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2023-10-03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一、关于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认真履行全省各族人民赋予的职责,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展顺利,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计划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长8.7%,高于同期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最稳定的时期。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1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57.9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支出从113.8亿元增加到314.7亿元,年均增长22.6%,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幅之大都是历史上少有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5倍以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002年底分别达到1553亿元和1404亿元,比1997年底增长1.2倍和84.3%;金融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粮食、烤烟、油菜等主要农产品向优质化方向推进,2002年畜牧养殖业占整个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3%,比1997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良好;农民非农收入大幅度增加,五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电力工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067亿度,比前五年增长91.4%,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两烟一酒”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烟草行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茅台酒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以铝、磷化工为重点的优势产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特色食品和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6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17.2%。在投资的拉动下,建筑业保持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6%,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倍以上,房地产、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服务性消费的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扶持经济强县建设,区域经济日趋活跃。(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大、项目之多、效果之明显是前所未有的。交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公路和内河航运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5倍。贵新、凯麻、贵毕、玉铜等高速或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水黄、关兴、遵崇、清(镇)镇(宁)等高速或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一横一纵四联线”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贵州段全线贯通;完成了1.5万公里公路改造,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明显提高,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由4474公里增加到1万多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659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全面实现了乡乡通公路,75%的行政村通机动车。完成了乌江航运建设工程,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和赤水河航运建设等项目,内河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株六复线、内昆铁路和水柏铁路建成通车,完成了盘西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六盘水铁路枢纽等重点项目,渝怀铁路贵州段开工建设,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铜仁大兴机场建成通航,启用安顺黄果树机场和兴义、黎平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3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9倍,新增装机容量292.1万千瓦。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装机容量超过前五十年的总和;第二批后续电源点项目中,构皮滩水电站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其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成省内超高压骨干电网,“黔电送粤”输电通道建设进展顺利。电煤基地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完成了向广东送电100万千瓦的任务。生态和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60万亩、人工造林1502万亩、封山育林17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水

