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7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古人云:礼,天地之序也。乐,天地之合也。

一 选择题。

1.你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认为大学生听音乐的利弊关系是怎么样的?()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没关系

3.你喜欢流行音乐表达以下那种内容?(可多选)()

A.爱情B.亲情、友情C.对某种意境或风景的描绘D对生活、对社会或对人生的思考

4.你认为听流行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有帮助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D.或许有吧

5.你觉得流行音乐的功能是?(可多选)()

A缓解心理压力B.有激励的作用C.适应心境D.加快工作效率

6流行音乐占所有你所听音乐的百分比是多少?()

A.低于30%B.30&—50%C.50%—70%D.70%以上

7.你每周用于听流行音乐的时间?()

A.0—1小时B. 1—3小时C. 3—5小时D.5—7小时7E.7小时以上

8.你了解流行音乐的途径是?(可多选)()

A.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B.朋友间聊天谈话C.课堂传授D.街道上

9.你选择所喜欢流行音乐的标准是什么?(可多选)()

A. 时下最流行的B. 是否是自己所喜爱的偶像C. 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风格D.是否能引起共鸣E.没有标准,好听就行

10.你觉得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追赶潮流B.放松心情C.陶冶情操 D.逃避现实E.只是单纯的喜欢

二.是非题。(在括号内打对号)

1.你经常会和朋友们或同学们去唱ktv?是()否()

2.你曾经被一首最爱的音乐所感动的哭了?是()否()

3.你听流行音乐的时候是心情选择音乐吗?是()否()

4.流行音乐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是()否()

5.如果有机会,你会乐意把你喜欢的流行音乐在公众场合演唱或演奏出来?

是()否()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1、 获得疫情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郧西县疾控中心及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人口信息来自患者本人,以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次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本次恙虫病没有爆发流行,发病区域内共报告一例病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该病例集中在羊尾镇板桥村五组。发病时间为2013年5月7日,患者姓名张汉阳、男、70周岁,个案调查显示本病例有野外作业史,居住环境较差,靠山、阴暗潮湿,且多有啮齿类动物出没。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见十堰市人民医院出院小结。(附:十堰市人民医院出院小结)

3、 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郧西县疾控中心迅速出动机动防疫队,到疫区实施防控疫情措施,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疫区群众对该病的知晓率,加强了群众防控力度,降低了疫区群众的恐慌情绪,有效的防控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羊尾镇中心卫生院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 要原则要求为:

(一)首先要核实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核实登革热疫情的真实存在性,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对患者要及时进行个案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三)对疫点范围内的可疑发热患者进行及时、主动和全方位的搜索,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对疑似患者要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和进行核实诊断。

(五)需对疫点或疫区登革热的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进行快速且客观的评估。

二、现场调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疫情处理交通工具的准备应配备专门的疫情处理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集结出发到达疫情现场。

(二)疫情处理箱常备物品的准备应配备专门的登革热疫情处理箱,箱内应包括以下物品: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的相关表格(包括《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宣传小折页,纸,笔,蚊幼采集容器,塑料吸管,防蚊油,手电筒以及盛装蚊幼的容器等。

(三)现场采样箱的准备登革热疫情调查现场调查时,必要时会对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或疫点(疫区)内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因此需要准备现场采样箱,配备必要的调查用具、采样器材等。采样箱内应包括一次性针筒,一次性手套,干燥试管,消毒棉签,橡胶带等,所有物品可按50~100人份准备。

(四)个人一般物品和防护物品的准备登革热的调查现场环境一般较复杂,同时还要避免被疫点(疫区)的蚊虫叮咬等,因此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要求尽量穿戴

