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

2024-01-25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新时期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在当前实施学校集中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成败。而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修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探索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也将提高到非常重要的高度。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二、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標,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师德修养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师德师风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必须认真分析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稳定高校教师队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

师德师风作为一种一定社会关系下的观念形态,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和国家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教育和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一项让高校教师真正具有“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师德风范的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根本举措。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①良好的师风和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特别是大学教师,我们的产品是在几年以内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势在必行,又是众望所归。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高度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以德育人”教育方针的前提。广大教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光辉的人格典范。

2.高校师德建设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事业。师德建设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建设不仅要植根于眼前,更要放眼于未来。

3.高校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师德是教育的良心,经师易德,人师难求。师德建设是实施以“以德治教”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既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主力军,也是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师风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师风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师风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师风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①

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所有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国内外大事,紧跟时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了解全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有敬业精神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敬业表现在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教师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面作出表率,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对学生负责,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三)言传身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师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要起表率作用。要注重个人修养,以“德”感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意识到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可能去影响学生。②

高尚的师德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师德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创新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坚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一定会赢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赞同,也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

Statue and Role of Ethic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Education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tatus

CHEN Lu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thics Construction;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全国高校合并组建,国内综合性大学逐渐扩充,二级学院不断增多,专业不断增加,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成为综合性大学教学建设管理的基石,是高校教学建设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是每位高校各级教学管理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系级管理者。

关键词: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现状分析:从很多高校合并组建成为综合性高校以来,各个学校迅猛发展,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学校专业增加,各校制定了很多教学管理规范性的文件,但基本建设方面规范性管理文件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各、院、部门、系、办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复杂、非教学管理专业人员居多;二是系级管理者缺乏工作经验和基本建设管理知识,还不太熟悉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三是由于新增专业多,有的是近两年新引进的毕业不久进入高校任教的老师;所以在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教学管理者对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能力,应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面对教学基本建设的现状,我们对如何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的内容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JZ]教学基本建设内容、意义和管理措施

教学基本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优化整合,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在每项基本建设中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1.专业建设。学校要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有关要求,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市场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适时地调整培养计划,确定各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经费投入计划。

2.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基本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措施。课程建设要根据教学规律确定课程建设的规划,在统筹安排中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系统建设;建立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将对课程建设的要求纳入课程评价的过程以推进课程建设进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有计划地建设一定数量的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3.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和培养要求的载体,是教与学这两个教学主体相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是教学诸多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教材建设应注意使其吻合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进程,使教材建设体现出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积极开展教材研究,认真分析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建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选用制度,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要有计划地组织编写能反映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成就和教学科研实力的教材。

4.教学队伍建设。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师是承担和实现这一任务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针对不同岗位教师需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師资培训;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大力引进和选聘高学历、高层次以及新专业急需的人才,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大知识更新的力度,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二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熟悉教学规律、精通管理业务、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5.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制订并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及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

6.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的获取或验证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必须认真抓好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全面规划基地的建设和改造,要规范管理,建立资源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的机制。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要建立健全实习基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习基地的建设标准,明确各级各类实习基地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建立起能够调动实习基地教学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7.学风建设。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要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坚持“校、院共同抓,教师人人管”的做法,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充分利用素质拓展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的领域。要特别重视考风建设,通过严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彻底制止作弊等错误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在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同时,不能放松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不断思考构建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新体系,促进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我国高校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舒志定.论知识创新与大学教师科研活动[J].高教研究,2000,(4).

[2]周绍森,陈东有.试论教育创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3]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2,(3).

