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

2023-09-25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1篇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2篇

鉴于此,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 接着对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供以借鉴。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

所谓国际经济与贸易, 简单的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进行经济往来亦或是产品交易, 使得各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人民群众亦或是行业从业者各取所需, 也可叫做全球贸易。一般而言, 国际经济和贸易的最主要方面分为进口和出口,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各国之间的交易以及经济往来愈来愈频繁, 加快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脚步, 为各国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正面影响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产业链逐渐增长

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下, 国家和国家之间得以高效的开展进出口贸易, 解决了以往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时间与地点的约束, 促使不同参与主体能够实现在线沟通的目的, 要求马上回应, 有问题马上处理。在国际经济贸易中, 因为供应商和销售商能直接进行交易, 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存在的诸多步骤。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产业链逐渐增长, 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产业链结构。

(二) 大大增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附加值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贸易活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能提供“一条龙服务”。将我国国情当作论述对象, 我国有淘宝、京东等相关电商平台, 其中商品类型琳琅满目, 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只要动动手指头, 就能完成所需物品的选购。针对商家来说, 可以将自身销售的产品分享在相关界面上,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和商家达到实时交流的目的, 有疑问也可在第一时间解决。与此同时, 当消费者成功收到产品以后, 如果有任何不满意可以在线和商家沟通进行退货或者是换货, 为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提供了应有的保障, 同时也是电子商务无法媲美的优势之一。

(三) 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速度逐渐提升

在电子商务的形式下, 无论是针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 其交易均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交流的效果, 准确无误地提供相关信息。就传统贸易形式而言, 业务往来会花费很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 跨国之间的业务通常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显然这样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会浪费很多的资源, 对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电子商务的出现妥善弥补了这一缺陷, 可以全面掌握客户信息, 熟知客户需求, 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显然这样不但可以将各个贸易之间的交易水平加以提升, 而且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来源保障。

三、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被迫提高

就网络交易环节而言, 电子商务销售形式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呈现出不健全的状态, 倘若有某方因信誉度亦或是其他因素而做出某些影响到另一方发展的行为, 导致另一方经济受损时, 那么这个损失究竟找谁承担呢?与此同时, 在这种网络盛行的背景下, 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用户信息被随意篡改也纷纷发生在各大报道之中, 所以商业机密被篡改、窃取等在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当中依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风险因素。

(二) 关于网络交易税收的问题

针对互联网下的网络平台来说, 电子商务虽得以高效率的进行多方面交易, 但很多国际经济贸易企业会使用更为“特殊”的手段进行漏税, 显然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我国税收监管的难度系数, 无法得到科学控制。与此同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 相关部门不能熟练掌握贸易单位的利润情况, 这样就无法结合相关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贸易企业进行科学税收, 导致税收难度增加, 致使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在实际交税期间虽有法可依, 但也有可趁之机。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国际贸易的宏观与微观调控

首先, 政府层面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基础设备, 加快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 为增强网络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应有的保障。针对电子商务来说, 倘若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么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强化安全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我国网络基础设备已经较为健全, 然而依然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网络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脚步,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网络基础设施和国际接轨, 继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妥善处理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继而从根本上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脚步。其次, 对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加以完善与优化。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看, 电子商务在最近几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大有完全替代以往贸易形式的趋势。基于这种背景下, 倘若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建设脚步跟不上去, 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致使电子商务形式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不能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鉴于此, 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单位应深刻意识到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监管制度的重要性, 把建立安全网络信息环境、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国际经济贸易进步当作核心任务, 在全面了解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优化与完善。不仅如此, 还应当加大监管的力度, 将相关法律当作参考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把客观问题当作基准点, 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不动摇, 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网络环境, 以此来促进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健康发展。最后, 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诚信管理制度及其争端矛盾处理制度。在最近几年里, 电子商务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 始终离不开诚信机制的限制。在国际经济贸易企业运作期间, 一旦发生网络争端的情况, 那么一定要借助于诚信机制及其问题处理机制进行妥善处理。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诚信管理机制:首先, 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内开展诚信机制的宣传工作, 在灵活运用各种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可以促使诚信经营理念家喻户晓, 促使诚信经营得到所有贸易主体的大力支持;其次, 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机制与管理机制;最后, 为所有贸易主体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诚信档案, 无论对于哪次贸易活动来说, 贸易对象都可以借助于相关平台随时随地浏览诚信档案。主动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以此来激发国际经济贸易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并在此基础上将信誉等级不高的贸易主体剔除掉。

