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

2023-12-09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旨在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障碍,提出实施快乐教学的方案。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引导方式,将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化解应试教育和快乐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师应扭转长期以来困扰高中英语教学的僵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主动将快乐课堂带进高中英语教学,以灵活多变、层次丰富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工作的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中英语;快乐教学;学习兴趣

英语是高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学生的学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重,因此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态度又常常取决于兴趣。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下,大部分高中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常常被动学习,英语从一门掌握新语言的课程逐渐变成学生的负担,而相当一部分老师对这种现状并无解决办法,甚至通过监督训斥、题海战术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厌恶,因此,将快乐教学引入高中英语课堂迫在眉睫。快乐教学强调合理的导入模式,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将学生带领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和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施展才华的空间,鼓励他们创新发展,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实现高中英语的快乐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正确导入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教学进行和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采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快乐教学的顺利展开。目前,关于课堂导入的研究有很多,导入方式可以分为;

(一)表演导入法

即采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模式,这种导入方法灵活有趣,能够一扫传统教学死气沉沉之风。例如,在教授“Body Language”时,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小卡片,上面书写着各种不同的动作,比如“smile,yawn,sad”等等,学生按照卡片上的动作进行表演,教师则对这些动作的含义进行解说,整个环节非常形象生动。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学习过程是一个记忆——遗忘——再记忆的过程,因此离不开温故知新,这种教学导入方法可以说是比较传统和历史悠久的,但是在快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赋予温故知新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理念,比如引入“競赛”的概念,在课堂一开始时,教师鼓励学生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样非常有助于活跃气氛,尤其是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摆脱乏味和疲惫感。

(三)图片导入法

顾名思义,图片导入法就是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篇章,教师先放出新课程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来描述图片,猜测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新话题,快速进入课堂。

(四)故事导入法

通过故事导入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故事的丰富性和引人入胜的特点是保证学生顺利投入课堂的前提,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文化和背景知识传达给学生,例如在“Festival”一节课中,教师讲述中秋、圣诞等节日的相关小故事,在导入课堂时又告诉了学生国内外节日的由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

二、融合多媒体技术 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正确导入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得到激发,这时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动画、音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学习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新技术需要老师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The Sea”时,教师就可以展示大海、海船、海洋生物等的图片,可以向学生分享关于海洋的纪录片,在帮助学生掌握背景和历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快乐教学的实现离不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新技术来增加课堂丰富性外,还不能忘记加强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注意口语情感,主动使用诸如“我们”“咱们”之类的亲切口语,将自己和学生放在统一立场中,这样才有助于催化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帮助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要及时使用赞美类的口语,例如“Very good”“Congratulation”“Well done”等,对学生的进步和回答及时作出反馈,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进课堂,形成正向反馈。学生的情绪会因为老师而得到改变,快乐的课堂氛围也就因此创设成功。情感教育之余,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将课堂当做他们的舞台,鼓励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快乐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这种独立意识离不开兴趣和热爱,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适当放手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上台讲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下节课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在之后的课堂中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英语日记,在班级分享自己喜欢的英语电影或者歌曲,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去表达和展示自我,从而让他们爱上英语课。

三、总结

综上所述,快乐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教学法,意味着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杨艳艳.趣味导入快乐教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浅谈: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C],中国广西桂林,2019.

[2]杨谦.让快乐为高中英语教学插上翅膀——给学生一杯“可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S1):240-241.

[3]陈海中.浅谈高中英语快乐教学[J].学周刊,2011(06):15.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们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化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有知识、价值观以及技能等几个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本文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然后基于此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物质在分子、原子阶段组成、规律变化以及结构的学科。学习化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建设的意义,还具有学术意义。高中的新课改内容中着重强调了,化学的学习不能只教给学生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高中时期的化学正是学生逐渐打开科学的大门的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去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精神、变化观念、社会责任以及平衡的思想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新的人才。

一、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上课时兴趣最浓厚的内容。普遍上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是先要对化学的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加入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必须要掌握的。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以及形成科学的观念。高中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理论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关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中,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自学的能力比较弱,那么教师需要进一步的 引导,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2]。

