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3-06-03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按照本次XX大学第十六期预备党员党课培训中的安排,我们XX学院将以学院为单位、以年级为小组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员不仅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能从实践活动中感受理论,感悟道理。

我们学院的实践活动主要由我负责,在老师的指导下,本次实践活动一共分为了三个部分:

一、在4月10日下午,我们组织所有学员观看了党史题材的影视片《忠诚与背叛》,让预备党员感受忠实信仰和钢铁纪律的重要性;

二、在4 月7日-4月12日,我们举行了院系内部的以“做进步学生,争当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大家都以稿纸手写的形式上交自己的文章,经过整理和老师的批阅,最终选出了六幅优秀作品,

进行了公开展示;

三、在4月 14日下午13:00,我们在后勤校园园艺管理部门的师傅们的帮助下,用铁我们还争取到了为院系老师清扫工作办公室和休息室的机会,能让预备党员进行劳动锻炼。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过程: 在4月10日下午,我们组织所有学员在XX楼XXX教室观看了党史题材的影视片《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应该说是一步较为新颖的党史题材影片,影片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1927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这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背景正是在当年的上海、武汉、北京等大城市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屠杀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面对血雨腥风、残酷镇压、枪林弹雨;面对金钱、美女豪宅、奢华的生活的诱惑,一些年轻的革命人和意志薄弱的同志就慢慢的近朱者赤,自甘堕落,自行脱党,甚至背叛革命成为了叛徒。在这种危机关头,有远见的党内领导人如王荷波、杨匏安等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部影片的关键词是“忠诚”与”“背叛”,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也是一波三折,为此牺牲的无数的革命同志,想起来让人心痛,现在的一切美好生活和成就不都是革命先人用生命换来的吗!可是先人身上的精神却被慢慢遗忘,共产党员就是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自省,不断地学习,提高党性修养,防止思想倒退。预备期的党课培训就是为了让预备党员提高自觉性、端正态度、坚定信念,就像影片中的那句话: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大家在收获和体会中也谈到:现在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变化多端,各种诱惑越来越多,共产党员又都是活生生的人,这些负面的不利因素都时时刻刻的考验着共产党员的判断力和意志力,观看这部影片对预备党员也达到了教育的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共产党内忠实信仰和钢铁纪律的重要性。

本次集体活动应出席38人,实到32人,请假6人,请假的同学被要求随后自行观看影片,并也上交了自己的观后感。 我们开展的第二个活动是在本院系内的预备党员中,开展以“做进步学生,争当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时间是在前期观看影片整理观后感之后,具体时间从4 月7日到4月12日,要求是学员以要求的主题自拟题目;用稿纸手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字数在1500左右;联系自身,真情实感,态度端正。学员们按照要求积极准备,在我们各小组长的鼓励下,大家全员都参加了本次征文活动。随后经过收集整理,以及老师的批改参考意见,我们评出了优秀征文六篇。我们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三条;字数,字迹,情感。这三条标准也可以概括为一条,那就是态度。进行征文活动,是为了在反思影片观后感的基础上,让大家从自身作为一个学生党员的角度家思考,如何做一名进步大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该怎么做。从正文的内容可以看出,有的同学是很认真的,能结合自身的学生干部身份谈一谈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有的以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的角度具体的谈了自己的观点,还有的揭露出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很好的反思和总结,当然有个别同学可能是因为工作学习较紧张,从字面可以看出来并没有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随后他也以端正的态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了原因。本次征文活动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活动小结的时候,大家表示理解了征文活动的用意,知道了入党过程中的任何小事都不是小事,都可以看出来自己的态度端正与否,可以看出来自己成不成熟。

第三个活动是在本院系内的预备党员中开展实践劳动体验活动。4月20日,天气晴朗,我作为组长已经提前联系到了XXX大学后勤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经过沟通,我们得到了后勤部门大力的支持,给我们的预备党员布置实践劳动任务并提供了劳动工具。我们的任务就是在XXXX的前面的一片树林间对高低不平的地面进行土壤平整。我们小组的大三的22名同学全员参加,一共10

