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

2024-03-11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目前已成为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初等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关注,很多学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关键词:PBL;高中课堂;問题导向;课堂应用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导学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生的课前自主探究和课中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PBL教学方法与理念

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引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的基本理念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与新课改融合后教学思路为:教师课前提出导学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生成问题——课堂分组讨论——课堂分析训练——教师总结等五环教学模式。

二、 实施过程

(一) 设计思路

过程以课堂为主,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以教材为主。因为很多高考题目都是源于书本,高于书本;充分发挥小组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同学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学生小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学习成就感。

(二) 设计背景

融合模式需要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即设置好问题的难度与梯度,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授这种课型的老师会提前给学生发导学案或预习案,结果造成学生既要做学校发的配套练习册,还要做导学案,甚至还有家庭作业等。所以,最好的问题导学就是教材内容,教师要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以找出教材中“模糊不清”的内容及完成课后习题为问题导向。

(三) 课堂环节

1. 组内共研预习成果

明重点:重点一般都是标题内容,学生把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公式、定理标注出来,因为经常碰到学生看完了本节内容后,整面教材还是干净整洁。

交流疑难点:划出预习中哪句话不理解,哪些内容模糊不清,例题中哪个步骤不明白。与同学交流!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如问号、波浪线、下划线等)标注出来。

对答案:组内互对本节后面的习题答案及解题方法。对预习中的内容及时练习巩固形成初步印象,与小组内互对答案可以互相比较,寻找差距!自我检测过程中的错题,要用不同颜色(如红色)标注出来,留下做题痕迹。(学生之间一般有攀比心理)

收集原始问题P1(problem):组长收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后,汇总给老师。教师收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做“大数据”!还可以顺便检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养成长期预习,自我获取知识,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习惯!

2. 教师授课

本环节称为答疑解惑,教师整理汇总各小组提出的问题。选择学生疑问较多的三到五个问题,作为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结合问题的提出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发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适当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有时学生还要看装这桶水的水桶漂不漂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接受程度为:

动态图形>静态图片>基础数据;要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直观的领会知识,获取体验式的服务。学生也会欣赏佩服老师!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感性问题P2(problem),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解决。可以是提问式,可以是兵教兵式!

3. 师生共研典例

典型例题可以是书本例题,也可以是教材后面的习题,也可以是教师自选的题目。基于教师经验的理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训练要有针对性,对于题目的完成,可以是探究式学习。

4. 学生练习巩固

教师再出练习由组长分配题目给本组成员分层做,小组建设要依托小组长,小组长不仅要收发作业,还要负责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题目,减少盲目乱做的时间。学生上来自由“抢”黑板书写展示,让各组起立讨论(此时板演同学还在写)!分题做的好处是:弱的同学还在做题,中等的同学已经完成目标急于表现自己(上台板演),优生会把剩下的题目也做完,而上来板演的中等同学正是我们要了解的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刻学生会产生理性问题P3(problem),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行发现解决,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且有助知识巩固和理解。

(四) 教师组织总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否一一得到回应;组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整理笔记、错题。留下5分钟时间,让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内容,仍然有问题的,可以单独提问。最后布置有梯度作业(适当渗透高考相关题目),必须跟学生公布明天上课的内容,指导学生预习生成新问题,至此完成一个循环!

三、 效果达成及反思

从学生课堂表现上看,经长期养成的习惯,在讨论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第一轮讨论环节时积极提出问题,有的组内消化,消化不了有报上来,特别有的学生提出超出本节的问题,这个很好,说明学生有在思考。在小组上来“抢”黑板展示的过程,同学们积极踊跃为本组得分,不冷场!

PBL与新课改融合教学,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为今后在社会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覃思.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新模式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5(23).

[2]朱达峰.有效课堂教学例题选择的几点建议[J].数理化学习,2011(2).

[3]严靖.深化数学例题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1(44).

[4]刘焕英.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中小学教育,2012(92).

