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

2023-09-20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与地方联系紧密、对区域服务能力突出等基本特征。如何把握转型期关键时机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政策契机开展创业教育,应对创业教育在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作为维系国家安全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重大命题,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分散、数量较多、发展水平不一,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关系紧密度高,在这一类型大学中推进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作用显著。

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从发展历程上看,离不开学术型大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材、教案等内容都衔接了学术型大学的主要做法;在教师队伍上,主要是引进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从人才结构上看,主要来自国内985,211高校,这些教师队伍所形成的教学理念、思维模式,都是以学术型大学为基本取向的,因此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特点,主动寻求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比较小。然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非常高的地方本科院校,迅速感知社会转型发展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使创业教育活动很早地发生,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形成了“倒逼”格局。

1.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准备较早

即使学校层面开展创业教育比较迟缓,但大学生对创业的期盼、萌芽和发育却是比较早的。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建设发展初期,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具有企业雏形的创业实践活动,在一些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超市”“大学生自助餐厅”等以有关学生组织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我服务为载体,成为创业实践的积极探索。这是大学生自我实现创业教育、大学创业文化开始产生和发展的标志。

2.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需求较强

至本世纪初,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陆续出现的“最难就业年”等影响下,逐渐加快了发展速度。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往往学校层次的创业教育是由学生推动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一种由受教育者产生的驱动力,往往是最具有生命力、创造性和抗逆力的。逐渐地,创业教育在这片校园里生根、发芽,第二课堂的有效发育激发并影响了第一课堂的逐步完善,以校园文化为引领、以学生创业实践为重要特征的创业教育形态逐步确立。

3.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实践的支持不足

从创业教育的环节看,从规划、计划、沙盘演练到项目孵化,创业教育实践是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由于学校层面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积累、重视程度有所缺失,地方本科院校在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尤其缺乏。通过访谈和调查发现,从学生的角度看,东莞理工学院创业的困难主要是资金问题,自筹资金有限、借贷资信不足、审批程序复杂、受助渠道较少、政策掌握程度不足等都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般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往往集中在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机会提供等方面。而与之不尽相同的是,东莞理工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和主要方法是,积极撬动校内外各种资源,努力做到全程服务、全员参与、全校支持,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青年创业能力,推进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优秀项目落地孵化,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和服务。

1.着力加强大学生创业路向规划

抓住新生适应阶段的特殊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及早开展创业意识植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东莞理工学院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专业社工队伍,通过团队活动、个案教育等方式创新新生适应教育模式。期间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凸显“早”的特征,抓住新生转型关键阶段,重点做好新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组织学生讲师团,在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采取“一(师)对一(班)”方式,组织举办新生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开展新生职业规划宣讲、讨论,结合“写给未来的信”活动,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契机,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宣传和培育,辅以团学组织举办的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开展职业技能竞技,使学生通过竞技更加明确职业认知,找准自身定位,探寻发展路向,建立发展规划。同时,注意挖掘有创业潜力的“种子选手”,为进一步培养做好准备。

2.着力分层开展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无疑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建设,主要依托校内的团学组织和创业学院,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类进行培养和教育。东莞理工学院在这方面就明确了“业余-专业-标杆”的三级教育对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其中,获得团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成立KAB创业俱乐部,派出青年教师到浙江大学等参加导师培训,以此为依托,开设KAB创业教育选修课程,举办创业知识培训、创业大讲堂、“走进企业”参访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团队,提供常态化指导,不断做大大学生创业“业余队”。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推动组建创业学院,由教授、留学归国人员等组成教师指导队伍,面向全校择优遴选学员开设创业精英班,采取专业辅修、双学历证书等方式,大力培养大学生创业“专业队”。依托全国、省市、园区创业计划竞赛、孵化平台,鼓励大学生跨专业组建创业精英团队,聘请专业教师、风投专家实行创业计划全过程指导,通过与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PK,加强交流、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的“标杆队”。

3.重点推进创业学院培养人才

近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所有大学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这种问题倒逼着地方本科院校不断强化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和全面部署。东莞理工学院为此陆续开展了具有课程改革探索性质的创业教育概论等课程,建立了KAB俱乐部等社团组织,酝酿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不断革新。2011年,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学院成立成为该校创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志,特色化的创业教育模式正式开始构建并且不断完善。一批大学生在学校从仅有的创业萌芽状态,通过创业教育不断增强了创业素质、更新了创业观念,更加在学校和社会协同提供的创业孵化平台和创业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积极的创业探索。

(1)创业精英班遴选创业基础和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30人小班教学,强调学科交叉,团队互补,通过创业基础、创业操作、创业实践这三方面内容,安排与成功企业家座谈、企业实习、创业系列讲座。

(2)创业精英班邀请具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背景的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采取案例教学等方式,推进创业计划制订和教师点评指导,使创业精英班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对学校创业教育发挥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3)创业精英班采取分组教学,ERP教学分成5~6个团队,设立不同的岗位角色,如CEO、营销总监等,经过6年的管理,每个团队得出一个结果,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运作。

