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

2023-09-23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1篇

重点是昏迷病人护理:

(一)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致窒息。

(二)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假牙,舌根后坠时用舌钳拉出,及时彻底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张口呼吸病人用湿纱布盖口部,出现抽搐时防舌咬伤。

(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四)饮食,保证营养及水份摄入,对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油纱布覆盖,防异物落入眼内或角膜、结膜干燥。

(六)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褥疮,修剪指甲抓伤。

(七)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正确先用漱口液,2—3次/日。

(八)有尿潴留者,可安置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有便秘者及时处理。

(九)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50℃为宜,严防烫伤。 还有一个重度烧伤护理: 2.1 对病员进行评估

病员到达医院后,护士应迅速对创面做出全面评估,通过收集资料(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做出护理诊断〔1〕。列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及致伤因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心理创伤,有无并发症等,最重要的是面积和深度估计。[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2 初期护理

对病员进行评估的同时应立即行快速有效的急诊处理,即初期处理〔1〕。对病员要做出具体分析,制定抢救和护理方案,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及时有次序地进行并迅速准备烧伤病房。

2.2.1 维护呼吸道通畅:对合并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准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器械及抢救药品等,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2.2.2 迅速建立静脉补液途径:一般常用静脉穿刺,但大面积烧伤病员的常用静脉穿刺难度大,5例行股静脉切开,其余早期行静脉留置针,保证了病员快速补液的需要。

2.2.3 心理护理:由于意外伤害,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所遭受的痛苦难以接受,且担心留下疤痕,故患者心理负担很重。针对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在进行初期护理时尽量多与患者交谈,沟通,并向患者介绍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时让家属给予关怀与支持,使其有信心战胜疾病。

2.2.4 初期创面的护理:正确处理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环节。清创时可根据医嘱给镇痛剂,以减轻疼痛。在补液和镇痛的同时,对创面进行初步处理:剃净创周毛发,剪短指(趾)甲,去除皮肤表面的污物及坏死剥离创面,以1:10碘伏洗稀释液冲洗创面,再用0.5%碘伏消毒创面后送病房。其中7例有下肢烧伤,采用包扎疗法,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清创时加重损伤,余均采用暴露疗法。

2.2.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设特别护理记录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脉搏、呼吸和血压,每4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尿量能间接反映血容量情况,是临床上最简单、可靠的指标。一般成人每小时尿量在30-50ml.早期均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液的色、量变化,并做好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

2.3 休克期的护理

由于伤后72小时内血浆样蛋白液体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休克。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防止休克,补充血容量,根据需要补给胶体、晶体和水分。护士的职责在于具体安排和调节各种补液的时间和速度,详细观察病情变化以协助医生完成并及时修订补液计划〔1〕。按照目前我国较统一的补液方案,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胶体和晶体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而水分则每8小时各输总量的三分之一〔1〕。根据上述原则及病情需要,我们严格掌握液体速度和胶、晶、水分的分布,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神志、精神和外周循环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给病人留置导尿,经积极补液,使病人尿量保持在每小时50ml左右,安全度过了休克期。

2.4 感染期的护理: 感染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全身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创面和护理方面。

2.4.1,密切观察创面的渗出情况,加强对创面的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和敷料,注意创面的颜色和气味,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敷料有无异味、皮温、弹性,注意有无肿胀,询问疼痛情况。,对滲出较多的创面,随时用无菌棉球轻沾,并涂以庆大霉素加0.9%的生理盐水溶液。同时,为了保证创面干燥,我们自制了拱形烤架,用60瓦灯炮,每4个一组,分3组排放,根据创面情况及病人的温度,调节高度和密度,过高达不到保温,过低容易烫伤病人。在病人采取暴露疗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要求每2-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人员戴无菌口罩、帽子和手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除合并糖尿病患者于五天后出现体温上升,经处理创面和及时更换抗菌素后,体温下降外,其余均安全度过感染期。

2.4.2 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菌素,对病人进行严密隔离,严格限制陪护,加强病房消毒护理。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40分钟。以每升含1000mg有效氯溶液擦拭地面,每日4-6次。

2.4.3 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的流食、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以保证机体的高代谢需求。对糖尿病病人,以低盐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选用绿色蔬菜,注意粗细搭配。

2.5 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置管护理 :常规给氧气吸入,每分2升,对气管切开的病人,在护理中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注意患者咳出物及其性状是否为脓性、血性或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组织,对气道痰液阻塞者应迅速吸痰,选择粗细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可适当调高吸氧浓度,动作轻柔迅速,每次不超过15秒。吸引时避免吸痰管过深插入气道而加重气道损伤。妥善固定外套管,防止滑脱,每日更换套管处外敷料一次。每日清洗并煮沸消毒内套管2次,每次30分钟,管口用一层盐水纱布覆盖,间断滴入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每次2-3ml,并给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行雾化吸入前,应先吸痰,以防痰液膨胀后阻塞气道。

