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23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本学期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学年,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县教育局有关精神为实施新课程的具体工作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启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实施新课程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坚持德育为首,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水平;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的实施,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教师队伍的素质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组织领导

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㈠、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刘兴之

副组长:孙幼云

成员:杨连平张宣德陈宇鸣张 雍孙华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㈡、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学科组

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将以教研组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与研究,并向各个年级辐射。

语文学科组: 刘开闸王家平冯晓华

数学学科组: 孙继猛王程杜泽高

英语学科组: 孙高胜王林

综合科组: 孙向东

艺体活动组: 李永平

四、主要措施

1、课程改革培训先行。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极为重要。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掌握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实施的建议等。

⑴市县级培训:对象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担任实验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等。

⑵校本培训: 对象为担任实验教学的全体教师。培训形式采用讲座、分组学习讨论、教研活动、座谈等,集中讲授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内容主要为:传达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文件和方案、市县教改实验的先进经验;邀请课程专家作报告;与课程改革先行学校结对交流;印发新课程改革系列培训材料;在教学层面上以集体备课及教学活动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为重点。通过培训,促使全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传承与革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2、端正思想,开好课程。

切实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抓好学科课程优化,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完善与校本课程开发。各学科分别确定课改重点,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规律让学生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

实践操作。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协调发展。结合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优秀教案评比等教学业务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努力培养学科骨干和课改带头人,对骨干教师加强管理与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课改中的带头作用。

3、以科研促课改。

新课程实施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教法改革及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通过研讨、公开课、教材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指导,明确教材改革的内涵及教学操作的方法和策略。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取、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

4、探索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在现有《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基础上,充实符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学。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工作时,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由教师、校行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对学生评价以考试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

5、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有机组成部份,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突出地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

平昌县板庙小学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变革;

1 教育方式多样化 1.1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材料,通过图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这是讲解与示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预先录好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后脑、肩、背臀依次触垫——抱小腿蹲撑起立的文字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的需要重复播放画面,讲解动作。加上师生的不同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就更简单、更积极主动。掌握理解动作要领就更快、更直观。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的心理特征。

1.2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学龄初期儿童教学时,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情景教学,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和趣味活动;练习场地则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情景,如夺红旗、找伙伴、消灭害虫等方式进行。如在教学《持轻物掷准》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距离的各种害虫,让学生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消灭害虫的距离,教师根据消灭距离的长短及时给予学生物质与精神奖励,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上课会兴趣盎然。 2 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时首先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于小组之外。使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然后逐步提高合作技能。在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3-5人为宜。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合作者。案例一:我曾在八年级上了一堂体育课《“小马”过河》,我就采用了自主合作练习的方法。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二人(或多人)的、互助合作、实践尝试,创造出了搭桥过河、踏石过河、开船过河、飞马过河等方法,而在搭桥过河的方法里,又有各种各样的桥。这么多方法,都是回答教师“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小问题的答案;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们自主合作的实践成果;这么多方法,都是学生们创造的结晶。 2.1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2.3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确实,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整堂课,我都让学生先自主尝试,再进行展示,最后集体比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课余、准备活动阶段创编一些生活小游戏,然后让他们在课中轮流带领同学们做。在本课中,我就让学生自主创编准备活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体育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而且也使他们的创新精神一点一滴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3. 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3.1 教学方式的创新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主题式教学方式:主题式教学方式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和相关的活动内容,围绕创设的一个教学主题,把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通过游戏为主的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过程是: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以主题情境逐渐进入各小标题情境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小组合作探讨和实践完成教学目标,让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情境教学中。例如:《植树节》导入情境:植树节,老师带学生去公园,(模仿各种行人的走路);初入情境:公园里同学们来植树让我们比一比,看哪组植的又快又好(往返跑);深入情境:若我们要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就必须认真锻炼(拍皮球),比一比哪能组同学皮球拍得既快又不会碰到小树苗;延伸情境:看着这么美好的公园和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陪伴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为主要形式,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法创设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练,该方式重视学生首次发现,首次示范,将所学知识、技能“外化”,进行自我反馈,以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其过程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老师陪伴学生进入学习程序,陪同学生一起练习;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利用集体练习情境的创设提供学习帮助;学习效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例如:跳短绳。通过绳操短绳游戏展开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跳短绳,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两种跳法的优劣点,同时用不同节奏,不同信号加强对跳绳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想象尝试创设不同的跳绳方法;小组学习和讨论,形成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演进式教学方式:演进式教学以一课一教材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器材、场地、自然条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地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锻炼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讨论游戏的规则,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其过程为:引导学生利用器材进行自主锻炼;不断地改变同一器材的条件来吸引学生的锻炼兴趣;在小组合作下创设游戏,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个人、小组进行表演、展示;运用综合性评价。例如:《五彩的圈》。找朋友:如何和圈交朋友?拿同一颜色圈的同学为一组;个性展示:一人一圈,你们怎么玩?激情畅想:二人一圈,你们会怎么活动?奥运小主人:用手中的环,如何拼出五环?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昂,始终想像和探索的兴奋状态。他们不断地探索,当条件发生变化后,各种新活动法在不断的尝试、发现中收获着。 3.2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3.3 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4 积极改革评价方式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不仅应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并给教师提供评价依据,以便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学习评价就是体育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它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给学生创造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各种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例如:我有两名学生,一名学生平时体育活动能力较强,在平时的考核中,成绩总是优秀。因此,这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骄傲自满,虽然在上个学期末的考核中得到了优秀,但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表扬他;还有一名学生由于体育活动能力较弱,在平时的考核中最多能得到良好,但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认真,虽然在上个学期末的考核中只得到了良好,但我却刻意地点名表扬他。又如:某一学生性格内向,身体素质一般,体育成绩也较差,平时上体育课时,无论是跑、跳、投都不是很好,而且在学动作时也领悟得较慢。因此,这位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有一次,我们学习《仰卧推起成“桥”》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是做得很好,但他很努力,于是在结束前的小结中,我特意表扬了这位学生,说他上课专心听讲,练习认真,动作也比以往做得好,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脸上有了笑容„„。 5 当然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也应注意存在的问题如: 5.1课堂设计不应流于形式。