长袖衣服,带上防蚊油或防蚊霜,工作服,工作证,雨伞或遮阳帽等。

(五)准备相应的防蚊、灭蚊的设备及药物:喷雾器、烟雾机等设备和敌敌畏、溴

氰菊酯、马拉硫磷等杀虫剂及有关生物、微生物灭蚊的制剂。

(六)通知相关医院准备好治疗登革热中、西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药物、设备等

物资。

(七)实验室应准备好分离登革病毒试剂、设备及进行各项血清学检查试剂、器材

等,便于现场采集的标本能够得到及时检测。

三、登革热现场调查的内容

(一)基本信息收集和分析

进入现场后,第一步就是确认、核实上报登革热疫情状况,判断疫情性质及其程度。可采取以下工作方式:

(1)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

(2)组织多部门、多层次的座谈会。

(3)查阅当地有关登革热历史资料及自然和社会因素情况,初步了解影响登革热流行的有关因素。

A、自然因素:自然地理资料(包括人口、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既往登革热流行情况。

B、社会因素:人员流动情况、供水及储藏情况。

(二)对登革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核实诊断。包括对病史、表现、各案例之间的关系、活动范围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调查核实;对登革热发生、流行前15天之内外来人员进行调查。

(三)分布及特点调查。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点、疫区范围和流行特点。

(四)传染源和传播轨迹追踪。追踪首例或首批疑似登革热病人。

(五)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叮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

(六)病毒监测。及时采集病例或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二)登革热现场入户调查

登革热疫情发生时,疫情处理人员应到居民区、单位入户调查。入户调查主要可归纳为:“问、查、看、翻、教、灭”六方面。

1、问:入户询问

入户调查人员应登记居民户内居住人数,了解家庭成员近期有无类似患者,发现可疑现症病人,应登记并劝其住院治疗。

2、查:检查居民户内外水生植物和积水情况。

检查居民户内外有无种养富贵竹、万年青等盆景水生植物;

检查居民户(院)内、阳台、天台种花的花盆托盘是否有积水;

检查居民户(院)内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积水如:露天弃置的盆、罐、垃圾等容器、轮胎、竹节、树洞、沟井、地面等积水。

3、看:查看积水是否有伊蚊蚴虫孳生,登记有伊蚊蚴虫孳生的积水数。

4、翻:翻盆倒罐,清除各种不必要的积水。

5、教:开展宣教工作:

(1)登革热是蚊子传播的;

(2)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

(3)清除各种积水、倒置小积水容器,种养的水生植物每隔3-5天洗缸换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4)给水生植物换水时应清洗容器和植物根系;

(5)睡觉挂蚊帐,或使用其他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三)登革热现场调查注意事项

1、入户应注意礼貌,先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尊重受调查对象和风俗习惯,防止损坏物品,以取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到疫点调查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喷涂防蚊药水或驱蚊剂。

3、入户调查人员应依门牌号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不在家的应记录并及时返回调查补上,以覆盖全部住户。

4、翻盘倒罐要彻底。

5、注意对空置房屋或长期外出的住户的调查处理。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

6月13日,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通知,我市发现一例布鲁氏病菌患者。为制定和完善布病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病流行,以期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咸阳市地防所要求和《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现制订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具体如下:

一、成立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来望

副组长:于 域 张 杰 成 员:罗 玉 刘丽萍 史镇江

二、 成立监测小组

由综合防治科和东城医院共计20名相关人员组成,分10组,每组2人。注:东环路以东,东西大街以南,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区域(即东城办东街村、南街村、东堡子村、尹村、大阜村、王庄、周村及其周围临近区域)由东城医院抽调6名专业人员调查,杨艳妮负责。

三、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于 域 副组长:杨晓瑜

成 员:赵登峰 冯 锋 冯佐刚 冯 可

四、 时间安排:6月14日培训学习;6月15—20日调查监测;6月22日上交调查资料,6月30日前总结上报。

五、 监测范围、对象

1. 监测范围:以火车站住宅区为中心3公里范围,具体为: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西环路以东,东大街以南。

2. 监测对象:半年内至少3周内接触过羊、牛及其制品的所有人群,重点为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如屠宰、烤肉、厨师、挤送奶等)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年龄7—60岁,近期(至少3周内)食用羊、牛肉的人群。