例如在学习《有机物化合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據有机化学物设计几个实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与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思考:“知道有机物C的水溶液,那要怎样才能得知有机物C的结构呢?”让学生们独立思考一会后,让其进行相互讨论,然后教师再次提出一个问题“C有机物分离提纯的办法是什么呢?怎样分析有机物C的元素以及怎样去确定C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自己选择器材进行操作,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教师检查学生实验的方法,这样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探究的实验,这样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促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若只是单纯的教师理论讲解,很多学生都会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出现睡觉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起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当下的高中化学课本中,许多的化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的知识来解释。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课本的知识相关联,然后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化学课堂上,逐渐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实践的能力,同时对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化学课堂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3]。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讲解《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的内容过程中,铝单质的讲解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来导入学科的知识,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结合铝的性质,为学生们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铝的各种用途,将化学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够促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化学的知识。还有在化学反应的教学中,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教师可以举出很多现实生活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然后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他们都知道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呢?这样的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化学的各类反应的例子非常的多,在教师运用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平衡的思想以及变化的观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变化观念与平衡的思想又是作为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化学的守恒定律,找出生活中的例子,为同学们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宏微观思想,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宏微观思想在化学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观能够实现对宏观的指导,而宏观反过来又可以解释微观。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的微观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等的一门自然科学,那么教师需要对微观物质的变化作用等进行深入的理解,在解决一些实际的化学问题时,宏观又可以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中物质抽象性的变化,宏观微观这两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内化对化学知识的把握,他们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例如,在教学生化学元素周期表已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中,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使用微观的思想促使学生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结构、运动等,再通过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们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比如,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原子的结构等知识,为学生们讲解钠与镁的单质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让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理解后,在课堂中与学生们互动,提问进行实验的探究,促使学生对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4]。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兴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考试周刊,2018(13).

[2]马伏清.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分析[J].速读(下旬),2019(3):185.

[3]钟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 ,2019(8):208-209.

[4]林学鹏.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8(72):147-148.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很多,历史核心素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模式在这五个方面加以完善,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 评价体系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体系指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效能进行综合评判。该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然后利用各种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对教与学的达标(原则)程度给予评定,以便提供信息,改进教学或对被评对象(教师或学生)做出某种资格的证明。既要重视教学工作的总结性评价,以便鉴别、甄选,更要重视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完善教学;既包括对教学系统的外部评价,又包括学校内部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结合将对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以唯物史观素养为评价导向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它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学说的一次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阐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即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指明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均体现了唯物史观。我国每一时间段的历史画线都是根据客观的历史对象进行分类。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均具有真实性,在档案资料中均有记载,甚至有相应的历史遗迹加以佐证。中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树立唯物的历史观,培养历史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中,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注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时空观念素养为评价导向

自从宇宙诞生之日起,时空就已存在。“宇”即空间,“宙”即时间,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也从未停止。时间是客观的,分秒的流逝不会因任何事物而改变,时间成为记录与衡量事物的标准。空间亦是如此,三维空间容纳万事万物,将每一事物定位在坐标上。时间与空间的组合使得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精确的记载。

(一)历史纪年

历史时间需要被记录。历史纪年是表述历史时间最主要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纪年方式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入门知识。没有历史纪年方式,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就难以表述,历史教学就会陷入混乱。历史纪年法多种多样,有公元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庙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等。例如,一般以基督诞生日为公元一年,现在是公元二〇一八年,这就是最常用的公元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天干地支一一组合,就是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就是以某一皇帝的年号为准,乾隆十三年,就是从乾隆皇帝即位起到第十三年;庙号纪年就是以皇帝的庙号为准进行纪年,庙号即谥号;民国纪年法即一般所说的民国多少年,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同时各国各个时代的纪年法也具有不同。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同的时代采取不同的纪年法,有利于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同时对事件产生的背景也会有所了解。我国具有不同于他国的纪年方式,是几千年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记忆。

(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最直观的体现。不同的历史地图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内容。地形图体现了某一区域地形地貌的情况,根据地形图,可以还原战争发生、城市形成的情况;区域图展现了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根据区域图,可以窥见当时某一区域的分布等情况,如秦灭六国的线路图,展现出秦国与六国的位置、歼灭的时间等,通过地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合纵连横”的策略;物产、农业粮食等分布图生动地展示了物种交换的情况,是对历史事件的侧面反映。因此,无论在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地图都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历史时,充分地利用地图,图文结合,可以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直观生动,加深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横向与纵向的交汇,将历史放到立体的空间学习,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历史不再是书本的纸片化,而是时间的动态和空间的概念。

