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2023-12-30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重点、难点工作,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耐以生存发展的源头活水。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本文从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关爱学生、以德为先、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全员参与;关爱学生;以德为先;与时俱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重点、难点工作,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基础,就目前,国家制定公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看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激励政策的同时,也对中职学校的老师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要求。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高等教育,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学生构成上基本属于发展滞后型群体。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如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让用人单位认可,甚至喜欢。让家长放心,学生毕业后受企业尊重。要实现这样大的转变,我们须从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每一位人员的参与。学生管理部门,上课教师,班主任等等都应相互支持、配合。目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是00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但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他们对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如果老师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中职学生能不开小差的同学少之又少。即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会提高,但有时仍有学生不爱学习的情况发生。比如自己玩手机。出现玩手机的时候,上课教师发现后应该立即纠正,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在教室内提供手机收纳箱,制定规矩,课前要求他们放入手机收纳箱集中保管,课后发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约束这种不良的习惯的发生和蔓延。实践证明: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同时也包括类似的其他不良行为。上课老师,班主任,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管与不管,截然不同。其实,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一定是有成效的!

二、关爱学生,树立目标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知识差,学不懂课本知识或不想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在生活方面: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或小公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父母性格不合,养成了孩子感情脆弱,性格孤僻的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多给他们关爱和必要的赞美,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清洁卫生做得好,就夸他勤快;爱参加活动,我们可以表扬他积极;实在没有,也可以夸他的颜值。尽量给学生们一定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也不要定得过低,其实他们都非常乐意接受。

三、以德为先,树立榜样

以德为先,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者,师德的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必修课程。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用自己的好的思想、道德、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的确,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都无法取代的。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师德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做到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同时注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先做到。师德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同时做到,对待学生你不仅不讨厌而且喜欢。职业学校的学生毛病多,但也有很多优点,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弥补不足,在言语和行动上潜移化,引导教育。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与时俱进,多读好书

国家领导人于世纪之交时就提出了创新教育思想,体现了我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职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可以说,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工作当中去,认真践行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学生教育管理能力。学生教育管理者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当代学生教育管理者提出新得更高要求。如果不加强学习与提高就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知识交汇渗透,新理念、要求不断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如果不加强学习,根本就不能适应社会得高速发展,不能带出好的学生。然而,让学生教育管理者扮演好文化人这个角色,并不是让大家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我们的相对独立性,坚守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坚守的高尚的师德、高雅的情趣、高远的目光、高洁的品位、高真的技艺、高贵的灵魂永不动摇。知识创新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吸取新的信息、知识、理念等等,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立在知识的前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要加强学习,力求知识全面。只有不断补充知识、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要想成为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像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一样,把他当成的不仅是职业而且是事业;对待学生不仅不讨厌而且很喜欢;在一切时空,不仅言语而且行为育人;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相信,只要教师有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有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信念,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职业的理想彼岸也一定可以到达。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我们的职教教师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上海信息技术学校,2010.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比一般院校的教学改革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更高的难度,因而需要更加重视宏观层面的问题——哲学问题。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但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职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当然要由政府领导,但是主导却是社会,社会需求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是教材而不是大纲,因为教材比大纲有更多优点。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适当增加面试或口试,它们是增强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减少学用脱节和学生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哲学问题;考核形式

作者简介:孔琳琳(1971-),女,江西鄱阳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语言哲学、应用语言学;李旋(1988-),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频次效应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编号:17YB206),主持人:李旋。

有诸多专家学者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发表了极其精辟的见解,它们对于推动各级各类院校进行改革有重要意义,是多年来英语教育界进行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发现,对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宏观理论问题关注不够,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哲学问题则更少有人问津。而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并不是世外之学,它深深扎根于社会并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很多宏观问题都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它们需要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例如,有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对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本体论研究”[1]就是一种哲学尝试。

对于职校而言,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2]。因为职校的英语教学不太可能涉及考研英语的问题而更需强调实用性;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英语需求也使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问题更为突出;职校的英语教材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而是教学之本;职校的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教会学生面试和口试的能力,即使现在还未要求的口试也应该未雨绸缪,从而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愿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哲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得到国内职校英语教育界的关注。

这些哲学问题主要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什么作为主导?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本?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改革?