(4)创业精英班教学强调互动、反馈,采用U型教室或者圆桌教学,加强课堂讨论等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5)学校举办创业计划比赛,设立第一名万元奖励金,进入前三名可以进入公司培训,2013年有12只队进入半决赛,其中5支队进入了决赛。

(6)创业精英班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

4.进一步做实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开展模拟创业实践,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孵化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场。东莞理工学院着力办好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十年来,每年都有将近15%的在校大学生组建创业实践团队参加“工模”,从创业计划、项目选择、登记注册、营销管理、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体验。主办单位还适时将东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业小额贴息资金扶持等相关政策实施嵌入实践环节。同时,该校还积极开展MM百万青年创业大赛。学校成立全国首个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MIEC)认证中心,建立移动MM创新实验室、MM创业俱乐部,定制专业课程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推出一批创业团队和自主设计作品。该校与智汇谷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引入“学校+企业”协同培养创业人才模式,针对互联网创业领域,创建“人才+技术+创意”的创业教育平台,在校内建设创新实验室,搭建高水平的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平台,提供创业所需要的导师、技术和经费支持,引导大学生从创业意识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提供实践平台,从而打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5.着力为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支持

创业项目孵化和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环节。学校要主动和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积极筹措种子基金或社会风投用于支持优秀项目落地。东莞理工学院引入地方优秀企业家,担任创业学院兼职老师或创业团队导师,设立200万元奖项目孵化基金,使本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充分利用周边条件,积极借助松山湖、大朗镇等创业孵化器,选送符合创业孵化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孵化。此外,以学校校友总会为背景,集结了全校众多的校友企业家(集中在东莞创业),注册成立东莞理工学院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支撑创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校友企联会定期安排会员与创业学院学生对接,举办讲座,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且引入世界莞商联合会资源,支持校友有条件的项目孵化落地,使整个创业环境得到有效的优化。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要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做好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立足人才培养,创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立足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协同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立足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专业集群;立足学科群建设,打造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协同育人的科技创新平台;立足产教融合,健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立足“职普融通”,构建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足特色培育,协同传承创新地域文化;立足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普职教育协同发展品牌.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和“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开启了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之路,也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的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指明了方向.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对于完善地方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破解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构建集职业学历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于一体,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相衔接,公办、民办并举,产、教、研、学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的关系,以赤峰学院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1 立足于长远规划,科学做好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做好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顶层设计工作涉及到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等问题.做好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就是结合地方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定位,深入挖掘“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优势和学校自身发展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学校实际,明确自身在地方区域教育体系和地方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在外延建设上,继续扩大省市两级政府的共建和社会行业、企业、团体的参与和支持,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内涵建设上,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落实大学章程和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为重点,紧紧围绕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类型、行业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科学研究转型等核心问题,审时度势,自我剖析,在办学定位、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产学研结合建设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做出科学规划与设计.对于赤峰学院而言,就要向应用大学发展靠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校地企深度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就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结合赤峰地区实际、支柱产业和发展趋势,突出地方特色,全面审视学校的内外现实,理性把握赤峰学院转型发展和赤峰职业教育协同建设发展的方向,科学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明确轉型发展的战略和路径,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协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为赤峰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立足于人才培养,创新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协同育人,在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于以学习者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接受社会的参与、检验与认可.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育人要以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本着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按照开门开放、互惠互利的原则,构建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及合作治理机制,引入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构建综合应用型模式、紧凑型校企合作模式、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校校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以及行业合作模式、校地合作模式和国际合作模式等多种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于赤峰学院来说,一是按照转型发展和协同发展的要求,本着“立德树人、突出应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赤峰学院和赤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专业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与自治区经济产业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技术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模式和组建行业学院,在教育、医学、工学等领域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与企业行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强与相关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与企业、行业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构建“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三是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着力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四是妥善处理好学校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关系,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的关系,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关系,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的关系,深入推进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实现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研究为主,全面转型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的创新实践之中.

3 立足于团队建设,打造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协同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双师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实现协同发展、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建本科院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重点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和“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引进与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实施好双师培养和引进工程.对于赤峰学来说,一是发挥自身应用型教育传统,按照“精文、强教、提医、拓用、增农”的发展思路,继续挖掘学校师范专业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医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发挥学校内蒙古幼儿师范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大做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二是以赤峰市为内蒙古东部重点足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体育运动专业教育,在足球人才、足球教练的培养培训等方面形成地域特色与运动品牌.三是要结合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需要,重点培养具有企业实践经历与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访学研修、挂职锻炼,加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骨干教师队伍具有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四是要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提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4 立足于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专业集群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专业建设,要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中俄蒙合作、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实现与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形成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在地方产业推动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势专业集群建设与优势专业建设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互动过程中,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方向改革,解决好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赤峰学来说,瞄准地方新兴战略产业、特色产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和应用类专业群,并集中力量办好优势特色专业,重点打造教师教育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管理类、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类、工程技术类及文化艺术类专业集群,深入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通过合作办学方式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复合型新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密切围绕赤峰市煤炭、冶金、电力、纺织、食品、机械、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专业布局,巩固加强基础类专业,大力提升师范类专业,积极培育艺体类专业,积极发展医学类专业,重点建设应用类专业,实现学校专业建设与赤峰市支柱产业和相关行业的有效对接和互动.