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课堂上成功体现呢?我在上课时看到,有时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彻,驾驭课堂得心应手,一堂下来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有的教师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听见老师这样的话语:“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练习一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紧接下来又听到“快点,同学们抓紧点”“还没好?”有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下来练习,看别的组的展示”。忽忙之中,这一切成了形式,成了教师的“课堂赶场”。新课程倡导是到自主、合作、探索性地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当老师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营造交流学习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对于讨论交流式的学习比较喜欢,但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太难了。不易于讨论出结论;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时间长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短了又停留于形式。势必对课堂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5.2 技能教学过于淡化

体育课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练和技能学习为中心来展开,离开了远动技能教学也就失去了学校体育学科存在的意义。有些教师有这样的误解;“技能教育学就是竞技体育。”实质上,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身体活动能力更有效,是体育课同其他学课的区别。假如体育课没有了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当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与我们体育教学有直接关系。运动技能的淡化直接倒导致运动负荷过低。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上好体育课以热闹,趣味为追求的目标,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如此的教学致使部分学生把体育课解为“玩的课”,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因此出现了上课前有学生向教师询问:“老师今天体育课我们玩啥?”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唯一出发点,认为学生玩得高兴,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而忽现了体育课的运动量。激发教学兴趣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 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练习,在心情欢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的. 5.3 不可过度强调学生主体

传统体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权威”,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操控下按“程序”进行,因而教师感到心里比较踏实。有的教师怕学生不懂,总是讲得过多,改变不了教师把持课堂的局面,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于是,课堂又会常常出现“无序”的状态,有时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使教师感到不安,甚至焦虑。的确,“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课堂也“乱”起来了,而老师却不敢“过问”和干预,生怕有悖于学生主体的精神。有的教师只求学生动,而忽视技能、体能的教学和学生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只求欢快,而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认为堂上活跃,学生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就体现了课改精神,就是成功的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5.4 对待学生不可一味赏识