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王二河水库、玉舍供水工程、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治理和县城防洪工程项目。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加大了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2年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5.8%,比1997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4.1万吨,污水处理率比1997年提高13%;完成城镇道路建设和改造500公里;城镇绿化率达到16.8%。城镇化水平达到25%,比1997年提高7个百分点;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通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通信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70多亿元,通信光缆长度达到5.2万公里,比1997年增长了2.8倍;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27.6万户,增长了7.3倍,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4.03部;互联网用户迅速增长。(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积极进展,共完成6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部分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已有13户企业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70多亿元;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采取债转股、兼并破产、技改贴息等政策措施,基本实现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五年降低了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从1997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8.5亿元。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迈出新的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1997年的22.5%提高到2002年的29.6%。市场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不断扩大。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调节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94%、86.8%和88%。市场网络逐步完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开始兴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转变政府职能步伐加快,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全省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机构由58个精简为44个,行政编制精简了48%。清理并废除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省和部分市、州、地组建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促进了政企分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组织机构逐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教育、科技、卫生、住房、粮食流通以及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东西合作为契机,以跨区域资产重组为重点,在电子、化工、煤炭等行业引进了一批省外优强企业,盘活了大量存量资产,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137.5亿元,比前五年增长近2倍;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在电子、商贸领域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突破;在环保、生态、卫生、教育、农业、扶贫等领域,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7.3亿美元,比前五年增长1倍以上。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7亿美元,比前五年增长9.3%。(四)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期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启动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1.5亿元,48个国定贫困县整体越过温饱线,农村贫困人口从1997年的789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300万人左右,基本解决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已稳定解决温饱的农村,建成了一批小康村镇,三分之一以上农户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人均政策内减负率达到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99元增加到1490元,年均实际增长4.1%。努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解决了550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农村沼气池23万口;第一期农网改造全面完成,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6%,入户率达到90%;建成1.4万座广播电视收转站,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42%,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调资和实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措施,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通过实行“以奖代补”、“两保一挂”以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政策,基本保证了财政困难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发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442元增加到5930元,年均实际增长6%。(五)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年累计促进城镇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市场就业机制开始形成。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两个确保”实现100%,“三条保障线”各项政策全面落实。1999年到2002年,累计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亿元以上,覆盖人口34.1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提高了紧急救助能力。(六)大力实施科教兴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累计投入预算内教育经费183.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近1.3倍。“两基”攻坚全面展开,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新建农村中小学2547所,改造815所学校危房。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全面普及初等义务教育,42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从1997年的13.6%提高到2002年的47.7%。青壮年人口中的非文盲率达到94.1%,比1997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加强,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左右提高到9%左右。2002年,博士学位授予点实现了零的突破,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总数比1997年增长了3倍以上。全省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全部与商业银行开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三个重点领域构建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依托三大军工基地,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争五年左右使我省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国中等水平。高度重视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加强统筹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景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坚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大战略,逐步把县域经济发展转到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并重的轨道上来。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100个小城镇为重点、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为着力点、以强化城镇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经营市场化,基本完善县城供排水以及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推广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融资的城市建设模式。抓住国家支持建设“南贵昆经济区”的机遇,支持贵阳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围绕交通大通道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和发展配套产业;建设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经济区和产业带。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一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着力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取消所有制界限,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行公平待遇,平等竞争;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二是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逐步建立责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除极少数必须由国有经济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选择优势行业和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国有经济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采取产权出售、股权转让等形式,拓宽国有经济退出通道,加快退出步伐,基本完成现有资源枯竭矿山和重点行业扭亏无望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调控机制。按照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加快发展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深化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投融资等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切实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进一步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增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是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把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投资软环境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行政服务体系。继续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抓住我国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着力扩大与东南亚各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采取新的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力度引进跨国集团和大公司,利用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出口主体、出口方式多元化;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劳务输出。力争使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四)加快稳定脱贫奔小康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续抓好麻山、瑶山地区的扶贫开发,重点推进雷公山、月亮山等极贫地区的扶贫攻坚,高度重视乌蒙山、武陵山等地区的脱贫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扶持贫困地区种养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做好深圳、宁波、青岛、大连等四城市对口帮扶和社会定点扶贫工作。逐步解决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一手抓扶贫,一手抓促强,不断完善建设经济强县的有关政策措施,启动实施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工作,支持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一步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通过加快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三个突破、八个提高”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增长25.6%。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分别增长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高于4%的调控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坚定不移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1亿元,增长19.1%;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4%,提高3.0个百分点。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87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21.6%;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12家,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发展,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新增过百亿园区12个,总数达46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7.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1万余处,新增灌溉面积60多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省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800家,47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直接带动370万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9.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8.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7.4%。金融业健康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22亿元,增长20.3%;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类业务余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9302亿元;企业直接融资237.5亿元;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5.56亿元。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亿人次,增长47.8%;旅游总收入1105.93亿元,增长35.2%。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泛珠会”、“赣台会”、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大型展会。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承载能力增强,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500万元以上城市建设项目1065个,新增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设区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国家园林城市达到7个,11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0个,南昌县超45亿元。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瑞金至寻乌、上饶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岭至瑞金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54公里,总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镇500千伏洪源变电、贵溪电厂三期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运。环鄱阳湖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工作有序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3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89万亩。全省81个县(市)新建配套污水处理管网1240公里,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在3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350个。积极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0个、生态村9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开展,20个工业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面清理了“五河”源头及其干流、鄱阳湖滨湖和东江源头污染企业。强化项目节能环保审查,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投入1.35亿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千万吨标煤工业节能工程”和“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拆除了112家企业落后设备。完成13台12.5万千瓦机组关闭工作。在南昌、新余、萍乡等市开展了低碳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6%,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在二级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不断巩固,省建工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改组改制有序推进。非工口七个系统1771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安置在职职工34.6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省179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项目1200个,4所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启动了12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3万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个县(市、区)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所有设区市启动了公务卡改革;清理财政专户8846个,撤并率达51.2%,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59亿美元,增长18.8%。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579亿元,增长33.8%。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81亿美元,增长63.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15.8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8亿美元,分别增长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并上线运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开通了九江港至韩国仁川港直达始发货运班轮、上饶至宁波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赣台航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6393.2亿元、上缴税金941.13亿元,分别增长13.6%和33%。民间投资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9%。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9.4万户,个体工商户115.37万户,分别增长14.2%和15.2%。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6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8%。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6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6.1万人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启动了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深山区、库区、地

2 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50829人,8个民族乡群众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了220万农村居民和3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中央下达我省15.1%的目标,教育总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校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3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2.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7万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标准,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行免费救治,启动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生工作实现“一升三降”目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行政纳入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规章以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组织开展了全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建成覆盖全省的网上审批系统,全年完成网上审批90多万项,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设立1.3万个监测点对各职能部门实行效能实时监测,深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行政监督不断强化。全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暨统一电子监察平台开通运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7万多条,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实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启动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项目3.5万多项,成交金额1900多亿元,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惩防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依纪依法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经济总量偏小,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整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生产成本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强,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省经济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扩大开放。今年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省近几年3万多亿固定资产投入集聚的巨大能量

3 正加速释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优势。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力争增长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突出“核心是发展”,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经济带动、城市辐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南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培育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方阵,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152公里长江岸线资源,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抓紧修编和完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把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产业带紧密联系起来,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向南延伸连接吉泰走廊,并与赣南中央苏区振兴相衔接,两翼沿沪昆线展开,着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其他设区市打造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与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海西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区域的联系互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强化“特色是生态”,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围绕建设秀美江西,深化和拓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235万亩以上。提高工业园区生态建设水平,全面开工建设第三批37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新增200个集镇、2万个自然村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工程,继续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把项目准入能评环评关,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着力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

围绕“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抓紧出台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实施细则,建立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各地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力争林权、水权、碳汇、排污权等资源环境产权交易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示范区建设,支持共青城建设成为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的示范区,支持新余加快建设新能源科技示范城,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其他县(市、区)创建示范区。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延伸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抓紧建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用地用电、环评审批、银企合作、财税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抓好景德镇直升机、南昌航空城、上饶太阳能科技产品扩建、