5 立足于学科群建设,打造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协同育人的科技创新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要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双一流”建设和产教融合建设为契机,立足创新驱动创业的价值导向,发挥新建本科院校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引领功能,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将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和科技创新的应用性密切结合起来,注重应用科研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赤峰学来说,就是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实施“学科优化”“科技创新”“科研服务地方项目”等系列的协同创新工程,重点建设文化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类、农学类、生态类特色学科,创建优势特色学科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级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创业活动.文化类学科进一步整合红山文化及產业研究、契丹辽文化及产业研究、西拉沐沦河流域文化及产业研究、北方民族文化及产业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研究成果译介与国际交流等,发挥北方民族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国家级文化平台;教育类学科主要开展民族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研究、中学学科教学研究等研究;医疗卫生类学科主要包括赤峰地区口腔医学研究、赤峰地区公共卫生与预防研究、蒙医中医研究、护理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等学科或方向,争取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类学科主要包括赤峰市现代社区管理研究、绩效管理研究、社会治理研究、社区法律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养老健康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向,为赤峰市政府提供智库支持、现代化社区综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为赤峰市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提供帮助;生态农学学科主要包括赤峰地区绿色农作物研究、赤峰地区农业资源研究、赤峰地区生态研究、赤峰城镇化建设规划研究、赤峰地区环境保护研究等方向,搭建赤峰市农业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平台.

6 立足于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就业与职业的无逢对接.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大学转型,要面向市场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开门开放办学,要有效回应政府和社会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与期盼,搭建起全过程校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校地互动合作,创新学校转型的治理结构.对赤峰学院来说,一要立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把握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的龙头地位,发挥学校自身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办学优势,特别是在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发挥传统优势,健全高中起点“2+2”、高职起点“3+2”和中职起点“3+4”本科办学模式,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二要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以创新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成立创业学院,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三要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创建实验实习实训中心,改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要面向学生创业就业,围绕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为旨归,在校园文化中引入并加强应用技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草根”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平台与氛围,彰显技术文化、企业文化、创业文化、协同创新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7 立足于“职普融通”,构建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落脚点就是落实“职普融通”工程,建立新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要本着协同育人的理念,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开展联职(联合职业学院)发展,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赤峰学院来说,一要借助赤峰市委市政府整合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建设赤峰职业教育基地的良好契机,主动配合赤峰市政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现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在赤峰地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赤峰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二要建立与职业标准有机衔接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体系,与职业学校合作,对接中职、高职院校试点探索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合作模式,在招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标准、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六方面实现统一,建立梯次晋升、学分打通等特殊制度,与职业学校合作开展职业类到普通本科类的自然转换,为中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搭建“直通车”和“立交桥”;三要建立职业培训中心,打造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与地方行政部门、企业共同合作,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度,积极推进“双证书”培养,初步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体系与工作机制;四要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建立适应“职普融通”的校内师资、课程等资源的互通、转化机制,面向社会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8 立足于特色培育,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传承创新地域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不可或缺者和主力军,也是自身培育特色的突破口和优势所在.赤峰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一方面要立足学科专业积淀、赤峰地缘优势和自治区推动“一路一带”发展战略部署,发挥自身在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古文化、草原丝路文化等地域文化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深入开展地域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和产业化,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推动“一路一带”文化建设和赤峰市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产业化,扩大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围绕赤峰市煤炭、冶金、电力、纺织、食品、机械、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深入推进赤峰市支柱产业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研究,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形成推动赤峰市支柱产业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的品牌.

9 立足于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保障是体制机制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为保障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地方政府牵头和相关学校共同打破壁垒,建立完备的治理结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对赤峰学院来说,一方面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主动配合与适应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结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按照转型发展需求及教育部审核评估标准,建立的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制度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评价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专业动态调整和适时相应机制等外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建立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鼓励起行业、企业与高校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建立起从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培养的体制机制,有效搭建起贯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直通车和“立交桥”.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各项符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办学要求的管理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把规范管理和推动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10 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品牌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落脚点是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承担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务,推动国、区两级示范校、优质校建设,建立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和民办职业学校等多元办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师资补充和培养培训机制,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地区主导产业.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实行职教人才定向、订单培养,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突破口,选拔职教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开发专业团队,积极研发地区和校本特色职业课程,形成中、高职和本科教育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在促进职普融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人才培养“直通车”等工作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建立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指导毕业实习大学生参加企业生产、社会实践和技术技能培训,采取信贷融资、注册登记、税费减免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研发和推广项目、创办小微企业,真正把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阵地建成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和区域性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中心,形成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效应.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加强内涵式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努力从政府、市场、高校三个纬度着手,优化政府职能,提供宏观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创设中观氛围、推进高校重塑,把好微观要点,切实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又好又快地实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路径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新时代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改革政策,从政策上规范、机制上保障,引导和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和发展,这为新时期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优化政府职能,提供宏观环境

政府是社会秩序运行的主导力量,在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中扮演着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重要角色。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应发挥政策引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优势,切实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国家要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情况,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解决好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事纠纷、管理权限、资源配置等利益矛盾问题,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出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转型方案,并紧密结合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给予适当扶持和照顾。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转型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有效协调转型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最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亟须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政府应从全局出发完善各项立法。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

