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

2024-01-15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职业素质;培养

一、人文素质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对中职生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职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从当下学校人文素质现状来看,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开展人文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职中人文素质教育效率高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认识,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对话教育、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上,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的需要,使学生有主动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有发展个性的机会。

2.教育方法上,教师首先要实施个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其次,要以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帮助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念,树立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善意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和问题,友好、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他们共同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3.教育评价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终身学习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求的素质和能力,是在激烈变化社会中的“生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正改变着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四、具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在工作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师真心地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该做到体谅、宽容学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些后进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学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師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的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作者单位 吉林省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第2篇

一、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调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技工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是技工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简单地说,它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取得国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具备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也需要具备职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善于沟通交流、能够相互协作、富于创造力等素质。根据技工院校深化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需要,为实现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学校组织开展了调查和研究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掌握(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对学院教师、毕业生调查,发现和总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方面的实际需求。目的是正确认识目前技工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该调研对象为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教师、各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及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对学院毕业生有大量需求的长期合作企业。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990份,回收问卷967份,有效问卷967份,回收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8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对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条件(选人、用人标准),即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同时,也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职业素质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企业调研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一线管理人员,采取问卷和座谈方式。

通过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技术人员录用,主要来自于技工院校培养的技师和高级工,比例高达59%。这说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极为渴求,对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比较信任的。同时,求职者吃苦耐劳、服从安排、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职业素质,远远排在职业技能的前面。企业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重要的占33.3%;认为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的占43.3%,而认为专业技能比职业素质重要的仅占18.3%。这充分说明职业素质是企业用人的主要衡量标准。

2.教师对在校学生素质及对学院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

学院教师对在校学生的素质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在学风、守纪、基本素质状况、师生关系、好人好事等方面属于一般及以下的占59.4%;认为问题学生渐多。这主要是因为基础教育以应试为中心,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抑和伤害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的培养,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素质的下滑。

教师对现有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也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学院在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虽然重视,但各系、各专业表现不平衡,实效性不突出。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对学生加强三个方面的培养,即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

3.在校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及对素质教育的评价

在校学生对学院、对所学专业及前景大多有较强的认同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是目标明确、充满信心。在校学习期间,多数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计划,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下来。大多数学生对学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自己的素质勉强符合企业需要,但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同样表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是符合实际的,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且有相当的紧迫感。

调查中,认为“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学院需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系统课堂教育”的学生占42.02%;认为“职业素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的学生占43.09%;认为“在学校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能够应付各种类型的招聘面试”的学生占21.03%;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的学生占17.89%;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很快转变角色投入到工作中的学生占46.53%;能够在工作中提高竞争力的学生占8.95%。调查数据说明,对于职业素质教育,学生的认同度非常高。

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认为学院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一般和贫乏,而自己的业余时间多用于上网、看书、做其他事情、逛街、看电视、健身(按序排列)。这说明,学生有对自身的要求,但因为没有一整套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他们缺乏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业余时间是在被动、消极的消遣中耗费时间。

4.毕业生对职业素质认识及对素质教育的评价

毕业生(实习生)认为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是专业技术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他们认为,在校生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学校举办的课程、讲座接受系統的职业素质课程教育;认为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院的文化环境建设,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以学生为本,明确培养目标

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社会、市场和企业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对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办学理念,由单一为学生就业准备变为兼顾学生就业与发展;由培养专业型、从业型人才转变为注重培养通才型、创业型人才,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长,真正做到以培养特定职业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

2.改革课程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化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课程模式等,在课程开发中普遍采用了这些重要形式。按照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通过对教学项目的整合,形成四大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基本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能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职业素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职业迁移能力、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的“能力拓展课程”。

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技工教育从传统的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材内容,都强调以“胜任某种岗位”为出发点,以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作为合格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品德和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真正学会生存和发展,使之毕业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