2.6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因病人患糖尿病5年余,平时血糖控制良好,因烧伤应激,血糖在入院6天内波动大,最高达24.77mmol/l,随时会有糖尿病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中我们采用美国强生-快速血糖仪,采手指或耳朵一滴血的方法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每日早、中、晚三次,为防止误差,每周对病人采静脉血,实验室查空腹血糖对照,用试纸法测尿糖及定期实验室测尿糖对照作为参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汇总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7 心理支持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言谈举止,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病人,稳定情绪,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情关心患者。其中有9例患者,应住院费用和疤痕问题,情绪显得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对病人耐心解释,交待家属,不要当患者面提及此敏感话题,生活上多关心患者,鼓励其要面对烧伤事实,要有坚强的毅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 疼痛的护理:由于创面范围大,程度深,因此,疼痛是主要的护理问题之一。尤其在换药时,我们在护理中经常鼓励安慰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保持病区整洁舒适,良好睡眠,同时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根据病情遵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并评估其效果,指导其放松疗法以及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2.9 恢复期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后常有疤痕增生,及早给予弹力绷带和软化疤痕药物(我们用美宝软膏)应用,以预防疤痕,鼓励和帮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2篇

重点是昏迷病人护理:

(一)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致窒息。

(二)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假牙,舌根后坠时用舌钳拉出,及时彻底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张口呼吸病人用湿纱布盖口部,出现抽搐时防舌咬伤。

(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四)饮食,保证营养及水份摄入,对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油纱布覆盖,防异物落入眼内或角膜、结膜干燥。

(六)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褥疮,修剪指甲抓伤。

(七)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正确先用漱口液,2—3次/日。

(八)有尿潴留者,可安置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有便秘者及时处理。

(九)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50℃为宜,严防烫伤。 还有一个重度烧伤护理: 2.1 对病员进行评估

病员到达医院后,护士应迅速对创面做出全面评估,通过收集资料(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做出护理诊断〔1〕。列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及致伤因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心理创伤,有无并发症等,最重要的是面积和深度估计。[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2 初期护理

对病员进行评估的同时应立即行快速有效的急诊处理,即初期处理〔1〕。对病员要做出具体分析,制定抢救和护理方案,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及时有次序地进行并迅速准备烧伤病房。

2.2.1 维护呼吸道通畅:对合并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准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器械及抢救药品等,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2.2.2 迅速建立静脉补液途径:一般常用静脉穿刺,但大面积烧伤病员的常用静脉穿刺难度大,5例行股静脉切开,其余早期行静脉留置针,保证了病员快速补液的需要。

2.2.3 心理护理:由于意外伤害,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所遭受的痛苦难以接受,且担心留下疤痕,故患者心理负担很重。针对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在进行初期护理时尽量多与患者交谈,沟通,并向患者介绍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时让家属给予关怀与支持,使其有信心战胜疾病。

2.2.4 初期创面的护理:正确处理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环节。清创时可根据医嘱给镇痛剂,以减轻疼痛。在补液和镇痛的同时,对创面进行初步处理:剃净创周毛发,剪短指(趾)甲,去除皮肤表面的污物及坏死剥离创面,以1:10碘伏洗稀释液冲洗创面,再用0.5%碘伏消毒创面后送病房。其中7例有下肢烧伤,采用包扎疗法,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清创时加重损伤,余均采用暴露疗法。

2.2.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设特别护理记录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脉搏、呼吸和血压,每4小时测体温并记录。尿量能间接反映血容量情况,是临床上最简单、可靠的指标。一般成人每小时尿量在30-50ml.早期均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液的色、量变化,并做好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

2.3 休克期的护理

由于伤后72小时内血浆样蛋白液体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休克。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防止休克,补充血容量,根据需要补给胶体、晶体和水分。护士的职责在于具体安排和调节各种补液的时间和速度,详细观察病情变化以协助医生完成并及时修订补液计划〔1〕。按照目前我国较统一的补液方案,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胶体和晶体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而水分则每8小时各输总量的三分之一〔1〕。根据上述原则及病情需要,我们严格掌握液体速度和胶、晶、水分的分布,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神志、精神和外周循环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给病人留置导尿,经积极补液,使病人尿量保持在每小时50ml左右,安全度过了休克期。

2.4 感染期的护理: 感染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全身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创面和护理方面。

2.4.1,密切观察创面的渗出情况,加强对创面的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和敷料,注意创面的颜色和气味,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敷料有无异味、皮温、弹性,注意有无肿胀,询问疼痛情况。,对滲出较多的创面,随时用无菌棉球轻沾,并涂以庆大霉素加0.9%的生理盐水溶液。同时,为了保证创面干燥,我们自制了拱形烤架,用60瓦灯炮,每4个一组,分3组排放,根据创面情况及病人的温度,调节高度和密度,过高达不到保温,过低容易烫伤病人。在病人采取暴露疗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要求每2-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人员戴无菌口罩、帽子和手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除合并糖尿病患者于五天后出现体温上升,经处理创面和及时更换抗菌素后,体温下降外,其余均安全度过感染期。