(二)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

资金是影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因素,解决转型中首要的资金拦路虎问题,这是政府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综合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学成本相差较大,综合研究型大学因其办学时间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比较而言,应用技术型高校存在辦学时间短、基础差、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加强对转型院校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拨款制度建设路径,针对转型困难、发展落后的院校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同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为转型效果显著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给与适当的奖励。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多渠道筹集资金,丰富和扩展办学经费来源。除了财政投入之外,还需要多渠道吸纳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资金助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使得高校的转型发展从单纯依靠财政供养到依靠企业、杰出校友捐赠等为支撑的发展道路。

(三)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

适度的办学自主权是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律地位,充分保障并扩大其办学自主权,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应要重新审视现有政府主导办学的管理体系,给予地方新建本科办学一定的自主权,明确其法人的独立实体地位,政府在转型过程中要有规划、有步骤、分阶段下放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从一定程度上释放高校的办学活力,激发办学的积极性。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职能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出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相关政策,明确保障转型高校的事业法人地位,使转型高校能有更多的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进而激发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积极性。其次,逐步扩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自主权和引进教师的自主权,地方新建高校根据地方产业、行业和经济发展需求,自主设置专业,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和响应机制,并根据专业的就业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人数。最后,给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自主调整权,增强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转型高校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更好地实现与市场、社会等主体的有效对接。

二、激发市场活力,创设氛围

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活力就越强。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度、更新社会认知,为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动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突出实践和应用这两大特色,而实现这一特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我国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以项目为纽带将企业、学校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合作项目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项目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也可以与心仪企业保持联系以便日后就业。校企合作时应规范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及资金来源、使用等问题。不仅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合作组织,还可以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合作协会组织,搭建长期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与转型高校的互利共赢。

(二)提高企业参与度,建立长效参与机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高校是人才的供给方,而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方,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对高校转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国内企业的实际参与情况来看,企业参与的程度有限且积极性相对较低,企业应转变观念,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参与高校转型的收益是长期且有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因此可以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不能把人才培养看成是高校单方面的责任,其本身也应该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主动向高校反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建立常态化的校企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学生定岗实习、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应有的便利。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进一步主动与学校建立教学团队,成立校企教学工作坊,及时开设相关课程组织教学和培训。总之,企业在为自身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能承担起高校转型建设的社会责任,从而形成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更新社会认知,营造转型发展氛围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能否成功推进,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更需要思想认知这个内生动力的转变。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学术型、研究型的大学毕业生仍处于优势地位,而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毕业生存在偏见与误解。一方面,科研机构以及专家学者要加强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深入研究,转变社会的传统观念,以形成对高校转型的广泛共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舆论优势,让社会大众进一步全面了解应用技术型高校,接纳应用技术型高校,从思想上认识到高校转型对自身发展以及地区经济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合理定位和顺利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大力宣传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顺利转型提供可行性依据。

三、推进高校重塑,把好微观要点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核心任务和目标。高校要通过办学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多元协同机制等改革,为转型发展把好关键微观要点。

(一)建设师资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改革制度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师资。師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师资。因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引进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硕士、博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转型中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教师水平有限的难题。其次,要加强内在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工作坊、校际交流等方式让专任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应用性技能的重要性,定期选聘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项目培训、企业科研攻关,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最后,要加强行业内兼职教师的聘用,重点聘用行业企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把行业企业先进的理念和实践融入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三个问题后,还应该注意做好相关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培训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职称评定体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广大教师努力增强自身能力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教学和实践的积极性,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双师型队伍建设稳定性,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沟通交流,构建多元协同机制

转型参与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交流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构建多元协同机制也是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以及解决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有效配方。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各具特色。为充分利用各地区特色和学科优势,发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积极性,可以构建区域共享和交流机制,推动不同院校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此外,高校、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应发挥沟通优势,如企业与高校之间应提前相互沟通所需人才类型,有目的地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从而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链。

(三)转变办学观念,明确办学定位与目标

时代在发展变化,办学观念也应摒弃过去的传统和僵化,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学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更需要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树立与时代发展、市场接轨、学生需求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变办学观念,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更是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要求。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准确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是转型的先决条件,只有明确了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思路,转型才能有方向,转型才能有效果。反观国内应用技术型高校,其办学定位模糊,导致院校在发展过程模仿和跟风现象频发,追随传统学术型高校的发展道路,应用型院校名存实亡。依据社会潮流,盲目开设专业和课程,致使专业设置求全、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等问题突出,最终导致学校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脱离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专科教育为辅的办学思路,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为办学目标,大力培养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尽其所能、尽其所用,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价值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活动只有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要素,也必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具体来说,在学科建设方面,结合地方资源、产业优势,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掌握学科发展规律,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设置灵活,且要具有针对性且必须经第三方认证。根据本地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调整专业设置,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产学用相结合。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依靠学校自身优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形成本校的特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置应坚持实践和就业导向,在充分考虑就业岗位要求的同时,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现状,将专业课划分成若干不同的模块,学生根据不同岗位需要,选择学习不同的专业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池挺钦.高校应用型转型再探——基于政策文本的视角[J].高教学刊,2021,(12).