[4]郭平.新时期创新教育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2,(12).[FL)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贯穿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以夯实师德建设为出发点、落脚点,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党员教师队伍组建。在厘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关系后,试图探讨“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本文以“两学一做”为背景提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构建基层党组织文化环境与实现育人目标相联系,强化党员教师党性教育与提高师德素养相融合,表彰先锋、弘扬先进与查摆问、解决问题相结合。

关键词: “两学一做” 高职院校党员教师 师德 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党员要“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1]。本文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以“学习党规党章、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契机,提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组建。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关系

(一)“两学一做”为师德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通过学习,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部分提出:大力倡导共產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两学一做”阐释的合格党员标准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两学一做”在内涵上一脉相承。前者是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上的明确价值追求和指导,后者则为新时期包括师品、师爱、师能、师风在内的师德建设指明了价值取向。“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新要求,有利于党员教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杜绝师德败坏,助力成就“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的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灵魂工程师;有利于提高素养,在业务和道德方面经得住考验,对得起称号,担负起责任,做永不落伍的人民教师。

(二)“两学一做”对师德建设提出了作风要求。

坚决反对“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要解决的突出的作风问题,是深化“两学一做”党内学习教育重要实践的作风保障,也是“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提出的作风要求。部分教师不能做到“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紧要环节,教师师德建设更显重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社会不良风气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教师会觉得教师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因此工作过程中缺失爱岗敬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部分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内外不与学生沟通,对学生漠不关心。因此,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如何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4]?如何讲求责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到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5]?如何勇于担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两学一做”势必能促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作风的改进,形成风清正气、互学互鉴的政治与学术生态。

(三)“两学一做”给予师德建设方法指导。

“两学一做”是补思想之“钙”,固党性之“元”,铸党性之“魂”的党员总动员。“两学一做”重在“抓实”,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6]。根据着力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单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五个问题的“两学一做”总要求,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学生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意识宗旨、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要求教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原因,进行自我反思、自我革新。按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五个坚持总要求,党员教师严明党的纪律,正视矛盾和问题,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到实际行动中。

二、“两学一做”背景下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

(一)“讲政治、有信念”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首要前提。

理想信念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人民教师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起着主导与推进作用,讲政治、有信念是基本的、永恒的要求,只有始终使自己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7],继承发扬党的“讲政治、有信念”的优良传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系列讲话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把握系列讲话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经常自觉地与系列讲话精神“对标”,补好信念之“钙”[8],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讲规矩、有纪律”是健全完善师德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

由教育部印发,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指出了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而且提及了要“制定出督导教师队伍的指标体系”。师德监督是近来师德建设中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9]。“讲规矩、有纪律”指明党的规矩包括:第一,党章;第二,党的纪律;第三,国家法律;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会,强化规矩意识,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党纪国法、制度条文和程序规定,准确把握规矩执行的各种要求、标准和尺度。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想到政策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条例制度是怎样要求的,以此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10],将师德监督由外在的社会、家校、师生起主导作用转化为以“我”为主体的知纪、知责,“管住脑”、“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11]的自我监督。

(三)“讲道德、有品行”是提升党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理解,师德由师品、师爱、师能、师风构成。师品是优秀的教师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忠诚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为祖国培养新人才奉献牺牲。师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每一位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教师以真诚的师爱,高尚的师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能是杰出的教师具备深渊的专业知识,涉猎广博的相关领域学问,熟谙现代教育理论、技巧和技术,业务能力过硬;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师风是可佩的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可敬的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纵观四要素,显而易见,道德、品行涵盖了师德的主要内容。高尚的师品具有“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所在,师风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人民教师潜心教学,更重品行,在“讲道德、有品行”方面走在前列、当好表率,让道德的力量在校园里传递,让道德的内涵在教育中升华。

(四)“讲奉献、有作为”是加强党员教师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保证。

在“两学一做”视阈下,以“四讲四有”和“四个相统一”诠释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需要深刻理解四者之间关系。如果说“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着重从政治、思想、素养层面强调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对“讲奉献、有作为”起着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那么“讲奉献、有作为”则明显体现在实践层面,是目的、是归宿、是结果,也是对前面三个标准的集中展示和综合体现,更注重把学与做、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经常用“讲奉献、有作为”检验自己[12]。讲奉献是有作为的过程与路径,有作为是讲奉献的结果与收获。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既不忽视讲奉献,又要有所作为,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真正把“讲奉献、有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建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不论是从教育、管理、服务等角度还是将各角度相融合而言,教师均为引导者,启学生之蒙,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从“讲奉献、有作为”实践层面加强师德固然成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德育工作的前提保障。

