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

2024-01-20

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第1篇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观察图7-28)

那么,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酸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影响人体身体健康。(观察图7-29和图7-30)

[活动与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比较在“水”和“SO2加水”中的“植物叶子或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或石灰石”有什么不同。

1、分别产生的现象。

2、产生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为了防止酸雨带来的危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组织学讨论)

(二)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使用的燃料有哪些?主要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如何才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指导学生读书P141。

简单介绍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

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1、乙醇(俗称酒精):可再生能源。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C2H5OH+3O2=2CO2+3H2O

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简单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讨论]

(课本第143页讨论内容)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第2篇

《花鲸鱼》是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讲述的是小鲸鱼搁浅在沙滩上游不回去了,这时候小螃蟹看见了,于是赶紧召集其他的动物伙伴们一起来帮忙。最后用智慧和集体的力量救助小鲸鱼回了大海。我采用观察——猜测——讲述的方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本次语言活动让幼儿感受角色之间的友情及遇到事情能够沉着思考,用智慧来解决困难,从而提升经验,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具体描述画面呈现的场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大胆猜测小螃蟹等角色救助小鲸鱼的办法,感受角色形象之间的友情。 活动重点:

仔细观察图片,具体描述画面呈现的场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小螃蟹和伙伴在救助小鲸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材料准备——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小鲸鱼怎么了?

1.出示PPT1: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海浪推啊推,小鲸鱼游啊游。海水冰凉凉的,真舒服呀,小鲸鱼游到了海边的沙滩上,这时候,海浪累了,悄悄地回去睡觉了。

2.海浪回去了,小鲸鱼会发生什么事呢?(理解“搁浅”的意思) 3.出示ppt2:讲述“太阳出来,晒得小鲸鱼身上火辣辣地烫。” 4.你们快想想办法帮帮小鲸鱼吧!

二、小螃蟹想办法

1.出示PPT3:正在这时,小螃蟹来了,它会怎么做呢?(幼儿猜测) 2.出示ppt

4、5:讲述“小螃蟹看见小鲸鱼游不回大海了——怎么也动不了。” 提问:①小螃蟹想了什么办法? ②海龟和海鸥是怎么做的? ③小鲸鱼得救了吗?为什么?

④这时候,小螃蟹的心里会怎么想?小鲸鱼又会怎么想呢?

三、谁能救小鲸鱼?

1.出示PPT6:讲述“只有海浪才能让小鲸鱼回到大海——游回海里。” 2.这次小鲸鱼得救了吗?它是怎么获救的?

四、谢谢你们

1.出示ppt7:讲述故事小螃蟹和朋友们——最后。

2.提问:小螃蟹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小鲸鱼呢?它对朋友们做了什么事? 3.小结:小鲸鱼要永远记住小螃蟹、海龟、海鸥的帮助,所以舍不得丢掉花朵儿太阳伞。

五、提升主旨,迁移经验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仔细聆听。 2.故事里面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3.生活中你的朋友也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小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附:故事《花鲸鱼》

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海浪推啊推,小鲸鱼游啊游。海水冰凉凉的,真舒服呀。 小鲸鱼游到了海边的沙滩上,这时候,海浪累了,悄悄地回去睡觉了。小鲸鱼搁在沙滩上,游不回去了。太阳出来,晒得小鲸鱼身上火辣辣地烫。

小螃蟹看见小鲸鱼游不回大海了,想把小鲸鱼推回海里。可是,怎么都推不动。

太阳晒得小鲸鱼身上烫烫的,小螃蟹和伙伴用贝壳盛来清水给小鲸鱼冲凉、解渴,还用花朵儿做了太阳伞给他遮阴。

鲸鱼妈妈找不到小鲸鱼会着急的。小螃蟹把海龟和海鸥都叫来,大家一起推呀、拉呀。可是,小鲸鱼像一座山,怎么也动不了。

只有海浪才能让小鲸鱼回到海里。大海螺吹起号角,想把大海叫醒。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像打鼓似的敲打着海滩。

嗬!大海终于醒了,白白的浪花飞起来,一个个大浪卷过来。小鲸鱼甩着尾巴游回海里。

小螃蟹和朋友们高兴地说:“小鲸鱼,再见!”