一、关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学生还是教师?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关于教学主体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一切英语教学中,也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职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是否学生也是主体呢?我们认为不能这么说,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是有区别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都是人的活动,但是二者活动的性质不同。“英语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而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以“学”为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词则是“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这样一種活动中,不再是纯粹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而是要对“教”与“学”这样一个“统一体”进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是自觉的,因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教师则应该是自觉的,因为教师必须对“为什么改”、“如何改”等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考虑。如果连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改”,朝哪个方向“改”,那么学生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学习中如何“改”,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调动起来。这是从理论上说明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主体的理由。

从实践上说,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还在于“改革”本身比“学习”的难度大,如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势必使教学改革政出多门,呈现学生和教师都无所适从的乱象。学生的基础(包括外语基础和学好外语的中文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英语教学改革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那就难免出现与教学改革初衷背道而驰的消极后果。一般地说,学生会对凡是自己认为不满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抵制,极端的甚至会导致取消英语教学,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职校学生在这方面比一般院校还更严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职校学生在未来的择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认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对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组织、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改革既生动活泼,又卓有成效;其次,依靠教师进行改革,才能集思广益,越改越符合教学要求,因为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师才最清楚为什么要改和如何改;再次,明确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放下包袱,大胆创新,防止因为害怕被学生批评而缩手缩脚,跟着感觉走,依着惯性随大流;最后,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可以摆脱很多无谓的干扰,使教师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

二、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政府还是社会?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所走过的道路表明:任何一项规模宏大的改革,都必须有政府的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是这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这样,教育改革同样不能例外。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并非单纯是教育界的事情,它牵涉面广,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影响巨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主权和文化政策,因此,英语教学改革稍有不慎,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强调政府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由政府出面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要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的成功,应该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社会需求才是改革的真正动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中国人才市场的现实,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改革,才能克服各种弊端,取得实效。对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尤其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存在着“全民必修”、“过度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不少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英语的“全民必修”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高端英语人才紧缺的现状,相反却用英语这把“手术刀”强行剪裁许多国家的英才,造成了某些不利的后果[3]。因此,把社会需求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大有用武之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按照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科目和专业,大力增加社会急需的商务、旅游、科技英语科目和专业,坚决减少或取消社会需求量少、不太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的科目和专业;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人员编写教材,使教材能充分反映社会现实,增加自爱、友爱、慈善、环保、自强、自立、理财、和谐、救灾和自救等方面内容,删除那些鼓吹阶级斗争、宣扬战争、宣扬恐怖和暴力、宣扬人间对立和歧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时初步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三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按照社会需求作出适当调整,对于社会需求量大、英语人才又相对短缺的专业应该适当扩大招生数量,反之则减少数量,避免将来更多的学生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最后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加那些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有重大作用的“自主合作学习”、“输出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对于传统的背诵、默写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大纲还是教材?

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本,因为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调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制定的教学规范,只有以大纲为本,才能使改革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否则各行其是,改革是无法进行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是教学大纲只是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的“纲要”,抽象性和原则性是其主要特点,它只规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因而英语教学改革是不可能以大纲为本的,只能以教材为本。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改革一样,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不但在于如前所述大纲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且在于教材自身的许多优点。首先,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全面展开。一本好的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和基本精神。其次,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下,具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好的教材就是为教学人员准备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这方面,职校的英语教材已经有比较成功的范例。第三,教材并非教学大纲的翻版,它应该对大纲有所超越。教材编写者可以在大纲的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教材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大纲只是规范了一些非常有限的内容,如果只就这些内容进行教学,则教师无法教,学生也无法学;而教材则不同,好的教材是选、编、写、评四者的有机统一。最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区别对待,编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类型的教材。例如对于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这些不同的专业就可以编写不同的教材,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可以作出区分[4]。以上这些优点都是教学大纲不能比拟的。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驟地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各种英语课程的教材,并且把其母语国家的优秀教材加以有选择地介绍引进。这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卓有成效,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在于:既然教材是相对稳定的教学改革之“本”,在编写教材时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东西充实到教材中去。如何把握二者的“度”呢?结论是:既然是改革,那么“变”就是常态,是绝对的;“不变”是特例,因而是相对的。就绝对的意义上说,教学大纲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当社会生活实践发生极大变化的时候,教学大纲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相对意义上说,在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变化应该仍然能够保持“变”中之“不变”。因此,变动中的教材就仍然能够担当教学改革之本的角色。只要这个“度”把握得好,职校英语的教材是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之本的角色的。

四、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口试与笔试?