六、 监测方法

1. 人间疫情主动搜索:在确定的监测范围内,对每个

监测对象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进行询问登记(填写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2. 主动搜索血清学监测:在人间疫情主动搜索调查中发现近期内有接触病畜及流产物者、有可疑症状体征者全部通知到市防疫站检验科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填写附表4: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

3. 医疗机构血清学监测:临床医疗机构发现有发热、出汗、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牛、羊等接触史,并主动采集血样送市卫生防疫站(填写附表3: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

4. 个案调查: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填写附表1: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七、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个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检疫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的布病病例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八、 控制措施

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采用3—5%来苏儿浸泡或沸水蒸煮等方法进行消毒。

九、 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

数据收集内容为: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及病史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内容为:

1. 发病情况:感染率、发病数、发病率(填写附表5:人间布病发病率统计表)。

2. 病例分布情况: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和时间、地理分布等(填写附表

6、7:人间布病职业分布统计表和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 3. 重点人群感染情况

最后,做好本次监测工作总结上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兴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技术总结报告

题目: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系 别: 动 物 工 程 系 专 业: 兽 医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2 年 6 月 4 日

`

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2

仔猪腹泻的诊断………………………………………………………………….…….3

仔猪腹泻的防治……………………………………………………………………......8

综合防治效果……………………………………………………………………….….8

心得体会…………………………………………………………………………….….8

摘要

经过这段时间在猪场的实习。发现不如仔猪的成活率是每个猪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哺乳仔猪很大一部分死于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必须建立在成功的仔猪腹泻的防治。然而仔猪腹泻一个多方因素引发且很难防治的。因此我对仔猪腹泻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

环境卫生

饲养管理

综合防治

抗生素

腹泻发生的原因

一 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的病因能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病原共同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简略概括为: 1.1病毒性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等。 1.2细菌性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 1.3其他因素

球虫及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全、饲料品质不良、应激反应、低血糖等因素都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 腹泻原因分析

1仔猪免疫功能不全

在传统的饲养条件下,母猪乳头很容易被污染,由于仔猪消化道正在发育之中,胃酸分泌能力有限,对微生物的破坏能力不强,如果吮吸了被感染

的乳头,大量细菌就可以被吸进消化道并在其中繁殖,在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引起下痢,同时,哺乳期仔猪的免疫功能也还很不完善,如果气候寒冷或突然变化,则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必然使肠道发生炎症而引起下痢。

2哺乳母猪发生疾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会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分泌出的乳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仔猪吸食后,必然会引起消化不良,这时,早发性大肠杆菌就会进入肠黏膜寄生,引起黏膜炎症,仔猪就会出现黄痢。 3饲养管理措施不当

哺乳母猪饲料更换突然或玉米用量过多,会使乳汁成分变化较大,仔猪可因为消化紊乱而出现细菌感染,仔猪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大或青料过多、麸皮等轻泻性饲料比例较大、饲料霉败变质,这些都会使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特别是在供水不及时的情况下,仔猪往往会误饮尿液或污水,从而感染致病菌,发生下痢。

4仔猪发生其他疾病

在仔猪发生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此时,出现细菌性痢疾的机会就更大。

仔猪腹泻的诊断 2哺乳仔猪腹泻的诊断

在规模化猪场,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病因,存在多病源共同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源永驻性等特点。不仅造成仔猪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给诊断和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

难以奏效,而引起腹泻的某一病原一但传染上某一猪群,要消灭是十分困难的,即使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仍然不可能杜绝腹泻的发生。更何况仔猪腹泻病在一个猪群中发生和流行时有明显症状的病例只占少数,而无临床症状感染及病源携带者则是大量和普遍的。在养猪实践中,只能根据病史、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猪做出推测性的鉴别诊断。 2.1从流行特点上鉴别