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形式多样的表扬和奖励,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等,数不胜数。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上课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几乎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动作,无论正确,恰当与否,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地表扬道:“你真棒!”“你真聪明”!课堂上掌声响起,课堂气氛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赏识教育吗?我们常说“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我们如果把鼓励性评价一味地表扬对学生错误技术动作、回答问题中的错误和学习中问题不及时指出,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被说“伤害学生自尊”那么,必将致使评价缺乏科学性,亦使学生不知所云。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下去会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式。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广大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上好体育课更加不容易;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还需付出努力,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只有不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上好体育课。 参考文献: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紧扣课标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在时间紧、大容量的情况下, 课标可作为我们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 领会课标的意图, 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岳麓版必修一为例, 在进行教材处理时, 可分二步: (1) 确定专题的主线 (或核心) , 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主线从商周到明清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 展示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发展趋势和特点; (2)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各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第一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宗法制的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材第一目——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介绍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政权夏朝以及商朝, 为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提供历史背景, 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可以略讲。第二目和第三目分别介绍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这部分内容是课标要求的, 也是本课的重点, 必须重点处理。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 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 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 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 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1、问题教学法开启学生心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 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 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 获得知识和智慧,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我在历史教学中, 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 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 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 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 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明白许多道理, 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

2、营造轻松开放的气氛, 使师生平等互动。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 要么是“一言堂”式, 要么是“放羊”式的了。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 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历史学科需要互动, 依靠互动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这种互动是一种“灵动”, 是课堂的生命力。这种“灵动”, 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把重心下移, 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实现。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 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规定学生在新课前要预习, 并填写学案;课后, 则对全课知识进行归纳小节, 明确该节的重点知识, 难点知识。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由于历史学科内容庞杂, 需记忆的东西多。要使学生乐记、会记, 就必须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运用概述法记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著作和主要思想: (1) 孟论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 (2) 伏平民 (伏尔泰、平等与自由、民主政治) ; (3) 卢社人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 ; (4) 康纯非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

还可以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 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 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 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 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 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 由线成面, 由面成体, 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 学生在编写提纲时, 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 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 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即阅读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其实, 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感悟到: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也是学习者, 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教育界中在教师的角色隐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有的人甚至认为, 在现代社会里, 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应该是自来水, 什么时候想要, 不管要多少水, 随时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从这个隐喻中就可以看出, 在传统的社会中, 赋予教师以知识至高权威的角色, 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要求, 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 包揽了太多的“必须”, 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可是这行得通吗?当然不能!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 也是一个普通人, 不可能无所不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 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 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 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特别是在当今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 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 而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 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所以, 要允许教师自身的无力与无奈, 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 相对于学生来讲, 他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 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为此, 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 甚至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 “不耻下问”。这样既能从学生那里学到教师尚不了解的东西, 也能从学生那里深化原有但还不甚清晰的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就常常有教师感受到与学生思想碰撞而产生灵感, 得到了不少来自学生的启发。

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教师曾引用“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来比较分析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时。这位教师解释是“大户人家的酒肉多的吃不了发臭, 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死的尸骨……”课后, 有一同学找到老师说, 他在某些资料上发现, 这两句话解释有错误, 从句子上看当时的季节应是冬季, 不应有肉发臭的现象。听他这么一说, 老师仔细一看, 有道理, 于是也茫然了, 但他既高兴又遗憾地对学生说, 感谢你的发现, 现在老师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回去我们再查阅各种资料, 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好吗?

回到办公室后他马上查阅各种资料, 原来, “臭”字与“嗅”相通, 应解释为:辨别气味的意思。第二天上课他特意表扬这位同学, 并重新更正:是闻到了大户人家的酒肉香, 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死的尸骨。

通过这件事, 我深深体会到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教师才更有可能更简洁迅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人, 是信息源 (途径) 的提供者, 即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而不是具体的信息的传输者, 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 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发展。因此, 教师不能是一桶水的拥有者, 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泉和自来水。而真正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是学生, 教师以此作为基点, 自己的角色相应地也要发生变化, 也就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掘泉水的人, 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 永不停息。

面对学生思维火花绽现而提出的精彩问题, “下课以后再讨论”一类的办法早已失灵, 教师如果仍然忽视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必然会显得捉襟见肘。那么教师具体的应该怎么学习呢?