英语教学改革30多年,从考核形式上说,最大的改革就是客观性试题比例大幅度提高,而主观性试题比例显著减少(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观)。一张试卷,学生所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简单地判断对和错。这样做的好处是评卷相对客观快捷,学生相对轻松;缺点是随机性增大,不但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单词和句子的拼写、书写、准确记忆能力,音调、音准等发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够舞弊的机会大大增多。笔者曾经注意到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差,从来没有及格过,但是在等级考试或比较重要的期末考试时可以考出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新时期往往把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和其他荣誉挂钩,更是使考试成为学生高度重视的评价标尺。考试的公正与否,直接决定着考生的多种利益。不适当的考核形式既不能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还容易使学生滋生不良的道德习惯,实在是在必须尽快改革之列。也有一些学者早就指出过其弊端[5]。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内容,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形式,英语教学教的是“外语”即第二种语言,而语言的根本意义在于使用。语言使用当然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口头语言,能否正确地使用口语,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语言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所以,如果要检测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笔试而应该是口试。如果一定要分出一个主次,划定一个比例,那么英语学习考核中的口试分量应该不少于50%,因为语言的作用主要是说和听而不是写的。中文英语都是如此。

可能有人会怀疑:我们从儿童到青年再到成人学语文,基本都是只有笔试而没有口试,不照样可以考核出比较好的成绩吗?为什么学习英语就一定要强调口试呢?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学习母语和学习英语的区别了。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在既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不但是学习,就是平时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口语,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书面语,口语并不需要单独考核。学习英语就不同了,英语是与母语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环境,因此口语完全是通过自觉努力“学”到的,它和母语的习得机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有在英语教学的考核中加大口试分量,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学习的准确效果。除此之外,增加口试还可以提高学生重视口语的意识,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减少舞弊的可能,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值得尽快推行。对于职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增加口试的权重还有助于减少学用脱节问题的产生,抑制学生的舞弊行为,提高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增强未来的择业竞争力。有人认为现在教学大纲或教材都没有要求外语口试,职校英语教學改革增强口试是多此一举、自讨苦吃,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所谓“教学改革”,就是要把不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掉,现在证明过分重视客观性试题的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呢?学术论文也就是要研究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而不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连续数年采用了增大口试比例的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些专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6][7],这就证明了好的教学形式确实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2-7.

[2]刘茂万.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之探讨[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14-115.

[3]黄姣玲:外语教育改革必须从制度改革做起[J]探索与争鸣,2008(12):86-87.

[4]桂国平.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335-341.

[5]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张敏子.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2):88-90.

[7]陈文锋.职业英语教学与交际法语言教学[J].海外英语,2017(11):86-88.

责任编辑 秦红梅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面对目前职校学生数学普遍不好的情况,数学教师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探索教改方案。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改革 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提供学习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比如获取和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同时可以增强基本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个人品质等。但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学生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讨厌数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数学无用”,没有必要多学。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些教师删减内容,期望以此来摆脱窘境。但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规则和变换技巧,也不单纯是“思维的体操”,它的实质内容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被删减了又如何来体现?甚至还有些学校开始缩减课时,而这同发达国家的做法刚好相反。

那么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又怎样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真正需要思考的。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对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职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我认为如果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解二项式公式时,说到“杨辉三角”,可简单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以及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历史,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它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这个问题。在讲复数时可先对实数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了诸如三只羊,三条鱼,三棵树等在量上的共同特征后得出的等等。

通过数学史的讲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加强职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适应就业需求

目前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如何把数学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采用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列举数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例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把专业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归纳出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数学建模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数学建模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并用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撇开非本质的属性,更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简化假设,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设计和构建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对模型求解、检验、作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分析、操作、实验或试验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但数学建模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要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对于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而言,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先选择简单的,容易上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会忘记数学本身的枯燥,从而避免学生主观上的厌学现象的产生,再指导下一步完成建模的各个步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到最后的模型评价应用,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在职业教育中合理运用,一定能推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改革职校数学考核评价方式,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长期以来,数学考试都是采用限时闭卷笔试的形式,且几乎是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这使得原本基础欠佳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易产生大面积“红灯”现象,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消极,更缺乏信心。既然职业学校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选拔数学人才,而是让学生掌握数学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及在各专业中的应用,那么完全可以采取多方位全面评价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适应加强学生数学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方式,对数学的考核方法进行探索。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平时测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30%),这部分考核可以以数学建模的形式进行,分组合作完成,每组三到四人,教师事先设计好若干题目并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从中选择其一,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或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为闭卷考,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计算能力。下半场为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考查实际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小结

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 灌输”和“ 训练”的数学教学,努力尝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学新模式,倡导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完整的数学教育。让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中职英语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为中职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示英语教学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助推了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如何密切衔接二课堂英语教学与竞赛,使教学为竞赛服务,竞赛又促进教学是我们职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分析目前中职学校二课堂现状入手,阐述了我校中职英语二课堂教材开发建议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中职学生;二课堂;英语技能竞赛

中图分類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一、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英语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当下,各种英语竞赛为中职学生创建了一个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着力于中职学生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综合培养,推动着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赛促教,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然而,目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包括二课堂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缺乏英语学习自信心

