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

2024-04-16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1篇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广播新闻的声音符号体系中,包含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大部分。

从节目样态角度出发,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谈话等。

从广播传播的时效角度考虑,可以把广播新闻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2、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早期的电视新闻经历了以口播新闻为主和以影片新闻为主两个发展时期。 电视新闻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调查性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性。 电视在媒介特性方面与电影、广播的区别 (2)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2、广播新闻的特性

(1)广播的媒介特性——即时同声传播性 (2)广播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递给广大的听众。

第二章 电视新闻体裁(上) 第一节 电视新闻消息

一、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与要领

1、电视新闻消息的内涵

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以图像、声音、音响等综合符号体系,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体裁。

电视新闻消息是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2、电视新闻消息的特征

电视新闻消息(短消息、长消息)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一般一两分钟,有的就几十秒。它在对新闻事实作“概要性”报道时,很讲究简洁明了,新闻要素要传达清楚。

3、电视新闻消息的采编要领

(1)仔细观察,精心捕捉典型画面 (2)点面结合 (3)注意拍摄章法,攀登“无剪辑”境界 (4)快采快播,力争时效

4、电视口播新闻、字幕新闻 (1)电视口播新闻

电视口播新闻的界定:是播音员通过电视屏幕,主要运用声音,辅以字幕、图片、图像资料,口头传播新闻信息。

电视口播新闻的作用:有的新闻难以获得图像,或者暂时无法获得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口播新闻这种形态。

弱点 缺乏图像,欠缺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

(2)电视字幕新闻

电视字幕新闻的界定:是在正在播出的其他节目的画面下方,以滚动的字幕,插播最新新闻消息的报道形式。

第二节 电视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与特点

深度报道从内容层面尤其是内容的语境特征着眼可分为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论性深度报道、访谈性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从外部表现形式着眼可分为专题报道、特别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与要求

1、电视深度报道的界定

运用声画符号体系,声形并茂地记录、反映、解析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社会问题,并揭示其实质、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样式。

2、广电深度报道的特点

透视解析立体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传播语境真实化

3、电视深度报道的报道要求 (1)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梳理 (2)对新闻背景进行有效整合 (3)对新闻信息进行理性解读 (4)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精当点评

三、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

1、调查性报道的界定

调查性深度报道就是对大量表面现象掩盖之下的事实真相的揭示。 调查性深度报道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在报道中为了探寻实际情况,必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公正的证据。 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的主体是调查的过程,节目主要是对调查过程的展示。

2、调查性报道的分类

(1)针对某人某事的“单项揭丑式”与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式” (2)广义调查报道与狭义调查报道

广义调查报道——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对尘封历史的解密和对未知世界的探寻。 狭义调查报道——记者独立展开的对被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调查。

3、从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内容和样态特征来区分 (1)主题性调查(2)舆情性调查(3)历史揭秘 (4)事件性调查(5)纪录式调查(6)内幕调查

4、采制调查性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完整记录调查过程 (2)注意采访事件双方当事人

三、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新闻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2、特点:“透过现象说本质”,虽然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却更侧重于评论,侧重于“用观点说话”,注重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

3、具备的要素 新颖的观点 广阔的背景 宏观的关照 微观事实的佐证 不同意见的反馈

四、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以访谈对话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展开,阐述对某个问题、某一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观点。

2、特点:

(1)以人为表现主体,综合利用形、声、情、态等表现手段。 (2)常表现为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提问-回答”形式。 (3)注重深刻性、思想性、庄重性。

3、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要领 (1)“人”是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关键因素。

(2)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记者(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掌握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准备好相应的文案和访谈提纲。只有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把访谈向纵深推进。

(3)选题要能激起观众的兴趣。

(4)访谈的过程中,除谈论新闻事件本身外,还要注意把访谈的内容向当事人的内心深处引导,从而通过访谈体现出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个性。

五、电视连续报道

1、连续报道的界定

连续报道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持续的分段报道。

2、连续报道的特点

(1)报道事件过程的完整性与动态性 (2)“进行时”的时效感与悬念感

(3)连续报道的节奏、频次由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决定

3、电视连续报道

1、界定:电视连续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连续报道。

2、电视连续报道的要点:要善于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画面与声音符号系统表意传情,进行新闻报道。

六、电视系列报道

1、系列报道的界定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若干具有并列意义的不同新闻事实,在一定时间段内多次展开报道,以达到全面深入反映新闻事实的效果。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2、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

(1)连续报道表现为纵向性,各部分内容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各次独立的报道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自然联系,是新闻事件上下、前因后果自然顺序的连续,各报道之间的次序不能颠倒、任意变动。