[2]  郭建如,刘彦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进展及其效果——基于组织转型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1,(9).

[3]  马燕,马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3).[责任编辑 文 远]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本文从对这十所示范试点院校中的九所院校, 各自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的现状调查入手, 通过对上述各校就业 (创业) 服务网站或者相关微信公众服务号所提供的数据与资源的汇总与分析, 推介示范其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的成果, 并尝试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供大家讨论。

一、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创业网

(一) 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创业网“职业规划”栏目

该网站“职业规划”栏目下分“职业发展课程”、“职业网络测评”、“职业生涯咨询”、“职业规划大赛”四个子栏目, 其中“职业发展课程”与“职业网络测评”两栏目尚为空白, 但在该网站“创新创业”栏目下设置了“百森创业教育网”的链接入口, 供学生参与“百森职业测评系统”、“百森智库”、“百森综合技能”、“百森IT技能”等多种在线职业测评。

(二) 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创业网“职业生涯咨询”栏目

在“职业生涯咨询”栏目下, 提供了“杭州师范大学职业咨询预约登记”服务 (登记表详见附件) , 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实习规划、升学及出国、自我认知、求职技巧、简历制作、职业测评、OFFER取舍、就业政策法规、求职心理调试”等, 并向学生指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的过程, 既有收益又有风险。收益是通过咨询排解职业发展或就业方面遇到的困扰和压力、激发个体潜能、促进个人成长;风险包括回忆起不愉快的往事、激发起强烈的情绪或情感等, 在咨询过程中, 保持积极、开放、诚实的态度非常重要, 来询者与咨询师应相互尊重、坦诚相待, 不得有任何歧视或人身攻击等行为;如咨询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应以来访者自愿为原则。”

同时给出了详尽的“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预约咨询实施细则”, 承诺“该校学生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秉承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理念, 对全校各年级本科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 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创业网“职业规划大赛”栏目

该校职业规划大赛成果颇丰, 归因于该校“历来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努力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增强职业规划意识, 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科学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为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强有力保障。”

(四) 杭师大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成果

该校自2009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 大赛以传播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目的, 在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 职业生涯规划资源

该网站该板块附有资源链接, 提供了“俞贾敏”等七位同学七份创业规划设计文本 (详见附件) , 如“俞贾敏”以“个人简介, 自我认知, 性格分析, 创业历程, 创业兴趣, 创业能力及其适应性, 创业价值观, 工具测评,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MBTI职业性格测试, DISC测试结果, 职业能力测试, 创业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创业目标定位, 公司简介, 公司成果展示, 公司高效辅导模式, 个性化辅导方案, STOW分析, 生涯人物访谈, 创业生涯设计, 未来1-5年的目标, 未来5-10年的目标, 未来10年以上的目标”等为框架, 为其创业作品“杭州汲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作了一个详细的“创业规划设计书”, 对个人而言, 职业生命有限, 若不及早进行有效职业生涯规划, 势必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为自己拟定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好自己的未来, 有了目标, 才会有动力。”

(六) 杭师大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杭师大就业创业中心” (hsdjczx) 以发布“招聘信息”为主, 以及一些“就业技巧”, 平均每天更新三篇内容。

二、浙江万里学院就业与创业服务网

该网站“测试服务”栏目下采用了“吉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该网站“创业培训”板块提供了诸多创业与就业技巧与资讯, 如“马云三问如何成功创业”、“高校创业教育实用度考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80后CEO王麒诚大二创业写传奇”、“创业难免诸多瓶颈以创业谋生大学生尚缺条件”、“职场专家:成为富人的十大心理特质”、“对话马云, 致即将走上创业路的创业者”“创业前的心理准备---你准备好了吗?”、“亲历者称大学生创业要过三道法律关”“大学生创业三大建议”、“大学生创业主打概念家居兜售‘智慧’、“大学生创业缺钱缺经验咋办”等。

该网站“近期招聘”始终在实时更新中。

微信公众号“浙江万里学院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 (zjwljc) 细分为三大板块:“面试技巧”、“企业招聘”、“创业园”, 作不定期实时更新。

三、浙江树人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就业指导”栏目下, 包含有“劳动法规、职场气象、求职功略、职场智慧、企业调查、工作之余、职场天地、资料下载”等栏目, 与“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相关的板块有“求职攻略, 职场智慧, 职场天地”等, 其中与“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直接相关的文章, 不仅有理论指导, 还有现实案例分析。

该网站似乎缺少对学生“发现与定位个人优势, 进行职业适配”的指导, 学生需要在评估个性与兴趣, 评估自身技能, 挖掘自身潜能, 确认核心价值, 测试职业理念等诸多方面得到专业辅导与帮助, 从而建立个人职业适配性档案, 有效完成职业规划。