针对职高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们对自己所在学校的6个班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取自本校综合部11级学生,共279位学生。他们来自4个专业6个班级。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自我评价时,279位学生中,只有1.43%(4人)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优秀;只有8.96%(25人)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良好;22.58%(63人)认为是中等;而认为自己英语成绩较差或是不太好的竟有67.05%(187人)。

从以上数据看出职高学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在初中班级里面大多属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从教师角度出发,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我们英语教师(包括我自己)上课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习内容通常是知识点加练习讲评,教学形式主要是我教你学这样“灌输式”的讲授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忽视其作为独立个体有着个别差异、有着独立情感的人而存在。长此下去,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从教学资源出发,传统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中职英语课堂统一采用中职英语教材加同步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学生选出喜欢的英语教学内容类型依次为(前三位):趣味型(54.12%),合作型(39.43%),专业型(27.54%)。

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是难度不大但又充满趣味型的内容,可以结合相关专业,并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4、从二课堂英语教学情况出发,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

的英语应用能力。

虽然我校也开展英语二课堂教学活动,但基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及兴趣不高,大部分承担二课堂的教师往往是找些英语电影视频让学生观看,甚至有的配有中文字幕。但这只能暂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或许只关注了电影的情节而忽视了对电影中语言的学习,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实效性不高。

二、开发中职英语二课堂教学内容的意义

技能大赛是职业学校最显著的特色,然而,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如何开发中职英语二课堂教学内容,使之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文针对这一空白,集中关照技能大赛背景下二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实践,最大程度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展示中职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风采,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很多是教材加练习册,知识点加习题讲评。学生每次面对的英语学习基本是单词、语法、句型和课文翻译等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再加上课时紧,任务重,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而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参照英语技能大赛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和手段,给学生在二课堂这两节课上营造某一种休闲方式语境,或听歌,或说某一俚语等,是休闲中的学习。

2、有利于培养英语学习之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并能积极主动、自觉愉快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我们职高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计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之综合素质

在二课堂上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英语话剧排演、英语歌曲比赛或英语电影对白模仿等,这些活动涉及到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交流与合作,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均得以提高。同时,学生也可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实用价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以致用”也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二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中职英语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二课堂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着力于中职学生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在生活的应用,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展示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风采。因此,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提高口语技能为主来进行内容的开发。

如图所示:

四、二课堂英语教学的实践

我们把“满足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与合理需求”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策略的基本属性,同时要求教师们要积极备战中职英语技能大赛,因此,在二课堂的英语教学始终围绕“兴趣”和“竞赛”。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在一个浸润的课堂学习成长,改善孩子害怕英语的情绪,提升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起到真正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

1、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学唱英文歌,参加英文歌曲比赛。青少年喜欢唱歌,唱歌曲学英语正迎合了他们的兴趣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有些学生可能让他们说英语对话背英语文章会很困难,但让他们学唱英文歌曲却是兴致勃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如口语及听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二课堂里选择合适的英文歌曲是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根据我校英语教学计划的安排,第一学期有英语歌曲大赛。在此背景下,二课堂上把英语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也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为校英语歌曲大赛及师生同台比赛选好人才。通过比赛,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口语及自信心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附部分英语歌曲及歌曲比赛选手:

(2)诵经典美文,参加英语美文朗诵比赛。近几年来, 每次市教研室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美文朗诵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加这次比赛,我们在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上也增加了必修的英语文本式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兴趣爱好,选择了较为简单易懂的文本,如《新概念英语》等。学生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时就难以理解所读到的文章。在阅读文本式教材开发方面,教师可搜集一些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小文章,这样可以拓展视野,为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附《新概念英语》中部分美文及参加美文朗诵比赛的选手:

(3)赏原版电影,模仿英语电影片段。为原版英语电影片段进行配音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在实现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全面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群体的学习素质等方面体现出了特殊优势。

为了挑选一部自己满意的配音片段,学生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的浏览多部影片。每到配音比赛筹备阶段,总有学生拿着几部他们筛选出来的影片片段跑来找到我进行咨询。这种长时间的、集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对于英语学习的好处自不必多言,这是其一;其二,要配音,台词训练自然是最基本的,如同盖房用的砖瓦一般不可或缺。为了配音流畅,情感表达准确,台词的意思自然要弄懂,弄明白。查阅生单词,连词成句,连句成篇,长篇背诵。曾有一个学生把台词打印出来随时带在身上,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背。浓厚的兴趣,大量的语言输入,强化了读的技能;其三,配音追求的效果自然是语速恰当,发音标准,情感表达传神。这些是配音过程中技巧要求最高的部分。为了参加电影配音比赛,学生们一句句地反复地聆听、推敲、模仿、对比、再听、再模仿。有时为了配好一句话要反复地听上十几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们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语速都得到了集中的强化训练。这是最漫长最艰苦,精雕细琢的过程,但始终充满了欢声笑语,如同钻石的每个棱面必须经过细细打磨、抛光,