4 吉安通讯终端和LED产品、宜春锂电新能源、萍乡高科技陶瓷,以及赣州钨和稀土、鹰潭铜、新余镍材料精深加工等14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有色、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江铃汽车30万台整车、九江千万吨油品质量提升和千万吨优质钢铁基地等200个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龙头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改造上市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500亿元企业3家。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专、优、特、精”中小微型企业。

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园区产业协作配套,促进园区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2-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或配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铜、有机硅、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具备条件的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扩区升级。切实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孵化、技术支持等服务,努力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着力提高工业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力争新增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好鄱阳湖科考、民用直升机、手机视频、纳米纤维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建设10个生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钨和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农业发展。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410亿斤以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着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深入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160万亩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五河”重点段治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300家,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到33%。着力抓好5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赣西苗木花卉走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等林业经济。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选择8000个左右村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抓好村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促进乡风文明。

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空间布局。以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改造旧城与建设新城相结合,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和文明城镇创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品位。继续抓好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放开省域内户口迁移政策,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村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扩权强县、兴乡强镇试点改革,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力争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50个。

(四)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南昌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赣西万商红物流中心、赣中吉安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华东国际汽车综合贸易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80亿元。继续组织企业开展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进一步拓展省外市场。支持景德镇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农家店联合采购、统一配送试点,扩大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规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5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做大金融规模,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赣设立分支机构、第二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低碳绿色产业、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400亿元。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培育上市资源,支持省内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覆盖范围,支持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重点推进全省红色旅游二期、上饶市旅游集散中心、明月山旅游基础设施二期、中信庐山西海启动区、武功山旅游综合开发、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井冈山、鄱阳湖、黄岗山等申报世界遗产。深入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整体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温泉度假旅游,支持婺源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推进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加快旅游区域横向联合。加强市场开发,着力打响“江西风景独好”形象品牌。力争旅游接待超过1.9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分类指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大力推进宽带互联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三网融合”等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其他新兴服务业。

(五)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九景衢、岳阳至吉安等铁路,续建向莆、衡茶吉、杭南长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昌樟高速改扩建、昌九高速(通远段)改扩建、寻乌至全南、宜春至万载等6条高速公路,续建抚吉、厦坪至睦村等5个项目,建成吉安至莲花、奉新至铜鼓等6条高速公路,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力争开工建设上饶三清山机场、改扩建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续建宜春明月山机场。开工建设赣江永泰航电枢纽、南昌集装箱码头扩能等项目,续建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整治、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

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华能安源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黄金埠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抚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神华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井冈山水电等项目;续建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成“上大压小”国电九江电厂、贵溪电厂各一台60万千瓦机组和一批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力争全省新增电力装机130万千瓦,统调电力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一期支线、二期工程和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力争管道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

抓好重点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早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继续做好新余白梅水利枢纽工程、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凤凰光学集团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江西钢铁集团重组,抓好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积极开展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乡村医生补助和保障政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健全采伐管理、林权交易、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稳步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创新税收征管和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产业招商。力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亿美元,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

6 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000亿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着力扩大新兴市场,积极拓展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支持帮扶重点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支持上饶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外贸出口效益和水平。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力争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5%。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推进设立九江保税港区申报工作。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的各类人才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浓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限制,为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服务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非公经济合法权益,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大力推进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5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70件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0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亿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170元和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640元和2160元。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继续实行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全面实施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和重度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康复救治,为2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与服务。大力推进血防工程。设立省级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一批新的妇女儿童民生项目。提高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始终不渝地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重大责任,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

一、租售并举”,以公租住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1万套,力争30万套,建成18.22万套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8万户。完善保障性住房资格认定制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不懈努力,切实履行好政府对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争取国家出台支持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加快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对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省财政新增安排3亿元,统筹相关扶贫资金,连续10年支持中央苏区县和连片特困县发展,力争2-3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连片特困地区25个县的扶贫攻坚,扶持34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组织好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积极开展行业扶贫,鼓励支持社会扶贫。继续做好深山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6万人。支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援疆工作和其他对口支援工作。

(八)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均衡化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好特殊教育。重点抓好40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400所幼儿园、2000个标准化中小学校、40个中职示范学校、2-3所高水平大学或特色大学建设。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基本化解公办高校债务。进一步强化教育投入保障,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6%。

抓好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把加强文化建设与促发展、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础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和基层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村(场)广播电视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创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鼓励各类艺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7 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继续向群众免费开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江西出版产业基地、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文化城、南昌华夏艺术谷、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萍乡安源锦绣城、中国共青动漫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传媒、出版发行、创意陶瓷、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办好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项公共卫生服务。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联动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细致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运用,加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2年的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加强制度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提高考核实效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精简高效,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坚持务实为民,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提高“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进一道门、办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政务信息服务。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三个突破、八个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三个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八个提高”即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提高城镇化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2.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8 3.泛珠会: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 4.赣台会:第九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

5.“两高一资”项目: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项目。

6.五定班列: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间铁路干线上组织开行的“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包括集装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货物“五定”班列两种形式。