儿换他,干得热火朝天,本来刚开始大家还都穿着棉衣羽绒服,到后来就都脱掉了,挽一挽袖子、擦擦汗继续干,我们从下午一点开始一直干到下午3点左右,相比之下,男同学还是有力量有经验一些,拿过铁锹的和没有拿过铁锹的同学一看就能看出来,有的女同学一看就是没有干过重活,没干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有的同学最后还在手上磨出了包,可见是真的是用心劳动了。由于本院系的预备党员分为研究生11人,本科生大一同学5人,大三同学22人,较为分散,不易统一,最终我们就把本科生大三的同学分为室外劳动, 大一和研究生部分一共16名同学参加室内的打扫老师办公室和休息室的劳动工作。经过本次劳动,不管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大家都表示很久都没有参与这样的劳动了,感到特别有意义,有的同学还希望能有时间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铁锹不用会生锈,人不劳动会懒惰,我本人也感觉本次组织劳动很有意义,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次组织参加一些类似的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前后经历了10天左右的时间,共进行了以上三个活动,虽然简单,但是大家都收获颇多。本次实践活动给我最大的印象除了和学员一样从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外,作为一个小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我感受到自身组织能力的欠缺,有时候一件简单的活动可能会需要做很多项工作,在发布或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能合理安排,考虑不是很周全,导致在个别活动的进程中效率不高。通过这次组织活动,我自身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经历了精神上的启发洗礼,又从实际出发,在劳动中感悟道理,检讨自己,深刻反思应该怎样做一名进步的大学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中,我们也曾学习过党员干部如何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着,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我们要学习十八大精神,不仅是读一篇文章,看一部影片,也不只是通过一个劳动就能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需要我们今后在认真地学习、踏实地工作中不断感悟和总结。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非常感谢区教委组织的这次教研组长培训班,虽然时间有点长,为期一年半,但经过学习自己还是有一定收获的。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让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听几场有水平的讲座,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尽管培训安排在上班期间,加之自己还在带班,回幼儿园后还要上课,感到很累很累,但是回过头看看,这样的累,换来的是一次次认识的提高,一次次地促使自己也更多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和思考,应该说,还是值得的。

从接到培训通知开始,就能感觉到教育局对这次教研组长培训活动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甚至于有点让人“受宠若惊”,因为,有不少老师也许也有像我一样的感觉,哪有这么严格的培训活动啊,从来没见过。严格的考勤制度让人就觉得气氛的非凡,果然,在培训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极其严格的签名、点名、请假制度,是我见过的最为严格的一次。有了制度的保证,让大家对这次培训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应该说,最为难得的是,能跟各位同行交流学习,到各个示范幼儿园去观摩学习,认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以及本园的教研工作学习。并且在看完余主任推荐学习的《如何当好教研组长》一书,自己也获益良多,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研的动力是我的需要+您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一个教研组必须要有一个称职的教研组长组织、引领和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应根据教师的需求与问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真正关注教师的困惑,解决教师的困惑,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让我认识到如何让教研组长做得称职,作为业务主管必须要去分析解剖教研组长的职责。

其次,区进修校也非常有心的安排了专家讲座,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引领我们思索了现实中的种种教育教学问题,也让我们跟着他们,能冷静地思考我们的工作性质、工作矛盾,以及种种可以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

再来,示范幼儿园的几位老师也与我们分享了《3~6岁儿童发展指南》,各个领域的要求。通过《指南》的引领学习,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真正做到: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拒绝“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的童年。

综合以上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了作为教研组长身肩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使我有了方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园本教研组工作。并且使我充分地认识到,团结才能有力量,教研组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共同协作,共同进步,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教学,管理教学,促进教研组的进步。为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对此有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提高自身修养,提升团队能力。

有这么一句话——工作需要助跑器。是的,教研组长就是教研组的助跑器。我们要拥有一支具有凝聚力、团结、和谐的团队;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要在单位里起到表率的作用;要在教学中有一块自由支配的“自留地”,在快乐中收获总结经验;要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当成成自己的老师,互相学习。让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不断成长,使教研组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共同体。

二、转变教研观念,推动组内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研工作、教研经验、教研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用新的教研观念和教育理念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新的创意,要采用新的教研方式和方法,为教学研究的发展探索新路。

三、加强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园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园本研究的水平。园本研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成为一个研究者,直接关系到园本研究能否得到落实。所以我认为园本教研要以科学的态度、科研的方法进行,每位老师只能不断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目的

根据“8S”的质量管理要求,对各办公区域实施系统的管理,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办公区域“8S”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办公区域的管理。

3

组织与职责

3.1

公司“8S”管理推进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公司范围内“8S”管理的执行情况。

3.2

各单位“8S”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推进本单位的“8S”管理活动,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监督本单位“8S”执行情况。