才能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其四,英语电影的内容更加形象,源自现实,语言更加生活化。配音活动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尽情地享受在影片中实践运用英语的快乐。这种成就感能唤起学生们的自信、唤醒其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自我超越的冲动。

附英语电影配音训练及英语配音比赛参赛节目照片:

(4)师生同台,排演英语情景剧。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英语短剧表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准备表演的前几天或前一周,师生共同选择题材,积极上网或去图书馆挑选适合表演的材料,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课下自行认真编写、翻译短剧,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在准备期间,逐渐树立信心,达到“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的目标。从表演前的策划到之后的实施,直至完成表演后的自评、互评,这些均促进学生更多自觉应用调控策略。学生在学习英语短剧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参与交互式的合作训练,师生共同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丰富了英语第二课堂。

附我校二课堂学生排演音乐剧《音乐之声》的照片:

2、备战大赛,有利于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近年来,中职英语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为中职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示英语教学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助推了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如何密切衔接二课堂英语教学与竞赛,使教学为竞赛服务,竞赛又促进教学是我们职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中职英语技能竞赛设置“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职场风采”、“现场答问”四个项目,全面科学地考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比拼学生的听说、描述能力,同时还考验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体现实际应用型和职业实用性。几年来英语技能大赛中的“情境交流”环节,选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学生熟悉的事件,如:服务类的网购、文明行为规范、保护环境、助人为乐;工科类的安全生产等等,这样做法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表达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社会就业,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上应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需要相结合。只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机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有所突破,更加体现学生职业化的特色。

(2)在教学方法上, 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这两个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创作,自由发挥。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经常给予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因为在日常教学中,英语练习多为选择、填空为主,对话多以背诵全文为要求。因此,教师应借鉴大赛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精神,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在“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这两个环节中,分别有选手和评委之间的现场问答。现场问答环节是让学生和评委之间充分交流,体现语言的交流功能。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通过技能竞赛,我们看到了中职生朝气蓬勃,青春亮丽,积极上进和敢于表现的风采。指导教师在精心的训练和仔细观摩竞赛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选手也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英语水平,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自信心。

附我校学生训练现场问答环节及中职英语技能竞赛现场照片:

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选择的课程设计理念。英语二课堂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因此中职学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以英语技能大赛为指导,努力创设出体现职业特色及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二课堂校本教材。然而,二课堂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实践和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交流,多总结,多研究。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 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4期

[2] 罗 炜 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3] 张 涛 英语技能大赛与中职日常英语教学 教育视界 2014年第03期

[4] 王 红 从技能竞赛看中职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第04期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科技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教育朝向现代化和数字化模式转变。此趋向落实到具体情境的例子之一,便是要求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实施信息化教学。在此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既是历史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的客观发展需求。从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概述和具体教学策略两方面,对此进行简要探讨,以期为广大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日常渗透信息化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  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化教学;渗透;数字化

信息化教学是以数字信息为基础,以双边开展为方式的教学模式。综观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现状,虽然该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中职院校开办发展,但是由此走出的学生却无法跟上现实的节奏,出现了和社会轨道的断带。针对此问题,广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信息化,及时捕捉到当今时代下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的要义,及时教授给学生。

一、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概述

(一)中职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教学内涵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独占鳌头。在互联网普遍应用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电子商务应时而出。和传统的商务相比,电子商务仍是在法律许可下,以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缔造的商品或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生产需求的交换为主要内容的获利经济性活动,不同的是,前者进行活动的主要手段转变为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出现冲击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饱和度,市场再次出现新一轮人才空缺。正是为了解决市场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各大中职院校积极开办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但数量的提升不代表质量的提升,在授课過程中,又出现了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广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开始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信息化,以便更好地培育此领域人才,解决社会领域中对人才的需求问题。

(二)中职校电子商务课程渗透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1.教师认知出现偏差

鉴于中职院校成立的初衷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众多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践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电子商务教师难以建立正确的培育观念,部分教师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停留在微商平台、淘宝等各类电商网站的商业模式上,但实际上此种认知有失偏颇,在电子商务中,不仅蕴含着心理学、管理学等综合类科目内涵,还具有博弈论和经济学等数学专业型内容。