(2)系列报道表现为横向性,各报道之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并列关系,内容上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这种并列关系主要是因同一的新闻主题聚合在一起,不存在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上的上下、前后承续关系,各个单独的报道次序可以互相调换,而不会影响报道的完整性与逻辑关系。

3、电视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的特点在于要充分调动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符号体系进行叙事。

七、电视专题

1、电视专题的界定:

在一个独立的节目单元中,专门针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2、电视专题的特征: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作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比较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或者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在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节目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更注重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深入挖掘题材的内容。

八、电视特别报道

电视特别报道(特别节目)的界定

(1)对可预见的未来某一既定时刻将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在做好前期策划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度报道。 案例:香港回归

(2)对某一突发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所采取的紧急报道。

第三章 电视新闻体裁(下) 第一节广播电视评论节目 一 电视新闻评论

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开展的新闻评论,是由电视台播出的,针对某一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要领 选材上考究 选材明确具体 联系现实 引起关注 表现上发挥画面感染力

广播新闻评论特点 稍纵即逝 要求论题具体实际 论点集中 形式短小精悍 说理深入浅出 用于口语化 增强现场真实感染力

焦点访谈选题特点 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时代脉搏、科学选题的根本方向;精心追求切入选题的独特视角

选题角度 以事实为基础 政策为依据 独到为目标 完善制度 选题的预警 筛选 储备 论证 优化机制

第二节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电视谈话节目——以电视媒介为载体,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即兴 双向 平等的对话交流。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1、按照谈话题材划分

(1)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2)日常生活类谈话节目

3)娱乐话题类谈话节目 (4)专业对象类谈话节目

2、按照谈话形式划分 (1)辩论式谈话节目 (2)聊天式谈话节目

(3)访谈式谈话节目 综合式

3、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 (1)有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 (2)无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

三 社会功能 切合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世俗化趋势 切合人们情感宣泄社会化需要

四、广播谈话节目的特征要领 1话题与节目形态

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是试用广播媒介手段表现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近期的社会热点 一般是通过节目谈话形式介绍新闻背景 分析新闻事件 预测社会趋势 反映公众意见等 一 官民对话 要政访谈 二 新闻事件评论与分析 三 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 生活方式漫谈

2要领

一 紧扣新闻事件 把握社会何时到脉搏 二 心态开放 敢于包容多元观点 三 驾驭谈话 善于引导

五、电视

1要领 以主持人为引导的叙述 以当事人为主的叙述 以画面为辅的叙述

2待解课题 时段开发不足 缺乏现场直播 储备不足 回归真实传播本质,用真诚赢得受众 强调主持人包装 注重品牌效应

第二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电视节目以制作、播出方式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现场直播、实况录像转播和录像节目播出三种。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界定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指电视新闻制作机构,运用电视直播设备与技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的节目形态。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新闻节目中的地位 声画并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性,最能体现电视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优势,能最有力到地发挥和争取电视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

(一)与录像节目播出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录像节目播出是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与现场直播有太大差距。

2、叙事特征方面

现场直播的叙事时间(播出时间长度)与真实时间(事件过程时间)是一致的。 录像节目播出则经过蒙太奇手法剪接,既缩短了事件的实际时间长度,也可能改变事件真实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与实况录像转播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实况录像是在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比不上现场直播。

2、叙事特征方面

同:都是完整记录同一时空内发生的事件。

异:实况录像是以前发生事件的事后播出,告诉观众的是曾经发生了什么。现场直播是同步展现,是此时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播出。现场直播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了受众观看与传播新闻之间的时间距离,给观众以就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感,会使受众的接受心态与新闻现场更为接近。

由于现场直播不经过事后的剪辑加工,观众怀疑有“修改”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报道的透明度最彻底、更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所以,现场直播报道比实况录像具有更强的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四、现场直播的主要设备系统

1、转播车

2、电源车(发电机)

3、微波转播机

4、摄像机

5、电缆

6、脚架、轨道车、摇臂

五、现场直播的主要工作人员

总策划 总编导 编导 导演 导播 前方记者、摄像 演播室主持人 技术音频

第四章 电视新闻类别(上) 第一节 电视时政新闻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包括对国家和政党最新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政治事件的报道。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色彩

2、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3、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

4、时效性强

5、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

三、时政新闻的选题

1、国家、政党最新的方针政策

2、党政机构的会议

3、党政机构组织的活动

4、党政机构领导人的活动

5、国内外重大时事

四、国内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常见的问题:

1、报道就事论事,看不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缺少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意义。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由新华社发通稿,对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活动报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此造成“百台一声,千报一面”局面。