3.3

各办公人员负责贯彻和执行本标准。

4

基本要求

4.1

办公区域工作人员应养成较高的“8S”素养。

4.2

办公区域的物品应保持清洁、整齐、有序。

4.3

工作人员发现所在办公区域的环境不符合“8S”现场管理标准时,应及时提醒相关人员予以整理、整顿。

5

术语

“8S”

指的是

SEIRI(整理)、SEITON(整顿)、

SEISO(清扫)、

SEIKETSU(清洁)、SHITSUKE

(素养)、SAFETY(安全)、SAVE(节约)、SERVICE(服务)。因八个单词均以“S”开头,故简称为“8S”。

6

办公区域8S管理的推进步骤

6.1

整理——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6.1.1

为确保办公区域的优美,需每日循环整理办公现场,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及时清除非必需品。所谓必需品是指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如果没有它,就必须购入替代品,否则影响正常工作的物品。而非必需品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例如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才使用一次的物品;另一种是对目前的工作无任何作用的,需要报废的物品。物业办公室的典型配备物品为:

6.1.1.1

办公物品

前台办公物品:

电脑、电话、传真机、文件盒、笔筒、桌牌、台历、水杯、服务卡(小区可配)、POS机(小区可配)、对讲机(小区可配)、发票打印机(小区可配)、废纸篓。

其他办公室物品:

电脑、电话、文件盒、笔筒、桌牌、台历、水杯、废纸篓

6.1.1.2

办公室电器

复印机系统:复印机、纸柜及废纸篓

冰箱(视小区实际情况定)

空调、风扇(视季节情况摆放,不使用期间须妥善存放)

扫描仪、打印机、塑封机等

6.1.1.3

上墙物品

背景墙、管理看板(员工去向牌)、钟表、锦旗奖状、上墙文件、服务电话

6.1.1.4

其他物品

文件柜、报架、暂存物品、适量绿色植物

除以上所列物品之外,共用物品应明确责任人,每日循环检查,及时清除非必需品,尤其要严格限制私人物品在办公场所的存放。

6.2

整顿——将必需品置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和立即放回的状态

6.2.1

整顿定置方法

6.2.1.1

定点

确定摆放的方法,例如:架式、箱内、工具柜、悬吊式,在规定区域内放置。

6.2.1.2

定类

产品按机能或按种类区分放置;

便于拿取和先进先出。

6.2.1.3

定量

确定使用数法;

做好防潮、防尘、防锈、防撞等措施。

6.2.2

确定放置场所

确定放置场所的原则是方便、美观、特殊物品专门保管、物品放置100%定位。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可根据此原则视具体情况确定物品放置布局方案,如无特殊情况,则根据以下方案进行定点放置。