2.学校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大中职院校的培育目标也有所提升。广大中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于培育高素质劳动者,而应该转变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由于部分中职院校领导公务缠身,没有充足的理论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导致其观念陈旧,他们没有积极跟上时代步伐,对电子商务专业秉承的时代精神没有深刻透彻的认知,导致学校对其重视程度较低,正所谓“上不平,下不稳”,中职教师的教学也在所难免地受到消极影响。

3.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在中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不够重视的条件下,也引发了电子商务相关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学习需求的问题。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依凭的是互联网的存在,因此在教学中势必需要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但由于部分地区较落后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部分电子商务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黑板、书本教授、多媒体教学上,无法脱离纸上谈兵的桎梏。

4.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疏漏

一个学校的正向健康的运行,一方面需要主体人员的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管理制度的保证。鉴于中职院校的基本定位,各大中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够严谨规范,无法跟上新时代管理学生的要求,其中的疏漏之处,从短期来看没有大的问题,但从长远考量,便积少成多,有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可能性。

二、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实施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际情境

有效的学习需要在调动学生主观情绪的条件下才能成功。调动学生主观情绪的优佳方式是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电子商务教师应明了电子商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情况,将书本上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辩证的结合,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利用PPT、微课等信息技术营造专业氛围,将学生代入其中,帮助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状态[1]。

例如,在教学《认识客服岗位》项目一时,其中涵盖客服岗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岗位职责、需具备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等内容。教师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过一遍书本上对其的理论总结内容,势必不符合费曼学习法,也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更不用说创立了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教师应该率先知晓本单元的核心知识要义,其次创建客服服务的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本堂课成为一名客服人员,最后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安排两个情境,一是让学生扮演客服服务的对象,二是让学生扮演客服。教师可以登录淘宝网站,然后随便选择一款电子商品后,和其网店客服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援引自身知识经验为学生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理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内容。然后进入第二环节,教师让学生扮演网店客服,接着让另一名学生与之交谈,让他们在实战演练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体系和具体内容。有了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趣味性,轻松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还能学以致用,打破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壁垒,修补中职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断带[2]。

(二)创新教学模式,贯彻生本理念

电子商务教师的教学应按照生活化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将教学做合一。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倘若只注重教学理论知识,就成为形式主义的帮凶,只注重实践教学,又会造成实践的不确切性。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环节有机融合,辩证结合,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实时实践。

例如,在教学《图片编辑工具Photoshop》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今天我成了你”的任务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讲授Photoshop的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功能色效制作部分等内容,教师退居到台下。学生教授不同于教师教授,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定位是师者,而不是学习者,因此教师的教授会相对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教授,他们既能站在师者的角度,又能够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从而能够消除掉由思维不同造成的相对消极影响。学生授课,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群体类问题,如建立选区,需要先点击鼠标,然后再按下Ctrl+Shift+Alt,否则建立选区失败,对教师而言,则容易忘记实践类问题。另外,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教师讲授时不会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但是学生讲授却能够将之内化为自己经验内的认知,方便其他学生理解和吸收。而且由学生来授课,授课的学生还能快速发现课程切入点,找到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切入点,毕竟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自身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3]。如授课的学生会从图片合成导入,借助奇幻、不可思议和脑洞大开的合成图片,来激发学生想要学习Photoshop的热情。教师创设任务型教学模式“今天我成了你”的应用,既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提升,又能彻底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上。

(三)积极使用数字资源,营造信息化氛围

信息化教学的渗透包括合理利用信息化数字资源。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数字资源,不仅可以弥补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电子商务不够重视的行为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的损失,还能有效缓解软硬件设备不够完善的局面,帮助学生营造信息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带领他们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思维性能,让他们日渐成为符合社会中电子商务领域需求标准的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化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其中的超星名师讲坛的老师是来自全国重点高校或机构知名教授、学者;或为著名艺术家、作家、主持人等各行各业的翘楚,其中关于电子商务的课程更是应有尽有,如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信函写作、编程前端、新闻采集、写作等。除此之外,超星期刊板块更是收录国内期刊7000余种,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核心内容也是不计其数。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前置作业模式,提前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学课件和微课等线上即传模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登录超星平台自主学习,然后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清单逐一完成。接着教师通过后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后,再合理布置课堂授课内容,让学生能在学完本节课内容之余,再次借助超星平台进行拓展学习,及时了解该领域内发展的新动态,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消除中职电子商务教材内容和社会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的沟壑。有了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课堂时间,而且能有效消除教师电子商务素养不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驱动教师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4]。

三、總结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时代发展下该专业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教育领域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之一。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但解决矛盾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可限量地存在。教师实施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衔接学校和社会之间业已存在的真空缝隙,驱动学生提高本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在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楚.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12-113.

[2]陈思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困难和对策[J].才智,2020(2):34.

[3]夏妙娴.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以“引爆网络流量方法之粉丝营销”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148-149.