2.4.2 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菌素,对病人进行严密隔离,严格限制陪护,加强病房消毒护理。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40分钟。以每升含1000mg有效氯溶液擦拭地面,每日4-6次。

2.4.3 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的流食、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以保证机体的高代谢需求。对糖尿病病人,以低盐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选用绿色蔬菜,注意粗细搭配。

2.5 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置管护理 :常规给氧气吸入,每分2升,对气管切开的病人,在护理中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注意患者咳出物及其性状是否为脓性、血性或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组织,对气道痰液阻塞者应迅速吸痰,选择粗细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可适当调高吸氧浓度,动作轻柔迅速,每次不超过15秒。吸引时避免吸痰管过深插入气道而加重气道损伤。妥善固定外套管,防止滑脱,每日更换套管处外敷料一次。每日清洗并煮沸消毒内套管2次,每次30分钟,管口用一层盐水纱布覆盖,间断滴入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每次2-3ml,并给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行雾化吸入前,应先吸痰,以防痰液膨胀后阻塞气道。

2.6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因病人患糖尿病5年余,平时血糖控制良好,因烧伤应激,血糖在入院6天内波动大,最高达24.77mmol/l,随时会有糖尿病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中我们采用美国强生-快速血糖仪,采手指或耳朵一滴血的方法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每日早、中、晚三次,为防止误差,每周对病人采静脉血,实验室查空腹血糖对照,用试纸法测尿糖及定期实验室测尿糖对照作为参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汇总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7 心理支持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言谈举止,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病人,稳定情绪,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情关心患者。其中有9例患者,应住院费用和疤痕问题,情绪显得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对病人耐心解释,交待家属,不要当患者面提及此敏感话题,生活上多关心患者,鼓励其要面对烧伤事实,要有坚强的毅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 疼痛的护理:由于创面范围大,程度深,因此,疼痛是主要的护理问题之一。尤其在换药时,我们在护理中经常鼓励安慰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保持病区整洁舒适,良好睡眠,同时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根据病情遵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并评估其效果,指导其放松疗法以及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2.9 恢复期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后常有疤痕增生,及早给予弹力绷带和软化疤痕药物(我们用美宝软膏)应用,以预防疤痕,鼓励和帮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3篇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为急性心肌梗死

一、临床表现

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

二、护理要点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备齐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 :当患者入院时,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注意保证电复律监护仪和临时起搏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平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术的训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入急救状态。

3、吸氧:早期足量给予氧气吸入,要把吸氧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来对待,尤其注意患者在排便时或进餐后的氧气吸入 。流量为4-6升/分。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

5、适时镇静止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而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则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吗啡可抑制呼吸。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在巡视病房或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

7、药物治疗:注意扩血管和镇痛药物的低血压反应,抗凝药物的出凝血监测,严格掌握极化液的滴速与剂量等。

8、其他主要症状的护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发病24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通过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性质的早博,并及时予以救治。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急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精神紧张均是常见的诱因,以左心衰竭为主。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3)控制休克:常发生在发病1周内,在病后24~48h内,常因广泛性心肌坏死,缺血致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和减弱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观察时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

9、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和绝对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及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尤其注意注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尽量少食茶、咖啡,忌烟酒。

2)排便护理:AMI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一、用物

插管钳、喉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注射器、氧气、呼吸机、胶布、吸引器、2%利多卡因。

二、操作与配合

1、经口插管

①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②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操作,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伸入,把舌推至左侧,见悬雍垂后继续向前推,显露喉头、声门。

③用2%利多卡因1ml行表面麻醉,消除咽喉反射。

④将导管轻柔地经声门插入气管内,经过声门时立即拔出管芯。 ⑤塞入牙垫,退出喉镜,用胶布妥善固定牙垫和导管。 ⑥连接麻醉装置或呼吸机。

2、经鼻插管术

①检查病人鼻腔情况,如有无鼻中膈弯曲、鼻息肉、纤维疤痕。

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③从通气良好的一侧鼻腔插入,经后鼻腔接近喉部时,术者在推进导管的同时,用耳倾听通气声响,根据声音大小,来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和导管的位置,调至气流声最大时,将导管插入。

④向导管内吹入空气,用听诊器检查导管的位置及是否插入气管内。 ⑤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 3、症状护理

①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深度。

②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时间。

③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选择适当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 ④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按需吸痰。

⑤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⑥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一口腔一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⑦每12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35cmH20。

⑧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⑨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4、一般护理

①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②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及胸部的护理。 ③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④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 ⑤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⑥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⑦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

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种临终前状态,为心脏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一、临床表现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伴以浅表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青紫。