(二)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紧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第一, 主动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需要实现贸易成本的重构。和以往形式的国际经济贸易进行对比可以看到,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交易成本逐渐减少, 这就贸易主体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机遇呢?基于这种背景下, 国际经济贸易企业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 抓紧发展机遇, 以此来实现贸易成本的重塑, 继而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利润率的全面提升。

第二, 实现国际经济贸易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市场运作形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这针对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企业而言无疑不是一把“双刃剑”, 倘若能够准确把握机遇实现创新, 那么一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倘若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 那么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此可见, 为了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国际经济贸易企业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脚步, 实现营销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B2B、O2O等相关模式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以此来实现服务体系的健全及其服务的个性和增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同时也是国际经济贸易日后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只有灵活运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 紧跟时代的脚步, 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对当前管理理念、营销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才能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围绕着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展开论述, 供以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子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 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 这就是电子商业产业。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因具有较低的贸易成本优势, 因此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结合具体的实践研究之下, 可以科学运用电子商务策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展开论述, 供以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荔晋.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研究[J/OL].品牌研究, 2018 (S2) :66+75.

[2] 杜丽丽.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研究[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9 (01) :28.

[3] 焦玉秋.浅谈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8 (18) :3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3篇

题目: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成绩:姓名:张琴学号:20111702310039班级:班

任课教师:吴新(讲 师)

摘 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从激活经济内在活力入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矛盾

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近年来, 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 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 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调, 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 中国经济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在应对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 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 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 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三)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

增加。

(四)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达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但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大量货币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而且,不少社会资金“避实就虚”,包括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投资;一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矛盾长期累积,一旦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这些原因引起了6月中下旬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紧,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引发股票市场恐慌性暴跌。

(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财政支出增加。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刚性大。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8%,增速高出财政收入3.3个百分点。财政赤字压力加大,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上升,财政政策空间明显收窄。

(三)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艰巨

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

重过剩。

三、经济增长下行的外因内因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期也被调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将有所增长,预计全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安倍政权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支持公共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支援预算案的通过,起到了日元贬值、股市上涨效果,将提高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但这些政策措施均非安倍原创,别国经验早已证明其效果并不持久。

国际社会曾津津乐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初现端倪,但未成气候。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但这个新事物要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景气的强大动力则云路尚遥。

从内在原因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都经历或将经历“结构性增速”和“结构性减速”这两个过程。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这是“结构性增速”过程,其经济机理是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推动“增速”。从生产要素看,劳动投入增长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资源要素资本化和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工业技术的广泛采用;从产业结构看,资源配置从效率低的一次产业向效率高的二次产业转移,这些经济活动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劳动投入和劳动参与率趋向下降;资源资本化已基本结束,资本报酬递减导致资本投入增速亦呈下降之势,二次产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产业结构缓慢向三次产业转移,但三次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以及传统行业的效率提高都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位于7%至8%之间较以往略低的速度水平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这些信息表明,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趋于改善,而这正是今后要着力追求的目标。

四、 怎样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不刻意追求快速度、但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仍然是重要的。怎样保持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是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两条:一是依靠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激活经济的内在活力;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适时、适度地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从目的和效果上观察,前者着眼于长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整的是结构关系,通过改革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它难以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通过这些调控措施较快地改变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内外需求的数量关系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这些调控措施往往都只有短期效果,不解决经济内在活力问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4篇

题目: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成绩:姓名:张琴学号:20111702310039班级:班

任课教师:吴新(讲 师)

摘 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从激活经济内在活力入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矛盾

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近年来, 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 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 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调, 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 中国经济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在应对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 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 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 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三)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

增加。

(四)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达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但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大量货币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而且,不少社会资金“避实就虚”,包括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投资;一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矛盾长期累积,一旦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这些原因引起了6月中下旬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紧,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引发股票市场恐慌性暴跌。

(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财政支出增加。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刚性大。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8%,增速高出财政收入3.3个百分点。财政赤字压力加大,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上升,财政政策空间明显收窄。