三、以史料实证素养为评价导向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论据,历史事实是否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需要大量的史料加以证明。史料的种类繁多,包括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历史遗迹一般指实物,如墓葬、宫殿、器物等。历史文献则包括各种文字的或口传的记录,如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正史、档案、志书、铭刻、信札、笔记、碑文、墓志、谱牒、契约、账簿、道书、佛典、儒家经典、报纸杂志、传单广告、访问报告、民歌文字等,一切具有意义的文字记录无一不是史料或包含史料价值。文献史料繁多,但存在非客观的记载。史迹遗存与历史文献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但可相互补充。同时,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史料的了解、认识与记录等受不同时间、空间及自身的限制,故在研究、编撰或传播历史时必须以科学的观点与态度加以正确处理和运用。

在高中历史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了解史料的搜集、整理、运用的方式方法,去伪存真,提高辨别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学生通过真切的感受,了解历史的真实性。比如《国家宝藏》这一栏目,就是将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实物进行展示,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历史的可信度。节目中精彩的讲述、完美的演绎,将枯燥的历史書本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课的讲述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亲眼亲耳真切地感受历史的变迁,更让人印象深刻,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史料实证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四、以历史解释素养为评价导向

历史解释是历史研究的基本程序之一,通常指对历史事实的实际发生过程及其原因加以说明,亦即对“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这两个基本问题做出回答。它是历史学家赖以超越简单的描述,使自己的研究进入理论和科学规律轨道的基本手段。但是,自20世纪末迄今,对历史解释的含义一直存在争论和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观点:(一)以W.狄尔泰、R.G.科林伍德和H.I.马罗等人为代表的所谓“直觉主义者”认为,解释=通过“感觉”来理解;(二)传统的经验主义者认为,解释=通过揭示原因和描述事实理解。当代著名波兰历史学家J·托波尔斯基在《历史研究方法论》一书(华沙,1973)中把历史解释分为下列五类:(一)描述性解释;(二)发生性解释;(三)结构性解释;(四)定义性解释;(五)因果性解释(参见“历史理解”、“描述性解释”、“发生性解释”、“结构性解释”、“定义性解释”、“因果性解释”条)。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了解简单的历史事件,更是揭示历史事件背后发生的真实的原因,客观、公正、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记住简单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中,对西方技术的引进,不能只看到技术的革新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更应看到深层的影响,西方列强通过技术这一手段对我国的侵略渗透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历史的方式方法正确地看待历史,才是历史学习的根本目的。以史料素养为评价导向,学生可以区分历史中的事件与解释,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

五、以家国情怀素养为评价导向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强化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才能理解这个国家的今天。比如,学习古代思想历史,我们会了解朱熹、王阳明等理学大家的思想;学习科技史,我们会惊叹于古人的发明创造;学习经济史,可以了解不同经济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都会受其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生通过对我们国家历史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热爱。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历史核心素养健全了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这套体系的评价标准将在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

[2]王伟星.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洞察力的培養[D].扬州:扬州大学,2017.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9).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发展,对我国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以往那种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已不再满足新课程理念之下的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需要一种新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获得进步。因此,基于高中新教材的改变探索高中历史授课方式的有效性提高的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历史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完整的了解中国历史的过去,明白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看待问题,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随着高中教材的不断改版,新教材的出现对于教师授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推动教学方式的改变,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推动高中历史课堂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影响我国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因素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蓬勃时期。但由于教材的不断改变,存在极个别教师不能及时跟上改变步伐,授课内容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无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多数教师依然固守应试教育的传统,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对课堂主体的学生进行很好的关注,忽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取强行“灌输”的方式追求分数的进步。与这一上课方式存在差异的是,部分教师倡导自由课堂,过于重视课堂谈论,导致课堂混乱,讨论也难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以上并不是高中历史课堂出现的所有问题,只是简单的列举,但是从这些叙述中,关于“基于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已显得十分必要。

二、基于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一)高中任课教师教学观念形式的改变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老套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显然已经不再符合高中历史的授课需要,长此以往,只会消减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失去学习欲望。因此,高中历史课堂的任课教师应当展开教学探究,探索适合当下新教材的新型教学方式,让教学跟上时代改变的步伐,不斷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实现高中课堂的高质量学习。

