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

2023-10-08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温故而知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话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实践总结之中,然而这一次我还是想用这些名言来表达我对于这次设计实习的认识。相对于《计量加价》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只是内容要抽象,零散的多。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我都是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前辈高人们站在一定的学术高度上来表达阐述的,在实际应用中我还做不到融会贯通。但是,这次课程设计给了我一次具体、实际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机会。

P3软件是目前一款比较先进的以计划——协同——跟踪——管理——控制——积累为主线的企业级工程管理软件,是项目管理理论演变为实用技术的经典之作。在项目管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1)能及时获取现场作业内容与完成情况;

2)能始终把握工程关键项目;

3)能较科学地进行工程实际进展对工程里程碑点影响的分析; 4)能及时协调设计、设备、承包商间的进度安排; 5)能形成较客观的进度评价体系;6)能进行费用与关键资源的动态分析控制。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应用,对于P3软件我做出如下总结:①P3软件的应用策划是总体应用策划。因此要想熟练切高效的应用P3软件,需要一步步的去熟悉,应用,一蹴而就,或者期望立竿见影的想法是不可取的;②P3软件应用必须统一筹划,按照标准统一代码来划分工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保证工程外部各单位,工程项目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流通;③P3软件的应用基础关键是建立具体的工程模型,这主要体现在P3软件应用于工程计划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使P3软件在工程管理中发挥效能,实现工程计划的动态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建设单位:福建省某房地产公司

2、施工单位:福建省某建筑公司

3、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幢5层框架结构建筑。层高:标准层5层每层的层高为3米。本工程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地下水位标高为-1.5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4、开工、竣工日期:合同要求为2011年1月05日到2011 年11月05日。

5、现场开工条件:“三通一平”已做好,场外交通已按要求完成。

6、劳动力要求:公司满足本工程所须劳动力数量要求。

7、生活条件:工地要提供40名外地工人住宿和所有施工人员在工地午餐场所,及其他临时设施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两层活动房作为主要的临时设施。

8、材料:现场浇注混凝土采用胶木模板或其他工具式模板;钢筋可由公司加工厂加工,运到现场绑扎,也可现场加工;C2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厂搅拌运到工地泵送。

9、机械:公司满足供应一切施工机械。

10、水电:建设单位已引进城市电网和给水管网,满足施工要求。

11.施工中遇到问题主要有:

1.工程因征地拖延开工时间15天。

2.在2011年5月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导致工程停工15天。

3.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采购的钢筋不符合要求被要求退场,2天后重新组织进场的钢筋符合要求。

二、设计目的

利用Microsoft Project 2003软件对一工程项目进行日历设置,进度安排,资源配置,报表编制。为了让同学们熟悉工程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人员调配,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熟悉课本知识外还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和时间控制。

传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而实践中传统的项目管理依靠手工完成,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问

题,尤其对于一些大项目,依靠手工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 Project 2003, 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想、计划制定、进度管理、资源与成本管理、项目的跟踪以及优化等内容。通过项目工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Microsoft Project 2003的各项操作,并能利用该软件实际管理各类项目,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过程:

(一)任务分配

任务定义、工作安排、资源分配集体讨论;

软件操作部分由李超和黄建伟主要负责;

资料的收集由陈叶杨和潘峥主要负责;

小组的成果由吕江鹤汇总。

(二)编制过程

第一天,虽然提前收到老师发的任务书,都有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由于之前对Microsoft Project 2003软件一无所知,因而我们还是毫无头绪。于是我们就在网络上查看一些关于Microsoft Project 2003的学习教程视频,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软件是如何使用的。

第二天,通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大致的流程以及主要工序,但是工作量的难以确定让我们有点低迷,于是我们通过指标来大概确定工作量的多少,并用草稿记录下由工作量转换而成的工作日。

第三天,通过询问老师,我们了解到很多工作量都是估算出来的,我们通过指标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施工数据的,让我们情绪顿时高昂了起来。我们也开始进行电脑录入,做的过程中出了挺多状况,如逻辑关系、关键线路都没有显示出来等。

第四天,通过询问老师,把出现的错误、状况都解决了,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的编制。

四、设计总结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有了下面的几点感受:

1、 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再多也远远比不上自己动手学习的知识来的多,正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项目管理设计》便是最好的解释。

2、 对于我们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项目的流程和步骤,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是因为我们未曾在工地上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习,所以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通过设计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有必要到工地进行一次比较深刻的实习,最好能从开工到竣工,这样才能了解一个项目的始终。

3、 由于方法选对,因此我们在计算任务工时时比别的队伍轻松许多,但是还是给了我们不少困惑,通过老师的解答也让我们自身能力和知识得到了提高。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1.博物馆设计方案

2.图书馆设计方案

3.现代艺术中心设计方案

4.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案

5.酒店设计方案

二 设计要求:

(1)建筑基地位于城市中心区,东侧和南侧邻城市主干道。

东西长50M,南北长40M 。

(2)建筑面积要求控制在4000㎡ 以内,并做室外环境设计。

(3)注意处理好内部各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室外环境也需要进行设计,布置小品、草坪、铺地、车道、室外停车等.