心跳骤停的分类:(1)心室纤维颤动(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较低、形态下

一、快慢下一的基线摆动,每分钟达到250-500次。这一类型在心跳骤停中约占80%。(2)心室停顿: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而是一直线。此时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功能。(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以显示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主心律(慢而宽大畸型的QRS波群)等,但心肌无收缩功能。心脏不能有效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听不到心音。此型少见,复苏困难。

二、护理要点

1、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3、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

4、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取仰卧位,传呼有关人员参加.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5、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6、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7、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8、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并保留安瓿备查。

9、复苏后的处理: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置冰袋,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③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

昏迷护理常规

昏迷即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高度抑制,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临床上广义的昏迷,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一、临床分类及表现

根据病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觉醒的程度进行分类。

1、嗜睡:病理性睡眠状态,病人能被痛觉及其他刺激,或言语唤醒,并能做适当的运动和言语反应。唤醒时意识可以清醒,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病人又转入嗜睡状态。病人的自发性运动、自发性言语比较常见。有时烦躁不安,有时动作减少。

2、昏睡:强刺激(较重痛觉或较响言语刺激)才可以唤醒,醒后定向力不正确。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立即进入昏睡。自发性言语比较少见,常可见到自发性肢体运动。对痛觉刺激呈现防御性的回避动作。

3、浅昏迷:强烈的痛觉刺激仅能引起病人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但对外界的语言呼唤声或强刺激无反应。不出现自发性言语,自发性运动比较少见。肌力可以正常,几种脑干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眶上压痛反应可以存在。或其中个别反射迟钝。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

4、深昏迷: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包括强烈的痛觉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眶上压痛均消失,大多数病人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皆消失。四肢肌肉松软、大小便失禁,可能出现各种形式呼吸障碍,甚至自主呼吸停止。血压波动,脑电图示高波幅波逐渐平坦化。

二、护理要点

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适当约束,剪短指甲,以防皮肤抓伤,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鼻饲: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和水,药丸、丸剂应碾碎或粉剂,用水混匀,从鼻饲管中注入。鼻饲管每周换1次。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吸入气管,有假牙应取下假牙。 2)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痰,必要时吸氧。

3)如痰液阻塞、缺氧严重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注意昏迷程度变化。

5、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各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预防并发症:1)两眼不能闭合时,每日用金霉素眼膏涂覆,或覆盖凡士林纱布。2)重

视口腔护理,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张口呼吸者,口部盖湿纱布;3)预防压疮,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注意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肌肉萎缩。4)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应防治细菌感染。5)止坠积性肺炎。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因,使左心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引起的急性左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嗽伴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奔马律,两肺可闻对称性漫步湿罗音及哮鸣音,血压下降、并可出现休克,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

二、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心律、紫绀及肺部体征,给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3、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4、宜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忌饱食,保持大便通畅。

5、治疗护理

1)高流量吸氧,并用20~30%酒精湿化。 2)给吗啡镇静扩血管。

3)利尿:首选速尿静推,以减少血容量。

4)强心: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予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5)血管扩张剂: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6)其他:氨茶碱稀释静推,适用于有哮鸣音者;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静推;消除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原发病。 7)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4篇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史等,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注意咯血的诱因。 2.仔细观察咯血量、颜色、持续时间及频率。

3.评估咯血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气短、发热、胸痛、呛咳、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贫血等。

4.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肺部体征及全身营养状况。

5.观察再咯血征象及窒息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呼吸不畅、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等提示有再咯血的可能;如喷射性大咯血突然停止,提示可能为窒息所致。

【护理措施】

1.患者咯血未明确诊断之前,暂行呼吸道隔离。

2.患者咯血量少时,适当休息;大量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加床栏。

3.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予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粗糙的食物。

4.及时发现再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及时通知医师,作好抢救准备。 5.大咯血的护理 ①护士守护床旁,细心安抚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②发现患者突然大咯血,如现场无任何抢救设备,应立即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床边,取俯卧朝下倾斜体位,轻拍背部,或抬起患者下半身呈倒立位,使躯体与床面呈45°,托起头部向背侧稍屈曲,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清除咽部积血。③床旁备有抢救设备时,将患者平卧,撬开牙关,迅速行口腔、咽部负压吸引,吸出血液和血凝块。④若吸引无效,立即准备和配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咯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如何避免咯血的诱因,预防再咯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3.评估休克或微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4.评估微血管栓塞表现,如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坏死、脱落;深部器官栓塞,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5.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如呈进行性贫血。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 3.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有广泛性出血倾向时,延长穿刺部位压迫的时问;鼻出血时,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碘仿纱布填塞鼻腔;高热时,禁用酒精物理降温。 5.应用抗凝剂期间,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及时采集血标本。同时备好鱼精蛋白,以便对抗肝素使用过量。