(三)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艰巨

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

重过剩。

三、经济增长下行的外因内因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期也被调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将有所增长,预计全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安倍政权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支持公共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支援预算案的通过,起到了日元贬值、股市上涨效果,将提高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但这些政策措施均非安倍原创,别国经验早已证明其效果并不持久。

国际社会曾津津乐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初现端倪,但未成气候。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但这个新事物要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景气的强大动力则云路尚遥。

从内在原因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都经历或将经历“结构性增速”和“结构性减速”这两个过程。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这是“结构性增速”过程,其经济机理是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推动“增速”。从生产要素看,劳动投入增长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资源要素资本化和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工业技术的广泛采用;从产业结构看,资源配置从效率低的一次产业向效率高的二次产业转移,这些经济活动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劳动投入和劳动参与率趋向下降;资源资本化已基本结束,资本报酬递减导致资本投入增速亦呈下降之势,二次产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产业结构缓慢向三次产业转移,但三次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以及传统行业的效率提高都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位于7%至8%之间较以往略低的速度水平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这些信息表明,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趋于改善,而这正是今后要着力追求的目标。

四、 怎样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不刻意追求快速度、但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仍然是重要的。怎样保持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是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两条:一是依靠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激活经济的内在活力;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适时、适度地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从目的和效果上观察,前者着眼于长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整的是结构关系,通过改革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它难以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通过这些调控措施较快地改变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内外需求的数量关系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这些调控措施往往都只有短期效果,不解决经济内在活力问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5篇

一、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1、 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首先,GDP的加速增长。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其次,工业止跌回升态势明朗。受去库存化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并未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而快速升温,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低区间运行。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增长振荡向上的趋势明显。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去年10 月以来增速新高。工业景气止跌回升态势还得到了以下二方面的证据支持:一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升至50 上方,显示了制造业已处于景气扩张轨道。二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发电量连续3个月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了5.2%,7月份增速略有回落,但增幅仍达到4.8%,8月增长9.3%。

第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高出幅度则应该在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3.2%,更是达到了改革以来历史高位。为了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234906个,同比增加69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为固定资本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消费加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罕见地快于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 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今23年来的同期新高。8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从房地产市场看,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与1-7月相比加速6.2个百分点,与1-6月相比加快5.4个百分点。3-8月价格环比上涨0.2%、0.4%、0.6%、0.8%、0.9%和0.9%。

2、 经济热点词

*房地产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

此点无论用“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来衡量,都只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看北京的情况。现在北京五环内新盘均价已达3万,一套两居面积80平方米,总价需240万,而月租金不过4000元(略高于市价)。假设房主是一对夫妇,他们年收入合计12万元(略高于北京平均职工工资)。可以得到北京的租售比为1:6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都远远落在可以接受的区间外。

第二、房价虚高的原因

房价虚高的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在于社会巨大的贫富两级分化。如我多次引用的资料,关机构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总榜单,3000个家族财富总值16963亿,平均财富5.654亿。套用一句

楼市中人的口头禅,叫“穷人知道自己有多穷,不知道别人有多富。”考察印度、俄罗斯等贫富差距同样很大国家的情况,发现孟买的房价高者也要6万人民币左右每平方米,莫斯科的房地产均价约为25000元每平方米。

第三、房地产调控措施,既无目标,哪来结果?

有些人奢谈什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际上放下桃红色的幻想,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连目标都还没有,哪来结果?

据说需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请问何谓部分城市,何谓过快上涨?有无明确指向?难道这是个心理学概念吗?如果要明确上述两点,最起码我们需要一套全国房价预警数据,至少包括:全国城市住宅类建筑物的存量面积、全国城市每年新增住宅类建筑物总面积、全国累计已售商品房出租率和空置率、全国新增商品房中的非首套房比例和出租率、空置率,等等。实际上这套系统现在还没有。据正在参与上述系统建设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不过是为了做一个东西而做一个东西”!