树人大学没有开设“就、创业”指导微信服务公众号。

四、宁波工程学院就业信息网

该网站内容板块极其简要, 以“招聘公告”与“新闻快递”为主, 其中与“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有关的内容有“学生使用指南”栏目, 只有当学生登录后, 方可进入查看“用户中心、就业信息、职业辅导、就业手续”等栏目资讯, 获取个性化的就业信息与服务。学生在用户中心可以设置求职意向、制作简历、收取最新的信息推送、查看收藏申请过的职位、最新的活动日程表, 可以选择简历是否开放。学生可以查看的就业信息包括招聘公告、招聘会、宣讲会、全职岗位、实习岗位等, 学生可以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 收藏或者申请感兴趣的就业机, 其中并特别注明“职业辅导”栏目所提供的服务:“学生通过职业辅导栏目可以了解求职技巧、生涯规划等实用就业资讯, 另可在线预约讲座或者预约咨询辅导”

虽然不是该网用户, 无法看到具体职业生涯咨询辅导信息, 但通过该网各类新闻资讯比如“宁波工程学院第X届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决赛中, 每支代表队经营一个虚拟企业, 选手们分别以企业CEO、财务总监、生产总监、市场总监和采购总监五个角色对企业进行为期六年的模拟对抗经营。比赛中, 各组成员密切配合, 参与市场竞标的策略选择, 制定适应变化的财务方案, 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 在游戏般的操作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 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可以看出, 该校职业与生涯规划指导与实践成果颇丰, 最受益的当属参与各种职业角色模拟的学生们, 他们有机会试错, 调整并更精准定位未来职业与生涯规划。

宁波工程学院没有开设“就、创业”指导微信服务公众号

五、衢州学院

调研期间, 衢州学院招生网正常运行, 就业网无法打开。但该校有关新闻资讯显示, 该校“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起步相当早, “第一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于2008年, 职业规划实践活动也非常多!

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业网

该网站提供了“在线职业测评”服务, 使用的是“北森生涯 (北京)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朗途职业规划在线测评”系统, 该测试系统号称“可以帮助你快速明确自己的性格、动力, 你的职业发展方向、适合你的工作环境等”,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规划职业生涯, 了解自己, 对你的性格特点, 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进行, 描述给出适合你的工作类型, 提出适合你性格与动力特点的职业发展建议。

该网站设有“职业规划练习”板块, 提供了约15张PPT的内容, 供学生思考与分析自我, 同时提供教练式职业规划咨询导航案例, 对学生自我生涯规划很实用。

浙大城院“就、创业”指导网的“在线职前教育学堂”板块无法打开。

浙大城市学院没有开设“就、创业”指导微信服务公众号。

七、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职业规划生涯指导”相关的栏目有“求职指南”和“在线测试”两个板块。其中“在线测试”板块同样使用的是“北森生涯 (北京)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朗途职业规划在线测评”系统, 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还增设了“人才测评 (标准之星人才测评系统”, 号称“懂自己, 才能掌握未来”, 但登录后方能了解其使用详情, 据称, 提交简历后, 企业可以看到并且了解学生。

浙财大东方学院没有开设“就、创业”指导微信服务公众号。

八、结语

汇总上述“就、创业指导服务”网和微信服务号资源与资讯可以发现, 上述各高校都竭力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就业技巧”、“求职攻略”以及“招聘信息”, 但对于帮助学生真正认清自我并与职业适配的指导与帮助方面还有所欠缺。

此次调查本人受教收获颇丰, 非常感谢上述九大院校示范公开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成果展示与资源共享, 本文所引用相关资讯资源版权归属上述高校各原创网站所有。

【相关链接】

职业规划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相对于专家咨询的双向高成本和实时性要求, 客户自服务是更具可行性的道路。

事实证明, 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鱼、渔”规律必须引入到职业规划中来。

1、职业规划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方向定位”, 请记住它是“最重要的”, 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 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 指导你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有人会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 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 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 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总之, 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 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 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摘要:为扭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改变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 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局面, 浙江省共有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示范建设学校, 各校在试点建设期间, 都在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措施, 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但本调查发现, 该类院校依然有许多大学生, 因对自身、自己的选择、自己可能的机会, 甚至生活目的, 都缺乏精确认知和定位, 迷惘而压力山大的他们, 亟需更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更多咨询师的帮助与引导, 以充分了解自己作出职业与生涯规划。本文从对这十所示范试点院校中的九所院校, 各自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的现状调查入手, 与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比对分析, 通过对上述各校就业 (创业) 服务网站或者相关微信公众服务号所提供的数据与资源的汇总与分析, 推介示范其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的成果, 并尝试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职业规划,调查,就业指导服务网

参考文献

[1] 佚名.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M].2014.