作者简介:林巧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1 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任务,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份, 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因此,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 并形成共识和认可。但是对待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认为教学大纲已经确定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指出了重点难点, 似乎再搞教学目标没有必要。实际上这些认识没有弄清教学目标与大纲规定的要求的区别。我们必须端正教学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急学生之急, 想学生之想, 自觉地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制定贴近学生, 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简短地提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 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的启示:必须改变单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即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不仅要强调获得知识, 还要强调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及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交往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建立与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建立与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 教师要发挥其主动性。

4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 有适当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差生回答, 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 好、中、差生都调动起来。

5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 多做课堂练习, 让学生多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例题能承上启下, 引入新概念, 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 揭示错误根源。所以, 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的作用, 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激发求知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每堂数学课堂中, 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 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或解答学生的提问, 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 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提出适当的要求, 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6 要善于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 其显著的特点, 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 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

7 要重视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

人所共知,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巧妙地运用语言, 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境打下基础。因此, 教师应该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但是,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语言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为此, 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的语言问题做了课题研究, 指出我们的任务至少有以下几条:

第一, 注意数学中某些词句的规范化。比如中学数学课里的“或”、“和”、“当”等字的使用, 还有一些符号的读法。

第二, 要掌握带有数学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定论的, 但是有些数学教师语言修养膛高, 用错了词, 说错了话, 使意思正巧相反, 或者引起歧义, 或者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

第三, 研究小学生在数学课中产生语言障碍的表现和原因, 研究帮助小学生克服语言障碍的方法和途径。因为规范数学语言, 提高数学教师的语言水平, 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当然要研究怎样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的问题。

8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社会环境的变化, 家庭的娇宠, 使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那种盲目惧怕, 绝对俯首帖耳的学生已不多见。在绝不迁就姑息的基础上, 教师也调整自身, 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的优雅自如的风度。要自然、大方, 面带微笑, 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喜欢教师, 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 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大大提高。因为厌烦而形成的冷漠的师生关系, 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 也无从谈保证上课效果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还普遍存在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任务,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学习方式相适的教学方法, 要注意师生互动, 有适当的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 多做课堂练习, 让学生多实践, 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 要重视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 创设情境时讨论, 有助于认清学习目标

每一节课的开头要像说书开篇那样引人注目,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设计一个理想的导入方式, 创设一个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情境。教学目标通常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新课伊始就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讨论, 由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学习方向, 具有亲切感。这既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深知, 教学的各个部分常常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在不同内容开始的时候, 可以采用生活的实例让大家讨论, 一方面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在某些概念的教学中, 就可以从实际生活或者大家较为熟悉的背景下编拟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逐渐引入概念, 在中专教材中有关分段函数的教学时, 本人先让大家讨论并计算了诸如邮局寄信、电信收费、出租车计价等问题。从特殊例子中建立感性认识, 再讲一般概念的抽象、概括, 自然、亲切, 学生易于接受, 乐于探究, 效果明显。以下内容可用于课堂的讨论:与经济有关的如有奖销售、银行利息调整、股市行情、公积金贷款等。与国情有关的:如人口增长、森林覆盖、火车提速以及与概率有关的中奖等问题。

2 探究新课时讨论,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较强,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准备, 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许多新知识学生所能依据原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类推而得到解决, 这时适当展开讨论, 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新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中专《数学》教材中, 应用重要不等式:求有关非二次函数极值时, 教师必须强调它使用的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是指a、b为正数, “二定”是指a、b两个数的和或者积有一个是定值, “三相等”是指等号成立。为此, 我用了三个函数求最值的题供学生讨论, 以加深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1)

(3) , 绝大多数学生能较为轻x2+4松地解出 (1) (2) 两题, 对于 (3) 有同学作了如下板演:, 因此f (x) 的最小值为2。“有没有问题呢?”我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多数同学显示出惊讶与不解。“能取到2吗?”我又追问了一句, 经过一番激励的讨论以后, 大家认为:即, 此方程无实数解。因此, 等号不能成立。但是大于号还是成立的, 大家从中意识检验“相等”的重要性。此刻的顿悟所带来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接着, 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 利用上单调性求出了f (x) 的最小值为。这不仅使学生拓宽了视野, 还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安排这样的讨论, 加强了师生互动, 使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清楚了, 要求明确了, 那么学生在讨论中才能真正实现主体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 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中也进一步提高了思维能力。

3 巩固反思时讨论, 有助于消化所学知识

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 思维水平的差异, 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有别, 因而对基本概念和结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讲道理、谈观点、谈想法, 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反思,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适量训练的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 特别要将一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拎出来加以剖析, 让大家一起参与“会诊”, 分析错误原因, 提出改进意见, 在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同时, 从正反两个侧面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领悟。同时, 要注意发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4 课堂小结时讨论, 有助于提高新知

课堂小结在教学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它通常是一些概念、法则、思想方法以及运用知识时的注意点。课堂小结的方法很多, 但有时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提高新知识的本质, 使学生通过小结进一步提高自身认识, 千万不能忽视“小结”这个环节。“小”中确实可以见“大”。而且, 让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归纳、讨论以后进行小结, 有助于学生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 使知识系统化,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教师而言,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