6.备齐抢救药物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 2.观察患者的呼吸改变,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微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 50%酒精作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 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 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 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l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lO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和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接触时间。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及有无腐蚀征象。

3.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评估呼出的气体是否有特殊异味。 4.观察患者意识神态及神经反射,评估有无神经系统改变。 5.观察患者洗胃、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尿量,了解肾功能。

【护理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毒物由呼吸道吸入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休息、保暖。

(2)毒物经皮肤和黏膜吸收者,立即去除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皮肤、头发及指缝。

(3)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对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禁止洗胃,可用蛋清、牛奶等沉淀物保护胃黏膜。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或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对症补液以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5.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除。 6.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配合,如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设专人护理。 7.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瞳孔、循环等变化,准确观察出入水量,并作好记录。如出现昏迷,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肾衰竭时,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8.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9.重度中毒需作透析治疗时.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

【健康指导】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顾虑。 2.告知患者恢复期注意事项。

3.向患者宣教预防中毒及自救防护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l小时l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lOOml。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 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评估呕血或黑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5.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便后用温水轻擦肛门周围,做好皮肤护理。

7.安抚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恐惧,稳定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引发本病的相关因素,预防复发。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和休息,避免诱因。

3.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呕血和黑粪的量、性状、次数,掌握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一旦出现反复呕血并呈鲜红,或出现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暗红,应考虑再出血,立即就医。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肝性脑病的病因,如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门静脉手术、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物、麻醉药、便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钠以及碱中毒、便秘、饮酒等。 2.评估患者有无性格的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及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明显减退,有无语言错乱、言语迟缓、表情淡漠或欣快激动、扑翼样震颤以及有无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护理措施】

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性格行为异常患者,使用床栏,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预防坠床和伤人。

2.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或行为异常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给予含丰富维生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者可经鼻饲进食,但当胃不能排空时应停止鼻饲。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33%硫酸镁30~60ml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用66.7%乳果糖500ml灌肠,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钠、碱中毒、抽搐等,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及处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500ml。肝硬化腹水者入液量一般为尿量加l000ml,以免加重昏迷。 6.遵医嘱给予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的药物,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口服新霉素患者,应注意听力和肾损害,故使用不宜超过l个月。患者狂躁不安或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水合氯醛、哌替啶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7.安抚患者,提供满足患者所需要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8.昏迷或瘫痪患者,按昏迷、瘫痪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诱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减少或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应避免的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继发感染、便秘、饮酒、大量放腹水、使用利尿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等。

2.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戒酒。

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发现任何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发热等,及时就诊。

脑出血护理常规

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l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5篇

关键词:ICU;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临床上俗称为“褥疮”,祖国医学称之为“席疮”,是指局部 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1]。多年以来,压疮的发生率一直是评价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ICU 是全院危重 病人聚集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据数据统计,ICU 诊治的病人中并发 压疮的发病率最低约 4%,最高可达 51%[2]。国外病人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的案件正日益增加[3],在荷兰大于 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 的住院费用; 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约为每年 10 亿美元[4]。 压疮的防治是 ICU 护理工作的重 点及难点, 压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且延缓疾病的康复, 延长住院时间。 如何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 压疮,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是护理界同仁的共同愿望。笔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资 料,现就 ICU 危重病人压疮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外在因素 1.1.1 压力几乎所有的 ICU 病人都不得不卧床,而且身上带有各种治疗性 管道和监测导线, 很多病人因为疾病和治疗的需要还不得不被保护性约束, 这些都限制了病 人的躯体移动和体位变换,容易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如头枕部、双肘、骶尾部、足跟及外踝 等部位长期受压。压力是压疮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常皮肤的毛细血管内压为 2~4kPa, 长达 4h 的 4. 67kPa 以下压力或不断变化压力下即使 25.3kPa 达 1h 也不至于出现组织改变, 但如果 9.3kPa 的压力持续 2h 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5]。仰卧位时,右足跟部、头 后部、骶尾部、左右肩胛部的体压均在 4.27kPa(32mmHg),尤其右足跟超过 9.33kPa(70 mmHg)[6],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减轻压力。

1.1.2 摩擦力和剪切力 ICU 病人由于镇静、使用人工气道和胃肠道营养,往往需要采取 头高屈腿的体位。头部抬高大于 30 度,为了防止病人下滑而同时屈腿,在这种体位下骶尾 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1.1.3 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 5 倍[7]。大便失禁或 腹泻、伤口分泌物的渗出、发热引起的大汗以及病房内湿度过高,都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 境中。 尿液和粪便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据统计, 失禁病人发生压疮的机率是一般病人的 5. 5 倍[7]。潮湿会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有害物质易入侵,且利于细菌繁殖,皮肤本 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的防护能力也下降。 皮肤浸渍及皮肤皱褶也是压疮发生的原因, 而这些因素在 ICU 病人中都很常见。