编辑 郑晓燕

中等职校数控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也要进行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本文首先从人文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从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深层分析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中职生的成长特点、中职教育的特点、中职图书馆如何得到更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中职学校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等方面详尽论述了人文教育功能在图书馆发挥的诸多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中等技术学校等,以下简称“中职”)的教育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中职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与技能的劳动者。据我国教育部2009年6月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这些类型的学校已经超过1.5万间[1],是所有大专院校(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独立学院、军队院校、民办其他高校共计3600间左右)总量的4倍多;2007年至2011年,共有3000万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显然,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已成为就业主体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成为国家与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

1 国民素质与中职人文教育的关系分析

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对这些即将成为国民最重要的群体的中职生不能忽视人文知识的教育,不能漠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是健全、完善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涵,强调人是独立的个体,并给予充分尊重与培养,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个过程,单靠中职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训是不够的,还要切实地重视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才能实现。人类的知识(或经验)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物质层面的,如适用于生产经营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等活动的科技知识、用于生活消遣等活动的日常规律等;另一类是精神层面的,如人类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特有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这两类知识缺一不可,第二类的甚至比第一类的更为重要,因为它起码具有对人性的保留与传承意义。富含精神内涵的人文知识就属于第二类,文学教人如何去感受,历史教人如何去分辨,哲学教人如何去思考,宗教教人如何去感恩,艺术教人如何去守序,这些能真正让学生思考“人是什么?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等一系列生命智慧重大课题的教育,是对学生真正进行心灵灌溉及人格塑造的教育,没有来自“心”的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2]。已故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他的说法:“文史哲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上交利润的性质,它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表现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地位、责任。” 因此,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2 中职专业技能培养与中职人文教育的关系分析

2.1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但作为教育本身来说,不能藉此淡化甚至丢弃人文教育,因为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中职教育仍不能摆脱教育的本质。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因此,教育最根本的前提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即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转化为人类精神与人生智慧,最终成为有自己思想、判断、价值体系的独立且完整人格的个体。没有这个前提,不论专业知识多么深厚,技能多么高超,教育始终都是跛脚的,是失败的。

2.2 中职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做,既要通过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的渗透,让中职生幼嫩的心灵接受充分的滋润与灌溉,精神得到启迪,思想得到丰厚,使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要进行生存、生活、生产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人”“才”俱备,教育目的才能得到良好的实现[3]。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能把人文教育真正贯彻到日常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可以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一棵树成长几年便见绿荫,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劳动技能的培养一般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而一个人的成长则要几十年才得以见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虚幻缥缈”的精神沉淀的漫长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精确评估,所以难出成绩,于是这些学校的办学思路越来越只倾向于看重学生专业知识及劳动技能的储备与发展方面,评价体系也只局限于学生的实操表现及技能比赛的获奖环节。在这种片面教育思想的带动下,中职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全面淡忘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摆脱了艰难而又繁复的育人本质环节,误入职业培训的轨道越行越偏,越行越远[4-6]。

3中职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图书馆是对图书、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存,并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公共场所,人文思想与人类精神借助图书资料这种物质载体在图书馆里得以沉淀、保护、传承及发扬,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学校图书馆更是出于这个职能而设立的,所以往往被认为是绝好的读书育人的文化圣地、精神殿堂[7]。能否发挥中职图书馆的人文教育功能以辅助学校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分析并探讨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可行性元素。

3.1 中职生的成长特点

大多数中职生年龄在14~18岁的青春成长期,他们的内心不够稳定,感觉敏感细腻,脑海中充满各种矛盾与不确定的想法,对世界、对社会正在形成自己的认知及秩序感。在这个时候,图书馆若是结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适时推行各种人文教育活动,潜移默化、指点迷津、激扬生命、开启智慧,让图书馆最终成为学生无形的思想导师,成为学生安宁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困惑与问题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这无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中职教育的特点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第一,最大的优势是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藉此可以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更专注的课外活动,学生个体的自由、自主、充分发展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机会,这为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二,在中职学分制的管理体系下,除专业必修课外,限选课与任选课的开设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学校客观为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出了较大的空间,这也正好为图书馆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提供契机。第三,中职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同于普通中学,中职生大多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喜欢交际,喜欢表现,动手与表达能力强,图书馆的许多对外活动都需要具备这种素质的学生进行协助才能得以开展,当然,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举办过程中,图书馆顺理成章为人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职教育的这些特点,会使学校图书馆各种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只要安排妥当,计划周全,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