3、大多数报道仅表现领导对某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说明、对相关工作措施的部署,套话连篇,与百姓生产生活关联不紧。

4、缺少鲜活的现场和有个性特征的同期声。

5、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模式化。

五、国内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

1、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追求时效

2、领导人活动:突出现场、凸显真情 (1)拓宽领导活动报道的视野。 (2)创新领导活动报道的视角。 (3)少用套话,摆脱八股模式。

3、会议报道:跳出程序、贴近群众。

(1)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来报道会议。

(2)从“封闭式”的会内采访转变为会内外立体配合的“开放式”采访。 (3)多种节目形态结合,使报道深入浅出。

第二节 电视经济新闻

一、电视经济新闻概念 经济新闻: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电视经济新闻:运用画面声音符号体系,电视媒介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二、电视经济新闻的类别

(一)按照体裁分

1、经济资讯(以短消息为主)

2、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3、经济题材专题

4、经济题材调查性报道

5、经济题材纪录片

6、经济题材电视活动

(二)按照经济行业划分

1、农工商新闻

2、金融证券新闻

3、财税新闻

4、商贸新闻

5、房地产新闻

6、旅游业新闻

三、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经济新闻的出现

1566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时,就是以商船到岗的情况等为主要信息的。

2、世界范围内经济新闻及经济新闻媒体的发展

(1)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是在不断加大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 (2)专业性经济类报刊的相继出现。 在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不仅综合性报纸注重对经济新闻的报道,还出现了专业性的经济新闻报刊。

1843年,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经济学家》在伦敦创办。 1888年,英国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时报》创办。 1889年,美国的金融专业报纸《华尔街日报》创办。

在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中有两家是经济类的——《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3、中国电视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到专门栏目,再到经济频道的发展历程。 (2)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3)在电视领域,1989年12月18日,央视开播了专门的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半小时》。 (4)1992年,央视二套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

(5)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开办经济栏目、经济频道(财经频道,如上海电视台开办的第一财经频道)。

四、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与要领

(一)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

1、具有较强实用性。

2、较高的抽象性。

3、不确定性。

4、前瞻指导性。

5、大众性

(二)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要领

1、专业性与大众性的结合

策略:大众视角,实用落点;硬主题,软表达。 具体手法:突出人物;叙述故事。

2、具有“时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时效:短期时效;长期效用。

宏观洞察力:注意对全局性、深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报道。

3、树立人本意识

这里的“人”指的是观众,即强调电视经济新闻的采制者头脑中要装着观众,要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指导自己的报道。

4、善于“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五、国内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一)国内知名电视经济频道

1、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2、上海“第一财经”频道

(二)国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1、美国的CNBC (1)由道琼斯公司欲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于1997年联合推出,是专业财经有线频道。 (2)CNBC采取24小时新闻频道的运作方式,全天不断报道全球主要证劵交易所、市场、期货和汇市的动态消息。

(3)CNBC在内容、编排、运作理念上的特点 频道内容特色

频道编排特色(定位为世界财经信息的报道者;重新定义“黄金时间”;大时段通栏节目构成的规模效应;节目内容的层次感强)

频道运作理念(直播与互动意识;专业精英意识;成本意识;明星意识)

2、美国的Bloomberg (1)总部设在纽约。

(2)客户为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和政府机构、公司及新闻机构。 (3)提供专业化的财经新闻。

(4)节目编排上遵循时差规律,使得身处美洲、欧洲、亚洲的用户都可以在早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最新股市行情和经济动态。

(5)Bloomberg在内容、节目形式上的特点 1精确、规范的频道定位。(数据为本 规范化运作) 2单一中寻求变化的节目形态。(采用图表形式的多样性、小标题提示谈话主体的转换、编排注重组合、色彩搭配、主持人语速)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1、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2、电视民生新闻: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的民生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

1、价值取向上的民众接近性

2、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

(1)在主持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播新闻的方式,用“说”或“聊”的方式播新闻。 (2)广泛发动民众参与,开拓新闻源。 开通新闻热线

招聘信息员,建立信息网络 招募百姓摄像师

把屏幕中的表现对象、新闻中的话语权交给民众

3、舆论监督方面的公众平台性 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表现为:

(1)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判、揭露

(2)对部分政府部门的腐败与官僚主义进行监督 (3)对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

三、民生新闻的源起与发展

(一)民生新闻的起源

民生新闻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西方大众化报业时期。当报业从充当党政宣传、党派论战的角色逐渐转化为盈利工具时,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大量报道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民生新闻在我国,最初发端于报纸,尤其是晚报、都市报。

(二)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的主力军是电视民生新闻。

1、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发展而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2、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2000年之后)