三 图纸要求:

(1)总平面图,比例自定,包括用地范围内的室外环境。

(2)其它各层平面图,立面图(4个)、剖面图(2个),比例自定。

(3)各层平面功能及流线分析图。

(4)建筑外观效果图不少于4张,室内空间效果图2张,整体鸟瞰图一张。

(5)设计说明,200字左右。

四 作业上交形式:

(1)展板(尺寸:900*1200统一外包小黑边,要求为竖幅,有板式设计。)

(2)光盘(以班为单位,刻盘上交)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八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我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抓好语法教学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 ,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中任务书与时代脱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组织形式不合理、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成绩考核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设计任务的设计与发布、课程时间安排、任务完成形式、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设备”等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注重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能力,方案构思和设计计算的工程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传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进行任务分配,讲解基本要求、相关理论及注意事项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2周内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除尘系统,设计过程中教师只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集中进行检查和指导,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分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索,同时调查学生对课堂效果评价。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时代脱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已经开设很多届,设计选题并未随着开设年限的增长而不断改进,选题陈旧,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一个课程设计作品被几届学生连续抄袭的情况。且设计书介绍的工艺与实际脱节,很多要求设计的工艺都属于淘汰的,并不能满足当下达标排放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且机械模仿式设计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传统的课程设计安排是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与专业课的衔接性较差,造成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设计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2周内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除尘系统,还要撰写设计书等,设计难度大。对于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学生只好抄袭或者拷贝往届的设计作品。

(三)设计组织形式不合理,设计节奏把控能力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除尘系统的设计,设计任务繁重,设计过程也并不要求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设计过程基本是学生单打独斗,有问题讨论机会不多,只能独自解决或求助于老师,虽然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能力恰恰是学生所缺乏的。非集中式的设计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设计进度进行实时监控,设计过程全凭学生自我约束,让抄袭的学生有机可乘。

(四)教师答疑效率低下,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设计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设计任务布置、教师讲解常见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设计全过程的指导答疑及管理和最终成绩评定。在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常见的问题、往届设计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然而每一届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这在传统设计教学课堂中是很难实现的。集中答疑的指导方式导致学生问题解决的严重滞后,且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有些害羞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得到教师的解答,最终导致设计失败,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成绩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传统的课程设计成绩主要由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质量两部分组成,且这两部分成绩都是由教师一人评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且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真实领悟情况。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任务的设计与发布。针对设计任务老旧与现阶段工艺脱节问题,通过走访相关高校、大学教师、学生个人、企事业用人单位,了解大气污染处理设备设计现状,收集合适的工程案例。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设计任务书,且设计案例做到“任务背景类似,设计选题显著不同”,以此有效规避学生抄袭。同时,教师将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视频、设计参考资料等统一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发布。

(二)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课第二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书,让学生边设计边学习,带着问题来上课,学生遇到困难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做到理论课程学完,课程设计也基本完成,而原来的集中两周课程设计时间则进行课程设计的修改和完善以及进行设计答辩。这样有效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变革设计任务完成形式。改变过去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任务形式,变为由2-3个学生协同完成一个设计的模式,在组队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間的差异,将基础不同的学生尽量在各组中实现平衡。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更正管理,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重构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安排教师进行教师集中讲授,设计难点、常见问题的讲解都通过网络微视频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网上合理安排时间自由学习,并在线上线下教学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突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掌握学生设计进度、设计阶段成果,及时解决学生设计中的问题并通过QQ、内部邮件等进行交流解答;线下,合理组织安排学生集中讨论,设计最终成果展示答辩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监控,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达到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为保证对学生设计成果有客观公平的评价,突破传统成绩评定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所有学生的设计成果将上传到教学平台进行公开展示,同时在大气课程设计过程中增设“阶段性设计成果”检查和设计汇报、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过程材料与最终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鼓励其提出自身设计的缺陷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在展示过程中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改变以往成绩由教师一个人决定的情况,最终成绩由“阶段性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和“设计答辩”四部分分别按照15%、25%、25%和35%的比例组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以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设计任务的设计与发布、课程时间安排、任务完成形式、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设计实训课程设计任务与时代脱节、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设计组织形式不合理、设计节奏把控能力弱、教师答疑效率低下、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成绩考核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实训类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乾军.任务式翻转课堂法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上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

[2]蒋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3)

[3]钱飞跃,王建芳,盛楠楠.基于翻转课堂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重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魏连江,王德明,陈开岩.《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项目(2015KGA03);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课证融合、训岗直通’提升地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周 龙(1988—),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马华菊(1970— ),女,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

(责编 王 一)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路桥一班

刘堂萍

学号:1002010419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给定的主梁的恒载及可变荷载内力计算结果进行荷载组合计算;然后按承载能力要求和应力条件估算预应力钢束,确定其数量和布设方案;再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预应力损失计算、应力验算、主梁变形验算、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等内容。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还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书本上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的。因为我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主梁的作用效应组合值、截面的几何特性、各项预应力损失等。当然在设计时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在配筋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我后面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不能满足要求,究其原因原来是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偏少,导致受压区高度偏低。设计时应适当配置非预应力钢筋。在后来的演示实验中,我更是发现自己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端部的锚固区没有进行局部承压验算,设计时只是纯粹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可行性,没有考虑温度对构件的影响,而这些在实际施工运营期间对主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多思考,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上一篇:干部选拔组织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工程建设招标代理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