[2] 贾杰.活得明白: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进一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欲望方面,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已成为我国本科教育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衡水学院学报》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选题,开设了《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与管理》专栏,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6年来刊登了有关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管理、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图书馆研究、文化建设、为地方服务等方面的大量文章。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衡水学院学报》

新建本科院校是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而诞生的新的高等学校,它们多是在原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或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现在规模已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构成我国本科教育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衡水学院学报》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选题,开设了《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与管理》专栏,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本文总结6年来《衡水学院学报》刊登的有关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与管理的文章和取得的成果,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特征

1.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

(1)办学时间短,发展空间大。新建本科院校是新兴力量,朝气蓬勃。本科教育未形成思维惰性,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将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2)规模较小,灵活性强。在招生、专业设置数量上,都无法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就专业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目前仍以专科专业为主,本科专业少则3~4个,多则20多个。但正因为规模小,社会适应性才强,可以随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3)领导重视,师生员工积极性高。新建本科院校应顺应地区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升本的机遇也大大调动干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为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人力基础。

2.新建本科院校的劣势

(1)教育观念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前身是专科学校,在升本后面临着两方面的困扰:一是长期使用专科学校所留存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本科院校的要求;二是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还未形成,仍处在不断摸索中,若沿用老牌本科院校的做法,难免邯郸学步,形不成自身特色。(2)办学投入不足,经费紧张。新建本科院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除行政拨款外,主要靠学生的学费。据有关调查,目前每年学费收入已大约占到学校经费收入的2/3以上,况且学校还将面临着扩大规模、修建校舍、大量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等方面的压力。(3)基础薄弱,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科门类较单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师资力量较弱,教学仪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出适合自身生存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热点综述

1.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在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校职能、体现办学特色、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贯彻特色学科重点发展战略,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战略思路,确立特色学科。白丽荣等[1]以生物科学学科为例,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学科必须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工作方针,坚持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三结合,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之路。要树立特色学科理念,凝练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加强特色学科队伍建设,进行特色科学研究,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和完善特色学科条件建设。

2.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是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迅速下滑,严重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刘如正[2]就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提出抓好教师资格、抓好教学方法、抓好作业批改、抓好学生质量、抓好教学基本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刘颁等[3]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刘艳芹[4]就数学物理方程课程,耿春红等[5]就普通话课程,白丽荣等[6]就实践教学改革,王茬等[7]就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3.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教师队伍、学科专业、目标定位等一系列建设问题,同时负债多、资金缺、冗员过多又制约学校的起步和发展。刘国炳[8]在管理人员配置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王凌霞[9]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立足于社区、依托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发展模式,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与地方沟通中发展自身提供了经验。

4.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与学校的定位、发展现状相一致,深化教学改革,从改革教学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提高应用人才的创新能力。对此韩伏彬[10]进行了深入研究。白丽荣等[11]-[12]针对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杨金山等[13]研究了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人才培养的定位提供了实例。韩伏彬等[14]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敬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敬业情况总体良好。赵章留[15]以衡水学院毕业生为对象,对衡水学院毕业生的择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衡水学院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择业态度灵活,普遍认为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有助于就业。

5.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良好校风为高校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青春和活力,清楚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效的学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安桂玲等[16]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发展正处于“青春期”,软硬件环境欠完善,师资培养拔苗助长,专业发展过快等。为此,新升本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以鼓舞学习信心;利用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以促进其专业成长;专业课必须进行训练以适应毕业应用之需;见习活动要贯彻始终,实习更不应忽视。王树华[17]也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二学生的学习目标比大一学生更明确;大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好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二学生明显好于大四学生;女生学习方法好于男生。刘晓梅[18]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职业素养,营造诚信氛围并强化师德建设。

6.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研究

高等教育的改革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升本后的专业调整、学科优化、教学科研等需求。当务之急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加强馆藏建设,调整馆藏结构,加大文献的购置力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渠彩霞[19]在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王桂平[20]-[211在和谐图书馆建设、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程旭敏[22]在馆藏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观念。

7.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支撑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安桂玲、王旭民[23]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各历史名校及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又要立足本校,尊重、传承和融合本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特色,兼容并蓄,从中提炼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

8.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宗旨

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学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武尚民[24]以菏泽学院为例,指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牢固树立服务区域发展的意识。要立足地方需要和学校自身实际,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展科研创新,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示范功能,使学校成为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高地;通过顶岗实习支教,推动地方教育均衡发展。刘卫华[25]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从专业设置、生源地、培训区域、就业区域四个方面分析了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研究表明: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尚不能满足本地发展需要,学生本地实践不足,本地生源的本地就业不足,产学研结合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在进一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欲望方面,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建设和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问题还会不断涌现,如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与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等。这些改革与建设的科学合理,将影响今后的发展速度、发展绩效,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与管理研究还需加强和深入。据统计,目前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论文已有2600多篇(据知网搜索),几乎涵盖高等教育与管理的所有方面。衡水学院学报刊登的这方面的稿件仅仅是抛砖引玉,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还需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集思广益才能使新建本科院校平稳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丽荣,时丽冉,牛玉璐,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思路与措施——以衡水学院生物科学学科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08(6):87-89.

[2]刘如正.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衡水学院学报,2010(3):80-82.

[3]刘颁,唐玉蛟.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09(5):89-92.

[4]刘艳芹.新建本科院校数学物理方程的教学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2(4):81-82,85.

[5]耿春红,高洁.新建本科院校普通话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衡水学院学报,2012(5):124-125.

[6]白丽荣,郭晓丽.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7(4):86-87.

[7]王茬,张俊宗.新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10(6):101-104.

[8]刘国炳.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人员配置问题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9(3):86-88.

[9]王凌霞.美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J].衡水学院学报,2012(3):107-108.