1.2 内在因素

1.2.1 感觉功能障碍大多数 ICU 病人都有感觉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镇静药的使用或病 人本身就有意识障碍。 感觉能力低下会导致皮肤对损害性压迫敏感度降低, 自我防护能力下 降或丧失,不能改变或控制体位,失去神经支配的皮肤组织代谢发生改变,皮肤中的主要抗 张力成分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将使皮肤变得不耐摩擦而易破损[8]。

1.2.2 营养不良许多 ICU 病人都存在高代谢状态,从而引起营养不良,这常见于严重创 伤、 烧伤、 感染性休克及大手术后的病人。 高代谢状态引起负氮平衡, 进而使皮下组织变薄, 骨突部位更加明显,伤口愈合更加困难。血浆低蛋白水平容易引起皮肤水肿,这样进一步威 胁到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更容易受损。Holmes 等[7]研究发现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 35g /L 的病人中 75%都发生了压疮,而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高的病人中压疮的发生率只有 16%。贫 血、营养不良对病人压疮发生和伤口愈合的影响,也是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红细胞压 积<0.

36、血红蛋白<120g/L 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7]。营养不良病人皮 下脂肪减少,皮肤对外来压力的耐受性减弱,皮肤易于受损,所以改善病人的营养水平,对 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2.3 组织缺氧许多 ICU 病人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这些 都会减少组织的供氧。 许多特殊药物, 比如某些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会使皮肤组织缺氧更加 严重。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减少外周的组织灌注和毛细血管血流,进一步 减少皮肤组织的氧供。另外,组织间隙水肿也会减少毛细血管血流,影响皮肤的氧供[9]。

1.2.4 应激临床发现急性损伤病人早期压疮发生率高[10]。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 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 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 1.3 高危人群如老年、瘫痪、麻痹、昏迷、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使用支架或石膏的 病人。另外毕红月等[11]报道高 APACHEⅡ评分、体温的改变、循环不稳定,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与压疮的高度风险显著相关, 特别是低血压更值得警惕。 2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压疮的防治—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评估 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 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 Ander son 评分量表、Waterlow 评分量表、Nortoni5F 分量表、Bradeni 平分量表、Cubbin 和 Jac kson 评分量表等。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 Norton 和 Braden2 种量表,尤其是 Brade n 评估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 RAS,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平衡, 使用 Braden 评估量表 对高危病人采取干预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 50%~60%[12],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 构中应用。Braden 量表包含 6 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 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这 6 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 1~3 分外, 各项得分均为 1~4 分,每个因素分为 4 个分值等级,总分 6~23 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 的危险性越高,18 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15~18 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 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 分提示高度危险,9 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Braden 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骨 折病人围术期及外科病人围术期均能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13], 有利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以科学的方法防治压疮。评估除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 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 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会产生并表现出来,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遏制压疮风险。 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网络,及时申报,同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口头或书面沟通,提高病人 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认知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减压

3.1.1 减压方法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至少每 1~2h 翻身 1 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推,对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翻身循环卧位[14],即平卧位(2~2.5h)-健侧位(2~2.5h)-患侧位(1~1.5h) -平卧位(2~2.5h)的循环周期。在传统的护理翻身中,90°侧卧翻身多见,但近期的研 究发现,侧卧 30°或 60°时压疮好发部位的平均体压明显小于仰卧位或 90°侧卧,30°侧 卧位体压不超4.27kPa[6]。翻身时选择合适的体位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半卧位时床 头抬高 45°,病人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形成压疮,所以以 5°~30°为宜[8]。 建立翻身卡,Braden 评分<7 分、颈椎骨折及病情限制翻身的病人必须使用气垫床[8]。软枕 是良好的减压装置,足跟不宜用棉圈,因棉圈无弹性,长期使用被压缩后就失去了预防压疮 的作用,反而引起局部压疮[15]。

3.1.2 常用的减压工具刘光维报道[6]减压的全身用具如喷气式床垫、充水床垫、聚硅 酮床垫可产生按摩作用; 新型全自动翻身床和侧身床以改进床的材料和结构来分散背部皮肤 的压力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最理想的程控按摩床使体压小于 4kPa,是一种理想的床垫。 王育林等[15]报道预防压疮的局部支撑工具有小型凉液垫、 水垫、 三升输液袋、 复方茶叶垫、 决明子垫、负米袋垫等。在减轻压力方面以气垫为最好,其次是水垫、凝胶垫、泡沫塑料垫 最差;而在温度方面以凝胶垫温度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16]。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

