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9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成果,其展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是评价中等職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须建立一个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建立一支强大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一套与大赛相对接的教学体系、建立一个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共享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保障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教学质量;教学体系;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院校选拔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的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通过技能大赛来激发学生对于技能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同时也是对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检验,促进中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质量,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学校技能大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标,以各种学科竞赛、技能大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一直在探索并强化学生的各种技能。从学校校长、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工作到普通教师的密切配合,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明显。例如,在国家级建筑CAD、工程测量等技能大赛中,我校高度重视参赛学生的培训,主管教学的校长亲自督促并落实各项组织训练工作,确定参赛指导教师,监督从学校内挑选有潜力的好苗子来组建专门的技能集训班,多次开会研讨技能培训方案。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参赛选手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校知名度也随之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省内中职院校中成为领头军。虽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在各种技能竞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学校缺少统一的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规范

无论是国家级技能大赛还是省级技能大赛,学校虽然很重视,但组织协调工作有待于进行优化改革,往往都是在接到大赛通知后,临时指定某个专业系负责,专业系随之将少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训,临时借用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指导教师的授课任务也会相应进行调整,没有形成多专业系、多学科协调、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普及性不够。中职院校如果想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明确定位,构建一个科学规范的大赛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机制,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确保技能大赛的成效。

(二)实践教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在教学组织上,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体,轻协作”等情况,而我们无论是国家级的技能大赛还是省内技能大赛,都是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的融会贯通,单独的一门课程是无法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而且,学校的实验设备还不能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

(三)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

学生都明白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是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的,部分同学因怕困难而不想参加;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担心基础差而不能获得奖项而不愿报名。以参加算量大赛的学生为例,参加算量大赛的学生多为第三学年(即第五、六学期)的学生,因为学生在第三、四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还没有学完,而第三学年学生正处于顶岗实习阶段,一般专业课成绩好的学生实习单位也不错,这就导致有的学生不愿意回学校集训参加技能大赛;因而导致学校赛前的组队集训不顺利,报名参赛的学生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不肯付出,缺乏吃苦精神。

(四)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有些技能大赛一般需要组队集体参加,是一个团体性的项目,比如:测量比赛、算量大赛。要求团队队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目前,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仅仅为了突出个人能力,最终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综合成绩不理想。

二、学生技能大赛培训体系研究

(一)科学规划,构建规范的大赛管理体系

学校要从顶层开始设计,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方向,校领导要亲自抓,建立一个专门为了大赛服务的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大赛考核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主管领导的统一安排下,安排各类实训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优化配置,对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在年度评优、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大家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对参与大赛的获奖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奖金支持,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争取人人参与专业竞赛,普及大赛,并且做好优秀学生的人才储备和长期培训服务。

(二)以赛促改,推进专业改革

学校应该通过研究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分析各类竞赛对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竞赛内容与所授课程相结合,赛教相融,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竞赛宗旨,通过各种技能大赛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逐步修改教学计划,淘汰一些不实用的传统课程,学生所学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将竞赛的相关课程尽量安排在比赛前学习,在每学期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让感兴趣的同学从第一学期就接触竞赛的相关课程,培养兴趣进行选拔和培训,争取做到教师人人参与技能大赛的培训任务,使教师认清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团队沟通合作是企业进行选拔人才与考核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在众多的技能大赛项目设计中,都设置了团队合作的比赛环节,一方面考查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一方面考查参赛选手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问题单靠个人并不能及时解决,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共同献计献策方能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这些都体现了比赛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符合咱们中职教育的“边学边做,在做中寻求进步”的教学理念。比如建筑CAD项目,我校根据竞赛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规划和调整,根据赛项中的相关内容和问题,进行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并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三)以赛促学,完善校内大赛