7.一升三降: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政策符合率是指一年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

8.“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在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中,选择若干个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处(科、股)室或二级单位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省级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10000个,对其履行职责、工作效能及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测评。

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现有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业流通网络。

10.“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厂商通过现代物流渠道将产品快捷安全送抵客户的一种商业模式。

11.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12.上大压小: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以及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同时,新上一批发电效率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机组。

13.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十大产业工程”即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1000万吨优质钢铁项目、10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5.3GW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25万吨多元金属镍粒项目、30万吨镍铬合金项目、33万吨粘胶纤维项目、40万吨化纤项目、300万吨理文造纸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即九江绕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泽核电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九江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项目、神华集团6台100万千瓦和1000万吨煤电一体化项目、九江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彭湖港区公用码头工程、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

14.绿色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达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矿区生态化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15.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城镇居民。

16.三房合

一、租售并举: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停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对象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先租后售、租售并举、自愿购买、有限产权、规范管理的原则,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一定期限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愿申请购买其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增长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增长15.6%

●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 ●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 “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

夏宝龙代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2011年是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的一年。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胜利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5.4%;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4.07‰;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部署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着力抓好有效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推进“浙货万里行”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和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9.9%。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落实稳定物价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房价逐步合理回落。

“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启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试点方案和政策意见,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规划。抓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制订新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新型贸易方式,为国际贸易营造高效便利的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面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推进200个中心镇改革发展和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给予特别扶持,低收入群众脱贫增收成效明显。欠发达及海岛地区发展环境稳步改善。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污染减排六大工程,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加强。强化行业准入和源头控制,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深入实施铅酸蓄电池全行业排查治理,推进电镀、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强化生态环境

保护,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开展13项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五项重点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举办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制定鼓励民营经济提升发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回归浙江反哺浙江、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省属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开展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加强招商选资,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实际利用外资116.7亿美元,引进省外项目资金640亿元。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推动政风建设,召开四级政府领导干部大会,对政府公务员倡导“六戒六要”,推动行政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化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境、公务用车等费用得到有效压缩。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前,我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随着“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我省具备在发展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但更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欧债危机日趋恶化。国内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增多。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我省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压力不断加大。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调动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努力干在转型升级实处、走在科学发展前列,争取向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建议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5%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经济调节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浙江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促进,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

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的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驱动,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创新型省份,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为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四)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集聚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相结合,努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开放参与竞争。更加有为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弘扬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优良政风,着力构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着力推进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建设,进一步形成抓转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议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三、实施“三大国家战略” 构筑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要举全省之力抓落实,先行先试求突破,促进海洋经济与山区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积极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发展格局,强化各市县合作联动,共促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扎实推进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扎实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扎实推进重要海岛高效集约开发。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立足舟山特色优势,高标准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争取设立舟山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交易中心。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群岛型花园城市,加快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紧扣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继续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加快“义乌港”和航空口岸建设。健全监管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加强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促进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实施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发展都市区和城市群,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建设,增强省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城市群培育。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实施“两百双千”工程。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小城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完善政策措施,激活后发优势,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优化山区开发格局,制定实施山区发展规划。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重

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促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增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筑生态屏障。

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内需拉动、项目带动,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狠抓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有效投资增长。加强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构建产业投资发展平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积极面向省外浙商、世界500强、央企和其他优势企业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健全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实施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积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补贴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力争在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点突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大力提升块状经济,深化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高端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会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成为支柱产业。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深化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和行业品牌。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创新强省专项资金,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巩固产学研联盟,推进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产业化水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机制,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节地节水节材,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开辟发展路径,用足用好改革试点政策,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浙江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省内浙商提升发展与省外浙商反哺发展结合起来,合心合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认真贯彻国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意见,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打造浙商总部经济基地,培育跨省跨国集团。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化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加快金融创新发展。着眼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紧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创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稳步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加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抓手,鼓励各市围绕试点主题积极探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户籍和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培育提升重点出口基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推进“大通关”建设。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引资机制,推动引进外资结构优化。支持企业跨国收购,“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

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要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懈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实事好事,切实让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就业援助。探索促进农民普遍增收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等社会保险扩面。深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努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构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要求,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落实完善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生活安宁的良好局面。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民生是为政之本。我们要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不懈抓好各类惠民安民实事。一是在就业方面,引导和帮助30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援助一户。二是在养老保障方面,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万,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参照重度残疾人托养补助标准,对

1.2万城乡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三是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万;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实施残疾幼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四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1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五是在教育文化方面,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等级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生均营养餐标准由350元提高到750元;送1万场戏、27万场电影、100万册图书下乡。六是在扶贫方面,完成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将扶贫标准由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提高到4600元,年内确保7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七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完成3500个村庄整治,综合治理农村河道2000公里,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完成农房改造建设30万户,其中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2万户;基本实现村村建邮站。八是在饮用水保障方面,建成81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