就业导向的多元化,使职业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说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不合格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是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挥环境熏陶功能,让学校时时处处体现教育,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教育,使教育无处不在。二是以制度建设为平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园文明之风。三是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四是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锻炼其交流沟通、团结协作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以各种竞赛活动为渠道,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激发参与热情,培养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效能评价体系

2001年4月召开的美国合作教育大会的会议文件中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学校期间是不可能达到培养目标的,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要真正实现三个融通合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最好的形式。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要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纳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定一定的学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在以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过程中,将绩效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实现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计划”——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特色项目“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项目编号:JS201012)之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素养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走向“职场”,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良基地,自我管理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必须在成长道路上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广受社会欢迎的人。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自我管理;培养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

(一)含义: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①

(二)关键: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

(三)条件:当前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敬业、勤业、精业、成业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对于即将走进“职场”的高职学生,要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士,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的必备条件。

(四)理念:职业素养的养成是高职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良基地。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在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内外兼优的职业形象、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操作娴熟的职业技能、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使高职学生成为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人。

二、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素养有遵纪守法、严谨自律、诚实厚道、勤业精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职业道德的养成,唯有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看到、听到的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职业形象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人的求职、社交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职业成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给予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知识能力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是对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最好教育,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

(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③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五)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协调、完成目标的主观条件。人们在各自岗位工作的过程就是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过程④。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在“职场”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六)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个体成员相互协作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共同理念、共同意识、共同作为等心理行为状态⑤。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学会服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基石。团队精神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就职条件。

三、在自我管理活动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在“两课”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

1.道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线,无任何强制性,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在“两课”学习中必须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放在首位,形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好习惯,自觉遵守道德法则。

2.纪律教育是人生的第二道防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党纪,政纪,校规,家规都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学生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觉遵守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做遵纪守法的进步青年。

3.法制教育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强制性。在学习中知法、懂法、守法,不违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等良好职业道德。

(二)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形象

1.无论是在校上课学习,还是外出活动,均宜选择简洁大方的常用发型,不染彩发,不戴首饰;穿着服装既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庄;注意面部表情和蔼可亲,讲究手势动作优雅大方。

2.主动练习标准的待客、微笑与正确的目光交流方式;在体态方面,自主训练站、坐、走、蹲的正确姿势,以及上下楼梯、进出电梯、上下轿车、引领客人的标准动作。在日常交往和对外活动中,有意训练握手礼、介绍礼、致意礼、名片礼、鼓掌礼等规范的礼仪动作。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岗位,勤勤恳恳;自觉阅读中外名著、名人传记、警世格言,明白道理,在知识海洋里遨游,陶冶情操、内外兼修。

(三)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培养职业态度

高职学生在选定专业时就对未来的职业或“职业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职业认知。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与职业的适合度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学生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校内实训实习活动,在职业环境中,了解自己的职业前景、体会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以及本职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完善自我,挖掘潜能,通过实训体验,自行调整,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四)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课中培养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生存之本。高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阶段是他们一生中增长技能、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他们必须获得专业知识,考取各类证书;必须拥有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

高职学生必须放弃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采用自主性、研究性、创造性学习方法。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讲授的各类知识,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社会技能。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获得与现实的实际操作相同的体验,逐步掌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的能力往往体现在沟通上,因此,高职学生必须进行科学训练,自我培养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

1.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创设谈话情景,多用敬语、谦词等礼貌用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体态表达能力。体态是人的“第二语言”,其中表情、手势、动作、姿势等功能各不相同,能发挥替代语言表达的作用。学生在集体文艺活动中,自主训练,以恰当的手势、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有效表达内在思想和气质。

(六)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强化团队精神。把团队精神作为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注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通过集体活动和成员间沟通,自主培养团体情感,增强团队凝聚力。

2.内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内化过程是一种体验、熏染、陶冶、养成的过程。精心组织以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在各类文体活动中,自我组织、分工合作、共同协调,在活动中尽情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注释:

①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

②④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5)164.

③应文豹,王秋梅.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40.

⑤郑巍,曹晶.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11.