在学校内的大赛,应该形成能体现本校专业特色和教学内容的竞赛文化,首先要加强调研,以全国各大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为参考标准,发展“以赛促学”的学校教育发展策略,在各年级与专业中举办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确保每个专业系都有技能考核,并定期有竞赛项目,各教学系应该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开展符合教学实际的学生校级学科竞赛活动,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为省赛、国赛人员的选拔提供依据。校内各类技能大赛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目的是在校生要积极主动报名并备赛,从而在学校里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为了在最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学生在备赛过程中既学会了相互配合合作,各取所长,又学会了相互竞争,而且通过各种比赛,无论从专业知识、心理素质,还是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上都有提升,达到了“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宣传那些在竞赛中涌现的优秀学生,加强获奖的荣誉证书的含金量,可以安排获奖选手以“技能竞赛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交流竞赛的收获、体会、感想,鼓励学生冒尖,去激发想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热情,并带动整个学习气氛,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各项校内、省内、国家的竞赛,可大大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以赛促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各项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考核,更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考核和监督,因为学生在参与比赛的同時需要指导教师进行辅导,这就需要教师对比赛内容、比赛规则进行仔细研究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这个辅导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相互切磋和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教法的调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我们职业院校为了培养职业人才,需加强技能应用训练,以技能大赛经验来发展一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新教学模式。在各种大赛的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从时间的保障上,还是从训练方式方法上,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除了要全身心地投入完成每天的培训任务,也需要多和参赛学生谈心交朋友,从心理上对参赛学生进行疏导,同时,还应该走出去参加各种研讨会和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考察,听取赛后专家点评,总结积累大赛经验,不断与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将新的理念和培训方法运用于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五)以赛促建,促进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如果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不断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而各种技能大赛对学校的教学及实训设备提出了挑战,因为技能大赛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施展平台,而实训基地作为平台中重要的载体,为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将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对实训室进行扩建,另一方面也在购置实验设备,逐步改善实训条件,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职业院校的学生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也给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舞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备赛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技能大赛的要求,合理规划,谨防急功近利,各专业教师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下,积极思考定位各省级及国家级技能大赛,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孔楠.职业教育竞赛及其教学实践的影响[J].科技风,2011(16).

[2]谭世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PLC”、“心理健康”、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焊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实训等课程领域通过不同阶段开展项目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对比、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索出适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的一般规律,解决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现在学生水平的问题,对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内容;研究方法;遵循原则;成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目标

1. 研究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工厂一线的技术工人,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专业技能素质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中职学校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头等大事,在传授学生一定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用性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开放的形式和形象的教学与训练手段,促进中职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养成。

2. 研究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它的价值体现主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学校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和参加省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实践,通过相关教师在各级技能竞赛中的亲身组织实施与对参赛学生的辅导训练,归纳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校内进行的适时、适量、适合学生水平的技能竞赛方式、方法和组织规律,探索出参加上级技能竞赛的筹备过程、筹备方法、筹备方式的规律,使校内技能比赛和上级技能比赛合理对接,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二、項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学校成立了项目教学法课题研究小组,本人担任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任教和专业分布情况,重点进行工科专业组织的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数控、汽修、制图技能竞赛实践,进行计算机专业组织的平面设计、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珠算技术、文字录入、信息化办公技能竞赛实践,进行农科专业组织的动物外科手术、种子质量检测、果树工等技能竞赛实践。一是通过对各专业科在校内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奖励实践,根据学生报名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做好调查登记记录,对比不同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学期考评的技能成绩,并跟踪其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的速度快慢。研究探索适合职业学校校内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技能竞赛组织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不同竞赛项目参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形式、组织规模大小、竞赛组织时机的选择等一般规律;二是通过相关专业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探索参加上级技能竞赛的筹备过程、方法、方式,解决校内竞赛与上级竞赛的有效对接问题,形成长期化、制度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竞赛模式。

三、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法

项目教学法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

1. 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研究进行过程中,广泛研究国内外技能竞赛的理论成果与发展动态,借鉴其已有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的研究少走弯路。

2. 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侧重于技能竞赛的实践过程研究,通过各级技能竞赛实践,在组织、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反过来促进理论教学。

3. 调查法

通过对老师、学生的调查,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为各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经验总结法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精华部分并将其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研究出一种符合我们需要的技能竞赛模式,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5.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分析,了解个体差异,发现竞赛实施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四、项目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项目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具体来讲,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项目教学的科学性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要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 项目教学的系统性