6.2.2.1

办公区域办公桌面定置管理

6.2.2.1.1

主机右置

①茶杯应放置在办公桌左前方,距离办公桌左边缘400㎜,杯柄向右与办公桌前边缘方向平行。

②电话机应放置在办公桌前方,距离办公桌左边缘650㎜,电话机前侧靠住前隔板,垂直放置。

③电脑显示器屏幕朝向操作人员,显示器屏幕在桌面的投影线与办公桌后边缘成45°夹角。

④鼠标应垂直放置在靠近主机桌处,鼠标右侧距离办公桌右侧边缘150㎜,鼠标后端距离办公桌后边缘180㎜。

6.2.2.1.2

主机左置

①茶杯应放置在办公桌右前方,距离办公桌右边缘400㎜,靠住前方隔板,杯柄向左与办公桌前边缘方向平行。

②电话机应放置在办公桌前方,距离办公桌右边缘650㎜,电话机前侧靠住前隔板,垂直放置。

③电脑显示器应放置在电脑主机桌与办公桌交界处,显示器左后端点在办公桌面的投影位于主机桌左侧板所在直线上,距离主机桌后边缘400㎜。

④电脑显示器屏幕朝对操作人员,显示器屏幕在桌面的投影线与办公桌后边缘成45°夹角。

⑤鼠标应垂直放置在靠近办公桌上,鼠标左侧距离办公桌左侧边缘150㎜,鼠标后端距离办公桌后边缘180㎜。

6.2.2.2

办公区域物品管理

6.2.2.2.1

文件夹摆放

①归档(临时)文件应放置在统一的文件夹内。

②文件夹应统一规格,高度一致。

③文件夹背签应按给定的模板统一制作。

④文件柜中的文件夹应摆放整齐,各层数量相等,不得有缺失的现象发生。

⑤抽屉内的文件夹应摆放整齐,层次有序,不允许杂乱无章。

6.2.2.2.2

座席标牌张贴

①座位靠近走廊的职员标识牌应粘贴在靠走廊隔栏外侧左上方。

②座位位于内侧的职员标识牌应粘贴在两人之间的隔板上。

隔板位于职员左侧的,应粘贴在隔板的左上方。

隔板位于职员右侧的,应粘贴在隔板的右上方。

6.2.2.2.3

办公椅摆放

①职员离开座位时应将自己的办公椅正面放置在电脑键盘托板对应的位置,扶手与办公桌后边缘线呈垂直状态,轻靠办公桌。

②职员应保持办公椅的完好、清洁,如有损坏应及时申请修复或更换。

6.2.2.2.4

废纸篓摆放

①废纸篓应放置在办公桌左边抽屉的正下方。

②废纸篓不得超过办公桌后边缘。

6.2.2.3

复印物品定置管理

①复印机纸柜放置在复印机的正下方;

②纸柜左侧放置双面可用复印纸;

③纸柜右侧放置二手纸(亦可另放置在二手纸盒内);

④废纸篓放置在复印机的右侧;

⑤复印机上方,左侧放置原稿,右侧放置复印件。

6.2.3

进行标识,实现目视化管理

进行标识,可使物品所处的状态一目了然,实现目视化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资、时间等成本浪费。以下是绿城物管办公室各物品进行标识的标签标准,供各区域、分子公司办公室参照执行。

6.2.3.1

文件柜及工具柜标识

使用范围:文件柜、工具柜、其他物品柜(其他物品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柜名)。

长×高规格为:9cm×6.5cm

6.2.3.2

桌面文件架(框)标识

使用范围:文件架、文件框、多层文件架(其他物品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柜名)。

笔筒

长×高规格为:9

cm×6.5cm

或6.5cm×4cm

6.2.3.3

公共设备设施标识

使用范围:办公设备、配电柜、消防栓。

长×高规格为:9cm×6.5cm

公共物品责任人规格为:6.5cm×4cm

6.2.3.4

管理看板(人员去向牌)标识

使用范围:办公区域管理看板。

长×高规格为:90cm×60cm。(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6.2.3.5

抽屉标识

使用范围:每个独立抽屉。

长×高规格为:6.2cm×2.1cm。

6.2.3.6

桌面物品隐形标识

使用范围:桌面物品。

长×高规格为:3.5cm×3cm。

6.2.3.7

各类电源线标识

使用范围:各类电源线,连接线。

长×高规格为:10cm×2cm。

6.2.3.8

材质说明

办公区域等干燥区域原则上用背胶;容易破损的标签采用塑封后粘贴;

地下室等较潮湿地方用油漆、铝板或亚克力板。

6.2.3.9

各类标签使用时应本着定位定置的原则,尽量多用隐形标签,在公共区域或是业主经常出入的地方,不主张用明显标识。所有用的标识皆以不破坏小区的整体和谐度为宗旨。

6.3

清扫——将岗位变得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

6.3.1

清扫就是对环境和设备进行维护和点检,确保处于立即可取的物品完好可用,让员工关心、注意环境细小的变化,细致维护好设备,时时刻刻维持整洁干净的环境。

6.3.2

清扫推行要领

领导以身作则: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以身作则,则员工认真效法。

人人参与: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均要参与这项工作。

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所负责的区域。

自己动手:自己清扫,不依赖清洁工。

防治污染源:寻找并杜绝相应的污染源,并建立相应的清扫标准,促进清扫工作的标准化。

6.4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

6.4.1

8S一旦开始,就不能半途而废,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办法,获得坚持和制度化的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6.4.2

清洁要领

利用各种办法,贯彻8S意识;

坚持不懈;

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持续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活动;

将3S(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维持3S的成果。

6.5

节约——减少浪费,提高人力、物资、时间、空间等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6.5.1

8S推行的目的和所应达到的效果之一就是节约。节约,就是节省、俭约的意思。公司应全员参与,力避各种浪费,并将其作为长期的习惯来培养,从而达到日常工作中持续的节约效果。

6.5.2

办公室节约推进要点

加强员工培训,贯彻节约意识;

制定节约细则;