5 独立作业后的讨论, 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 也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在讨论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作为数学教师, 每天除了繁重的课务以外, 还必须面对大量的作业批改。很多人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既不影响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负担的新路子。其最终结果, 不是回到原先的老路, 就是象征性地布置几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 本人做得很简单而有效:“3+1”模式。改定量型为弹性型!“3”是指每次布置三条与当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起巩固作用的基本题。基本题经过慎重选择, 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1”是指另外再布置一条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相关题目, 供大家讨论、研究, 鼓励奇思妙想, 鼓励一题多解, 但不强求人人都做。通过这样的实践, 本人发现效果较理想。这不仅从数量、难易度上进行合理调控, 使全体学生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3”能让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情况, “1”既能让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层次, 有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也能从学生智慧的火花中获益。安排这样的讨论, 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学生增强竞争意识,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6 正确对待师生间的讨论, 有助于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 教师有时有意制造讨论, 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讨论的主动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里。但有时又不尽然, 一旦遇到偶发问题或较大的疑问, 往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观点分歧的局面, 这是教师始料末及的, 这时怎么办?是强制学生服从自己, 还是敷衍搪塞被动应付。本人认为两者都不可取, 而应在这种分歧的基础上, 让讨论完全而充分地展开, 教师也可介入, 不必回避。此外, 教师不要因为讨论而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而应因势利导, 让大家辩个明白。这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辩论, 哪怕冒着被难住的“危险”, 决不会有失身份, 它不但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改变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 也能促使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那里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为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课堂讨论, 特别是师生间的讨论。

7 结语

总之, 师生互动、加强讨论、课堂活跃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 积极鼓励、适度引导学生讨论, 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要提出讨论的内容和要求,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也要避免那种从“满堂灌”到“满堂论”的急转弯。大小问题都不假思索地拿来讨论, 你方坐下我站起, 结果课堂是很活跃, 但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思考比较浅层, 只注意局部小的问题, 而忘记了问题的整体意义, 甚至都不知道讨论了什么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地设计、调控与引导。

摘要: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就如何适当地进行讨论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帮助。

关键词:数学,创设情境,教学重点,讨论

参考文献

[1] 郭允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数学教学研究, 2001 (7) .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的情绪较为低落的时候, 其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一半, 有时候甚至还不到一半, 所以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 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轻松、放松的情绪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释放激情, 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做学生学习思考的引导者, 但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固话或者说是不能重视围绕教师的思维圈去进行。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不同的看法时, 即使学生的看法是错的, 教师也不能给予严格地批评, 要适时的给予鼓励, 对其认真思考加以表扬, 然后在帮助其改变错误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反之给予其严格地批评将会严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知识探求,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说出算法、原理以及概念等。同时对于有不同想法尤其是不同算法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 鼓励学生想出不同,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利用好课堂提问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明确课堂提问不是传统的一问一答, 传统的一问一答形式是很多教师都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 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对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来说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教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同样也要求教师要清楚地掌握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深入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 因为难度过大的问题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反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又不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提问中, 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要做到环环紧扣教学知识点, 对那些易错点、易混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其次还要注重提问语言的准确性, 表达清楚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师要掌握好提问语言, 保证提问语言的简短、准确以及清晰, 不要过于啰唆和烦琐, 更不要提出容易让学生产生异议的问题。同时教师不要为了帮助理解问题而过度重复问题, 更不要加以过度解读, 因为当教师重复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例如教师可以用“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或者“下面我将提问, 看谁回答的好”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以及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工具

现代化教学工具主要是指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设备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生动, 也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知识的讲授来说, 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知识内容, 这样能够通过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 在讲授轴对称图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计一组轴对称图形并将其设计成动画形式让它们动起来, 并让其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轴对称的关系,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另外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 同样也举个例子, 在讲授平行线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具有平行关系的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然后在将平行的部分用两条直线所代替,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较为抽象的平行关系理解的更轻松。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鼓励教学是当前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 其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 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的适当的鼓励教学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错误不要马上进行错误地批评, 首先要对其勇敢发言、积极思考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然后在引导其改正错误。第二对那些积极思考、有自己想法的同学可以当众表扬, 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其开拓思维、不断思考。另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将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让学生学会听课是首先要做到的, 因为很多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和不会听课有关系, 这时候教师要学会掌握学生听课的效果, 当教师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 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 要随时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当出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时,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认真听课、怎样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以及哪些是重点知识内容需要认真思考,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对听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这样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更好地让其他人知道。除了“听”, 还要培养学生“想”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圆的性质”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提问: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了,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 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针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我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希望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祝雪茹,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 (1) :140-140.

[2] 高俊红,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旬》, 2015 (6) :129-129.