首先, 要转变教师的观念, 树立学无止境的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 给教师留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使我们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 面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需求, 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接受新的信息, 不断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学生,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面对课程改革, 我要说:“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充满着艰辛和苦涩, 伴随着挫折和失败, 胜利了固然可喜, 失败了也不应该悲观失望。因为每一点失败都孕育着成功, 失败并不可怕, 关键是不要失去信心和勇气, 不要失去战胜困难的决心。若成功了, 也不要骄傲, 因为前面还有新的目标”。学无止境, 干无尽头,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用自己的思维, 不停地探索、分析、查找原因, 做到教与学, 主导与主体的合理结合。我们的教师时刻要有紧迫感, 而且要舍得投入, 自费购买电脑, 上款待网, 订阅报刊, 主动学习等。

其次,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 开展合作研究。为了让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能到位、负责、投入, 学校在教师管理上应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教师指导小组。教师小组开展协作研究, 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分析研究, 并提供帮助。为防止工作中的等待、推委, 使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能全员参与, 扬长避短, 各司其职, 除了按专业分别承担对学生的指导任务外, 还要求组内进行合理分工。

再次,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既不要求脱产, 也不提倡读大厚本原著, 而是提倡日积月累。要为中小学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教师们按照各自的需求和兴趣, 要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提倡积累读书卡片或用电脑汇集资料, 使老师们从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的角度去感受读书的益处。同时, 要组织专题沙龙, 交流学习收获, 研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要引导教师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长于记忆。

总之, 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 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学生沐浴在智慧的课堂中, 获得知识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提升, 从而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所以,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也是学习者, 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摘要:在中小学生眼里, 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 而不是无所不能者。那么教师具体的应该怎么学习呢?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学习目标中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程、与能力三个方面。强调了要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既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夯实基础。这与发展性教育的理念是相符合的。

那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实施发展性教育策略呢?

1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是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强调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空间。而发展性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特的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差异性很大的个体。因此教师新课程实施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走下讲台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细心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培养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实施发展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2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基地

首先,生物科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物学知识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必然是开放的,要能够及时补充一些尖端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现当代科学发展成果。如“克隆和转基因产品”所蕴涵的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完全可以成为生物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涉及环保问题时老师可以开展让学生给“垃圾找个家”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环保积极性。

其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和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图书室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不但可以把学生从教室带到实验室,还可以把课堂拓展到课堂以外的场所,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本身蕴涵着的巨大教育资源,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如“环境保护”专题研究,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可以是世界范围的、也可以是社区范围的;可以是“环保”面临的现状、也可以是“环保”的策略和具体行动;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实地勘察、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来充实课本知识,培养他们关注科学、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

3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动力

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也是推动人去认识、去创造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动学习达到最大效率的内在催化剂。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小实验创设情景,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当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如“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尝试做这个实验。上课时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等内容理解就容易多了。学习生态环境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详细观察生态瓶动植物的生活情况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的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发展性教育的良好开端

学生能否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判断学生的思维是否是积极的、主动的、活跃的,同时说明学生是否善于思考,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如果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表明他有参与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大胆质疑更是表明其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这些也是发展性教育所倡导的。

在老师的诱导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教学方法,它必然可以引起学生渴求知识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主动的学习,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发展性学习落到实处。

5 课程评价的创新促进发展性教育的实施

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评价。评价时必须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长远需要。在发展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人本性的评价思想。在评价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反思和学习而掌握新的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如何实施发展性评价呢?

首先,发展性评价是多元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针对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使用弹性评价尺度,采用多种的评价策略。如小组合作、纸笔测验、问题探究、技能展示等形式,使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成果。教师在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展示和发展的同时,还应帮助同学间建立扬长避短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其优势领域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例如:“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途径”的教学提前要求各活动小组做实验。结果那几个学科成绩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得很好,我诚恳地表扬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提问题让他们回答结果他们回答不准确。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课外探究活动中表现更加突出,从此以后对生物课学习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态度也端正,也喜欢和老师交流谈心了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痛苦的事则学习成绩渐渐也提高了!

其次,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动态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挖掘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使现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其将来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实施发展性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生物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生物课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不断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是自己成为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树立发展性教育的理念,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可以恰当实施发展性教育的策略。

摘要:发展性教育是以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旨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发展性教育,创造性学习,新课程

参考文献

[1] 鲁善坤.人的发展——教育的基本维度[M].2005.