[10]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7(2):85-87.

[11]白丽荣.新建本科院校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8(4):111-113.

[12]白丽荣,时丽冉,郭晓丽,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衡水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1(3):90-93.

[13]杨金山,安志宏,刘书华.再谈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J].衡水学院学报,2012(4):86-88.

[14]韩伏彬,董建梅.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敬业情况调查——以衡水学院等3所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2(3):103-106.

[15]赵章留.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现状调查——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6):96-97.

[16]安桂玲,魏彦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策略——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5):84-86.

[17]王树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6):98-100.

[18]刘晓梅.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8(3):98-99.

[19]渠彩霞.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09(6):91-94.

[20]王桂平.新建本科院校和谐图书馆构建自议[J].衡水学院学报,2008(3):100-102.

[21]王桂平.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9(6):95-96,115.

[22]程旭敏.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7(3):88-90.

[23]安桂玲,王旭民.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7(2):88-90.

[24]武尚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J].衡水学院学报,2011(2):94-96.

[25]刘卫华.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6):91-94.

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范文第6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十年前,这个数字仅为约600万。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2019年政府报告提到,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就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将“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人数众多,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无疑稳是就业的重点。那么,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观念,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工作,要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基于未来职业的需求,让更多学生具备就业的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大学毕业生就不会为了在毕业时找到一份工作而着急焦虑,才会更从容对待择业、就业,进行更加理性的就业选择和人生选择。

(二)经济环境的要求

近两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会采用“断尾”的方式来求生,即采用频繁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毕业生的求职就业会出现更多困难,找工作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学生在学校时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实践、提早了解行业真实情况和岗位工作内容,提早发现职业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减少就业压力。一些企业在选择和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社会实践并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技能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前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依据未来需求注重开发职业能力,并寻求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变得日益重要。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就业率是考核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追求就业率,就业质量会影响学校在行业内的声誉与知名度,提升职业能力,就会提升就业质量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意味着会有更多成功的校友,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基于“四力”的未来需求开发职业能力

未来职业需求离不开四种能力,即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基于这四种能力来开发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基于专业能力的需求开发职业能力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做事专心,尤其一些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来对待专业;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那么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撰写又要认真,这是未来工作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三是在学业过程中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资质,可以通过考取相关证书或参与专业相关大赛,既有实战训练又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还有相关权威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或资质证书;还有,就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在教学时,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知识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限于书本,要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外补充,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的学习习惯。例如,黑龙江高校联合组织举办的“勇往直前.大学生就业技能与知识竞赛”,及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专业知识得到检验,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基于实践能力的需求开发职业能力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多设置实习课程和实习内容的培训,通过实习实现知识的应用;各阶段都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例如,运用统计调查来收集信息运用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参与实践工作或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环境,提高社会适应性。

(三)基于创新能力的需求开发职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创新创业课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选题、到调研、到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对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思维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社会能力的需求开发职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交际、协调、合作、敬业等能力,所以学习可以多开展以职业培训为主题、以团队参与为主的实训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道德;通过与专业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控和自信,以及自主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以事业为目标驱动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采取“五业联动”联动模式,来提升职业能力的构建和培养。“五业”包括学业、专业、就业、职业、事业,以学业为载体,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职业目标,在职业目标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把“五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根据环境的发展,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事业目标。在做好学业规划与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专业,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确定好未来就业的方向,根据就业规划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为未来成就事业做准备。要让学生给自己树立愿景,以未来事业为目标,提升职业能力。

(二)通过创新创业技能训练提升职业能力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双创”,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创造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来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创新意识;而学校,通过建设“创客空间”,并在其中设置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招募、培训等,让大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学生参与经营管理,让学生提早适应职场环境,提前开启职业生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的或创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改善课程设置,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训练的特色课,例如,哈尔滨金融学院属于商科类院校,所以增加了点钞、小键盘数据录入等技能课程的训练;构建多系联动的实训课,学生通过竞聘上岗,以公司为单位自选产品进行季度经营的实践训练;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市场调查课程,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对商品市场的认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增加礼仪培训、插花艺术等实践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优化现有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保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实习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够真实的体验到专业知识的运用、职场压力等,能更好的去总结自己专业方面有待提升的方面,能够主动去汲取所需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很快接受新兴事物、新的知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真实的体验工作环境、职业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教学部门根据需要实习单位来调整培养方案,教学与社会需要衔接的更机密,从而会设计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案与目标。

(五)“五”动云端,提升就业实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增加学生求职的各种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的成功率。“五”包括专、之、练、战、思。其中,专,指专业知识,培训学生在笔试环节和面试环节专业知识的考核;知,指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练,训练面试技巧;战,培养实战能力;思,要学会反思,通过专业知识训练反思不足之处,促进学习进步,为后续学习方面加以指导。“五”动云端,利用休息日,进行网上模拟面试,聘用飞行面试官(企业中的HR人员)来进行现场模拟招聘,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发现专业知识的不足,面试时需要进一步改变的表现方式等,从而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依据未来需求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就需要学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出发,探讨要是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因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出发,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于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发展和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上一篇:庭院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医疗设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