3.2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是机体组织 修复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 供给,予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此外, 给病人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17]。 对Ⅳ度压疮长期不愈的, 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 低蛋白血症病人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 增加 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 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3.3 避免潮湿的刺激对小便失禁者使用尿布或接尿器,保持会阴部及皮肤清洁干燥;对 频繁腹泻及大便失禁病人使用带囊气管导管代替肛管。 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 导管,将气管导管外涂石蜡油后置入病人肛门,并给气囊充气,外接一次性腹腔镜保护套, 可有效保护肛周皮肤及减轻护理工作量。也有报道采用强生 0B 卫生棉条塞入肛门,防止大 便外溢,每 3~4h 更换 1 次[18]。 经过以上处理及配合药物治疗, 使大便失禁得到控制, 从而减轻了粪便对肛周皮肤的刺 激,保持了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创口分泌物较多或易出汗的病人,及时清洗创口擦干皮 肤,衣服和床单要及时更换,经常扫除渣屑,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 3.4 局部处理

3.4.1 一期创面一期创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潮红、硬结时,应以改变体位为主,可使用 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不宜按摩,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 解除压力后—般 30~40min 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 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结果表明,凡经过按摩的局部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过按 摩的无此种现象[19]。透明贴能有效减轻病人局部皮肤受压,使局部皮肤更加光滑、耐磨, 从而减轻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能有效消除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20]。使用 方法:根据局部受压面积大小选择透明贴,以略大于局部受压皮肤为宜。局部皮肤洗净后将 透明贴贴上,用手轻轻按压,使透明贴与皮肤紧紧贴牢即可,并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另外, 不少医院目前仍在使用气圈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充气的气圈将皮肤的静脉回流压迫阻断, 不利于中心部皮肤血液循环。

3.4.2 二期创面二期创面无破损或渗液少,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换药间隔 2~7d,创面 破损或渗液较多,可使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局部皮肤全层破溃但未累及皮下组织或 局部溃疡组织红润、坏死组织不多时,可清洗创面。研究 证明,水流冲洗比擦洗效果更好[21]。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当有渗液渗出敷料边缘时更换护贴。

3.4.3

三、 四期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 切痂和切开引流, 换药间隔 24h, 若不能切痂, 用水凝胶与水胶体敷料自溶清创。厚痂用刀片划痕后再使用,换药间隔 3~4d,肌腱、骨膜 外露时用水凝胶保护,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

3.4.4 难治性溃疡可使用高压氧治疗。 3.4.5 伤口敷料的选择原则[22 ]①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的吸收能力; ②根据创面大小选 择敷料尺寸; ③根据创面深度选择辅助敷料种类; ④根据局部创面决定是否减压引流或加压 包扎;⑤根据创面位置选择敷料的形状、薄厚;⑥根据皮肤耐受性选择敷料的粘性强度;⑦ 感染伤口不要使用密闭性敷料;⑧清创能力:清创胶/水胶体敷料/其他;吸收能力:海绵类 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力: 水胶体敷料/海绵类敷料/藻酸盐敷 料,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应避免敷料的更换间隔与粘性度;管理清创:水凝胶类;管理渗液: (少量渗出)水胶体类、(中量渗出)藻酸盐类、(大量渗出)泡沫类;管理感染:银离子 抗菌敷料。

3.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 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 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6 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 般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教会家属一些预防压疮的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

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病人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康复。

3.7 注重细节

3.7.1 ICU 病人约束方法应正确,约束带易致手或脚腕皮肤勒伤,故约束带靠近病人皮 肤面须有一保护层。

3.7.2 气管切开病人要随时保持颈部皮肤干燥,如及时抽吸口腔和气道的分泌物、处理 呕吐物等, 并应及时更换固定气管导管的系带。 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系带易引起颈部皮肤破 损,如果颈部皮肤发红,系带前皮肤应用新洁尔灭消毒,晾干后垫无菌纱布再系带,系带松 紧以能容纳 1~2 指为宜。

3.7.3 电极片定期更换, 各类导线及管路妥善固定, 测压袖带不能直接绑在病人皮肤上, 应有内衬,易过敏者使用低敏胶布。

3.7.4 保证病人术后充足的灌注量是保证组织灌注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观察病人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一般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40~60mmHg(1InrnHg =0.133kPa)[23]。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将 各项指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另一方面注意加强病人术后的保暖工作, 随着体温的上升再撤 除棉被。

3.7.5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病人处于显著的负氮平衡状态, 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出现肢体偏瘫, 肌力只有 0~II 级, 再由于将降温毯置于病人躯干部、 背部和臀部,毯面最低湿度为 6℃,血液循环减慢,因此病人极易冻伤诱发压疮。采用 24c m×24cm、厚 5cm 的海棉垫保护骶尾部,每小时翻身按摩 1 次,并持续保持平卧位,实践证 明此法既可有效预防冻伤,又能显著提高降温效果。