⑥毛建梁.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73.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如果在毕业之

前,既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文化素养,又具备了以后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那么这样的毕业生正是现在社会的紧缺人才。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更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考评机制,转变学习方式,转换教师、学生的角色,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考核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 键 词] 职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一、技工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数学是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被称为“百科”基础之首。许多的专业课如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工程信息技术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数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字应用、思维、逻辑推理和观察分析等能力的重要课程,学生可以用这些能力去观察分析所学专业技术的现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和教师数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自卑,缺乏信心和兴趣,他们恐惧数学;再加上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到技工院校来是来学一技之长的,而数学学习不能马上就体现出与专业技能的直接关系,所以他们排斥数学。

二、改变此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对人们取得活动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在职业领域中,核心能力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能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是伴随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革新创新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

我们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在技工院校数学的教学中,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平台,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定、教材内容的处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抓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学生愿学了,这种快乐很自然地就会传递给教师。如此一来,学生愿学,教师乐教,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又能改善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数学培养的数学教学的具体举措

(一)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性格差异、性别差异等科学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明确组员分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学、做、教、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上台展示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数学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导航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等等,这样就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二)完善评价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引进课堂

1.目前职业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

目前职业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而成。平时成绩约占20%~30%,期中考试成绩约占20%~3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40%~50%,有些院校想尽量提高考试的及格率,所以会在考试前发复习提纲,有些平常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只要把复习提纲记一记,就能考得很好,但他们平时不爱学习,爱捣乱,老师上课要花大部分时间管纪律,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数学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我们以考核知识为主,以一次或两次的考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在“培养会考试的读书人而非会干活的职业人”。

2.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贯穿于过程考核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主要通过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过程性考核评价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详见表1)。

课程综合成绩考核评价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详见表2),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学生不仅要重视期中、期末考试,也要重视阶段性考核和课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过程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考核评价由教师、组长进行评价。

各模块的成绩构成如下:(1)核心能力考核成绩占30%;(2)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0%;(3)试卷成绩占50%,实行考教分离。

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学习,注重学习态度,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制”。

四、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创新点

此改革不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上较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程度的完善与创新,同时,在评价机制方面更适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数学教学。

1.以自主学习导航、微课等为载体,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进数学教学,学生带着自主学习导航中的引导性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将是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效果评价”等环节来实施。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倾听、协调、合作与交流等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评价体系、考试的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数学试题库,将实行考教分离。评价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是由阶段性成绩、核心能力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如果学生数学基础很差,但是学习态度很好,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突出,学生的总评成绩也会很好。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慢慢地赶上来了。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它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终生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将会为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曙光。并且,在技工院校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它不仅适用于数学课,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课和部分专业课,因而,它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2007.

[2]杨桃.高职大学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2(24).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4]金霁.关于高职数学教学中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培养正确的职业人格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酒店职业人的主要培养基地,应将职业人格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各个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为行业培养具有健康职业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人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培养正确的职业人格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为行业培养具有健康职业人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职业人格的内涵

职业人格是指具有职业身份的人应具备的工作心理面貌和职业行为风格。它是从业者为适应社会职业要求,基于自身人格特征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与职业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拜金主义、弄虚作假、行为失调等思想价值观念混乱、职业道德下滑现象泛起,导致社会个体职业人格的扭曲。职业人格是可以被养成和培养的,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职业人的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职业人。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重视对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

用工荒、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我国酒店业不可回避的阵痛。员工对酒店职业缺乏信心,80后90后对酒店的职业认同感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后就不再选择酒店行业工作,酒店职业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严重“供需错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酒店行业工作的认可度低;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缺失。大多高职院校都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社会适应力等职业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对酒店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发展规划,缺乏承受酒店工作的职业心态和处理酒店复杂人际关系的人格魅力,缺乏创新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作为酒店行业职业人的主要培养基地,应将职业人格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争取毕业生就业的高对口率和就业后的低流失率。

三、酒店职业人职业人格的内容

1.高度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肯定性评价,对自己职业具有高度的认可度和爱好度。酒店职业人只有对酒店认同度高,才有坚定的职业意志,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