(来源 乌镇之乡网文)

*通货膨胀

端午节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引发了市场一片议论。经济出现滞胀?会不会“硬着陆”?通胀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经济增速放缓能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走向如何?这些疑问表明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从经济数据看,PMI环比回落已成事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也都将小幅回落;从物价角度看,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

“近期由于CPI构成要素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起彼伏,使得短期内CPI上涨幅度难以有效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同比还会再次创出新高。预计在物价高点出现之后,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应该会有所回落。但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加上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维持高位,使得下半年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有较大不确定性。”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判断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放缓,另一方面物价却出现反弹,因此“滞胀论”和“硬着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观点。

实际上,在对5月CPI普遍看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通胀压力也会减轻。与此同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何况,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5月份PMI虽然有所回落,但52.0%继续保持在了50%以上。从走势上看,持续的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增速呈平稳回落态势。”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当前经济可能正进入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平台期”。这种变化意味着,前期的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未来经济可能温和减速,这将为未来一至二季度内通胀的回落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由此将可避免“滞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认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处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中国经济不会在2013年之后出现“硬着陆”。

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为9%,三季度环比增长仍会趋弱,年中通胀触顶时将达到5.5%至6%,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反弹。未来经济将“软着陆”,在紧缩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随着通胀压力缓解,激进的紧缩政策也会消减,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再度加速。

鲁政委也认为,紧缩有效,温和减速,不是“滞胀”,不会“硬着陆”。当前的经济减速,总体仍

然温和,“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而“滞胀”则是指经济增速下落到“萧条”的水平上而物价依然高企,当前经济增长即便减速也仍在景气区间,此时称为“滞胀”并不严谨。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有利于未来物价水平回落;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感觉压力不断增大,也是控制通胀预期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他预计,6月份仍存在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6、7月份可能继续加息。

对于未来政策走势,唐建伟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他说:“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最近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都强调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看来,“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短期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下半年回落趋势不改。目前经济的合理适度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紧缩政策滞后效应还将继续显现。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回落仍是可以期待的。

(来源:金融时报 钢之家资讯部采编 )

二、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存在的问题

1、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

从投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8729亿元,增长39.9%,高出整体增长6.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82.7%,国内贷款增长47.4%,自筹资金增长33.3%,利用外资下降12.1%。

从消费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

2、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

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月78098亿元,增长33.6%;7-8月增长31.7%;幅速放慢了近2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在7月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17.3%,8月为16.8%,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今年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为9.1%,加速4个百分点;

7、8月在6月份10.7%的基础上分别加速0.1和1.6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3、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电力、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造船工业超过50%,水泥业甚至接近80%。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大约30%,其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6.9%,铝冶金过剩34.3%,铁合金过剩29.6%。

其次,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衡。我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8年的43.5%,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今年以来,虽然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增长的加速度更快。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在7.1%的经济增速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6%。如果不考虑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已上升到了62%比38%。

4、泡沫经济迹象显现

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人们对于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家加快持有房屋等实物资产,以期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放大的原因是:降息、给第二套房贷松绑、土地出让金可延缓缴纳、户型比例限制放松、利率打折优惠、调低房地产业项目资本金比率,降低了开发商的贷款条件和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其中二季度房地产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总量同比增速高达82%,远超整体信贷增速水平。投资企业投向出现了“房产业热,工业冷”的现象。统计显示,1-7月,外资投向重庆工业54.17亿元,同比下降4.1%,投向房地产业87.76亿元,同比增长62.3%,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是工业的1.62倍。

目前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两大全国性房地产协会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达到3亿~4亿平方米。随着中央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投入掀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楼市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调整期。不管是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的经验看,还是目前美国房地产的走势看,以住宅作为保值投资手段是不成立的。

其次,中国股市的泡沫。在几年内企业业绩无法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股市今年最高涨幅达到60%多。股市泡沫的迹象:一是多数股价已经透支业绩;二是资金推动型;三是利空当成例好炒作。

目前股市的潜在风险:这次是由信贷主导的资产泡沫,其破灭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更集中地体现在银行身上,对股票市场和经济的伤害将比过去更大。

第三,新能源成为最容易忽视的泡沫经济。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既能提高我国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能促进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大跃进”现象:中国在2008年的绿色能源投资超过156亿美元,比2007年上涨18%。北美洲可持续能源的新投资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中国连续四年实现新增容量翻番,2008年突破2千万千瓦大关。目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者。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

目前潜在的风险:

成本大。据初步估算,若以煤电成本为基数,生物质发电成本为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1.7倍,而光伏发电成本更高达11-18倍。