病毒性的传播迅速,病情严重,而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传播速度较慢,腹泻逐渐加重;1~2月龄发病可能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有关,而7日龄以后发病则可能是由球虫、轮状病毒、猪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猪,并爆发急性严重的腹泻,而大肠杆菌性肠炎和轮状病毒侵害各种年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发病时间,腹泻不太严重。

2.2从剖检病猪特点进行鉴别

通过剖检肠系膜乳糜管,若里面无脂肪则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肠浆膜表面发红者多为梭菌性肠炎,透明者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肠粘膜明显出血或有瘀斑者为沙门氏菌病和梭菌性肠炎,有纤维蛋白性坏死者为球虫病。

2.3排粪情况及粪便pH值进行鉴别

仔猪排水便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排血便为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呈酸性,其它肠道腹泻,粪便呈碱性。 仔猪腹泻的防治

3哺乳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存在着多病因性、病源永驻性和隐性感染等特点,单一防治比较困难,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可极大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1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尽量让新生仔猪吃上初乳,吃足常乳,增强对腹泻病的抵抗力。做好仔猪防寒保暖,防止发生冷热应激反应,给仔猪早补料,锻炼消化系统,提高消化能力。哺乳仔猪从1周龄起补食全价乳猪料,少添勤喂,杜绝进食霉变及品质不良饲料。

沙门氏菌在健康猪肠道内的带菌现象比较普遍,由应激引起的内源感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后段的常在菌,但有一些特殊型的大肠杆菌有致病性,应激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C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舔吮而食入C型魏氏梭菌的芽孢是引起红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仔猪细菌性下痢的重要措施。

要做好预防,必须使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母猪哺乳期禁止突然改变饲料,饲料品质要好,能量不能太高,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在60%以下,粗蛋白的含量应不低于18%,母猪产前7d开始减料,产后逐渐加料。

对于仔猪,要加强保暖工作,精心进行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仔猪出生后3~5日龄补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开料期,一定要注意供足清洁饮水,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以便于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身体发育,完善免疫力。注射加硒型仔猪止痢牲血宝,可以预防黄痢、白痢的发生,使仔猪成活率提高

3.2搞好猪舍卫生,创造仔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猪舍设计上以防寒保暖、冬暖夏凉为原则,采取单列式坐北朝南结构,通风采光良好,昼夜温差小。舍内冬季设保暖设备,护仔间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夏天设通风降温设施。

在日常生产中及时清理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同时供给哺乳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

3.3加强消毒,消灭传染源

首先不从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伪狂犬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杜绝外源性病源的传入。

其次建立严格的场内消毒制度,定期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场内、舍内进行全面消毒。第三哺乳仔猪采用“全出”方式,即每栋产仔舍饲养一批母猪和仔猪后,将此批母猪和仔猪全部转走,腾空圈舍,彻底清洗后严格消毒,并空圈一周,再转入下一批临产母猪,防止连续产仔引起仔猪腹泻的交叉感染。 临产前2~3d要将产圈打扫干净,临产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清洗干净,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涂抹消毒,以后每10~15d用消毒药进行1次消毒。

仔猪出生后,可以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此法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或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00g,连用7d,可预防下痢。

3.4进行免疫接种,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通过对妊振母猪实施免疫接种来提高哺乳仔猪的抗病能力,对预防仔猪腹泻有很好效果。产前15d,接种大肠杆菌苗和仔猪红痢苗,产前45d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母猪免疫法

使用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初产母猪肌肉注射两次,第一次于产前1个月左右,第二次于产前15d左右,用量均为5~10ml;经产母猪,如果前胎已经免疫过,可于产前15d左右接种1次,用量为3~5ml,此法可以有效预防仔猪红痢. 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K88、K99、K987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可以预防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免疫法

可于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的仔猪,可用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口服或注射预防仔猪副伤寒,每头仔猪用量为5~10ml,拌于饲料中,让仔猪自由采食,或每头份菌苗稀释后灌服,注射时,每头仔猪耳后肌肉注射1ml。