酒店行业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职业,行业特性决定了要从基层做起,了解酒店一线服务的基本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而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酒店行业是一项伺候人的工作,很多人对酒店行业的工作持有一定的偏见。因此,职业认同与否关系到能否在酒店行业中坚持下去。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对酒店行业的高度认同感,帮助他们摈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2.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格。作为酒店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主人翁的责任感;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服务理念;顾全大局的团结协作精神;文明礼貌的职业风尚;尽职尽责的敬业爱岗精神;彬彬有礼的职业形象。

只有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信念、义务与荣誉感时,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同事、个人与酒店、个人与顾客、酒店与顾客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为酒店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职业人。

3.积极的职业心态

职业心态是指在职业当中,应该根据职业的需求,表露出来的心理感情。职业人应具有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心态直接影响酒店职业人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整个酒店的声誉和形象。只有保持平和的职业心态,才能在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

4.敏锐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风度。酒店职业人应具备敏锐的职业意识,包括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意识,防微杜渐的安全意识,处事不惊的灵活应变能力,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在顾客提出服务要求之前,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客人的服务要求并主动地提供服务;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前,要能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能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妥当地处理,让顾客、酒店双方满意;要有合作意识,能协助同事完成工作任务;要有创新思维,能对酒店服务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途径

1.入學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入学教育是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的第一步,虽然每个学校都开展了入学专业教育,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选择就读酒店管理专业,是因为对这个专业充满了期望,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为什么到了毕业的时候都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了呢?这个问题值得所有高职院校深思,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切实把专业教育做到位,而不是派个专业教师花1个小时简单地做个专业介绍报告就算完事。笔者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认知。邀请酒店行业专家给学生讲座,介绍酒店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就业方向、学习方法等专业基本情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个初步的印象和认识。第二阶段,榜样事例分享。邀请3-4个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分享其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经历,组织优秀毕业生与新生座谈会,用榜样的力量坚定新生的专业选择,培养其职业认同感和热爱度。第三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向学生发放个性心理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循序渐进的入学专业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2.人文素质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一般都开设了《思想品德修养》、《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来开展,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基本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一视同仁的职业操守,友好互助的职业情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抗压能力和坚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3.专业课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影响。作为专业课教师,应利用其与学生接触的课堂、课外机会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酒店职业人的精髓所在,也是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根本动力。专业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机会培养学生“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的服务本能。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自制力和灵活的应变力。

二是培养学生防微杜渐的安全意识。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迎宾、入住登记、收银等工作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和餐厅设施设备使用安全意识;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客房电器使用安全知识和保障顾客房间财产安全的安全意识。

三是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团队意识。酒店工作具有连续性,从客人进入酒店到退房离开酒店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酒店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每个部门内部的工作也需要不同岗位的配合。因此,酒店职业人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需要在工作中与同事协作来完成对客服务。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完成工作任务、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是培养学生开拓的创新意识。酒店行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服务理念、经营技巧、管理方法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而快速更新,作为酒店职业人应该具有开拓的创新意识,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流程。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顶岗实习加强职业心态的培养

酒店的职业认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的操作演练来内化。顶岗实习是一个全面培育学生职业人格的过程,一是对学生职业心态的培育和强化,二是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内化。实习生一般会在酒店的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的一线从事服务工作,工作强度比较大,还要面对不同类型顾客的挑剔和指责,受委屈是在所难免的。这个阶段学校应派遣专业教师常驻酒店,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导他们怎么应对顾客的挑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疏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职业心态。

参考文献:

[1]陈盟盟.基于职业人格的“90后”知识型员工管理对策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6),73-75.

[2]赵红.酒店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2014(15):90-91.

[3]陈琦.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心态的培养[J].就业与创业,2011(01):43-44.

[4]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0-12.

作者简介:张丽萍(1978- ),女,汉族,湖南祁东人,硕士,副教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經济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旅游教育、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现代牧业论文下一篇:学科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