四、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

2、民众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

3、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

4、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地方台的竞争策略;“新闻立台”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电视新闻类别(下) 第一节 电视法制新闻

一、电视法制新闻的概念

电视法制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电视的叙事方式对法制领域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

二、电视法制新闻的发展

1、电视法制新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治意识的需要而出现的。

2、1985年,我国全面普法工作正式展开。1985年6月,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即“一五普法”,要求“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要由专人负责,办好法治宣传栏目”。

3、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

4、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电视观众喜爱。

5、1997年进行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法制节目在观众收视中位列第五,前四位是影视类、新闻节目类、综合文艺类、新闻评论类。法制节目在所有专门题材的节目中,是观众认同度最高的节目。

6、2004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社会与法”频道。其他一些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开办法制频道、政法频道等相关频道。

三、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作用

1、我国法制改革的实践为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源泉,同时,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又有力促进了我国法制改革的深化。

2、记录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

3、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提升了公民的法制意识。

四、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

1、现场纪实类

以现场纪实性见长,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染力。

2、以案说法类

以法制新闻案件为由头,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同时展开法理性的权威分析,作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评判。

案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

3、庭审直播类

是指以法庭审判过程为内容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

实现了纪实性和公开性,将庭审现场的情况展现给观众,增加了审判的透明度,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也有利于实现舆论对于司法实践的监督。 案例:北京电视台的《庭审纪实》

五、电视法制节目的采制要领

1、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特征

(1)设置悬念(2)曲折叙述事技巧

A、巧妙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叙事技巧在法制节目中被普遍使用,为了吸引观众,电视法制节目总是在节目开始就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或展开关键性的环节,制造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想知道后续的情况,进而继续关注节目。)

B、曲折的叙事技巧(电视法制节目应避免平铺直叙,可以巧妙运用插叙,强化情节起伏,或刻画细节。合理运用插叙,可以把案件的背景巧妙安排在叙事过程中,同时,插叙还能补充一些法律专业知识在节目的整体叙事中,在避免对案件平铺直叙的同时达到普法的效果。)

2、电视法制节目的解说词

要通俗化,避免将解说词写成法律文书。

基本法律概念在解说词中应准确,法律名称、法律条文不能任意篡改,司法程序要清楚明确。

3、电视法制节目要注意案件叙述与说理的合理安排,做到叙事清楚,说理明白。

4、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意识 注意避免残忍、血腥的场面。干扰司法机关的侦查、审判工作。不要过细报道犯罪细节与手段。在以理性见长的法制节目中融入一分感性色彩和人文关怀。

第二节 电视文化娱乐新闻

一、定义

文化新闻是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二、功能

1教育教养功能2休闲娱乐功能3文化交流功能4审美引导功能

三、要领

1以审美规律为纲,精选题材(报道符合美学精神,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文明的文化事物:报道富有文化内涵、特色浓郁、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

2由表及里,深化揭示内涵(把握宏观微观交汇点、紧扣历史和现实契合点、探索雅俗共赏契合点)

第三节 体育新闻

一、

1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体育运动和其相关事实的传播 2价值追求

1)定期连续向受众传递及时性 趣味性 重要性和相关性的体育信息

2)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宣传需求作为选择事实的标准

二、特征

娱乐性 全球性 情感性

三、要领 1转播要领

1)与赛事互动发展2)赛事现场直播优化3)解说创新

四、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新特点

报道视野全景化,并向专业化发展

参与国际新闻竞争,在国际重大体育活动报道中走向世界 向深快精发展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2篇

“一提到“新闻伦理”,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汶川、玉树地震采访报道中的一些故事和情景„„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组照片,照片上是几个学生模样的逝者在残垣下压着,其中一个孩子的模样很清晰,而另外几个孩子的身体不同部位被坍塌的水泥块覆盖,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最让人难受的是那些混在一起的手脚,分不清是谁的手,也辨不出是谁的脚!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看到了照片,心底会是多么痛苦?面对这样充满死亡气息的照片,即使是陌生人心底也会充满对地震灾害的恐惧感。媒体这样不加选择地“直击”灾情,看似是对灾情的真实展示,但并非所有的真实记录都适合在媒体上展现出来。如果不加限制,势必造成视觉上的‘灾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每当发现废墟里尚有存活着的生命,不光救援人员无比激动,在场记者也是兴奋异常。如果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做个忠实的记录者,相信大家都会心存感激,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职业冲动。“我们在玉树采访时,经常见到一些记者不分场合地递上麦克风,追问救援人员或幸存者‘有什么感受?’事实上,谁都知道此时争取时间,保持体力,对于那些埋压在废墟下、等待抢救的生命有多么重要。”

“有一次电视直播的救灾,废墟中发现了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老大爷,这时,一个救援人员挡住了摄像机镜头,现场女主持对他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都说还是救人要紧,而主持人坚持说“只要5分钟就好。这个时候,幸存者身体上方正有一块残存

的预制板,随时可能发生垮塌,救援人员要求先把它搬开再说,没想到主持人的回答是‘不用,就保持那样别动’接着转过身来继续对着镜头播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却把这个记者的伦理道德底线明显的降到了很低的程度——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新闻采访时第二位的!