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第3篇

第14课 《物种起源》绪论

使用道具:教材 习题册

教师用书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认识进化论学说在否定“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以及推动生物科学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2、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

3、领略文本运用简明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体会达尔文这种不囿于成见、大胆怀疑、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领会达尔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文本内容的解读

一、导入:

根据《圣经·创世纪》和《古兰经》记载,人类的袓先神·耶和华用五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第六天,用尘土创造了亚当。亚当是世上第一个人类和第一个男人,后来神·耶和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共同生活在伊甸园,因此才有了人类,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的达尔文也是这样觉得,可是,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贝格尔舰,历时5年,环球考察,发现,并不是神创造了人类,观点渐渐被推翻,发现了新的论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物种起源》,通过学习《物种起源》绪论,来了解一下物种起源。 揭题:第十四课 《物种起源》绪论

二、新授内容:

1、介绍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2、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指能够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表达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提示性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三、布置学习任务: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

四、课堂讨论: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指能够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表达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提示性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明确:第1段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写作经过) 第2段:“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提早发表的原因)

第3段:“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和“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摘要的性质)

第4段:“我极抱歉的是„„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表达对提供过帮助的学者的谢意)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物种由演变而来)

第6段: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动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介绍研究的方法)

第7段:“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集合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前一二章的主要内容)

第8段:“‘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由若干论述”,“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 (其他章节的内容)

第9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坚信观点的正确) 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发表的原因,说明了本书“摘要”的性质,表达了对提供过帮助的学者的谢意;第二部分(5—9),介绍了《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阐明了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等。

五、课堂测试: 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学会抓住段落的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中国神话中,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今天我们就来更进一步的了解物种起源的大致内容。

二、新授内容:

1、本文语言严谨准确,体会这些准确词语的作用

2、分析句子长句,解读意思

三、布置学习任务:

1、体会文中准确词语的作用。

2、分析长句,解读意思

四、课堂讨论:

1、体会文中准确词语的作用。

(1)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2)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来说,这是正确的„„

(3)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我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4)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 词语严密谨慎有相当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科学家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2、分析长句,解读意思

(1)当我在比格尔号黄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州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这是一个长句,分析时要化繁为简,主干是:我被打动。我被什么打动呢?被拿些事实。什么事实呢?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还有该州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事实。这个长句说明了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五、课堂测试:

1、分析: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他们的胚胎的关系、他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介绍了物种起源研究所凭借的事实、方法以及研究结论。同时,也表现出了态度的谦虚谨言和对研究成果的自信。

六、小结: 分析长句时要抓住句子的主干,概括大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意图。 七:作业

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绪论课;教学策略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及高职高专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而开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并未受到普遍重视,部分院校甚至取消大学语文课程。但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大学语文课程不可或缺。因此,讲好绪论课是彰显课程价值意蕴、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语文绪论课存在的问题

绪论课是一门学科教学开始的重点,其好坏影响着后续学习的效果。但部分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绪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绪论课定位不准

在高职院校当中,大学语文的课程学时较短,一般安排为1个学期,每周2课时。但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综合能力的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绪论课的情况。讲师认为学生已经经过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语文课已经相当熟悉,因此本应作为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绪论课可有可无,详细备课的意义不大,仅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尚未入门便草草结束。弱化绪论课在课程中的作用,表面上是对课时分配的矛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结构缺乏纲领性的理解。

2. 教学内容把握有偏差

绪论课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应侧重展示课程的架构和学习的脉络,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所学课程,建立课程整体概念。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学习兴趣所限,容易对抽象性较强的绪论课产生厌烦心理。如果套用其他课程的绪论课讲解方式,盲目灌输抽象的理论架构知识,脱离高职学生的认知实际,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如果忽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熟悉程度,将大学语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后续,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轻视。高职大学语文绪论课中存在的这两种教学内容偏差,看似两个极端,但其根源都在于教师未能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有关。

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时少,教师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致使大学语文课处于尴尬境地。学生中存在“重专业轻人文”倾向,产生“大学语文无用”思想。因此,学生可能从绪论课开始,就轻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不能以认真严谨态度进行学习,形成“教师不重视教学-学生没兴趣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大学语文绪论课授课策略

根据高职大学语文绪论课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定位、授课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授课策略。

1. 明确绪论在课程中定位

首先,教师应理性地看待绪论部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归属于高职教育,其教育目标同样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绪论课不仅仅是课程的开端,更是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大好机会。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大纲,认真做好绪论课的备课工作,杜绝因课时紧张而压缩绪论课的行为。同时要摆正绪论课与后续教学内容的关系,摈弃因自身教学经验不足而认为绪论课可以三言两语带过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草率态度和错误观念。