3.3 中职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

从中职图书馆的服务角度来看,对以学生终极成长与发展为目标的管理与服务的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图书馆最有效利用的现实诉求。目前国内的中职学校(特别是各地区的市重点职中)在自动化管理与信息化服务等硬件方面基本上已经达标,有的省或国家级重点职中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如果不积极开拓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新模式,而是固守旧有成规,对于学校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无法较好地彰显自身价值。所以,中职图书馆应当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吸取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进行尝试。现在,能够充分发挥中职图书馆效用的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方式正是各种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这些活动操作起来只需较低的成本就可实现。

3.4 中职人文教育的实际推行者

我们认为能否在中职学校充分推行图书馆人文教育功能,关键在于两个关键人物:一是校长,二是馆长。

1)中职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之一——中职校长。当前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这些1.5万名中职校长的教育观念与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不少校长们与其说是教育家,倒不如说更像实业家。过多地只是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生产劳动技能的成绩,而对人文教育的则长期漠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之父,他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的五育教育方针,是“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他还认为的“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事业”等教育思想都饱含着丰厚的人文教育。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他对图书馆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也促使他以实际行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蔡元培准确定位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最佳基地”,只有有效利用图书馆,才能较好地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进而增强国家实力。第二,在他担任各种公职期间,无论是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平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还是中央研究院院长、北平市图书馆馆长,最不敢忽视的恰恰是图书馆的规划与发展,曾先后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图书馆规程》《图书馆条例》等重要文件,也曾为北平图书馆与北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在近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人才择取方面,他知人善任,招贤纳士,对思想兼容并包。1912年在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先生举荐鲁迅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等文化艺术事业,长达14年之久。第四,积极与孙毓修、江瀚、袁同礼等图书馆界、学术界的专家保持紧密联系,既积极引进西学科技,又不忘人格教育在图书馆的实现,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绩[8-9]。

所以,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的图书馆主管领导,往往对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落实起着决定与推动作用,没有这样的校长的重视、关怀、赏识与激励,图书馆馆长很难施展自己的才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中职人文教育实际推行者之一——图书馆馆长。纵观历史上的图书馆馆长,大多数首先在人文领域内具有相当的专长。他们在著述立说、宣传思想、启发智慧的过程中为图书馆人文知识的积聚、保存和传播做出了不灭功勋,不少图书馆更是因为这一批批饱含人文精神的大师才大放异彩。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蔡元培、杜定友、王云五、刘国钧、陶行知、鲁迅、李大钊、胡适,这一批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界的泰斗几乎都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及艺术等领域内的著名专家。西方社会也不例外,两千年来,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私人藏书馆到中世纪修道院图书馆以及从修道院图书馆发展而来的大学图书馆、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图书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响彻全球的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始终是由各类具有丰厚人文知识、富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学者、专家作为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者与直接管理者[10]。没有这些开端于人文领域内专家进行管理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度专业化的现代图书馆。到了近、现代,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工种,部分大学开设的图书馆专业更偏向理工类学生的招录与培养,这种趋向也许对现代图书馆在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建设有所裨益,但对图书馆思想与精神方面的功能发挥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日益缤纷繁复的技术已彻底淹没了图书馆人文教育的本色,图书馆工作已进入了重“术”轻“道”的时期。

图书馆既要对人类知识与经验进行收集、分类、保存,又要对人类的思想及精神进行吸纳与传承。图书馆功能与效用的终极发挥,要看有没帮助读者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也就是说有没有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素养的人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个图书馆,不管建筑多么巍峨,装饰多么华美,配置多么完善,技术多么先进,如果没有让人文精神成功转化给读者,充其量也只能是个知识的大仓库、人文精神的荒漠地。

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里,馆长是最重要的人文教育的执行者与贯彻者,一位饱读人文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馆长会对人文教育在图书馆的实施起保障与巩固作用,所以图书馆的馆长应该在人文知识领域内有相当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甚至深透的了解。

4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技能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职校的领导层要增强对于图书馆全面育人功能的认识,图书馆要注重自身建设,积极开拓创新,合力使图书馆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家级重点学校有多少所?[EB/OL].[2009-06-1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0/info1244789794138110.htm.

[2]陈思和.让人文教育走进日常生活[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49-51.

[3]曹兴戈.回到“健康的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9(6):2-5.

[4]伍育琦,陈国生,向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5]金慧峰.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74-175.

[6]王晓东,许宪国.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之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23-24.

[7]孙启存.探索图书馆里的思想:讲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1-2.

[8]初红霞,朱丽娜.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卓越贡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3):85-86.

[9]赵达雄.蔡元培先生与中国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0(12):48-54.

[10]中国百科网.西方图书馆史[EB/OL].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baike/1049/2008/200808021570629_8.html.

(作者单位: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图书馆)

上一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论文范文