以上所提及的,归根到底是媒体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如何取舍的问题。“2008年5月12日夜,中新社的三位记者李安江、郭晋嘉、杜远,作为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救救我!’”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去采访的他们,当时不知道是先采访还是先救人?这个所谓的新闻伦理问题,从来没有出现的那么突然。最终,他们做出了选择——‘救人,十万火急!’那天夜里,他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在灾难面前,记者是该遵从职业精神还是做人良知的争论,在新闻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咱们国家,新闻伦理是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新闻不能有“闻”就录——有研究者提出,要进行道德推理,就是‘我为何如此重视这条新闻?受众究竟需要什么?如果这条新闻与我或我的家人有关,我会感受如何?’”

“汶川地震报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挺好的教训,就是——作为媒体工作者,绝对不能以有违新闻伦理的方法来进行报道活动。媒体报道任何新闻,都要努力在满足公众需求和保护受访者之间寻求平衡。如果单纯为了满足占绝大多数的公众,却不顾伤害处于弱势的受访者,就是有违新闻伦理的。媒体记者一定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推理,既要最大限度地把新闻真实地报道出去,更要尽量减少对无辜者的伤害。”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深度

现在很多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共性, 那就是缺乏深度。创作一档电视节目, 首先得有选题, 很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缺乏深度,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选题策划的不够。有的工作者为了应付这期节目, 为了追求速度, 就很草率的确定了选题, 进行报道采访, 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 从而导致了节目报道的深度不够。好的选题, 如果报道缺乏深度, 那也不能够引起关注。一般的选题, 如果对其进行精心策划, 深度报道也许会取得一定的关注。

(二) 过于注重形式

内容为王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 好的节目内容必定能吸引观众, 但是有的工作者在创作节目的时候, 反而忽略了节目的内容, 注重形式的把握。任何形式的运用都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 如果过于追求形式, 而忽略了节目的内容, 使得电视新闻呈现的节目内容不够深入、不够明确, 观众的关注度会下降。内容和形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两个因素一起抓, 才能实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呈现更好的节目。

(三) 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 总是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当一种类型的电视节目火了之后, 其他各个电视台也开始纷纷效仿该类型的电视节目, 希望能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是, 我们也不难发现, 无论是电视新闻节目还是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 他们都存在同质化现象。这是因为, 当一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火了之后, 其他电视台的工作者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而仅仅是效仿,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大批同质化的节目出现。

二、技巧与策略研究

(一) 启发提问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尤其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记者, 采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怎样才能做好采访工作呢, 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采访技巧, 才能更好的完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启发提问是最能体现记者业务能力和职业水平的,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要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当被采访者面对摄像机时, 难免会有紧张的心里, 如何才能让被采访者顺利接受采访并且能够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完成表达的内容, 启发提问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记者作为一名聆听者, 要善于发现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 并通过正确的逻辑思维引导被采访者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二) 强化叙事

如今, 各种类型的电视作品都在讲究叙事, 比如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等等, 甚至当下热播的真人秀节目也讲究叙事。那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 不仅仅是客观真实的追踪报道, 而且在节目的创作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叙事, 通过叙事来使得被采访者作为一名主人公参与到节目中来,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采访情景, 从而使得记者和被采访者能够形成情感共鸣, 而且能够提高采访过程中双方沟通和交流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日播节目《平安365》, 这是一档时长在17分钟左右的专题节目, 通过某个案件展开叙事, 这种强化叙事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故事性,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观众获得一定的新闻信息, 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知识。

(三) 全方位报道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还要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每一个新闻事件都会衍生出不同的观点和哲理, 在遵循栏目定位和栏目宗旨的基础之上, 新闻记者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 确定此次节目的观点。不能只从正面报道, 也不能只从负面报道, 要善于运用正面和负面结合的方式对该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详细的报道。当然, 有的新闻事件可能会被不同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同时看中, 都会去做相应的电视新闻节目, 那这就需要每一位新闻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防止不同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 甚至同一电视台的不同电视新闻节目出现雷同的现象。

总之,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还在不断发展, 密切联系社会并反映社会, 发挥着很强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 已经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文章主要围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采访技巧与策略进行了论述。只有充分发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作用和价值, 才能更好的为中国电视新闻事业服务, 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要:如今,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 深受观众的喜爱, 不但提高了收视率, 而且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怎样才能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这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采访技巧与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采访技巧,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维轩.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采访技巧研究[J].中国报业, 2017.08.25.