项目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专业技能训练中除加强动手练习外,还必须勤用脑,这不仅有利于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创造性地掌握专业技能。

3. 项目教学的自主性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项目教学”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4. 项目教学的实践性

职业院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项目教学和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获得融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五、项目教学法研究的成果介绍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

1. 项目教学法研究的理论成果

(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转变了职业学校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出发,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转变。通过课题组对项目教学法的推广使用,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和提高的良好习惯。

(3)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选择项目教学法应把握良好的时机。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所有时期都适合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应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不同时期,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选取恰当的时机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法。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纯理论部分,选取、设计项目的难度较大,不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则效果明显。

(4)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时,项目的大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确定。小项目可以设计为一堂课即可完成的任务;大项目可以是在一个较长的時间段内完成的任务,用时可以为一周时间甚至为一个学期;大项目也可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的小项目实施。

2. 项目教学法研究的实践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成功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参与项目教学法研究的老师提炼总结,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编写了5本校本配套教材;在学校和省、市各级技能比赛中,有多位师生在多个专业的多个工种获奖,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各种教学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教学法选用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适合”为宜。在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找到了适合职业学校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规律和途径,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深深感到,探索创新,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提高水平,继续完善本方法的各项后续工作,争取为职业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春兰)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语文是中等职校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如今,中等职业学校更重视学生职业技术教育,而忽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变得可有可无,与社会大环境完全不符合。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道德文明建设,展开语文教学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感教育作用进行探讨。中等职校情感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所以必须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帮助其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学生中建立榜样意识,从而提升其道德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培养

一、中等职业学校现阶段的情感教育面临的困境

当前中等职教中,教学体系十分不完善,道德文明课程往往非常少,学校基本不开设。中国传统礼仪、道德、文明与传统儒家文学密切相连,学生情感教育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传播文化知识,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修养。为此学生必须接受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定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注期间学生情绪、态度、情绪、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总之,情感教育是充分尊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对周围产生正能量。逐步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成就个人人生梦想,使自己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有觉悟、有文化的建设者。

(二)情感教育缺失

在中等职校中,职业学校教育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职业素质过关的技术人员,但目前在教学评估或学期总结中,却只用最直观的技术层面学习情况来检验教学效果,用这一结果作为参照,对于道德素质往往没有考核,学校很难形成一套整体完善的教学评估方案。正因如此,中等职校中的情感教育被衬托的非常薄弱,教师、校领导始终对其有所忽略,甚至在很多学校引起严重后果。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对《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提到: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心理问题的是其已经扭曲了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显是一个道德沦丧、社会情感缺失的典型案例。情感教育缺失是导致青年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教育,那么许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做好语文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学生就会感觉到周围人与事物的美好,同时变得富有社会责任感,自然不会做傻事。

(三)情感教学意义

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与个人修养需要中职院校每位教师的努力,因为其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都需要接受情感教育,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调节其认知过程,促成这些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正因如此,加强情感教育意义重大。每当报刊杂志上出现一幕幕使我们心寒的事,我们就深深的感觉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等职校学生们,如药家鑫冷酷无情、李刚儿子嚣张撞人,能够看出,即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同样是缺乏基本社会法律知识的,甚至沦丧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这就是情感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作用。情感教育的意义是长远的,对于学生的意义往往是终身的,学生不仅自己终身受益,也会影响自己周围的人。

二、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

(一)语文教育基本内容

从古至今,人文教学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它是我们真正的瑰宝。儒家思想,给我们奠定了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这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珍贵的内容却被学校教育忽视掉了。回想古代,擔任语文教学的往往是哪些文人墨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文学的痴迷。另外,古代凡是有成就者一般都是文学造诣非常高的人,这种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而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归结为:语文教育主要由文学认知教育、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两部分组成。现在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不是简单的积淀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思想教育,是对传统道德理念的学习与理解。语文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无论是古代文化知识,还是现代诗词,都结合了文人墨客的心血,使得学生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思想更为开明,更注重自身内在修养品行的提升。