母子同时免疫法

据试验,母猪产前25d颈部皮下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1头份,待仔猪出生后2h内灌服大肠杆菌抗血清5ml,可显著降低仔猪白痢、黄痢的发病率。

3.5调整肠道菌群

为预防大肠杆菌性下痢,可以使用活菌制剂调整仔猪肠道内的菌群,

乳康生,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g),连服2d,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可服用6周。

促菌生,用法同上。

调痢生,拌为稀糊状,用注射器筒注入仔猪口内,令其自行咽下,用量为

500ml/kg体重。

仔猪腹泻的治疗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多而复杂,即使采取了各种综合的预防措施仍难以完全杜绝腹泻的发生。治疗要分清病因,对症治疗,因母猪产后感染和母猪隐性带毒而引起的仔猪腹泻,针对母猪治疗,母猪产前产后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l0ml/次。因仔猪自身感染了细菌、病毒、球虫等治疗方法。庆大霉毒10支(8万支)、黄连素(2支0.10g/支)、黄芪多糖2支(0.10g/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l0min后搅拌均匀,仔猪每1kg体重喂腹混合液2ml,因球虫感染引起的用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母猪,用小苏打60-80g分4次内服,酵母片50-100g分4次内服,仔猪可口服少量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结合治疗;因环境卫生、冷热应急引起腹泻的,除加强管理外,病重仔猪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治疗;因低血糖引起的,用50%的葡萄糖溶液5~10ml/次口服或腹腔注射,脱水严重者应及时补液,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注射液10~15万单位混合一次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d。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绶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作用。 综合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我县规模养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由前几年的25%下降到8%,因腹泻引起的死亡数占仔猪总死亡数的比例由前几年的24%下降到6%。新生仔猪在20日龄前基本上无腹泻发生,20日龄以后的

仔猪以母乳为食逐渐转以饲料为食仅有少数仔猪发生腹泻,但腹泻较轻,较易治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心得体会

规模化猪场规范化,细致化,的母猪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仔猪腹泻。产房的环境卫生也是小猪健康的保障。必要的产前产后母猪保健,和小猪的保健可以防止小猪的腹泻。产房母猪的饲喂管理可以确保母猪健康,提供健康营养的乳汁,减少小猪的发病。小猪腹泻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对其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止腹泻大面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书亮,王红宁,陶勇等.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的药敏区系调查 [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9):18-20 [2] 夏 旭.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3):32-33 [3] 吴两福,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4):48-49 [4] 吴永秀,赖思纯,李大富。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6):58-59 [5] 胡建和,李敬玺,王天有,等.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6):28 [6] 王国强.规模化养猪场仔猪黄白痢的控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25 [7] 孙科业.仔猪腹泻病的诱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猪业,2007,(1):54-55

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各型唇炎的临床特点 .唇炎治疗的共同原则

.萎缩性舌炎的临床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梅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灼口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各期梅毒在口腔的表现

.与艾滋病相关的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及其对艾滋病诊 断和预后的意义

.认识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意义

唇炎

.一组在唇部及唇周皮肤有相对独特临床和病理表现的黏膜疾病(cheilitis) .不包括OLP等疾病的唇部表现 .分类: –按病程: 急性/慢性

–按临床特点: 糜烂性/湿疹性/脱屑性

–按病因病理: 慢性非特异性/腺性/良性淋巴增生性/肉芽肿性/光化性/变态反应性

一、光化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 1. 病因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 2. 临床表现 (1) 多见于下唇 (2) 急性:

暴晒当日急性发作

灼热感明显,伴剧烈瘙痒

唇红部水肿、充血、水疱、糜烂、结痂 (3) 慢性: 反复发作

唇红部黏膜增厚、干燥、皲裂、鳞屑 口周皮肤色素失禁,形成带状皮炎 可并发皮肤日光性湿疹

长期不愈者-局限性唇红黏膜增厚-疣状增生 -鳞癌(癌前状态) 3. 病理学改变

细胞内与细胞间水肿、水疱形成, 基底 细胞空泡变性

上皮下胶原纤维嗜碱性变(日光变性)