[2] 马明波.对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2.03.23.

[3] 杜梦鹤.关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问题的研究[J].视听, 2015.02.15.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题;细节叙事;分析

对于电视新闻特别节目的创作来说,掌握叙事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点,同时也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收视率的有效支持。如何进行详细的叙事处理是电视媒体操作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大电视媒体产业的发展。细节叙述的处理应与特定的新闻事件相结合,掌握需要在事件中体现的环节,并充分考虑公众的想法,想大众所想,才能实现对细节的全面把控。

一、细节对新闻节目的重要性

许多创新科学技术已应用于新闻节目的创作,大大提高了新闻节目的表现质量,实现了节目演示的创造性。细节是用来表述新闻的一种深入人心的传达方式。在处理细节时,要确保五个要素完整、语言设计简洁,以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递。在市场环境中,电视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新闻节目创作形式多样化,新闻故事的细节可以引导观众控制整个新闻事件,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为了加强电视节目的演示,相关专业人士表示,电视新闻节目应该面向“故事”的方向设计,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二、相关概述细节

细节是与作品中的角色、事件和生活相关的一些元素,首先需要详细描述每个元素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电视新闻节目强调视听效果,在处理细节时,主要从两个层次的图像和声音开始探讨,它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视频和视频相关设备为观众提供一定的视觉体验服务,满足电视新闻节目的视觉需求。在图像的细节处理中,我们应该从行动、性格和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电视新闻主题创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此外,对个性化运动和偶然运动的深刻描述可以进一步丰富人物,使整个工作更具影响力。在风度的处理中,应采用捕捉方法及时将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受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与新闻节目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有利于实现情感体验,让观众深深体会到节目中人物的快乐、生气和悲伤。在对环境的详细描述中,它主要强调氛围和创造新闻事件的实时感,营造紧张的氛围。在声音细节处理中,可以使用一些评论词来描述整个新闻屏幕,放大新闻事件中涉及的关键信息源,及时突出隐藏信息,以便于吸引观众注意。

三、细节起决定性作用

细节在更加雄心勃勃和抽象的主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它们可以体现生动,并且可以灵活,生动地表达不具体的内容。

(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有些新闻较为抽象难懂,这时候新闻工作者通过细节的处理和刻画,能够使观众更加明了整个新闻事件。虽然细节很小,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语言之外的内容将被深刻理解和理解,如果它是在电影中细节就会起作用,尤其是这部电影中,能够反映最真实的状态。

(二)展示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人物心理的变化和表现需要通过细节来体现,观众可以分析和观察图片的细节,并清楚地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在电影“南浦大桥已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中,记者采用了很多详细的内容。在桥上,一个盲人和其他人一起用他的脚步测量桥面板的宽度,并用手仔细地触摸链条。在这种情況下,事实上在不必显示太多内容的情况下,观众通过盲人的行为和表情的细节就充分理解了盲人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的情绪。

(三)塑造角色

在电视新闻特写的表现中,情节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需要运用细节来体现人性,使人物更加生动。充分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刻画人物的有效方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不管是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还是身体表现,都需要细节的展示,观众能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和了解,以及对新闻当事人进行观察,进而从中体会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感情变化。细节不需要太多,太多的细节将涵盖原始事件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四、如何处理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叙述细节

为了提高整个电视新闻特写节目的呈现效果,有必要全面、具体地呈现整个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特征和时间。整个新闻故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节奏,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一)良好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要实现细节的标准化,实现叙事操作细节的标准化。你应善于观察,运用详细观察,日常生活训练的技巧,实现电视新闻创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细节通常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记录。记者必须辨别对新闻事件高度敏感,通过科学的观察和理解,发现新闻事件的核心和核心内容,注意处理详细的叙事。在采访角色时,记者应及时捕捉受访者的面部动作和语言表情的面部表情,并记录每个细节。例如,描述一位擅长收藏古籍、书法和绘画的老人。老人正在研究古籍,读书时,老人用手拿着他的老式眼镜和一个支架。用绳子把眼镜挂在耳朵上。通过对老人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虽然老人有大量珍贵的古籍和书画,但他们使用的是破旧的眼镜,可以看到老人对古代书籍、书法和绘画的痴迷以及简单的生活方式。