4 讨论 随着新型护理用品和器材的更新和推广,ICU 护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及知识运用,以发 挥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护士在学习掌握新型用品的同时,还应同原有 的护理常规做到合理结合, 不能由于新产品推广而抛弃原有的护理常规, 也不能因坚守原有 的护理常规而阻碍新产品的使用,对于新旧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贯彻预防重于治疗的压疮护理理念。目前认为,压疮大多数可以预 防,但非全部。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应对病人发 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从而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使有限的医疗 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在新颁布的行业指南中特别强调: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伤口处理方法。敷料和创面用药是湿性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 湿润环境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 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 1 倍[17]。 湿性环境可调节氧张力,促进血管生成;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多种生长因 子释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保护新生肉芽组织,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13]。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压疮 的预防和治疗已由传统的局部垫气圈、受压处按摩、红外线灯烤、碘酒涂抹等干性治疗方法 发展到现在以造口治疗为主导,保持创口持续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湿性治疗方法,这种趋势将会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成果。

参考文献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范文第6篇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史等,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注意咯血的诱因。 2.仔细观察咯血量、颜色、持续时间及频率。

3.评估咯血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气短、发热、胸痛、呛咳、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贫血等。

4.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肺部体征及全身营养状况。

5.观察再咯血征象及窒息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呼吸不畅、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等提示有再咯血的可能;如喷射性大咯血突然停止,提示可能为窒息所致。

【护理措施】

1.患者咯血未明确诊断之前,暂行呼吸道隔离。

2.患者咯血量少时,适当休息;大量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加床栏。

3.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予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粗糙的食物。

4.及时发现再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及时通知医师,作好抢救准备。 5.大咯血的护理 ①护士守护床旁,细心安抚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②发现患者突然大咯血,如现场无任何抢救设备,应立即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床边,取俯卧朝下倾斜体位,轻拍背部,或抬起患者下半身呈倒立位,使躯体与床面呈45°,托起头部向背侧稍屈曲,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清除咽部积血。③床旁备有抢救设备时,将患者平卧,撬开牙关,迅速行口腔、咽部负压吸引,吸出血液和血凝块。④若吸引无效,立即准备和配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咯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如何避免咯血的诱因,预防再咯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3.评估休克或微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4.评估微血管栓塞表现,如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坏死、脱落;深部器官栓塞,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5.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如呈进行性贫血。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 3.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有广泛性出血倾向时,延长穿刺部位压迫的时问;鼻出血时,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碘仿纱布填塞鼻腔;高热时,禁用酒精物理降温。 5.应用抗凝剂期间,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及时采集血标本。同时备好鱼精蛋白,以便对抗肝素使用过量。

6.备齐抢救药物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 2.观察患者的呼吸改变,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微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 50%酒精作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 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 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 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l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lO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和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接触时间。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及有无腐蚀征象。

3.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评估呼出的气体是否有特殊异味。 4.观察患者意识神态及神经反射,评估有无神经系统改变。 5.观察患者洗胃、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尿量,了解肾功能。

【护理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毒物由呼吸道吸入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休息、保暖。

(2)毒物经皮肤和黏膜吸收者,立即去除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皮肤、头发及指缝。

(3)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对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禁止洗胃,可用蛋清、牛奶等沉淀物保护胃黏膜。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或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对症补液以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5.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除。 6.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配合,如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设专人护理。 7.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瞳孔、循环等变化,准确观察出入水量,并作好记录。如出现昏迷,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肾衰竭时,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8.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9.重度中毒需作透析治疗时.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

【健康指导】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顾虑。 2.告知患者恢复期注意事项。

3.向患者宣教预防中毒及自救防护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l小时l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lOOml。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 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评估呕血或黑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5.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便后用温水轻擦肛门周围,做好皮肤护理。

7.安抚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恐惧,稳定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引发本病的相关因素,预防复发。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和休息,避免诱因。

3.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呕血和黑粪的量、性状、次数,掌握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一旦出现反复呕血并呈鲜红,或出现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暗红,应考虑再出血,立即就医。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肝性脑病的病因,如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门静脉手术、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物、麻醉药、便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钠以及碱中毒、便秘、饮酒等。 2.评估患者有无性格的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及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明显减退,有无语言错乱、言语迟缓、表情淡漠或欣快激动、扑翼样震颤以及有无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护理措施】

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性格行为异常患者,使用床栏,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预防坠床和伤人。

2.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或行为异常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给予含丰富维生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者可经鼻饲进食,但当胃不能排空时应停止鼻饲。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33%硫酸镁30~60ml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用66.7%乳果糖500ml灌肠,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钠、碱中毒、抽搐等,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及处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500ml。肝硬化腹水者入液量一般为尿量加l000ml,以免加重昏迷。 6.遵医嘱给予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的药物,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口服新霉素患者,应注意听力和肾损害,故使用不宜超过l个月。患者狂躁不安或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水合氯醛、哌替啶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7.安抚患者,提供满足患者所需要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8.昏迷或瘫痪患者,按昏迷、瘫痪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诱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减少或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应避免的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继发感染、便秘、饮酒、大量放腹水、使用利尿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等。

2.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戒酒。

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发现任何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发热等,及时就诊。

脑出血护理常规

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l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

上一篇:麻醉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