二、腺性唇炎(cheilitisglandular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唇部弥漫性肥厚、肿大

(2) 晨起后上下唇粘连,有粥样粘性薄痂分布 (3) 唇黏膜见紫红色颗粒状唇腺导管口突起 (4) 挤压时稀薄或淡黄色粘性分泌物溢出 (5) 可触及多个黏膜下唇腺呈粟粒状小结节 (6) 据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分为: 单纯型/浅表化 脓型/深部化脓型 3. 病理学改变

唇腺腺体增生、腺管肥厚扩张 4. 诊断

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

三、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cheilitisof benign lympholas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下唇唇红正中1cm内 (2) 病变循环

局限性淡黄色损害→阵发性剧烈瘙痒感→咬唇 或搔痒→淡黄色稀薄液体流出→瘙痒缓解→重 新结痂、形成损害→剧烈瘙痒→组织增生 3. 病理学改变上皮下特征性淋巴滤泡形成 4. 诊断下唇剧烈瘙痒性损害、病理学改变

四、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cheilit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症状不明显, 多见于上唇

(2)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消退后不能恢复上次形状 (3) 唇部弥漫性肿胀、外翘, 见瓦楞状纵形沟纹, 触诊富弹性感

3. 病理学改变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 4. 诊断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 腺性唇炎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 性别年龄 中年

青年女性

青壮年

临床表现

唇肿

唇内侧可见针头大 小颗粒状突起,挤 压间黏液滴

唇肿

渗出伴阵发性剧烈 瘙痒

巨唇

肿胀不易消退、 无糜烂

病理特点

小黏液腺增生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 间淋巴滤泡样结构

非干酪化类上皮 细胞肉芽肿

腺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鉴别要点

腺性唇炎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性别年龄

中年

青年女性

青壮年

肉芽肿性唇炎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唇肿

唇内侧可见针头大小颗粒状突起,挤压间黏液滴 小黏液腺增生

唇肿

渗出伴阵发性剧烈瘙痒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间淋巴滤泡样结构

巨唇 肿胀不易

非干酪化

五、浆细胞性唇炎(cheilitisplasmacellular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暗红色水肿性斑块, 表 面涂漆样光泽

(2) 口腔其他黏膜可同时受累(浆细胞性口炎) (3) 也可发生于眼、外阴、肛门黏膜 3. 病理学改变密集成团浆细胞 4. 诊断活检

六、超敏反应性唇炎(allergic cheilitis) 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触性唇炎

详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章节

七、慢性非特异性唇炎(chronic cheilitis) 不能归入上述有相对特征性改变或病因的唇炎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慢性病程, 时轻时重

(2) 慢性脱屑性唇炎: 干燥/开裂/脱屑 (3) 慢性糜烂性唇炎: 糜烂/渗出/结痂 (4) 可出现唇周皮肤色素失禁 3. 病理学改变非特异性炎症

八、唇炎的治疗 1. 共同原则 (1) 局部处理

湿敷: 消毒防腐制剂/皮质激素制剂

局搽: 激素类软膏/抗生素类软膏/保湿制剂 局封: 皮质激素 物理治疗: 微波治疗 (2) 全身用药

对症处理: 抗组胺药等

干燥脱屑性损害: 羟氯喹/增生平/维甲酸等 糜烂渗出性损害: 羟氯喹/小剂量皮质激素等 2. 各型的治疗

光化性唇炎: 氯喹类药物

腺性唇炎: 10%碘化钾10ml, 32P贴敷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浆细胞性唇炎: 32P贴敷 肉芽肿性唇炎: 抗过敏, 局部激素, 整形性切除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氯喹类药物, 增生平等