(二)为人师表

从古至今,言传都不如身教,教师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这对于学生情感教育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将教师当作可以模仿的对象。这种互相间的影响,有时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作用。古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自身素养如何提升也是一项重点内容。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年龄都不大,一般平均年龄16.5岁左右,是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往往盲目崇拜个人英雄主义,教师必须正面积极引导,否则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个过激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表率。鲁迅先生说“满嘴仁义道德做着猪狗不如的事情”,这样的教师是不能教出好学生的,有修养的教师师才可以教出好学生。

为人师表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道德品质的考验,有时行教高于言教,特别是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学生心里,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学生会在潜意识里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这份尊重恰恰源自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中华5000年文明,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情感培养

如今中职教育很多情况都是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知识的灌输,实施语文教学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而且学生一般文章理解水平还不是很高,找到这中间的平衡点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不能向面对一个高知识水平的人讲课一样进行,因为那样学生根本无法听懂。这就是说,教师水平再高却不一定适合中职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还有教学用语,必须使得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教师应多创造一些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增进教师、学生间情感,进而对学生情感观念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师生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建立的一种难得的情感,这不仅需要教师平时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对学生的体谅,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思想较为成熟,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某些问题,而学生思想有时存在一定偏差,是需要教师及时矫正的,所以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情感培养。

(四)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引发学生的感情

文学作品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感,因为其是一种容易让人深有感触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多创设一些情景联想,帮助学生去理解学生文学作品,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观念,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意义重大。如何创设积极向上的情景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理应不断加深教学方法改革,多借鉴成功经验,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找到话题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景模式教学是一种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在教学情景中,学生很容易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情绪,再加上教师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学生特别容易建立良好的情感意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情感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习传统文学作品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文学作品认知提高基础上,更加侧重古典文学传输思想,促进学生构建道德理念,从而达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志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33.

[2]覃东雷.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8):23.

[3]胡伟.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浅談情感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外阅读,2011(11):108-158.

[4]王安逸.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5]李红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中职财会专业类教育,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操作水平熟练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调查发现,虽然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会计教学改革活动,但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不理想,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弱的特点。笔者现结合中职会计教学的特点和十几年的教学实际,提出会计教学改革的两点建议。

一、会计教学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较广、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高素质劳动者的标志是拥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会计教学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上对实践性教学要给与足够的学时保证,坚持学以致用;在教学环节上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采取分段实习,定期考核的办法,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讲课时尽可能多做实物演示,减少抽象性,避免空洞性。在单项实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实务模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应把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去进行实际操作,感受会计工作的氛围。教师通过与实习学生的沟通,来解决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向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迈进。

二、在具体的会计教学中,推行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就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通过优化组合,使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目标的需求,以达到现代综合教育的目的。

1. 《基础会计》教学模块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下面以该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会计课程的模块化。在设置教学模块时,首先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入学基础,根据学生素质低、基础差、好动等特点,结合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设置为3∶7,即理论课占30%左右,实训课占70%左右。致力于突出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消化。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及其在财会专业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应设置如下实训模块:《基础会计》应知应会(理论知识)模块;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实训模块;会计账簿建立、启用、登记和错账更正实训模块;会计报表填制和审核实训模块;账务处理程序实训模块;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实训模块。

教学课程模块主要是根据基础会计的课程特点,按照总—分—总的思维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交叉、结合起来。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分解转化为单项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专业技能模块科学、有机地排列起来,形成各自的教学流程图,按流程图顺序逐一实施,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为了更好地适应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应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和改革,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寻求适合本专业特点、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以交流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我建构知识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即围绕模块教学的技能标准采取分层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完成。只有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学”出发,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教促学”。避免教学方法死板或千篇一律,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动脑、动手,否则会适得其反。

(3)模块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复合型教师。因此,各中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能够胜任此种模式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模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职业中学)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实践对策。

关键词: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构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南京职教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提炼并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理清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实践模式。2009年上半年,《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教学评价》课题组组织力量,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情况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以本市17所重点职业学校为范围,以每校随机抽取的20名教师为问卷对象。整个调研共发放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经过对问卷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南京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1.从态度层面看,教学评价日益收到学校的重视