(二)重视历史教学的时空观念,加深历史了解

高中历史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多数教师教学经常会将他作为一个记忆性学科来授课,忽略了这一学科的“理解性”特点。而“时空观念”是基于历史学科理解性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新型概念。它注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脉络,注重探索实践之间的串联性、逻辑性,寻找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必然关系,借助时空这一概念,绘制历史学习脉络。教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运用时空观念来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记忆,理解性的实现历史记忆,加深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我国法律制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抱怨各种法律条文的枯燥无味,难以进行记忆,遗忘现象严重。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授课时,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时空观念,理清上一部法律与下一部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白在怎样的背景下,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需要这样一部法律的出现,而作用又是什么,基于这样的理解性记忆来架构这一章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度,提升课堂讨论的质量

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课堂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课堂讨论不足,或者是课堂讨论过于放开,最后的结果是上课时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上课质量降低,课堂讨论变得没有意义。高中历史的任课教师应当把握好讨论的度,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减少没必要的讨论,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对于讨论问题应进行提前设计。调整讨论角度,辅助学生探索问题,设置引导性话语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在关键时候适当给出教师自己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观点的提出,促进课堂多元化发展,实现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质量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不仅应当落实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更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创新课堂,提高课堂的质量,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应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教学目标定义为完成教学,忽视学生对于课程的更高需求。

例如: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历史章节时,教师可以适当抛出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积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情景教学。同时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寻找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是相关的教育视频,从影视的角度引发学生对于这一制度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适应新教材的不断改变,寻找学生学习的要点,在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高考,2021,(30):71-72.

[2]陆雪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探[J].启迪与智慧(中),2021,(10):90.

[3]关希龙,魏田燕.新课改下时空观念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分析[J].家长,2021,(26):105-106.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历史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正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历史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更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指引。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以史为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景教学;策略

近些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于历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高中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通过构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站在客观的角度深入了解历史。

一、创设影视情景,直观历史

创设影视情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将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关于中国历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代改革的艰难历程和中国面对侵略时的惨痛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纪录片。如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纪录片,促使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印象,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做了铺垫。这样,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有效地提升了历史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景,综合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加具有主体意识,心智得到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历史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历史,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预设作业提出问题。如:孙中山为什么之前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的思想?帝国主义为什么没有支持孙中山?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如何判断?三民主义有哪些弊端?新三民主义因为何种原因而诞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复习本节课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课文,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提出种种问题,对辛亥革命进行思考和了解,从正反两方面、主客观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更加完整的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思考问题时的不足,进行指导和改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使其辩证地看待历史上的每一个问题,为以后的历史课程学习做铺垫。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逐渐被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具,它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将历史现实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烘托一种历史教学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片段,以视频的形式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待学生观看完片段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如:工业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出现的标志是什么?通过多媒体还原工业革命场景,以提问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二者完美结合,能将学生的历史学习推向高潮。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的时间轴,以及每个时间节点上都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

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邀请若干名学生,大家以小话剧的方式将历史中的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场景表演出来。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为例。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高中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教师可以选择这个阶段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事件(如武昌起义、黄冈起义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人物扮演中解读历史人物

以黄冈起义为例,这是由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何子渊等发起的。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影视作品,选择起义过程中的某一个片段让学生扮演这几位关键的人物。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学生必须去了解角色本身,从其性格特点、对起义的态度、在起义中的表现、起义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历史背景、分析事件原因的机会。在这样的人物扮演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在扮演中的言行举止侧面了解学生对人物的了解程度。假如学生在扮演时没有很好地突出角色的特点,或者学生在对事件片段进行处理时,没有突出片段的关键所在(如情绪的爆发点等),那么侧面说明学生对事件本身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教师就可以借此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实际上,解读历史人物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客观、中立、科学的角度评议历史人物。

(二)在人物互动中了解人物关系

除了人物本身以外,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人类具有社群属性,人与人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也指出,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因此,在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人物互动中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保路运动为例,在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中,不仅有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所购买的股份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保路人士涉及的阶层多、范围广,清政府当时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招致了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角色之间的碰撞,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理解这一场运动,认识到当时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由于历史事件中有很多细节教材无法一一地体现,教师也无法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一一补充,这些没有提及的细节便可作为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的绝佳资源。