舌疾病

各种疾病引起的舌黏膜萎缩性改变的总称

1. 病因贫血、烟酸缺乏、干燥综合症、白色念珠菌感染 2. 临床表现

(1) 好发于有系统疾病背景的中老年妇女

(2)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全部乳头-舌肌-舌体-其他口腔黏膜依次萎缩 (3) 萎缩的黏膜面光滑绛红如镜面

(4) 伴或不伴口干、烧灼感、味觉异常/丧失、疼痛等症状

(5) 全身疾病背景: 贫血、烟酸缺乏、干燥综合症、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 3. 诊断临床特征 4. 治疗

(1) 原则对因治疗、控制症状、免疫调节 (2) 全身治疗

贫血缺铁性: 补铁

巨幼细胞性: 叶酸、VitB12 再生障碍性:专科处理 烟酸缺乏补充烟酰胺或烟酸 真菌感染氟康唑等

干燥综合征环戊硫酮、必嗽平 免疫调节斯奇康、胸腺素等

(3) 局部治疗: 消炎防腐/抗真菌/缓解疼痛/缓解口干 发生在唇舌部三种综合征

神经-皮肤-黏膜疾病, 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征为特点 1. 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

(1) 20岁以下青年多见,男多于女 (2) 唇损害-肉芽肿性唇炎 舌损害-沟纹舌,常伴地图舌 神经损害-外周性面神经麻痹

3. 诊断三联症(完全型/不完全型)梅-罗综合症 4. 治疗对症支持疗法 面瘫: 皮质激素肌注/口服

肉芽肿性唇炎: 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裂纹舌: 消毒防腐制剂/抗真菌制剂局部含漱

是一组口腔颌面部感觉异常的症侯群 特点: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舌部为主 无临床体征 无病理学改变 灼口综合征

一、病因

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 口腔局部因素

过敏充填材料义齿材料

局部刺激不良修复体残根冠等 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口香糖 感染亚临床白念感染

不良习惯舌部微循环障碍肌过度紧张等 2. 系统因素

性激素改变更年期综合症

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医源性因素抗生素降压药 3. 精神-心理因素

个性及人格改变

恐癌症、焦虑症、抑郁症 4. 神经系统病变

2. 临床症状 (1) 口腔主症状

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表现为 异物感胀痛感针刺感 粗糙感麻木感发痒感

舌﹥义齿承托区(腭)﹥唇﹥颊 (2) 口腔伴随症状

口干、口渴、味觉异常

特点主诉部位与检查部位分离

(3) 全身症状

失眠、易怒、疲乏、头痛、发热、 多汗、注意力分散、性欲降低等

3. 体征无,多伴对镜自检和过度伸舌 4. 病理学检查无改变

三、诊断

排他性诊断,注意: 排除其他口腔颌面疼痛

排除引起口腔颌面疼痛的外科疾病 辨认口腔黏膜正常结构及变异

四、处理及治疗 1. 对因处理

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停用可疑药物 治疗更年期症状

戒除对镜自检和过度伸舌习惯

2. 对症处理止痛抗抑郁缓解口干症状 3. 心理治疗解除恐癌症心理状态 详尽的解释和暗示治疗 主诉部位病理检查 必要时转专科治疗

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 发病机理

遗传背景+病毒 腺上皮细胞凋亡 表达自身抗原 淋巴细胞浸润 靶器官的持续破坏

剩余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受损 无免疫阶段 免疫阶段

2. 临床表现 (1) 症状及体征

口腔表现口干/味觉异常/萎缩性舌炎/猖獗性龋 无唾液分泌/唾液腺肿大

主要外分泌器官眼/鼻/外阴/咽喉/皮肤干燥 其他外分泌器肾小管功能不全/萎缩性胃炎/ 肝肿大/胰腺炎/假性淋巴瘤

非外分泌器官关节炎/末梢神经炎/血管炎 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炎

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 诊断检查 口腔检查唇腺活检 唾液流量测定 唾液腺造影 核素功能测定

眼部检查Schirmer试验

玫瑰红染色(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免疫功能IgG、IgM、IgA、RF 抗SS-A、抗SS-B、ANACD