认真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为节约创造条件。

6.6

安全——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6.6.1

安全是现场管理的前提和决定因素,没有安全,一切成果都失去了意义。重视安全不但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是关心员工及园区内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性化管理要求。

6.6.2

办公室安全推进要点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办公室配备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物品按要求放置,堆积时要遵守一定的高度限制,以免倾倒;

办公室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办公室内严禁吸烟;

有应急预案,常备急救物品,写明急救联络方法;

下班后应有专人检查灯具、电脑、饮水机、空调等是否已关闭电源,窗门等是否妥善关闭。

6.7

素养——对于规定了的事情,大家都按要求去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

6.7.1

8S最终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的高低只能通过行为来判断。

素养具体可表现为:

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作业;

主动、积极、认真对待工作;

不断改善,用于创新;

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

6.7.2

办公室员工素养推进要点

上班前提早进入办公室,进行简单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

下班离开前要对工作台面及周边场地再次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以保障第二日工作的有序进行;

持续不断地推进整理、整顿、清扫工作,最终形成习惯;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规范行为;

维持就是落后,每天思考能否“更快、更好、更节约”;

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6.8

服务——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

6.8.1

8S的推行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服务现场更加美观大方,让我们的服务速度更加迅速快捷,让我们的服务行为更加温暖人心,从而让业主更加认可我们的服务,欣赏我们的服务。

6.8.2

服务推进要点

按要求穿工作服,佩戴胸卡或工作牌,整体干净利落,保持完美的工作形象;

统一完善各种服务流程,实现标准化服务;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正为我国幼教接受并采用。但是教师们首先接受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创设活动的硬件并不难,到外面看看,书上翻翻,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所以然,关键在于怎样使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使幼儿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这就涉及到新《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师幼互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以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⑴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 ,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1、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幼教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一线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

(二)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活动决定人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而活动区活动以其个别化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指出:在领悟《纲要》精神的基础上,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活动区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展。并在其中收录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区域活动对早期阅读中的多元创造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美术能力、个性发展、品质的培养等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根据活动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依据和活动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区域内容应该丰富,多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区域设置既要符合先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有要符合幼儿个性差异特点,不宜过深或过浅;区域要有较健全的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以便教师评价幼儿情况,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3)。 《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中收录了对幼儿园区角活动现状的思考,他们认为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热闹的形式,幼儿被动的参与,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活动性质。其次是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造成幼儿不是为了需要而学习。再次是教师指导欠恰当,忽略了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教师的评价笼统,对幼儿下次活动促进作用小。最后是教师太过放任自流,失去了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性质;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探索研究中认为活动区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4)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中收录了关于活动区内容从哪里来的探究,他们认为内容要与近期开展的主题,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身边的事物有关。(5) 《学前教育论文集》中对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问题提出了看法,他们认为教师由支配者变为支持者,由讲述者变为询问者、引导者,由备课者变成记录者、反思者(6)。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观念的转变,然而如何使区域活动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使幼儿主动发展,更多的在于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这说明活动中认识活动不只幼儿单项度的认识过程,而是师幼双方信息反馈与互动过程,当前“师幼互动”的观点正被教师们所接受。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的研究

A师幼互动、师幼关系对于幼儿所具有的意义

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往来对幼儿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如罗鸣在《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中从幼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化特点出发,论述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将对幼儿社会性观念的初步形成、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地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以及幼儿智力的初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姚铮在《幼儿园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从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视为幼儿园人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交往方式的促进或促退的影响。指出,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就会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与同伴的正向交往,反之则不然(8)。庞丽娟在《幼儿教师的期望和幼儿发展》中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教师的期待”这一隐性教育力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幼儿与教师在教育进行中各自内隐的心理运作过程以及双方之间外在的行为交互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革新,进一步对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如何是使积极对待”、“如何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期待着”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9)。

B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

项宗萍在《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中指出,在我国目前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培养(10)。李生兰在《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中认为我国的师幼互动行为还存在以下一些特征: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多于游戏中发生的互动;教师与集体幼儿的互动多于教师与小组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在师幼互动进程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角色自居,缺少同伴式的参与性活动;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中对幼儿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留给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机会非常有限;教师过分重视模仿、范例的作用而忽视幼儿的自我表现(11)。

C我国师幼互动模式

在探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时,周欣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分为平行式、合作式与外部干预式三种(12)。柳淑玲结合教师的个性特征将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类型分为严爱型、慈爱型、一般型(13)