监测站,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九是在污染防治方面,完成6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十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固病险水库200座、海塘100公里、主要堤防150公里;实施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0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夏宝龙代省长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始终紧贴群众脉搏,将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切实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新的一年,要围绕确保完成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充分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自觉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担当起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责任。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优良政风,戒贪图安逸、要锐意进取,戒消极怠慢、要恪尽职守,戒不学无术、要善学善思,戒坐而论道、要踏实肯干,戒松散狭隘、要团结合作,戒骄浮奢侈、要心怀敬畏。在政府机关掀起“比、学、赶、创”的热潮,努力建设品行过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朝气蓬勃的公务员队伍。强化效率导向,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会议文件,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公仆意识,抓好“双服务”和“百组”基层调研活动。

积极创新政府管理。进一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和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将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改进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着力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地点:贵阳

昨天下午5点集合在郑州火车站,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无限的向往,踏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幻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带给这生最美好的回忆。这次的考察目的是走向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川,了解祖国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到达贵阳火车站已是晚上10点了,了解到贵阳火车站是建于1959年,它连接湘黔、川黔、贵昆、黔桂四大干线的客运一等站,是西南地区铁路重要交通枢纽,犹如一只展翅雄鹰,扶摇直上蓝天,下辖运转、客运、售票、设备四个车间。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的事事点滴。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

时间:2011年10月1日 地点:贵阳千户苗寨

早上7点吃过早饭后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向千户苗寨出发了,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当心情从城市中的声色繁华中解脱出来后,变陶醉在自然风景和古老的人文情怀中。乘车翻过群山,在苍翠的苍山下散落着一片片白墙青瓦的民居庭院大都整齐、轩昂、端庄、大方,古色古香的风景被发挥至极,使民居成为美观大方的综合建筑艺术的典型。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户、6000余人,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几座美丽的山上,树木成林,种类繁多,有橡树、松树„„数都数不清。在山上不乏许多美丽的月季、大丽菊、鸡冠花。山上有一千多户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这。

千户苗寨果不其名,在美丽的山窝窝上,一大片一大片独特的苗房,足足有一千多户之多,你别看从山顶的房子到山脚的房子距离好象很近很近,实际上,从山顶走到山脚,要大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分美丽,房子全是用木头做的,十分独特。在四角的屋檐下,有几扇木头框成的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走进房里,虽然没有城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房子的结构十分巧妙,一间连着一间,让人感觉十分宽敞。两脚蹬在木地板上,一阵清脆的“咚咚”声十分好听。那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亘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这就是千户苗寨。

时间:2011年10月2日 地点:贵阳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瀑布高度

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黄果树瀑布不只一个瀑布的存在,以它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洩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独立景区。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2.8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追求谧静的理想胜地。

时间:2011年10月6日 地点: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凤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外围,有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等风景旅游区(点),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山江、苗人谷等苗家村寨。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

时间:2011年10月8日 地点:张家界

张家界为中国湖南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多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桑植县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为市境最高处。主要河流有澧水、溇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铁路纵贯境内,干线公路纵横过境,有张家界机场。旅游景点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桑植县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区茅岩河漂流、天门山,慈利县五雷山,永定区玉皇洞石窟、普光禅寺等。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纪念地有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故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

区旧址等。美国好莱坞曾到张家界来拍照取景,这些照片被卡梅隆导演看上,用在了电影《阿凡达》上了。

毕业考察是我们环艺专业大三的必修课程,每年都要外出一次。今年我们去了贵州湖南这两个城市,这次的游览开阔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界,更像是打通了我们应有的智慧,我相信这必定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也是一次收获颇多的专项考察。它必将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黔灵山森林公园、凤凰古镇、张家界等一些地方。两周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的事事点滴。

在贵州我们先去的是西江千户苗寨,并在那里吃了午饭,名叫“千人宴”。苗寨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考察论文班级:艺术设计2班姓名:张湘苑

之后我们去了贵阳有名的黄果树瀑布。不得不说那里的瀑布很壮观,不愧为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洩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 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追求谧静的理想胜地。