三、“两学一做”背景下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文化环境与实现育人目标相联系。

始终坚持全面把握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托党建文化促进教师队伍先进性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13],增强“党建为魂,文化育人”模式的目标性,凝练具有院校特质的党组织文化生态环境。基层党建工作中,环境对教师师德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环境对广大教师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优势,建设以“勤业、敬业、创新”为精神,以“凝聚人心、团结自强”为保障[14]的组织文化。与此同时,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带领教师队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内涵探讨新时期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丰满人才培养目标,以有组织有纪律、讲团结求奋进的文化环境推动高质量实现育人目标[15]。

(二)强化党员教师党性教育与提高师德素养相融合。

学习和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深入学习党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讲党课上党课,写心得交流体会,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定理想和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教师群体要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把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将学习和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16]。学习教育形式讲求多样化,既要采用注入式教育,又要采用内省式反思,既可以选择正面引导,又可以选择反面警示,既能发挥他律约束,又能发挥自我约束,真正使党性教育和师德提升起到激励党员开拓进取、深化“传道授业解惑者”内涵的作用。因此,把樹立高尚师德与强化党性教育统一起来,用党性要求引领党员教师提高精神境界,以此促进师德境界的提升,努力使两种角色高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实现高度统一[17],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和建设实效。

(三)表彰先锋、弘扬先进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

“两学一做”方案指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以五个“能否”检验自我。“五个能否”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检验标准,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其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李保国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师德建设要取得成效,应将表彰党员先锋、弘扬师德先进与查摆解决问题相结合,用激勵与鞭策、批评与惩戒共同推动。一方面,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教师党员中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帮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18],营造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深入查找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自省和民主评议进行自查、自评、互评,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负责部门对师德不正之风进行及时纠正,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行为严厉批评,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将师德作为人才引进、评优奖励、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19]。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个方面讲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并强调“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20]。不能正其身,何以正其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又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当前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两学一做”与师德建设的结合意味着党性修养与师德素质共同提升良性循环,以党性促师德,以师德增党性。因此,全国全党上下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政治信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育人意识,以知促行,才能真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顾一娴.“两学一做”关键在走心[J].中国纪检监察报理论周刊,2016,3(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6,188,189.

[3]王库.群众路线对民办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教工党员师德师风建设作用机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1):91-93.

[4]彭倩倩.以“两学一做”夯实作风建设[J/OL].中国网,2016.3.10.

[5]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6-5-7.

[6][16]“两学一做”重在“抓实”[J/OL].人民网,2016.3.2.

[7][8]陈艳珍.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是践行“两学一做”的政治根基[J].前进,2016(6):44-46.

[9]李英兰.加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17(1):54-56.

[10]王翠芳.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6):88-90.

[11]周爱国.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J].新湘评论,2016(18):18-20.

[12]张建伟.对理解把握“讲奉献、有作为”的一些思考[J].先锋队,2016(11):22-23.

[13]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J/OL].新华社,2016.4.22.

[14][19]王克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教育求索,2015(469):189-190.

[15]刘晓勤,许晓娟.组织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党建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增刊):63-65.

[17]张建华.试论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与师德素质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45):46-48.

[18]范燕燕,蔡维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66-68.

[20]习近平:好老师有四条标准[N].大众日报,2014-9-10.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学一做”与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7SCG236)的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教育领域中,体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注重把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需要融合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下文针对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  融合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印象最深的常常都不是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的态度与师表精神。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与政治立场以及人格风范都是通过实际行动传达出来,为学生树立道德示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特点进行抓住,把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适时的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并且,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爱护,时刻影响着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只有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与人格魅力,才可以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下文针对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重要性