参考文献

[1]蘆哲.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皓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黄艳.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高中英语作文方面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和创作高中英语作文,思考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它贯穿于英语写作的始终。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写作技能。思维训练具体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判问题,怎样合理分析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基于思维品质培养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探讨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要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来发展英语语言技能。然而受课堂模式和教学任务的影响,不少教师习惯偏重培养学生“听、说、读、看”技能,往往忽视对学生“写”的技能的培养。写作不仅是思想表达、信息输出的重要能力,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

形成正确的、条理清晰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当代高中生缺乏相应的思维训练,形成的思维模式仅仅是在母语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在语言学科的学习上来说尤为重要,英语学习中的英语写作就绝对无法离开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英语思维模式训练也就有了重要意义。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白学生是思维训练中的主体,应当让学生主动地认同、接受与理解这种思维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较长时间,但很多教师仍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虽常有大量听说活动,却因时间限制而较少开展写的活动。布置写作任务时,一些教师习惯直接采用高考题或其他考试的作文题,这种“拿来”的写作话题往往和课堂教学内容无关,和学生生活脱节,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一些教师对学生习作重语法词汇、轻篇章结构,重语法和词汇运用的正确性、轻语言表达的流利性,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有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重结果,轻过程”,重作文内容,轻写作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批判性。

(二)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度不足

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望而却步,因为英语写作在考试中会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高中生对于词汇、语法、句式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完整,但是还是会时常在英语写作中因为审题不够仔细、表意不明、文章结构混乱、思路狭窄、语句不连贯、时态混用等问题使得英语写作成绩始终不够理想,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对英语写作产生畏惧和抵触的情绪,宁愿在其他题型上花费时间,也不愿在英语写作上多加练习。英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头疼和抓狂的根源,在经历了多次挫败之后,高中生渐渐地对英语写作失去信心与耐心。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设计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头脑风暴法能够让思维高度活跃的个体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新的创造性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语言规律,根据要求创造性地组合平时所学词句,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信息表达。由于写作时间有限,学生思路受限,很容易出现文章内容空洞的问题。为此,教师可设计头脑风暴活动,作为写前活动。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阐述各自对作文主题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不同思想的启发下找到新的思维出发点,形成新的见解。教师可以给出有关联的不同角度的话题,各小组讨论的话题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让学生无形中产生竞争意识,在讨论中丰富自己的观点,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不仅能在写作前获得有用素材,还能在小组活动中感受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着重地讲解单词、短语和语法,这些固然重要,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英语写作水平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不过是靠长时间的背诵而不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学生就无法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又该如何地去正确应用这些知识。其次,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无法转变思维模式并且没有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写出的作文就会结构不够清晰,出现大量的语法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模式。当然,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以此为写作情境进行写作,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写出结构清晰,中心明确的作文。比如,在学习中的“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就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中西方在节日上不同的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三)改变过时的写作指导策略

目前的教学中,模式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双写模式。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深化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自己必须切合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策划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展开高效的写作探究,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写作指导策略,在优化教学手段的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如思维导图的运用。教师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使之在针对特定主题或其他题材的写作中,以较通畅的思路安排结构层次,有效地锻炼其发散思维,使之合理地规划文本布局,避免传统写作探究中出现的条理不清、文本结构混乱等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和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加强学生对英语写作逻辑性的储备,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能力。

(四)熟练运用思维导图

如果教师想要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需要把英语写作框架用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熟练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想象合理丰富,对其写作思路进行有效拓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讲解思维导图,确保学生对思维导图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保障学生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这对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挑战性。例如,教师需要完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思维导图,随后,教师在具体实施写作教学时,需要针对思维导图制作PPT,其中第一页对思维导图内涵进行展示,在第二页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展示,第三页展示学生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中的影响,第四页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范文绘制思维导图。在展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学生综合讨论英语写作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写出上课感受,确保学生能够对思维导图进行更为有效的应用。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为增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需要培养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力。

参考文献

[1]杨鑫.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学生英语,2020(42):22.

[2]陆乃平.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海外英语,2020(13):66-67.

[3]李旺信.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名师在线,2020(08):51-52.

[4]李渊.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9,19(23):68-71.

[5]成志平.试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学生英语,2019(38):107.

上一篇:文学创作常态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情境教学效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