3、CD

4、CD8C

3、C

4、CRP 唇腺活检分级标准(Greenspan)` Schirmer试验

3.诊断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2002) (1)口腔症状≥ 1项

1) 每日觉口干持续>3个月 2) 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

3) 吞咽干性食物需用水帮助 (2) 眼部症状≥1项

1) 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 2) 感到反复的沙子进眼或磨沙感 3) 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以上 (3) 眼部体征≥1项

1) Schirmer试验(+) (≤5mm/5min) 2) 角膜染色(+) (≥ 4, van Bijsterveld记分法) (4) 组织学检查小唇腺淋巴细胞灶≥ 1 (5) 唾液腺受损≥1项

1) 唾液流率(+) (≤1.5ml/15min) 2) 腮腺造影(+) 3) 唾液腺核素检查(+) (6) 自身抗体抗SSA或SSB (+) (双扩散法) 原发性SS的诊断无任何潜在疾病情况下

a. 符合条目4条或以上,但至少组织学或自身抗体阳性 b. 条目3~6中任何3条阳性

继发性SS的诊断有潜在的疾病(如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 a. 符合条目1或2b. 同时符合条目

3、

4、5中任意2 * 条无论原发或继发性,必须排除: 头颈部放疗史、丙肝感染、AIDS、淋巴瘤、结节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抗乙酰胆碱药病史 4.治疗

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改善症状, 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及继发感染 .局部采用替代品保持口腔、眼、鼻腔、皮肤、阴道的湿润 .口服乙酰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药物刺激内源性分泌

.严重系统性病变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

(1) 对症治疗

1)胆碱酯酶受体激动剂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片), Cevimeline2)环戊硫酮或必嗽平 3)人工唾液

(2) 预防及控制感染见白念感染章节 (3) 对因治疗转内科进行免疫治疗 (4) 中医中药治疗

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的 口腔表征 梅毒(syphilis) 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染病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 传染途径:后天梅毒直接接触 先天梅毒胎盘传染

二、后天梅毒口腔表征

一期 二期 出现时间 感染后3~4周 特征性口腔损害 硬下疳, 无痛性软骨样质感的单个溃疡 血清试验 ++++ 传染性 极强

三、先天梅毒口腔表征 哈钦森三联征:

哈钦森牙 神经性耳聋 间质性角膜炎 五治疗 专科治疗

口腔用药: 消毒防腐局部制剂

六、注意事项

硬下疳和黏膜斑传染性较强 体征检查时应作好个人防护 按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上报

三期 感染后7~10周 梅毒性黏膜斑, 灰白、光亮、微隆的无痛性斑块 +++ 强 感染后2年 间质性舌炎白斑

树胶肿

+/- 弱/无 艾滋病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2.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virus, HIV), 逆转录科慢病毒属 .侵犯及损伤CD4细胞

.在血液存活数周, 100℃10分钟灭活 .体外一般消毒剂5分钟灭活 .对紫外线和碘酒不敏感

3. HIV感染者感染HIV者, 可以出现或不出现症状和体征 4. AIDS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符合确诊标准的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染75%~85% 体液传染血及血制品传播概率为100% 医源性单次暴露传播概率为

母婴传播胎盘、产程血性分泌物、哺乳 传染条件皮肤及黏膜破损、一定数量的病毒 成人平均约2.5年、儿童平均约1年

三、临床分期及传染性

感染HIV后至死亡均有传染性

急性期(I期, 3~14d)、发病期(III-VI期)传染性强, 相对持续时间短

无症状期(II期, 2~10yr)传染性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长

四、HIV感染和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1. 口腔病损的意义

在HIV感染和AIDS者中,6%以口腔病损为首发临床表征 具有提示诊断和预后作用

相关口腔病损共34种,以口腔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最常见 血清阴性高危者 无症状HIV感染期 口腔病损发生频率

上一篇:实习生工作计划书范文下一篇:行政工作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