2. 紧扣课程价值进行授课

不同学科的自身内容与教学内容各有不同,但绪论教学都有相通之处,重在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三个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紧密围绕以上三者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但大学语文绪论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为什么学”,即讲解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理由有三:一是各类大学语文教材的“前言”“绪论”或者“编者按”部分,均明确讲解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这是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阐明的教学目的。二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语文课,对教材所选的小说、散文甚至古典诗词以及应用文书等内容均不陌生,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绪论课可简要讲述课程内容,但不必过多强调。三是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更关心未来就业。绪论课上阐明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将培养阅读、口头表达及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挂钩,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生为本,从学生关注点出发

以学生为本,就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绪论课的教学安排。大学语文绪论课的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性、纲要性和抽象性,但高职学生文学理论基础薄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以讲解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为例,可以抓住学生“为什么仍要在大学阶段进行语文学习”的疑问进行解答,并结合社会热点及学生关心的求职就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语文所培养的人文素养与阅读写作能力的作用与价值。如结合“工匠精神”,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进而揭示大学语文在提升个人修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关注点,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是认识并认同课程价值的重要方式。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秉承科学化教育和教学理念的同时,应该与时俱进,灵活多样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是设置情境。在讲解大学语文课程价值的环节,可设置学生向亲属长辈介绍自己专业的情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同时展示语文在总结、概括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方面的工具性作用。二是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关注点以及生活中可接触到的事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人性化、现代化。如根据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以外国航空公司招聘员工要求“具有中国文化”为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中国文化”的定义,据此阐述大学语文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的作用。三是注重多媒体手段及网络资源的运用,结合“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习惯,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迸发课堂活力。

5. 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绪论课不仅是学生与课程的初次接触,也是学生与教师的初次见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除了课程内容,还有对教师的认同感。在绪论课上,教师如果教态自然、谈吐得体、学识渊博,适当地讲述名人传记和个人经历,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营造出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感情开始学习,既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绪论课是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认识的开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把握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好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也会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立红.关于绪论课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92(6):87-88.

[2] 沈耀星.谈谈怎样讲好绪论课[J].教学与管理,2001,(4):60-61.

[3] 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39-41.

[4] 王祖山.大学绪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29(5):86-87.

[5] 周玲.绪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业与教育,2008,(3):54.

[6] 张景黎.如何讲好绪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上):26.

(编辑:秦俊嫄)

流行病学教案绪论范文第5篇

付振勇

郑大一附中450052

对于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往往存在很多的不适应。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特别对于高一物理来说有许多自己粗浅的认识,本文拟就几方面予以讨论。

一.加强初、高中知识衔接,努力平缓初、高中知识的“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

1. 认真分析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改变原有模式和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一学生已学习过两年物理知识,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等,而有的知识对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概念,用新知识来调整、替代原有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走弯路”,以降低学习的人为“台阶”。

2. 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如在讲物体受力分析时,并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步要求,第一章要求学生会分析简单的静力学问题,第

三、四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这样处理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步步提高。

又如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要求用公式解答,也不要求用力的分解求解过难的静力学问题,因为静力学问题许多问题可放在第四章静力学中解决,力的正交分解法也不用一次讲到位,可以放在第三章中渗透解决。

第三章讲牛顿定律,只限于它的简单应用。例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并不是全体学生学习的重点,连接体问题高一学生一般不涉及,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高一强调的就是打好基础,而不是“一次到位”。“一次到位”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它违反了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应当指出,循序渐进并非裹足不前,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认识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讲“圆周运动”时可以用易拉罐和一条细绳自制“水流星”等等。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也可以用一些夸张甚至荒谬的结论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如结合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有关知识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3. 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

对于解题规范化,高考有明确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

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因此从高考角度看高中物理规范化要求应该从高一抓起,具体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力学中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有的同学认为问题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不画图,虽然有时可能也会撞对答案,但一旦不良习惯形成,将来再改就很困难,以后遇到复杂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2.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必不可少的文字描述,它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整。而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这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根本没有根据,没有原始式,一上来就代数据,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的同学表达式中有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3.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原始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也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简洁,不能把大量演算过程写在卷面上。

四.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讲课叙述烦琐,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不顺,将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叙述和对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还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中基础的一环,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而且要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过程,提高推理能力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

另外在讲解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

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而不可能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应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体会。

五.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讲好,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还有些问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予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最好不要由教师包办,都由教师讲给学生。

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如“竖直上抛运动”这个知识点,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去讲,但这一知识,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独立求解。

上一篇:流溪河的水质情况范文下一篇:劳务员考试模拟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