在贵阳待了5天左右我们便启程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地方凤凰古城,很早就听说凤凰古城的夜景很美,到了夜晚河两岸灯火辉煌,那美妙的景色令人心醉,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便迷上了它。它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古城外围,有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等风景旅游区(点),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山江、苗人谷等苗家村寨。在这里停留了两天的时间,直到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多留恋和不舍。接着我们就去了张家界,张家界为中国湖南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多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桑植县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为市境最高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三个突破、八个提高”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增长25.6%。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分别增长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高于4%的调控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坚定不移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1亿元,增长19.1%;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4%,提高3.0个百分点。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87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21.6%;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12家,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发展,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新增过百亿园区12个,总数达46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7.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1万余处,新增灌溉面积60多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省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800家,47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直接带动370万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9.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8.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7.4%。金融业健康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22亿元,增长20.3%;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类业务余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9302亿元;企业直接融资237.5亿元;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5.56亿元。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亿人次,增长47.8%;旅游总收入1105.93亿元,增长35.2%。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泛珠会”、“赣台会”、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大型展会。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承载能力增强,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500万元以上城市建设项目1065个,新增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设区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国家园林城市达到7个,11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0个,南昌县超45亿元。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瑞金至寻乌、上饶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岭至瑞金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54公里,总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镇500千伏洪源变电、贵溪电厂三期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运。环鄱阳湖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工作有序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3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89万亩。全省81个县(市)新建配套污水处理管网1240公里,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在3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350个。积极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0个、生态村9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开展,20个工业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面清理了“五河”源头及其干流、鄱阳湖滨湖和东江源头污染企业。强化项目节能环保审查,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投入1.35亿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千万吨标煤工业节能工程”和“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拆除了112家企业落后设备。完成13台12.5万千瓦机组关闭工作。在南昌、新余、萍乡等市开展了低碳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6%,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在二级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不断巩固,省建工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改组改制有序推进。非工口七个系统1771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安置在职职工34.6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省179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项目1200个,4所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启动了12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3万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个县(市、区)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所有设区市启动了公务卡改革;清理财政专户8846个,撤并率达51.2%,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59亿美元,增长18.8%。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579亿元,增长33.8%。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81亿美元,增长63.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15.8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8亿美元,分别增长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并上线运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开通了九江港至韩国仁川港直达始发货运班轮、上饶至宁波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赣台航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6393.2亿元、上缴税金941.13亿元,分别增长13.6%和33%。民间投资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9%。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9.4万户,个体工商户115.37万户,分别增长14.2%和15.2%。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6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8%。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6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6.1万人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启动了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深山区、库区、地

2 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50829人,8个民族乡群众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了220万农村居民和3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中央下达我省15.1%的目标,教育总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校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3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2.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7万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标准,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行免费救治,启动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生工作实现“一升三降”目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行政纳入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规章以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组织开展了全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建成覆盖全省的网上审批系统,全年完成网上审批90多万项,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设立1.3万个监测点对各职能部门实行效能实时监测,深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行政监督不断强化。全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暨统一电子监察平台开通运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7万多条,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实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启动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项目3.5万多项,成交金额1900多亿元,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惩防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依纪依法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经济总量偏小,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整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生产成本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强,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省经济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扩大开放。今年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省近几年3万多亿固定资产投入集聚的巨大能量

3 正加速释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优势。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力争增长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突出“核心是发展”,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经济带动、城市辐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南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培育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方阵,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152公里长江岸线资源,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抓紧修编和完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把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产业带紧密联系起来,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向南延伸连接吉泰走廊,并与赣南中央苏区振兴相衔接,两翼沿沪昆线展开,着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其他设区市打造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与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海西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区域的联系互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强化“特色是生态”,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围绕建设秀美江西,深化和拓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235万亩以上。提高工业园区生态建设水平,全面开工建设第三批37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新增200个集镇、2万个自然村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工程,继续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把项目准入能评环评关,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着力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

围绕“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抓紧出台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实施细则,建立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各地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力争林权、水权、碳汇、排污权等资源环境产权交易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示范区建设,支持共青城建设成为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的示范区,支持新余加快建设新能源科技示范城,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其他县(市、区)创建示范区。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延伸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抓紧建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用地用电、环评审批、银企合作、财税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抓好景德镇直升机、南昌航空城、上饶太阳能科技产品扩建、

4 吉安通讯终端和LED产品、宜春锂电新能源、萍乡高科技陶瓷,以及赣州钨和稀土、鹰潭铜、新余镍材料精深加工等14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有色、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江铃汽车30万台整车、九江千万吨油品质量提升和千万吨优质钢铁基地等200个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龙头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改造上市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500亿元企业3家。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专、优、特、精”中小微型企业。

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园区产业协作配套,促进园区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2-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或配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铜、有机硅、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具备条件的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扩区升级。切实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孵化、技术支持等服务,努力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着力提高工业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力争新增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好鄱阳湖科考、民用直升机、手机视频、纳米纤维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建设10个生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钨和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农业发展。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410亿斤以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着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深入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160万亩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五河”重点段治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300家,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到33%。着力抓好5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赣西苗木花卉走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等林业经济。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选择8000个左右村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抓好村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促进乡风文明。

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空间布局。以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改造旧城与建设新城相结合,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和文明城镇创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品位。继续抓好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放开省域内户口迁移政策,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村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扩权强县、兴乡强镇试点改革,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力争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50个。

(四)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南昌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赣西万商红物流中心、赣中吉安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华东国际汽车综合贸易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80亿元。继续组织企业开展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进一步拓展省外市场。支持景德镇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农家店联合采购、统一配送试点,扩大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规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5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做大金融规模,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赣设立分支机构、第二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低碳绿色产业、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400亿元。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培育上市资源,支持省内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覆盖范围,支持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重点推进全省红色旅游二期、上饶市旅游集散中心、明月山旅游基础设施二期、中信庐山西海启动区、武功山旅游综合开发、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井冈山、鄱阳湖、黄岗山等申报世界遗产。深入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整体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温泉度假旅游,支持婺源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推进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加快旅游区域横向联合。加强市场开发,着力打响“江西风景独好”形象品牌。力争旅游接待超过1.9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分类指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大力推进宽带互联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三网融合”等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其他新兴服务业。

