课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计划。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太长。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在活动中,我发此刻最后的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坐不住了。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此外,在活动资料的设置上也要充分思考到时间问题,合理地安排活动资料。

第二,图片的呈现方式不当。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图片的,而图片的呈现也是有技巧的。我明白了图片的呈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图片,教师再进行讲述,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观察潜力。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描述,让幼儿产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第三种是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幅图片(如果有多幅图片),让幼儿产生某种疑惑,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展开前面的资料。还有一种是将所有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但在每幅图片上盖上一张纸,教师每讲述一幅就掀开一张,这样做会让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图片呈现的方式所谓是五花八门,除了以上几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无论是那种方式都要有条不紊、不浪费时间。教师只有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课时,由于图片比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当我讲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几幅覆盖在上面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当的。指导老师推荐,如果图片实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讲述完之后把它拿下来再放第二幅。

三、观察图片是引导还不到位。

在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时,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就应以幼儿的想象为主,结合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十分直接、十分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每上一堂课都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我相信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必须能够有所提高的。

第3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科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务必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孩子们一听要从自己的身体上找数字,赶紧都低下头仔细地找了起来。宇恒在自己的裤子上找到了一个“27”,可他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没有直接的说出答案,而是请孩子们动动小脑筋,一齐讨论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觉得裤子上的数字是明白裤子大小的尺码,有了它就算别人给自己买裤子就不怕买的大小不适宜了。东东在自己的鞋底也发现了一个数字“29”,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一回我请孩子们按自己鞋子上的号码进行了分组并一同来验证鞋子上号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明白数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性。透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温度计、食品包装袋、饼干盒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十分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第4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三年的农村工作似乎已经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灭光了。上星期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但是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晚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但是如今呈此刻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主角,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群众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好处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单,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好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群众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群众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学习网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潜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群众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应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这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搞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第5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针对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四个活动区,让孩子自由游戏,以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益智区中的“找不同”无人来玩,这种游戏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游戏的材料也算丰富,图片色彩鲜艳,孩子们应该喜欢的,可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呢?

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思考这个区域的材料环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的能力、有耐心、认真、专心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2、活动中幼儿缺乏成功感

幼儿在其他活动区中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给大家展示,从中得到一种满足,快乐,而益智区中的“找不同”却没有作品呈现。

3、材料有难度

两幅画或是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种活动要求孩子必须有耐心、细心、还要专心才能完成。

第6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7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8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动,很能激发幼儿的激情,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在难点的把握上我抓得较及时到位。

在歌词教学中就用游戏的方法渗透弱起拍,为了让幼儿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现,我用示范的方法和孩子互动,孩子马上明白了,既而互换角色互动,为学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准备。

2、演唱风格的把握及发声方法的引导也比较成功。

更好体现进行曲的坚强有力,我引导幼儿发声时注意口型要圆,声音要集中并做了示范,通过多次的引导、体验、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

3、幼儿对解放军打仗的场面和动作比较感兴趣,但最容易出现混乱,于是我给孩子一个敌人的目标进行攻击,可以用不同的武器来攻击,这下整个场面好看又有秩序。

这个教材我已经无数次的上过,但是每次上课时都会感到新鲜,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后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想。

因为我每次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

也许老师的快乐就在这里,是孩子带给你快乐,是孩子需要你去创新。

第9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区域和非区域活动互动范文第6篇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上一篇:区域红色旅游活动策划范文下一篇:企业经济运行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