[2] 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通过我们调查发现, 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度是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条件, 而以下三个方面是制约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

社会把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当作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选择就读学校的主要依据, 学校在招生时, 也大打升学率牌, 几乎没有宣传体育在学校的重要性。可以说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教育工作几乎都是围绕高考来展开的, 体育课成了“喊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要的科目”。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必增加体育器材和对场馆的建设, 有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几乎集中在篮球、田径等专业上, 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必要引进短缺项目的体育教师,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加, 在课时津贴等方面必须加大投入, 这些都要涉及到资金。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加大对各个学校资金投入, 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体育实施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召开学校校长会议, 宣传实施新课程改革和中央7号文件的重要性, 并与校长签属新课程改革责任状, 不定期到各个学校抽查新课程改革开展情况, 对没有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加大处罚力度, 限期进行新课程改革;呼吁健全体育伤害意外事故责任界定, 降低因为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

2 体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 体育教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由知识传授者向师生互学、教育促进者的转变;由统一课程教材执行者向课程开发、学生评价标准设计者转变;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转变;由统一性的教育者向学生能力培养者转变。通过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学校根据本校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还不够;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不够规范;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上没有形成;体育教研组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度、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的簿弱等是限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因素之一。我们建议如下。

一方面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引进本校短缺项目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健全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 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 开展本校校本课程的研究, 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 全力改革课堂教学, 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 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形成健康体魄, 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 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 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 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 应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作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 学生家长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今年4月份, 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 江苏副省长何权用“硬、笨、软”, 三个字概括目前我省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问题, 江苏省学生体能素质指标连续20年在下降, 每年高考体检时都有10%以上的考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选择心仪的专业。有部分家长对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有错误理解, 比如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关心高于对孩子健康的关心, 甚至认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 现在孩子因为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有必要去转变家长的观念, 我们应针对新课改和中央7号文件对家长做出一系列的宣传说服工作, 比如: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发放到家长手里;定期为家长和学生开展体育健康知识竞赛;邀请家长参加学校运动会, 开设以家庭为单位的运动项目;开家长会议时首先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其次在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让家长对体育重视起来, 孩子们才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

4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师资等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选项教学, 而选项教学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专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苏北的一大部分中学, 特别是农村中学, 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专项体育教师都严重不足, 我们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开发身边的资源。

针对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 我们可以开发一场多用、一场多门、一场多篮、一墙多用, 例如:针对足球场地较小的我们可以开展中置足球。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去开发身边的资源, 我们完全可以缓解体育场地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

针对体育器材的不足情况, 首先我们将身边的现有器材进行开发, 进行一物多用, 例如:橡皮筋可以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其次我们体育教师要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 例如:废弃球巧利用, 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 我们也可以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针对体育师资不足, 有部分学校师资短缺 (缺人学校不给名额) , 另一面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簿弱。我们希望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好的教师和聘请本校其他学科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任选项课教师;也可以在社会上聘请有体育特长并有些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选项课教师;可以建立本地区学校间体育教师互换制度, 合理利用各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身运动技能水平;上级教育部门可以经常组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新课程改革交流会。

5 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改革具用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比较灵活, 但在教学内容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缺少一个评价量, 我们知道, 新课程中允许学生在一个项目上学完18个学时后另选其他项目, 也允许学生学完一个项目后再选同样的项目, 这给教师在教学和评价方面增加了难度。体育教师可以参照的科学评价体系不够明确, 我们应该探索和建立评价体系, 保证课改质量, 同时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制订适合新课改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评价参照体系。

总的来说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希望行政部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各学校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教育主管部门抓好培训工作, 及时推广教学成果;体育教研组抓好教研工作,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倡导科研先行、努力进行课题研究、制定适宜本校体育与健康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探索和建立评价体系, 保证课改质量总结经验。只有各方面对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重视起来, 脚塌实地的去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 在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必将引领全国。

摘要: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把下面五点做好了, 新课程改革才会顺利有效的实施。

上一篇:现代诗对传统诗词的范文下一篇:学生发展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