从问卷和访谈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对教学评价都非常重视,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受到了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访谈中,所有被访谈者均反映,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已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而且其科学化水平也正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三点上:一是70%的人认为目前采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较为合理;二是学校内部的课堂评价方案50%以上注明了评价信息的采集方式;三是72%的问卷反映,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比较重视,在开展评价活动前对评价者进行了专题培训。

2.从评价方法上看,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从问卷看,90%的问卷反映,学校开展的教学评价活动采用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操作层面上,具体表现为使用“等级+分数+综合评语”的形式对某节课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3.从评价效果看,教学评价活动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受欢迎程度看:33%的人对评价活动“非常欢迎”,67.2%的人对评价工作“比较欢迎”;二是从评价的信度看,10.2%的人认为评价结果“针对性较强”,63%的人认为评价结果“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从评价活动对质量提升的贡献率看,27.2%的人认为“促进作用很大”,48.5%的人认为“促进作用较大”。

综合访谈和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加强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就教学评价活动而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是教学评价从随意性逐步走向计划性。

目前各校的评价工作已经克服了过去随意、粗放的现象,教学评价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日益增强,许多学校把教学评价放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课堂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在教学评价的组织系统、计划安排、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有了很大发展。

(2)是对教学评价的价值认识日益提升。

当前,许多学校已经不再把教学评价仅仅看作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判断,而是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在价值层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是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二是教学评价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品质师资队伍的基础管理手段;三是教学评价活动也是加强教学思想建设、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支撑。

(3)是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

长期以来,以外部导向为特征的终结性评价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多数学校往往依赖少数专家对数量不多的课堂的考察,便形成对教学质量或对教师教学水平的结论性评判或水平性评估。这种终结性评价虽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细致分析,因而它对于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诊断、指导、引领作用不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思想正逐步渗透到学校的评价方案和实践之中。

南京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1.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向

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目前,我市中职教育的教学评价在价值取向上主要存在二个偏向:一是教学评价主要聚焦了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而忽视了教学评价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二是把评价的兴奋点主要放在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结论的获得上,注重了评价的甄别功能、选拔功能,而对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重视不够。

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升

目前,多数学校的评价体系,是依据布卢姆的目标评价理论而形成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科学性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为了指标的全面,指标体系中许多指标内涵相互交差;二是指标的权重赋予依据不充分,显得随意,如:问卷中有78.6%的人认为应加大学生学习状况指标的权重;三是指标设计的合理性难以确定,往往凭经验判断。正是由于指标体系设计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教学评价模式套用普教,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不充分

目前,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理念、思路和模式上仍然套用普通教育,集中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除了在指标体系中增加部分职业教育的要求之外,整个评价模式与普通教育并无本质不同;二是在专业课(理论课、实践课)的评价模式上尚未真正建构起符合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评价模式。

4.评价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专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上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一次考试(一张证书)定结论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访谈发现,有些学校主要以统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少数专业仅把考证考级情况作为标准衡量专业课教学水平;二是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够及时,使用也较随意,降低了评价的功效。不少教师反映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不够审慎、严肃,显得随意粗放;三是有些教学评价活动未能在常态环境中进行,特别是对公开课和示范课的评价有些失真;四是评价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对评价者缺乏系统、认真、及时的培训,有32.6%的问卷反映评价前未对评价者进行有效培训。

5.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引领、诊断、促进作用差强人意

从近几年开展的课前教学评价活动看,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绝大多数问卷反映教学评价对质量提升“有一定促进”,仍然有12.5%的人认为“促进作用很小”。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评价的理论多样,课堂教学因素复杂,课堂教学指标设计难度较大,造成了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缺乏现成的、成熟的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导致实际评价活动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三是由于学校评价人员的非专业性,致使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四是由于现在许多中职校是由普通中学改造而来,年久日深,普教模式仍然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五是受到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工作态度、作风的限制和影响,在把握课堂教学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上不够精准。这些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问题;二是对教育教学评价规律的科学运用问题;三是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问题。