[3] 张文东,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 (7) :36-36.

[4] 张永胜,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5 (18) :10-10.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教师要整体把握高等数学知识体系,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必修课, 是现代数学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本身是由一系列概念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性很强的知识, 教师要深刻地理解知识系统, 精通业务, 对教材融会贯通。发送的信息不仅是科学原理的论证, 更重要的是“方法”, “思路”以及知识的运用等。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炼内容的精髓,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提出问题, 启发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紧紧抓住教材重点难点, 尽力挖掘知识的内涵和综合知识的内在联系, 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 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新冲突。它的产生和解决, 成为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诱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无穷级数概念时, 先提出Zeno悖论:一个人走1米的路程, 从起点沿直线走向终点, 必先经过中点, 若到达中点后, 再到达下一个中点, 一直下去, 似乎很难到达终点。但从实际可知, 是完全可以到达终点的, 这就产生悖论。悖论归纳为:

是否等于1。

这时学生当然很感兴趣。然后说明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引入新的知识体系——无穷级数。

3 学生主题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是为学生服务的, 讲是为深化知识、启迪思维, 发展能力, 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切不可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留给学生去讲、去练习、去讨论、去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3.1 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上课前, 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自学整理该次课的内容。上课时花5分钟请同学到讲台讲述整理的内容, 并回答提出的问题。该方法花费时间较少, 不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又达到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目的。

例如:在讲微分中值定理之前, 要求学生预习, 并提出问题:Roll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和Cauchy中值定理之间的关系如何?要回答并讲解这个问题, 学生就必须好好预习这三个中值定理内容及其证明, 然后去找出它们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2 在讲课过程中设置问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景,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设置问题, 并让学生质疑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洛必达法则后, 举出例子:求属于采用两次洛必达法则得到,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3 活跃课堂气氛, 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出现的给学生强烈感染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活跃程度。课堂气氛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激情。教师在课堂上的娴熟、精练的讲解, 简洁、优美、风趣、生动的语言, 规范、流利、漂亮的板书, 准确、利落的示范动作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有效地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圆柱面的母线概念时, 先说圆柱面的概念:圆柱面是由一条平行于定直线的动直线l沿一条固定的曲线移动产生的轨迹。说明圆柱面是由l生下来的, 直线l就是圆柱面的妈妈 (学生哄堂大笑) , 所以称l是母线。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学生对母线概念的理解, 优化了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中实现最优控制, 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表现在:教师、知识、学生三个子系统的匹配上, 即三者要协调一致, 讲课时应该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步长, 讲课内容要有粗有细。如果不突出重点、难点, 主次不分, 学生就掌握不到重点、难点, 如果只讲重点、难点, 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效果也并不是最佳的, 粗与细要以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来取舍。

为了使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要科学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时就应该讲细一些, 如果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学生容易接受, 就应该讲粗一些。

在实现教学动态平衡中, 教师还要根据需要发送一些试探信息, 比如发问;公式有意写错等等, 看看有无反馈响应, 如果没有, 说明教学过程失去平衡, 反之说明学生在积极思维, 跟上讲课速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 课堂教学没有固定模式, 要因课程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师水平而异。

(2)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教师、知识、学生三个子系统应协调一致, 讲课时应该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步长, 讲课内容的粗与细要以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来取舍。

(3) 为了使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要科学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在实现教学动态平衡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发送一些试探信息, 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表现在教师、知识、学生三个子系统的匹配上, 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就是把握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 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 在知识的灌输中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优化,高等数学

参考文献

[1] 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数学课堂讨论效果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可以这样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 下面就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为例进行教学中的解读。

1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 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如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 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也可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有关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要分析题目中条件和结论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第二,恰当设出参数并合理利用,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是最基本的教学思想,也是我们学习数学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数学思维之一,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把数形结合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基础思维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 进而帮助学生在基本的图像或图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

2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

2.1分类讨论的类型

(1)概念型 :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 。

(2)性质型 :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 、公式和运算性质 、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n前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

(3)含参型 :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 ,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关于x不等式 ɑx>b,就要对 ɑ、b分情形讨论。

(4)不确定型 :某些不确定的数量 、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2.2分类讨论应该遵循的原则

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2.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 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体现这样几个好处。 第一,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逻辑思维规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事物是什么”,对一个事物做出明确的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对一个事物进行接下来的认识活动,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 第二,在众多不同的知识类别中学会甄别与把握,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有利于学生缜密的习惯培养与严谨的科学素养培养。

摘要:减负不减效,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做到六个字:总结、反思、归类。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有利于记忆的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教育支持技术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