(二)悬念的设置

悬念是一个细节的布局问题。有了好的材料但不知道怎么去布局,丧失的不仅是眼球。设置悬念重要的是发现事件发展中的悬疑点,这在警法类案件、事件的采写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设置悬念不仅仅是单一地画几个问号,而是知道怎么去布局,注重细节的处理,最终马到成功,层层悬念,引人入胜。“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曾经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悬念定义:如果你想让一群人在桌子周围玩耍然后突然爆炸,那么你只能拍出一个非常僵硬的爆炸后惊人的场景;另一方面,虽然你正在展示相同的场景,但在卡片开始之前,首先要在桌子下面显示定时炸弹,然后你就已经引起了悬念并触动了观众的心。

悬疑就像是作者建造的危墙。一边是读者,另一边就是故事情节。为了知道答案,作者将把砖块从墙上一块一块拿走。我们对新闻的叙事研究从根本上讲是关于电视新闻的叙事部分如何结合以及它是如何组合的。所以,把整条新闻作为一个叙事本文,叙述学所认为的一个“大句子”(托多罗夫语),就必须对其进行“语法”分析。

在事件的叙述中,语用信息和屏幕信息正在向前发展。悬念设置主要研究信息解释和传播的实际效果。叙事作品通过分配过程和融合过程相结合,对合并过程的解构是对层次的分析,即对新闻叙事价值的追求。由于电视新闻叙事的特殊性,摄影机也是一个叙述者,所以,电视新闻也应该追求图像语义与电视图像的叙事功能。

(三)强调细化,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保证新闻可读性的有效方式是做好细节工作的前提,所以处理细节时应严格控制细节,细化细节。在制作电视新闻主题时,记者应该辨别,确保细节得到完善,不要盲目记录生活中的所有琐事,使内容过于复杂、不精致,应该选择某个主题和代表性细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优秀的记者追求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的描述。读者阅读这种新闻作品,有一种入其镜、见其人的感觉。在复制的过程中,橄榄体的结构被用来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者对细节的追求是生动的,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构建和复制事实的过程中也有点像现实主义小说家,那就比如说,人是中心,突出与他们的事件有关的活动。不同的是,在写作中,記者总是依靠真实事件,不要夸张和虚构,人物的塑造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掌握足以解释事物和人物特征的片段和引语,并专注于渲染,以便将这些角色跃然纸上。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角范围”描述出来。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视角具有普遍性,通常不清楚但无处不在,新闻叙事需要发扬这一特征。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风俗、民情的新闻叙事缺少的是零点焦点叙事。每当一个事件被描述时,它总是从某个“视野范围”来描述。要选择一个观察点,即一种看事物的方式,一定的角度,这就是叙事视角。零点焦点叙事可以全面而全景的方式描述,优点是叙事更加灵活。零点焦点叙事具有拓宽时空跨度的作用,从深度的角度来看,零点焦点叙事具有深化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直接添加主观观点和主观情绪,避免单一视图和实体视图的积累。

五、结论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得好,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详细叙事处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节目的渲染效果。图片将使节目丰富多彩,评论将使节目更加生动和充实,细节将使整个节目更具光彩,让节目有眼睛,这可以帮助观众看透整体新闻事件,对观众有益,因此,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于电视媒体行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董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传媒论坛,2019(2):76,78.

[2]陈嵘.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专题采编艺术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4-115.

[3]陈军,朱海燕.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作中的“细节”叙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79.

[4]李欣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作中的“细节”叙事[J].西部广播电视,2015(7):90.

作者简介:杨林爽(1983-),女,汉族,四川,本科,中级记者,重庆市江北区新闻信息中心。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5篇

一、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大众也逐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升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思想政治水平上, 因此在电视上收看新闻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较之其他新闻节目相比, 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并且在对新闻专题进行选择时, 也会更加趋向于当下大众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同时也是电视台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故现阶段的电视台负责人就应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以及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监督上[1]。

与此同时,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还融入大量的创新模式, 诸如直播、新闻评论人以及大众交流等, 使得大众的角色不在只拘泥于被动接受者, 而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参与者, 并从根本上提升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收视率。

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随着电视新闻行业逐渐提升了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重要性的认知, 使得其播出质量与播出形式较之过去相比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来看, 电视新闻市场逐渐趋向于复杂化, 同时也使得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了出来, 而这些问题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一) 节目内容过于单一

就目前来看,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具体而言, 由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策划人在进行新闻专题的选择过程中, 往往会结合大众关注的重点或是社会中发生的大事, 因此就会极易出现新闻专题重复的问题。不仅如此,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往往也会加入新闻评论人的角色, 但在节目实际的制作过程中, 新闻评论人的观点也会很大程度上的呈现出相似性, 使大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2]。