市场容量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千瓦,但其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求。”

大量企业亏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这一切源于匆忙上马、不严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论证,目前排名稍后的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投资效益较低:同样的财政补贴用以改造常规能源和发展农村沼气,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增加就业看可能更合算。

我们需要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正确的定位:新能源不是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提高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应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等为主,新能源发展为辅。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财政部曾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的配套资金在6000亿元,但地方债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余下仍有4000亿元的缺口。

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约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

三、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2、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紧货币”);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扩大内需”单独成章,由重外向转向重内向;

4、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降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5、由重GDP增长转向淡化GDP指标,转向重民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第6篇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和健康的。他们能够科学合理地定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自信,对职业前途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能正确面对并积极准备就业。在就业的过程中,有44%的同学树立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与方向;45%的同学做了人生职业规划;32%的同学看过求职有关方面的书;21%的同学考过与职业相关的技术证书。但调查也反映出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等不良就业心理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成功率。有88%的同学现实地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有81%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茫然无措和悲观失望,有61%的同学不知道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

大学生的具体表现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焦虑急躁心理。就业焦虑是指毕业生担忧自己不能达到就业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严重时带有恐惧色彩的就业情绪状态。对于就职毕业生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增加其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情绪异常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无法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理性的思维,甚至会导致行为失控。根据统计显示,有40%的毕业生存在就业焦虑,这在众多就业不良情绪心理的选项中居于首位。产生就业焦虑心理的原因是多种的,有的毕业生湮没在茫茫的求职人海中,所投的简历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因此感到失望和不安;有的毕业生因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来回报父母而感到紧张和急躁;有的毕业生在就职过程中屡次被用人单位拒绝,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而感到沮丧和懊悔。调查还发现,毕业生中女生较男生焦虑倾向更为明显。本科毕业生有焦虑倾向的占50%,而高职毕业生仅占22%,反映出在不同就业期望值下,本科生与高职生在就业心理上所产生的不同的就业心理压力。

第二种是抑郁孤独心理。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的、伤感的、持续时间较长的

情绪体验,常伴有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反应。“处于抑郁状态的大学生认知灰暗、缺乏兴趣、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思维迟钝,对自我评价偏低,又对前途悲观失望,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就业抑郁孤独心理主要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乃至悲观厌世的心理状态。调研中通过和部分学生闲谈,我发现毕业生就业抑郁心理的产生有的是由就业认知的偏差产生的自卑、自负心理转化而来的;有的是由就业利益诉求始终得不到实现的焦虑急躁心理转化而来的;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我行我素,缺乏同用人单位、学校老师及同学有效沟通,由心理自闭所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抑郁心理必然会产生心灵上的孤独感。调查还发现,有就业抑郁孤独心理的毕业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持怀疑态度,在求职过程中听不进去任何意见,喜欢一厢情愿地行事。

第三种是知行矛盾心理。“知行”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知行”更多的被用于德育教育的探索实践中。笔者将“知行矛盾”引入大学生就业心理加以分析,其原因在于“知行矛盾”反映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科学的就业观念与现实的就业实践的矛盾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传统的道义教化方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面对大量的世俗化的价值选择。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离与割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冲突与错位,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认知与就业价值实践中产生了“知行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不愿正视眼前现实。职业目标上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上自傲与自卑的并存,职业选择上独立感和依赖感的错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矛盾、迷惘和困惑。”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大学毕业后担任服务西部建设的志愿者表示敬佩,但具体到自己的职业选择时却倾向于环境好、待遇高的就业岗位。但是导致岗位空缺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知性矛盾”心理的存在。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我觉得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像自我认识的偏差、知识面过窄等原因;家庭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子女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社会因素,当前国际形势不容客观、社会一些单位或企业对应届生存在一定的偏见。

针对目前的情况,我觉得有如下较好的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大学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适。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三、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择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学校不但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狭隘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学校应设专门的择业指导机构,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

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要重点的努力方向是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精神、培育主体人格,大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并不是被动的。之所以会形成就业心理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主体意识的缺乏。因为缺乏主体意识才导致主体目标模糊,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独立、能动、创新过程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上一篇:党建工作座谈会的流程范文下一篇:党群工作调研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