(五)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九景衢、岳阳至吉安等铁路,续建向莆、衡茶吉、杭南长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昌樟高速改扩建、昌九高速(通远段)改扩建、寻乌至全南、宜春至万载等6条高速公路,续建抚吉、厦坪至睦村等5个项目,建成吉安至莲花、奉新至铜鼓等6条高速公路,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力争开工建设上饶三清山机场、改扩建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续建宜春明月山机场。开工建设赣江永泰航电枢纽、南昌集装箱码头扩能等项目,续建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整治、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

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华能安源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黄金埠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抚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神华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井冈山水电等项目;续建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成“上大压小”国电九江电厂、贵溪电厂各一台60万千瓦机组和一批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力争全省新增电力装机130万千瓦,统调电力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一期支线、二期工程和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力争管道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

抓好重点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早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继续做好新余白梅水利枢纽工程、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凤凰光学集团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江西钢铁集团重组,抓好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积极开展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乡村医生补助和保障政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健全采伐管理、林权交易、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稳步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创新税收征管和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产业招商。力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亿美元,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

6 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000亿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着力扩大新兴市场,积极拓展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支持帮扶重点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支持上饶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外贸出口效益和水平。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力争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5%。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推进设立九江保税港区申报工作。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的各类人才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浓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限制,为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服务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非公经济合法权益,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大力推进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5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70件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0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亿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170元和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640元和2160元。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继续实行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全面实施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和重度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康复救治,为2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与服务。大力推进血防工程。设立省级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一批新的妇女儿童民生项目。提高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始终不渝地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重大责任,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

一、租售并举”,以公租住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1万套,力争30万套,建成18.22万套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8万户。完善保障性住房资格认定制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不懈努力,切实履行好政府对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争取国家出台支持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加快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对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省财政新增安排3亿元,统筹相关扶贫资金,连续10年支持中央苏区县和连片特困县发展,力争2-3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连片特困地区25个县的扶贫攻坚,扶持34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组织好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积极开展行业扶贫,鼓励支持社会扶贫。继续做好深山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6万人。支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援疆工作和其他对口支援工作。

(八)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均衡化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好特殊教育。重点抓好40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400所幼儿园、2000个标准化中小学校、40个中职示范学校、2-3所高水平大学或特色大学建设。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基本化解公办高校债务。进一步强化教育投入保障,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6%。

抓好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把加强文化建设与促发展、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础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和基层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村(场)广播电视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创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鼓励各类艺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7 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继续向群众免费开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江西出版产业基地、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文化城、南昌华夏艺术谷、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萍乡安源锦绣城、中国共青动漫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传媒、出版发行、创意陶瓷、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办好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项公共卫生服务。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联动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细致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运用,加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2年的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加强制度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提高考核实效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精简高效,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坚持务实为民,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提高“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进一道门、办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政务信息服务。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三个突破、八个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三个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八个提高”即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提高城镇化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2.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8 3.泛珠会: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 4.赣台会:第九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

5.“两高一资”项目: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项目。

6.五定班列: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间铁路干线上组织开行的“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包括集装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货物“五定”班列两种形式。

7.一升三降: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政策符合率是指一年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

8.“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在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中,选择若干个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处(科、股)室或二级单位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省级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10000个,对其履行职责、工作效能及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测评。

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现有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业流通网络。

10.“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厂商通过现代物流渠道将产品快捷安全送抵客户的一种商业模式。

11.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12.上大压小: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以及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同时,新上一批发电效率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机组。

13.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十大产业工程”即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1000万吨优质钢铁项目、10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5.3GW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25万吨多元金属镍粒项目、30万吨镍铬合金项目、33万吨粘胶纤维项目、40万吨化纤项目、300万吨理文造纸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即九江绕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泽核电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九江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项目、神华集团6台100万千瓦和1000万吨煤电一体化项目、九江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彭湖港区公用码头工程、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

14.绿色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达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矿区生态化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15.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城镇居民。

16.三房合

一、租售并举: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停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对象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先租后售、租售并举、自愿购买、有限产权、规范管理的原则,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一定期限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愿申请购买其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一、全面履行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㈠、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大源头执法打假工作力度,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确保定期监督检验计划任务的按期完成。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特别是涉及人生财产安全和定检不合格的产品,要加大抽查频次,严格依法进行后处理,协助企业整改,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不断强化巡查力度,扩大巡查范围,充分发挥举报热线的作用,认真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坚决依法打击制假窝点。

2、加大许可后续监管力度,打击无证非法经营行为。加强生产许可证、“3C”强制认证等许可后续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的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打击无证生产、销售和经营性使用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正规获证企业的合法权益,扶优治劣,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3、突出执法重点,保护人民切身利益。重点组织好对农资、建材、低压电器、絮用纤维制品、医疗器械、婴幼儿及儿童用品等涉及人生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专项执法打假工作。组织开展好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集贸市场、超市、批发等环节,以及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行业的计量监督执法工作,确保国家、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㈡、夯实工作基础,确保“三大安全”