(二) 节目选题缺乏目标性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还存在着节目专题选择缺乏目标性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时, 往往会遵循着新闻时效性的原则, 并且使得节目策划人在对节目专题进行选择时, 也会不断变换专题内容, 以紧抓当前观众关注的重点。虽然此种做法能够短时间的引发大众的关注度, 但同时也使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时间较为紧张, 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节目自身的质量与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 导致大众收看效果不佳。

三、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 提升与观众的交流度

为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性, 现阶段的相关工作者就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提升与观众的交流度上, 利用网络直播的手段, 让观众能够实时的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以及新闻专题的讨论上, 并以此挖掘出新闻事件的多角度观点, 丰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内容, 并为电视台能够树立起自身的播出风格与特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创新节目播出形式

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也应从节目的播出形式入手, 不仅要做到理清细新闻事件发展趋势, 还原事件本身真实情况, 同时也要利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加以挖掘, 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原创性播出方式, 以从根本上提升节目自身的收视率[3]。

(三) 多角度阐述新闻内容

为给大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收看体验,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人还应将工作的重点的放在多角度阐述新闻内容上, 而不仅拘泥于新闻评论人的主流观念。并且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也应重视不同角度挂观念之间冲突与矛盾点, 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且具有教育性的节目内容, 正确引导大众的舆论导向, 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能够在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各界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重要性的认知, 一些深埋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 诸如节目信息资源不足, 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 现阶段相关工作者就要让重点放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上, 不断深入大众生活, 以找到大众关注的新闻重点, 从根本上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电视新闻行业实现自身管理机制与节目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 通过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论述, 以探索一条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道路来, 旨在从根本上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与多样性, 以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从芬.浅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 邱元前.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6) :80-81.

电视新闻专题报道范文第6篇

一、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下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语境对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 对信息采集整合要求更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传播和变化速度非常快, 日益繁杂和快速变化的信息如何更加有效快速的获取, 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整合的高效化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视新闻报道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部门条块分割方式进行播报, 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需要形成高度整合的信息综合服务处理体系, 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进而在深度分析上下工夫, 提高栏目的深度和影响力。

(二) 电视新闻报道传播输出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电视新闻报告传统的传播输出模式也需要进行变革, 当前传播数据平台有很多, 包括数字电视、手机、电脑、室外广告屏等, 电视新闻报道需要与这些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 才能更好地打造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形式, 进而更好地实现自主播放、自动控制, 拓宽传播领域。

(三) 电视新闻报道需要在如何提高公众主动获取需求上下工夫

当前随着信息量不断增大, 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受众主动性不断提升, 传播权利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电视新闻报道已经不再成为信息的独家垄断机构, 人人都有言论自由, 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和信息, 所以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下, 电视新闻报道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压力和竞争形势。

二、电视新闻报道新媒体语境下发展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新闻报道想要全面发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整合:

(一) 不断借助新媒体技术, 掌握更加先进的方式和方法, 从而巩固自身优势

电视新闻报道要善于学习, 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和合作, 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互动平台优势, 结合自身的特点, 打造多元化互动播放平台, 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和发现公众的潜在需求、爱好等, 进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节目。

(二) 在内容深度播报方面不断提升

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而言, 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团队, 丰富的制作经验是不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要继续巩固优势, 在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多方面全方位信息采集的基础上, 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挖掘新的报道点, 注重原始材料的收集, 开发连续性报道、大型深度报道栏目, 在报道内容方面深度挖掘, 在分析方面利用人才的智慧集思广益, 制作更加优秀的品牌栏目, 从而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三) 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提高共享度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也可以进行资源和信息整合, 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新闻信息采集、传播、共享等方面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不断探索, 从而提高新闻资源高度集成处理率、利用率和传播效率, 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当然无论如何打造, 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引导新闻从业人员扑下身子, 多去基层调研,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挖掘公众的潜在需求, 从生活出现, 关注民生热点问题, 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 关注政策动向, 这些都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调查方法去进行研究, 才能推动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全面发展和丰富。

总之, 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只有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 巩固自身优势, 才能全面提高品牌影响力, 促进新闻报道质量全面提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媒体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给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电视新闻报道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 结合电视新闻报道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进行针对性改革和创新, 从而打造更加丰富多元化的电视新闻报道节目, 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和形象性, 吸引公众的眼球和关注, 是当前摆在电视新闻行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对新媒体语境对电视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的具体对策和办法, 以期为推动电视新闻报道可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新媒体语境,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之荣.新媒体语境视域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迁[J].影视, 2014 (02) :74.

上一篇:电商实训报告总结范文下一篇:第十一章餐饮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