推进我市中职校教学评价工作的实践对策

1.以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引领和指导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发展性评价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它主张以“被评者”为中心,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强调被评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用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学评价活动,关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师生共同成长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理念,以被评者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使评价过程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二是注重“过程取向”与“主体取向”的结合,也就是既要充分尊重被评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双方的平等交往,又要充分彰显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三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原有他评为主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师自评、学生评教活动,做到他评、自评、互评的有机结合。

2.进一步完善并强化教学评价的组织管理系统

正确处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一元评价与多元评价的关系,加强对支持评价活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一是建立市、校级、部(系、组)级三级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明确各自的教学评价的内容、重点、运作模式,以使教学评价工作正规化;二是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规范各类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宗旨、性质、组织实施方式、结果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三是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评价专家队伍,有效开展对评价人员的教学评价理论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以课题为引领,以学校教科室(处)为依托,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理性探索和实践反思活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概括出科学、简洁、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方案;二是加强对教学评价各类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拟定完整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修改、完善;三是建立系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公正、有效运行。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师队伍专项结构不合理、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学中必须进行改革,并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课堂设计;教学评价

一、引言

体育是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有这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体育教学已经被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所忽视,在职业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体育承担着他自己的特殊任务和目的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指出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忽视的地方,并提出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希望能在新形势下帮助学生对吱声的各个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挖倔推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二、现行职业学校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学内容陈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的技术型操作人才,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往往要承受高强度,高节奏,高效率,复杂多的现场工作,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和没能跟上新形势下的社会需要。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停留在传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上,没能根据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及时修改体育教学内容。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往往养成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体育知识的范围这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是影响职业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大部分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只在讲述体育的表面技术,很少对内容作深入的介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衍生技能重视不足,如学生将来工作中可能运用的职工娱乐比赛项目的组织,运动比赛的简单训练,简单战术运用,比赛裁判的学习等等。都没能成为教学得到重视。并且大部分体育教材只注重竞技类运动,忽视我国体育运动的民族性、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不能带给自身的享受,难以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三)体育教师队伍专项特长搭配不合理

尽管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职业学校比较重视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只注重对传统专项体育教师的积累队伍结构不完善。拿一所地级职业技术院校为例,学校共有体育教师八人,三人为篮球专项,三人位田径专项。专业的高度集中使得传授的技术,技能受到限制,学生接受的技能传授受限制,不能很好分享重组知识技能,再加上原有的教师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比较落后,体育技能渐渐退化,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导致不能适应教学的情况出现,对于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瑜伽、攀岩、保龄球等的了解不深入。另外,一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非专业,兼职教师大量从事体育教学,使得教师不能专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落后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制约了学校体育发展。

(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在对教师工作量评价时,常常采用单一的课时量计算的方式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身心素质评价,使得在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的时候,忽视对学生多元化素质的培养,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能体现体育对人身心影响的重大作用。

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和专业课相结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体育教学与学生自身专业结合,部分学生专业未来将面对井下,高温,户外,噪音干扰,高原气候等复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的体现,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模仿,相应的技术技能。根据自身专业,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去完善文化课所不能得到的相应锻炼,提高自信心,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起做好准备。

(二)创新教学理念,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与集体的协调发展,教学中,应多重视学生对体育比赛的组织参与,并在体育赛事中培养学生担任重要角色,让学生能自发的组织参与体育竞赛之中来,并学会运用体育专业知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和发展空间,为了未来学生从事工作中的员工体育走好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老师综合素质

一方面,职业学校要重视对优秀的体育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注重专业的多样性考虑。另一方面,要注重合理搭配体育教师的特长和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现有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量,鼓励教师对新型未来体育人才,更好的推动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一名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如何能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出更多的未来体育参与者,推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储备,终身体育参与组织能力,更好的适应能力,正是职业技术学校广大体育工作这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鸿伟.浅析新时期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J].民营科技,2013,(2).

[2]李日宁.浅谈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11,(21).

[3]徐冠男.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5).

[4]唐岚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0,(4).

[5]李海波.扩招后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考试周刊,2011,(49).

(刘景阳: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辅导员。)

上一篇:婚姻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徽民俗文化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