学校发展是以教师为本,而教师素质是以师德为先。学校想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想要有效提升人才质量,需要教师具有优良的师德。而教师的师风是学风与校风的灵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风是对学校学风和校风进行创建的重要保证。身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传道”作为第一目的,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第二目的[1]。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与素养,才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并且也可以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认识,对教师职业具有崇高的责任感,才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挑选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代表着踏上了漫长且间距的育人道路,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把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成为了体育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并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具有动态性、经常性、及时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进行参加,所以学生的思想非常容易体现在行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身体活动实施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活动通常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突发事件相对较弱,且容易受到干扰,而学生的行为特征与个性差异非常容易暴露出来,各种思想也会随之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随时关注,利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2]。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活跃的运动中,思想觉悟、弱点、优点也会从言行中反映出来,教师通过关心爱护,对教育时机进行寻找,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是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

二、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强化育人意识与敬业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与良好个性作为重点内容,和学生之间创建融洽、和谐、平等的关系,对每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进行发现和开发[3]。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提升,进而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对师表意识进行强化,坚持以身作则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师德师风具体表现在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方面。体育教师的人生观点、处事哲理、思想情感、敬业精神、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甚至是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等,都会留给学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把教师作为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加之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在文化修养、教态、言行、仪表等方面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进而在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通过关心和爱护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感化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这里的爱主要是指父母一般的温暖且慈祥的爱。在体育教学中,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与学生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在学生生病上课状态不好时,教师应嘘寒问暖,利用爱来对学生心灵进行温暖,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体育教育[4]。针对违纪的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其进步表现和优点,并通过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批评教育为辅的形式,教育那些常常犯错的学生;与此同时还需要坚持循循善诱和以理服人的理念,教师尽量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感化。

(四)提升美的素养,成为学生审美教育榜样

在体育教学中,美育主要是利用优美、具体、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一切有关美的因素,例如艺术美、姿态美、行为美、韵律美、心灵美、器材美等。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现身说教的形式,对学生健康的身体、有力、敏捷、娴熟、优美的动作、匀称的体态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开朗的胸襟、高尚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美的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良好发展[5]。

(五)提升自身素质,对课堂偶发事件进行从容应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学生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与情绪。在身体练习与体育竞赛游戏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会存在一些协作与对抗内容那个,其中包括个人和个人的,个人和集体的,集体和集体的,难免会出现冲突。身为体育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对学生一切行为与表现进行随时观察,以便于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因势利导的形式,通过鲜明的态度,对问题进行迅速处理,进而实现从容面对各种偶发事件。

(六)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对教材思想性进行挖掘

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在实际教學中教师应结合不同教材特点,进行深入钻研,对教材中的思想性进行深入挖掘[6]。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制定,进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不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全过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意识教育,使其可以对体育教育的意义、途径、效果进行深入理解,进而使其可以真正的在思想上对各种体育教育进行接受。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耐力课怕累、跳远课怕脏。针对该教学现象,教师可以把一些艰苦奋斗的事例讲述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只有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才可以实现人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进去品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越野跑、障碍跑、跨栏跑、耐久跑等,对学生敢于冒险、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行培养;组织学生进行球类比赛、游戏比赛,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培养;组织学生进行跳高项目,对学生勇敢果断、敢于面对挫折的精神进行培养。通过具体实践,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对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的是的风与德育教育和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体育课程的特点,适时的把师德师风与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44):227.

[2]熊锦秀.高职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J].科教文汇,2018,000(011):27-28.

[3]韦洪强.浅谈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4):169-170.

[4]刘艳.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同步推进研究[J].新丝路:上旬,2019,000(002):1-2.

[5]吴平,曾德军.教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9,000(005):76-79.

[6]李志强.探究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部

职业教育新师德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师德师风教育年”活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和谐平安校园,做德艺双馨教师,育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爱生爱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核心,切实解决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一些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各项建设制度,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德修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萍乡市成立了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工会主席为正副组长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教育系统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全市的教育活动进行发动和部署。活动分4个阶段,即学习动员、提高认识阶段,分析评议、查找问题阶段,整改、查处阶段,检查验收、总结评比阶段,具体有12个环节:动员部署、学习培训、专题讨论、查找问题、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公布整改情况、梳理总结、推优评先、宣传表彰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层层落实。活动着重解决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师德师风教育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师德师风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上一篇: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