1、强化监管,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认真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工作,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加快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预防和应急事故快速反映机制。加强对发证企业的证后监管,确保获证企业按照发证要求进行生产。对应办证而未办证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督促、协助办证,对应予查处的无证企业坚决依法查处、取缔。加大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力度,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逐步建立和完善小作坊监管机制。加强定期监督检验和日常巡查、监督抽查工作,对违法生产行为依法严格查处。对涉及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指标不合格的产品,以及添加非食品原(辅)材料、滥用添加剂等行为要追查到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监察到位,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认真履行安全监察职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特种设备协管员协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认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相关单位主动进行设备监检、定检,重点抓好中小学校锅炉和液化气钢瓶定期检验工作,确保在册在用设备监检、定检率达到100%,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加强巡查,保障烟花鞭炮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企业建档管理工作,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认真完成定检计划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批批检验的有关规定,重点打击烟花鞭炮生产、批发、仓储等环节,存在的假冒、使用违禁药品,以及其他安全指标不合格的质量违法行为,保障烟花鞭炮质量安全。

㈢、发挥部门优势,服务企业发展

1、认真做好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动态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计量器具强制检验计划,督促依法管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检定。配合上级部门抓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指导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计量器具上门维修服务,保证县内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 、“计量四进”等活动。

2、积极开展能源计量,淘汰高能耗产品。认真落实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政策,大力推行能源计量,淘汰高能耗产品,实现节能降耗。全面清查各种在用特种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督促使用单位自觉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特种设备。加强锅炉水质处理的培训和监察,帮助使用单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能源。

3、完善产品标准档案,提高标准化水平。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相关产品标准,鼓励企业开展良好标准化行为认定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标准化水平。积极争取将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产品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计划,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委托检验服务。定期统计、分析县域产品质量状况,帮助企业制定不合格产品整改方案,依法督促产品不合格企业整改,不断提高全县产品质量水平。

5、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主动为申请人提供帮助。严格实施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提供帮助和服务。重点做好组织机构代码、计量器具强检等行政许可工作,积极指导、协助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商品条码等由上级质监部门许可的事项。

6、认真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针对我县是个农业大县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科学分析、论证,选择一至二个农产品项目,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益和产业化程度。

7、引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行国际标准管理体系。指导、协助有实力的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等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按照上级的部署做好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帮助企业争创省、市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的品牌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8、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地方品牌价值。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产品品牌价值,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立项,申报一个具有保护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地方品牌效应。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㈠、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客观分析上收支情况,结合本系统财政体制和本县经济发展现状,充分考虑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制定好本预算收入计划和预算开支方案。重在规范各项执收行为、加大公务开支削减、压缩力度。确保全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㈡、抓好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结合年纪检部门检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向测评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好年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聘请具有代表性的行风监督员,促进本局的行风、作风建设,逐步扭转各种不良风气,提高部门整体形象。

㈢、强化奖惩激励机制。结合本局实际,重点细化财务管理、法制管理、干部职工学习教育、目标考核等制度的奖惩激励办法,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规范行为,提升部门形象

㈠、加强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三是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四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五是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年初系统的制定好学习计划,采取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奖惩制度,力求教有实效、学有所得。

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梳理,针对过来反映强烈、问题频发的方面,结合实际出台操作性很强的具体管理细则,作为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重点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政行为,扭转不良影响。

㈢、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严惩违纪行为。充分发挥本局纪检组的基建监察工作力度,一是做好与纪委、优化办、检察院等部门的汇报、协调工作,及时互通和反馈信息。二是加强对本局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和组织纪律教育。三是提高行政相对人回访面和走访频次,及时掌握相对人对部门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工作人员的行为状况。四是加大纪检办案查处力度,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重大问题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增强震慑力。

五、加强基础建设,推进事业持续发展

㈠、筹建食品检验中心。按照省、市局的统一安排,抓住机遇,争取支持,积极筹建省级食品检验中心怀化沅陵分中心。提高我县食品检测能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㈡、增强执法装备。通过压缩公务开支和多渠道筹措资金,购买2台执法车辆,缓解我们一个山区大县只有一台执法车辆,却要同时履行质量、计量、标准化,和食品、特种设备、烟花鞭炮质量安全几大职能,长期靠租车的困境。同时,要有计划地配备部分产品便携、快速检测仪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法监管的技术水平。

㈢、改善办公条件。我局现有办公场所占地面积仅有300多㎡,建筑面积总共才900多㎡,连部车子都没有地方停,办公条件是全市系统最差的,要扩建检验室已经没有任何余地,严重的不适应履行职能的需要。为了促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三年规划,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好作风,逐步改善现有的办公条件,建立和完善各项检验、检测机构,不断提高部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外部关系,改善执法环境

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扩大正面宣传。不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宣传媒体扩大宣传、报道,争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提高社会对部门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㈡、积极协调外部关系,改善执法环境。积极向市局和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主动和有关部门协调、沟通、配合,及时化解矛盾,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构建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安监局质检工作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上一篇:画室的助教工作内容范文下一篇:基层党组织整改清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