D我国师幼互动已有相关成果

“九五”期间,卢乐珍教授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幼儿园教学、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研究”项目(14)。

1999年,刘晶波博士从考察与分析师幼互动状况入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幼儿园中师幼互动行为状况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

文献综述》(15)。

2000年后,刘晶波博士对师幼互动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哪些研究进行梳理。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霍力岩对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6)。

近年来,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比较关注。

2.国外学者的研究

A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拉古兹说过“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家罗杰斯(C.R.Rogers)也说过:“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17)他认为,只有在“整个人”(包括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图等)都参与学习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B师幼互动模式

众多关于师幼关系模式的研究表明,现实中师幼关系存有许多种模式,并且不同的幼儿与教师间结成的师幼关系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斯拉夫(SROUFE)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即便是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的师幼关系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表现为: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冲突型、控制型(18)。皮恩特(PIANTA)认为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19)。布罗菲(BROPHY)遵循相同的研究视角,也有将师幼关系分成四种类型: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从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20)。

C影响师幼互动因素

国外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影响师幼关系的第一位因素是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如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与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等多个方面。认知学习理论家奥苏贝尔(D.P.Ausubel)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21)他认为,任何新知识,如果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的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引起兴趣而被吸收的。除幼儿的自身特征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师幼关系还受教师自身的特征、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与师幼互动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受教育水平程度并不是显著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教师特征中对师幼关系状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反省能力。而影响师幼关系的客观环境,国外学者的研究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等方面。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率越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与幼儿间形成安全依赖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还有教师人选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22)。

(三)总结

从以上相关资料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是提升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但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师幼关系: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沟通,幼儿对教师的情感大多是畏惧和平和,教师对幼儿的情感大多是限制与不满。师幼之间较少表现为积极进取(幼儿方面)和赞许喜爱(教师方面)。这种师幼关系给师幼互动埋下了隐患。(2)师幼互动模式: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模式大多是“倾斜模式”(以互动进程中,教师俯视幼儿,幼儿仰视教师为根本特征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很难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只会不断滋生幼儿的依赖、抵触情绪。(3)引发师幼互动的动因:动因大多以事务性为主,比如维持秩序、解决纠纷等;而单纯性的情感互动很少发生。这样形成的局面是:教师在活动中始终是绝对权威者,对幼儿高度控制和约束,幼儿始终处于以来、服从的被动状态。这对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4)师幼互动的内容:在师幼互动行为中,内容大多是教师预设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规则的强化、遵守和维

护,对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发现很少进行积极引导,生成新的内容,大多是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行为被束缚,他们所谓的探索活动都是在教师预设范围之内。在这种消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活泼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研究方向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运用互动的形式建构这一过程,以最优化的师幼互动策略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幼儿的发展。

1、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幼儿园教学结构。

2、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幼儿自主学习并获得经验。

3、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幼儿学习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方案。

(五)参考文献

1、 张博:《“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的思考》,载《学前教育》,2000年第

7、8期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4年版

4、《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学前教育分会编,新时代出版社,2000年版

5、《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1999年版

6、《学前教育论文集》,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7、如罗鸣:《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载《福建教学与研究》,1990年3期

8、姚铮:《幼儿园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载《幼儿教育》,1994年2期

9、庞丽娟:《幼儿教师的期望和幼儿发展》,载《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4期

10、项宗萍:《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2期

11、李生兰:《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载《学前教育研究》,1993年6期

12、周欣:《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载《学前教育研究》,1990年4期

13、柳淑玲:《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与幼儿发展》,载《学前教育》,1991年12期

14、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载《早期教育》,1999年第4期

15、刘晶波:《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载《早期教育》,2000年13期

16、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载《学前教育研究》, 2001年第1 期

17、卡尔·罗斯杰:《As for teaching and some personal viewpoints that study》 ,北京外国教育资料,1989年版

18、Sroufe,L.A.&Fleeson,J.(1988).The coherence of family relationships.In relationships withinfamilies,Eds.R.Hinde&J.Stevenson Hinde,57-71,&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Pianta,R.C(1994).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Journal Education Review48(1):1-31.

20、Brophy, J.E.&Grood,T.L.(1994).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Causes and Consequences.New York:Halt,Rinehat &Winston.21、奥苏伯尔:《 EDUCATIONAL PSYCHOLOGY》,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

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上一篇:押运心得体会下一篇:三年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